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传统,其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人们接触了多种思想文化,我们必须予以选择和鉴别,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避免出现诸如迷茫信仰、理想模糊、价值扭曲、责任感缺乏等等不良思想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尤其不能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社会需求,又促使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上,必须结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下文先就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给予分析说明。

1开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国家相关法律、国际政局、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处于全国统一局面,在高校和专业之间没有任何的区分。在课程教学上也主要依赖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最后利用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给予考核。

1.2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框架有待完善

根据目前课程体系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单一化和固化情况严重,同目前社会的发展不相匹配。教育课程体系中政治理论性的内容太过于专业化和抽象,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灵活性的思考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局限了教学效果。单调的填鸭式教学也束缚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体问题的解决。最后,在评价体系上,书面考试是最终的评价标准,所谓的知识点被编制成标准答案,供学生记忆。上述的各种问题,充分暴露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该体系框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1.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从大课程观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足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将其进行优化和升级。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它们可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但是各国为培养自己的合格公民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它们在市场环境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的科学的机制和有效的方法,其中隐性教育法被普遍运用,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

2.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况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要求,必须进行课程设置。全国高校也严格进行了执行。各学校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配备,并有专职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另外,学生辅导员在职责上承担了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处于遵循旧有的惯例和方式,高校学生也只是将其定义为一个课程任务,很难进行深化。针对极个别高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突出,它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并且重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结合。

2.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2.1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知不足

虽然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度重视,但是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偏差。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各高校面临的最实际问题,为此,高校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放到了首位,无论在课时分配或者师资力量上都给予了倾斜,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牺牲的对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只能进行大班制上课,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无互动性,上课气氛死气沉沉,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各得其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2.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性过高,脱离了与实际社会实践的结合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层次性,不能深入社会实践,只是将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予以灌输。目前课程内容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依据,缺少同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已经明显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过于老化,最终考核形式过于机械化,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2.3新的社会形式和生活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挑战

21世纪是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融通度已经大大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意识都很快传入国内,加大了高校学生在思想上的选择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所接触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等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性,物质观念会逐步渗入其中。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虚拟社会的兴起赋予了人们思想的过度解放,该如何面对,都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传播的潜隐性、受教的随意性和途径的开放型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应该突破有限的学科和活动范围而拓展到学校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知识的隐性,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蔽于各种正规的专业性课程中,利用非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3.1中国高等教育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化进程

中国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本质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给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高校教学改革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学分制,专业设置同社会接轨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在后勤改革上,我国高校正在突破依靠计划经济的思想,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将后勤管理社会化;在招生和就业上,同样采取了自主招生政策,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导向。再者,高校也正在逐步实现合作办学,和私立高校的出现。高校已经从诸多方面实现了社会化之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把握住时机,迅速走向社会化。

3.2中国社会形势要求大学生加强自身社会化进程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各种社会道路的选择和各类政策的制定都有着中国自己的特色。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变化;并且所有制形式、利益分配关系、组织形式、就业的方式等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面对这些变化,如果大学生不能够顺势而为,迅速进行的辨识,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从而被淘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够使大学生与时俱进,同上述的各种变化产生共鸣,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3.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必须拓展视野,以社会现实案例为教学的素材,做到实事实时的分析,将现实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直接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的性质,而后教师从各个角度予以点评和分析,减少学生踏入社会后的所犯错误。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建立小型的社会化群体,诸如班级、宿舍、小组等等,利用该种形式,模拟社会交往中的各类组织,从而进行社会化实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的多元性、随时性和社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但是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解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用社会的发展,从而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中说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同时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开展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重点提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

[2] 周长春.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

[3] 于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 2007年.

[4] 郑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9.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学生就业前的过度阶段最大的不同,不仅是学生就业面与就业率的差别,还在于学生毕业前的过度阶段的方法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一般采用有教育部授权效力的三方就业协议,尤其是重点本科高校,通常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在校接触社会招聘单位,签署就业协议后,通常还有半年以上的缓冲期。而大专学生往往大三就前往企业实习,而这个阶段学校几乎就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们缺乏学生角色向社会从业人员角色转变过渡期的保护,思想上极易受到社会乱象的影响而影响一生。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往往以技能教学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安排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应试类居多,这使得学生缺乏有效的思想与心理辅导。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1.1对中学应试阶段思想教育的弥补

虽然我国中学阶段也有开设政治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中考、高考的强大压力下,往往沦为应试教育的生硬填鸭。学生们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甚至能获得政治课高分,但是却对社会的法律、准则,如何为人处事,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大学阶段,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开始面对一个小社会的阶段,是从学生阶段到工作阶段的过渡期,也是保护期。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弥补中学应试教育的不足,教会学生们基本的为人处事和基本的社会准则。

1.2意志品质与价值观的最后塑造

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在大学中成年,这是他们意志品质与价值观成型的最终阶段。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投机主义、自我主义盛行,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被欺骗或者被引导到歪门邪路上,即使没有如此,也由于独生子女环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不善团队合作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他们步入社会之后的漫长人生的。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会他们处事外,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并且是做一个有独立而完善人格的优秀青年。教会他们团队合作、教会他们学会沟通、教会他们学会妥协与让步、教会他们坚持与奋斗。

1.3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们在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独立自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都出身农村家庭,或者父母受到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的父辈往往难以给予他们合适的职业生涯建议,他们自身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身的定位,更摸不清未来要走的道路。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校友前辈的沟通会、开放性的就业论坛等方式,引导学生们规划好未来。

2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过渡期面临的思想困境

2.1 高年级高职生实习期无人管理

当前高职院校学制与三年为主,大三学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前往单位实习,一些学校会统一联系校外单位,但是更多的学校却是放任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期缺乏学校的管理与保护,更使得学生们在孤寂与无助中独自熬过初入社会的一两年。

2.2 自身定位的迷茫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身的定位问题上存在迷茫,尤其是自身在社会上的起步角色的定位。很多学生想要从事管理、行政或者其他更为体面与轻松的工作,但是对于职位的起薪又无法放下自己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进入基层的技术与技工岗位,往往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初始岗位,但是无疑这样的岗位是艰苦的。学生们在毕业的前几年,往往思想上不断的挣扎与斗争。

2.3 缺乏自信、逃避

当前,大学生沉迷网络、不思学习已经是普遍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困扰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多年。尤其是高职与本科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沉迷游戏,学习成绩往往处于勉强及格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的逃避社会的心理,自身内心深处也潜藏这自卑,缺乏自信与毅力。到了面临毕业,这些学生要么随波逐流,进入社会之后往往要经历好几年的磨难,才能够成长,期间经历的困难与艰辛,旁人难以体会;要么这些学生就会返回家乡,成为啃老族,长期无所事事,最后归于平庸,白白浪费了高等教育的培养。

3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渡期思想辅导的对策

3.1 加强实习期思想辅导与就业引导

学生离校实习,不应该让学生在脱离学校的管理与保护的情况下,直接在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进入社会。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管理并且开展思想辅导。当前,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校企联合的形式,引企入厂或者校企联办,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实习期间依然处于校方的管控之下。更多的学校,选择联系多家较大型的就业单位,以实习基地挂牌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定点的实习单位,便于学校定期进行观察与管理。这些,都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各高职院校借鉴,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拓展。

3.2 以各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的引导

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的迷茫,是对未来的未知与恐惧导致的。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身职业道路的权利,但是每一条道路,最终通向何方,应该是学校要尽可能展示给学生的。一些学校每年都将毕业五年、十年、十五年的部分校友请回学校,向在校生们讲述他们的职业经历与故事,这种方式,往往得到了学生非常好的反响,同时也是这些校友所在单位吸收新血液的最佳方式。还有一些学校,专门成立了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这些较好的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高职院校的校方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地区经济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就业引导。

3.3 以各类活动加强学生团队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们,尤其是偏理工类的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在沟通能力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原因是在校多以基础科学与技能教育为主,人文教育、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甚至校内社团相对而言都是较少的。因此,工科高职院校更应该通过学生会、青协、学生辅导员等组织与人员,开展各类的校内外活动,提供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机会,尤其是加强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们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至今已6年,《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意义非常重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难以估计,中东、北非的政权也更迭频繁,我国周边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也越来越尖锐复杂。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另外,由于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大学生信息摄入也越来越具有多元化、包容化、独立化的趋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对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和高校、社会发展要求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的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有效性”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这种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第二,有效性应该是一切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教育者的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是一种合力;第三,有效性是有层次性的,主要体现在依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第四,有效性还应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和因素的有效性。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行动不断加强,近期中东及北非的和平演变和原有政权的颠覆很多都是因为大学生和青年群体成为外部势力影响切入口导致而成。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加之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渗透对大学生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因素,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种种形势表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已刻不容缓。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目标。同志在《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而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才需要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虽然高校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重视不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法比较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如果任由其发展,很可能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显得迫切而重要。

4.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一代,他们的性格特点表现如下: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强;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价值观现实;更多地和网络打交道,因此他们的信息和知识也更加丰富,这些特点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他们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由于大学生乐意接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这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为如果不能够主动适应教育客体大学生的变化,那么在满足不了他们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新时期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正如前文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有条件的,而今是要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受教育者大学生呈现出各种新特点的情况下来研究,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策略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近来中东和北非国家的更加凸显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趋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认真领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最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向。二是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造成某些高校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不够重视,逐渐放松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这种现象会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常抓不懈地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要融会贯通,善于总结。要认真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并寻找解决方法,在不断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2.构建一支水平高、经验多、能力强的队伍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教育过程中教育主题往往起到的是关键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广大教育者就是教育的主体,构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至关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传递职能。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意志开展工作,绝对不能超越主导价值体系的规训。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解读,明确自身代言人的角色,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递给大学生。第二,要进一步丰富干部队伍的教育职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应更多地运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因人而异地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多形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塑造、引导和转化。第三,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职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强、牵涉面广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干部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目标、计划、组织和制度等各种管理手段进行教育和人格塑造,教育者有效地管理可以规范教育对象的言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在于大学生对这项教育的接受程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接受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满足大学生们日益多元化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经典理论与时事政策相结合。现在大学生对于时事非常关心,对于经典理论涉足甚少,然而很多时事其实可以用党的经典理论来解读,如何将这两者融会贯通,需要下些工夫。二是网络问题与现实现象相结合。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多的见解现实中可能不会表达,而在网络中却是各抒己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比大学生更加关注网络。如果从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网络问题为切入点,从而引导到对现实的关注,进一步达到思想的塑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三是知识传授与互动反馈相结合。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向行为,它的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在教育者主动传递知识的基础上受教育者的互动反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多设置一些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活动内容,从而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内容是鲜活的生命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动力,也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4.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渠道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手段。在充分发挥“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渠道,这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一是精心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可以弥补课堂主渠道的不足。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传递给他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如何贴近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增长见识,真正地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二是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网络已经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独特的优势有效地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平抑了角色异化带来的身份鸿沟。老师可以最真实的体会大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三是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是有政工干部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然而如果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大学生自己来担当教育者的角色,那么他们从自身出发制订的教育计划、内容、方式将更多地切合他们自身的需要。如某些高校设立了理论学习研究小组、时事评论社等社团组织,这些平台的构建对于学生自发地进行思想塑造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5.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有效性是相对的,它的结果评价是有效性衡量的重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评价反馈的结果息息相关,只有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才能真正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结果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成果及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这些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成果更多的是通过调查、跟踪的方法来收集、评判,如对大学生入学和毕业生分别做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做毕业生的评价问卷,对毕业后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专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大专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素质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一线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在新的时展背景之下,大专院校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重视对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与创新,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并存在一定的问题,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新途径提升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网络发展的新要求和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我国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拜金主义、攀比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的滋生,对大专院校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现阶段,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难以迎合当前信息网络化的时展要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三,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讲授,在实践探索方面有所欠缺,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落实。

二、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

大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有教育方法落后的问题。就现阶段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情况而言,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教育成果水平不尽人意,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特点,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中并未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尚未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推动作用,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效性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单一

大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有教育载体单一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更新,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途径尚未在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就目前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来说,没有形成健全化、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总体情况了解程度不足,单一化的教育载体难以充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落实强度较为薄弱。

(三)教育体制改革不健全

大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体制改革不健全的问题,进一步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近年来,在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扶持之下,各大专院校为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自身的教育实力,逐步实现新生扩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制、管理模式并未随之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水平差强人意,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实践活动与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大专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析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专院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教育途径,为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重要的教学基础。教师要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的基础上,构建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针对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构筑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扎实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探索提高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途径。

(二)构建多元化思政教育平台

要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大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专院校要牢牢抓住信息化这一时展契机,不断迎合时展潮流,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现代化移动终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其中,保证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三)逐步完善大专院校教育体制

要逐步完善大专院校教育体制,为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外部框架的科学化管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大专院校要在扩大自身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大专院校管理模式,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大专院校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效率。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大专院校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扶持、h境创设等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并引进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形势之下,大专院校要以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及目标为基础,探索一条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新途径,从教育方式、教学平台和教育体制三方面入手,深化管理体制,落实创新策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香.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2]张静.浅析大专院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及改进策略[J].才智,2015,(1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过程。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功能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已经将教育的意向和目的真正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外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接受到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没有像显性教育那样明显,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耐心地进行相应的教导。隐性教育具有两种特性:一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没有察觉到的一些无意识的教育。它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高校隐性教育具有隐蔽性。二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时空性。主要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跨时空的教育,它并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它打破了传统规定时间和地方集中的封闭式的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潜存在的环境,充分利用教室、校园和宿舍的重要的资源。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要加强隐性教育,首先要起到育人功能,教师只有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以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并且在学生的价值观上进行相应的引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引导,结合当前专业课程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设计。高校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符合社会的规范、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渗透到各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使其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

二、新形势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没有开发出来

由于我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国高校在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如果说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作是巨大在的冰山的话,那么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资源则是一种浮于水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冰山一角。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环境脱节

由于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它并不是直接的道德教学,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活动,使受教育者拥有更加良好的品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太少

由于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只是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太少,学生无法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了解。

三、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也反映了现代高校并不重视对校园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师自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从而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高校在隐性教育的时候融入思想、知识和趣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一种人们所喜欢的活动。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进行纪念馆和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也可以通过文学、大众传媒和艺术进行引导,然后集合形、声、色、美综合,使人们可以沉浸在一个愉快的情绪当中。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把这类活动当作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去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别人”。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实际结合

高校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那么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隐性教育与实际的结合。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需要进行自愿、自主地学习。受教育者无论参与哪种活动,那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过程的结果。隐性教育的开展需要借助载体,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载体对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形成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隐性作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

为了加强并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让大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增加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社会活动:“学雷锋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三下乡”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国情、民情和乡情。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得到思想的升华,形成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周湘鄂, 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张铤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8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黄光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3

[4]论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接受过程的优化宋时言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5]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 戴艳军 科技信息 2010/14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72-02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现状

高校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和各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全面等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地位,教育学生能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维护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为祖国和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时展的新青年,这既考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也达到了各个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中共中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其中正式提出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设置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强调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新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逐渐探索并一步一步进行创新和改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意识积极向上,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充满信服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在高校落实人才培养、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和有力的保证和良好的氛围。面对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番成就,但也要能够看到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正在逐渐弱化,并且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可是,在课程真正进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怀疑、排斥甚至是否定,这实际上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表层的现象,更深层的去分析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乏味,缺乏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先进的文化充实新时期大学生。但是,单纯的理论课堂和无味的讲课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认同感以及感染力,而且大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本身没有用处,不值得浪费时间学习。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好的讲课教材是基本,好的老师是关键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性和感染性,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老旧,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模式是一种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封闭型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下运用一套无效的教育方式下恶性循环发展,同时,各个高校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发展现状极其不相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得效率低下,并且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如果学生把这种角色的认知延伸到社会生活当中去的话,就导致了学生性格单一,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弱,不能独挡一面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和考试,过多注重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非智力的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灵活,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考量

当下,在全国各大高校学分制的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接受者打破了年级和班级以及院系管理的空间和范围,学院、系别、班级、年级的观念逐渐淡化,相对来说学生的流动性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就增加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学校以及任课老师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互联网,进学生课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避免出现无意义的教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目的。

三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并且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任务。现阶段,切实改善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工作,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会推动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此看来,探讨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寻求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合理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展下,确定它应有地位,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必然结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和问题很多,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内容的时代感和发展性

学校和老师应当积极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不符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内容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方案、质疑、排斥甚至是以消极的方法和方式去反抗课堂,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通过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加强有关道德和心理方面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改变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努力开发网络等各种适合新一代学生学习的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学的手段也要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要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时时刻刻了解和关注并学习国家政治大事,加强对于学生的政策的教育。学校也加大财政投入,尽快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例如组织建立一批“红色中国”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理论学习的相关网站,然后慢慢的形成网络、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以此来适应时展、响应国家主旋律。

改变教学的方式,课堂增加互动和沟通,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增加 ,而且,灌输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方法的弊远大于利。其不考虑受教育者是否对所讲授内容理解和认同,就把教育者所讲授的教育内容强加地灌输给受教育者,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沟通的个体来看待,而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只能接受信息的东西。

加强校园的文化学风等各方面建设,开展各式各样社团、社会的实践相关活动,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时展的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阶段,创立一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方向。为了能够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力,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探讨是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必须仔细探讨,才能够更好的做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丰富并且涉及面广并且范围大,必须做到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注重沟通,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人文关怀和相关心理疏导,通过主动的服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感召力,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文化素养、素质,增强老师的话语创新能力。反思这么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走过的路程,大多数是在形式上进行改革,而内容方面没有发生根本的创新和改变,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内容与结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本原因。为此,应当对其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拓展高校教育内容结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能够更快促使高校教育研究者和老师提出符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发展。掌握时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钟发亮.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8).

[3]戴树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7).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