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范例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范文1

1.1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的艺术性主要就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性,在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管理人员主要是在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之下去学习怎么管理。这个学习的过程当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获得管理办法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管理的相关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实践来培养和锻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通过具体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可贵,因为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这些知识受到了失败和成功的考验和洗礼。管理的案例则正是从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的艺术。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很好地去掌握这种管理的艺术,那么对于他们的管理能力培养以及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1.2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在管理学科的教学当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地驾驭这些知识,同时要让他们具有丰富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只有通过自身的培养和实践,学生才能够很好地拥有对知识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而案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其他人在对企业经过实际的调查之后写出来的比较客观的书面描述,所以选择案例教学法是一条捷径。案例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从而达到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的目的。

1.3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依靠课堂进行灌输的话,就很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的时候采用语言也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管理的情景。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之后,因为案例本身就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觉得很多情景都和他们家人平时的工作情况比较相似,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更有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从之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探索转变。而且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发言,教学的效果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而学生学习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1.4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管理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管理问题进行的一种分析法或者是讨论法。管理的案例在主观上面能够有效地诱导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钻研问题,这样的思维过程在无形当中就能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增强。而且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时候,需要用语言来把那些经过思维整理过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2在大学管理学科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2.1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要有一定的标准。

案例划分的类型非常多,但是对于那些质量比较高的案例来说都应该要符合下面这些标准:对于学习的目标比较明确,而且范围也适当;覆盖的面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案例的说明线索应该比较清晰,信息含量也应该比较大;冲突情节或者是疑难问题应该能够引人深思;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就能够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教学的案例应该简洁,尽量包含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人物。

2.2对于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应该要比较明确。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传统教学的目的则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案例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式主要是启发式,而传统教学则是讲授式;案例教学的沟通渠道是多相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流动;在案例教学当中教师的地位是辅导地位,而在传统教学当中则是主导地位;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而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比较低;案例教学法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时候效率比较高,但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传统教学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效率比较高,而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时候效率比较低。但是要想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那么就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才有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脱离了理论知识,那么案例教学也不能够取得预期的目标。所以在大学管理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2.3对于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的不同作用应该要把握好。

很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给学生讨论和讲解各种各样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做很多的习题。举例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告诉学生在抽象或者是遐想的情景当中什么才是正确的,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则是开阔学生在观察问题时的视野,使得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

3大学管理学科中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①教学之前的教师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应该要对案例进行仔细的挑选,熟悉那些需要讨论的材料,然后提出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也做好课前的准备。②教学之前的学生准备工作。在案例的教学当中,学生是主要发言人,所以在上课之前,学生也应该进行认真的准备。首先学生应该根据教师所布置的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熟悉案例的一些主要内容。其次针对需要讨论的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③对案例进行讨论。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进行讨论。④教师总结和发言。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做一个比较简短的总结。

4结束语

管理学论文范文2

1、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发展进程及必要性

在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亨利•艾伯斯指出,案例讨论能弥补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脱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引进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国家教育的革新,亲临美国并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达成并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用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来培训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合作协议。然而,虽然这个合作能够让中国企业管理层了解到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由于案例都来源于美国本土,有着浓厚的美国国情色彩,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发展初期比较缓慢。十年之后,我国管理学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很高,由此使得我国管理学案例库得到丰富和发展。虽然如此,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仍然是来自美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案例,没有与我国现有的实际相结合,效果欠佳,我国管理学人才培养的局面堪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逐渐意识到案例本土化的重要作用,先后进行了多次研究和改制。在国家领导人成思危、许嘉璐和管理界前辈费孝通、袁宝华、田夫等对中国管理本土化案例库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开创了一条高校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新路。社会越发展,竞争就越激烈。如今,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有创新精神的有创造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还是通过研究型的而不是“满堂灌”的灌输式学习,使自己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阔,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八十年代从美国引进案例教学法以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也逐渐培养出一些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功不可没。

2、管理学案例教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基础

管理学案例教学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基础的。首先,管理学案例教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是时展的必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急需要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来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然而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实现,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应运而生。其次,国家领导人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有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案例教学法的发展较快,不论是邓小平同志的引进,还是成思危、许嘉璐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推动,均使管理学案例教学得到发展。再者,是广大教师的善于探索和总结,使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实践出真知,理论再完善,没有实践,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提升。广大教师接受认可案例教学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把它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最后,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一改之前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知识,理论实践相结合,这种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接纳。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影响着这个教学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使得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其预期的效果很难得到实现。本文针对目前的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弥补漏洞,得出新的更好更完善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关注和研究,才能使整个方法体系发挥作用。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不明晰

每一种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都是有明确目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研究的。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实施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过程之中,它的目的就不够明确。大多数老师用案例来教学都是把管理学案例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例子来实现所谓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使用案例法的目的不在于案例本身,而是把案例当做一个解释理论的跳板,最终目的还是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老师给出案例分析的答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学习。然而,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2、管理学案例的选择不合理

明确了实施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之后,选择合适的案例成为又一个关键点。在旧的案例教学体系中,很多老师对案例的选择存在误区,对案例的甄选不够合理。首先,追求国外的经典案例。诚然,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发源于美国,借鉴国外的管理学经典案例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当今社会,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更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案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适合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何况国外一些案例均是较长较复杂的,没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很难理清思路和理解情境,也谈不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多考虑案例的实用度、难度、篇幅、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案例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3、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条件

然而,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适合的案例,在实际操作之中还存在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困惑。首先,是课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传统的课时有硬性的规定,一般是40分钟计一个课时,课程时间的安排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这给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实施造成困扰,因为案例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比较集中,这往往又会影响到教学的整体进度。受到课时的限制,使得完整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践。其次,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小班化、精英式教育没能得到实施。虽然案例教学是一种自主开放的教学方法,但也需要老师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高校扩招的效果已经呈现出来,一个专业或班级的人数都较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老师难以控制,无法进行逐一点评指导,也难以把握学生案例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再者,受到教学设施的局限,缺乏一些必要的多媒体教室、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等,所以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企业的运营情况,体会到实际问题的存在以及解决方法的棘手。加上讲台的设置“高高在上”,过于疏远学生,以及固定的桌椅难以移动不便于分组讨论等,都对案例教学的实施造成困难,影响整个案例教学体系的高效运行。

4、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在整个案例分析方法体系中,存在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也是教会学生。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学生方面也存在问题。第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不够主动,被动接受老师的指挥,没有很乐意很尽力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发言,对案例分析有畏难情绪,参与性不高。第二,当代学生受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课本知识,知识面很狭窄,老师用案例分析法教学让学生很难适应,特别是分析一些比较大的企业的案例,难度更大。第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而且缺乏自信,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不够流畅,比较被动,影响到整个氛围。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存在较多的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需要深究其原因。

1、老师对案例法体系中教学目标的理解存在误区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使用案例来实现教学,不是为了通过教师对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这个跳板,来达到介绍课本理论知识的效果,而是通过让同学们自主地分析案例,通过对一个企业实体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同学宛如置身于真实企业之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考虑问题,思考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管理学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不少老师对使用案例的目的还是存在误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是辅助材料。也不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而是管理学教学中的灵魂和核心。管理学是一门开放性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传统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体系中老师讲解案例是为了传授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在如今的社会中,更需要得出新的结论来指导解决多变复杂的管理任务,管理学的案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不需要给学生正确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得出,而且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结论。

2、我国案例教学体系中的原有案例素材不足

在我国,案例素材库的建设起步较晚,所以在实际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之中采用的大多都是国外的案例。然而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不适。首先,国外的案例数据库或者案例书籍是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企业制度和环境使得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不能得到体现,学生不能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学习来达到实现管理我国企业的目的,文化差异太大。其次,部分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产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间比较长,体现不了时代性,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节奏,解决不了如今企业的实际问题。再者,与教学课程联系比较大的案例少,与课程目标联系不紧密。因此,抓紧编写具有中国特色、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弥补旧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体系中的案例素材库是我国案例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学校对管理学案例教学体系的支持力度不高

在旧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之中,参与体系的只有学生和授课教师。学校的管理层对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关心度不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肩负着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和完善现有教学方法体系的重大责任。然而,学校的不重视造成教师探索和运用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研究案例耗时费力,而且对于教师没有比较直接的帮助,更何况如今的价值取向也都是朝着传统的讲解经典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不愿尝试案例教学。其次,学校对于管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必备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也比较欠缺,没有适合的教室、桌椅、多媒体设备、管理学案例素材库等,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也难以实现。再者,学校没有积极组织教师的培训,没有对案例教学网络平台等投入经费,也使得如今的案例教学体系停滞不前。

四、建立新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的对策探析

面对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顾建平(2007)曾提出过和谐互动的案例教学模式,和谐互动的案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变教为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我们要在此理念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全方位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体系,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来促进我国新一代管理学人才的形成。

1、重新定位管理学教育目标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质量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很大,这对管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管理学的教育目标应该重新定位,现在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以前那样效仿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实现对企业公司管理的管理者,而是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领导者。不管是管理学研究咨询工作、企业管理实务工作、还是管理培训岗位,均要求具备创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真正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含义在于,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包含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待决策的特定企业管理情景,让学生组成团队去诊断、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其主要目的不是在于知识与理论的简单式的传授。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从整个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上来看,这是体验性的、启发式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而获取的管理学知识和管理能力。

3、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通常会费力不讨好,所以教师们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非常必要,新的体系要注重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设计新型的案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进行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酬金以及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客观、公平地计算参加案例教学课程教师的工作量,把从事案例教学课程教师的评定标准与其它老师的标准加以区分。

4、加强对采用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的能力限制,可能会使案例教学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采用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的教师培训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旧的体系中,这个环节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培训首先可以通过由有经验的教师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给有需要的老师,其次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再者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对已经具有相当的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非常有益。最后也可以鼓励教师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5、促进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管理学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最终也要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促进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是有必要的。首先,教师们要先对课程整体的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考虑一下案例选择是否与理论相匹配,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其次,教师要写出针对理论教学的每个案例的教案,并帮助分析其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新开案例课程的教师,还应该提供试讲的机会,请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改进意见。课后评估工作是教师发现不足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问卷或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

6、在案例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发达,在教学方式上也深有体现。在新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体系中,要适当地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创新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构建基于WEB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分享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案例讨论,教师可以教学资源、布置在线案例讨论、参与引导互动交流等;其次可以通过管理情景的模拟、管理游戏的参与方式进行创新;再者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数字化管理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此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管理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管理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能力本位;管理学原理;应用型课程

1研究背景

应用型本科致力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在本专业实践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高等教育改革对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提出高要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为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管理学作为一种偏向于应用型的理论学科,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需要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本文对《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进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按管理学四大基本职能划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章节来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四种主要管理能力,即决策和计划的能力、组织设计的能力、激励和沟通的能力以及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坚持能力导向的管理学能力本位课程建设,并对其他课程能力本位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意义

首先,能力本位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为中心,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把传统的按管理学四大基本职能划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章节来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四种主要管理能力。同时还通过管理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全面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其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完善,本课程改革以能力为本,坚持能力导向。从培养理念的转变到教学大纲的修订,从教学内容的改进到教学手段的丰富,全面促进课程改革。在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给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变革思路。

3研究思路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教学转为能力本位教学;其次,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细化,能够真切落实;第三,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大纲的改进以及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改革;最后,要建立相匹配的开放式的课程考核制度,没有合理的考核导向,就谈不上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4研究结论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需要师生共同认可的预期的学习标准和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并为最后的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本次课程改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制定《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技能和一般方法;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了解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各流派的理论内容。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及管理思维,培养基本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力、管理者必备的三大技能。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管理伦理理念,形成独立而健康的人格,具备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等职业素质,具备在压力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完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基于能力导向修订教学大纲,为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四种主要管理能力,设计四大教学模块,即计划决策能力模块、组织运作能力模块、激励沟通能力模块和控制能力模块。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基于能力本位关键内核,积极完善教学方案设计。在课堂和课后教学中,教师注意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注重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以生为本,转变教学思路,变“灌输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要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注重交互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对能力本位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的考勤、作业加试卷的考核方式,逐步推行与教学改革理念相对应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没有合理的考核导向,就谈不上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课程培养目标。能力导向要求教师注重过程考核,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能力。

5结语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今后可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响应教育部新课改的信息化教学趋势号召,争取能够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苏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7):91-92.

[2]刘金文.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31.

[3]张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方法新设计[J].教育探索,2016(4):66+70.

管理学论文范文4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1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在以图像、视频、音频表现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在“差异化战略”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同样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发展史作为案例,以“口头讲解+板书”的传统教学形式加以讲授,学生对于西南航空只经营短途航线的战略印象深刻,对于空姐“T恤+热裤”的着装方式表示惊奇,但对于西南航空以机组为单位的高效率、高强度运作,则由于缺乏直观感受,只留下泛泛的印象;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会看到机长跑步清运垃圾、空姐协助机械师更换飞机轮胎等镜头,从而对这种成员之间因为目标高度一致而形成的默契、紧张、高效、忽略身份差别的团队运作产生鲜明的印象。

1.2快速、大量、准确地传递信息

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地展现大段文字,对于反映企业、事件背景的材料,要将等量的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多媒体课件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口述取决于教师的发音速度,板书则取决于教师的书写速度。通常情况下,阅读速度>发音速度>书写速度。并且,从准确、无歧义地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多媒体课件=工整的板书>清晰洪亮的发音>相对潦草的板书>含混的发音。由此可见,在准确而迅速地传递较大量信息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因而对于等量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所需时间较少,在同等课时内,多媒体教学所能传递的信息量更大;即多媒体课件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在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的前提下,增加课堂讲授的知识量。

2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如下问题:

2.1学生笔记方面的困扰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录笔记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师板书的速度,因而教师写完一段板书,学生即完成相应的笔记,两者基本同步。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瞬间呈现大量信息,这种同步性被打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犹自奋笔疾书,赶记笔记的场面。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课件更新到后续章节,学生就只能留下残缺的课堂笔记,如果等待学生抄完笔记,则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选择,将课件交付学生,学生又会对电子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完全不记笔记。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过度的忙碌和闲暇,都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2教室布局带来的影响

南通大学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无多媒体、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侧。在三种布局中,第一种以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书承担。在第二种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块,当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积被分为两块,这两块残余的黑板面积偏小,承载板书的能力大大减弱,只能起少量辅助作用。第三种布局中,整个黑板通常是由分为两组的四块黑板组成,每组的两块黑板均可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居于黑板一侧的投影屏幕放下后,会遮蔽两组黑板中的一组;在这种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组黑板,即使用于传统教学形式下的板书承载,亦堪使用。第二和第三种布局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的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将这方面的差异考虑进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个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中都使用这一课件。这种做法,只考虑到授课的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少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2.3多媒体教学时的照明环境影响

多媒体教学通常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投影的原理类似于电影播放,要求较为黯淡的光线环境。因此,在上课时,学生为了更好地观看投影屏幕,常常关闭教室内的大部分电灯,拉上前排或全部窗帘,营造出昏暗的教学环境,对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效果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这种昏暗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但却使教室环境变得如同电影院,与教学上对“窗明几净”的要求则大异其趣。黯淡的照明条件,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振奋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使板书成为鸡肋。

2.4教学中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倾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某些授课内容,以传统的形式和多媒体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现,但由于多媒体授课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师倾向于将全部授课内容都搬上多媒体课件,因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例如,决策树的绘制,以传统形式在黑板上当场画出决策树,其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不逊于动画形式,绘制过程也并不繁琐,教师绘图所花的时间与学生记录基本同步,从各方面来看,效果都与多媒体形式旗鼓相当,而备课效率则更高。除备课效率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更大问题在于,当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全部教学内容搬上多媒体课件之后,授课的内容和流程便趋于固化,随堂发挥的灵感受到限制。与板书可以依据灵感“随时为变”的特性不同,多媒体课件不大可能在教学现场临时更改,稍纵即逝的灵感可以带来内容风格迥异的板书,却难以撼动高度程式化的课件。对“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弃用粉笔,转向键盘和鼠标。至此,课堂进程完全取决于事先的设计,成为数年不变的“固定套路”。这一趋势,对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技巧是不利的。

3关于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3.1正确认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与融合。实际上,无论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是传统教学形式,均为教学的可选手段,而非目标。《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种流派的源流、思想、观点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取应服务于这一目标,即何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则选用之,否则,替换之。

3.2依据授课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选择

在授课内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需要以影音资料或动画、图片形式呈现的内容,第二类是涉及企业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内容,第三类是适合较为简短的文字加上口头讲述呈现的内容。第一类中的影音资料只可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在这里,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优越性最为明显,是当然的首选教学手段;动画和图片的展示方面,则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消耗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优于传统板书,则应采取,如效果相当,则可以考虑优先使用板书。对于第二类内容,多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显著占优,理应成为首选,但鉴于学生笔记方面的困难,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说明,课件上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哪些内容是供当堂阅读的,对于那些对相关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授以材料出处,供其课后详细了解。第三类内容可在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中任选,但在目前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照明条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多地选用传统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临时掺入稍纵即逝的灵感。

3.3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时比例

在教学中,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彻底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宜作简单的预设,无论是从教学管理的规制方面,还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手段的选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师的授课习惯、授课风格、计算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好应得到尊重。就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响因素: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教授同一课程的两个教师之间,一个较多地选用多媒体形式,另一个则偏重传统形式,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强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学教师由于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软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渐趋熟练,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技能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导致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课时比率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同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选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一变化,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规定。第三,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也有可能因其教学中的摸索,有意识地调整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例。这一自主调节,通常与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无关,而是出于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此应持欢迎态度。

3.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及维护

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体设施的特性,对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和维护加以关注,我们对此方面有如下建议:

1)对于那些讲台和多媒体控制台相分离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体控制台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师生交流障碍。

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侧)为最佳,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一形式;对于那些目前为第二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应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第三种形式。

3)今后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或对现有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进行更新时,可以考虑尝试以大屏幕平板彩电替代现有投影系统。以平板彩电作为课件的输出设备,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消除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昏暗的照明条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复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氛围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电的价格略显昂贵;但是,由于彩电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投影仪,其长期使用成本则大致与投影仪相当。随着大屏幕平板彩电的普及,在未来若干年中,其价格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逐步替换现有投影系统。

4总结与展望

管理学论文范文5

1.1教学氛围欠缺

教学效果是在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前提下获得的,单方面的努力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时学生也要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与老师在课堂上对于管理学进行讨论。但是高职院校在国内并不是十分受政府重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缺乏对案例的深入研究,无法取得学生的信任。由于管理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要对社会的组织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难让学生能对管理案例有一定的见解。

1.2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教学虽然出现较早,但是在国内发展尚未成熟,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许多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是照抄照搬而已,时间证明这并不适应于我国的教学体系,老师选择案例大多数都是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与国内企业的运营模式差别很大,所以这种案例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虽然我国教育机构对案例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案例的选择、处理、整合不够科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过多依赖媒体杂志中的案例,其中某些案例并不适应于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发生背景叙述不清,老师分析和学生理解难度大,脱落实际。

1.3欠缺教学保障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缺乏责任感,案例教学对于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老师首先要搜集整理案例,然后考虑案例开展过程,对于较复杂的案例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但是国内具备这些硬件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多,软硬件教学资源匮乏。

2.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措施

2.1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学案例教学课前准备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经历每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首先对基本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对于关键知识点需要记忆,然后插入个别案例进行课堂讲解和探讨,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对计划、组织、处理等相关细节部分要详细进行案例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步骤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执行。老师在课前搜集案例时,要考虑案例是否适用于如今企业的发展状况,要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选取的案例要顺应时展潮流,课前进行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间安排。

2.2组织学生课间对案例探讨

学生对于案例探讨要综合运用多种模式,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也要调动大部分学生思考积极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综合学生在课间发言情况作为期末成绩考核标准。案例开展前要用15分钟做简单描述,然后详细讲解案例发生背景,引出探讨的问题,老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加以点评,并引入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讨论方式可以灵活选择,有分组讨论,有演讲形式讨论等,最终老师加以总结,点出问题的关键点,对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表扬,提出老师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2.3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老师在案例教学的课后要进行记录总结工作,对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思考,找出这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提供参考意见,还要观察在这次案例教学后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对老师的态度和看法,听取学生的建议作出适当的调整。

3.结语

管理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双创教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一心二联”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双创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师的应尽之责,将双创教育和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也是打造“金课”的具体要求。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促进双创教育和管理学教学的融合,以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的召唤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适应流通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校流通管理类专业在校生数量庞大,流通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似乎也出现了“过剩”迹象。但很多用人单位都反映很难招聘到有工作经验和双创能力的流通管理类专业人才,这类专业人才“过剩”实际显示的是其供给侧出了问题:这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他们的要求。

(三)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的需要

重知识传授,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师知识及教学内容更新滞后,课堂上学过的用不上、用不好,工作岗位上要用的、用得上的又没学到、没学好,国内高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诸于此类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教改探索及实践

(一)以双创人才培养为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核心

1.融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一心二联”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2015年开始,我们先后两次对学生进行了主题为“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双创能力培养”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01份、759份。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喜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企业模拟经营教学法和团队学习;学生不满足于管理学课程只能学到书本知识,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来培养管理思维,改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的双创意识和能力。从双创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导向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了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一心二联”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一心二联”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把双创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它来实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大课堂的融合联动,在教学全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潜能,使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双创活动和实践中来,成长为有较强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2.用“四进”举措凸显双创人才培养这一核心

“四进”举措即“进头脑”“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大纲”“进教学全过程”。“进头脑”,即通过学习有关政策和教育部会议精神,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是育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是常态化的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推进“四个回归”。“进人才培养方案”,即将双创人才培养作为本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条红线。“进课程教学大纲”,即将双创人才培养落实到管理学教学大纲中,把优化学生心智模式、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思考、提升双创意识和能力纳入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管理学教学内容,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进教学全过程”,即不仅第一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围绕双创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来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联动也要以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为宗旨。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1.将双创人才培养这条主线贯穿第一课堂教学全过程

(1)及时播种双创的种子

管理学是流通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本科的第一学期。我们给学生上第一节管理学课时,就开始播种双创的种子。例如,我们会通过“谈谈你眼中的管理”这一互动环节来开始第一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先提出这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适时地对已经回答的学生的答案予以总结,启发其他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和回答同样的问题,或教师再提出和上一个问题有关联性的问题,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教师穿针引线似地一步步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活动、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创新,好的管理者,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性地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

(2)以“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

激发学生双创的思想火花通过构建“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和采用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出学生双创的思想火花。这种“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不仅要求管理学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现有的知识,还要进一步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现有知识生成的背景及不确定性[2],探索它有没有重建的可能性,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善于探索新知识的好习惯。

(3)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我们充实和完善了教材中较少的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方面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也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抵制创新的原因、创新管理的技能等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4)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制度保障

结果考核就是指期末考试,而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商道”等企业经营模拟决策课业完成情况,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是他平时成绩的依据。期末考试题中也增加了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内容,以测试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点燃学生的双创热情

其一,指导学生课外的团队学习,既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二,指导学生将管理学知识具体运用到物流协会、电商协会、创业协会等社团活动中去。其三,举办“安庆创业讲堂”等“请进来”的校企交流活动和考察安庆48电商园、桐城电商园等“走出去”的校企交流活动相互呼应,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鲜活。其四,指导学生网店运营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网店建设、采购、订单处理、储存、包装、物流和配送等系统性工作,切实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

3.借助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和PU系统,使两大课堂的融合联动精准高效

现在不少流通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学科技能竞赛,都借助高仿真、信息化程度极高的软件平台来进行,融互联网、信息化、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商战实训为一体。我们2016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以“商道”为平台的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连续三年晋级全国总决赛,2017年还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学生参加竞赛,培训、练习及比赛都是在课外时间进行的,需要结合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第二课堂所获得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借助高仿真的比赛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角色扮演中对企业运作有了更强烈的体验,对管理学理论知识在商战实践中的应用的体会也更加深刻,锻炼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思考、创新、责任感这些该有的管理思维。PU口袋校园系统作为提供高校大学生成长服务的一个互联网平台,以高校第二课堂为切入点,以为学生及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就业衍生服务为出口,学生凭学号登录平台,可以在线来开展和参加社团活动,获得第二课堂学分。目前本院学生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赛事的培训、练习及获奖,就可以在PU系统上申请及换算为第二课堂学分。借助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和PU系统,不仅使两大课堂的联合融动有了切实对接的通道,又实现了信息化、互联网和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第一,教师努力践行“四个回归”。教师的本份就是不忘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我们课程组教师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在思想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也积极主动地努力将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第二,学生得以更好地成长。自组织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它具有开放性、主动性、不确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些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特点[3]。我院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的学生90%以上都是一、二年级学生,很多专业课还没有学,他们就通过探究性的、团队式的自组织学习来获得参赛所需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还利用网络和自媒体来进行团队式的自组织学习,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限制。学生学会了探究性的团队式自组织学习方式,情商、逆商、团队合作能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三,形成了较浓厚的“双创”氛围。现在我院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双创能力的学科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既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促成了自身双创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研教改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教师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还不高。第二,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及硬件,专业教师指导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还比较有限[4],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乏功利性的动机,不少学生双创活动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第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联动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例如,PU系统在我校都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专业教师对PU系统知之甚少。

2.对策思考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教师教改的积极性。高校要做到像重视科研那样重视教学和教研,对教师教研教改工作的奖励形式也应该多样化,而不能只是简单的物质奖励。第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和意识品质的培养。从学生入校时起,学校、学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第三,健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联动的机制,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教师指导的对接,增加其活动的效果和受益面,与此同时,还要提高PU系统的利用率,更好地利用它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琴.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J].中国市场,2016(40):161-163.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103-105.

[3]史利平,王明平.论基于自组织学习的学习主体构建[J].课程教学研究,2016(11):7-10.

管理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有限元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管理学

0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限元法自1943年被提出且与计算机结合后,因其在复杂工程问题上的高精确度和适应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各个领域。同时,有限元法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经济和管理学科研究。传统的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大多为演绎归纳、理论实证、定量定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中,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但仍有误差。随着AI时代的到来,找到一种研究方法让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研究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结果的精确性。

1有限元法概论

有限元法(FEA,FiniteElementAnalysis)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模拟真实的物理系统,并将求解域划分为许多彼此之间仅靠节点连接的子域,该子域称为有限元。根据不同学科分析,推导出有限元内的方程近似解,再通过求解总域需要满足的条件将其组成整个结构的系统方程,得到方程的解。由于大多数实际的问题难以得到精确的解,而有限元不仅能够计算结果,且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情况,被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有限元法是在差分法和变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处理方法,将差分法对求解域的离散和里兹法的选择试探函数相结合。有限元法与里兹法等同,都在有限单元中利用变分原理建立函数,但有限元法因为采用了离散处理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和更容易被处理。

2研究问题

笔者认为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是相互关联的,存在相同的逻辑。例如,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指一个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生产越多分摊到各商品上的成本就越少。在不考虑“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由简单的几何知识便可以理解规模经济的概念。企业犹如一个长方体,规模有多大,长方体就有多大,而长方体的容积就是其生产的效益。当企业增加规模时,就如同投入资源增加长方体的表面积(即成本),表面积以平方的速度投入,容积(即效益)以立方的速度增加。因此,在解决经济管理复杂问题时,相关单位可以用其他思维来思考。如果把经济、管理问题求解域看作一个以无数的因素(环境、经济、政治、人文等)构成的一个极其不规则的立方体,那么在概问题将根本无法求解,由于其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相关单位根本没有一个经济、管理理论或数学方法能够解决该问题。但如果将这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划分为无数个易于解决的有限单元,仅靠各自的节点相互连接作用共同影响问题的最终结论,并在有限单元中建立量化的单一变量函数关系,根据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殊性质建立合适的变量与节点的关系,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大大降低待解决问题的难度。

3有限元研究法与动态规划法及假设演绎法

在以往的管理学研究中,动态规划法和有限元法有相似之处,但差异较大,方向也截然不同。动态规划法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该方法将问题分为一系列单阶级问题,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求解来支持下一个问题。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该问题与下一个问题再无联系,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递推得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总问题的解。动态规划法虽然划分了问题,但与有限元法思想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限元法划分不包含但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有限元研究法分析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特色在于数据的多样性和任意性,由大量甚至是无限的因素共同影响最终的结论并建立拟合出与实际基本一致的复合函数,而非单一的几个关键因素决定最终问题的结论。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有限元法处理经济、管理问题的优越性,笔者在本文中以几何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描述。假设一个问题被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的求解域所影响,那么有限元法就是全部覆盖整个不规则图形并将该求解域分解成很多不规则的、容易解决的单一要素或已有结论综合要素的有限单元图形。当决策这个问题时,所考虑的是求出整个求解域的解,而假设演绎只是取了一些在求解域中面积较大且没有完全覆盖的关键因素,同时假设演绎被极大的人为因素和已有的研究结论所影响,研究者思想和思维受到禁锢无法保证研究者思维的开放和敏锐。一旦之前研究的结论有误,就会影响研究者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4有限元法下的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4.1有限元思想在经济、管理学中的研究步骤

有限元法的典型分析步骤共有6步。第一步是离散化,将各个复杂的系统分割成等价的有限元系统;第二步是选择位移模型,假设位移函数近似地表达各有限元节点在最小位能原理下的真实位移;第三步是用变分原理推导单元矩阵,并将节点位移与节点力联系起来;第四步是整合离散化的各有限单元;第五步是求解位移矢量;第六步是由节点位移计算出各有单元的应力和应变。笔者认为,有限元法思想在经济管理学研究中应用,指每一个社会上所遇到的经济或者管理问题都可以看作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是极其精确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和不可直接拟合的,具有无数个因变量,且变量之间也有对应的函数关系。研究人员通过简单分析就能得到该问题的约束条件,但无法得到该函数的映射关系(或者说总问题与各单一要素的对应关系)。因此,解析出该函数需要参考有限元法解决问题的步骤,首先,以该总问题为中心划出该问题的求解域,求解域越大越好,涉及经济、法律、政策、生活、人文、环境、心情和天气等各大领域;其次,将求解域划分为大量的可求解的单一要素或已有结论的综合要素的有限单元;最后,在各有限单元里建立函数且通过求解总求解域的约束条件,将各有限单元通过节点整合在一起得出总的映射关系。

4.2扎根理论构建有限单元映射

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扎根理论”来划分有限单元并构建有限单元函数。扎根理论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倡导在数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发展出理论,代替了假设演绎法从现有理论中总结理论的方式,避免了以往数据或已有结论对研究者的影响。扎根理论是理论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之间的桥梁,所有数据均为研究对象(文献资料、研究者自身思路观点、个人阅历等)。在不断收集资料、走访调查并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将思路撰写成备忘录和相关概念,然后再将备忘录和概念排序,不断将撰写好的备忘录、收集的资料和形成的概念相互联系得出结论。同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以中心问题出发收集资料,不断调查形成大量有关联的有限单元问题,例如我在哪儿,我为什么要调查这个因素,这个因素会影响什么,发生了些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通过一般的问题会刺激研究者去想更加复杂和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有限单元,虽然他们看似没有太大关联,但实则以令人无法察觉的微妙关系存在。当分成了有限单元个问题后,研究者便容易建立起单一要素的映射关系并将各个未知量相互靠拢,以公共作用边将彼此通过犹如“力传递”一样的节点传递并相互连接在一起。

5结语

有限元法是一门被广泛应用于工科和工程中的一种求解的近似方法。从最初的固体力学领域拓展到电磁学、声学、机械传动等各大领域,从简单的静力学发展到动态分析、非线性分析等复杂问题求解,已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限元的思想应用于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还较少,其精确的求解思想可以帮助经济、管理研究者更加全面和准确地研究问题。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分割求解域有限元、收集资料、调查和建立有限元函数等工作交给计算机,通过细分求解域得出更加准确的映射函数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建国.使用ANSYS6.0进行有限元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范柏乃.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及演进路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2).

[3]杜平安.有限元法原理、建模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4]于兆吉.扎根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评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张帆.基于有限元法的实木框架式家具结构力学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6]颜鹏飞,刘会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新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7]汪灿德.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8]王福英,付天娇,费佳煜.基于会计学科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教育,2015(17).

管理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经济转型;经济建设;企业管理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善。就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企业的管理工作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在正确的管理方式下,可以实现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使得企业在进一步扩大生产方面有有效保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企业,需要将自身的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强化,适应好经营转型,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经济转型下企业管理意义

在经济转型这个大背景下,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需要将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把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想要完成经济建设这个发展目标,就需要将管理吗,模式进行创新,并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经济转型之前,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将国内经济建设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就目前而言,这种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当代企业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将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目标进行改善,加强管理模式和全球经济建设相联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不仅需要将发展模式向开放类型转换,还要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方向转换,确保企业的长足发展。

3经济转型背景下央企管理经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3.1发展思路讨论

面临经济转型的市场大背景,央企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对现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实施不断创新与合理优化,从而为企业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立足于这一背景,对企业现有资源配置进行创新,等同于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具体来看:①应当转变自身的发展观念,将思想理念与企业日常运营内容当作是主要前提,确保两者可以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②应当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企业应当结合社会市场实际情况,迎合市场需求,生产符合自身深层次发展的铲平,并在落实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与之相关的服务与技术,从而实现统筹全局发展的重大目标,进而为企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稳步提升企业日常运营的效益。③央企如果想要完成创新管理,就应当加强非金属性内容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涉及企业组织结构、文化、流程以及众多管理体系等。同时,企业应当立足于日常经营管理的各方面流程,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实际情况落实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指导。④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应当结合现有制度具备的指导性与规范性作业实施进一步强化,全面落实制度化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如此,作为央企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组织建设机构的整体水平也应当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需要结合不同职能部门实施科学规划,为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有效对策

面对经济转型大背景,为切实提高企业管理经济建设的质量,各大央企应当加大科技投入,转变管理思想,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并不断创新与强化管理方式、方法,加快经济建设。具体来看,主要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指导思想

企业管理经济建设工作,应当将创新思想理念当作是首要任务来抓;在思想理念不断创新与提升的基础上,企业自身管理与经济建设水平、质量才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与提升,才能够为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详细来看:①企业应当加大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为企业日常经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可靠的理论思想指导;以央企为例来看,应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思想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变,并以此为基础,稳步提高企业管理经济建设落实的质量。②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与安全防控意识,确保能够更加从容面对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③企业应当以创新指导思想为基础,依托企业现有管理与经济建设存在的机遇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确保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先进,占据主导地位,赢得更大发展空间。④创新管理理念是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央企日常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人员在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始终坚持“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日常经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而在社会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3.2.2创新企业现有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央企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基础。央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依托于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企资源分配最大化的先决性条件及其合理性,取决于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而对于企业组织结构而言,具备如生产工艺、管理条件等不同类型的硬性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营工作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等。因此,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企业需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对组织机构建设进行优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推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组织机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不断引入先进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进一步推动管理技术的创新,推行业务外包、网络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等多种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降低日常经营管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3.2.3健全管理制度

若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或者规范,则企业极易面对资源大量浪费、财产损失、经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从而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做好企业的制度规范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想要进行经济建设,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重组、法人责任制等,可以有效将企业的元的主动性提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组织机构,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得到有效运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加强企业的检查监督

企业在将其管理制度健全之后,还需要对其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制度的人员需要严格处理,对违章不改人员需要极力处理。只有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能够相互制衡,有效运转,企业的发展也可更加稳定。

3.2.5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作为企业创新的主体,人才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由于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中就包括知识,且知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企业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在经济转型这个大背景下实现企业的经济建设,就需要加强在组织机构、人才、监管方面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京敏.基于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282+284.

[2]李波,王林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9):72-76.

[3]左莉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研究[J].纳税,2018,12(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