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例6篇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1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规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329-02

1 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的要求

1.1 把握规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大家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抓住事物的本质,是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任何违背客观规律,依据人的主观思维而盲目进行的行为注定要失败,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抓住了它的根本规律,按照其内在的本质联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我们背离了其教学规律,其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起到负面效果。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也一样,也必须按照其自自身的客观规律进行。

1.2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在不同的阶段,接收知识的方式方法,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差异。比如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识别事物区别的方式。孩子小的时候,对成年人的话,具有极大的信任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不断地对别人的观点或看法提出质疑,并试图自己去进行探寻或考察事物的真实规律。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时代不一样,其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大家都普遍感受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和今天的大学生,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这种年代间的显著差异,已经从以前以五十年、二十年、十年的区分区间,发展到了今天的五年、二年甚至一年。这些孩子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备特殊的教学规律

在高等学校,通常开设三类主要的课程,一类是属于事实判断类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规律,求真是其主要目的;一类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价值,求善是其主要目的;还有一类是属于艺术判断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美感,求美是其主要目的。由于三类课程的目的不一样,因此决定了他们所具备的不同的教学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兼而具备上述三类课程的特征,也就是它既要求学生求真,又要求学生求善,还要学生追求美。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定具备特殊的规律,我们只有认真地对它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特殊的规律。

2 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殊规律的正确途径

2.1 教学目的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前提

教学目的,是对所有教学工作的方向性的规定。如果离开了教学目的,谈论教学工作的规律,就可能南辕北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但同专业性的课程相比,有其特殊的目的,就是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相比,它也有其特殊的使命。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包含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和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三个教学目的,就规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是单独传授知识的教育、也不是传授单方面知识的教育,而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知识的传授也包括道德的修养与法制的实践;是综合的既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还包括了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的教育。

2.2 教学内容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关键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必定是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既包括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还包括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虽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的联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现在对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基本上都采用了相当的方式和方法,其效果在一定程度受肯定会受到影响。比如道德教育,就必须依据个体道德意识的发生机制来进行,这就是它的教学规律的重要依据;思想教育就必须依据思想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对于法制教育,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就必须按照法律思维、法律方式来进行。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之间,各有其特殊性,教育方式又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特殊规律。进一步说,道德教育的方式,对于法律教育来说,不一定适用;法律教育的方式,对于道德教育来说,也不一定适用。对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问题,其教学内容的涉及面更广、内容更多,规律更复杂。我们仅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分析,如成长规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长规律教育就必须按照人的成长成才的规律性进行,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人生设计,选择恰当的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可靠的措施和解决不同的困难。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按照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特殊规律进行。通过这一段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不但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其内容也十分广泛,因此,对其教学规律性的把握,必须紧紧抓住其相关内容的特殊性,试图超越这些内容寻求至上的教学规律,不但是十分困难的,也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在现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中,是否存在整本教材和各章各节,都基本按照相同的方式方法、相同的教学规律在进行,是我们应该随时反思的重要问题。

2.3 学生实际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2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研究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法制观,以及思想价值观,各院校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其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但是,就高校其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教师精心设计和讲解,而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兴趣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使其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而促进学生法律与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特点分析

一是,教学、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政教育新时期、新形势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内容、方法上的更新与改革,也使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以及实用性的体现有着重要价值。此外,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法律和思想意识,也能够培养其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优秀的品质与高尚的情操,能够未来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二是,社会价值。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水平,以及法制意识的建设者与创新者。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也获得了更多接受社会教育,以及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与平台,对于促进社会快速转型与发展,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三是,课程特点分析。这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性,其课程的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了法制精神,并且具有强烈的理论与知识性。其课程讲解的重点主要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不仅呈现出了正确的思政理论,也着重强调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进而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修养,以及思想水平,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措施

一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在高校教学中,大学生往往注重的都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今后就业方向的规划,常常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实质意义,进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以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自身今后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各高校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纪律、有理想和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强法律意识的引导。在讲解法律基础内容时,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法律条文,虽然作为法律组成的根本,学生只有熟练记忆这些法律条文才能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其保护自己,但是如果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这些条文,让学生机械的记忆,不免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过于枯燥、乏味,也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无法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方法,在讲解法律条文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充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进而让学生在观看和分析案例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相关法律条文,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观看的想法与感受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与师生分享以下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怎样的法律措施,之后教师在为其传授正确的解决方式,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三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每位学生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存在的各种困扰和难题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虽然不能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但是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与调查,进而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困扰,然后再结合这些问题开设专题思政教育,而对于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进行逐一指导,进而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足够的阅历,心理发展也不成熟,因此,心理抗压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一丝打击都有可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出现困扰时教师应及时主动的帮助其解决。另外,在面对巨大的学习与就业压力时,学生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未来非常渺茫,进而导致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偏离,此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成材。四是,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高校教学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而这种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免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如,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并演绎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的情景剧,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真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法制案例,并自主的组织学生进行演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印象。另外,除了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刻体会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教师在明确每节课程的主题之后,可以将学生合理的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再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课堂分析、讨论。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违反了道德规范,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学生的法律与思想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三、结语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对学生今年后的学习成长,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高校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教学中应积极加强任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紧密联系,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其实践教学环节中,这样辅导员能够受到任课教师正确的理论指导,而辅导员也能够将实践效果及时的反馈给任课教师,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进而使思政和法律基础教育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周欣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司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9(6):152-154.

[2]张帅,刘世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68-269.

[3]张少兰.知行合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69-93.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3

“模块式教学”,由国际劳工组织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研发,以现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核心,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又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1]该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特点,受到学校以及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模块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核心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分析和设计,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模块式教学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灵活性。“模块式教学”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也可以几个单元的组合,它可能是一本书的集成。它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学习的一个小点。大模块是由小模块构成,该模块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模块。这样的设计既能促进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反馈通过模块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步,更有效的指导学生。二是针对性。“模块式教学”不在局限于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过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由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未能充分考虑的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设置内容繁多、缺乏针对性。但是,“模块式教学”,知识点是类似的,具有共性,易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知识模块和实践模块,突破原有教学的整体性,强化针对性。三是主体性。“模块式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参与式教学。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教师由以前的控制者、传授者向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由以前的被动向主动转变。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学习什么,想学什么,帮助学生安排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二“模块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高校“要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本遵循,既把教材讲透、讲深、讲清楚,又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建立起符合高校特点、体现本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2]根据“模块化教学”相关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建议高校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整合为三个模块。

(一)思想道德教育模块

这一板块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夯实学生思想基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素质等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块中,可以借鉴上海复旦大学思修课的教学经验。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合作,签约慕课平台。上海复旦大学的思修课慕课平台教学分为在线进阶式学习和见面课学习两部分。在线学习计36课时,学生可自由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并参与实时评论、讨论和提问。为提高视频学习质量,学生每收看十几分钟,网页上就会跳出一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只有答对之后才能继续收看后面的内容。对于忘记收看视频的学生,系统也会不断发出催促通知。而见面课学习则计12课时,由大课堂直播互动和小组讨论组成,以弥补网络教学的固有弊端。“微课程”的特点短小而精悍,我们可借鉴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完成“听课”,课堂上,再进行交流、分析、探讨、学习、提升。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网络,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微课程”,或者下载观看,或者和同学合作分享观看,随时完成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便捷,也有实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见面课学习可以采取专题式将教学内容整合成6个模块(12课时):第一讲,大学与人生;第二讲,理想与信念;第三讲,爱情与友情;第四讲,国家建设与青年成长;第五讲,道德与修养;第六讲,职业规划与创业。在具体讲述专题模块时,可以多发动学生参与讨论,也可以安排一些小型的表演,如在讲授“道德与修养”这个专题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课前收集目前中国道德模范、道德缺失的资料,课堂讨论时分组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提出本组的观点看法,教师再对各组表现情况评分。这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在搜集资料、课堂讨论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识。再如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结合最新召开的相关会议的精神,让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治剧。教师不指定学生参与,交给学生自己编排。课程教学从“灌输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从“师辈”向“朋辈”转换,这样的思修课可以让学生更感兴趣,也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聊。

(二)法治教育模块

这一板块包括法律理论、宪法和其他部门法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素养,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从笔者的实践教学来看,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整合成三个小模块:第一模块,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第二模块,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第三模块,专题法律规范(比如:合同法、专利权法、保险法、婚姻法等)。比如,对于艺术类专业和信息科学类的学生应该多讲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著作权或者专利权方面的案例,对于电气、机械等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对多举专利权、合同法方面的案例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了解相关合同法,对于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经济法、商业法的案例以增强他们对今后工作的感性认识。其他知识模块的案例教学也可选择抓住特点,因材施教。

(三)实践教育模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优秀道德品质、正确法制观和健全

人格的必修课程,融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于一体。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社会实践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国情、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3]因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一实践主题:职业生涯理想教育。实践活动方式:班级组织参观校园、开展座谈交流、心理游戏、学写学业规划书等活动。实践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给自己定位;制订可行的、操作性计划,不断自我监督,踏实走好入学第一步。第二实践主题: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了解中国的革命传统及的历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从历史感悟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比如,作为湖南高校的学生,应该多参观湖南本土的革命教育基地,了解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一名有责任和担当的人。第三实践主题:法治实践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通过分组形式,搜集案例,开展课堂辩论;第二,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法庭旁听,直观了解法律诉讼程序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第四实践主题:爱家爱国实践教育。一方面,可以和学校学生会团委合作,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团学生会活动,比如,通过假期“三下乡”活动,宣传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活动,并完成相关调查报告。还可参加相关慈善活动,也可班级组织。另外,可以开展家乡文化的PPT制作比赛,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化和特色制作成PPT,再上讲台汇报,无形中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

“模块式教学”是一种专题式、针对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包括对教材的深入了解和整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等,尤其是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实施,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模块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高小枚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耿立华.“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36):15.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4

一、“思修与法基”课程引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不仅是“思修与法基”课程,几乎所有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在高校当中进行教学的实效性都不高,一方面这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性质所造成的,思想政治课程多为理论方面的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课程性质比较枯燥,因此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缺乏对其进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探究,采用理论宣讲的形式较多,这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思想政治课程比较乏味的刻板印象,这也是造成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思修与法基”课程事实上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课程,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密切相关,因此,在“思修与法基”课程当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有助于让大学生通过实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与整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处于在学校学习知识的状态,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社会阅历尚浅,而学校的“围墙”又对他们保护的非常好,使得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事情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但从他们认知阶段来讲,他们又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因而让他们了解社会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将“思修与法基”引入实践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有利于他们从大学生向“社会新鲜人”的角色转变,更有利于他们构建自己的道德与法律的认知系统,从而树立健康的“三观”。“思修与法基”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资料调研、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这就使大学生不得不走入社会,与社会当中的一些人打交道,这就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各类的关系,学会分析与解决事情的能力,并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用合理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增加了学生的道德使命感与法律认同感,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课程当中的一些课程在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是拥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思修与法基”课程则不同,它本身就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非常有利于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而且道德本身也就是作为一种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品质所存在的,它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实践。因而,“思修与法基”引入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更有利于他们在实践过程当中通过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思想道德与法律认知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达到知行合一。

二、“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对“思修与法基“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有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行思索与探究。

(一)“思修与法基”课程并未

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固然,当前众多的高校都对“思修与法基”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是从目前开展的现状来看,大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无非就是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审、带学生外出参观等等,这些虽然说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途径过于单一,有些甚至并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目的,更不用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也并非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的,由于法院并不能接受所有的学生进行旁听,大多数高校都是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代表”参加的。从这样的现状来看,这类的实践性教学并未起到有效的实践性目的,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对此嗤之以鼻,漠不关心。

(二)欠缺对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要想保障实践性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制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保障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基础,能够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有效运行。但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并未制定保障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甚至对于实践教学的计划性都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基本上就是随心所欲,没有相应的学分设置、缺乏明确的实践性内容、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因此,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很多课程都会发生实践教学的冲突事件,再加上期末考核的时候,实践性内容并不在考核范畴当中,考试依然用笔试的形式进行,以理论知识的识记为主要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实践教学不重视,最终使得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三)缺乏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首先,从思想政治学科上来讲,高校的思政课程都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的,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的数量极为有限,更不要说能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了;其次,高校的思政教师基本上都是招聘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类教师在理论知识上非常完备,学术素养非常强,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使得他们在实践性上本身就有所欠缺,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们本身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思政课程上课通常一个班级有几十上百的学生,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教师本身的精力也力所不逮。因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问题,就要先从构建教师队伍入手,建立起一个具有实践经验且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构筑“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的路径探索

(一)“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

我国教育部规定了“思修与法基”的实践教学目标:其一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将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原则、基本规范、要求内化为道德与法律意识;其二是要大学生们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当中巩固认知、加强体验并自动转化成行为。根据教育部所规定的这两个目标,“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目标是希望大学生在树立健康的三观的过程当中,能够将道德素质与法律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进行实际的运用。

(二)“思修与法基”实践教育模式的内容与形式

1.课堂教学实践。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了解与实际的调研发现,“思修与法基”课程基本上的授课形式还是在课堂上,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大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实践,还是需要从课堂教学上入手的。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实践教学不同于真实的走入社会,因而教师要利用课堂上能够利用的一些方式,比如课堂辩论、课堂讨论、课前演讲这些便利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实践性活动,当然,这些活动要设置一定的主题,不能够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探究性的备课,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2.校园实践教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因而在校园当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与大学社团进行一定的合作,开展一些列的实践活动,如校园调查、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构建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实践教学真正的开展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3.社会实践教学。这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般方式,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法庭、纪念馆、监狱、养老福利机构等等地方开展比较大型的实践性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关心与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当中,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身临其境,让学生具有较为深刻地认识到该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5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为了使《基础》课实现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以及吸引力,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授,并且还有一种创新的精神,适当的添加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这样才可以实现目标。结合现阶段高校《基础》课的开展情况,为了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我们认为,高校在开展《基础》教学课程时,应该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基础之上,更多的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元化教学,并且注重社会以及校园的实践活动,不但要培养资本素质,还有培养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要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国内高等学校在开展《基础》课时,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很好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不需要高配置的教学设备,也得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不足是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能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之下进行一定的创新,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多元化教学。具体来讲,就是让大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掌握,如果有疑问,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向教师反映,在这样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备课,更好的讲授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之后,在课堂上,就可以举出实际的案例,通过讨论、发言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适当的整合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到实践的作用,认真考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在生活当中关注的问题和自身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某些理论过于抽象,可以适当的舍弃。以上的工作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

三、要将校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设置《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及其在生活当中的一种体现。《基础》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对于大学生来讲,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将以往较为封闭的被动型教育方式变成较为开放的互动性教育方式,必须在教学当中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基础》课来讲,以往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社会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特征,那就是参观的时间是一天,报告也是一份,同时形成一项成绩,在学生的观念里,实践只不过是出去体验一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实践教学应该有很多种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还包括校园实践以及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也就是根据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情景设置或者是讨论等。通常来讲,主要是面对大一学生开展《基础》课教育,所以在校园实践环节,新生可以通过调查以及走访的方式更进一步的了解学校,并且通过小品、图片或者是报告等方式来展现结果。教师也可以真正的走进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讲座、知识竞赛或者是模拟法庭等,这有利于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社会实践的含义是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是寒假暑假等空闲时间,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最好的方式是以院系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来组织,任课教师负责指导。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进行选择时,实践教学必须贴近教材的内容,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活动如果脱离了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带给学生启发,那么社会实践就是不成功的,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不但要培养职业素质,还要提高基本素质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所以,我们开展《基础》课教育,不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掌握应有的法律常识,还要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不但要纠正大学生在生活当中形成的各种错误思想,培养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并且要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可以有一定的区别,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的职业教育不但要教会从业者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从业者基本的职业道德。所以,对于高等学校的《基础》课程来讲,也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通过教学,首先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针对各种专业,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应该都一定的差异。举个例子,对于测绘专业,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从事测绘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的精神,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有利于在毕业之后,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五、结束语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范文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深化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学教育改革初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方案设计 浅谈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改革探析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6-22/2014- 02-27.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17] 梁唯.让孩子更从容地成长[J].中国出版,2012(22):77.

[18] 赵慧.“道德两难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5(11):7-8.

[19] Michael J.Sandel.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EB/OL].,2012-12-09/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