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目标管理;现代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针对自身生产计划,实施有组织的指挥,进而达到企业协调控制的目的。企业管理不仅涉及经济学、社会科学以及行为科学,而且还会涉及营销学、心理学以及财务管理等很多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代企业管理还经常借助现代科技下,使管理战略与具体执行得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管理目标,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同时,现代企业借助现代科技还能够实现管理从艺术到科学的最大化,从而使人力、财力及相关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企业生产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计划管理、材料采购管理及库房管理,而且也包括人员组织管理以及生产现场管理。因此,企业生产管理不仅与企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的管理效果,进而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前提下,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而且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与经营知识,才能够对企业管理予以综合分析,进而实现企业生产的总体目标。同时,企业管理也并不是遵循固定的规律,而是依据时间、环境、具体事件以及员工个体素质等相关因素,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一定要对所负责的工作有整体了解与认识。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实践》。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决定了工作,管理者应借助目标管理实现员工管理。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员工考核、评价及奖惩。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日本、西欧等很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这种管理,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及特点目标管理也称为“成果管理”。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即使员工的岗位、工作性质以及个性不同,员工的工作目标却与企业目标是一致的。由此,企业在制定管理目标过程中,经常以员工为中心,把企业管理成果作为标准。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够实现共赢,企业也才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经常激励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目标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目的。企业借助这种管理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了员工自作主张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具有显著不同。首先,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不仅体现了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尊重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员工是积极、民主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其次,目标管理构建了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企业总体目标通过目标管理得到了科学的逐层分解。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得到了详细明确,而且形成了相互制约关系。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目标管理更加重视成果。企业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员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仅是企业考核其依据,而且也是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志。企业不是对员工工作过程、途径以及方法予以干预,而是员工对其自身行为不断修正、对其不足予以不断的对照总结,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设置和考核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一般包括目标的设置、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对取得的成果予以测定和评价等三个阶段。(1)目标设置阶段。首先,企业管理者设定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借助上级提出后予以制定,再与下级商定,也可以通过争取下级建议予以制定后,报送上级批准。同时,企业管理只有对企业客观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员工综合素质等予以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够设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其次,合理划分组织结构及个人职责。企业管理者只有依据企业管理目标对内部人员的职责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才能够使责任主体得以明确。再次,明确下级目标。企业管理者应对下级的规划与目标予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下级的建议,与下级一起制定分目标。员工个人分目标应与企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不仅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合理量化、利于考核,而且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企业应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体的基础上,让下级要具有运用资源配置的权利,而且在下级实现目标后予以一定奖励。(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阶段。企业以及员工个体分别制定目标后,员工个体应积极发挥个人能力,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员工个体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予以检查,而且应依据企业和员工个体制定的目标进度予以检查。同时,企业应充分听取员工个体汇报,进而对员工个体予以有效指导,并对员工个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予以及时解决。只有这样,企业总体管理目标以及员工个体的目标,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企业也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3)测定与评价所取得成果阶段。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目标管理情况予以总结和评估。员工个体首先应对自己工作情况予以科学的自我评估并做出书面报告;企业对员工个体的目标完成情况予以科学评估,并公布出相关的奖惩结果;对下一步工作目标予以分析,并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果这一阶段的目标不能够顺利完成,应对没有完成的原因予以科学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弥补。同时,员工如果不能够完成目标,一定不能够相互指责,而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

(三)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分析期望理论认为,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能够有效激发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同时,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与行为在一定程度受其对目标的理解与重视程度。首先,“自我控制”的激励功能。企业实施目标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企业实施目标管理后,内部组织机构以及员工个体都能够对自身的目标、职责以及工作任务予以充分了解,并且能够借助相关评估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估,进而实现自我控制。这样,员工个体自身的聪明才智及创造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其次,责任意识的激励功能。个体所具有的责任感经常会激励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通过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自我控制,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自身责任感。最后,目标自身的激励引导功能。目标管理为目标管理者指明了方向、预期目的,进而对目标实施者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作用贯穿于目标实施者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个体确定目标后,不仅自身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能够得到激发,而且斗志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同时,目标实现后,个体就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进行工作的热情与信心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从而工作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保持持续健康的运行,经常会借助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对自身发展予以指引。同时,企业内部组织及员工个体也会依据企业目标制定自身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因此,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一个企业只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只有对自身资源予以合理优化,才能够最大限度克服自身资源缺乏的束缚,也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资源的能量。这样,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才能够将资源缺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目标管理。企业只有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的角度考虑,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才能够将企业资源有效的运用到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之中。同时,企业也才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进而使决策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科学化。

(二)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有明确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对总体目标予以合理分解为相对比较具体的目标,使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清楚自身的目标。同时,如果这些具体目标太高,就容易导致员工失去信心,就得不到满足感与成就感;如果目标过低,也就不能够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具体目标,必须要具有合理性,才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借助目标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其最终目的。同时,企业通过目标管理能够有效完善管理模式,并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由于企业制定了相对比较长远的目标,并对相关责任进行了细化,因此,能够对运行情况予以有效监督与掌控,能够更好地把握与观察全局,并对某些突发事件予以更合理的解决,进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背景下,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积极的工作,工作效率自然也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合理协调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其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这样,企业员工也就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只有对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隔阂,企业薄弱环节予以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利于目标实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

(五)能够有效强化、细化控制工作现代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其导向作用,而且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者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对其资源予以合理控制,并对资源实施予以科学优化,而且能够对资源使用效果予以科学分析。这样,企业就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弥补失误。

(六)科学合理的评价各个部门及员工现代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实现了对企业的全过程掌控,而且对总体目标实施了合理的分解,也就能够更好地考核各级部门及员工。这样,不仅利于企业科学实施绩效考核,而且更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考核评价方法更趋于科学合理,而且能够使企业处理事情更加客观公正。

三、结语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现状;重要性

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要以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方式来促进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并以施工技术为切入点整合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 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状态下,其主要工作内容还集中在技术文件管理与施工参数控制两方面,使得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没有完全发挥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加上许多分包商的技术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实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影响了中标企业的集中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最终也造成了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开展困难,为公路施工质量买下了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公路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认清施工技术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构建现代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具体分析:

2.1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

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根本体现,其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参数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反映出企业技术力量,能够有效的将公路施工质量通病、质量隐患消除在预先技术控制与管理中,以此降低企业质量通病防治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整合优化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流程、促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必须以技术管理为中心,科学的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2 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公路施工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公路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必须紧缩利润空间以利于中标。这也使得施工企业利润逐年降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壮大与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积极运用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各部门间的配合、减少工作中的推诿,同时通过技术管理责任制的方式还能够快速找到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效果,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在施工企业进行与建设方合同签订过程中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的技术咨询,确保施工合同有关技术内容的可行性,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对工程施工中外委施工的合同签订与质量管理中,良好的技术管理还能够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施工过程的受控状态,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需要通过对施工过程人员技术管理与设备操作等进行管理,而这一管理职能使得公路施工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避免了由于认为操作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与安全事故,有效的减少了设备因素造成的工期延误、减少了操作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事故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同时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还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奠定了基础。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有效的保存了工程施工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现场签证、违约索赔的原始凭证,为公路工程的结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回笼,降低企业银行贷款等资金利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文件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还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及时下达施工工序或部门,避免了文件下达延误造成的返工等情况出现,有效的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2.3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质量的促进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技术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公路施工质量。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对施工测量、防线的技术管理;施工过程技术参数控制;常见技术问题解决等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过程,根据试验路段铺设报告、设计方案等设计的摊铺厚度控制、压实温度控制、初压吨位、复压顿位等技术参数的控制能够有效保障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减少由于施工过程中操作参数不正确带来的施工质量隐患。同时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还通过施工前技术方案的审核、工艺流程设计、施工技术选择、设备选型等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实施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施工操作等方面进行的技术控制,能够有效的保障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为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认识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积极构建现代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工作流程与管理架构构建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注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框架的调整。以此确保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适用于公路项目,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体系架构进行管理,以此达到技术管理的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施工、对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注重对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以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促进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构建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J].交通资讯,2008.12.

[2]黄宇威.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J].中国公路建设与发展,2009.3.

[3]毛琳娜.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的重要性[J].交通科技,2008.11.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因此,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企业管理是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企业效益增长、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就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要自觉地遵循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一、实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

多年来,加强企业管理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管理的手段陈旧,管理的模式单一,尤其是受旧体制的影响,企业很难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完善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题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这些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中,贯穿到对企业领导者的考核、评价与监督中,贯穿到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进程。为使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必须明确为谁管理、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怎样才能建立起周密、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其次,在怎样管理上用科学的办法充实、调整、细化各系统的管理职能,使之逐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灵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科学”。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科学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靠管理者正确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一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给与打击或制裁。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因此,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企业管理是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企业效益增长、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就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要自觉地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一、实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

多年来,加强企业管理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管理的手段陈旧,管理的模式单一,尤其是受旧体制的影响,企业很难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完善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题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这些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中,贯穿到对企业领导者的考核、评价与监督中,贯穿到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进程。为使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必须明确为谁管理、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怎样才能建立起周密、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其次,在怎样管理上用科学的办法充实、调整、细化各系统的管理职能,使之逐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灵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科学”。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科学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靠管理者正确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一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给与打击或制裁。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5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各部门日常工作相关信息的收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企业一个决策方案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需要他们对该方案人力部署、财力分配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负责。由此可见,企业行政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施工企业而言,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与其他企业是一样的。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的整体造价有密切关系。因此,施工企业同样也必须重视行政管理,将其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施工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分析

    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如此,但是事实上,由于现实中多方因素的存在,施工企业一直都没有将行政管理重视起来,导致行政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相应的管理水平。在多数施工企业中,企业的领导者多重视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工程整体的实用价值,以至于行政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阻碍了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实施。其次,在多数施工企业中,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水平,以至于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责任心,以至于行政管理无法顺利的实施。最后,由于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以至于在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了管理效果。(2)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至于行政管理无法彻底的贯彻及实施。其主要包括:首先,单位人员结构复杂(有招聘的合同工、临时工,还有无期限合同工、计划外用工)、分布广以及工作地点分散等原因,以至于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鞭长莫及,很难对他们实施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其次,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至于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从而为今后工作责任的推卸埋下了相应的隐患。(3)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面对经济诱惑的同时,一些管理人员往往因一念之差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出有损企业发展的行为,在其本身触犯法律的同时,还给企业造成了相应的经济损失。其次,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及思想道德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不仅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实施,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施工企业行政管理有效措施

    (一)充分利用民主管理意识

    (1)领导者行政管理的本质。行政管理是相对于行政组织而言的。任何管理都是在组织中相对于管理对象(人、财、物、事和信息等)进行的。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构成的行政组织中,由于领导者位于上级,我们可以把行政组织中的任何管理称之谓“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亦称领导者管理。按管理性质划分,有我国制度管理、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管理行政和业务,是通过选用精通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的人才,依照法规制度来实施行政管理;通过遴选精通科学技术和知识管理的人才,依据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发展规律来实施业务管理;通过选拔精通相应管理工作的人才,依照相关法规来实施施工企业行政管理。领导者管理(即集中管理)的本质是上级对下级集中并利用被领导者管理(即民主管理)的意志和主张的制度管理。领导者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他人。(2)领导者管理的内涵。施工企业的各级各类领导者都在法律法规管理下,在建立施工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把所辖管理对象——大多数人的共同意志和主张集中并利用起来,通过制定既约束本级领导者又约束被领导者的行为制度,按制度实行公平自主管理,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境界,使制度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自律前行。其中,对领导者自身的要求更高,领导者没有群众观念、不相信和依靠群众,凡事不走群众路线、不动员和组织群众,不依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实行民主决策,就是缺乏起码的领导素养,就是不能胜任行政管理的人。要求被领导者做到的,领导者必须首先做到,因为领导者是下级的模范和榜样。领导者管理下级、部属的“资本”,靠的是身先士卒和标杆作用,这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必须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史与实践一再证明:集中民智形成制度,用制度管理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文关怀性和相互监督性;对违背制度者才有惩罚性,对模范遵守制度者才有褒奖性。领导者管理下级、部属的基本方法是:率先垂范,伴以教育人、培养人、激励人,解决部属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讲科学、行民主、按制度管理。(3)科学管理的观念。胡总书记指出,各级要真正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实行科学管理是全面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行政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施工单位的生产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行政领域实行科学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因此,确立科学管理观念,是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建设效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传统落后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观念根深蒂固,困扰了科学管理的施行。管理中的“领导至上”、“官大一级压死人”等在有的单位死灰复燃。建国后的有关管理文献、文艺作品和企业现实管理中“,只有上管下、没有下管上”的观念,仍然在少数单位领导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过度强调

    集中统一的管理,忽视或丢弃了集中统一的基础——建立在民主管理之上。这就不难看出实行行政管理创新的现实必要性和艰巨性。因为,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严重违反了现代行政管理科学的规定:管理是上下级的共有共存的“场”和必备环境条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意愿和责任;现代企业个个都在管理之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领导者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相对于管理来讲,在科学和制度面前,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科学和制度才是真正的管理者。没有被领导者的民主管理,就没有领导者的集中管理,领导者管理与被领导者管理构成了上级与下级良性互动的行政管理机制。

    (二)实行被领导者管理

    在施工企业中,被领导者就是施工企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和主人。在施工企业中,被领导者的数量较大,而领导者也始终占少数。针对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而言,都认为行政管理只有少数人能够发挥作用,不认同员工的主体,正是这种情况导致领导者管理权力过度集中,腐败现象由此而生。因此,充分肯定员工在施工企业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和主人地位,充分发挥员工在施工企业建设和管理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领导者管理作为领导者管理的坚实基础,是施工企业各级组织的政治责任。被领导者管理的实质,是下级对上级行政管理公权力的形成与使用的公正维权护法的管理。行政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的一切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完善领导者管理监督,实行被领导者管理,这是对传统管理的一个较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企业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行政管理的创新举措。此时对被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主人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以及大局意识,拥有全面意识参与行政管理工作时,能够听从领导者管理的安排,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无私性和公正性。施工企业行政管理要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要同时存在,因此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必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被领导者要克服传统的“管理者是上级,上级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落后观念,并且不要盲目听从领导者的一切指令,领导者是人,其每件事情并非都正确,因此被领导者要有自己的主见,做好主人翁工作,要将自己在行政管理中主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行政管理中要保持公平、平等地位,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促进施工企业发展。

    (三)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整个施工质量和安全。实践证明,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习新理论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夯实创新素质的理论基石,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惟深钻精研理论观点,更在全局上把握其精神实质;不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善于实际联系理论;不光盲学盲信,还要善于发现创新理论的辞章美、逻辑美、真理美;广泛涉猎其它知识,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充实学习内容,开阔学习视野;着力解决好“动中学”的问题,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以灵活的方法学习。(2)确立新观念。观念更新,才能出学习动力,出工作思路。因此,提高创新素质,最重要的是更新观念。一是科技推动观念。必须加大科技知识学习力度,开发引进科技方法,使科技成为提高行政管理质量,推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创新人才观念。领导者不仅踏踏实实做好企业日常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把自己培养成科学型、谋略型、智能型干部。三是效益至上观念。在做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多些量化指标,考虑成本与产出,努力提高工作效益。(3)充实新知识。知识是能力的源泉,知识的质量决定着思考的质量,知识的更新带动行动的创新。必须提高知识数质量,不断完善复合知识结构。一是要学会梳理升华“杂知识”、“隐知识”、“旧知识”。要想不被知识爆炸“炸”晕大脑,就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杂中取精,隐中显实,旧里出新。二是学会发现创新“真知识”“、活知识”“、核心知识”。根据工作需要,学习价值较大的知识,培养锻炼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的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三是学会甄别删除“死知识”“、错知识”“、伪知识”。不断清理淘汰“死、错、伪”知识,使知识储备更加充满活力,知识运用更加富有效率。(4)健全新机制。提高创新素质,更依赖于鼓励保护创新的环境和制度设计。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一是完善集聚带动机制。把重大课题、使命任务作为创新生长点,带动创新要素、团队、观念的形成。二是建立竞争对抗机制。研究新时期行政管理特点,改变行政管理工作唯权套路,在自我管理、共。同管理中激活其创新思维。三是理顺评估应用机制。以科学方法评估运用创新成果,鼓励保护创新成果,促进创新自觉化、经常化和系统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范文6

1.管理制度化

企业培训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将培训工作制度化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制度化意味着摆脱开依赖于人为因素管理培训工作的模式,而将企业培训中可以被量化的指标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实施制度化的管控。首先在流程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通用培训流程而将流程制度化,从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企业培训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将一些原本以人为的粗放型管理无法管控的因素纳入企业培训教学流程管理当中。其次可以结合管理制度实行数据化管理,将一些培训管理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以数据与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使得很多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无法量化的管理元素更为清晰的显现出来,实现量化管理。例如将培训日程量化为表格,形成培训日程表,培训质量指标量化为表格,形成培训评价表等等。

2.管理程序化

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培训管理程序化,程序化是在制度化基础上的建设,通过实践检验分析制度改进调整制度从而建立最为科学有效的程序,例如建立培训计划审批程序,培训资源审批程序,培训财务报销程序等等,通过程序化管理将制度中最为有效的部分固定下来,从而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培训管理的整体效率。

3.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主要思想是依据企业培训的需要对培训工作中所有环节实施细致地研究,发现并找出不利于培训效果或培训效率的因素,并进行调整,从而让培训工作更为有效。

(1)做好培训前的员工调研工作

企业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之前应先根据员工本身的专业、工种、技术需要、以及能力培训方向进行调查。就员工具体的能力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认定对员工培训的方向与培训目标,从而更好的安排培训工作的内容。要避免一刀切地对不了解能力与素质情况一批员工进行同样的培训,会造成培训工作的浪费与员工时间精力的无谓消耗。

(2)合理制定培训计划

在充分了解员工素质基础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定培训内容,规划培训目标,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企业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为员工的技术升级与能力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

(3)合理安排培训教师

确定了培训目标与计划以后,培训教师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在培训前通过多方面科学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专长,选择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训,而要避免聘请某些领域的名人而不了解其真实培训水平,最好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考核,观察其真实水平再决定教师的人选。

(4)加强培训工作的过程控制

培训计划指的是企业培训工作中班次的安排与周期的设置,培训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一方面要依据员工工作安排与之是否存在冲突来进行考虑,另外还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连贯性与员工的记忆周期是否合理,避免具有连贯性的内容中间相隔时间太长而导致前一期培训内容员工失去印象而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

(5)做好培训效果统计观察

培训工作在每一阶段结束后,应注意进行培训效果的统计观察,一方面应要求参与培训的员工提交培训心得,同时通过技能考试、实务操作考核等形式检验这一阶段的培训效果;同时还需要培訓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培训效果与企业培训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对企业员工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调整培训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优化培训制度。

4.加快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相关科技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其精髓是将管理内涵集成化、流程化,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挖掘与科学运用,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财务、市场、经营、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从而,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快速应变的管理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培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1.提高培训质量

通过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将培训工作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删减不必要的管理培训措施与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培训工作中最有利的因素,从而使得培训工作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2.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改进企业培训,可以更为有力地监控管理培训的过程,使得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迅速地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意外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

3.更为有效地整合资源

在企业培训中运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培训项目的科学规划,将培训项目中的所有内容进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通过合理的设置去除掉不必要的开支与环节,从而更为有效地利用与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更为有效地节约费用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可以让企业培训过程通过科学的设置与调整而更为合理,减少培训中不必要的设置,从而降低人力物力的损耗,节约费用。三、当前企业党群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体现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但在为国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许多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消耗着企业内部的力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在开展党群工作时,首先需要避免盲目,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党群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成长。

1.企业对党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现阶段,依然有许多企业领导层人员过于注重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性,这些传统落后的思想导致党群工作开展的影响被低估,企业党群建设工作自然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党建工作的开展会阻碍着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利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党群建设在一开始就受到了制约,即使企业制定出了党群工作的书面文件,其具体举措往往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2.企业政工队伍质量下降

企业党群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企业政工队伍质量下降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企业尚未正确认识到党群工作的重要性,党政干部的培养经费缺乏、培养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政工队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政工队伍整体的创新能力较弱,工作人员对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工作质量和效率也难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