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例6篇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1

内容生产是媒体的主业,做好内容生产,才能拓展媒体的影响,推进自身的发展, “内容为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江苏广播以“四化”提升内容,做到了正确引导舆论,规范节目生产,提高传播水平,公信力和美誉度在受众中得到持续提升。

一、舆论引导贴近化

正确的舆论引导是宣传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作为主流媒体,江苏广播是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舆论平台,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纽带,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所形成的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多元,时时刻刻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江苏广播的应对之策就是贴近、贴近再贴近。

一方面,唱响主旋律、营造主流舆论氛围是主流媒体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组织大型新闻行动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大型新闻行动一般属于非事件性主题报道,要想做到“三贴近”,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创新形式,挖掘内容的新闻性。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2009年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江苏能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全国大局有着重要意义”的要求。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江苏广播就率先在全省启动大型新闻行动《信心江苏》,在形式上破天荒地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了13场现场直播,将直播车直接开进了与话题关联度高的企业、街道和校园。在内容上,我们紧扣“提振信心”主题,选取了一系列有代表性、有故事性且为广大听众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现场直播的展现,赋予其灵动感和时鲜感,让听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现场的真实和内容的贴近,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收听兴趣。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的该时段平均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表明,这样的舆论引导实现了有效到达。

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焦点,既是媒体舆论引导的难点,更是媒体打造责任平台的重点。江苏广播的做法是,对社会舆论实施富于技巧性的正面引导,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媒体信息服务的同时,逐步形成主流舆论认知。以南京地区因日本核辐射危机而引发了抢盐风波,江苏广播除及时政府相关信息外,还用事实、数据对食盐能保证长期安全供给进行了跟进解读,在公众对权威持怀疑态度时,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与多家媒体一道,为及时平息事件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突发事件的应对考验着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南京“7·28”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江苏广播即播出了相关报道,同时启动了台内的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对参与报道的新闻、交通、健康等频率的新闻节目提出了具体的宣传口径要求,既从群众的关注点入手,及时报道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现场组织救援的情况,也从有效化解群众的疑虑入手,及时澄清谣言和杂音,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事实证明,我们的报道是有力、有效的,用贴近的方式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达了社情民意,服务了百姓生活。

二、节目生产规范化

广播节目是精神产品,这就注定了它不能像流水线一样生产,也不能像技术人员监督检验一般产品那样检查其是否合格。广播节目大多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的节目生产样态,这就注定了它的呈现一定是多姿多彩且富于个性的,江苏广播的《嘀嘀吧吧早上好》、《阿松生活网》、《开心方向盘》、《阳光倾城》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节目生产进行必要的规范化设置。

一方面,在基本要求上进行规范。首先是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正面引导,做到节目格调清新、内涵丰富,确保安全播出。具体而言,新闻类节目要做到内容与提要编排得当,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较大的信息量;专题类节目要做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对象性强,内容选择能贴近社会关注的话题;文艺音乐类节目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则,保持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相统一。其次是主持人要做到持证上岗,使用标准汉语普通话主持节目,语言风格要与节目宗旨贴切,体现节目方针,把控节目进程,播报自然流畅,一般应在题头结束后30秒内开场进行自我介绍或介绍节目大纲。再次是节目制作质量要做到稳定达标,节目题头、片花、间隔乐、宣传(片)语等要与节目内容和谐一致,背景音乐要使用恰当,做到准时完整播出,切换自然流畅。

另一方面,在节目构成上进行规范。节目内容要做到配比合理,既给受众以充分的信息,又使节目紧凑流畅,可听性强。我们对一些节目的内容配比作了具体规定,比如每档新闻播说类节目(滚动新闻节目及非新闻广播部制作的此类节目除外)自采新闻应不少于总内容的50%,录音报道不少于总内容的50%,24小时内发生的新闻不少于总内容的80%;舆论监督类节目办结投诉反馈内容不少于总内容的30%;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内容不少于总内容的30%;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内容不少于总内容的25%;类型化音乐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内容不少于总内容的8%;非类型化音乐节目30分钟内容内歌曲量不超过5首、60分钟内容内歌曲量不超过10首等。栏目设置要遵循合理与适当的原则,做到与整体节目和谐统一,栏目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呼应。

再一方面,对各频率播出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区隔。如两套新闻频率,新闻综合广播(AM702)采用新闻加专题的形式安排节目,新闻广播(FM93.7)采用半小时滚动直播的式方式播出,突出时效性、权威性;两套音乐频率,经典流行音乐广播(FM97.5)和流行音乐广播(FM89.7),主要从目标受众的年龄上进行区分;两套文艺频率,文艺广播(AM1053、FM91.4)主要播放戏剧、戏曲节目,而故事广播(AM585)则以长篇小说连播为主要内容。随着人们对广播的收听由户内向户外延伸,由收音机向移动收听设备延伸,由固定收听向随意收听变化,我们着力打造伴随性极强的“后类型化广播”,即不单是以频率为单位采用格式化手段进行类型化播出,还在打造全频率概念的同时,极力塑造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灵魂地位,使得听众喜爱某一主持人和某一节目,进而接受整个频率。

三、公共服务品牌化

作为主流媒体,在承担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的同时,有义务负起公共服务的责任。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主流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自觉高擎起公共服务的大旗,以凸显其社会公信力而赢得更多受众。在这方面,江苏广播的做法是让公共服务品牌化。

在做优公共服务栏(节)目品牌上下功夫。如《新鲜农村》是一档专门为农民朋友开设的节目,其前身为50多年前开办的《农村节目》,在江苏大地特别是广大农村有着相当影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这档节目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不再是简单地唱唱“四季歌”,做做致富导航,而是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全方位引领“三农”的实践。《小星星》也是有历史的一档品牌栏目,近年来,随着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不断创新,以及通过与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合作组织多种为小朋友和家长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节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有了提高。如果仅仅从经营创收和收听指标的角度,这样的节目当在被调整乃至取消之列,因为,农民和低幼未成年人都不是客户锁定的目标人群,而且,这两类人群都不在收听调查公司的调查范围之内。但我们并没轻视这样的节目,反而在人力配置和评估考核上给予倾斜,如在《节目综合评估体系》中,明确对《新鲜农村》、《小星星》这样的对象性窄播化节目,因受到收听率样本户取样(10岁以上城镇人口)的限制而给予5分的加权。此外,我们还开设了为听众提供维权服务的节目《政风热线》和《交广双声道》,医疗卫生服务节目《名医坐堂》、《阿松生活网》,传承中华文化精粹的节目《梨园漫步》,以及专门为老年听众服务的节目《美丽夕阳》等等。这些节目可能并不能为江苏广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但却能带来主流媒体在听众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可喜的是,上述节目都在江苏广播每年一度评选出的十大名优节目中榜上有名。

在做优公共服务活动品牌上下功夫。江苏广播一年一度的“听众服务季”,会为听众送上许许多多、真真切切的贴心服务,送法律、送健康、送欢笑、送祝福,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养老福利院,江苏广播的关心与关爱被播洒到全省各地,特别是作为“听众服务季”收官之作的听众晚会更会为广大听众奉献上一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作为江苏演艺活动重头戏的新年音乐会和作为全国戏曲广播联盟发起台的保留节目中秋戏曲晚会,也都已成为江苏广播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线下活动一直是江苏广播人致力从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竞争,办“看得见的广播”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广播主持人也充分认识到只有走到听众中去,与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赢得听众的青睐。所以,除去上述几项由广播传媒中心直接牵头组织的大型活动外,各事业部、各频率、各栏(节)目每年举办的各类活动加在一起不下200场,培育出了代表委员进社区、政风热线环省行、明星DJ艺术团巡演、森林音乐会等公共服务品牌,它们对拓展江苏广播的影响力和公益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宣传管理体系化

江苏广播对宣传管理历来十分重视,出台过《频率资源整合与定位管理办法》、《节目设置管理办法》、《节目运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宣传管理制度,特别是近两年来《节目综合评估体系》的实施,更进一步完善了宣传管理体系,提升了宣传管理的科学性。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2

关键词:新闻专业 文学课程 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新闻类专业,新闻类专业与中文传统专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部分高校的新闻类专业都脱胎于中文专业,在专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中文类教师转型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专业进入稳步发展之后,中文类教师依然承担着新闻类专业基础课的任务。多数院校新闻专业开设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在内的文学课程①。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文学课程的设置可谓内容庞杂、样式各异。但是,当前新闻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表现出了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评估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导致了教学实践中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文学课程兴趣不高、收获不大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帮助学生认清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意义及价值,怎样克服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让新闻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摆在广大文学课程教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意义及价值

当前,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的文学课程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这对于新闻专业学生全面打牢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继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和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文学课程是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也是新闻专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一般来讲,语言文字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围绕着“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能力展开的,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无不以扎实的文学功底为前提。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当前新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备更加全面的科技素质,然而,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支撑的写作能力、编辑能力、评论能力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据此,在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打牢语言文字基础,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写作评论、语词运用和积累创新等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文学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开设文学课程是培育新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途径。人文素养是培养新闻专业学生职业精神、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普利策认为,新闻永远是文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社会力量,新闻专业是所有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要具有最渊博的知识和最高尚的品格。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渊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编辑或者记者能够开展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素质和精神。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如此众多的科学门类和如此丰富的知识显然不切实际。文学课程的开设恰恰可以弥补和排除这种不足。文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信息,学生通过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还可以汲取文学中的精神财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建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等。

(三)开设文学课程是实现新闻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当前,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能力,能在新闻单位、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媒介传播的专门人才。”这其中,“能在新闻单位、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媒介传播的专门人才”是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然而,据来自新闻媒体一线部门的反馈信息看,新闻专业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撰写深度报道、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相关部门严重缺乏的“多能”甚至“全能”人才。通过文学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鲜明的个性,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②此外,文学课程对于新闻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新闻专业学科发展的有利支撑。

二.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效果评价

新闻专业最初是作为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出现的,因此,在我国多数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由来已久。经过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不懈努力,新闻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部分院校由于领导思想不够重视、教学指导思想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新闻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错位。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新闻专业的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新闻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站等新闻媒介机构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节目制作、策划、主持工作;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的策划、制作工作。就目前新闻类专业文学课程的设置看,部分高校课程与中文专业没有差异,而多数的文学课程,依然是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讲授方法和讲授内容来设计,根本不能突出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单一。从当前教学模式看,一直以来沿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力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以黄淮学院为例,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开设中国文学作品选讲课程,然而,由于教学目标设置错位,当前的课程内容庞杂、重点不够突出,与新闻专业的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很好的适应新闻专业教育的需要,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当前形势发展联系,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当前专门为新闻专业文学课程培养的师资力量比较少见,③封闭式、内在式教育倾向仍然突出,④教师往往是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趣味性较差,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新闻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三)评估考核机制不科学。如果说教学模式单一是造成当前新闻专业文学课程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对于课程缺乏有效管理,特别是缺乏相关评估考核机制则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境地。当前,对文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考核仍然处于传统模式,简单的“线型管理”对于最具有发散特性的文学课程进行评估考核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当前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关教学评估的规章制度比较粗疏,对于课程考核的检查监督和评估考核程序缺乏规范性,导致了新闻专业文学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相应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对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新闻专业文学课程改革是适应信息化时展和媒介融合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培养新型新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和对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施教学改革试行效果分析,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合理制定教学大纲

转移教学重心,要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当前新闻专业学生使用的文学教材组织重新编撰,突出新闻专业的特色和重点。以黄淮学院为例,《中国文学作品选讲》开设时限为半年,学时60。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解的,因此必须要对作品进行合理的选择。作品选讲课程,很容易给人一种教师可以随便讲的感觉,但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因此要合理制定教学大纲,相对规范上课内容。如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优秀的作家作品的理解,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一方面也应强化文学作品艺术手法如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对偶、顶真、仿拟、双关等辞格的讲解,适当增加语言规范和法规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现代社会对文学经典反复改编影视剧的现象,适当加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比较、看待改编剧等,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二)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作品内涵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如《诗经・氓》,中学讲解注重藉此介绍《诗经》相关知识,作品的结构、章法、赋比兴的艺术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展开古今爱情观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同时对了解大学生心理、情感状态有一定的帮助;再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大家对人才观的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作品的美育作用。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改革当前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组织专家讲座、影视教学等,增强文学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制作FLASH,或者对叙事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等,让新闻专业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适度引入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导向作用。在开学之初向学生说明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打消部分同学对于课堂模式改革的顾虑,积极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奠定基础。传统的考试基本是平时成绩占30%左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基本由期末的一张试卷决定,这很难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文学课程。因此,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丰富平时考核内容,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参与程度、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对于新闻专业文学课程考核,不仅要把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还要把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文学课和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师不分家,造成了教授新闻专业学生文学课程的教师不懂新闻的奇怪现象,导致了教学重点主观化和偏移化,不能很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新闻专业文学课的教学效果,还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学队伍。

注 释:

①以河南高校为例,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开设《中国文学作品选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讲》课程;许昌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讲》等课程;南阳理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洛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文学类课程。

②参见奚路阳,王哲平.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1(10)

③与此类似的还有相关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参见洪冬.高职新闻专业新闻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9)等。

④如黄淮学院就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了一些业界具有高级职称、实战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编辑、记者等进入课堂,但这在全国新闻专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制度化、规模化、结构化。

参考文献:

1.苏焘.新闻传媒专业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新探[J]语文学刊,2011(13)

2.胡连利.美日两国新闻教育的共性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1997(2)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3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培养人们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合理评价大众传播信息,并能有效利用媒介信息为其提供服务的教育。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培养人们三个方面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地接受媒介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当前在我国除北京、上海等少数高校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外,国内其他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寥寥无几。山东大学从2006年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通选课,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为山东省内高校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做出了有益尝试。总体来看,目前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还很欠缺,媒介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实践更多地集中在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中。

首先,地方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目的不明确,内容不系统,形式单一化。目前地方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仅仅局限于表面,虽然有校园媒体、报纸杂志等,但主要目的是了解信息、丰富知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肤浅、零碎,形式单一。

其次,地方高校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保障机制。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对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相关的制度及计划;非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未体现出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各班级的活动计划中更难以体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知识群体,处在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大众传媒依赖度较高,在地方高校中,许多大学生媒介行为出现偏差,如依赖媒介,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低级庸俗片等,主要是媒介素养缺失所致,究其原因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

因此,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对当前实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不断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构建

要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首先要分析构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前,就国内高校而言,真正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教学体系的很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作了一些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把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为四大单元:一是传媒素养的内涵、作用及其与个人的关系;二是当代受众对大众传媒应有的认识;三是大众传媒信息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四是大众传媒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也有研究者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作用以及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二是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三是媒介信息通常含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商业动机;四是媒介信息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每种煤介都有独特的美学形式与符号特质。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从已有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成关注的重点在于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的认知和实践教育,从而培养出分析媒介和认识媒介的能力。具体的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构成。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成

1.认知教育

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媒介,媒介的功能是什么,大众传播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是什么;了解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业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控制媒介声音的传递;了解大众传播内容的生产过程,尤其是新闻“把关人”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对传播内容进行把关的。认知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那么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就离不开对教材、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的评估。

2.实践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个构成要素应该是注重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育,可以验证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进一步开放大学校园媒体,提高大学校园媒体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目前,各高校都拥有齐全的校园媒体-广播、电视、校报、校园新闻网,尽管它们拥有一支力量较强的学生队伍,但是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较大。因此,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制作互动类的节目等形式,让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媒体的节目制作与传播过程。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开放校园媒休,把校园煤体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验室,鼓励广大同学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校园媒体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制作个性化的媒介产品,并开展课题研究。

(2)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学生记者团的辐射作用。

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接受了一定的专业实践,因此,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可以以学生记者团为中心,发挥学生队伍的辐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选送优秀学生到社会媒体去实习实践。

媒体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习地,使大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媒介在意义建构和信息传播中的运转,并参与其中,验证媒介素养教学效果。

3.分析、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是什么导致了同一题材的新闻报道方式不同;报道的倾向性是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它们刻意彰显强调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报道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有什么利益关系等等。这种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对大众传媒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4.利用媒介能力培养

一方面,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和媒介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产品制作能力,尤其是在各种传播工具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完全拥有足够的条件和可能去制作个性化的媒介产品,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解读,敏锐地感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并以此为基础,作出自我的角色定位、扮演,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的主体

1.各级政府

政府首先要在法令政策上引导媒介素养的提升,完善各项相关的法规,约束媒体的传播行为,保证媒介素养所需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广电部出台的电视剧限播令、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的电视分级制度等,既维护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又兼顾了社会大众的收视权益,同时也尊重了电视从业人员的创作空间。其次,政府应持续关注媒介素养教育,对媒介素养研究给予资金和人才支持,并积极推进社区的媒体素养活动,使媒介素养走向人群。如大连市近年来支持了几项媒介素养的课题研究,使教育机构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步入正轨。

2.科研机构

教育科研机构首先应该大力推进专业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都是基本的专业教育,除了基础知识和一般技术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媒介批评、道德、法律的教育,为媒介素养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同时编纂教材,以便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性发展。其次要大力推广普及性教育。在高校可以开设全校选修课,课程不必专注于媒介技术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识别能力,对媒介信息的正确认识;同时可以与媒体互相交流,请媒体从业人员讲授实践经验等操作性知识,对媒体从业人员传授理论性的知识,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再次,要推动成立媒介素养委员会,领导和开展媒介素养活动;积极开展媒介素养调查,定期举办观摩活动;建立网络资源,举办专业论坛,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加强的交流活动。上海的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介绍媒介素养的理论研究、实际调查、学术动态等,起到了一定的普及推广作用。

3.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应该发挥自己的活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参与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我国台湾省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以来,许多民间组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富邦文化基金会、公共电视文化基金会等,他们都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站,并且组织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将媒体与受众联系起来,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在整个社会中掀起了一股风潮。而在这方面,我国城市的民间团体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极少,城市公民对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普遍认识,也难以获得媒介学习机会。

4.媒介机构

媒介机构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媒介机构占有媒介资源,利用媒介资源生产媒介产品,它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实体样本,又是媒介素养教育中最具优势的主体。媒介机构自身的行为就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科书”,同时媒介机构又可以最大力度地宣传和普及媒介素养知识。因此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中,媒介机构是主力军,将发挥中流砒柱的作用。

(1)行为示范: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首先,媒介内部形成制度规范。媒介内部的各种制度条文都有利于规范媒介自身的传播行为,例如:工作计划能明确媒介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突出媒介的特色;奖惩机制可以形成激励,促使媒介工作人员遵守规范;落实责任,避免失实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产生,促进媒介专业水准的提高。

其次,媒介从业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要具备选择、编辑、传播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媒介批评的能力,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还要分析事实,引导那些缺乏辨识能力的受众认识事实。

最后,媒介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性,要具备求证精神,不能盲目相信表面现象,要代替受众调查事件的真实性;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不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传播虚假信息或有偿新闻,损害媒介自身的公信力。

(2)推广教育:利用自身传播优势

媒介机构要充分调动自己拥有的媒介资源,大力推广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促成全社会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在媒介中开设专栏,普及媒介素养的内容,呼吁受众关注媒介素养,并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来,使人们自觉行动起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同时,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专业媒体,展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3)提供机会:打造素养教育平台

媒介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举办培训班,以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教育大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发展新闻线人,让大学生发现新闻,给媒介提供新闻线索,并获取一定的报酬。这个过程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到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经过记者编辑的加工后,这一事件将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媒介也可以让大学生自己编辑制作媒介产品,选取有价值的,符合自身风格的作品发表。或者举办大奖赛,征集作品,鼓励大学生参与制作,使大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加深对媒介产品制作流程的认识。

5.大学生

与政府、科研机构、媒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相比,大学生是相对分散的、无组织的,因此建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行为必须是个体的自觉行为。大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的角色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作为,促进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

(1) 了解媒介行为

首先要学习如何选择媒介和信息,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来接收信息,并确定选择什么样的信息,避免无用的、有害的信息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价值的错误引导。

其次,要了解媒介新闻和事实真相的关系。新闻来源于事实,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立场和文化背景,对同样的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风格,在加工事实材料的过程中会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受众必须学习透过材料的累积来独立分析事实,在多种媒介的不同声音中保持清醒。

(2) 参与媒介行为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媒介的活动。我们生活在媒介的时代,媒介和我们自身的生存方式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关心媒介,主动参与到媒介中,学习使用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学生也可以组织联盟来对媒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媒介产品进行鉴赏和评价,对媒介失范行为提出批评。

(3) 健全知识体系

大学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成为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人,对信息更具有分析判断能力,更能摆脱媒体的控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评估机制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需要引入激励和惩罚机制,政府、学校、社会尤其是媒介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高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媒介本身承担着教化的功能。政府应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基金会,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学校应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硬件设备、校园文化等方面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应积极提供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的鲜活素材,同时要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给大学生树立起榜样和模范作用;社会层面上要有媒介素养教育基地建设、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监督机构等。

注:本论文研究成果系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专项校级课题,编号:200803

参考文献:

[1]李苓.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5,4:186-189

[2]朱方.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 81-8 .

[3]郑保章,柴.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主体及方式[J] .新闻记者,2005,6:61-63 .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4

几十年来,中国电视发展在经营方面主要表现出粗放式的经营传统,重视数量甚于重视质量,重视形式甚于重视内容。于是,规模数量增长过快,乃至出现重复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跟不上,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地影响到电视产品的质量。在封闭、垄断的环境下,电视或许能够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市场份额,但是这种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进程已经远离我们。电视不仅面对着其他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型媒体的竞争,更面临着境外强势电视媒体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电视业必须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转变为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员工的活力。为此必须在电视业内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价员工对组织现在的和潜在的贡献,增强电视机构的持续发展的潜力。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陈信凌教授奉献给大家的专著《国内电视媒体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研究》,是他多年来研究电视绩效评估的最新、最系统的研究成果,也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的学术专著。该书的理论基础是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电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从这两大理论前提出发,结合他多年来关注的电视传播实践,对国内电视业界在绩效评估方面的最新尝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在梳理国内电视制度变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中国电视媒体绩效评估的特殊性、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而从电视节目、电视频道和广播电视集团三个层次建构了三个绩效评估的基本框架;后半部分,则以江西省电视媒体运营的实际情况为对象,运用前述的理论与方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提出了针对江西卫星电视频道和江西省市两级的广播电视台的两个绩效评估报告。

陈信凌教授的创造性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电视研究的空白。这是国内电视绩效评估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其贡献在于对国内媒介经营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估方面的既有成果的全面梳理和整合,并应用于电视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出发,基于电视媒体的特殊属性,对于中国电视制度变革过程的关键节点的剖析,以及针对电视媒体的不同层级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表现出作者对中国电视尤其是对江西电视运行的精准掌握,和对于绩效评估理论的深刻理解。该书不仅在理论阐述方面出新出彩,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作者提出对江西电视业的绩效评估模式完全适用于其他省区的电视媒体,其现实性和应用价值自不待言,这种取向也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当然,本书也预留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如制度变迁理论与电视体制变迁的关联,电视节目、电视频道、电视集团三个层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关系等。事实上,任何一项研究、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疑难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书的出版不是陈信凌教授研究的终点,而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陈信凌教授会在这一研究领域写出更多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我想这不仅是我,也应该是整个电视业界和新闻学界的期待吧。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5

[关键词] 网络新闻;网易;交互性;个人化传播;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省略的网站,用户可以在这个网站将自己所有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上订制的服务综合起来,而没有订制的服务或者新闻将避而不见,这样的举动实际上是在鼓励受众完善个人化传播的最后一步。

(六)网络新闻盈利模式不成熟

为了赢得点击率,网络媒介就可能不惜以牺牲网络新闻的品质为代价,将新闻伦理和新闻专业主义弃之不顾,而追求娱乐化、煽情化。网络新闻付费模式的前景并不明朗。目前,国内只有一些传统媒介的周报和杂志的网络版在实施网络新闻付费阅读。综合门户网站即仅在网络上新闻的门户网站暂时还没有“卖新闻”的能力。对于传统媒介网络版的付费新闻尝试,人们都持观望态度。

三、中国网络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

中国的网络新闻至今已有了可喜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新闻的发展还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网络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网络新闻出现问题的内因

1.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新闻的缺陷

网络新闻的快捷性消解了网络新闻的真实度;网络新闻的多样化、丰富性造成了网络新闻必须娱乐化、煽情化才容易在众多的消息里吸引受众的眼球。而这些天然的缺陷,需要新闻媒介的自律以及对新闻伦理的重视。

2.网络新闻行业缺乏自律

中国新闻行业的自律本来就相对缺乏,行业的自律意识不强,到了网络新闻时代,自律制度的实施更难,范围更广,因此,网络变成了低俗新闻和假新闻的温床,这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抨击。

3.网络媒介缺乏解决问题的动力

由于网络新闻的盈利模式不确定,网络新闻暂时还很少实现盈利,而其盈利前景也并不明朗,因此,网络媒介暂时缺乏向网络新闻投入人力、资金、技术的动力,也缺乏自律的动力。

4.网络媒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网络媒介机构缺乏既能尊重新闻伦理,又能真正理解网络新闻交互性的采编人员。目前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多是传统媒介的职业新闻人。网络新闻不只是新闻行业,也是互联网行业,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偏重于互联网技术方向,而中国新闻教育又偏重于传统新闻教育及网络新闻的理论教育,于是造成了网络新闻领域专业人员暂时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

(二)网络新闻出现问题的外因

1.受众的媒介素养亟须提高

对网络新闻的娱乐化、低俗化以及煽情化现象熟视无睹,是对网络媒体的纵容,而受众是决定网络媒体生死(点击率)的关键,因此,受众的纵容也是网络媒体低俗化的原因。受众对网络新闻的纵容以及对版权的无意识是中国新闻媒介缺乏改进动力的外因所在。受众版权意识不强,加之盗版业屡禁不绝的网络环境,使受众更是习惯了不用费力便能得到网络上的免费信息和产品。

2.对网络新闻缺乏他律

网络媒介的自律性普遍不强,而他律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如中国几次大的“封口费”事件,相关记者并没有受到处罚,甚至连姓名都没有被公开,更不要说那些公然传播低俗、煽情信息的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了。受众的纵容、业界的纵容,加上学界批评对业界的影响又比较小,所以,中国网络新闻媒介的低俗化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3.广告价值评估制度不合理

目前,广告主在网站投放广告主要由其点击率来决定,但由点击率来评估一家网络媒介的广告投放价值是不科学的。点击率决定广告价值是造成网络新闻娱乐化、煽情化、低俗化的直接原因,应该寻求更公平、更科学的方法来对广告价值进行评估。

4.制度的藩篱限制网络新闻的发展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国非新闻媒体成立的综合门户网站,只有网页内容的编辑转载权,没有合法的采访权,不能登载自行采编的稿件。网易首页的新闻报道大多数转载于传统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条规定的结果。政府过度的监管妨碍到市场的自我调配,并不利于网络媒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地竞争。

四、中国网络新闻的应对措施

网络新闻是新生事物,必然有其不太完善的地方。为了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选择便捷的路径。

(一)网络媒介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网络媒介应坚持自律,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在市场环境不成熟、不规范的条件下,网络媒体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坚持自律是基本的要求,不能为了眼前的点击率而失去了新闻媒介可贵的公信力和权威。西方媒体的自律意识往往被看作是业界的典范。如《华盛顿邮报》设立新闻督察员长达40年之久。《纽约时报》在头版设有固定的更正栏,用以更正报纸中的错漏;对一些没有事实错误,但总体上有失偏颇的报道,它还设有“编者的话”一栏,用以增补说明和平衡报道。[13]

编辑的把关是很重要的一环,不能为了一时的时效而轻易让假新闻“溜出来”。“金庸逝世”这条假新闻如果严格执行《中国新闻周刊》的制度,就不会有见天日的机会。正是因为值班编辑忽视了本媒体的制度,略过了编辑把关,贸然将这条丝毫经不起推敲的假新闻发出,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可见,在制度上和技术上严格、规范,是可以避免假新闻的,传播程序的意义就在于此。

2.网络新闻应关注传播的个人化

将来的网络传播,不会像当今的大众传播这样是一对多的统一内容的传播,而是一对一的个人化的新闻服务。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内容有筛选的权利,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也就是上文提到的“pull”。专业化要求新闻的传播达到最细化,最终细化到个人,促成“关系平台”的实现。中国网络新闻个人化传播的实现,要求网络媒体不仅要注重新闻信息的“推送”(push),还要注重鼓励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拉取”(pull),注重完善新闻传播的个人化平台和“关系平台”的建设,如SNS平台上官方微博、官方主页的建设以及社区论坛的建设。网易新闻宣传做“有态度的新闻”也是致力于一种“关系平台”的建设,但要注意这个态度不能仅仅是编辑部自身的态度,也要注意网络新闻的个人化不代表传播内容的个人化,它更多的应是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个人化。

3.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借媒介融合完成自身转型

传统的新闻媒介从业人员对采编业务都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也有了长期的实践。如何学习传统媒介这些优良的传统来应对互联网的复杂环境和中国新闻界受制度制约的严酷现实,是网络媒介面对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当中国网络媒介的采访权得以开放的时候,要确保网络媒介能够具备和传统媒介相当的采编实力来与之竞争,而不是习惯了复制和粘贴,面对机会束手无策。

平媒去纸化是传统媒体参与网络新闻竞争的最终途径,也是新闻业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主张媒介融合的以传统媒介居多,但并不代表网络媒介的发展完全不需要与传统媒介合作。网络媒介虽然在“硬件”上处于媒介融合的优势,但是在经验、人才等方面并不优于传统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合作甚至合并能够促进二者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媒介的资源合理使用,也更有利于网络新闻走向专业化。

4.完善网络新闻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网络媒介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培养出适应网络新闻采编规律的人才,是网络媒介能否在竞争残酷的互联网中生存下来的关键。网络媒介机构应该定期对本公司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还应该进行媒介素养的熏陶。不仅如此,还应该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社会或者学校培训,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二)从外部环境的改变来促进网络新闻的发展

1.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加强外界对网络新闻的监督

媒介素养是指大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中国的部分网民面对假新闻往往毫不思考,动辄转发,闹出不少笑话。更为严重的是,面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新闻无动于衷甚至起哄叫好,这样的媒介环境不利于网络新闻媒介的健康成长。

网络新闻需要自律,但仅仅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他律。这里的他律不仅是指政府机关控制网络媒体的新闻,而且是指第三方组织,如行业协会、学界组织、受众组织等的监督。对于那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网络媒介和个人,应以舆论或经济的方式进行惩罚;对于那些行业中的佼佼者,应予以相应的表彰。媒体监督社会,同时社会也要监督媒体,这样网络新闻才能逐步规范和完善。

2.广告主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估网络媒介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一家媒体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发行量或者是点击率有多少,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受众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而广告的效果,正是从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转化成购买行动而得来。[14]因此,应改变广告投放价值评估方法,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估网络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基于这种影响力的转化率,以实现既有利于广告主也利于网络媒介的双赢。在当今时代,网络媒体主要还是依靠广告来盈利。

3.适当放开网络媒介的采访权

正当公平的竞争,要求开放网络新闻媒介的采访权,网络新闻媒介自身的发展更要求在所有领域有采访权。建议新成立的国务院互联网办公室能将逐渐地有步骤地放开网络新闻媒介的采访权提上议事日程。以《The Daily》为例,这份仅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出版的电子报纸从一开始就集聚了100多名来自如 《洛杉矶时报》等传统媒介的记者和编辑,起点非常高,这使得《The Daily》在出版之初就倍受瞩目。[15]中国的门户网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政策的限制,很多门户网站即使是拥有了记者团队,也还是受到采访领域的种种限制;或是根本没有网络新闻采访部,门户网站的内容全部由传统媒体转载。毫无疑问,这是无法满足网络新闻未来发展要求的。

4.完善对网络新闻的法律规范

随着网络新闻的逐步繁荣,权利的边界愈加难以界定,影响的范围也愈加广泛,相关法律的空白可能会让网络新闻的发展迷失方向。网络新闻在一定时间内定会像现今的团购网站一样,竞争达到白热化。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网络新闻正当竞争的条件。无论是对新闻媒介的规范还是保护,专业的法律都不应缺席。

若广大受众还是无法接受新闻付费的理念,仍是热衷盗版和免费,而法律规范也不能触及到网络新闻行业,那么,网络新闻业的切身利益便无法保障。《著作权法》并不保护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事新闻的版权,这为付费新闻带来一定麻烦。但是,法律的规范至少可以保障网络新闻的自由竞争和良性竞争,从而能够保障网络媒介市场的健康运行。

注释:

① 由美国学者赖特在拉斯韦尔的三功能“传承文化、协调社会、环境监测”基础上提出,为新闻界公认的大众传媒四大职能。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329.

[2] 薛冰.初级阶段我们究竟缺少什么[J].中国传媒科技,2004(4):28\|30.

[3] 高钢,彭兰.三级力量作用下的网络新闻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7(6):57\|62

[4] 彭兰.中国网络新闻的六大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14\|16.

[5] 彭兰.从内容平台到关系平台[J].新闻与写作,2006(4):1.

[6] 蔡雯.浅谈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J].中国编辑,2010(1):29\|32.

[7] 胡泳.互动性[J].商务周刊,2010(4):92.

[8] 魏武挥.平媒去纸化的价值评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0\|11\|20(3).

[9] 郭颖哲. Daily的最后机会?[J].第一财经周刊,2010(31):67\|70.

[10] 彭兰.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应对策略[J].中国编辑,2001(1):34\|38.

[11] 任志明,张洁.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J].陇东学院学报,2009(6):51\|56.

[12] 彭兰.网络新闻20变革的必然[J].新闻战线,2010(12):34\|36.

[13] 王海涛,刘晓程.论美国新闻史中的媒介批评与新闻自律[J].新闻知识,2007(1):25\|27.

[14] 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28\|30.

[15] 崔宏平.网络新闻的发展走向[J].记者摇篮,2007(6):72\|74.

Strategies for Viewing Chinas Network News through "Netease News"

DING Hong

(Propaganda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新闻与传播专业评估范文6

2006年12月1日,商务部政府网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委托开展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商务部网站连续4年蝉联部委类政府网站第一名。评估报告认为,商务部政府网站代表着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潮流,绩效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网站,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建设学习的榜样。其中,2006年1月创办的“商务新闻联播”受到商务人士的广泛好评,功不可没。本文拟对这一政府网站创新的范例作分析研究。

真实和原创:商务新闻联播的内容制胜法宝

对于新闻网站,内容的原创性与权威性就是核心竞争力。商务新闻联播作为商务部网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信力与权威性是其赖以生存之本。商务新闻联播栏目多样,《商务要闻》内容涵盖商务部网站的重要政策信息,以及与商务工作相关的公开指示、领导讲话与重大商务活动;《商务动态》商务部各职能司局与业务有关的信息;《商务简讯》广泛采集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驻外使馆经商处子站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相关信息;《商务评论》则重在分析当前商务工作热点、难点、重点,发表指导性看法。

如何把真实性、原创性体现在这众多的栏目中,并且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颇让网管们费了不少心力。因为,一直以来,大家对网络新闻诟病最多的就是虚假信息泛滥,重复信息同质化。可见,真实与原创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保证商务新闻联播内容的真实性,相关工作人员规范工作,严格审查把关,杜绝重复信息,避免“问题新闻”。在保证内容的原创性方面,商务新闻联播也作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一方面依托商务部强大而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研发力量,政府新闻直接来源于自己,保证了独家性;一方面与商务部主管的国际商报合作,实行对新闻资源的交互开发与再利用。依靠传播的准确与快速,强化原创性与权威性,商务新闻联播的内容不断充实与深化,访问量快速上升,充分发挥了政府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势。

越是专业的,受众却可能是最广泛的

商务新闻联播商务主题突出,选题均围绕商务部工作特点进行,因此其专业性特征不言自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越是专业的、细分的,受众也可能是最广泛的。商务工作涉及投资、贸易的方方面面,关系广大经济人的生产生活,也的确存在广泛性的特征。但是,如何把专业的优势转化成广泛点击的力量却需要有一定的运作智慧。商务新闻联播在短短一年间创造了奇迹。有数据为证:在商务新闻联播的受众中,94.5%是来自商务部系统以外的社会公众。创新之路是如何拓展的?

一是特定角度与特定内容的结合。角度有时候是真正的新闻力量。商务新闻联播的所有新闻内容均有其特定角度,这就是以国际化视野,立足中国商务,推进中国商务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专业的整合。事实永远是传播的主体,但在信息时代,如果身陷信息海洋而没有足够的理解力,那么面对一堆事实犹如一堆碎片,难以认识其要义,也就无法指导实践。商务新闻联播依靠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依靠商务部的权威信息,既告诉你事实,也告诉你对事实的理解。

这里的专业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编辑人员实力的整合。商务新闻联播编辑团队整合了商务部新闻办、政策研究室、国际商报的人才力量。另一方面是内容的整合。商务新闻联播的内容整合了商务部各司局、各地方商务机构、各驻外使领馆提供的第一手信息,还有对商务部各子站内容的整合。

用权威的言论搭建沟通的桥梁

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言论功能活跃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中国互联网的舆论表达功能大大领先于其他国家,但理性、周密的言论并不占主流。商务新闻联播特设“商务评论”栏目,作者主要是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的专家。他们深入分析当前重大商务事件,传递决策层信息,指导当前工作,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比如,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外资对中国的自主创新不仅没有积极影响,而且还是消极因素的观点,商务新闻联播及时发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功不可没》的言论,旗帜鲜明地表示:这种观点不符合客观现实,没有看到吸收外商投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正确的。该文摆事实,讲道理,从3个方面指出:外商投资是技术引进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一直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渠道;外商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是逐步显现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科教水平的不断提高,外资对国内科技创新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明显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成为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进一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外商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就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引”的工作。二是做好“溢”的工作,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还比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就同比下降17.9%,为近年来少有,7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继续下滑,同比减少1.8%。“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不利影响有: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出口成本攀升、经营困难;部分重点商品出口风险陡增。商务新闻联播及时发表《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稳定发展》的言论,告诉相关农产品出口行业和企业,告诉广大农民,商务部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积极进行对外交涉。二是组织大规模企业培训。三是启动行业预警机制。四是积极完善信保、信贷等支农政策,帮助农产品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五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自律。并要求相关农产品出口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做好自身的应对工作,减少风险和损失。这些言论,堪当政府与企业、与大众之间及时沟通的桥梁。

互动交流:流媒体的商务新闻联播指日可待

互联网对于受众的最大意义,可以说是提高了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商务新闻联播创办仅短短一年,就收到了大量的读者建议。网站就是在贴近读者的指向中,在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中创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