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征范例6篇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范文1

[关键词]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早在19世纪末,人们对“体育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解释和使用,到了20世纪,对身体文化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关于体育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观、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准则、体育道德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反映这一形态的体育方式、民族风俗、人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研究包括体育科学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意识、心理等社会因素。体育文化着重研究体育的社会现象,不研究体育的生物现象。

尽管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对于概念使用范围还有争议,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作为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和知识体育,所创造的方法、手段、技术、器械、设施以及记录和传播所必需的组织、宣传机构等,已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

二、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健身性

实践证明,人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就能发展有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造就能力,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是,要使体育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必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经常地进行科学锻炼,即“动”必有序,“动”必有道。

2.娱乐性

体育是一种娱乐性和休闲性很强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日益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消遣,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体育娱乐性,按参加者在活动中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娱乐活动和运动性娱乐活动。观赏性娱乐活动是指人们观赏各种体育表演和比赛,特别是观赏竞技运动;运动性娱乐活动是指人们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乐在其中。

3.竞争性

体育是一种竞争鲜明的文化。体育的竞争,是指在运动场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同一规则下,争夺同一目标的活动。体育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竞技体育上,还反映在群众体育上,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竞争。因此,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

4.教育性

广义的教育包括体育。教育性是体育文化固有的特征和功能。体育的教育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结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于体育之中,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人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5.艺术性

体育是一种艺术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艺于一体。高水平的比赛,既是比技术水平,又是一种艺术的表演。高超、完美动作以及运动员矫健身姿给人以艺术的欣赏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6.民族性

体育是民族产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区域的生存环境、文化底蕴、社会和经济生活、历史和发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中国武术、印度瑜加,西班牙的斗牛等。当代体育和今后发展,虽然民族间差异继续存在,但这种差异又受到世界性的统一规律的严格限定,其共同点越来越多,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7.国际性

体育的国际性是1896年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恢复奥运后才出现的。从那时开始奥运会由原来的地区性的宗教活动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体育已超越国界和语言,成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工具。国际体育组织之多、比赛之频繁、交往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其他领域无法可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这一特征将会越来越突出,推动着世界一体化进程。

8.全民性

体育的全民性表现为全民的积极参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从繁重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更多闲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关心体育赛事;或亲自到体育现场观看比赛。总之,体育已日益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是与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分不开的。研究体育文化的功能,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体育文化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从而更有效、更自觉地发挥体育文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所有国家都将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培养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体育的竞争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挑战,这种挑战意识可以明显地迁移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出当今社会人才所需的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百折不挠、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和比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韧性;比赛中胜负得失涉及到集体、地区甚至国家的荣辱,从而培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面对强劲对手,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促使人们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向更高目标奋斗;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无私执法,可以诱导人们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总之,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

2.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广泛。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体现公平竞争原则,表现民族自尊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它的荣辱直接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精神,体现民族自尊。人类追求公平竞争,表现民族自尊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4.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文化的功能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衍生新的功能,体育文化的经济功能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功能。体育经济功能的发挥,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文化特征范文2

关键词:齐家文化玉璧;造型;纹饰;风格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及研究工作的深入,齐家文化玉器别具特色的玉文化体系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羌玉文化亚板块的代表。和同为东越玉文化板块代表的良渚文化玉器、东夷玉文化板块代表的红山文化玉器交相辉映,成为中国玉文化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齐家文化玉器的大放光彩,源于它鲜明的特征,本文欲着重说明齐家玉璧的特征。

一.玉质特征

一般来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先民制作玉器所选用的玉材均是就地取材,而非远距离搬运,齐家先民却是例外。齐家文化玉资源大多来自青海格尔木、甘肃榆中玉石山、祁连山等地,极少数却是进入遥远的昆仑山和田、阿尔金山且末、若羌采集的。经检验齐家玉壁所用的玉材为透闪石、阳起石(软玉)以及蛇纹石等。早期齐家文化的一批玉璧材质较差,含有较重的石质材料;而中、晚期齐家文化玉璧玉质较精良,有和田软玉、蛇纹石玉(酒泉玉、祁连玉)等。玉材的丰富使得齐家玉壁显出鲜明的特征:玉质斑斓。斑斓的玉质使其玉璧在色泽上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不仅有浅绿色、墨绿色、青绿色、碧绿色也有青白色、乳白色、山黄色、灰色等。不似良渚玉璧普遍具有“白化”现象,色泽以绿为基调,夹杂近乎黑色的斑点。所以齐家玉壁的质地特征是:玉质斑斓、色泽丰富。

二.造型特征

从齐家文化各遗址出土的玉璧来看,以周边呈正圆形的居多,也有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圆角方形等,种类丰富。齐家玉壁还呈现出一种造型工艺上的两极风化:大部分玉壁厚薄不均、璧边缘多有磨痕、切痕等,极不规整,对几何形体的把握要求不严;但也有一部分玉璧浑圆规整、合乎规矩、厚薄均匀、打磨精细。皇娘娘台遗址、海藏寺遗址、师赵村遗址出土的玉璧为鲜明的两极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造型工艺上的两极化说明齐家玉壁造型随意平实,厚薄、规整、打磨程度皆随性、量力而为,不苛求奇特严谨。所以齐家玉壁以平实、大众化的造型和良渚玉璧保持了一致。

但齐家玉壁也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多件玉璜组成的联璧可谓是齐家玉壁在造型上的一大突破。半璧为璜,它是一种弧形或扇形的器物。在齐家文化遗址中一般是三个或四个璜组成一个璧,叫三璜联璧或四璜联璧。在青海民和县的喇家遗址出土了一件三璜联璧,以深绿色为底夹杂褐色斑点,由三片玉璜对接成为一块完整的璧。这种多璜组璧的形式在史前玉器中是很独特的,虽然红山玉器中也有联璧,但和齐家文化的多璜组璧是有区别的,红山文化的三联璧是呈长条状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齐家玉壁在造型上拥有自己特色的同时也保留着红山、良渚、龙山等文化玉璧的基本形式。

因此齐家玉壁的造型特征就是:平实大众袭往昔、多璜组璧显特色。

三.纹饰特征

如果说良渚玉器、红山玉器的纹饰以夸张的想象力闻名的话,那么齐家玉器必然是以平实无华的写实手法见长的。齐家玉壁多是平素无纹的,也有一些是以细线平行线阴刻装饰的,阴刻细线也不乏细如发丝、流畅灵活的。在光素的玉璧面上多做打洼的起伏处理,形成了沟垄纹;也有一些玉璧采用相向对锯的方式把玉料锯剖成片,所以锯剖相接处往往错位,形成了阶梯。这些都使壁面有了阴阳面,玉色也伴随着方向、角度以及运转速度的快慢出现变化,增添了一份灵巧跃动色彩。红山玉璧也有相似的处理加工,不过它们的更具了一些跌宕雄奇的色彩。

玉璧璧孔周围往往有旋转性工具——砣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呈斜坡状,为同心圆弧线和较深的阴弧线。从海藏寺遗址出土的玉器边角料、半成品、毛坯等,以及其中一块玉板尚留有清晰的切割痕迹可以推知当时已有磨玉作坊,说明玉石加工已从石器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专业性的工具砣必定会因运而生,只是它还很原始,从这一角度来说,玉璧上存在砣痕是合理的。当然,也不排除这些痕迹是由硬尖石器留下的。总之,这些痕迹不经意间成就了齐家玉壁纹饰简约的特征。

因此齐家玉壁的纹饰特征是:平素无纹、简约灵巧。

四.风格特征

齐家玉壁比东北的红山玉璧、东南的良渚玉璧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们的影响,但齐家玉壁的难得之处在于:沿袭了某些要素,却也发展成了别具一格的体系,以更加大气、成熟的姿态与它们鼎足而立。

造型工艺方面,齐家玉壁积极融合了良渚玉璧的基本形式,同时还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多璜联璧的造型艺术,使齐家玉壁更趋成熟。齐家玉壁器形一般都较大,显得典雅而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齐家玉壁在融合了其它诸文化玉璧的要素的同时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彰显着自己的大气,这种大气来源于自身极为鲜明的地方风格的形成;纹饰特色方面:齐家玉器不尚装饰,纹饰粗糙随意、打磨也较粗糙,很多玉璧上的所谓“纹饰”也不过就是无意间的“雕琢”,正因为如此,使其纹饰不似良渚纹饰那般注重细腻、精细,也不似红山纹饰那般追求跌宕、雄奇,反而在粗糙中带了份随性的跃动,具有了草率的率性气息。玉质特点方面:大气的囊括了诸多的玉材。

综上所述,齐家玉壁的大气草率不同于红山玉璧的粗狂雄奇,更不同于良渚玉璧的精细隽秀,它更多的是在挖掘原始治玉工艺稚气气韵当中的灵动、自由,而红山玉璧专注于稚气气韵当中的跌宕,良渚玉璧则是在寻找稚气气韵当中的精致。因此,它们风格各异。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2]杨伯达,杨伯达说玉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文化特征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特征

我国改革开发的近30年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随着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生存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只是单纯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文化,反而变成了阻碍企业运营的负面文化。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仅仅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什么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解决单纯模仿、生搬硬套的问题。而现如今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稀缺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企业文化特征的探讨,提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组织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行为模式,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与有形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

(一)无形性与有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都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由不同层次的文化组成的系统,有表层文化、中间层文化、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联系,构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注重无形性的同时,不可忽视企业中有形的因素。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必须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没有这些有形载体,那么企业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二)稳定性与前瞻性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强大的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改变、某些员工的流动而激烈动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远比规章制度及其他公司章程对员工更具影响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地渗透,于无声处浸透了企业成员的思想, 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

(三)系统性与多样性

企业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不是空洞的抽象。这些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系统。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不同、企业产生背景乃至企业领导与员工个性、素质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内涵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规模已经从最初的家庭作坊逐步地扩张,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发展空间由家乡一直延伸到海外,经营内容也由单一产品扩大为多领域的产品与服务集合。在此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建立、成长,正确地认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对企业进一步、持续的成长就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为本的“新儒商”文化

重诺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我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家,许多组织的组织文化均继承了儒家思想,民营企业也不例外。作为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文化观念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诚信为基本目标,如何能在公司内部营造出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公司应该建立诚信模式。诚信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模式,它通过检查组织中要求明确沟通的具体领域以建立诚信文化,这些领域包括增长、赢利、明确反馈、承诺、迅速解决、尊重和责任。在此过程中,还要创造和持续更新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一整套关于诚信模式的战略。

(二)企业家应将其性格特征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

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企业家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是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化身和倡导者,企业家个人的形象,往往在员工中起着模特效应,促进企业文化的转化和创新。

(三)以用人唯贤的人才策略替代任人唯亲的世袭制

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这句古语深深地影响着很多的企业主。诚然在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形式中,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可以增进决策和公司运营的效率。但随着企业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公司规模的扩大,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以取代原有的血缘体系,是民营企业文化塑造的重要内涵。

企业的发展要靠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因此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功和谐的统一起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考察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方面。现如今很多民营企业均有了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也有些企业将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当作竞争的战略,并确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员工流失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通过员工关怀、营造企业温馨气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也是衡量当代企业文化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同时公司的选拔制度要透明化,要以能力作为基准而不是以关系的远近作为标准,也是用人唯贤的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

(四)确立长久发展的公司理念并与员工、社会分享企业愿景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总是给人一种目光短浅、缺乏远大抱负的印象。通过塑造注重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公司的愿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外部社会是改变这种形象的重要手段。公司应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促进这种文化在公司内部生根、发芽直到茁壮成长为公司的强势文化。这样,公司的员工会更加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强公司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加强社会对公司的了解、信任。

(五)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乃至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的核心单元。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能只考虑其自身的技术指标,例如:股价、市场占有率等,还应该观察其社会职责的履行程度。美国每年都要评选出最受民众尊重的十大公司,这些公司无一不是业绩良好、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同时,这些公司也都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例如:员工的保险、社会的环保支出等。

我国的民营企业如何改变原来那种一心只想着赚钱而不关心社会的“小”形象,是现如今民企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的关键体现。一个成功企业最重要的推销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其自身。一个产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而过时被淘汰,但一个公司的形象或理念会被消费者一直记住。因此这就要求民营企业除了自身的经营还要积极的投身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阿瑟•r•辛库提,托马斯•l•斯坦丁.塑造诚信型组织[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文化特征范文4

一、日本的国家文化

文化通常有高等和大众之分,高等文化往往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而大众文化则往往更加被人们重视。日本的大众文化只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种,其中精神文化指的是日本这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行为文化则是以精神文化作为基础,日本这个国家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的语言行为和动作行为等;而物质文化则往往就是所谓日本这个国家人民的穿衣、饮食、居住还有出行等各方面的文化。文章将要探讨的饮食文化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这个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典型的历史特征,而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可以说是从饮食的角度来体现日本人民的审美价值观,而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则对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意义深刻的影响。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阐述

日本料理所具备的多样化饮食文化特征中,其清淡自然的口味、雅致唯美的餐具与就餐的环境以及严谨的用餐礼仪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方面,下面将对这些特征进行具体阐述。

1.口味清淡自然

日本料理不管是其烹饪之前的选材还是烹饪的过程都非常的讲究一个“淡”字。可以说,纯甄淡雅是日本料理的本质精神和核心原则,这种坚持在日本料理的选材环节和制作过程中都清晰可见。饮食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内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浓缩。日本料理的纯然雅致,也从侧面展现了大和民族对自然风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发自内心地崇敬。正因如此,日本料理往往坚持展现及升华食材的原本滋味,这也是日本料理口味清淡为主的原因所在。这一点与中国菜系中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以及川菜的鲜香麻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料理虽然也会对食材进行调味处理,但普遍仅是对食材“略加提点”。换言之,在食材的烹饪过程中虽然也会运用调味料,但却不会逾越食材的主角身份。以日本酱油为例,其本身的味道并不突兀,为了恰如其分的发挥出酱油本身的鲜甜醇厚,并使料理整体实现调和与提升,日本人甚至针对不同的具体用途酿造了风味各有千秋的数百种酱油。

2.食器环境雅致

自18世纪起,日本料理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及提升,这一阶段的主要变化集中体现为料理的高级化发展。无论是日益讲究的食材挑选,还是日益精致的食器制作,都促成了日本料理视觉丰化、美化的发展趋势。日本料理的精致淡雅,与恰如其分的食器使用是密不可分的。食器的形状、颜色、尺寸、造型,甚至是表面的图案线条,都是日本料理得以形成“雅致”视觉享受中不容忽视的部分。此外,日本料理对具体的进食环境也有着独特的美学坚持,这一点从日本的茶酒文化审美意趣的具体发展中就可以看出。从处处追求“奢华”到内心渴望“闲寂”,日本的茶酒文化出现了极大的审美追求转变,人们全新的美学要求自然也影响到了当时料理店的布置装饰。自江户末期起,日料店的就餐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了雅致为主的基本格调。毫无疑问,整洁雅致的就餐环境会令人心情愉悦,也会使料理看起来更加可口诱人。由此可见,就餐环境也是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

3.就餐礼仪严谨

文化特征范文5

关键词: 日本动漫 文化特征 写实

最近,经常在网页上看到“ACG”这几个字母组合,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anime”“comic”“game”的统称。而这一统称几乎可以说是日本大众文化的代名词,逐渐渗透到了全世界各国。这一字母组合据说最早是由台湾的动漫爱好同盟“扑克同盟”提出的,现在已被广泛使用。目前“ACG”及其衍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加强。从中国、日本、韩国近年来的“动画―小说―漫画―游戏―电影―广播剧”改遍可以看出其影响力。这其中不可忽视,或者说是最为重要的两项就是动画、漫画了。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动画(animation或anime)指的是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时的过程。漫画(comic)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以讽刺、幽默与诙谐为主要目的的单幅绘画作品,称为传统漫画。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广泛,风格各异,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称为现代漫画。文中所提到的“动漫”中的漫画,均指现代漫画。很多的动画作品一般都源自漫画,由漫画改编为动画,甚至是电影、广播剧等。因而,现代“动漫”不仅包含动画和漫画,宽泛地说还包含了网络游戏、相关的娱乐和艺术,以及各种衍生物。文中“动漫”主要指动画和漫画这两种。

“动漫,究其根源是对各种传统民间工艺(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绘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墨画、油画、漆画等)、民间雕塑(木雕、砖雕、陶艺、石雕、石刻、面塑等)以及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体,是传统大众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的综合发展”。①作为公认的动漫大国的日本,其动漫尤其具有特殊的文化特征,使日本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继承和发展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而这也是日本动漫为什么会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的原因所在。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中蕴含的文化特征的归纳,并主要从“写实”角度来探讨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1.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

作为日本传统大众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者之一的日本动漫,其有着特殊的魅力,这也是其为什么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所在。大众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国家、地区新近涌现出来的人们普遍关心、喜爱、接受的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体系,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心态。②日本动漫就是如此。日本动漫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体现了日本社会及国民的种种特性。

1.1日本动漫的“岛国根性”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隔海北临库页岛、西伯利亚,西与朝鲜半岛、中国相邻。四面环海,资源相对缺乏,民族单一,文化底蕴又比较薄弱,种种特性促使日本竭尽所能地采长补短,而且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极具优势。一种文化一旦得到认可,就很容易传播到全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纳。因此,日本自古以来就在引进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己所用方面有着独特的天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时候,并不是原样照搬,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即只吸收自己需要的部分,并在自己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加以培植,使其成为日本的文化。这种既开放又封闭的文化特征,促使他们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

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在动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动漫取材的宽泛。如:冬木琉璃香的《星座宫神话》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玫瑰》则以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一段真实历史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鸟山明的《七龙珠》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原型,创作出了“赛亚人”悟空的全新故事。五十岚优美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横山光辉的《三国志》则是取材于中国的古典名著;高屋奈月的《水果篮子》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为题材进行创作。日本人的这种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意识,使日本作家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极大地拓展了题材的范围,使他们在选材上不拘一格,创作了很多“外来风”的日式漫画。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吸引了众多的漫迷。

1.2日本动漫的“草根性”

所谓“草根性”是指日本动漫无论在题材还是主题的挖掘上,都紧紧根植于社会基层,把不同年龄层的社会大众作为受众对象,将大家喜闻乐道或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大家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满足与美好的愿望、梦想收集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又还原于生活。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对象上,日本漫画的定位是全体大众。日本漫画根据受众年龄层及性别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女性漫画、成人漫画等。在内容的定位上,主要是把基调定在了人性化和生活化上,题材方面更是包罗万象,如历史、文艺、教育、体育、科幻、爱情等,可以迎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读者的需要。

正如漫画家在创作中,首先会考虑的问题就是这部作品主要是画给谁看的,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世界观或者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什么,定位了这些之后才会进入实际的创作阶段。如宫崎骏的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等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在作品中,借着作品传达给每个读者。在为宫崎骏赢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千与千寻》中,同样是借着“千寻”这个平凡的小女孩的不平凡的经历,希望能唤回每个人心中的那一份纯真、爱与善。这样的题材不仅取悦了低年龄层的读者,而且博得了无数成年人的喜爱。

1.3日本动漫中的“集团意识+人文主义”

埃德温・赖肖尔在他所著的《日本人》一书中认为日本人和欧美人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日本人重视集团。在企业经营与工薪族社会中讲究集体和谐,学生穿统一的制服,等等,都是重视集团的表现。谚语“枪打出头鸟”明确表达出日本人的处世哲学,对于那些在集团中唱反调或者是背叛集团的人有所谓的“村八分”的处罚。例外当然也有,但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主张有集团才有个人,在集团中个人才能发挥作用,比主张个人主义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这种集团意识在日本体育动漫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体育动漫是指以体育项目为题材的漫画,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即球技类和格斗技类。球技类顾名思义就是棒球、网球、排球、高尔夫等。格斗技类主要是指武道类,即剑道、跆拳道、中国武术等。这类题材的漫画最常通过对团体英雄的颂扬来展现日本的集团意识。例如《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中,一个个外形俊俏、性格各异的热血少年组成偶像团体,依靠个人的顽强意志和不懈努力,以及同伴的帮助,甚至是与同伴间的心灵相通、紧密配合下,通过一个个难关,最终取得胜利。我们可以看出这其中除了日本传统的集团意识得以体现之外,西方的强调自我价值、个性发展的人本观念也与集团意识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既强调了主角的个人作用的同时,又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集团意识。《网球王子》可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这样一部作品:在美国青少年网球大赛中取得四连胜的网球天才少年越前龙马回到日本,并进入名门学校青春学园初中部的网球部,经过初期的磨合后与拥有卓越球感的不二周助、擅长舞蹈特技打法的菊丸英二、体力过人的海堂薰等其他队员们惺惺相惜,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场场比赛的胜利,最终取得了全国初中部团体网球赛的冠军。这部作品吸引人眼球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每个队员独特的人格魅力及队员之间的超常的默契,也倾倒了无数观众。

1.4日本动漫中的“读者导入”

现代动漫表现的重点是作者通过动漫想要向读者表达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表达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作品中的主角在最初往往是平凡的,或者是日本社会中最普通的一类人,这种设定往往会给读者一种“这不就是在说我吗?”“对呀,我也是这样的”的感觉,而通过这样的一种最初的角色把读者引入作品之中,使读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随之起舞,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这就是“读者导入”。

这种表现手法用的最频繁的就是在少女漫画中了。书中的女主角一般都是平凡的、毫无特色的女生,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会发出璀璨的吸引人的光芒,一刹那之间让人觉得好可爱、好漂亮。早川智子的《完美小姐进化论》就是这样一部动漫。女主角中原须奈子是一个不爱打扮,只喜欢恐怖电影和一切与恐怖、惊悚挂钩的东西,最见不得的就是“闪亮生物(帅哥靓女)”的15岁女孩子,而这样一个女孩却偏偏和四个超闪亮的帅哥一同住在须奈子的姑姑家里。须奈子本来不是这样子的,只是个普通的女孩子,但是在准备向喜欢的男孩子表白的时候,却意外听到那个男孩子说须奈子是丑女,自此,须奈子就变了。而须奈子的姑姑希望改变须奈子,答应四个闪亮男孩只要把须奈子改变成淑女就免除三年的房租。在这样的一个故事框架下,发生了很多事情,当每每碰到事件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最为平凡的须奈子说出惊人之语,点醒众人。重点在于那时那刻的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日本民族的情感表达比较暧昧,注重与追求的是一种“以心传心”心灵相通的境界,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说,别人是不会明白的。而这种含蓄的、微妙的感情上的细腻刻画就是日本漫画打动人心的重要一环。其他的还有很多,例如《纽约美女》、《玻璃假面》、《好想告诉你》等。读者通过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一段自己不曾有过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唤醒自身回归情感世界。

2.日本动漫的灵魂――日本动漫中的“写实”

曾经在某文学奖的评审中看到对文章这样的评价:“あまりにマンガ的(太漫画性)”。“漫画性”一般解释为荒诞无稽或是缺乏现实性,脱离现实这样的意思。但是,漫画就真的是可以乱画,毫无艺术性,脱离现实,毫无写实可言的吗?想要追求艺术性就只有志向于文学吗?1999年6月份的《朝日新闻》(大阪版)中刊登了一则广告,是关于《ワンダ`手V治虫ランド》这本书的,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宣传语:“手Vマンガは世界文学の巨峰だ。(手V漫画是世界文学的巨峰。)”关川夏奈在第三届手V治虫文化奖的评审中,特别指出冈崎京子的UNTITLED,认为这部作品对日语语言表达有极大的影响,并且产生了很多文学的模仿者。

首先我们要确认的是写实是指忠于现实,但并不是指必须像照片一样,和现实一模一样,其中也是包含着省略和抽象的适度描写。二叶亭四迷在论到小说的写法时,有这样的说法。对二叶亭来说,对现实的描写是把眼前的现实世界抽象、概念化,作为一种模型来表现。非典型的、偶然的东西最终会被提纯。只描写本质,省略细枝末节,才是真正的写实。我们在动漫中或许找不到真正的和现实世界中一样的人物,但动漫中的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所遇到的困扰,却大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最近,有一部很有人气的动漫――《银魂》。这部动漫讲述的是江户末期,被称为“天人”的外星人袭击了地球,幕府最终不敌外星人向外星人低头了,外星人自此控制了地球。在这样的时代,有一个武士与同伴愉快地过着异想天开的生活。故事的主角叫银时,开了一家“万事屋(代人处理任何麻烦事)”,喜欢吃甜食,不定期摄取糖份,已达到糖尿病的危险边缘;喜爱看的漫画是“周刊少年jump”,平时总是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却坚决地贯彻自己的“武士道”。作者把现实世界的严峻问题一一带入了这个虚构的江户城中,使其中登场的人物身上展现当今社会的影子,把现代人的不安、不满、挫折、痛苦通过一种冷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登场人物在现实中找不到一样的原型,但却总给读者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使读者看完后总会有所感悟或是会心一笑。正如写实主义中提出的写实并不是提示事实本身,而是提示事实的本质。类似这样的动漫还有很多,如《高达系列》《新世纪福音战士》《东京巴比伦》等。

这正是中国动漫中最为欠缺的东西,即缺乏“写实性”。中国动漫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而不是空泛地模仿日本动漫,甚至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都在动漫中加以模仿,完全找不到中国的感觉,例如《神兵小将》《神龙四驱》等。我们完全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融会起来体现在作品中,比如,让女主角用的国产手机上挂个中国结(正在和异世界通话),让男主角穿上李宁的运动服打篮球(或者是拯救世界),大街上放着周杰伦的歌,沿街弥漫着烤羊肉串的香味,不少藏民摆着地摊卖首饰古董……一些生活细节就可以直接地反映如今的中国特色,带出中国潮流,创作出中国的“写实”作品。

注释:

①韩若冰.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民俗研究,2007,(3):169

②孙俊,谢丽玲.当代大众文化与青少年美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2.

参考文献:

[1]陈俊.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漫画[J].日本研究,2003,(02).

[2]耿楠楠.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8,(04).

[3]韩若冰.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J].民俗研究,2007,(03).

[4]王永娟,王培培.青春的童话: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文化秘密[J].政工研究动态,2008,(05).

[5]马芸.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同济大学,2008.

[6]李燕.浅析日本的动漫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07).

[7]孟凡骞.我国动画品牌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文化特征范文6

园林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华,其中精美的外形和巧妙的设计理念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园林建筑文化史上享有盛誉。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秉承“妙极自然,宛自天开”创造理念,因时因地制宜,达到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独具匠心。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分类,浅析园林建筑所展现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园林建筑;艺术展现;文化传承

中国园林建筑体现出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是我国在社会发展历史中长期积攒的建筑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

一中国园林建筑历史

中国是园林建筑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享有盛誉,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力。单纯从中国建筑发展史来看,从殷、周时代囿开始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理论沉淀和艺术积累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起源较早,在盛唐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妙极自然,宛自天开”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园林建筑的理论和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展现,不仅对当时的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甚至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中国园林建筑也因此在世界造园史上享有盛誉,被认为是园林建筑的渊源之一。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当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后,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剩余生活资料的产生,使得奴隶主们开始了原始积累,他们的思想和趣味从单纯的解决温饱转向追求更高物质和精神享受。原始积累、青铜器的发现和使用、奴隶制下的充足劳动力共同为营造最早的园林建筑活动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此后,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在18世纪前后,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开始由国内向国外传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传到了英国后,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在清初,中国和英国在园林建筑上就有过交流,如英国李明的《中国现势新志》和钱伯斯的《东方园林论述》,对我国园林艺术进行了介绍。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1]从这个角度可以将中国园林建筑大体分为人文气质型、富丽堂皇型和自然浪漫型。这种建筑风格有意利用现有的山石、流水、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资源,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合理布局,使得整个园林一步一景,处处生情,意境无穷。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2]

(一)人文气质型,追求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重在写意,注重表现园林所有者的情思和诗情画意,是艺术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完美结合。从单体建筑的造型欣赏,到群体的序列组合,是局部和整体的完美搭配,一步一景,一物一义,风格独特,布局灵活多变,是所有者具体构思的体现,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文人园林与士流园林比较而言,多侧重于抒发理想、陶冶情操、体现个人志趣,也用来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起兴于我国盛唐的文人园林发展到宋代,已逐渐演变成为私人园林建设活动中的一股新潮流,不同程度上对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产生了影响。文人园林的经营是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是文人画的主要题材,也是文人吟咏的主要对象,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园中种竹也就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同时将禅的思想与哲理通过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而渗透到了文人园林的创造中。完全中国化了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僧对于山水风景之美具有高而独特的鉴赏品位,常以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禅悟。这一境界要以我国苏州和扬州的园林的文人园林为代表,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还有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等。

(二)富丽堂皇型,追求治世境界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儒学一支独大,中国儒学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建筑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仔细研究下中国儒学中重视实际、社会责任、道德伦理价值和政治体制的思想,折射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在中国古代,通过政府建设的与皇家有关的宫殿、坛庙、陵寝,无一不是通过其艺术构思和威严宏伟的布局来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的一项重大项目工程,也就自然的成为了其中的典型代表。历史发展到了清代雍乾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个时期所建设的与皇家有关的园林建筑都充分的体现了当权者的意志,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更丰富。例如圆明园整个园林布局和后湖的九岛环列、东面的福海、土山“紫碧山房”等,分别象征全国版图、“禹贡九州”、东海、昆仑山,意在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至尊的寓意和治世境界。

(三)自然浪漫型,追求神仙境界

此种园林从设计到建造,都秉承了建造者追求浪漫主义的审美观,同时将中国道家思想中讲求自然恬淡和修身养性的理念贯穿其中,从而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自由、浪漫的园林布局方式,在我国古代比较常见,且多以表现山水廊桥的天然之美为主,建造时多顺势而为,少见人工雕着的迹象。但是,它决非简单的利用或模仿山水、花草树木的原始状态,而是最大可能尊重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山石流水近乎自然,迂回曲折,还原出天然的韵味和雅趣,再根据建造者心境在不大范围破坏要素本真的同时,有意识的加以改造、修整,合理调整布局,使得格局更加精练、自然。如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较为常见的假山造景,往往不是模仿建筑地附近具体的名山大川,而是刻意通过能工巧匠的手囊括天下名山圣景,加以近乎自然的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意在园林设计中达到“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独特民族文化的具体展现。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园林是模仿的、神似的第二自然。这一境界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均有所反映,古代的名刹宝寺大多与园林相结合,更幽静而富有禅意,多为善男信女捐赠修葺,后也作赏玩之用,各时期遗留的佛教及道教建筑群。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武当山的南岩宫、青城山的古常道观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事实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常常与社会的改革发展、政治动荡以及思想解放程度密切相关。无独有偶,私家园林、山水诗画都出现及勃兴于动乱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儒道结合玄学进一步发展,在艺术上提出“言不尽意“、“悟对神通“的理论主张,使山水诗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追求形外之意的境界。盛唐自安史之乱以后转入哀落,糅合了老庄和玄学的禅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它所提倡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心悟、顿悟的领悟方式对艺术创作有了深远的影响。于是,人们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摆到自然环境之中,追求天人合一,从而创作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因此,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3]纵观中国园林建筑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园林建筑独具中华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艺术观,在园林具体造型和色彩上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也体现了古代人们追求自由、征服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园林建筑艺术调节人的生活环境和志趣,进一步丰富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园林建筑无论在情趣、构图原则、与环境的关系、空间处理以及立体造型上都蕴含着独特的风格,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了当时人民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其中文化的大繁荣将极大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和建筑风格的发展,中国园林建筑是人们创造出来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艺术精品。

作者:彭畅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彤,冯彬.试析园林艺术设计中的道家思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21-23.

上一篇平面布局

下一篇中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