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会议系统范例6篇

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会议室;智能化;建设

1引言

多媒体会议的优点就是取消了以往因出差乘坐火车、飞机而产生的费用,消除了时间浪费,极大的节省了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转效率。现代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包括如下特点:一是软件控制硬件,即通过触控软件来进行系统调试、调解会议室中的硬件设备;二是异地会议室实时交互跟踪可视化交流,即A处会议室的摄像机实时跟踪发言者,传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该发言者结束后,B处会议室的摄像机可即时捕捉、跟踪另一个发言者,并传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等等,实现不同地点会议室的发言者交互沟通,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不同地点会议室的发言者之间有序切换。

2智能型会议室系统设备

2.1音频系统

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的音频主要是将发言者的语音经过解调转换为数字信号,从一地传输至另一地,再经过解调将数字信号转为语音信号。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包括话筒、编码器、解码器、计算机、数字光纤或数字卫星等。智能型会议室音频设备通常有语音会议系统,配以优质的双声道音响。

2.2视频系统

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的视频主要是将发言者的相貌、动作等经过解调转换为数字信号,从一地传输至另一地,再经过解调将数字信号转为视频信号。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包括摄像机、编码器、解码器、计算机、数字光纤或数字卫星、数字电视等。

2.3灯光系统

现代多媒体会议室的灯光亮度、柔度将直接影响与会者的情感。良好的灯光系统可以为参会人员带来舒服、亲切、自然的会场体验,获得优异的参会感。除此之外,灯光的安装位置、不同灯光的搭配还影响会议人员的摄像效果,所以会议室对灯光控制要求很高[1]。

2.4信号传输系统

现代多媒体会议室通常的智能化信号传输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一般采用AV矩阵、RGB矩阵,以PTN和PON方式接入,保证音视频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及自由切换,并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控制的视频显示终端、扩音设备终端持续有效输出,保障多媒体会议的正常进行,传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实现不同地点会议室的发言者交互沟通。

2.5控制系统

现代多媒体会议室智能控制模块是最核心、最基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包括灯光调光控制、音频音量控制、视频清晰度控制、传输信号切断控制及单一设备启动控制等内容。控制系统集成于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控制器中,可以实现有线或无线人工智能操作,实现既定程序顺序操作。

3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音频传输噪音大,声音不清晰

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要求语音自然,音频信号交互切换顺畅,不能失真卡顿,不能失真变快。多媒体会议注重主观体验,要求硬终端有12Mbps的宽带。对于音频数字信号传输而言,数字信号的传递速度较音频数字信号传递速度可以低一些,但多媒体会议室建设过程中研究数据显示,语音延迟0.2s~0.3s是可以接受的,语音延迟时间太长,交互交流人员就明显感到交流不顺畅,交谈不连续。

3.2视频传输帧数少,画面不清晰

智能型多媒体会议室要求画面清晰,视频信号交互切换顺畅,不能出现马赛克黑块,不能出现画面质量降低的情况[2]。视频信号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构成,帧数影响着多媒体会议视频的画面质量。视频信号传输带窄的话,单位时间传输的帧数相对较少,这取决于端到端连接带宽的限制,要想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视频信号是很难的。视频数字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调制要保证交互发言者信息的完整性,不允许出现失误、错误,否则对于视频参会者来说是不可容忍、谅解的。4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4.1巧妙利用云技术,构建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思路现代智能化多媒体会议服务对象包括党政军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小微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跨度为省到省、市到市或同城,由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同,地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故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地域间的多媒体会议室建设可以采用不同的云技术实施方案。而对于时下新兴的移动会议,要求具有功能强大而完善的移动设备终端,采用现代云技术,网络、网路全覆盖,提供高宽带、高功能的设备,投入超一流的音频、视频会议系统,并维护好移动会议平台,降低移动会议出现故障的频次[3]。

4.2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创造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路径

现代完善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一般包括音频输入输出终端设备、视频跟踪输入输出终端设备、多点通信控制路径等专业化的功能模块,为科学、合理、协调的处理以上几个模块,需要有一套会议管理软件程序和方法逻辑[4]。会议管理软件程序和方法逻辑要处理好以下流程:会议管理员、会议发起人、会议参与人、会议委托人、会议主持人以及相应人员的权限。明确了以上任务角色分配后,才可以由会议发起人提起会议流程,选择会议地点和参会人员,安排会议时间,选定会议主持人,并经会议管理员进行审批,会议参与人接到会议邀约后,确定会议是否参加,如果时间冲突或行程满档,需要委托相关人员代为参会。以上,这些软件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实现,均要基于网络技术,创建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路径,将各处、各点的人员纳入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实时地移动办公,才是现代多媒体会议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根本。

4.3合理调配大数据,梳理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创意

现代功能丰富的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要求合理调配大数据,处理好如下几点关系:会议的发起人负责会议的邀约、召集,是最初的会议管理者;会议的主持人是最顶级的会议负责人,可以选择整个会议的进行、终止,是会议的最高管理者;会议邀约人是参与会议的成员,可以创建二层级分组讨论小组,负责二层级分组讨论小组的创建、与会人员,会议发起人、会议主持人、会议参与人均可以在网络节点间互通互联,不需要经第三者的审批或数据监测。如此大数据的合理调配、分解,需要不断地梳理控制方法、控制逻辑,只有处理好了节点内的数据关系、控制方法和控制逻辑,才能为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启迪新想法,激发新创意[5]。

5总结

远程视频会议等现代多媒体会议系统应用愈来愈多,在医疗诊疗、学术报告、培训教学等方面有了持续深入的应用。在现代多媒体会议室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方面,应巧妙利用云技术,构建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思路;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创造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路径;合理调配大数据,梳理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新创意。做好以上工作,就可以不断优化现代多媒体会议室智能化系统建设新方案,就可以不断推出现代多媒体会议室智能化系统建设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毅敏.智能会议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子世界,2015(29):155~155.

[2]张建华.谈智能多媒体会议室及微电子专用设备的维修[J].科技资讯,2008(9):113~113.

[3]文铎.基于云技术的高清多媒体会议业务应用方案研究[J].信息通信,2013(10):154~155.

[4]谢树煜,马雁彬.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原理[J].今日电子,1996(7):19~22.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2

4月10-12日,InfoComm China 2013展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博世携手金牌商明通集团亮相了此次盛会。在6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博世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全球首发推出其划时代之作――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同时还隆重而系列地展示了斑丽数字音频矩阵系统、高清视频联动会议系统以及广受市场好评并荣膺iF和红点设计奖的DCN-D会议系统。

“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系统,它是一个真正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可以随着客户的需求而扩展,”博世安防通讯系统通讯产品市场部高级经理张星指出,“该系统适用于有多媒体需求的项目,同时它也是世界首套可用于标准路由网络的会议系统,其结合多媒体功能,增强了会议体验,使会议进程更加高效、愉悦。”

作为一个基于IP的会议系统,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采用了由博世所主导的独一无二的OMNEO媒体网络架构,使用完全标准化的网络技术,易于集成,维护简单。此外,所有经过系统的音频和控制数据都会按照国际公认的加密标准AES、SSL进行处理,安全的保护机制可防止数据窃取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张星透露,本次展会的展示只是作为产品的预,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正式的活动将安排在7月份举行。届时,“进一步完善的、更为完美的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将正式上市与用户见面。

科技感凸显博世“品牌语言”

以”科技成就生活之美”为口号,博世不断把最好的技术应用到其最好的产品之中。这在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中得以体现。该系统外形设计优雅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系统采用前瞻性设计的系统架构,具有典雅的工业设计,配置的双向扬声器、指向性话筒、反馈抑制以及智能房间均衡等创新声学技术,无不凸显博世作为全球领先的通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市场提供负责任产品的态度。而从产品整体的色调、边缘的包裹感及撞色、话筒的设计等细微之处表征品牌,形成了博世鲜明的“品牌语言”。这在2012年推出的DCN-D会议系统上同样得到体现。

作为行业先驱,博世不断致力于为各种类型会议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同时,博世在公司运营、产品设计、流通的各个环节素来有注重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人文关怀的传统。坚持“科技成就生活之美”,博世广受人们尊重,这也是博世最为人所爱的品牌语言。

打造OMNEO开放媒体网络架构

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的推出,也宣告了OMNEO平台正式浮出水面。

OMNEO是由博世引入的以公共标准为基础的开放媒体网络架构,该架构运用了一个独特的组合:一个音频程序传输协议组件(基于Audinate的Dante网络技术的IP媒体传输),提供低延迟高品质的多声道音频数据流交换:以及一个强大的控制协议套件,即开放式控制框架,为各种规模的专业媒体网络提供可靠和安全的系统控制。这两者共同构成了OMNEO。张星表示OMNEO在未来将会对整个行业开放,他将OMNEO比作高速公路一类的基础设施,其他厂商的会议系统产品就好比汽车,只要符合这一标准就可以在公路上行驶。

张星指出,优秀的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符合通用标准、可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跨品牌的协同性(无缝集成)等四大典型特征,基于这一媒体网络架构的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实至名归。

改善用户体验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3

关键词:P2P 流媒体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096-03

1 P2P技术

P2P与传统的C/S模式截然不同,二者模式如图1。

C/S模式是互联网中最通用的通信模式,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端连接,然后进行文件检索、web游览、文件传输等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知道如何请求信息和发送信息到服务器上,服务器也知道如何响应客户的请求。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就是一个很好的C/S模式。根据情况的需要,Web服务器会侦听不同的端口,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业务请求(只是一个被加密后的业务数据)的时候,服务器会根据不同的业务,调用服务器端相应的服务,当处理完成后,并把结果以另外一种数据形式返回。这种模式是一种单方向的请求方式,而且还是被动的,在应用时被客户初始化。与C/S模式相比,P2P模式没有中心节点和服务器,在网络中,一台机器既可当作客户机又可当作服务器来使用,在请求服务的同时也能进行提供服务的功能,由此可见,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等的。很明显,这种方案使得网络上的可用的资源数得以增加。与C/S模式相比较,P2P模式具有分布性、可扩展性、自组织性、容错性等特点。

2 流媒体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是指在Internet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而流媒体技术则是在IP网络上多媒体数据流的技术。它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呆板形象,丰富了互联网的功能,成为一种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媒体。它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可见,流媒体不是传统的新闻图片,因为流媒体最终的产品是像电视或电影一样流动的媒介;流媒体也不同于电视新闻的图像;因为有静态图片的参与,在要素上也比电视新闻多些,更像是浓缩的电视专题片。

实时流媒体传输的标准协议和关键技术是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RTSP()。RTP协议是一个运输层协议,它是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确保及时交付的机制并没有在协议的本身包含,而是由底层系统来提供的。如果RT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协议运行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UDP数据报中都会有一个RTP报文封装起来。RTP协议工作与其他运输层协议工作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也不会出现在IP中直接封装的情况。实际上,RTP是运行在UDP协议之上的协议,这就表明每个RTP报文被封装到一个UDP数据报中。使用UDP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并发性,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可以有多个使用RTP的应用程序,而不会互相干扰。当一个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其中一个分配给RTP,另一个分配给RTCP。RTP本身并不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者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RTP控制协议(RTCP)监控服务质量并传送正在进行的会话参与者的相关信息。RTCP 第二方面的功能对于松散受控会话是足够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明确的成员控制和组织的情况下,它并不非得用来支持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控制通信请求。与RTP协议相类似,RTCP报文的传输也是通过封装在UDP之中来进行的,并且发送时使用的端口号要比所属的RTP流的端口号大1。媒体流化的管理平台是通过RTCP协议来提供的,系统中的各项性能可以通过RTCP协议的使用对其进行监控和保障。实时流化协议(RTSP)的工作方式是以客户服务器来进行的,其是一个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主要功能就是使用户能够实现例如暂停、继续、快进、后退等类似的功能,这样用户会觉得非常方便。RTSP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它能够通过IP网络有效地传送多媒体数据。在体系结构中,RTSP协议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的数据传输是通过使用TCP或RTP来完成的。RTSP协议虽然具有一定的传输能力,但是并不是直接由它本身来实现的,它主要就是为了对多媒体服务器实现网络远程控制。RTP数据的传输由RTSP协议和RSVP、RTCP构成了一个体系框架来进行共同管理。

3 P2P流媒体

多媒体的播放应该从实用出发、从网络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流媒体研究方面以及综合运用的角度考虑,将媒体的播放与传输结合起来,使得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得以实现。同时又把基于MOD多媒体点播系统提了出来,网络平台是以P2P为基础的,把本地多媒体、网络多媒体以及流媒体相关的技术问题都给解决掉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为流媒体的传播与转换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C/S模式是流媒体服务普遍采用的,但是它不能提供高可扩展能力和高实用的服务。为此,近些年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很多中解决方案,例如,内容分发网络和IP多播等。但是要有专门的硬件支持才能实现这些方案,例如,CND需要在全球各地部署多个CND服务器,多媒体的数据则通过服务器之间协同工作来进行分发;而对于目前Internet的路由机制,IP多播是需要对其进行修改的,广泛部署复杂的支持广播功能的路由器。这样使得成本增加了许多,并且问题还不能得到最根本的解决。因此,大家就想能不能用一种好一点的方法能够降低分发的成本?P2P技术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的,当然P2P是降低成本的一种解决之道,充分利用边缘的资源,特别是客户端的资源。近期,P2P技术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P2P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的实现是通过参与系统的节点之间的直接交互来实现的。首先,传统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式P2P模式已经突破了,节点之间的“对等性”是其强调的重点,也就是说,P2P系统中每一个参与节点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两种身份,在利用其他节点的基础上也为其他节点提供了服务,即随着需求的增长P2P系统的服务能力也在自然增长,P2P具有高可扩展性,对于传统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中服务器过载和资源瓶颈的问题能够给予解决。其次,P2P系统采用的工作方式为节点自组织方式,强调无中心的结构,并且对于节点随机加入和退出的动态性得到了很好的适应,因此,其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例如,容错性、数据高可用性和抵抗攻击方面。

P2P流媒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已经被认为是有效的流媒体分发,由于P2P流媒体系统中节点存在不稳定性,其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网络传输技术。P2P方式的文件传输和下载是一个有效快速的传输流媒体文件,并且近些年,P2P流媒体的已经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P2P流媒体系统应用的领域较广,因此要根据的具体领域进行点播、直播、多播等,并且要与不同应用的需求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流媒体传输方案,对于用户的实时性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节点选择。在一个典型的P2P覆盖网络中,网络中的节点来自各个不同自治域,节点可以在任一时间自由地加入或离开覆盖网络,导致覆盖网络具有很大的动态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如何在服务会话初始时,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提供一定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服务节点或节点集合是P2P流媒体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容错机制。由于P2P流媒体系统中节点的动态性,正在提供服务的节点可能会离开系统,传输链路也可能因拥塞而失效。为了保证接受服务的连续性,必须采取一些容错机制使系统的服务能力不受影响或尽快恢复。(4)安全机制。在P2P如火如荼的应用热浪中,其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流媒体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流媒体版权保护问题,因此,如何防止媒体内容在P2P这些复杂的网络结构不被恶意侵犯已经是非常重要的。

4 P2P在流媒体中的应用

经过调研,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和研究部门都对P2P流媒体在学校中应用展开了研究,并构建一些面向不同目标的系统,如北京大学通用多播基础设施GPMI,香港科技大学的流媒体直播CoolStreaming原型系统,清华大学的Gridmedia网络等等,并有一些网络流媒体服务运营公司推出了如PPLive,PPstream等P2P流媒体应用。本文对P2P流媒体在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育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本系统为了节省成本,性能要求不需要特高,视频服务器也不需要特别贵的,每个教师节点的PC机就可以是多播树的根节点,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教师端都可以创建课堂,从而实现动态的课堂创建。而在学生端中,实现了同时看多个课堂,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远程教育平台的用户类型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家教五类,本文中的系统面向的是教师、学生和家长,该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按照用户的隶属关系组成虚拟学校,同一虚拟学校的用户之间按照预定的类别形成教学关系,所有这些节点通过P2P连接服务器建立点对点连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实时音视频通信和教学,不需要通过服务器来进行。本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2。

4.1 系统模块分析

本文中的远程教育系统只存在最基本的两个模块:监听器模块和浏览器模块。(1)监听器模块。初始化登录工作的完成就是监听器执行的第一项工作,也就是完成前面节点能力自适应的初始化,从而才能实现它本身以及它所服务的节点资源清单的共享。登录之后就能对其他监听器传给它的客户请求进行处理,只要有客户连接,监听器救济开始下载文件,在下载过程中,多个客户的请求可以由一个监听器进行处理。(2)浏览器模块。浏览器充当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它的请求并接收监听器的响应。浏览器与监听器是不同的,它的运行时是没有人值守的。浏览器显示登录的监听器的清单并把所有的请求发送给监听器,对于这些请求用监听器自己来进行处理。只要这些请求被监听器处理过,其结果就会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终端。监听器和浏览器保证他们各自任务顺利运行的情况下,二者还存在一定的联系。

4.2 设计框架

在具体的设计中,互联网与作为核心服务器的教学中心的视频服务器相连,采用混合体系结构,并将学生进行远程点播的节点设计为P2P中的对等节点,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点播的并发节点数目能够提高。在网络抽象层中,保证P2P的网络拓扑结构得以实现,同时为了解决对等网络中节点的一些问题,例如,对等网络中节点的不确定性、延误、分散性等问题,对建立和维护节点网络的树型算法进行深入探讨。在远程教育系统中设计应用层组播树结构和非树型P2P结构,主要是为了区分P2P模式媒体服务系统中对节目和视频质量要求。对于视频直播服务系统或视频点播系统中某热门节目的服务策略的架构前者可以满足,而对于视频点播系统中请求率相对不高以及并发请求少的节目后者较合适。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可知,对于点播并发请求数较多的视频应用右边的树型结构可以满足,对于请求率较低以及并发请求少的点播需求左边的非树型结构可以得到满足。

4.3 节点体系结构

在P2P流媒体的远程教育系统中,每个节点上的软件都需要提供三个主要功能:网络节点连接、媒体播放控制和媒体播放,同时还需要参照OSI的七层体系结构和TCP/IP网络结构,并且每个节点上设置三层软件体系结构。(1)网络抽象层。对P2P节点树进行建立和维护,并且节点之间信息的交换也是通过网络抽象层来进行处理,采用HTTP协议,并在SOAP应用中封装对象的信息。(2)媒体控制层。对流数据的发送和接受是此层的主要职责,整个节点树对于媒体控制层是透明的。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是通过RTSP协议完成的,并且流数据的传输采用RTP/TCP协议来进行。(3)媒体播放层。此播放主要是通过对节点收到的流媒体数据调用对应的操作系统播放软件来实现的。图4为P2P节点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4 多播树结构设计

远程教育系统面向的用户是教育网用户,因此不需要较大规模的节点,从而在管理和维护时更加的方便,由此,P2P流媒体系统设计成多播树结构,把节点组织成一个树状结构,树的父节点给子节点提供服务。如果节点离根节点越远,则就会产生较大的数据延时,因此,多播树的深度应该尽可能短也得到保证,但是每个节点的优先输出贷款限制了节点的宽度,因此要在宽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的平衡。本系统的多播树结构图如图5。

5 结语

P2P流媒体的研究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P2P流媒体的应用范围也较广,P2P流媒体在远程教育平台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实现了视频资源的高共享性,实现了不同地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总而言之,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林涛.P2P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电信网技术,2007(3).

[2] 张万力,周江平.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 赵娟娟.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

[4] 杨雪.基于PeerCast的P2P流媒体技术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8.

[5] 李路建,王立群,王瑞卿.流媒体技术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6] 陈姝,方滨兴,周勇林.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3).

[7] 曾嵘娟,吕红飞.基于P2P的流媒体服务平台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8] 葛宇,梁静.改进的高度优先策略在P2P流媒体节点选择机制中的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11).

[9] 夏靖.基于P2P的媒体数据传输调度策略的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10(2).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4

开放性与自组织:社会化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新平台

议程设置理论描述大众传播如何影响公众对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关注,认为大众传媒在影响受众认知上很有效果。以麦库姆斯为代表的一大批传播学者都认为,议程设置是舆论形成的关键,媒体、公众与决策者是议程设置流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针对互联网环境,麦库姆斯等提出了“议程融合论”,描述了议程融合的六个阶段,即寻求社群、寻求社群的“议程”、寻求引导、寻求引导传播媒介、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初级阶段及其高级阶段。作为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媒体,社会化媒体的广泛普及不仅颠覆了传统议程设置命题,也重构了Web1.0时代议程设置的模式。

极强的开放性。一是技术的开放性。软件开源化已经越来越成为网络开发者的共识,云服务为开发者和应用者都提供了低廉、便捷的协作环境,勾勒出未来网络拟态环境更加开放的格局。二是应用的开放性。微博、SNS社区、IM工具、微信等应用都采取了开放模式,为各种应用提供接口;同时,“草根”拥有了与政府、传统媒体等同等的参与机会;企业也可以不依赖于传统媒体,直接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宣传与营销活动。三是话语表达的开放性。社会化媒体使网络从“内容平台”进化到了“关系平台”,开放的关系链使传统媒体环境下一对多的传播变成了点对点的沟通,消弥了话语表达的阶层性,它更像是一个话语表达“集市”,任何个人、组织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

极强的自组织性。自组织理论认为,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一个系统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遵循一定的机制和规律性,自发组织起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与传统媒体及网络新闻门户的他组织模式不同,以开放和协同为基本理念的社会化媒体表现出极强的自组织性。在社会化媒体中,个体基于一定的话题、兴趣等自发集结成各种群落,形成一定的公共话语空间;同时,随着某一话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原本松散的、原子式的个体也逐渐增加了联系,从一种非组织状态向有组织状态演进,在意见领袖这一参量的作用下,参与者数量增加,公共话语空间不断扩张。

在此过程中,不同观点的交锋、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的变化,引起整个事件发展大大小小的“涨落”,最后在竞争与融合中形成“巨涨落”,问题得到解决或形成“沉默的螺旋”,公众参与话题的热情减弱直至消失,系统进入平衡态。从近年来在社会化媒体中引发并广为传播的事件都可以看到自组织演化的规律。

圈群化与舆论场:社会化媒体中的议程形成机理

在社会化媒体中,不同的人群按照各自的兴趣、话题组成各种圈群,即社会化媒体中个体存在与成长的基本单元,也是构成社会化媒体生态环境的基础元素。圈群化是社会化媒体中的个体基于自组织演化,逐渐由松散、无序趋向集合和有序的过程。

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形成是从个体到单个圈群,再到多个圈群,呈放射状逐渐扩张的。社会化媒体的自媒体性和去中心化性,使个体在议程设置中的参与地位与主导地位加强。然而,个体议程很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舆论,也很难形成媒体议程以及政策议程。而由个体所形成的圈群既有高度的开放性、个体性和草根性,也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规模性,使个体议程进入公众、媒体甚至政策的视野。在社会化媒体中,圈群是议程设置的核心,圈群议程成为从个体议程到公众议程、媒体议程甚至政策议程的最为关键的中间变量。

从个体到圈群的议程设置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如图所示,首先,个体基于社会化媒体所建立起来的关系链,通过人际传播方式,影响、说服其他个体,获得其他个体的认同。于是,个体之间的议程设置不断转移与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意见通过发贴、转发、评论、投票等方式外化出来,影响其所在的圈群,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主流观点逐步加强,非主流观点逐步“失声”,观点会不断收敛与聚合,圈群议程形成。圈群之间会有叠套和交叉,某圈群的议程会迁移与扩散到其他圈群。同时,圈群议程又会不断地影响其内部个体的观点,使个体受到感染与同化,影响个体议程,个体议程又会形成更大规模的圈群议程。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并扩大,最终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场。同时,门户网站、媒体逐步介入,形成媒体议程,舆论场的规模急速膨胀,直至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形成决策议程。决策议程会进一步影响个体议程的设置,进而又重复以上过程,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不断演化。

舆论场是舆论产生、形成、传播、扩散的环境。社会化媒体所形成的舆论场具有以下性质:一是有源性。个体议程是舆论场的场源,经过震荡在其周围形成不断扩散的冲击波。圈群是舆论场形成的栅网,个体议程在圈群中被过滤、筛选或调整。在圈群中达不成共识的个体议程,逐渐式微和消匿;而在圈群中达成共识的个体议程,被逐渐放大,形成圈群议程。二是有向性。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场形成,从个体到圈群、从虚拟到现实、从公众到媒体再到政策,呈现出辐射状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三是叠加性。不同的话题会在同一个时空中叠加,产生复合场。四是动态性。舆论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随着环境变迁、条件变化,随时发生着变化。五是全息性。舆论场由新媒介场、心理场和社会场交汇而成,既包含了时空分布状况,也包含了社会结构性质、心理认知状态与行为习惯特征,对场内的个体、圈群及其他元素进行着全场渗透、感染或同化。

交互融合与多点触发:社会化媒体创造出议程设置的新路径

社会化媒体使议程设置的各个环节不断交互融合,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传统媒介环境下“媒体议程一公众议程一政策议程”这一线性的、单向闭合的议程设置路径,被一种非线性、开放的、交互的议程设置方式所改变。个体议程与圈群议程是一个交互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非线性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影响门户网站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同时,门户网站或传统媒体也可以介入这一过程,影响个体议程与圈群议程的设置。政策议程的设置既可以来自于媒体议程,也可以来自于个体议程或圈群议程。政府对于公众的动员也不再仅仅依靠媒体,基于社会化媒体对公众的直接动员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社会化媒体不仅在虚拟场域中实现了议程设置各环节的交互融合,而且也实现了虚拟场域与现实场域的交互融合。移动互联网使社会化媒体真正实现了“社会化”――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融合的多维空间社会。轻量化的微博、微信天然地具有移动特性;豆瓣、开心等SNS使基于熟人的强关系和基于陌生人的弱关系有机融合;猫扑、天涯等BSS使移动端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嵌入社会化媒体的各种应用中。总之,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移动化、多场域、泛在化的特性,使人们在一个空间的“呐喊”能够得到其他空间的实时响应。公众参与空间也不限于线上,线下参与也更加普遍;参与形式不仅限于话语表达,还会通过积极的现实行动来体现。因此,社会化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不仅体现在“想什么”“怎么想”,甚至还体现在“做什么”“怎么做”上,“切客”现象、“微博打拐”事件等,都是线上与线下议程设置交互融合的典型案例。

社会化媒体在议程设置上所呈现的交互融合态势,使得议程设置的触发点增多,个体、圈群、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议程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议程都可以触发其他环节议程,推动线上舆论场以及线下群体行动的形成。这使舆论场与社会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从西亚、北非政治变革、伦敦骚乱,到国内的宜黄事件、厦门PX事件、郭美美炫富门以及官员艳照门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以及民众的力量。如郭美美炫富门由一条微博引发,使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甚至使公众对我国慈善基金的管理体制产生质疑。这些事件中议程设置被多点触发,使事件演化存在许多可能的拐点。

总之,作为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不仅颠覆了传统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假设,也重构了Web1.0时代议程设置的模式。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打通主流媒体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应从四个环节入手:一是“塑”,全面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从根源上塑造政府组织良好形象。二是“听”,实时、动态地采集社会化媒体中的言论信息,发现具有敏感性或影响力的议题。三是“析”,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各主题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联及其演化规律。四是“导”,关注圈群议程的变化,对重要圈群的发起者和管理者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对圈群议程的引导力度。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KDC0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TQ04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036)阶段性成果之一。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5

国内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即网络提出议题传统媒体关注全社会参与政府行动。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影响政府决策的往往是媒体所关注的类似国计民生等大事,它的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策方针,而在微博环境下的个人议程设置是多元化的,从微观到宏观不同角度地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对政府决策议程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微博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多数时间,媒体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在微博这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在微博中有了不同的特点:

1.议程设置的主体扩展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能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往往是掌握媒体的政府或是私人财团,而在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单是媒体机构,既可以是政府或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也可以是企业甚至个人的微博。微博传播的特点使得议程设置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绝对话语权,普通大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能成为舆论热点议程设置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信息,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议程设置的热点。

在“7·23甬温动车事件”中,个人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体现得尤为明显,最初的事件信息源就是由名为sam的新浪网友个人发出,而在事件的整个还原呈现过程中,个人是主要的信息传播主体之一。微博作为该事件传播的平台之一,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微博官方也进行了跟踪式的报道,在事件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还设置了“7·23甬温动车事件”的相关专题,引起广大受众对该事件的关注。

在议程设置主体中不可或缺的还有政府,通过微博这一平台,传达信息,与受众互动交流。@浙江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官方微博连夜实时消息。在整个“7·23甬温动车事件”中, 个人、企业、单位、传统媒体等从各自的角度,同时对公共性突发事件进行议程设置。

2.议程设置的议题扩展

在微博环境下,基于网络媒体信息容量的无限化,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拉近了受众与媒体的距离,从而扩大了议题范围。而公共性突发事件经常由于传统媒体报道不及时、不透明,使微博在此类事件传播过程中优势更加突出,公共性突发事件成为微博议程设置的重要议题。在“7·23甬温动车事件”中,无数个体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呈现事实,议题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网友一系列的微博议程设置中,将受众的关注点引向“7·23甬温动车事件”的不同细节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和政府议程设置的议题也不是单一的,媒体和政府的议题也是随时受到事件发展进程影响的,传统媒体与政府除了对“7·23甬温动车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式的报道和关注外,在这个“跟踪”过程中不断延伸细分议题,议题的多元化使得中心议题更为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该事件,也让受众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事件。

3.议程设置的时效性增强

微博传播门槛低,并且监管力度较小,对信息的主体、信息内容的把关环节较少,易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结合微博链接、微博论坛等功能,使得“意见领袖”能迅速形成。

4.议程的重合

受众在使用新媒体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中,也转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微博这种新媒体环境下,不再是由传统媒体引发、设定、传播的单向议程设置,受众的议程设置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得到凸显。从“7·23甬温动车事件”来看,个人、传统媒体、政府议程设置的重合尤为明显,个体在微博中分享的信息,受到更多网友的关注、转发,引起一定的轰动和讨论后,以个体为核心的议程设置也就形成了,并且影响着传统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议程设置。

不同传播主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的不同与联系

由于微博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微博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展现出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态势。不同传播主体在议程设置的意图、方式等方面有诸多不同。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呈现事实,从而引发关注。在“7·23甬温动车事件”中,传统媒体并非最早事件信息的,但在信息源爆出后,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对于整个事件多角度、多方位的报道引起了全民的高度关注。就新浪微博而言,在利用官方微博进行事件的报道之外,还运用微博的微话题、微直播、大屏幕等多项功能对事件及时呈现。从公众的角度看,公众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受众参与、互动。在微博环境下,公共性突发事件中普通公众意见占据了议程的主导地位,从信息源的发出到后续整个事件的跟踪、求救寻人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友yaoyaosz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再加上微博的转发、关注、实时搜索等功能,为受众参与该事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理性引导,从而汇聚力量。政府通过议程设置,将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且通过议程设置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与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相结合,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的讨论议题,最终实现合力效应。①在“7·23甬温动车事件”发生2小时后,官方在微博上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在事故发生12小时后,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官方微博连夜实时消息。温州市公安局、杭州铁路警方、杭州消防、杭州铁路公安处也相继事故救援等相关情况。在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环境下,政府只有通过对媒体议程的设置,从而达到公共议程的设置,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关注的议题,最终实现合力效应。②

在微博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议程设置的界限逐渐模糊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的议程设置、政府的议程设置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并没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事件的开端它也受到受众议题的影响,受众将信息源抛出来,并通过信息分享、转发在受众中不断传播。传统媒体和政府的议程设置确实对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议题登上传统媒体,或者重复次数多,播出时间好,就能对公众的议程设置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公众议程设置的效果受公众自身的兴趣、接受水平、人际交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文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2012年校级青年科研项目《微博传播下“乌合之众”的话语表达与行为分析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503】

注释:

①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6期

多媒体会议系统范文6

【关键字】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技术应用

1、引言

为适应各大企业的蓬勃发展,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视频会议要求,提高了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POLYCOM电话会议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议应用业务已开始进入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它提供的强大功能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控制系统简介

某能源公司集电管生产车间的各基础生产单元均具独立的设备控制器和通信接口,生产车间总控系统单独设置,总控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与各基础生产单元连接,完成对各基础生产单元的监视、控制、管理、数据传输等功能。主控PLC采用西门子S7-400型PLC,配置以太网模块CP443-1,用于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工程师站、操作员站、主控PLC、主备服务器和各单元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工业交换机组成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数据通信,主控PLC和现场各ET200分站通过PROFIBUS-DP总线进行实时数据传输。远程IO连接现场各类传感器、采集现场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并控制现场执行机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配置1台监控工作站,操作员站负责监视、控制生产线全部基础生产单元设备的运行,操作员站具有多个监控画面,可对基础生产单元、生产单元中的单体设备、发出指令并监控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实时动态显示;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监测水、电、气、液氮、真空、其它原料耗材等一系列辅助设施的温度、压力、数量、真空度等参数是否在许可范围内,通过就地控制器采集、控制并维持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符合正常工作要求。若发现问题及时自动修正、显示报警或通知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修正以及进行历史归档数据查询和报警。

3、集团电话系统

用户总部配备一台AOJEMCS7000多媒体通讯系统,另分别配备20台VVX1500可视电话,2台IP7000商务会议终端语音会议终端,所有的电话都通过网络注册到AOJEMCS7000多媒体通讯系统平台上。当会议召开时,会议室用户可以通过VVX1500加入会议。领导之间可以通过VVX1500进行可视通讯。通过此方案,可以做到总部的声音可清晰传至各个分部;任何一分部声音也可通过该系统清晰传至总部及其它分部。从而达到音频与视频的混合应用。集团电话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AOJEMCS7000多媒体通讯系统是基于SIP协议的IP多媒体通讯会议解决方案。各分支机构根据本地的网络环境选择IP终端或者模拟终端,利用现有环境,无需另外增加投入。

VVX1500可实现高达768kbp的SIP视频传输速率,建议的最低传输速度:双向500kbps(384kbps视频和64kbps语音,加开销)

SoundStationIP7000采用了Polycom高清语音技术,可以将普通会议电话转变为水晶般清晰的交互式对话,进而提高会议效率,使听众在会议中不再感到困顿。它可以提供从160Hz到22KHz的高保真音频,捕捉更低的低音和会议呼叫中更高频率的人声,使与会者听起来自然逼真,犹如在会议现场一样。

整个网络的分机都可以采用统一的分机号码拨号规则,这样每个分机号都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开电话会议、代接电话、呼叫保持、转移呼叫、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免打扰。因为通过IP通话,所以完全免费。可以增进各单位之间的电话沟通和交流,并且可以共享服务资源。多媒体通讯系统占用带宽资源极少,一条普通宽带(如ADSL、电视宽带)便可支持多方同时工作传真,同时支持电话会议。多媒体通讯系统拥有远程管理功能,只要接入到网络,管理员在总部便可以随时查看所有分支机构多媒体通讯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配置。同时具有自动语音应答,VoiceMail功能,在员工不在办公桌前的时候,可以设置电话留言,并且可以将留言发送到您的邮箱,保证员工听到留言。系统采用Linux系统,拥有很高的安全性,并拥有独立的防火墙,可以设置各种规则防止黑客和病毒入侵,同时内嵌VPN,让您远程组网时如同局域网一样安全快捷。具有分机号码一致性和移动性,多媒体通讯系统分配给员工的分机号码可以随着员工走,不管员工在哪个办事处局域网内或者在家、机场、酒店,只要有Internet网络接入的地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通讯系统所分配的分机号码用SIP软电话终端注册到多媒体通讯系统上,客户及其他同事都可方便的找到这个员工,实现移动办公。该系统容易扩展,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来增加IP电话,可以随时升级到最新的业务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