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思考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思考

摘要:在现阶段农业种植领域中,生物技术得到广泛使用,通过生物技术不仅能促使当地生态平衡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也能令农作物自身病虫害抵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需对现阶段农业生物技术特征加以明确。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现阶段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推广与有效应用方式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0引言

生物技术主要根据部分器官与生物自身机体以及细胞针对生物实施改造的一种技术,通过生物技术,能够令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生物技术所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并且在相关领域当中也有着极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推广效果与范围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这一背景下,促使生物技术应用与推广范围得到有效提升,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1在农业种植中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的农业大国,而粮食又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大,因此,解决粮食短缺一直是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缓解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要确保作物能够抵御害虫和疾病。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农业区作物都受到害虫严重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点是对现有的农业技术进行优化,以确保不同品种的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抵御害虫和疾病[1]。其次,提高粮食总体质量。粮食质量好不好,关乎人民最基本的粮食保障。相对于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方法,采用生物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食品质量,并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利用生物效应,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农业部门必须将转基因技术和其他生物技术引入,减少传统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确保人民的日常饮食安全。最后,使粮食产量有效提升。农业综合实力与粮食生产能力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反映出粮食生产效率的必要性。当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引入生物技术,持续提高了各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随着生物技术的逐步普及,各种植区的粮食产量提高,也体现出农业技术全面推广的价值。

2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

2.1转基因技术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技术,它是利用基因的重组和改造,将基因序列从一株植物中分离出来,与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得到一个更稳定的基因,培养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根据基因工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天然与人造两种。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利用植物抗病基因、苏云金抗虫基因、储藏蛋白基因等基因,来改善作物的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性,增加作物的生产效率,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有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被发现,并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人会把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混淆在一起,其实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转基因技术是将基因从外界引入,而杂交技术是在基因序列中加入新的基因,从而进行基因改造。这两项技术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2]。

2.2杂交育种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生物技术,既能提高粮食品质,又能提高粮食产量,杂交技术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都能极大地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操作起来很容易,通常都是通过对同一基因的基因进行调控,从而保证基因的独立性,然后再进行交配,就可以将基因因子从后代身上分离出来。同时,利用杂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品质,并将其与当地的土壤条件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我国农民与杂交作物的长期接触较长,因此能迅速地接受杂交技术,从而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2.3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途径。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是利用科技手段,利用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对植物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培育,从而保证作物的整体完整性。组织培养技术通常可以分成许多种,为了使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需要对pH进行适当的调节,如果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酶的含量发生了变化,组织表面会发生褐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2.4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杀虫剂的作用,就是通过代谢产物,或者是活体,对作物中的有害生物进行杀伤。由于过量施用化学杀虫剂,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长期使用杀虫剂也会引起群体的耐药性,因此,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对作物的影响和应用范围在逐步缩小。而生物杀虫剂作为一种自然药物,其费用较高,作用较缓慢,但对作物的收成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花害虫,效果不佳;但非洲毒蝎的毒素经过基因改造后,制成了一种杀虫剂,这种杀虫剂会立即脱落,48h之内就会死去,同时,使用生物杀虫剂对害虫没有产生耐药性,具有很好的综合防治作用[3]。

3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紧缺

从2000年的357所大学增至703所,到2000年,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学生总数达到了30000多人。据估算,2000年至2008年间,我国已培养出超过三十万名的生物工程大学毕业生,在生物科技发展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科技人员队伍。但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人才的培训速度远远赶不上对人才的需求;而国外的高层次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家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我们国家派遣到国外去学习的人员也很少,而我们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既懂得科技,又懂得生产和市场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适合我国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而且,尽管我们拥有大量的生物技术人员,但他们在大学里的比例并不大[4]。

3.2基础研究比较薄弱

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如生物技术,要长期发展;稳定、快速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而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们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基础研究的直接和可见的结果并不明显,许多科研工作者都不愿深入地钻研基础理论;其次,因为人们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性、长期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基础研究的投资相对较少。而在国际上,国际上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发达国家则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基础研究,例如:日本每年拨款两亿美金进行水稻遗传学的研究;美国投入了三十亿美金的人力资源,而欧洲的政府也在为谷物和蔬菜的遗传位置提供了支持。英国在农业基础理论、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上,尤其是在农业基础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对基础科研的重视、经费的投入以及相关的政策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3.3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我们在解决了很多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开发出了很多新的、高效率的、环境友好的产品[5]。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科技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科技在自然界中的“卑微”,其应用也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通过生物技术培育抗旱性、耐盐性;由于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使作物在其不适宜的地区扩展,从而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甚至使某些种类的消失。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常常会导致除草剂、杀虫剂和人工化肥的使用,加速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世界上的未来人口数不断增长,转基因抗逆性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氮肥等农业资源的用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氮等矿物养分的生物化学循环发生变化,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对人类、动物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结构改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大规模的转基因作物也会导致基因的转移。

4推广运用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举措

4.1构建推广现代生物技术的完整体系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需要建立完善、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采用系统化的方法,以保证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推广。所以,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推广中,地方政府应该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通过政策支持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在推行现代农业技术方法时,其基本思想是逐渐完善这一方面的法律,以保证其有序的推广,同时也要确保以上所提到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得到法律的保护。在不同的农林地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法律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证,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4.2扩大目前的生物技术宣传范围

要想使生物技术与种植业的实际联系紧密,就必须扩大目前的农业技术宣传领域,利用强化的生物技术宣传手段,以取得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益。从目前的生物技术推广和推广情况来看,各农业区在利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推广效果。同时,在各大农业区域,也应该逐步建立起推广生物技术的示范园区,通过行业示范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农民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好处[6]。

4.3培训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人员必须正确地运用新的农业生物技术,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以保证农业科技人员的发展。农业科技部门应主动引入远程培训和其他信息化培训手段,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4.4运用农业生物技术达到良好的作物抗病虫害效果

要实现农作物的疾病和虫害,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引入农业生物技术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往往依靠药剂来消灭作物的有害生物。但如果仅仅依靠药剂来对抗害虫,很容易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平衡。相比之下,采用新的农业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态保护能力,从而消除潜在的威胁,从而实现农业的绿色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至于农业生物技术,要想在农业上得到更好的应用,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作物的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实际情况,农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选择染色体工程、重组作物细胞、基因材料等方法来完成。通过基因改造,使作物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和抗病力,充分显示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7]。

4.5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鉴于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必须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制度。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估准则,避免对其进行过多的概括、过分夸大或对其漠不关心,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应当投入资金,指定人员,把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大议题,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生物安全进行实证分析,作出科学的评价,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落实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一方面,要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和进口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扩大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提高农民对农业生物技术的认识,了解和应用,使其更安全地使用和食用。大多数农民和消费者对于现代科技,特别是对农业生物技术的认知过于偏激,或者盲目地相信科技无所不能,用科技制造的产品无可争议;或者,全盘否定,认为科技和科技所制造的产物与“自然”不符,因而遭到了抵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介,全面、科学、合理地宣传科技信息、科技产品[8]。

5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生物技术不断在发展,在农业种植当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物技术加以更加有效的应用,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其加以详细分析,充分运用杂交、转基因、组织培育、生物农业等技术的优势,为我国农业种植质量与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翟立国 单位:黑龙江省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