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例6篇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今年按照市政府总体目标考核办法,一是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广震发〔20__〕1号),并要求各乡镇、单位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做到人员、经费落实。二是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助理员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广震发〔20__〕5 号),结合已经建立的“三网一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部门和(乡镇)、社区、(村)防震减灾工作网络。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5月6日__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全市20__年“5.12”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出了开展以“科学认识地震,理性应对灾害”为主题的__市防震减灾5.12宣传周活动方案,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宣传周期间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国务院、省、__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各自办公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市政府在5月10日组织召开了全市20__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副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江敦杰安排部署了20__年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四川省、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对“5.12”宣传周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毛君甫结合当前自然灾害频发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准备和储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常务副市长林波、副市长谭伟分别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讲话,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并就地质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形势,要求在我市连山、松林镇安排应急演练。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市府办、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人武部、民航飞行学院__分院等,约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三是在5月12日这天市防震减灾局与金轮防震减灾办一起深入到金轮镇社区、机关、企业宣讲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对地震应急预案制订、自救互救、农村居民抗震设防等地震应急救援和震害防御方面知识进行了宣传指导。四是我市各单位、乡镇在5月12日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雒城镇三北社区组织开展了有20多名防震减灾应急队队员参加的防灾减灾安全知识讲座;雒城二小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览,并把社区居民请进校园参观、学习;高坪镇防震减灾办、国土办组织人员到镇街头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金轮镇政府在宣传周期间派专人到社区、机关、企业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镇机关、居委会、企业配合挂出宣传标语积极响应;市邮政局在房湖公园雒城门举办了“抗震救灾集邮展览”及“5.12”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市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部分乡镇还利用宣传车在宣传周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播放各种防震减灾音像制品;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号召师生及学生家长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通过参与模拟地震应急逃生游戏,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及家长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更新校内防震减灾科普展板50余块,举行了15次防震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了防震知识展板、橱窗50余个,召开了84次防震安全主题班会。

整个宣传周期间,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学校、社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市民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

高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在我市1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根据地理情况和人口分布,在去年的基础上将 2492个社纳入宏观观测点,切实做好宏观前兆观测工作,在乡镇建立起镇、村“宏观信息、灾情速报、地震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形成群测群防体系,达到全市群测群防全覆盖。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宏观观测员管理办法,对宏观员开展“信息、灾情”速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上半年开展了2期宏观现象分析、研讨会活动。三是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台网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向__市局和省地震局争取政策,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实现地震应急、前兆、灾情、办公等信息的共享和展示的素质教育服务站建设,平时,为我市提供获得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和了解及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平台;震时,成为防震减灾工作辅助业务系统,为地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局基本将我市确定为全省10个项目中的一个,并将我市的机房建设作为全省的样板来建,预计项目总投资20万元。

三、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努力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一是认真执行《__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管理程序,1—6月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按要求审查备案4件;4月14日我局开展了20__年重点调研课题讨论活动会,就“如何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提高民居抗震设防”进行了深入研讨;5月开展了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农村防震保安等相关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申报工作,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乡(镇)申报认定工作(试行)办法》(广震发〔20__〕3号),与市民政局、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认定及管理办法》(广震发〔20__〕4号),并在努力争取创建一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和一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地震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省、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一是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并配备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库等防震减灾基础建设共计1300万元纳入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二是对《__市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并指导乡镇、部门按照有关要求编制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市、部门、乡镇为主的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和26支应急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建设,指导学校、医院、企业、商场等重要场所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会商、监督、检查、调研活动,3月8日市防震减灾局与宁夏石嘴山市罗平县地震局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会商观摩调研活动,4月8日按照__市局通知精神,与教育局联系协调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实施开展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各学校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共计61次,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6月15日市防震减灾局邀请__市防震减灾局应急救援科与__工商联一起对我市公共场所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进行了业务指导,西园酒店、__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地震预案建设试点单位,已上报__市局。五是制定了重大节假日地震应急方案,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障通信畅通。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2

1、目的意义: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情造成的危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2、指导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防御防灾体系和应急减灾体系,全面提升对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

3、适用范围: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昆虫、线虫、蜱螨、鼠和植检植物等)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一种防治难度大、对本地区农业危害严重,并造成(含可能造成)经济或生态损失的自然灾害。在本县一个行政区内1种本地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成灾50公顷以上,或本县1个乡镇行政区农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100公顷以上,或本县1个乡镇级行政区新发生(发现)外来(含检疫性,下同)农业有害生物时,认定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应当启动本预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工作原则: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按照县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责。实行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原则。

二、灾害等级

根据重大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传播特征和涉及范围,将灾害分为特别严重(I级)、严重(II级)、较重(III级)和一般(iv级)四个等级,并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特别严重(I级):下列情况之一划为I级灾情。

(1)水稻稻瘟病、细条病;甘薯丛枝病、蔓割病、甘薯瘟;花生锈病、褐斑病等任何1种病害发生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普遍率(病叶率)大于2%,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范围在5个乡镇行政区以上。

(2)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甘薯小象虫、旋花天蛾、斜纹夜蛾;花生蚜虫、蛴螬、甜菜夜蛾等任何1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发生态势5级,发生范围在5个乡镇行政区以上。

(3)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的发生成灾面积达到300公顷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超过2000公顷以上,发生区域在12个乡镇行政区以上。

(4)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赤星病、炭疽病、茶饼病;斜纹夜蛾等任何1种病虫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成灾范围在5个乡镇行政区以上。

(5)龙眼木毒蛾、蛀果虫、鬼帚病;柑桔黄龙病、溃疡病;蔬菜小菜蛾、甜菜夜蛾;水果食心虫等任何1种病虫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成灾范围在5个乡镇行政区以上。

(6)本县发生(发现)我市未分布的外来农业有害生物。

(7)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级灾情的。

2、严重(II级):下列情况之一划为II级灾情。

(1)水稻稻瘟病、细条病:甘薯丛枝病、蔓割病、甘薯瘟;花生锈病、褐斑病等任何1种病害发生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15--24%以上,普遍率(病叶率)大于2%,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范围有4-5个乡镇行政区。

(2)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甘薯小象虫、旋花天蛾、斜纹夜蛾;花生蚜虫、蛴螬、甜菜夜蛾等任何1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15--24%,发生态势5级,发生范围有4-5个乡镇行政区。

(3)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的发生成灾面积达到200公顷,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超过1500公顷,发生区域有4个乡镇行政区。

(4)本县发生(发现)我市未分布的外来农业有害生物。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I级灾情的。

3、较重(III级):下列情况之一划为III级灾情。

(1)水稻稻瘟病、细条病:甘薯丛枝病、蔓割病、甘薯瘟;花生锈病、褐斑病等任何1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10--14%以上,普遍率(病叶率)大于2%,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范围有3个乡镇行政区的。

(2)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甘薯小象虫、旋花天蛾、斜纹夜蛾;花生蚜虫、蛴螬、甜菜夜蛾等任何1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10--15%,发生态势5级,发生范围有3个乡镇行政区的。

(3)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的发生面积达到150公顷,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超过1000公顷以上,发生区域有3个乡镇行政区。

(4)本县已发生(发现)的外来农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到100公顷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II级灾情的。

4、一般(IV级):下列情况之一划为IV级灾情。

(1)水稻稻瘟病、细条病:甘薯丛枝病、蔓割病、甘薯瘟;花生锈病、褐斑病等任何1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5--9%,普遍率(病叶率)大于2%,发生态势为5级,流行范围在2个乡镇行政区。或1个乡镇行政区1种上述病害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成灾30公顷以上。

(2)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甘薯小象虫、旋花天蛾、斜纹夜蛾;花生蚜虫、蛴螬、甜菜夜蛾等任何1种害虫发生面积超过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的5--9%,发生态势5级,发生范围在2个乡镇行政区县(市、区)以上。或1个乡镇行政区1种上述害虫在短时间内爆发成灾30公顷以上。

(3)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的发生面积达到100公顷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超过750公顷,发生区域有2个乡镇行政区。

(4)本县已发生(发现)的外来农业有害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成灾10公顷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V级灾情的。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一)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植保植检站、计委、财政、公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经贸、工商、科技、环保、卫生、民政、物资运输管理部门(包括交通、铁路、邮政等)、植物及其制品使用部门(包括外经、电业、电信、供销、商业、移动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等)、教育、新闻宣传、纪检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和驻安溪部队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处置工作,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植保植检站:编制完善县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建设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立重大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储备应急处置所需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计委:负责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的基建、物资储备等重大项目的审批和立项。

经贸委:确保灾害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供应和补给;适时组织市场调控。协调外经、电业、电信、供销、商业、移动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等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

财政局:负责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灾害处置财政支持机制。

科技局:负责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支撑;培养组建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专家队伍;安排防灾减灾科研项目。

**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农业有害生物检疫把关和信息收集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工商、交通、铁路、邮政、民航、外经、电业、电信、供销、商业、移动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等: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市场检疫检查、检疫复查、疫情封锁等检疫执法工作以及除害安全保卫等工作。

卫生、民政部门:负责灾害应急救治和灾后救济工作。

新闻宣传、教育部门:负责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

环保局:负责组织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危害评价及防治工作。

公安、驻安溪部队: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及时派出灾害救援队伍;负责做好辖区内灾害先期应急处置。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灾害处置进度和程序,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二)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

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后,县领导小组成员和灾害发生乡镇主要领导组成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灾害处置方案。

(三)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日常工作机构

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农业与茶果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局长担任。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内,负责日常工作。

四、应急响应

1、特别严重(I级)灾害应急响应:接到报告后,确定为I级灾害的,县农茶局(植保植检部门)应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赶赴现场,成立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开展处置工作,并及时向省市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和省农业厅市农业局请求支援。

2、严重(II级)灾害应急响应:乡镇级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乡镇政府应在6小时内向县政府总值班室和县农业与茶果局报告。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时启动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赶赴现场,成立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开展处置工作,并按有关规定报告省市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和省农业厅。

3、较重(ⅡI级)灾害应急响应:政府立即启动本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乡镇政府分管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处置工作。乡镇政府应在12小时内向县政府总值班室和县农业与茶果局报告,并视紧急需要及时向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提出扩大应急请求。领导小组接到扩大应急请求后,及时启动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赶赴现场,协助乡镇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指挥部,或成立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开展处置工作。

4、一般(IV级)灾害应急响应:乡镇政府立即启动本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乡镇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乡镇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场处置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在24小时内向县级政府总值班室和县农业与茶果局报告。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视具体情况,必要时派出督导组和专家组协助处置。

五、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县、乡两级政府要根据灾害发生形势和专家意见,建立健全农业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县级植保植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人,加强系统内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应急减灾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技术保障:有计划地从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组建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专家队伍,为灾害调查、应急处置和灾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3、物资保障:建立药剂药械库,配备应急救灾车辆,储备常用药剂、药械、油料等专用物资。

4、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救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并给予优先安排。设立合理专项资金用于紧急防疫物资购置、扑杀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等工作。专项资金由植保植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使用意见。

5、监测保障:负责本辖区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县乡两级业务部门要不断强化监测网络建设,配足配强农业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省级中心测报点和市级中心测报点专职测报人员,充分发挥兼职测报员、基层农技员、广大农民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作用。并根据重大农业病虫动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监测点和监测对象,确保监测预警及时、准确。

6、协防保障:由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外来农业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协调会议,通报有害生物入侵防范信息,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植保植检站按照一车一证的要求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业主管部门,开展市场检疫检查和复检工作,共同构建农业有害生物检疫防御控灾体系。

7、值班通讯保障: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正常上班时间值班电话为**节假日和下班后值班电话为23267110;建立健全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系统,配备专用电脑与"县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值班信息专网连接,确保灾害预警和处置信息畅通。

8、限时报告:发现灾害或疑似情况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其中植物疫情应以密码电报形式上报。)乡镇业务部门要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应将信息来源、危害区域、灾害程度、发生性质的初步判定、拟采取的应急减灾措施及报告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及时报告县农业与茶果局。乡镇政府根据灾害等级,在规定时间内向总值班室和县农业局报告。县农业与茶果局根据核实情况提出预警处置建议,并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和市农业厅报告。

9、宣传、通报及其他保障: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经权限机关同意,有关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及时对灾害发生和处置情况或奖惩意见进行通报。

六、附则

1、本预案中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危险性、成灾面积统计标准、监测方法和管理权限等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执行。

2、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可根据演练情况或实际变化需要,对本预案进行完善和补充,并报县政府备案。

3、对参加灾情应急防治工作的人员,各级财政应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因参加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4、对在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农茶局提请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防治过程中隐瞒、缓报、谎报或因延误处置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3

兴宾区主要活动分工方案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a”,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特制定我区主要活动分工方案如下:

一、开展一批防灾减灾宣教活动

根据行业灾害事故风险水平和抵御灾害综合能力,围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创新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形式,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洪涝、台风、地震、风雹、地质、森林火灾、生物、生态环境等各类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分头落实)。

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消防训练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立专区开展防灾减灾公众体验活动(区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气象局等负责落实)。

充分发挥“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短信、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活动覆盖范围,提高宣传教育实际效果。(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局等负责落实)。

二、开展一批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各有关部门针对本行业各类易发灾害事故可能带来的威胁,组织专业队伍,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等参与,重点针对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火车站、城镇燃气、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事故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加大各方面投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提供有力保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分头落实)。

三、开展一批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根据自身职责,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台风、地震等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灾害事故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演练活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育体育局、兴宾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局、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等负责落实)。

四、开展一批防灾减灾新闻宣传报道活动

组织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对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以及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防灾减灾经验做法等进行集中报道,营造防灾减灾良好舆论氛围(区委宣传部负责落实)。

以上各项活动,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逐项抓好落实。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4

一、降雨量和受灾情况

今年我县境内4月初开始了降雨,5月份降雨较常年偏少约一成,6月份降雨较常年偏多约两成。其中6月8日至23日降雨较集中,约占入汛以来降雨量的80%,发生了多次短时强降雨。截止目前,我县呷尔镇、乃渠镇、雪洼龙镇、魁多镇、湾坝镇等乡(镇)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6次,造成经济损失近600万元,因提前预警,成功转移农户37户170余人,实现人员零伤亡目标。

其中,6月11日湾坝镇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草坪子组16户64人受灾,造成房屋被淹、道路冲毁等,直接经济损失达460万元。因提前预警、监测工作到位,提前转移沟道沿途两岸群众29户129人,未造成人员因灾伤亡。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

今年以来,我县组织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召开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2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召开的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传达贯彻、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防汛救灾工作指示批示和省委彭清华书记在6月29日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视频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我县的实际,对全县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工作进行多次部署,确保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责任,健全机构

因机构改革,成员单位人员变动,县人民政府及时调整了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按照防汛减灾工作要求,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乡(镇)级指挥部,并明确了各级防汛职责。截止目前,全县成立了应急抢险队27支1106人,抢险队分别为各乡镇应急抢险队16支、乡镇民兵预备役、县武警中队干警、消防救援大队、县森林草原应急灭火大队、交通运输局应急抢险队、水利局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卫生应急救援队、公路分局党员先锋队、应急通信保障队、国电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人武部应急连,形成了县、乡、村专常兼备的救援体系。

(三)强化建设,严格值守

一是我县除各级抢险救灾队伍外,针对防汛减灾工作,专项成立了防汛综合值班办公室,分别以6名县级领导按月、7名科级领导按周、6名抽调人员按“四班制三班倒”的形式开展值班值守,并指派2名人员(a、b岗)兼职处理防汛减灾工作日常事务;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防汛减灾办公室。二是为做好预警预报工作,严明县、乡两级相关办公室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接收县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监测数据,做好雨汛情信息上传下达,特别在较大雨情预报时,及时以qq、微信、预警平台短信等形式通知各乡(镇)及企业做好防范预警工作。同时,严格落实防汛减灾指挥部办公室对各乡(镇)企业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岗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工作。

(四)强化储备,完善预案

一是按照省、州防汛减灾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修订完善了《防汛总体预案》《防汛抗旱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大江大河防汛预案》《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汛抗旱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二是根据《2020年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计划》,预算资金为300万元,计划分3批次采购,结合历年灾情趋势和各乡镇物资储备情况,已向全县16个乡镇调拨了一批帐蓬、雨鞋、雨衣、手电筒、棉被、彩条布等防汛物资,并督促各乡镇做好统筹管理,确保发生灾害时能第一时间保障到位。目前,我县已储备帐蓬1200顶、雨(衣)鞋1500套、手电筒700把、棉被2800套、水管4.5万米、铁丝网500公斤、编织袋2000条、柴油发电机5台、抽水机2台、救生衣900件、应急人员装备100套、大米10吨、清油1000桶、车辆28辆;挖掘机4辆、装载机6辆。

(五)强化督查,抓好演练

一是组建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驻县督导技术单位等部门为成员的督导检查工作组,深入各乡(镇)督导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物资储配等工作。二是按照省自然资源厅“七查”工作要求,完成了全县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共计销号11处(均为已全部实施避险搬迁或工程治理点位及部分合并点位),新增3处泥石流隐患点,2020年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位435处。其中,泥石流219处、滑坡159处、崩塌55处、不稳定斜坡2处。汛期开始后,按照省州工作部署,我县迅速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回头看”及隐患再排查工作。通过再排查,新增隐患点6处,销号1处,目前纳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440处。三是投入资金220万元,完成了河、松林河、子耳河、三岩龙河、洪坝河、踏卡河等大小9条河道沿岸38处防洪隐患排查,对松林河湾坝段多处河道、三岩龙河乡政府段、洪坝河羊圈门段等13个河段进行了河道疏浚整治。四是我县结合“5·12”防灾减灾系列工作部署,组织乡(镇)、村、组民兵预备役人员、党员先锋队、站所院校救援队伍及监测人员按照“一点一演练”的要求开展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控应急演练400余次,实现所有地灾隐患点演练全覆盖。

(六)强化宣传,增强意识

我县以“3·22”世界水日为契机,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宣传,向群众宣传讲解了防洪避险知识,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集中培训16场次,发放了《山洪灾害及其防治手册》500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光盘200张,发放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手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本》、《地质灾害识灾避灾挂图》等宣传培训资料25000余份,深入隐患点及入户宣传约1300次,受训群众约18000余人。

(七)强化协作,科学防治

通过配备雨量监测设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北斗”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县预警监测能力。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山洪灾害预警非工程措施监测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已实现16个乡(镇)全覆盖,全县累计在用的雨量监测站57个(其中省建共享18个),水位监测站24个(其中省建共享2个),简易雨量站61个,预警广播61套;在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安装的51套监测设备,并为各乡(镇)配备“北斗”预警系统。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按照中央、省、州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在近两年有成功避险的案例,但仍然存在报讯率低的问题。目前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预警平台报讯率为78%,主要原因是监测站点投入运行使用近8年,部分雨量站、水位站设备损坏(或遗失),不能使用或者可靠性降低,造成收集数据不准确。经2019年县财政投入资金新增31处监测设备后,损毁监测站点得以恢复,县级平台已能正常接收数据,但省级平台不能正常接收数据,原因是省级系统运维单位授权编码后才能进入省级平台,目前正在衔接此项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全力做好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值班值守管理,定时不定时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情况进行抽查;

二是做好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接收工作,及时传达雨汛情信息;

三是加强管理好预警平台的维护,保证平台在整个汛期能正常运行;

四是全力抓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县群众掌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增强群众防汛意识;

五是落实督导检查常态化,对查出的问题,坚持立改立行;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5

一、强化重视程度,全面统筹组织

会后,县防指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和副长的讲话,安排部署了省、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传达贯彻、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防汛救灾工作指示批示和省委书记在6月29日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视频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我县的实际,对全县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工作进行多次部署,确保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进一步强化建设,严格值班值守

一是我县除各级抢险救灾队伍外,针对防汛减灾工作,专项成立了防汛综合值班办公室,分别以六名县级领导按月、7名科级领导按周、6名抽调人员按“四班制三班倒”的形式开展值班值守,并指派2名人员(a、b岗)兼职处理防汛减灾工作日常事务;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防汛减灾办公室。二是为做好预警预报工作,严明县、乡两级相关办公室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接收县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监测数据,做好雨汛情信息上传下达,特别在较大雨情预报时,及时以qq、微信、预警平台短信等形式通知乡(镇)及企业做好防范预警工作。同时,严格落实防汛减灾指挥部办公室对各乡(镇)企业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岗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储备,修订完善预案

一是按照省、防汛减灾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检查核实了《防汛总体预案》《防汛抗旱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大江大河防汛预案》《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汛抗旱工作方案》修订情况,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全面核查防汛储备物资,要核实,目前储备有帐蓬1200顶、雨(衣)鞋1500套、手电筒700把、棉被2800套、水管4.5万米、铁丝网500公斤、编织袋2000条、柴油发电机5台、抽水机2台、救生衣900件、应急人员装备100套、大米10吨、清油1000桶、车辆28辆;挖掘机4辆、装载机6辆。

四、开展第二次强化督查和隐患排查

继汛前完成的一次全面督导检查和隐患排查后,按照会议要求,再次组建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驻县督导技术单位等部门为成员的督导检查工作组,深入各乡(镇)督导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物资储配等工作。

综合前期工作,共计销号11处(均为已全部实施避险搬迁或工程治理点位及部分合并点位),新增3处泥石流隐患点,2020年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位435处。其中,泥石流219处、滑坡159处、崩塌55处、不稳定斜坡2处。汛期开始后,按照省工作部署,我县迅速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回头看”及隐患再排查工作。四是我县结合“5.12”防灾减灾系列工作部署,组织乡(镇)、村、组民兵预备役人员、党员先锋队、站所院校救援队伍及监测人员按照“一点一演练”的要求开展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控应急演练400余次,实现所有地灾隐患点演练全覆盖。

五、全面强化协作,科学防治

为确保山洪灾害预警设备能正常运行,县水利局要求运维单位在整个汛期不间断地开展设备检查维护。目前,全县已建成的山洪灾害预警非工程措施监测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已实现16个乡(镇)全覆盖,全县累计在用的雨量监测站57个(其中省建共享18个),水位监测站24个(其中省建共享2个),简易雨量站61个,预警广播61套;在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安装的51套监测设备,并为各乡(镇)配备“北斗”预警系统。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全力做好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值班值守管理,定时不定时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情况进行抽查。

二是做好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接收工作,及时传达雨汛情信息

三是加强管理好预警平台的维护,保证平台在整个汛期能正常运行

四是全力抓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县群众掌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范文6

近年来,我县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逐渐加大,极端气候灾害明显增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49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办发〔20*〕1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是预防和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由气象部门牵头,结合气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等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逐步在县城、中心集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煤矿主产区、烟叶主产区、风景旅游区、县内主要河流流经区域、主要干线公路沿线等地建设区域气象观测站,加强长江航道能见度观测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点建设,形成综合气象观测网。完善气象卫星应用业务系统建设,建设丰都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雷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终端,建立移动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提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规划部门要建立相应审批制度,严格依法保护气象观测环境,确保气象观测的可靠性。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由气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分灾种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努力实现预警预报的定时、定点和定量,提高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重点加雨、寒潮、大雾等灾害性或影响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

(三)强化气象灾害信息的与传播。由气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建设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针对不同群体的接收子系统。一是完善和扩充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建立气象灾害警报接收系统。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要确保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并及时传播到所辖单位和区域。二是县新闻社、电视台、党政信息网、公众信息门户网站等社会公共媒体和有关部门及通信运营企业要及时配合干旱、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三是要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重要公众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电视、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输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偏远地区预警信息传播能力。五是进一步丰富气象影视信息,提高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加快中国气象频道落地和本地气象信息的插播。

三、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由县救灾办牵头,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规范主要气象灾种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完善与气象灾害应急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区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预案演练。

(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体系。由县气象部门负责,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建设,继续提高作业装备水平,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积极开展抗旱、防雹、森林灭火、应对突发环境污染等应急性作业。积极开展增加河流流量、水库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资源性作业。

(三)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救灾办牵头,县气象部门负责,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配合,组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立应急气象服务系统,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组建学校、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气象灾害应急联络队伍,负责接收、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建乡(镇)、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和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负责及时传递监测和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办法,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队伍应对气象灾害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要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提高队伍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训和演练等多种方式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提升装备水平提高队伍的防范应对能力,充分发挥4支队伍的作用,确保气象灾害信息的有效收集和传播,确保社会公众有组织地防灾避险和有序开展灾后重建。

(四)增强对气象灾害的抗灾救灾能力。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行业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全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尤其要做好干旱、暴雨、城市内涝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安排、实施好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保险机构要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兑付,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开展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由县气象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历史上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以及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及致灾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发生区域、主要致灾因素等,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

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深入查找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抢险队伍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水库、学校、医院、敬老院、旅游景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二)强化气象灾害基础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强化防御高温、干旱、暴雨、冰雹、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能力。重点建设和完善江河堤坝、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切实抓好病险水库、堤防重要险段的除险加固。

由气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配合,切实抓好建(构)筑物、设施和场所的防雷装置建设管理工作。落实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监督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维护好重点行业、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防雷设施,执行定期巡查检测制度,有效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城乡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立项中,要征求气象部门意见,必要时要实施气象风险论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由气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结合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旅游等发展规划时,应统筹考虑防御气象灾害的需求。明确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科技部门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水平为核心,支持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测预报和防御技术等科技项目攻关,不断增强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的研究、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的新格局。

(二)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趋势会商联防制度。建立和完善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民政、卫生、教育、交通、建设、旅游、安全监管等部门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