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三重逻辑

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三重逻辑

摘要: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包括理论逻辑、经验逻辑和方法逻辑。理论逻辑指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不能是纯粹的经验事实而必须坚持理论指导,经验研究是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经验基础上,方法逻辑是连接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管理经验的中介和桥梁。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三重逻辑是检验公共管理科学研究质量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基本逻辑

关于公共管理研究是一种解释性研究还是行动性研究,因对公共管理研究本身界定不清而导致认识有些混乱。马克思有一句至理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马克思看似强调改造世界的重要性,但是解释世界同样重要,改造世界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条件。公共管理研究取向应该是兼具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首先要解释世界,其次才能改变世界,对公共管理现象的科学认识和解释是改变公共管理实践的基础。公共管理研究具体可分为三类:学术研究、咨询研究、评估研究。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是另外两种研究的基础,只有对公共管理规律进行较好的把握,才能进行相应的咨询研究和评估研究,所以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也称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取向有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行动性研究。不论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哪种取向,都包括三个基本活动:诠释理论、寻求经验、匹配理论与经验。由此引申出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三重逻辑:理论逻辑、经验逻辑和方法逻辑。

1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理论逻辑

凯恩斯说过:“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2]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不能纯粹是经验材料的堆积,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能够指导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是介于公共管理宏大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中层理论。首先,公共管理中层理论的界定。理论是通过假设、观察、检验而得出来的有关现象和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互相关联的结论。理论代表着人们探索世界的规律,研究借助于理论思维或理论概括才能实现,否则只是简单停留在具体事件上的描述,无助于公管理实践的进步。公共管理中层理论是介于宏大叙事的一般理论与细节描述的微观理论之间的理论。公共管理中层理论“能够有效响应时空条件转换的需要并充当沟通宏观理论与具体经验的桥梁”。[3]对于公共管理科学研究而言,如果不能在受各种条件限制的事件中概括出具有共性的本质联系或必然趋势,那么就形成不了对公共管理发展变化总体趋势的一般性认识。其次,公共管理中层理论的类型。公共管理中层理论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划分方式。根据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目的,中层理论可分为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理论和行动性理论。描述性理论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解释性理论如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行动性理论如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根据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层理论可分为公共组织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公共组织理论如绩效管理理论、政府再造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如政策网络理论、政策执行理论、政策工具理论和政策评估理论。最后,公共管理中层理论的应用。公共管理中层理论为我们认识公共管理现象提供了理论视角,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待同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中,尽管有使用理论工具的意识,但在理论工具选择方面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工具选择太多,理论范畴太大或不恰当,如选择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甚至公共政策理论为工具,导致在后面的经验分析未能体现理论视角,过大的理论难以应用到具体的经验研究中。在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中理论选择方面应选择较具体的,如治理理论下面的分支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等。

2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经验逻辑

以往公共管理研究多充斥概念演绎或推理,从概念到概念忽视公共管理经验的研究难以称得上科学研究,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必须以中层理论为指导,并建立在公共管理经验的坚实基础上。首先,公共管理经验的界定。经验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公共管理经验就是从公共管理实践中得到的公共管理知识或公共管理技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公共管理经验往往是公共管理实践者的亲身经历或个人体验。公共管理经验进入研究过程,成为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素材,依赖特定的资料搜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资料搜集方法用于获取公共管理实践者的经历或体验,资料分析方法用于整理这些经历或体验,以学术性话语重新把其呈现出来。其次,公共管理经验的类型。从前面对公共管理经验的界定看,作为研究素材的公共管理经验,主要包括公共管理活动产生的文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前者主要是一些文献资料,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文件汇编、政府统计资料等;后者是实际调查获取的资料,包括政府活动过程、政府间关系、官员公务行为、政府与公众关系、政策执行情况等。对于这两类资料获取的公共管理经验有不同的理解逻辑:一类是公共管理文本逻辑,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得到的经验;一类是公共管理实践逻辑,主要通过访谈、观察或问卷等调查方式获取的经验。对公共管理经验的理解一直存在文本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悖论,公共管理科学研究要把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解丰富的公共管理经验。最后,公共管理经验的应用。如何看待公共管理研究经验,在中层理论的指导下应遵循三个原理。一是差异原理。公共管理经验的相同点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其呈现出的不同才更具研究价值。如两个地区资源禀赋相同,发展绩效却不同,或两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绩效却相同。二是分组原理。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应坚持从集体层面解释经验之间的差异,即用一种公共管理经验去解释另一种公共管理经验。如政府绩效问题可以用资源禀赋去解释,把资源禀赋分为不同的组。三是情景原理。从某一公共管理环境归纳出来的理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理论大多来源于西方,因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这些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本身需要检验。同样,公共管理理论是否适用于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公共管理经验,也必须先加以检验。

3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方法逻辑

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是为获取公共管理知识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或手段等。我们在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中使用方法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现象或提出新理论,以揭示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是连接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经验的桥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理论和经验相匹配,以进行理论建构或理论检验。首先,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界定。公共管理三种研究类型对应不同的方法。科学研究以寻求公共管理规律和知识为目的,对应的是实证研究法;咨询研究以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对应的是组织设计法和政策设计法;评估研究以评估公共组织设计绩效或公共政策设计效果为目的,对应的是绩效评估法和政策评估法。因此,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法为主要方法,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寻求知识、把握规律的方法,整个研究过程围绕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答。[5]其次,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第一层次为方法论。方法论涉及到公共管理研究过程的逻辑基础和哲学基础,即科学主义和自然主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这两种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二层次为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公共管理研究中采取的具体形式或具体类型。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常见的研究方式有实地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第三层次为具体方法及技术。具体方法及技术指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操作技术。与上面四种研究方式相对应,研究者可采取各种资料搜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最后,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确定研究对象、明晰分析单元和选择抽样方式。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公共组织和公共政策。以公共组织为研究对象涉及到组织结构设计、政府运作绩效、政府改革动力等问题;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涉及到公共政策设计、公共决策机制、公共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评估等。公共管理的分析单元包括个体、组织和政策。在公共管理相关研究主题中很少以个体为层面,大部分为组织间关系,如果分析单元选择的是组织,问卷调查往往难以进行,只能以案例研究方式进行。抽样方式包括定量抽样和定性抽样。定量研究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在公共管理科学研究中多为非概率抽样;定性抽样主要涉及案例选择问题,一般案例研究不讲代表性只讲典型性,所以由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因外部效度有限往往难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桐,译.商务印书馆,1983:330.

[3]唐斌.具象思维、关联意识与理论建构: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层理论探索[J].2018.5.

[4]罗梁波,颜昌武.从单一性到复合化: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现实与未来[J].政治学研究,2018.5.

[5]范柏乃,蓝志勇.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8:3.

作者:孙远太 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