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例6篇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1

结合南通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发展南通市低碳农业须要尤其重视现有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的合理、科学地去石油化,这就要构建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目标的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政府行为,积极进行政策引导、技术推动、服务扶持等,促使农村有限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流向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推动低碳农业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实现农业生态和谐和农业永续发展。

构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技术模式

1)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有:(1)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堆肥技术;(2)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的青(黄)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技术;(3)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热解(化)技术、秸秆生物汽化技术、秸秆压块替代燃煤技术、秸秆碳化生产燃料乙醇等技术;(4)秸秆基料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如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实现多级循环利用[6]。

2)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主要有:(1)户用沼气技术,如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链,建立农户循环农业;(2)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如以畜禽粪污污水为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3)畜禽粪污制作有机肥料技术,如利用蚯蚓转化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畜禽粪污的发酵、除臭和脱水等无害化处理,进行商品化有机肥生产,使畜禽粪污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6]。

3)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是建立以村为基础、镇为枢纽、市(县)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收集—就近处理—乡镇中转—集中处置”模式。其中,就近处理主要针对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部分,减少垃圾终端处理的费用。如纸类、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由当地废品回收站回收,瓜皮、菜叶等易腐烂的有机垃圾就地简易堆肥后农用[7]。

4)农业与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模式。(1)农村生活污水截留处理技术。截留的水可以通过土地处理或种水生植物进行处理,然后排入农田,经农田利用后再排入河流。(2)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污水资源化技术。

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

主要有:(1)农田节水技术。围绕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形成蓄水、保水、集水、节水、用水一体化的农田节水格局。(2)农田节肥技术。重点是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大蒜、辣椒、花生等优势作物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一村一站、一户一卡”测土配方施肥模式。(3)农田节药技术。重点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精准施药技术以及病虫害高效机械防治技术。(4)农田节地技术。主要技术模式包括:以棉花为主的高效立体间作套种;充分利用林阴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立体栽培。(5)农业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加快农村生活方面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积极推广节煤省柴灶具,降低农业装备能耗;积极打造“低碳农机”,推广多功能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机械等环保的新机具、新技术。

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为核心的技术模式

主要有:(1)以农业延伸到工业再到农业的循环技术。这种模式链条主要是“农业副产物—工业原料—工业副产物—农用产品—农业生产”,通过这样的闭合链条,使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2)油脂农产品加工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将农、牧、水产品中的大宗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工过程中推行环境友好型技术,促进企业单元的闭合循环链条建立。(3)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在边远地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建立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还可和野生资源保护区结合起来,兼顾保护和科普教育相结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与农业中,其中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农业物联网能够运用到农业中的众多领域当中,且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农业物联网已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求在农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利用。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 技术 应用 创新

1 引言

物联网(The Interned of Things)作为世界公认的信息产业第三次巨大变革,其是一种可以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路,其重点是物与物之间的互联。而农业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其通常则是将传感器各个节点构成能够观察的监控网路,并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农业资源、农作物、禽畜养殖等信息,从而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确定问题发生的具体地点,是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以前农业以人力为中心,极度依赖机械生产的模式,从而使农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农业物联网主要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利用无线数据通信、射频自动识别(RFID)等技术,将识别的信息进行网上共享。农业物联网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查询及警告等功能,其应用及创新性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地技术人员的密切关注。

2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1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在农作物的生长中,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以后的生长状况,因此育种的好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检测不同品种的种子的数据如育种温度、湿度及营养状况等,培育出品质、发芽率及形态等良好的种子。当前,利用物联网技术育种已经应用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技术人员不断开发和利用新的育种软件,也快速推动了农作物育种的集约化、流程化和规模化管理。

2.2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大棚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培育花卉、果蔬中,应用物联网系统中的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PH值传感器等可以对大棚中的相对湿度、光照轻度、温度、CO2浓度、PH值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设置好的系统对大棚内的环境进行自动控制,为大棚中的花卉、果蔬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能够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和避免人员浪费。

2.3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禽畜养殖化管理中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等行业,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物联网系统中的传感器采集和处理养殖的禽畜的进食量、生长周期、个体体征等数据,制定出符合禽畜生长的最优条件并设置好系统,实现自动化喂养。另外,物联网还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养殖的禽畜体温、行为特征等数据,对禽畜个体生理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预防和及时处理禽畜疾病或疫情的发生,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2.4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食品造假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鼓励企业和农民在养殖禽畜和农作物时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其可以通过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实时记录和检测禽畜及农作物在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从而可以对食品生产中所用的原料追根溯源,保证了食品的质量,避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5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资源调控中的应用

单单依靠劳动密集、粗放型农业以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系统部署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农场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对农场中的环境作出相应改变,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减少浪费,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

3 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3.1 提高r业物联网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

对于农作物生长、水产养殖、禽畜养殖、资源环境等方面均需要加快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从各方面的基本情况着手,研究和分析各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有效措施进行有效改正以达到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的目的。

3.2 加强农业物联网信息传输和自组网络技术

技术人员加强自组网络的全方位构造,降低不同时期农作物生产的生命特征的信息传输信号的损失。分析和探讨空气界面、土壤之间的电磁波传输规律,找到不同环境下最适宜的传感网络节点位置,创建全面、有效的网络体系。

3.3 提升农业物联网云端计算技术

创新发展物联网多种信息融合技术,不断开发新的、有效的技术。云端计算和云平台可以随时存取信息,在农业物联网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农业物联网的云端计算技术能够根据所收集的农作物产品价格、气候变化、国家政策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正确、有效的建议。不断提升云计算的编程模式和数据管理尤为重要。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不仅仅能够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农业产品的生产、生长,同时还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张鹏.渭南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J]农业与技术,2014(09).

[2]彭志莲.基于SPSS评估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优化――以山东省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2014(04).

[3]樊雅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正当时.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09).

[4]戴起伟,曹静凡.燕面向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式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12(05).

作者简介

李智庆(1965-),男,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与信息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增产效果;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28-1

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效果

1.1 显著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作物种子在播种前通过处理后,发芽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玉米种子经过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发芽率提高1-3%,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提高3-5%,水稻种子5-7%。

1.2 出苗整齐,苗期提前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农作物出苗提前1-3d,而且出苗整齐、长势旺盛、植株粗壮、根系发达,2006年春季舒兰市阴雨连绵,气温较低,经过处理的作物基本保证了出苗率。

1.3 苗期生长旺盛

处理后的作物不仅长势旺盛,而且株高有所增加。玉米的根系发达,数量多且粗壮;处理后水稻的次生根增多,而且分有所提前,数量增加3-5个;大豆经过处理后,根瘤菌增加,须根增多。

1.4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经过处理的农作物种子具有长势旺盛,抗低温冷害的特点。2006年春播期间舒兰市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水偏多天气,此种情况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后的种子显示出了抗寒优势,玉米、大豆不“粉种”,出苗早,长势壮。同时,处理后的农作物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2007年春播期间干旱缺水,农作物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能力。

1.5 抗病能力强

玉米抗黑穗病能力明显增强,经过种子处理作物几乎没有发病,未经处理的发病率达到40%以上。水稻抗清枯病的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田相比,实验田育苗棚经处理的没有发病,未处理的育苗棚发病率达到50%以上。

1.6 作物成熟期提前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水稻成熟期提前2-3天,且饱满度较高;玉米提前3天抽雄,成熟期提前3-5天;大豆表现为开花早、结荚位低、果粒饱满、成熟度好的特点。

1.7 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玉米表现为秃尖少,棒粗、长,零空秆率,无倒伏现象,穗粒多,千粒重增加,成熟度提高,平均增产6-10%;大豆的结荚位点比较低、密度大、籽粒的成熟度相对较高。水稻表现为有效分蘖增加3-5个,瘪粒少,成熟期提前。平均增产10.5-12%。

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增产原因分析

2.1 激发种子活力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的种子,种子的生命力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发芽率明显提高。

2.2 根系发达,长势旺盛

根系是作物的主要养分吸收器官,当根系发达时,作物的吸收能力就明显增强。这就加速了养分在植株体内的循环,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3 粒多饱满,成熟度好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后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表现为秃尖少、棒长、行数增加、籽粒饱满。大豆的结荚位点比较低、密度大、籽粒的成熟度相对较高。水稻表现为有效分蘖增加,瘪粒少,成熟期提前。

3 做好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推广工作

3.1 做好宣传工作

可以采取走村窜户的方式发放技术宣传单,发放技术光盘,利用广播、电视讲座等多渠道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这项新技术,同时组织各乡(镇)街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本乡镇推广宣传工作,扩大幅射面,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认识这项新技术。

3.2 做好培训工作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观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自身的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网络向农业科技人员宣传有关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让科技人员要先身体力行,掌握此项新技术。

3.3 办好骨干农民培训班

举办农技培训班、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每年春节过后农闲季节到各乡镇,特别是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让农业生产中的骨干农民先了解和应用等离子体种子技术。通过他们的先行示范,秋季收获粮食产量提高的对比,以便大面积推广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3.4 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种子;包衣; 良好农业规范;质量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简称GAP)作为规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应运而生,成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关键。

1 良好农业规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背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GAP是指应用现有知识来处理农场生产和产后过程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从而获得安全而健康的食物和非食用农产品。也就是试图通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打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传统格局,关注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危害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1]。良好农业规范是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前提保障,是一种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对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粗加工进行全面质量安全控制的管理规范。其核心是建立严密的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从农业生产的源头做起,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保护环境,同时也考虑到员工的健康福利和动物保护。

1997年欧洲零售商协会农产品工作组(Euro-Retailer Produce Working Group, EUREP)发起并组织零售商、农产品供应商、生产者制定了GAP标准[2]。2001年EUREP GAP标准首次对外公开。2003年4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提出在我国食品链源头建立“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启动了China GAP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3],组织质检、农业、认证认可领域相关科研院所及有关专家,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在欧盟良好农业规范(EUREPGAP)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 GAP)合格评价体系。2005年12月31日,2006年5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China GAP标准包括:术语、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等共24个部分。China GAP标准的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管理由以最终产品控制为主转为以过程控制为主,真正实现“自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近几年来,我国中药材行业应用GAP比较普遍,但将GAP应用于农产品还处于探索阶段[4]。

2 种子包衣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种子包衣处理技术是在常规的化学药物浸种拌种、土壤处理、苗期喷洒等方法防治病虫成本高、效果差、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化工和物理等技术,以种子为载体,采用机械的方法,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成分的种衣剂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危害、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一项种子综合处理技术[5]。

国外种子包衣剂的开发应用较早。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Thornton和Ganulee率先提出了种子包衣处理。但真正把种子包衣剂与苗期病虫害综合治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试验站研制出种子包衣新产品,即用山梨糖(Sorbose,C6H12O6)和黏合剂醋酸纤维等配成种衣剂处理棉花种子,有效防治了棉花立枯病。1983年美国FMC公司研制开发了呋喃丹种子处理剂,在世界各地诸如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地应用在玉米、棉花、豌豆、苜蓿和大麦等多种作物上,对种子包衣剂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84年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对蔬菜种子进行工厂化包衣,使小粒种子大粒化、丸粒化,既方便播种又节省用种量。近年来,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种子包衣新技术,应用的范围扩展到多种作物上,并且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专门的法案、条例,明确规定种子包衣才能出售使用[6]。

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起步较晚。1976年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研究所对甜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标志着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始。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机播牧草种子进行了包衣接种根瘤菌技术研究,结果发现含有根瘤菌的包衣种子固氮能力明显提高,同时,由于小粒牧草种子经过包衣以后增加了质量和体积,机播牧草出苗均匀,提高了牧草产量。中国全面系统地开展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是从研究种衣剂开始的,1980-198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李金玉教授的主持下,在考察国外种衣剂开况的基础上,与国内外许多单位协作,先后开发了20余种含不同活性组分、具不同作用的药肥复合型种衣剂,分别应用于玉米、高梁、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瓜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和不同地区,1984、1985、1990年分别通过了化学工业部和农业部技术鉴定,1991年获得国家专利。1993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将种衣剂列入产学研科技项目;农业部将“种子包衣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列为“八五”重点科研计划开发研究项目,国家“九五”种子工程将种子包衣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包衣种子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5]。1996年农业部提出实施“种子下程”,使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7]。目前,中国种子包衣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包衣技术的研究和使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种子包衣工艺还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种衣剂的开发和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包衣机械设备还不能满足各种包衣工艺和种子市场的需求,种子包衣技术还只是侧重于农作物种子,对于林木种子尝试较少等问题亟待解决[8]。

3 种子包衣处理中推行GAP的意义和必要性

种子包衣技术是在传统浸种、拌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加工新技术,使种子处理更加方便、安全和有效。种衣剂中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填充剂、成膜剂、扩散剂、稳定剂、防腐剂等多种材料[9]。包衣种子播种后,种衣剂遇水吸涨但几乎不溶解,而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屏障,随着种子的萌动、发芽、成苗,有效成分缓慢有序释放,并被根系吸收传导到幼苗各部分,使药、肥得到充分利用,以增强种子及幼苗对病菌和病虫害的抗性,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幼苗生长,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种子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实现种子质量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种子包衣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调控作物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同时,由于种子包衣剂具有用药少、毒性低、效率高等特点,是实现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由于种子包衣技术含量较高,我国开展此项技术研究较晚,致使我国种子包衣技术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剂型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目前种子包衣的制剂大多是悬乳剂胶体,常会出现分层、沉淀和包衣不牢固等现象,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种衣剂的推广和使用。二是生产企业较多、规模小。目前,我国种衣剂生产企业众多,但能真正生产种衣剂原药的企业很少,缺乏竞争力。三是种衣剂总体质量合格率低。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助剂加工技术落后,使产品质量合格率低、纯度低、杂质多。种衣剂质量问题造成抑制出苗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新产品的开发滞后[10]。五是种子加工装备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种子包衣过程中和包衣后种子不能及时成膜和包装,种衣剂有毒气体(呋喃丹等)逸散,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Ghina GAP主要应用于水果、蔬菜、禽畜、水产、茶叶、中草药等[11]。目前,在我国种子包衣处理上尚没有相关GAP标准。因此,为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则,进一步提升我国种子包衣处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执行良好农业规范(GAP)是当务之急。

种子包衣处理GAP体系是种子包衣处理前、处理过程中、处理后、直到其销售到农民手中伞程质量监控的保障体系,包括种子包衣处理技术规程、监控管理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其中包衣处理技术规程和检测技术体系作为种子包衣处理过程的技术性支持,而监控管理体系则是种子包衣处理过程的管理性支持。如果要让三者相辅相成,就必须足够了解种子包衣处理过程、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包衣处理前、处理过程中、处理后3个环节,包衣处理前环节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精选、种衣剂的选择、包衣机的选择;处理过程中环节包括包衣机械空载运行、调试、包衣作业、清理、记录等;处理后环节就是包衣种子质量检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而废弃物和污染物管理、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安全、福利则贯穿于整个种子包衣处理过程。

近30年来,随着化肥、农药、良种等增产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总量明显增长,但伴随着大量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环保问题日趋严重[12]。从种子包衣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包衣对种子萌发、幼苗素质、植株生长与产量、病虫害防治的影响以及与种子贮藏的关系等方面,而关于种子包衣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的影响则鲜见报道。农产品的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所控制,作为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保障体系,这些恰恰是GAP所关注的。因此,建立既适应我国国情又能够得到国际互认的GAP认证的包衣种子商品质量关键技术势在必行。

4 建立种子包衣处理GAP的做法

结合GAP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笔者认为建立种子包衣良好农业规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影响种子包衣质量安全的因素,规范种子包衣详细流程;二是在种子包衣处理GAP体系中,要使生产者和监管者都集中到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上,确定在种子包衣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识别、评价和控制种子包衣质量安全危害,形成种子包衣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13];三是协调好种子包衣技术与人、环境的关系,不仅能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率,还能大大提高包衣种子质量安全,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4]。

5 结语

种子包衣处理GAP体系是应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保障其使用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符合国际认证认可法规的一系列技术文件支撑的科学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它包含质量、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调全程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性,对我国以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体而且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国家,大范围推广还有一定困难。但是,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包衣种子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准入和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日益加剧,从种子包衣处理GAP关键控制点着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子包衣处理GAP体系,对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树立我国种业的绿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荣,祁春节.GAP在我国果蔬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07(3):10-11.

[2] 孟凡乔,周鑫,尹北直.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EUREP GAP)介绍[J].蔬菜,2005(4):13-14.

[3] 彭洪斌,朱鸿杰,何成芳.浅谈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80-182.

[4] 董秀金,王小骊,童英富,等.草莓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关键控制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8(10):79-82.

[5] 马志强,宁明宇,何艳琴,等.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推广[J].种子科技,2004(4):155-157.

[6] 周喻彻.种子包衣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1993(4):88-90.

[7] 赵康平.玉米种子包衣效果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8] 杨桦.种衣剂在林木种子上应用及壳聚糖作为种衣剂抗性添加剂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9] 薛朝阳,胡军祥,徐军生.种子包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6,16.

[10]雷斌.种子包衣技术及应用推广[J].种子,2006(12):73-75.

[11]汗学才,徐建陶,董永华,等.国内外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简况[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08-511.

[1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良好农业规范实施指南(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16.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水污染;问题;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农业水污染作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受到我国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农业水污染来源广泛,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江河湖泊的水华等。传统水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自身的因素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且运行成本高而未能广泛使用,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可以依靠动植物和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对污水进行加工处理,但是由于技术成熟性,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1对生物技术的解读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利用现存的生物进行体内物质和能量运动原理生产出对人体及环境有益的物质。通常来说,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对被污染的物质进行加工、处理和修饰,最后生产出对环境有益的物质。20世纪80年代,国际合作及发展组织就对生物技术有了明确的定义,随着生物技术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已经被世界广泛接受和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主用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以及细胞工程。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人们发现利用生物的生理特征可以有效治理农业水污染,如降解能力、吸附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污水处理效果,但由于目前生物技术仍处于初级水平,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生物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仍能高效地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因此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的现状

2.1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中的政府支持力度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水体污染可以追溯到每位居民的饮食住行,因此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农业水污染的主要物质有氮磷的富营养化、农药的降解、悬浮物、硫化物和重金属等,由于农业污水的有机物含量高,易造成水体腐败,对周边的农作物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农作物成熟不良、抗逆性差且易发生病害。目前水体污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多家的农药制造企业已有500多家生物农药制造企业,各级政府积极实施政策和方针,如2013年,浙江省通过建立水源地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为农业水体的净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2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中的市场使用现状

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国内市场发展战略的趋势,更是世界市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拥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技术相对先进,但面临的农业水污染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给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市场经济带来空前的灾难;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加快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强市场与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的联系,使生物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能够尽快解决。2011年,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生物信息科技园、生物风险基金等,向全世界展示了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的推广,生物技术商业化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是否建立更多的生物技术商业区,如何处理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出现的问题成为世界生物学界关注的焦点。

3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的应用,农业水污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由于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1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中存在的问题

3.1.1无法替代部分农药与分解

传统的农药主要含汞剂和砷剂为主,这类农药可以在植物体内积累,并且产生有害毒素,扰乱植物的成熟期,部分药物还含有尼古丁、生物碱、赤霉素等,这些农药在今天很难被生物技术所代替,并且由于农药的复杂性,部分微生物也无法对其进行分解。传统农药的专一性不高,因此常常会对周围的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制工作,将遗留下来的农药进行分解,使农业水污染的情况有所改善。

3.1.2无法满足部分生物依赖的生存环境

农业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如农药、化肥、粪便等,这类污染物不易被降解,久而久之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这使得部分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此外,外部坏境的改变也使得微生物无法满足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因此,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面临着无法使部分微生物正常存活的困难,这也是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3.2生物技术治理农业水污染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科学技术,目前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方面尚未成熟,主要原因有:

(1)起步时间晚,我国生物技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缓慢。

(2)内容缺乏,目前生物技术主要以水生藻类、微生物为主,这类生物易被环境干扰。

(3)缺乏合理的规划,在农业水污染控制方面以治理为主,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农业水污染问题关系到每位居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环境。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浪费,农业水污染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的现状,接着从生物技术的替代与分解、生存环境和规划问题三个方面,探究了农业水污染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理性的对全文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刘成家.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农业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6

我乡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田园”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做好清洁田园工作,现在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清洁田园”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乡开展“美丽观音、清洁田园”活动领导小组,蒋邦立乡长为组长,胡龙副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唐盼文、武装部长蒋连珍、副乡长蒋红富等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乡党政办负责人刘长林、农技推广站、财政所、美丽办等单位负责人及各村主任为具体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同志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主要做法

按照“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全面推动”的原则,开展清洁田园活动,主要针对农药、化肥、种子包装物及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清理,逐步重点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集中清捡田间生产废弃物

各村委、乡直单位干部职工、各村“两委”干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进行集中清捡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集中清捡行动,主要清捡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废弃农用塑料薄膜、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范围从重到轻、由点及面,从人口密度大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推进,从规模生产地带向分散生产地带推进,从村庄周边地块向远离村庄地块推进,形成“你捡我捡大家捡,田间地头随处捡”的良好文明习惯。

(二)加快建设田间废弃物的收运处理体系

按照全乡整体推进的要求,充分利用全乡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无毒无害的就地、就近处理,有毒有害的集中转运到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处理。”的分类原则,以及“户清捡分类、村收集、各村转运、集中处理”的处理模式,对清捡收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进行有效处置。加快示范村屯全覆盖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收集、分类、运输、处理设施建设。

(三)建立清洁田园示范点

建立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程度较高清洁田园示范屯文明村围山洞;大井塘黎家选择当地主栽农作物,建立连片300亩以上的示范点,通过开展示范和试点工作,带动面上活动开展。

(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绿色植保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废弃物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五)加强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监管。

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防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资进入市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良好农业生产规范,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洁净,农产品洁净。

(六)建立清洁田园长效机制

结合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活动,制定、完善清洁田园活动村规民约和清洁生产行为规范,养成“田间地头顺手捡”、“你捡我捡大家捡”和清洁生产的良好习惯,探索清洁田园运行模式,确保活动有效运行,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机制。

三、具体要求

(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把开展“清洁田园”活动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宣传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努力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个个行动”的浓厚工作氛围。积极协调教育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促进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融入家庭,深入人心。

(二)抓住要点,把握重点,开展废弃物清捡行动

1.在乡村结合村、屯周边、主要道路两旁、主要河流两岸等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清捡生产废弃物,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标准示范园等区域的生产废弃物全面清捡收集。

2.把握重点季节。结合田间管理、农事活动集中清捡生产废弃物。在插秧季节集中清捡废弃塑料秧盘;在田间施肥、用药季节集中清捡化肥、农药包装物;在覆膜作物收获季节集中清捡废弃塑料薄膜。

3.注重分类处理。无毒无害的废弃物,能焚烧的就地焚烧,不能焚烧的选择适当地方进行填埋,以减少清运回村的废弃物数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集中收集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有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村屯,由回收站点回收生产废弃物。

(三)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要求驻村干部、包村工作组、农业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分片包干,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宣传培训。通过印发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认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意义,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提高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自觉性。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清洁田园”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农民,活动范围是广阔的农村田园,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村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二)强化工作协调与配合

全乡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整合资源、集思广益、集中力量,统筹推进清洁田园活动的开展。做到开展清洁田园与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相结合,专业技术队伍与群众支持参与相结合,共建美丽、清洁灌阳。

五、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为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总的要求是,边发动、边行动,迅速形成声势,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一)宣传发动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6月)。各包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形式,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清洁田园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乡农业部门集中各种资源、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形成干部引导,农民主体、项目带动、统筹推进的活动格局。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适时对活动实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整改活动存在的问题,巩固活动成果,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四)迎检总结阶段(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搞好活动总结,推广各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迎接自治区和市、县验收考评工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