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设计论文范例6篇

幼儿园设计论文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1

1.创设易于激发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空间

激“情”入“境”,“情”随“境”生,幼儿体验的生成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情境空间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成长需要,通过对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创设,对幼儿进行感官刺激,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联想转化为经验、情感、记忆等现实状态,满足内心深处的需求,继而达到一种共鸣。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把情境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三类。

⑴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指幼儿生活周围的自然、社会情境,利用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教学,让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美好和变化,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⑵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是指“运用音乐、图画、实物、戏剧、幻灯片、录像、多媒体动画等来创设或再现某一情境。”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人为优化环境。

⑶虚拟情境。与“模拟情境”相比,“虚拟情境”就不再有客观存在的“道具”和人物。它不再有具体的形象,而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并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的情境。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和三种不同情境的特征灵活使用。无论是哪种情境,都必须满足形象、生动、趣味的要求,要符合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感知与体验,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情境空间中,要给予幼儿充分表达、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2.创设多元化空间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大多采取严格的分班管理制度,各司其教,互不往来。在这种制度下,建筑空间组合多是分隔和封闭的。这种保守的教育方式和封闭的建筑模式,实际上限制和束缚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是促使幼儿实现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应从幼儿交往的基本需求出发,让幼儿的学前教育更加多元化。其次,幼儿园的学生,由于处在年龄和身体的发育阶段,不同时期身高、体重、以及行动范围、社会性都有很大的差异。把从小空间到大空间的规模相互组合,使玩耍与学习、室内与室外连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并且设置各种各样的空间体验、及一些活动的场所。突破狭小、封闭的活动单元模式,使幼儿能够在层次丰富、功能多样的空间中身心愉悦地进行游戏、活动,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累积,促进身心的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与室内空间构成

⑴体验式教学下的室内空间布局。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性,合理、有序地组织空间。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室内空间也是幼儿园设计中的亮点。因此,在整个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中,应处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展示、交流的作用。例如将手作教室安排在离建筑空间入口较近的位置,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打土块、筛细土、和泥巴、做泥工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过程展示出来。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的小朋友,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幼儿园设计中可以突破现有的平面条块划分的布局形式。既可以采用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突破狭小、封闭的活动单元模式;也可以扩展过去的单一功能的走廊,以走廊为纽带串联起各个班级单元的模式,通过空间可转化为综合性空间。这样首先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使各个公共区域得到了延伸和放大;其次,为幼儿的社交体验提供了场所,增加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交往需求。

⑵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环境。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方面,多使用轻体墙及灵活隔断划分空间,创设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以一种柔性的、开放的环境来取代那种刚性的、封闭的环境,使设计走向主动。灵活隔断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空间的可变性,并且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很好的装饰作用。根据设计主题的不同可以较为便利地运用隔断围合空间进行情境空间的创造。

三、体验式教学与室内色彩环境

⑴根据设计主题合理使用色彩。在创设情境空间的过程中,总是要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设计。其中,色彩是最直观和最具有刺激性的表达手法。例如“彩色的非洲”教学活动,通过使用非洲常见的装饰色彩,如明快的红色、绿色、黄色等,作为室内空间环境的局部点缀,在墙面、地面、顶面上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元素加以使用,配合影像播放和教师引导,充分表现出非洲人民热烈奔放的性情和非洲大地原始、野性的美感,让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⑵根据幼儿成长需求进行色彩设计。教室空间的色彩是蓝色为主,代表了放松、大海、世界和梦想,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好奇心的刺激。橙色为主的室内空间设计,是代表设计者对入园1-2年儿童促进其精神发展和运动刺激的设想。幼儿入园2-3年的空间选择绿色,表示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意愿。虽然儿童喜欢明快和饱和的色彩,但是如大红、橘红等过于饱和艳丽的颜色不适宜在幼儿园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因为它会使儿童过于兴奋。偏向柔和、雅致的颜色,或者反射系数较高的白色或浅色系会令儿童感到情切和放松。

四、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元素的应用

幼儿认识世界从自我开始,会将周边事物简化成为单一符号,逐步感受到他人的存在,并由此开始对环境、人物、物体产生初步认识。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场地布置丰富多彩的儿童设施,提供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塑造物,使儿童的最基本的认识能力得以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能仅以当前的使用需求和设计效果为最终目标,应该为设计留有余地,应该更多地发挥幼儿、老师和家长的主动性。例如在打造体验自然的场景空间时,留有一定的空间,由幼儿提供所需的种子、花卉或苗木,让幼儿在老师及家长的帮助下精心培训,体验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过程,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幼儿能够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

五、小结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 指导类课程 现场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其中又包括若干课程,如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与实际指导。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归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分离。再者,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经验不足,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学习中,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困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希望本研究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现场教学模式及其结构

(一)现场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现场教学模式是指课堂设在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在模拟实训室或幼儿园中,将抽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幼儿园或模拟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目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实际现场教学,即将课堂搬到幼儿园,通过园校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种是模拟现场教学,即在学校实训室中通过墙面布置、区角设计、小桌椅放置、室内装饰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创设模拟幼儿园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类型和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活动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现场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1]。

1.理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2]。现场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搬到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使得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的结合,不仅使知识学习变得易知易懂,也使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变得更加有效。另外,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应该遵循“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原则[3]。

2.教学目标。现场教学模式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即所教所学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其次,技能练习要科学有效,即在现场教学模式中所实训的技能能够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3.实施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应当具备如下条件:第一,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第二,模拟现场的创设或实际现场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三,教师具备现场教学示范与指导能力;第四,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愿和行动,此四者缺一不可。

4.操作程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现场(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并讨论→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游戏活动(在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中)→评价与反思→归纳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下面以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中的 “角色游戏”为例[4],说明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第一步,播放《娃娃家游戏》录像片段,引导学生按小组讨论,重点讨论教学录像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情境中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设想。第二步,明确教学目标,并组织学习幼儿角色游戏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了解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理解角色游戏的作用,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够科学地、恰当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与自主游戏,并能够适时、恰当地介入游戏;情感目标是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和幼儿角色游戏观。理论学习可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和谈话法等。第三步,设计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方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分小组根据角色游戏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形成文字简案。第四步,组织实施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教师现场提供课件或教具,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到模拟教学区(或在幼儿园)进行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第五步,对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各学习小组对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进行反思。第六步,归纳与总结。学习小组根据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归纳、总结出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设计与组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5.教学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评促学”的评价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侧重形成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主体看,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幼儿教师与园长的评价,目的是“找足学生的优点,找准学生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让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三、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现场教学模式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置在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中,改变了以往从知识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际展开,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了准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由于面对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幼儿活动第一现场,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双师”意识,加快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成长。

(二)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的专业成长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增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准幼儿教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享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现场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模拟解决或现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解决幼儿游戏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往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共享学习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张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现场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真正平等的交往与沟通,资源和观点可以共享,人人可参加讨论、设计和活动实施。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学好了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学会了关心关注幼儿教育,学会了团队协作,为日后的幼教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开展现场教学,对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教师的培养效率、提高幼教师资的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推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园校合作,促进相互帮助与学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的开展对高职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来说是双赢的、互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需要 “园校合作”,促进高校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使高校和幼儿园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幼儿园提供教学现场,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提供了可观察、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拉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上岗工作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也给幼儿园带来了最新的幼教发展资讯,为在岗幼教工作者更新专业知识和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四)推动教学改革,丰富学前教学模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它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刁维国.关于对教学模式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多元统一的教学过程模式观[J].教育探索,2008,(12).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4-227.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 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0)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 文化建设 教师培养

当前,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培养是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热点话题。幼儿园文化指的是园所管理者、教职工及幼儿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方面的内容。1教师作为幼儿园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参与者,幼儿园应该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增强教师业务能力等间接地强化幼儿园文化建设。同时,幼儿园文化也影响着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因而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将教师发展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有着长远意义。

一、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培养的关系

1、校园文化引领教师发展

现代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2,幼儿园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业务培养。西安市灞桥区第二幼儿园的实践表明,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通过宣传本园文化理念、指导教师建设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接受适宜的岗前理念培训,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现状。

2、教师发展促进文化建设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汇合在一起组成了幼儿园独特的组织文化。教师作为幼儿园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通过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制度实施、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更是在相互的交流和影响中增强了幼儿园的整体形象和教育质量,感染了幼儿和家长的行为文化,进而将幼儿园所提倡的精神文化落到实处。

二、文化建设和教师培养一体化实施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结合所在幼儿园文化和教师培养状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园所文化建设和新入职教师培训一体化实践模式。

1、宣传文化理念,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一个好的幼儿园本身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文化系统。幼儿园文化理念系统包括文化主题、培养目标、园风园训等,体现了幼儿园的办园风格和教育特色。幼儿园可以通过岗前讲座、实习体验、经验分享、讲解比赛、艺术活动等方式将本园文化理念宣传到每一位教师心中,让教师在耳濡目染、动手实践中,领会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和办园理念中蕴含的教育观、儿童观,达成共识、团结行动,为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文化理念奠定基础。

2、建设物质文化,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物质环境是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一种让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合作交流、美工设计、物化教育观念的能力,陶冶了教师的艺术情操,更促进了教师对幼儿园文化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如灞桥区第二幼儿园的教师们通过参观学习民间造纸技术,并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利用废旧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创造性地在楼梯拐角设计了“造纸坊”、“木工坊”,给幼儿营造了探索造纸科学、感受中华文明的良好学习氛围。还有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学习特点和教育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区域,投放了科学适宜的游戏操作材料,用环境和幼儿对话,指导幼儿自主学习,发扬园本“高瞻课程”,实现“培养幼儿自主独立性”的教育目标。

3、践行制度文化,促进教师行为管理

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可以被大多数教职工接受,从而培养教师和幼儿自我管理、自我约束。3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还是幼儿园结合蒲公英文化精神创造性设计的汇课制度、定期业务研讨、三教轮保要求、班级自主管理与年级组统一课题相结合等,都体现出幼儿园对教师发展的重视,通过常规管理促进教师自我管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

4、营造精神文化,启发教师同心成长

精神文化需要物质文化的支持。如灞桥区第二幼儿园一方面提供了“心灵呼吸吧”楼顶花园让教师放松心情、打开思路,开辟了“教工休闲吧”电子阅览室和开放书架,号召教师们相互学习、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也建设了多功能大厅和文化长廊、一起读书吧、一起飞翔吧等诸多公共区域引导师生自由探索,随时随处接受幼儿园文化的熏陶。同时精神文化体现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影响着管理者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与教师沟通经验、进班分享课例,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之间像朋友、姐妹一样,家长和教师也相互理解、互相配合,这正体现了灞桥区第二幼儿园“同心成长、自我绽放”的园风园貌。

5、强化课程文化,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围绕“培养幼儿自主独立性”的教育总目标,灞桥区第二幼儿园引进高瞻课程理念,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先计划再游戏,活动后有交流”,培养幼儿的计划意识、分享意识,启发幼儿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后续又发展出“户外探索活动”、“集体和个体化走班活动”等园本课程,在五大领域主题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在整个园本课程研讨和实施的过程,教师们都多次接受课程理念培训、进行园本课程设计和观摩、参与课程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文化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师资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培养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探索,是幼儿园创造性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从源头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苏凡英,王丽. 幼儿园文化建设探微[J]. 学前教育研究,1998,01:42-43.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5

想要是幼儿能够在自身的环境创设过程中将环境互动作用很好的发挥出来,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幼儿进行引导、鼓励以及启发,教师要将创设环境以及收集材料的过程看成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发动全体幼儿来对环境创设进行讨论,并且要讨论区角环境创设以及墙饰等等内容,在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以后,要求教师必须要和幼儿一起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并且实施设计和制作。在整个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幼儿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能够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充分运用,通过问、听以及看等等途径来对材料进行收集,对信息进行获取,这样能够提升幼儿收集信息和材料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使用材料以及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积极和乐观的投入到环境创设过程中。比如说,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将益智玩具加入进去,作为环境创设的材料,想要对幼儿的成长进行关注,就必须要对幼儿的玩具进行重视,玩具已经成为了孩子亲密的伙伴,能够为孩子带来无限的欢乐,更加是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的工具,同样是对幼儿智力开发不可缺少的教科书。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拿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将这些玩具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摆设,使其能够成为课堂之中的道具,同样可以将其作为激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第一的奖品。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

环境一直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环境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环境看成是幼儿们第三任教师,能够使幼儿在一个快乐、轻松、和谐以及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和健康的成长。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十分注重对自己的环境进行创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的美观,很少顾及到环境创设自身的科学性以及环境对于幼儿的教育性,为了使环境创设能够很好的为幼儿园教育目标所服务,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必须要对环境创设进行综合考虑,使其能够有利于实现幼儿园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兼顾幼儿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不能够顾此失彼和重此薄彼。要求环境创设工作要根据幼儿的教育教学目标,对于环境创设工作实施一个系统的规划。在幼儿园制定每一个活动计划或者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甚至年计划的时候,都必须要对目标和计划的连贯性以及一致性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幼儿园的教育计划能够顺利的实施,进而全面达成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目标。

三、结语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色彩;现代幼儿园;学生特点;创新精神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生启蒙教育,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性格的培养及潜力的开发。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幼儿园无论在师资还是在环境设计方面都给予了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就色彩在现代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把握学生特点,迎合学生喜好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将幼儿的爱好和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迎合幼儿的需求进行色彩应用。首先,设计人员应积极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并对一些幼儿类的科普读物进行查阅,从中把握幼儿性格特点。通过研究证明,明快、鲜亮的颜色最容易得到幼儿青睐,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大量的亮色以及暖色。例如,粉红、翠绿、天蓝等。其次,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迎合学生的喜好。在幼儿园进行学习的学生年纪相对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对卡通元素、动物元素等十分喜爱。因此,设计人员可以从幼儿喜好的角度出发,将卡通元素以及动物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颜色表现出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方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中。

二、强化创新精神,注重色彩搭配

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摆脱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在色彩的应用上大胆想象,使得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更加新颖独特。首先,设计人员应强化创新精神的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尝试调配出一些不常见的颜色,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其次,设计人员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对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就曾在两间相同的屋子中应用了不同的色彩,一间以明快色调为主,一间则以黑色、深蓝等暗色调为主,让小朋友对这两间屋子进行选择,80%的小朋友都选择了在颜色明亮的屋子中进行玩耍。因此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色彩搭配的明快性,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

三、迎合学生成长,调整色彩应用

每一种色彩的背后都带有着一定的感情倾向,例如,黑色代表压抑、红色代表热闹、粉色代表浪漫等等。且随着幼儿年龄不断的提升,对颜色的青睐也有所不同。就幼儿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的幼儿都对鲜艳的颜色十分钟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重点仍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颜色的应用应保持一定的克制性,不应盲目地加入大量的鲜艳颜色,而应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个人喜好的转变,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可以适宜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成长。例如,在进行环境颜色的选择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避免对学生反感的颜色进行应用,并采用一些各年龄段学生均可接受的颜色进行应用。例如,浅色系颜色或者暖色系颜色。

四、结合空间结构,合理颜色应用

不同的幼儿园其内部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全面把握幼儿园的构造情况。首先,设计人员应先对幼儿园环境中的主色调进行确定,并围绕主色调进行其他颜色的应用。一般而言主色调应以浅色系为主,这样在视觉上可以给人营造出轻松无压的感觉。例如,某幼儿园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在主色调的选择上盲目地追求视觉感,而选择了颜色过深的亮橙色,因此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烦躁不安等现象。其次,设计人员应对颜色进行合理应用。颜色合理应用是一个抽象性的感念,具体到实际的设计之中,主要就是指颜色的对比应用、颜色的调配应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无论如何对颜色进行应用其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颜色的协调性,只有保持颜色的协调与和谐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其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对我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幼儿园的教育水平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进行把握,通过合理应用色彩元素、强化环境设计质量的方式,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韩芳.色彩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色彩心理效应及应用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