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闻教育

新闻摄影教学教育技术反思

一、新闻摄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相关设置不合理。

课时偏少。《新闻摄影》与《摄影技术基础》这类课程不同,除了讲解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技术外,还要与新闻紧密结合,讲解不同新闻体裁的拍摄、文字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等。实验学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摄影的各种技术。考核方式较单一。作为必修课,一般是理论考试70%+实验20%+考勤10%。对于大多数理论类的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设置较合理,但是对于摄影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笔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期末成绩并不一定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拍摄技术。课程设置的学期不合理。每个学校该课程设置的学期不一样。我们当前版本的教学大纲将这门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因为大四学生都比较忙,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课下拍照片,提高摄影技巧。

2.教学资源较匮乏

照相机数量有限,更新换代慢。一批照相机往往经过几届学生使用,有时设备已经陈旧落后,不能成为学生拍照的好帮手。而且做实验时学生分组,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机会拿着照相机尽情拍照。教师资源有限,不同教师擅长的方面不同。有擅长理论的,有擅长拍摄实务的。教材内容较单一,配套资源不足。一般来说,新闻摄影的理论和实务介绍的比较多的教材,摄影技术方面介绍的不够详细,缺少一些照片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有些案例比较陈旧。有些教材摄影技术方面介绍的比较全面细致,但又缺少新闻摄影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介绍。而且多数教材一般都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站。

3.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各方面的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做好笔记。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缺少对学生作品的反馈。学生拍完照片作为作业交上来算实验成绩,教师打完分数存档。整个过程缺少对学生作品的反馈。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就不知如何改进。新闻意识不够,缺少实践。新闻摄影拍摄的照片主要是为了报道新闻事件,传递新闻信息。但是现在学生只是拍摄完照片,完成技术方面的操作,基本没有用于新闻实践。现有的新闻摄影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普遍采取演示教学和模拟训练的方式。课堂教学基本只能在教室或者实验室进行,而模拟训练由于受到学时和课堂时间限制,基本上也只能在实验室或者学校以及学校附近进行。

阅读全文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正在进行一场从内容、渠道、平台到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时推动了新闻教育改革。文章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业的变与不变做系统分析,并阐述了新闻教育面对媒体融合的价值坚守及其创新思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教育;新媒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正在进行一场从内容、渠道、平台到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技术是支撑,内容才是根本,优质的新闻内容生产需要优秀的新闻人才作为支撑,未来的新闻教育改革要对传播技术发展对新闻业的影响有全面、客观、冷静的认识,改革和创新现有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把互联网思维、市场需求和技术思维作为新闻教育改革的核心参考依据。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业的变与不变

“媒体融合是当今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与创新,中国新兴媒体也在加速转向移动化与传统媒体融合化发展。”[1]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在专业内容、媒体价值和传播形态上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变的地方,这不变的内容正是新闻业的根基所在。

1.专业性内容的变与不变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从业者的生态,正如杨保军所言,“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技术丛’促成了‘后新闻业时代’的诞生。”[2]尽管新闻生产的主题变得多元化,但这并不能抹去职业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业发展中的中坚作用。职业新闻传播者要在多元生产主体间拔得头筹,就需要提供优质、专业的内容。无论媒体生态如何变化,对专业性内容的追求应是永恒不变的,新闻记者应以真实、准确、可观、公正的态度去报到事实,为人们提供及时、专业、权威的新闻信息。尽管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取点击率不惜哗众取宠,煽情炒作以博眼球,但这只是一种特殊现象,不能作为职业新闻传播的主流。新媒体环境下,职业新闻生产在具体内容表现上发了巨大变化,新闻报道的互动性、选择性、个性化、超链接等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基于此,新闻报道从标题导语到背景资料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新闻教育应及时跟进的。

阅读全文

新闻学影视技能教育的作用

作者:杨一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自1918年10月蔡元培、徐宝璜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已有9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之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的办学审批权限越来越宽,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以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9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124个,仅仅过了9年,2008年即增加到878个,分布在全国400所高校。[1]虽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目前高校新闻教育繁荣的背后仍凸显出来背景不同,层次丰富的各种矛盾,其中关于影视技能教育的讨论最具有代表性。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

当前国内各类高校所开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不管是传统的新闻教育,还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都尤为重视传播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立。传播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应涵盖到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和网络传播等几大方面,并建立起以影视传播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导,配合多样化传播技能教育的教学新模式。鉴于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国内开办新闻教育类学科的高校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设施优良、品种齐全、实验手段先进的教辅硬件体系。以四川省内引领西部地区新闻传播类学科教育的四川大学为例,早在2002年四川大学实施“523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四川大学传播技能实验室,成为拥有“图像数据处理实验系统”、“广播影视实验系统”和“人文素质教育”系统三大实验实习体系的人文和传播实验实习基地。[2]而绵阳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开办于2003年,2008年初挂牌成立新闻与传媒学院,学院新闻类学科的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并不占有优势。影视技能教育因其在新闻类学科中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而被广泛重视,自2003年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专业实验室的建立。迄今为止,共建成专业新闻实训室、后期与动画制作实验室、专业新闻演播室以及普通话语音室若干。前后花费大量经费用于前期摄录设备和关联设备的采购,形成了专业级采、编、播、录设备的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在师生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新闻学科教育中,影视技能的教育日益被各高校提至显著位置,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对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有数据显示,高校新闻传媒类专业的办学经费有五成以上被使用于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完善,而这一比重近年来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影视制作技能教育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其技术性和专业性的高门槛。影视技能教育绝非像普通受众所理解的教会使用相机和摄像机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在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掌握专业的影视技能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又精通各类媒介技能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而且,在媒介融合的大势驱动下,特别是近年数字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以运用媒介传播信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的价值在人类创造文明历史和实现人们各自追求的各项生活目标中凸显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3]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强调的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4]这样的行业变化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科办学者的新思考:如何立足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兼顾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媒介融合的趋势扩大了新闻传播的人才教育涵盖范围,建立起与传统新闻学科相区别的教学规划,亦即“素质+技能”。素质课由公共基本素质课和专业基本素质课构成,而技能课则应覆盖目前的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会展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等各类文化产业。两者中专业技能课是学生就业的直接支撑,并体现新闻从业者竞争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设置尤为重要。而鉴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又以影视节目制作教育成为新闻传播教学重点。

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图像、声音、文字的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方式被逐渐确立下来。即便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这一传播方式仍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流的渠道。因此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了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办学思路为例,综合同类院校现状总结培养方式和路径如下表所示:如上表所示,新闻传播学科前六学期的教学中影视技能教育以占有相当比重,用以培训和加强学生影视制作能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技能之于新闻采写的辅助地位,成为了传统新闻学科除了新闻采编技能的第二大必备素质。这一变化在当前形势下被越来越多的办学者所接受和认可,影视技能教育广泛地渗透到传统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体系之中。

阅读全文

新闻传媒职业教育论文

一、开阔职教学生视野

新闻传媒从广义上包括杂志、报纸、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以及校园各大新闻网站,具有公开性、真实性以及实时性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传媒的宣传教育以及舆论引导作用,保证新闻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新闻具有多样性的内容,新闻传媒所宣传的内容包括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以及改革活动、办学历史、治学办学理念、未来发展规划等,除了上述关于学校发展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不同内容,宣传形式多样,包括校园记者问答、任务采访、新闻广播电台中的“点歌祝福、实时新闻”等等。

二、拓宽职业教育内容的视域

新闻传媒的教育功能是指对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以及教师的思想动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术氛围以及校园人文环境。作为新闻传媒报道的另一个相对重要的板块就是有关师生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兴建重点实验室,采购实验教学器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在职业教育中传播与学术研发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大都是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在与同学的沟通交流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职业教育中的新闻传播一个较为重要的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新闻传媒在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较为突出的纽带作用。

三、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作用

在教育功能上,新闻传媒较为显著的是引导作用,媒体通过对党政方针、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宣传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先进事迹以及优秀人物的宣传,激发大学生像模范看齐,争做先进的动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还可以通过建立并完善各种专栏,包括班级活动、教学活动以及社团活动来提升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新闻传媒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新闻传媒功能与职业教育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以及各种课堂活动有着显著区别。新闻传媒在对各种新闻进行传播时,坚持客观性、真实性的要求,在新闻报道中,不会随意添加感情色彩,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来保证新闻传媒所具有的舆论导向功能得到正确的发挥。新闻传媒所具有的客观性能够帮助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内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并学会利用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职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在校报或者网站上开设生活专栏,报道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普及生活小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让他们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进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新闻传媒在职业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通过校园报纸、记者团、校园电台、校园广播以及校园新闻网等不同渠道开展的新闻实践活动,并进行新闻播音、新闻写作、文版编辑、任务采访以及各种活动主持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能够对现实生活以及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培养学生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将在校园生活学到新闻写作以及新闻采访技巧进行实际运用。职业教育中所开设的新闻专业还可以与校外新闻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并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新闻实践以及教学的活动基地和项目。热烈欢迎新闻记者走进实际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让新闻专业学生更好地体会以及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到报社、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就业渠道

阅读全文

新闻通识教育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业态和人才需求标准有所变化。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新闻通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通识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要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校新闻通识教育;加强课程管理和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通识教育;新闻人才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媒介面临深刻的发展与变革,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一些业界人士认为,高校培养出来的新闻系毕业生,上手很快,但是后劲不足。“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得知情和权威的信源,也很难知道声称与核实、推论与证据、偏见与公平、伪科学与科学、非知情人与知情人的区别。”①究其原因,传统的新闻教育过于强调专业化,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部分高校开始针对新闻专业本科通识教育进行改革。尽管一直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加强文理渗透”等,但高校新闻专业本科通识教育很难完全跟上业界发展步伐。作为人才培养新思维和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高校新闻专业需要改革和完善新闻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实施途径,以更好地契合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行业新形态、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一、新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新闻通识教育已经比较成熟。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在新闻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变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学界与业界普遍认为,当下,新闻专业教育与媒体行业的需求仍然脱节,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校对于新闻专业本科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受到传媒市场化的影响,部分高校有着普遍的功利心理,弥漫着浮躁的情绪,认为新闻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这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侧重于知识或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部分高校只是开设了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的公选课程,一些课程直接从专业课程移植而来,仅改换了课程名程,或以概论课形式出现。这样的课程在质量、效果等方面都不尽人意,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广阔的视野和理性的思维能力。“新闻通识教育不是培养什么都懂的‘通才’,而是要培养能将不同的学科融会贯通,利用多学科背景的优势处理问题,完成工作的一专多能型的新闻传播人才。”②可见,新闻通识教育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格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全文

新闻摄影教育发展及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对传统媒体发展模式的创新,促使传统媒体在实现自我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转型升级。新闻摄影因为其本身所具备的新闻呈现形式与独特的视觉传播的特性,深受读图时代受众的欢迎,能够很好地满足受众对于视觉获取的急迫心理需求,因此,新闻摄影的地位得以巩固与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为适应媒体传播需求,新闻媒体行业内部也在不断进行产业优化,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校的新闻摄影专业在人才输出与培养中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便适应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育发展;现状措施

一、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为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读图需求,更直观的新闻感受,以及媒体对摄影作品需求量的增加;而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行业利益驱动,使很多非业界与非专业人士涌入。在以上两种因素影响下,新闻摄影行业所呈现出的状态较为混杂。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行业的现状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及新闻摄影教育状况进行研究,探究其未来发展的策略。

二、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最先被提出,但是当时其主要含义为“电子录像”。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计算机网络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并且促使新媒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当相关研究学者还在为其基本定义争论不休的时候,新媒体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传统的媒体格局进行了创新和改革[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海量性、互动性、全面化以及多平台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新闻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局面,而新闻摄影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新媒体的优越性将新闻摄影从过去的印刷平面时代解放了出来,为其提供了以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形式为主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其发展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

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发展优势

阅读全文

新闻类教育难点与思考

作者:杨施敏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一、前言

新闻传播活动在社会公共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功能。新闻传播活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1)帮助解决社会问题;(2)改善公众讨论的舆论环境;(3)帮助公共生活走向和谐美好。新闻传播活动对重新树立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介的信赖,重新建立与正在流失中的受众的联系,重新完善新闻报道者的职业理想,健全社会的民主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公众期望新闻传播活动服务于大众的利益,站在大众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状

(一)供给量大,需求量小

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是:报纸2,200多种;期刊杂志8,000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媒体更倾向于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统计:目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在校生大约在13万人以上,每年约平均毕业3.2万人,供大于求是显而易见的。[1]

(二)偏离市场需求

阅读全文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摘要]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智能媒体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还没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本文对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现状做简要分析,并以提升师资力量、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为切入点,提出新闻传播教育在智媒时代下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智能媒体;新闻传播教育;新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意味着未来的媒体时代,将会是一个智能媒体时代。这将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也是媒体行业变革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业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将先进的知识、学科体系纳入教育计划中,培养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一、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意义

智能媒体作为2016年新媒体领域的新动向,是时展的主流趋势,具有“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三大特征。在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身边已经出现了很多智能物体,这意味着在未来智能机器都有可能成为媒体的传播媒介。未来,为了寻求人与智能机器的平衡,二者间将会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同时,这将是业务模式的变革。人与机器会相互促进,人对智能机器的驾驭能力、机器对人类的感知能力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可以预见,未来机器智能与人类通过相互学习共同升级,最终完成智能媒体的革命进程。这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方向做出了指向,新闻传播教育需要考虑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做好充足的准备,跟上快速发展的这一时代。

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现状

1.教学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