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例6篇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3/14-0176-0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将其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作为学习主导者的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同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增加了课堂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建强.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4).

[2]施建国.超前部署整体推进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写在《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际[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3):31-35.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2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1.思维导图能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如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时,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由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和教科书内容,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共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从而有效地、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

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是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的教学中,学生自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就是对相关资料和教科书内容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鸡蛋的圈层结构)中找到与新的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产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

3.思维导图可有效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教师也可从每张作品中了解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也可以互相观看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大家就同一个主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追求想法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4.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计划

在完成了某一单元或某科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在进行分析和计划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结点的形式罗列出所有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目标、局限、后果、可行性等,再将所有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重组,把所有想到的观点绘制出来,最后整理成清晰的计划表。

5.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堂课、一章节、一学期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个要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教学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真正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使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从而使本节的教学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可见。如我在设计“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而在此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历史景观,它有什么特色,“特”在哪里,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构建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师生再来共同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

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本节课最直观的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反思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从学生反馈来说,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学生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检验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漏洞。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3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4

1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作用分析

1.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所谓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物理思维的主体是具有特殊生理和心理机制的人,物理思维的客体是客观物理事物.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我们要认识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相互作用等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反映,就要对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再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伪存真,并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物理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把物理思维分为三种(这种分法不是绝对的):一是物理抽象思维,即以物理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二是物理形象思维,即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表象、直感和想象;三是物理直觉思维,即以物理概念和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直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物理问题的实质并迅速作出猜测、设想变成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虽然把物理思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但这三种思维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在同一物理思维过程中,往往三种思维同时存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物理思维对象进行全面的考察、深入的分析,从而形成物理理论体系,并将之用于处理实际的物理问题.

1.2建立完备的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不少学生通过多年对物理学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物理知识,能够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在做题时也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各种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但是许多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体会,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物理理论,从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一直到原子物理学,但却感觉到头脑中杂乱无章,就象堆砌了许许多多物理知识的砖头,却看不到一座物理理论的殿堂.这是为什么呢?归其根本,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地把所学的物理知识构筑成一个严密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1.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物理综合复习中,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应当在教学中受到必要的重视,在自然科学中尤为必要.对原理、原则的应用应向多方面求发展,或对于多种问题谋求解决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的基本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问题的解决中产生发展起来,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提出的问题,当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并刺激其深入思考与研究,注重思维的首创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转化能力、自行批判的能力.

2思维导图与物理复习进行整合的策略

2.1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订复习计划

以前很多同学都做过复习计划,但一般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清楚的流程,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画出来,得到清晰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个图就能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如果在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使其一目了然,便于执行和互相交流,也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良好的载体.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圆周运动、动量、机械能、电磁学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章也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力的认识.而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要求很高,本章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物理后面的复习,因此,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来梳理本章内容与前、后面的知识相联系,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复习计划也就自然呈现了.

2.2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提纲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总结,对章节后的复习只是停留在做题上,更缺少对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过程.鉴于以上情况,我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决定先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并提出问题,再在课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质疑.

例如,“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这几个概念是电场中较难理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画概念图如图2所示,将几个概念有效联系到一块,提高复习的效果.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5

摘要:一体化教学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规划、分析思考和反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本文就如何通过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希望的人才是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用人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在汽修专业实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汽车维修企业的认可。但是,是不是一体化教学就是万能的呢?它的教学效果是不是很完美的呢?以下结合笔者在开展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如下探讨。

进行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纠正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缩小技工教育人才的培养效果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的距离。我们要想确保一体化教学的成功实施,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思考”和“学生行动”的统一,强调“教学情境化”和“发现问题”,以及学生自我建立构思和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如何认知与如何实施职业行动的结合过程,是学生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和适应工作环境要求的结合。一体化教学过程主要有6个步骤分别是: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与结果记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在中学还是接受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容易使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如在笔者任教新车检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时候,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计划阶段。由于计划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教学设备和实施条件做出多种方案。首先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实际的工作过程,这对学生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导致了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容易做出完整的计划,而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制订计划。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有部分学生做计划越来越熟练,而有部分学生则无从下手,就会出现在计划阶段每个小组都有学生积极参与计划讨论,而有些学生则在旁边无所事事,甚至玩手机。

其次,实施计划阶段。即按照确定的最佳解决途径开展工作。由于决策是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所以在计划阶段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计划,在实施时会格外用心,而原来没有参与计划的学生由于对小组的决策不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导致计划无法实施。

那么,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如何避免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

一、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

要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2)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标准答案。

(3)允许学生自己制订计划和掌控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给出一个标准的流程,例如笔者在讲授鱼骨图时,有个小组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彩色笔把鱼骨图画得非常美观,让人一目了然。

(4)要相信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甚至有自我纠正的能力。

(5)允许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评价标准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通过转化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化。

2.行动导向学习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了既学习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操技能的双丰收。按照教学方法的难易,可以把行动导向教学分为实验导向性教学、问题导向性教学和项目导向性教学三个层次。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加所有学习活动的计划工作,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如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心理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更要注意学生如何组织协调、解决问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思维、想象,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3.整体化的学习

一体化教学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不但要提供专业能力的学习,而且还要进行知识拓展,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组织协调能力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

4.自我管理式的学习

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学生们通过一起分析工作任务、如何分配任务、怎样协调工作过程、如何评价和怎样展示成果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专业和突发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体验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对小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在分配任务时,由于个别学生不配合,影响到小组任务完成的进度。这时教师要让不配合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这样在下次活动时学生就会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先进带动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就能使差生有动力,不断进步,才不会觉得无所事事,也就不会去睡觉、玩手机。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去,学好技术技能。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研讨方法,它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新思想的过程中。

采用头脑风暴法时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一是任何一个想法都是重要的,不对任何想法提出批评。二是要强调提出想法的数量,譬如在5分钟内提出20个想法。三是要有主持人进行引导,尤其是当出现沉默或讨论较乏味时,要及时应变并有提出新思路的能力。

采用头脑风暴法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下:时间应掌握在 5~15分钟;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 5~12人;结果保证确定记录员,或就卡片征求所有人的意见;评价在收集所有卡片后检验建议的可行性,引出进一步的设想。

教师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应在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可以将头脑风暴法插入任何一个教学单元或工作过程中。在此,教师应教会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掌握遇到学生出现抵抗情绪或沉默的方法。如遇到害羞的学生时,我们可以用掌声进行鼓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思维导图法

在“制订计划”和“做出决策”的阶段,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又称“脑图”或“概念图”。思维导图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可以处理复杂的问题,既能显示思维过程,又能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明确层次和掌握重点。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和学习新知识,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对关键概念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

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很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比较难开展,可以用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一些复杂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基本教学程序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

(2)教师提出待学习任务和期望实现的目标,同时说明须共同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小组完成任务。

(4)小组代表对结果做一分钟的解释,并把卡片按一定规则贴到黑板上。

(5)全部展示完后,将展示的卡片形成一个图形。

(6)用线条把这些观点连接起来,形成思维引导图。

实践证明,围绕一个学习问题,通过全班同学分步骤思考和研讨形成的结果比较全面、完整。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进行启发,可以深入理解和清楚认识相对复杂的关系,如果运用得当,思维引导图法不但可以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借鉴他人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与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新层次的想法。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的最大优点是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感受到职业角色的要求、体验职业岗位的特点,从而对本职业有所认识。在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时,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或者在旁边进行观察,就能亲自投入到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能得到切身的体会。

表演结束后,让表演者与观察者各自简述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帮助归纳,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演出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表演者和观察者要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这样才能把角色表演出来。

(2)认真观察“演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来判断该“演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及基本经验。譬如:新车检查课程,在进行岗位认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模拟应聘。在学生通过求职面试,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就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该岗位的认识。

(3)表演环节条理是否清晰?应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引导观察员与演员进入角色,应避免学生进入死胡同,学习出现负面影响。在表演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退出角色,以免学生过于兴奋,影响课堂纪律。尤其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进入到角色扮演中去,避免出现冷场。

总之,教师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避免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毕业就能上岗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预备技师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汽车维修专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张帆.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72-01

1 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一种方法,作为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中,每种进入大脑的信息都会成为一思考中心为基点,向进行发散。所由放射性思考和中心主题均有所联系,同时有成为下一个放射性思考的中心。这种类似于人脑神经元分布的思维方式,容易使人获得创新的思维。将这种思维具体化不仅能够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同时对于传递思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记忆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也是积极的。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使知识的获取和传递更加高效。在构建主义理论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改革策略。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

应用性: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学生发现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更应教会学生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必须通过一种特定的逻辑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管理,而思维导图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逻辑性: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已经开始设计编程的基础内容,编程对算法和程序的逻辑要求较强,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算法教学,能够提前设计好编程步骤,使编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探究性: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这一学科特点也据定了探究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必须有较为明确的计划,探究学习才不至于迷失方向。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规划探究学习的方向,合理地对学习步骤进行安排,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优势

(1)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将课程主题相关知识用关键字的方式实现有机联系,通过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持续的强化训练,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2)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学生记忆效率。在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中,通过联想关键字的关联方法,能够使旧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变得更加方便,同时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完美融合。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学是在以旧实施为基础,新旧知识的融合对于提高记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所用。思维导图强调对学生右脑的激发,研究表明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思维导图中关键字的图案联系,对学生的右脑思维调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全面改稿学生的记忆效率。

(3)思维导图有属于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带着现实任务进行学习,一些学生常常会出现思维混乱和迷失方向的现象,造成任务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直观的隶属关系表现出来,能够使学习任务成为一个直观的整体,在思维导图的带领下,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清学习任务,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

4 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

《师说》教师被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今天,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解决问题的责任没有发生改变。将思维导图充分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思维特点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用灵活直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现,教学的过程就是向学生们打开信息技术学科大门的过程,而思维导图无疑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实用的金钥匙。

结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自从应用于教育实际以来,已经被实践证明效果十分显著。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当然,思维导图并非是万能的,很多教学方面的应用方式依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应用上,决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拿来主义”。 而是应该在教学实际中,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万斌.关于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才智,2011,(12).

[2] 易红,王晓茜,王雅.“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3] 陈洁,章昌平,周力青.试论Mindmap在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型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