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例6篇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1

这次会议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主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交流了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研究安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郭庆平指出,金融单位要深入学习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五个要”:一是领导要重视,各金融单位都要明确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每年到对口扶贫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二是目标要明确,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定点扶贫的目标、资金和措施以及干部的主要精力要落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上。三是措施要精准,要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科学帮扶。四是干部要得力,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定点扶贫地区去挂职,到贫困利任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要做挂职干部的坚强后盾,支持他们干事创业,去除后顾之忧。五是资源要用好,金融单位制定的帮扶计划,要与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和脱贫项目的落实相协调,金融单位掌握的政策、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形成扶贫台力,放大扶贫效应,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郭庆平强调,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金融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牵头联系机制。成立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推动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二是要建立定点扶贫政策信息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各金融单位应树立金融定点扶贫“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联动,共享政策信息,交流经验做法。将各自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相互叠加、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效应。三是要建立定点扶贫考核机制,以扶贫成效为导向,按照有关办法对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核。

郭庆平指出,人民银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对定点扶贫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要抓紧调研,制定具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尽快建立人民银行帮扶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机制,帮助定点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和定点扶贫县尽快摘帽。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2

一、目标通过扶贫开发,使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贫困残疾人生活水平在本世纪末接近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通过社会保障,切实解决缺乏劳动能力的特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二、措施

    (一)方式。

以直接扶贫为主,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脱贫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

小额贷款对残疾人是直接扶贫到户的有效方式,要积极推行。

倡导机关、单位、城乡组织及党员、干部和各界人士“帮、包、带、扶”到户。

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针对残疾人特点给予特别扶助。

(二)途径。

切实将扶持贫困残疾人计划纳入各级政府扶贫攻坚实施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并予以特别扶助。

非国定、省定贫困县的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安排资金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

三、资金鉴于我市是国家和省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但仍有5573名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必须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方可使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逐步改善其生活状况。

(一)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基础上,对部分重度残疾贫困人士发放专项生活补助金。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分行(以下简称广州市农业银行)根据省分行每年下达的康复扶贫专项贷款计划,对具体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后,按照《贷款通则》和《中国农业银行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安排贷款额度。市、区(县级市)和街(镇)财政按四、三、三比例负责贷款贴息,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手工业、家庭副业,使其自食其力,逐步脱贫。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充分运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资助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提高就业能力和种养技术。同时,自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中各提取50万元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的小额贷款。

(二)贷款的管理。

地方扶贫贷款由广州市农业银行负责发放;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参照国家《康复扶贫贷款管理规定》负责管理;各区、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选择扶贫项目。

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对同级残疾人联合会选择的残疾人扶贫项目,进行效益分析、评估论证、担保认定等工作,确保贷款用于残疾人扶贫并按期还款。

残疾人扶贫专项贷款是我市设立的专项信贷资金,严禁挤占或挪作它用;要按照使用地方扶贫专项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接受银行信贷监督,恪守信用,完成扶贫任务,按时归还贷款。

四、组织实施本方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残联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级市组织实施,具体是:

(一)各级政府应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攻坚的要求,抓紧抓好。

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其日常必需开支费用比普通家庭要大。为使他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政府应落实生活保障线和对特困重度残疾人实行专项补助。

切实抓好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使本世纪末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

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的各项要求,确保城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就业岗位。通过劳动,改善其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通过扶持和帮助,鼓励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和家庭手工业,达到脱贫;倡导社会各单位和个人帮扶;发展扶贫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多种形式扶助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生产脱贫。

(二)各县级市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切实的扶贫计划和措施。

发挥当地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当地发展乡镇企业或三高农业的实际,选择能从产前、产中、产后为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或家庭手工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单位,给予信贷支持和政策扶助,使其稳定发展,并为残疾人脱贫提供切实的服务。

组织小额信贷到户。对有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应根据当地残疾人的扶贫项目,认真做好可行性评估,配合广州市农业银行做好各项扶贫信贷业务,并进行贷款的使用、监督、指导和回收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应筹集资金解决特困重度残疾人的专项补助金和扶贫贷款的贴息,使我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通过扶持劳动,摆脱贫困;城乡特困重度残疾人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保障。

(三)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协调各有关部门为残疾人脱贫解困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各区、县级市残联要按照中国残联统一印制的《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街、镇为单位,组织逐户、逐人进行登记造册,报当地政府、扶贫办和上一级残联。

根据调查资料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会同扶贫办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帮助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温饱,保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3

郑文凯在讲话中指出,从扶贫新纲要颁布实施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呈现举国重视、各方协作、全面行动的良好态势,新阶段扶贫开发开局良好。面向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定点扶贫第一次实现了对592个重点县的全覆盖,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深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确定。

郑文凯表示,金融机构在定点扶贫单位中数量虽然不多,但历来是扶贫开发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参与定点扶贫的各个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帮扶领域不断扩宽,帮扶形式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不断健全,涌现出很多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

首先是更加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坚持自身优势与定点县实际相结合。如人民银行组织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活动,并采取无息、低息贷款的方式,扶持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产业发展。其次更加注重开发式扶贫,不仅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项目的支持,也带去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和市场竞争的新理念。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培育和扶持定点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再次是更加注重全员扶贫。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单位普遍组织动员全系统职工参与扶贫捐赠、献爱心活动,不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将定点扶贫工作融入企业党建、群团工作和文化建设。最后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许多单位在深入定点扶贫县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本单位行业的特点优势,依据各级扶贫规划,专门制定了新一轮帮扶规划,出台了有关文件或与定点县签订帮扶协议,指导本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郑文凯介绍,近年来,扶贫部门、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为破解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08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全面改革了扶贫贷款贴息管理制度。五年以来,共安排了1800亿元扶贫贴息贷款;承贷机构多元化的局面也基本形成,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该试点是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缴纳一定数额的互助金为依托,以其他资金为补充,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原则,在特定区域建立生产发展资金。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有1339个县,17700个村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资金总规模40.93亿元。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4

问题和原因

2000年至2004年,海东地区扶贫贷款余额呈缓慢上升态势,5年累计发放扶贫贷款9.75亿元,年均发放1.95亿元,年均收回0.84亿元,年均发放大于收回1.11亿元。而扶贫贷款的质量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信用风险也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扶贫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政府扶贫政策与银行扶贫贷款政策不协调是个突出的问题。

一、政府扶贫部门要求农行将扶贫贷款投放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坚持整村推进、重点扶持项目村的政策,但是银行扶贫信贷政策却要求农行坚持“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于贫困户、贫困村的整体偿还能力较差,贫困户贷款的抵押、担保又很难落实,银行不得不谨慎放款,造成政府扶贫与银行扶贫信贷在支持重点和方向上不一致。结果,扶贫办推荐的项目,农行不一定支持;农行支持的项目,又不一定是扶贫办所推荐的项目,导致扶贫资金整体协调性不强,效益不明显。

二、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持续性、配套性、有效性较差。各相关部门缺乏系统的长期的扶贫规划,被动地听命于上级安排,未能结合各县乡村和贫困户的具体实际,重扶贫项目建设,轻扶贫效果的评价,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扶贫开发往往是政府部门的指定项目,甚至强迫农民去干,出了问题无人承担责任,损失由老百姓承担,矛盾留给银行,结果是扶贫的热情很高,但效果很差。

三、政府扶贫部门、银行信贷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参与扶贫工作的财政、计划、水利、农行等相关部门全局观念较为淡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比较严重。扶贫信息相互封闭,扶贫工作互不支持,各投各的资金,各搞各的项目,形成了扶贫政策、扶贫贷款与扶贫实际工作之间的不协调。忽视了贫困农民的扶贫主体地位,扶贫贷款难见实效。一些扶贫贷款投放后只起到了临时“救济”、“输血”的作用,未达到扶持生产、改善收入、形成“造血”功能的根本目标,贫困户还款能力仍然较低,扶贫贷款清收仍然较难。

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模糊认识,把各级政府、扶贫主管部门、扶贫信贷部门的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上来,齐心协力扶贫。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开发性金融;扶贫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0046-04

一、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现状

(一)概况

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本文称秦巴山片区)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 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51.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6.3万人,城镇化率18.95%。该区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至华北平原西南部,跨秦岭、大巴山,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汉中、安康、商丹和徽成等盆地。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是淮河、汉江、丹江、洛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水系发达,径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天然气蕴藏量大。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该区域内,襄渝、宝成、西康、宁西等铁路和沪陕、福银、京昆、二广、沪蓉等高等级公路初步构筑起区内外交通运输骨干网络。

(二)贫困状况

1、农户生计脆弱,致贫原因复杂。片区受大山阻隔,相对封闭。片区内地形复杂,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是我国六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灾致贫返贫现象严重。51个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和重灾县中有20个在片区,灾后振兴发展任务繁重;全国45个未控制大骨节病县中有16个在片区,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有42个县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4个县位于三峡库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总县数的90%,有47个老区县,占总县数的58.8%。2010年,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30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2%。农户家底薄、生产积累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贫困面广、程度深。

2、区域发展差异大,产业支撑能力弱。片区内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平坝与山区之间发展差距大,农村特别是深山、高山区发展困难,陇南、巴中等地存在大范围深度贫困。2010年,片区内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县仅为片区平均水平的23.2%、45.7%。片区内“三线”建设形成的飞地经济特征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旅游、农业等特色资源开发程度低,配套设施落后,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

3、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制约突出。片区内水利设施薄弱,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37.5%。40.2%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69.3%的农户还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4.7%的行政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省际、县际断头路多,铁路网覆盖范围不足,陇南9县区整体不通高速公路。片区内4.5% 的乡镇不通水泥路,50.6%的建制村不通水泥路,大山深处还有一些群众靠溜索出行。机场建设和航空运输严重滞后。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低,制约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发挥。

4、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片区内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8%。教育设施整体落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科技支撑当地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显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5、生态建设任务重,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片区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等重大任务,有85处禁止开发区域,有55个县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地域广、要求高、难度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三)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1、对贫困和扶贫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农民对自身的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缺乏主观认识,开拓市场的能力弱,难以真正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理念过度依赖上级财政补贴和救济,对开发式扶贫,依靠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借助金融力量推进扶贫开发的认识不足,导致金融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难以形成社会化扶贫开发格局。

2、扶贫开发的方法不够科学,效率优待提高。如扶贫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粗放,使用效率较低。一些财政资金以“撒胡椒面”方式投入,并未得到很好的珍惜和利用,扶贫效果十分有限。同时,财政扶贫资金通常按行业或者部门划拨给地方政府,使用方式和资金投向比较僵化,整合利用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3、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储蓄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投入到回报率较高的发达地区,造成了对贫困地区资金的“抽血”作用。金融市场单一,贫困县中,国有商业银行占绝对优势,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数量极少。市场、制度和信用建设滞后,客观上造成了贫困地区融资难问题。

4、金融扶贫开发的力度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由于贫困地区自身条件的制约,金融在融资支持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借款人实力不足、运行成本高等方面。这些困难导致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5、区域特征及跨区域扶贫开发协调难度较大。秦巴山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区,并承担着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功能规划,在退耕还林后面临着后续产业调整及退耕户生活来源替代等诸多问题。片区涉及6省80个县(市、区),只有统一规划、共同推进,才能达到扶贫开发的理想效果。

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必须借助开发性金融支持

(一)开发性金融的特征与作用

从理论框架看,开发性金融是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运作,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与传统政策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强调市场化运作,坚持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注重资产质量和整体财务可持续,实现了从财政运作到金融运作的根本性转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原理:一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建设市场、信用和制度,打通融资瓶颈;三是通过规划先行,促进科学发展;四是把政府组织协调和开发性金融投融资优势相结合,推动市场建设;五是注重管控风险、财务可持续的市场化运作。开发性金融的具体运作表现为,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对政府拟发展的产业及其相关项目给予大额、长期资金支持,发挥连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借助国家信用以及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的经验,推动市场发展和体制机制完善,从而有效解决政府拟支持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和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成功实践

开发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截至2014年6月底,累计向部级和省级贫困县发放贷款1.67万亿元,重点支持了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教育医疗、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资金投入,以及市场、制度和信用建设,显著地改善了当地投融资环境和金融生态。

1、深化银政合作,凝聚各方合力,构建社会化扶贫机制。政府是扶贫开发事业的统筹组织者,银证合作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扶贫的重要保证。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政府合作,就是要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依托国家信用,把政府、银行、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并不断完善市场,通过融资支持项目建设并推动信用、制度、市场成为连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构建社会化的扶贫开发机制。为此,开发银行密切与各级政府合作,2006年与国务院扶贫办和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围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国家民委共同研究提出支持武陵山片区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签署六方合作协议,推进区域扶贫开发试点工作;与四川、内蒙古、贵州、甘肃等省(市、区)政府签订扶贫攻坚合作备忘录,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支持各地的扶贫开发工作。

2、坚持规划先行,加大融智服务,助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扶贫的一大特色。开发银行发挥专家、行业优势,与地方政府和客户开展规划合作,编制区域、产业、社会、市场发展规划,系统地设计相应的融资规划。同时,开发银行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优势,通过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为地方政府和客户提供综合融资方案,助力贫困地区发展。如2013年与湖南省民委合作编制的武陵山片区融资规划,得到了国家民委的高度肯定;根据甘肃省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为甘肃省政府编写了《甘肃省扶贫开发咨询报告》,针对全省58个贫困县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对策建议。

3、明确重点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发银行通过“政府主导、机构实施、银行支持、社会监督”的融资模式,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向贫困地区发放基础设施贷款近1.2万亿元,其中,交通5496亿元、电力4283亿元、农村危旧房改造1471亿元。为解决甘肃省贫困县的佳通和饮水安全问题,开发银行按照“整合扶贫资金、搭建融资主体、实行统借统还”的融资模式,整合甘肃省扶贫资金,成立省扶贫开发公司,对通村公路、饮水安全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授信、分年实施。

4、创新金融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针对贫困地区贷款条件的实际情况,在“四台一会”的基础上,开发银行建立了“政府主导、机制建设、统一借款、扶贫贴息、社会共建、农户受益”的批发市融资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开发转变。如开发银行与贵州省扶贫办合作,设计了“开行小额农贷”产品,为22个贫困县设计了42个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当地茶叶、中药材、果蔬等产业发展,直接惠及农户8028户、合作社110家、中小企业77家,带动27万户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5、坚持教育为先,加大人才培养,着力推动智力扶贫。教育是引导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发银行把教育作为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坚持应贷尽贷,向405个部级贫困县发放助学贷款149.8亿元,支持贫困学生266.9万人次;支持青海、山西、内蒙古等贫困地区的校安工程建设,累计发放贷款270亿元,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975万平方米,使450万中小学生直接受益;与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合作开展“彩烛工程”,先后为465名贫困乡村小学校长开展综合素质培训;召开定点扶贫县地方干部培训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发性金融支持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路径

(一)加强银政合作,夯实跨区域协调机制

开发性金融的特征与优势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跨区域扶贫开发协调,能较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有效地打通政府与市场关系,营造和谐可持续的金融生态。因此,开发银行应与秦巴山片区相关省级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加入扶贫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各相关分支机构分别参加地方政府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实施规划先行,编制系统性融资规划

当前,国家层面已经完成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各相关省、市政府已完成或者正在编制区域扶贫开发规划。开发银行应当发挥专家、行业优势,与地方政府和客户开展规划合作,编制区域、产业、社会、市场发展规划,并系统地设计相应的融资规划,实施项目带动的开发式扶贫,从源头上开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社会事业等项目,并提供系统的融资解决方案。

(三)搭建投融资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针对秦巴山片区跨区域特点,应按照“政府组织、企业实施”原则,以省为单位,搭建省市级扶贫投融资平台,整合各行业、各部门扶贫资金,注入省市级投融资平台,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采用“省带县”或“市带县”的项目运作方式,通过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推动项目实施。

(四)创新模式,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综合经营优势

开发银行要充分发挥长期、大额、批发性业务优势,发挥市场、制度、信用建设优势,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经营优势,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创新信用结构,灵活采用风险控制技术,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提高金融服务区域开发的深度、广度和质量,进一步夯实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

(五)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人口聚集能力,支持“移民搬迁”,使贫困地区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将贫困村危旧房改造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融资推动各类职业学校建设,支持贫困生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创业促就业贷款力度,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绪敖,何家理.秦巴山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调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8):

266-272.

[2]陈元.贸易全球化的中国开发性金融实践和理论.开发性金融研究,2014,(2):1-4.

[3]梅世文,白石.开发性金融助力扶贫开发[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4,(2):82-87.

[4]马健.开发性金融扶贫路径的实践探讨[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5):3-5.

[5]周助青.农业政策性金融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12):18-21.

[6].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扶贫思路[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1):24-26.

[7]马玲.贫困地区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思考[J].金融经济(银川),1997,(6):43-45.

An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al Finance Designed for Poverty Reduction 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s

TANG Youbin

(Shaanxi Provincial Branch of China Development Bank, Xi’an Shaanxi 710075)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6

从政策性银行到_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的探索与变革从未停滞。同样,一直在路上的还有该行的金融扶贫工作。

特殊的机构定位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助学贷款等领域的多年探索和实践,使国开行的扶贫工作具备了明显优势。

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国开行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和作用。2016年5月,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成立,我国金融扶贫攻坚战有了一支主力军。

不久,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四到”工作思路出台,国开行陆续围绕易地搬迁、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和教育资助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计划“十三五”期间发放脱贫攻坚贷款不低于1.5万亿元。同时,逐步将机构有限、人员有限等现有条件,转变为充分借助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其他合作机构的“抱团合作”,在这些实打实的资金安排背后,构建起一系列杠杆撬动力。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反复强调了“扶贫重在扶智”,由此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提升,推动形成区别于同业的“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市场运作”的开发性金融扶贫新路。

始终在路上

《财经国家周刊》:国开行一直都是金融扶贫的重要力量。如今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国开行在新的历史任务中扮演何等角色、承担怎样的重任?扶贫工作在国开行的整体战略布局中位居何处?

胡怀邦:国开行成立以来一直在开展扶贫工作。一方面通过贷款支持贫困地区改善民生、加强基建和产业发展,一方面也承担了定点扶贫任务,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

如今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要求我们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加大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因而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以开发性金融的方法来打通融资瓶颈,服务国家战略。

2016年11月,国务院审定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章程》,明确“开发银行定位于开发性金融机构”,诠释了“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特征,在机构性质、支持领域、债信政策、治理结构、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等方面作了专门安排。

改革的初衷之一,是让国开行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当前,金融扶贫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因而我们计划“十三五”期间发放精准贷款不低于1.5万亿元,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财经国家周刊》: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国开行的扶贫工作具有哪些特点?优势何在?

胡怀邦: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们的扶贫工作有三个重要特点:

首先,开发性金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集中、长期、大额的融资支持。国开行依托国家信用,充分发挥批发性、中长期和债券类银行的优势。通过发行债券将短期、零散的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转化为长期、大额的信贷资金,以保本微利原则来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和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破解其融资瓶颈。

其次,开发性金融更注重以融智来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国开行作为专家银行,具有专家、行业优势,我们通过规划、咨询、教育、培训等开展融智服务,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

第三,开发性金融能够推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扶贫开发融资机制和方法。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国开行把政府信用与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相结合,将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开发性金融的中长期投资作用相结合,在贫困地区建立吸引社会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的市场、信用、规则和制度,推动贫困地区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

《财经国家周刊》:未来几年,国开行扶贫类贷款将超过万亿元,但事实上一部分贫困人口还款能力欠佳,对此应该如何管控风险?

胡怀邦: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银行,既要大力支持,更应注意管控好风险,确保把好事做好。

一是发挥融智优势,从源头做好风险防控。例如,我们为贫困地区提供规划、咨询等融智服务,深度参与项目前期策划,使其更加符合当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实现扶贫贷款的风险控制前移。

二是加强机制建设,构建社会化风险防控体系。以银政合作为基础,通过建立开发性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办公室,整合政府、银行、企业和农户多方资源,构建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合作机制,创造性地构建社会化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手段。推动贫困地区创新财政资金使用,通过提供财政保险补贴或设立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提高资金效用,分担贷款风险。推动贫困地区政策性担保公司建设,提高扶贫项目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加强银保合作,在贫困地区推行农业保险,引导和鼓励贫困农户和企业购买保险,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后顾之忧。

“四到”扶贫思路

《财经国家周刊》:扶贫金融事业部成立半年有余,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具体运行情况和成效如何?

胡怀邦:由中共中央以文件形式对银行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作出部署,在我国金融史上还是首次,这既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扶贫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对国开行的信任和希望。

目前,扶贫金融事业部下设综合业务局、基础设施局、区域开发局三个总行一级局,标志着我们决战脱贫攻坚有了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家力量,建立了“集团军”。

半年多来,该事业部先后制定了办公管理、授信初审和风险内控等20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全行扶贫业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同时,完成了全行“十三五”脱贫攻坚实施规划,对1.5万亿元扶贫贷款工作目标按年度、领域、分行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提出具体措施,为全行提供了工作指导和依据。此外,完成了财务建账划转工作,实现了扶贫业务的专账单独核算和经营。

业务上,事业部结合监管要求,推动建立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和风险补偿基金等措施,不但增强了地方上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的信用能力,也优化了信用环境。同时,从方法、机制、模式等方面,对脱贫攻坚提供支持和服务。

《财经国家周刊》:国开行的扶贫工作思路为“四到”,这“四到”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具体工作中遇到哪些难题?

胡怀邦: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认为主要是观念、理念问题,对银行来说,关键要从机制建设、思路方法上去化解问题。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之后,国开行结合贫困地区和脱贫攻坚实际以及自身业务特点,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这“四到”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完全符合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只要真正落实下去,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半年多以来,我们已啃下不少“硬骨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告捷,实现精准扶贫新突破。作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初期遇到许多困难,各地省级投融资主体亟待建立和完善,资金借、用、管、还各环节的运作机制需要理顺规范。我们配合有关部门攻坚克难,建立方法、梳理流程,易地扶贫搬迁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国开行承诺贷款达4461亿元,将惠及约9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53万同步搬迁人口,发放贷款311亿元,投放专项建设基金199亿元。但是,如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问题,还需要加快研究支持思路和办法。

二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见实效,破解农村基础设施瓶颈。抓住中央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契机,我们大力推动完善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机制,统筹整合贫困县资金、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在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之下,为贫困地区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校安工程等基建设施提供贷款。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期盼已久、地方政府想解决而又无力解决的“难在路上、困在水上、缺在电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半年内,我们向22个省份承诺贫困村基建贷款2255亿元,发放贷款319亿元,惠及417个贫困县、30147个贫困村、135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力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有了直接的获得感。

三是紧盯特色产业,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产业扶贫是重点也是难点。国开行自2003年起就一直探索以贫困地区、中小企业、“三农”为重点的普惠金融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脱贫攻坚,我们推行“四台一会”(统贷平台、管理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融资模式,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管理优势,通过与一些专业机构合作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国开行向146个贫困县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64亿元,直接惠及31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万人。

四是持续加大支持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助学贷款主力银行作用,做到应贷尽贷,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108亿元,其中2016年发放229亿元,占全国助学贷款发放的90%以上,覆盖了26个省份、2094个县、2711所高校,帮助898万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此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技能,在四川古蔺开展中职教育助学贷款试点,为家庭贫困的中职学生提供信用贷款,使“两后生”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提升“造血”功能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这正是开发性金融的要义所在。对此,你认为应如何将长远社会责任与开发性金融充分融合,更好地实现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胡怀邦:国开行在各地的扶贫项目都得到了广泛肯定,未来会在帮助贫困地区选准发展方向、培育内生动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上下功夫、出实招,实现稳定脱贫、持久脱贫。 胡怀邦到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漆窑村了解同村道路和安全饮水等生产生活情况。

具体上,我们一方面具备专家和行业优势,会通过为地方政府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扶贫融资规划,来帮助其选准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并尊重市场规律。

另一方面,注重改变贫困地区人口的发展观念,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让他们意识到金融扶贫不是赠与,成败取决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大力发展融智服务,增强贫困人口运用金融手段摆脱贫困的意识和能力。

并且,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把政府信用与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建立吸引社会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的市场、信用,弥补市场空白和制度缺损,变“输血”为“造血”。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国开行扶贫工作将有哪些重点?在各项具体任务上,预计达成哪些成果?

胡怀邦:2017年,国开行将继续坚持“四到”思路和方法,并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年计划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不低于4000亿元。

一是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今年,全国要完成约32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国开行除继续做好筹资和贷款工作外,还将加大对已搬迁群众和安置区的跟踪支持,为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生活能融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二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继续推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村组路、人畜饮水、农村生产用等基础设施改善,解决制约其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

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易地搬迁后的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构建形式多样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四台一会”模式,扩大扶贫转贷款业务试点,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