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例6篇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1

一、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学习不够认真。

本人能每周坚持阅读,做笔记。但不能长期坚持,理由是要抓教学工作,即批改作业、写教案、备课、上课,借口工作忙。虽然看一下书,但是既不做笔记,又不做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学习纯属是马虎应付,收获甚微。综上所述可知这是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要纠正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认清其危害,才能深刻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持之以恒地、认真地学习。

二、缺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这次师德师风学习的资料较多,内容既复杂又多,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只求数量,不加思索,有不少问题是弄不清楚的,更不用说是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了。我认识到学习师德师风对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非常必要。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应用笔记本记下,再反复多读原文,查找有关资料或词典,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

三、学以致用,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做得不够。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2

随着青岛市、崂山区实施“十二五”教师读书实践工程深入实施以来,学校借助这股东风,以读书实践“四个结合”为抓手,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一、研读教育名著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开展了“读名著、立师德、树师风,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主题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阅读,要求每学年至少阅读四本教育名著,建立师德学习笔记,开展了“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主题教育和教师“微笑行动”,深化“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增强了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学校利用“师德活动月”,开展了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读教育名著,寻找我心中的立德人”活动、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师德演讲活动,期末评选出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学校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师德演讲比赛,强化团队意识,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

二、研读教育名著与强化教师专业素质相结合,促教师发展

读书工程实施以来,学校按照“品读推荐书目、撰写读书感悟、撰写读书笔记、精选上交内容、交流阅读经验、评选优秀案例、课例、开展读书沙龙”的顺序,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教师的读书步骤都能在学校的组织下有机开展。学校开展了“相约星期三”读书日活动。规定下午两节课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一起读书,并且互相推荐好书章节,无障碍发表争鸣,通过同伴间轻松、活泼的交流,提升读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并且作用于教学实践,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悟。读书笔记,由分管领导月月定时审批检查,并且读书笔记坚决杜绝从网站下载。这项活动已经和绩效考核挂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创设了“每月一文”投稿活动,要求全体老师每月底通过网上邻居投稿一次,分管领导会及时将教师的文章进行汇总,选出其中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的文章汇编成《海水正蓝》集,供大家学习交流。学校还创建了沙子口小学教师读书实践报,每半年出版一期,在教师范围内发行,本报分为五大板块,分别为介绍上级文件精神的“时政要闻”、校长推荐书目的“校长推介”、教师读书动态的“读书短波”、教师的读书感悟“心帆一叶”、介绍教师读书实践活动的“案例传真”等专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另外,学校还号召老师们用好已经创办的教育博客和微博,将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一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供大家点评分享。这种贴近生活而又具有幽默气息的撰写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费时笔耕”模式,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学校还在每年的六月份开展了读书沙龙展示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分教研组进行。读书沙龙观摩活动的开展,为每位老师畅谈读书心得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为老师们彼此的沟通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反思能力,还提升了我们的科研意识和思想境界。

三、研读教育名著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构建新课堂模式

学校领导从上至下都在认真研读教育名著,从名著中汲取着养分,得到了许多灵感和启发,特别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在反复研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夏山学校》、《育人三部曲》等书籍,结合学校“渔文化”教育理念,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注重了方法的传授。教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才能得到了展示。

四、研读教育名著与研究解决素质教育问题相结合,促规范办学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3

为了让学生喜欢基础课,必须让老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学校的基础一部采用同课异构、以赛促教、项目化教学法及课例教学研究等措施,在互相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纵深发展,之后再回到团队,传播个体先进经验,供大家学习,以“团队—个人—团队”的模式来提升基础课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同课异构;以赛促教;项目化教学法;课例教学

基础课在中职学校远不及在中学里受重视。一是学生由于在中学里受到挫伤,不太喜欢上基础课。二是学校把专业课作为重中之重,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另外,技能比赛设置的项目也极少见基础课,各种省培和国培也没有基础课教师的指标。在这样的环境里,基础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比专业课教师要多费更多力气。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砥砺前行,笔者学校基础一部(教授语文、英语、德育、体育等四门课)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以“团队—个人—团队”的模式来提升基础课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同课异构,博采众长,夯实专业教学的基础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文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老师们共同探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打造自己的课堂,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提出了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基础课有着与专业课不同的特点:各个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基本相同,因而教授同门课的老师较专业课老师多,给基础课老师提供了“同课异构”的可能性。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语文、德育、英语的顺序,分两个学期完成“同课异构”活动。语文课共有11位教师参加,选定了士兵突击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两篇课文。德育课有8位教师参与了活动,分别选定哲学与人生第五课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第二框题——“善于同犯罪作斗争”。英语课由15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分别讲了Favourite food、Weather、The Artist and The Beggar及语法。活动中,老师们运用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新、活、多”的特点,讲活了课堂,吸引了学生们求知的目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授课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引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使整体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二、抢抓机遇,搞好教研,以赛促教,硕果累累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一部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以各种比赛为契机,督促教师学习、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他们明确教学思路、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强化为专业服务意识的转变过程。笔者学校教师首次参赛是2012年河北省“创新杯”教师说课大赛,共获得英语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语文一个二等奖,德育一个二等奖。这次参赛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让老师们打开了眼界,知道了备课重点不是教学过程,而是教材分析、学前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校采用火炬接力的方式,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比赛,然后一棒接一棒地传递教学能量,使教师从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都有提升。2013年,笔者学校的教师参赛成绩有了更大的进步。一位语文教师荣获“创新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另一位德育老师获得“创新杯”全国德育课心理健康分组赛二等奖。2015年,又一位德育教师获得“创新杯”德育课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国赛一等奖,一位体育教师获得体育课国赛二等奖。笔者学校教师还利用学校资源网的平台,及时上传课件、教案及各种教学视频,让每位教师都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近距离接触,共同进步。在各位老师学成归来后,学校会组织基础一部所有的任课教师聆听他们的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共享学习资料。

三、项目化教学法切磋琢磨,课例教学研究再接再厉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4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5

关键词:技校;政治;教学;环境

外国一位教育家埃尔莫尔认为“教学是一项千头万绪的,不可确定的,无法理解的,往往吓唬人的任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摇篮的技工学校,其政治教学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合格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虽然说,讲授是中世纪欧洲教学的遗风,是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在技工学校政治课堂上单一采用说教或填鸭式教学模式就等同于转录,比较排斥理论灌输的技校学生很难接收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经调查,单独采用讲授方法的技校政治课堂的学生笔记错误率高达70%。面对社会对技能人才德育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摆在每个技校政治教师面前的急务。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在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创设良性循环教学环境的问题。

一、不断变化教学风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国的政治课程在过去一直是一门思想说教课程,单一讲授法是当时普遍采用的上课模式。它的优点是使教师备课比较轻松,因此一直倍受青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说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笔者曾在自己的政治课堂上做过 “10分钟单一说教模式教学效果测试”和“10分钟互动模式教学效果测试” 两个小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教师用单一说教形式讲了8分钟法律的社会功能,班级的大部分学生两眼无神,部分已经趴在课桌上;第二个试验是将班级学生分组后采用法律案件为例,通过提问、游戏、演讲,播放录像等方式进行授课,结果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学互动方式的学习效果,笔者又组织50位学生在本校进行 “劳动法知多少”调查测试,全班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育家埃尔莫尔写道“我们只有在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时才能获得知识”。技校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太过于注重事实内容的传授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全班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好奇、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才学到了知识。埃尔莫尔又认为:“学生从我们的课当中学到的主要不是这门课程的知识,而是一种对学习的热爱。”经调查笔者发现,过去的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习惯于教授事实,学生习惯于做笔记的情况。学生从“容易忘”的讲授中机械记忆数字和事实,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随着我国技校政治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教学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笔者在政治课堂内外也努力创设一个思想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思考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每个学期结束前笔者会利用课堂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对笔者的教学提口头或书面意见。通过这样的思考互动,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思辩能力均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师生相互尊重,构筑和谐教学氛围

虽然目前技校政治课堂的师生关系逐步走向平等,但仍有部分政治教师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没有好感,他们喜欢摆出长辈的架势,用压制等手段强迫学生听课,使学生产生不重视甚至厌恶课堂的情况。笔者在政治课程教学中避免以上的不当教学作风,采用以下方法增进师生的相互尊重:①定期与学生共同探讨教与学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②利用每周的课堂总结时间,给予学生提问当天学习内容的时间,减少测验与作业次数,使学生有更多课外时间学会与其他人相处;③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并在课堂内外努力叫他们的名字,使他们倍感温暖。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了。2011年笔者德育课程学生期末成绩平均达到85分以上,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宽容对待达不到你的标准的学生

笔者在技工学校10年教学经历中体会到一个道理:技校政治教师要学会适应痛并快乐着的教学生涯。痛的是身心疲累;快乐的是学生的成材。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宽容但不放纵对待每一个可能达不到你标准的学生。如果你能让你的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将会对学习产生无限的兴趣,也会从中体会到快乐。2012年笔者担任法律课程教师期间,某班的一个学生跟笔者反映他对学校开设的任何政治课程都没兴趣。开始时笔者感到尴尬和难过,但是笔者重拾信心,在征询了学生意见后,以原有政治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法律课程考试后,笔者又一次来到学生身边,诚恳地请教他们对笔者的授课乃至考试的宝贵意见。随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喜欢政治课程能多涉及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而不仅是离奇案件的堆砌。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劳动法内容的学习,对自身劳动权益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位技校政治教师,每天都应给自己定些目标,并尽力完成。当你可能不能实现某些目标时如何去调整挫折心态?笔者的建议是,每天你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是成功的。”同时你要坚信,你的学生也迟早会懂得学习的快乐。只有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平等互助、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关系,教师才能做到在教书过程中知人、育人。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31―01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但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形成又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如法律方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等。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谈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风采。

应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该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评价的理念

评价依据应由以往的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依据是对“过去”的关注,而新的评价理念则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评价主体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新的教育评价方式是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构成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这样会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评价焦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对原有状态的改善。

评价内容要全面。新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验外,还应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

四、评价的方法

1. 观察。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尤其如此。如王伟在课堂讨论中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的话总是被别的同学打断;李平发现自己身边地上有碎纸,但没有把它捡起来;张扬下课后,主动找同学去玩……“这些日常事件和片断,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能够使我们确定一个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是如何表现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信息补充和证实了通过其他客观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有时,它甚至是我们对学生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的唯一方法。”

2. 描述性评语。即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3. 项目评价。即按照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其中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相关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4. 谈话。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法是一种最经济、最直接的评价方法。

5. 成长记录方法。即教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