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德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师德学习计划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1

(一)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二)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例文: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惟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读书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在书籍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忙于工作,读书时间少了,总觉得自己的思想空间变小了,视野狭隘了很多。这一次,我会积极参与这个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根据学校的读书计划,我因此制定以下个人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1、知识提高: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2、思想提高: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我的读书活动中我将遵循以下思路:

1、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等活动原则,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视科学性的基础上,彰显人文性。

3、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放眼世界,增进国际了解,尊重各国、各族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和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二、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细节决定成败》

3、每月必读:《小学数学教育》

4、自由阅读:《数学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四、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之后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将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称为“教师的信念”。有了“教师的信念”之后,“教师的行动”将随之发生改变。我希望通过我的读书实践,能大面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2、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

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构成自己的“三本书”。在前阶段,重点阅读学校选择的“三本书”。以及在下个阶段任意选择一本书重点阅读,同时泛读剩下的其他推荐书。

3、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读书内容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2

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内涵要求,是学校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基于此,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学校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即:强化教职工对学校质量管理的认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强化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关键词:

管理质量;高效课堂;学习素养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整体最优化原则,体现出了更强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适宜性,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管理目标的明确性,管理手段的精确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管理环节的完整性,管理环境的协调性,管理人员的全员性,管理过程的精细性等,都是教育工作者为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所做的努力。为了从已有的管理经验中获得更好地提升学校管理质量的方法,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各级学校的管理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职工对学校质量管理的认识

全体教职工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工作和教师本职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生命线。要认识到以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小组建设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师德、师能提高的“三项”教育(严与爱、敬业与奉献、责任与担当)、质量管理、提质增效的系列举措,对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要有一定的认识。教职工要强化使命意识,注重从点滴抓起,抓过程、重细节,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改进方法,优化思路,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与反思。要抓好基础,抓好规范,培养“三自”(自我管理、自主激励,自主互动),提升“三能”(体能、心能、智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同时,教职工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教学工作中,要想给学生提质,就必须在意识上重质。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校质量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全体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作安排,结合岗位实际情况科学地做出工作计划,适时调整计划,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要经常思考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实效性。用质量来检验计划,用质量来调控计划,用质量来完善计划。持续建设自主互动高效学习型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明确学习任务,关注学习目标,提高学生注意力,注重学习效能。努力建设民主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避免无意义问题的重复回答,避免时间浪费;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要研究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的方法,有效激活课堂;要注重学情把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注重课堂达标检测,课堂练习与检测要注重实效,适度加快节奏与进程,训练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快速领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多获得。各科教师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学习金字塔,领会其中的要义,把握好教学的规律构建出高效课堂。教师应坚持“一课一品”,精心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对课程标准、高考大纲、教材、课堂和学生进行研究,要始终把研究意识融入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同时要把成果体现到课堂教学中,用好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效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三、强化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抓好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有利于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在此氛围中,更有利于学校开展管理工作。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可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学习素质培养评价表》《学生学习素质培养工作安排》对学生学习素质进行强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班级学习小组培训,主要包括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学习能力培训。通过培训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学会思考,能够运用清楚、准确地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三是学会质疑,能对错误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且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对别人的结论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认识到学习中的认识冲突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②学科科研小组培训主要包括明确科研小组的工作及功能;科研小组学习方式;激发科研小组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指导科研小组收集各小组近期学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并反馈给负责教师;鼓励科研小组给各学习小组释疑;指导科研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准备及策划组内活动等。通过这些培训,使学科科研小组长当好教师助教的角色。学科科研小组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汇报学生自学情况,并向教师建议学习重点内容,如哪些地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疑点等,上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等。③学生学习素养培养主要包括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如组内分工,组内互助意识、组间竞争意识、小组评价意识等)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制定学习计划、高质量预习、专注倾听、交流与展示评价、总结与反思)。通过上述学生学习素养的强化方式,从另一侧面来说也可以推动学校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学校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学校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以此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而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精神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二者的目标一致,且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质量管理的一种具体方式。重视以学习小组建设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目标、班训、班徽、班级誓词、班旗、班级每日激励语、学生个人目标、座右铭等来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充分发挥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科代表对各个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促使教学管理有序进行。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周计划、日计划,让学生学会学习,研讨预习、复习、高效率完成作业,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校应把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

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遵循以育人为目标的宗旨。该宗旨明确指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学校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塑造有德、有才、有能之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正面的影响。因此,紧抓学校质量管理,必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落实学校制定的《师德承诺40条》《教学常规》,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关爱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管理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结语

如何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绝非目标一出,效果立见,有时也会遇到问题。所以管理要从校情出发,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调动全员积极性,扎实工作不懈努力,坚持育人为本,精细管理,明快节奏,效率优先,丰盈精神,锤炼作风,悉心研究,落实责任,狠抓质量,有效探寻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策略、新措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丁冬明 高佩德 单位:金昌市一中

参考文献:

[1]陈崇.基于全面质量评价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机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1-3.

[2]程兴华.浅谈学校全面质量管理[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6(1):38-39.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3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总的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精神,弘扬市委书记同志提出的“五扬五弃”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市委提出的“务实高效创新争优”为基调,以创建省教育示范市为契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全面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打造教育精致品牌,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巩固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目标

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为教育和谐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㈡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㈢大力推进“创先争优争做桃乡育人先锋”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㈣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在教育系统中培养一支学高身正、业务过硬、群众威望较高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

㈦加强党建宣传工作。

㈧加强对工会、妇委及团委工作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㈨做好统战工作。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为教育和谐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一是强化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培训。按照上级要求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认真完成市委组织部的培训任务。

二是加强对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完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单位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形成对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长效机制,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情况,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品绩量化考评机制,适时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配优配强校级领导班子。

三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监督。要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等工作。

四是设立党员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的意见建议。召集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教育局党委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型、求实型、服务型、廉洁型“六型”班子队伍。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抓好党委中心组以及局机关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学习。

按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本年度的各项任务以及上级有关学习要求,制定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班子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全力抓好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干部的学习,严格遵守局党委制定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精神,全面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服务水平及防腐拒变能力;抓好广大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要进一步创新学习机制,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学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当作长效机制来抓,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尤其抓好教师党员的学习,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㈡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抓好局机关、学校和干部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书记在年教师节庆祝大会讲话的第三部分“要切实转变干部教师工作作风”中指出:作风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神风貌。干部教师工作作风的好坏,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教育的科学发展,关系教育的整体形象。在工作中,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育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优良作风影响人、带动人、感染人。单书记指出,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自觉克服一切落后的、消极的思想,树立良好的思想、工作、纪律作风,扬奋进之风,弃靡废之气;扬勤勉之风,弃浮躁之气;扬朴实之风,弃奢妄之气;扬清新之风,弃庸腐之气;扬平和之风,弃郁愤之气的“五扬五弃”要求。局党委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按照“五扬五弃”的要求,努力形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继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强化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树立教育和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端正思想,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树新形象,促进工作,提升质量,办好教育,服务社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2个月的时间,在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中开展好“看工作标准、看制度规范、看作风纪律、看整体形象,比效率、比落实、比创新、比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四看四比”干部教师作风集中整顿活动。通过“四看四比”梳理查找干部教师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见真着实地整改提高,以更高的标准完善思路目标和制度机制,使全市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使思想认识有新境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爱岗奉献;工作目标有新高度,选树标杆,争先进位,勇创一流;纪律作风有新气象,严守纪律,团结一致,勤政干事;精神状态有新风貌,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教育管理的内涵发展和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举全力创建省级教育示范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分页标题#e#

1、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践,加大创建“五型”机关的力度,以此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继续强化机关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建设,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探索思想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按照“五扬五弃”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大局观念不强,只注重自身业务,不注重政治学习和思想修养的现象;解决好个别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办事效率低,存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解决好个别人员宗旨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精神状态不佳以及一些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生活陋习;解决好思想守旧,思路不清,方法不当,教育理念差,工作创新不明显、不到位,作风不民主,抓落实力度小,不能身先士卒等问题。深化教育教学巡视制度,积极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努力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加强学校作风效能建设。

在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业务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学习,不断加强思想改造。切实解决好政治敏锐性不够高、大局意识不够强、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解决好缺乏干事创业魄力,缺乏民主作风,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僵化落后、工作碌碌无为等问题。积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增强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驾驭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尤其要使各级各类学校警钟长鸣,时刻绷紧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始终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治校之本、立校之根。

3、加强教职工作风效能建设。

要突出强化教职工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问题,弘扬爱心奉献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教育。深入开展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师行为十不准》以及我市出台的《市教育系统“十条禁令”》等行为准则,创新师德监督考评机制,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与督查。

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⑴把教育事业当成个人谋生的职业,甘当教书匠,混日子,不能把理想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不能够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凡事讲报酬,图回报,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和宴请,有偿家教等。⑵不注意职业道德修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能很好地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善待学困生,职业道德修养不够,业务水平较低,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差。⑶只注重个人成绩的好坏,不关心学生全面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学科之间、教师之间不协作,不互让,不补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⑷工作不从大局出发,不维护班组、学校的整体利益,个人小集团、小圈子意识严重,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等等。⑸工作只注重教学形式,不注重教学效果和实绩,质量意识不强甚至忽视质量的现象。

㈢大力推进“创先争优争做桃乡育人先锋”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巩固去年部分基层党组织换届的成果,以市乡党委换届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创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去年换届中新增的支委,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其政治意识与理论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推行党建目标管理,继续实行党建目标考核,把党建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各学校党支部要以党建目标考核作为党建工作常规管理的重要载体,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按照党建目标考核的内容抓落实、抓特色、抓成效。深化党员先锋岗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开展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教育系统表彰一批桃乡育人先锋优秀党员、桃乡育人先锋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桃乡育人先进党支部,并对先进典型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把党组织打造成一个凝心聚力的组织,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以人为本,建好党员服务站,为广大党员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各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并完善党员服务站制度,真正把党员服务站建成党员和教职工之家。要完善党内关爱制度,健全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帮扶解困等制度,在庆祝建党90周年和春节之际,要开展一系列党员慰问活动,尤其是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和救助力度,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营造一个暖人心、聚人心的大家庭,进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4、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召开好各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常规性民主生活会,调整党委委员基层党建联系点,及时处理基层党组织反映的意见建议;按照《关于在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制定符合各单位实际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增加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的开放度、透明度。

5、要积极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继续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基层组织建设纲要》,进一步强化功能,抓好对落实长效机制文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迎接省、市党建集中检查工作。今年7月前后,要集中搞好建党90周年的一系列庆祝活动,要继续做好“泰山先锋岗”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党内生活,突出抓好党的“”、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组织、有检查、见成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强化管理,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勿滥,继续实施对入党介绍人的资格审查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要加强培养、考察,靠上专人帮促,确保发展质量;做好新标准党费核定收交工作,党费收交要手续完备,标准严格,及时足额,防止任何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员年度目标责任制、党员岗位承诺制,继续督促“党性评析”活动、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案审制”等创新性工作的落实。要积极做好党员数据库建设、省委组织部一体化网站文章上报、党委中心组和党员的政治学习、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教育培训、党务公开等工作。局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要做到年内召开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采取多种方式,找问题、挖根源、理思路、求改进,党委将对“”、民主生活会、党员量化民主评议、开展“党性评析”活动、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案审制”等工作的落实进行不定期检查,各总支(支部)要积极研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我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p#分页标题#e#

㈣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在教育系统中培养一支学高身正、业务过硬、群众威望较高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1、以“师德建设年”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抓党建工作时,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以“五扬五弃”为抓手,切实抓好师德教育,尤其抓好党员教师的师德问题,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带头谈责任,带头讲奉献,带头讲成绩,把待遇与责任统一起来,大力营造“廉洁从教、从严治教”的氛围,坚决抵制不良家教、不安心从教的陋习。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师行为十不准》、《市教育系统“十条禁令”》等制度,,以创建省教育示范市为契机,结合效能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五扬五弃”的精神,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干出水平,做出成绩。

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为德育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重大节庆日、革命传统纪念日、时事重大事件等,“三入一式”(入学、入队、入团以及18岁成人宣誓仪式)重要时机,加强对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教育,在少先队员中重点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要突出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尤其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组织和领导,切实加强教工团支部的建设,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按照《市教育系统关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实行问责制暂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领导干部和教师自律自省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逐步建立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坚持群众评议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查找新问题,努力整改老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促进工作,注重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堵塞漏洞,预防腐败,促进管理,提高效率,有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实行民主理财。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努力做好教育热线、市长信箱、局长信箱、投诉电话、信访稳定、案件包案调度解决、行风评议工作等工作,落实常规排查,实行问题通报,进一步深化局机关和学校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管理,规范学校收费,抓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反邪教工作。

㈦加强党建宣传工作

抓好党建论文撰写工作。从今年开始,要在教育系统各党支部开展撰写党建论文工作,通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活动,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走群众路线,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抓好党建信息报送工作,党建信息上报要讲质量、讲效率、重经验,党委将择优将信息在简报和教育网上报道,每个学校都要积极向教育局党委上报党建信息。同时,要注重典型事例的挖掘和特色活动的整理,主动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系,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示范市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㈧加强对工会、妇委及团委工作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㈨做好统战工作

落实《教育系统统战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党外知识分子。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4

(一)师德类培训模式

师德类培训针对的主要是教育新理念、师德性素养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理念,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师德培训的主要手段有:读书反思式,即通过学习一些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的书籍,相互交流并深刻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然后撰写学习心得,反思教学行为,使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并且提升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最终目的是将新观点、新理念与自身教学实际相联系,不断审视、分析和反思,达到精神和理论、素质的升华;专题讲座式,即将与教师及学校发展实际相关联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讲座主题,聘请专家或安排本校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后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交流,培训面积较大,能够及时地针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与教育教学发展新方向联系密切。

(二)知识类培训模式

知识类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拟定学习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确定自己学习的所需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再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或小团体学习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性地位,能够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对教师自身学习动机及学校学习氛围及条件的要求较高;创新学习式,即在培训中以新知识、新能力、新技术的传输、学习为主的培训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认识和学习新的思路、新的成果、新的应用,以创新性理论推动教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深入。该模式有利于教师新观念的塑造,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技能类培训模式

技能类培训模式主要有:诊断矫正式,即聘请专业的培训者或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严谨的考察和讨论,有目的性地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步骤可以分为:诊断、处方、学习、实践、总结,这一模式为教师实践活动的反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机会,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有利于教师个体技能的提升;导师带徒式,即一种以名带优、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步骤分为:选聘、建制、引领、评价,这种培训模式能够把培训过程落实到个人,培训过程简单明了,模仿式操作能够促进自主操作的转化;观摩交流式,即组织教师之间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类的观摩交流,以课堂实践为基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观摩,这种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有利于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二、构建开放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教育面临的时代重要课题是教师的专业化。作为教师培训的历史使命,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教师承担社会发展义务,以培养学生为使命,满足自身的价值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开放式培训内容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

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来看,新课程改革宣传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倡导建立全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与职业观,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教师能够从讲授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向融汇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与设计者,也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与践行者,因此,教师的培训需要课程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开放式教学培训内容的重点应该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入手,核心在于丰富和完善、扩大教师的知识库存量。从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培训应该摒弃传统教师教育培训课程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三大内容为主体,已经远远被时代所淘汰,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需要。开放式的培训课程应该与时俱进,重视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的培训,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师培训。

(二)将创新作为基本的教师培训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而言,也需要创新精神。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模式需要融入创新的元素,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也可以加强中小学生教师的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从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上,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培训内容,也可以打破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限制,融入新的内容。我们将这些培训内容根据其性质和作用进行分类,老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避免统一集中学习造成的时间和财力、精力上的浪费。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老师的特殊要求制定培训内容。比如,有些老师难以处理与学生关系,有些老师难以应对课堂的局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教师的主要教学困难,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类,开设一些特别课程,以供教师们选择。同时,开可以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优秀的老师举办讲座,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并设置提问互动环节,为教师解答疑惑。其次,在课程内容的形式上,可以采取面授和网络视频的形式。我们还可以为中小学教师开办一个专业网站,在网站中,上传一些教学视频,优秀教学经验文章,征集教师疑难问题,开设教师互动、互帮互助的贴吧。并做好网站内容的丰富、完善、更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做好网站界面的整洁美观、实用,做好网站的技术支持。再次,在开放式教学培训的方式上,要转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应该将参加培训的教师也作为课堂的一分子,参与课堂,互相分享授课经验,取长补短。

(三)将自主学习作为开放式教学培训重点

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应该将发挥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培训重点。我们鼓励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而创新思维的发挥前提便是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参加培训的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解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等特点,通过加入实践案例、分组研讨、经验交流、实践考察等具体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开放式教师培训中,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大纲规定的参考书目与教学要求自学,抽出时间深入阅读与理解重要书目,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向经验丰富的人请教经验,可以参加学术会议,不断能够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理论、新的动态,而且能够自主掌握和归纳总结一些新的技巧,提升新的教学能力。自主的学习不仅包括自身的学习,也包括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的知识。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合作学习可以使得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专家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使得整个教师队伍共同进步与提高。

(四)加强开放式培训教学的管理

开放式教学培训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学校、教师本人四个方面。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转变管理职能。在传统的体制下,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做好专业培训机构的事前审批工作,为培训机构制定适宜的培训规划、政策引导、政策规范。同时,可以为培训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调节教育资源,对于培训质量与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从培训机构上,要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需求设置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组织培训过程,做好培训后的考核工作。从教师所在学校上,要支持教师的培训,有计划、有规律的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鼓励和督促教师自学。从教师自身来讲,教师要自主参与培训,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培训内容,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

三、总结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5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6岁,相差25岁,平均年龄39岁。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长的为25年,最短的为1年,占28%,平均9年。女性13名,占72%,男性5名,占28%。全部是大学本科学历。职称方面,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28%,中学一级教师7名,占39%,中学二级教师6名,占33%。从教的学科9门,12人从事语数英主课教学,占66.7%。

1.2调查分析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9岁,年龄梯度合理,而且正当年。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短为1年,占比高,都是2013年干部重新聘任时新提拔的管理者,故干部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历练,将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女性占比过高,体现了现实的教师队伍男女比例状况。学历全部达标,没有高学历管理者。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初级职称比例过高,既说明管理团队年轻化,又体现多数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与专业发展。从事主课教学的管理者占比高,说明管理团队有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准,从政基础扎实有威信,符合学校的一般规律。

2学习评价

2.1问卷调查情况

2.1.1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

评价强17名占94%,评价一般1名;学习能力,评价强15名占83%,评价一般3名占17%;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好16名占88.9%,一般2名占11.1%。

2.1.2对自己学习意识

评价强13名占72%,评价一般5名占28%;学习能力,评价强10名占55.6%,评价一般8名占44.4%;学习效果,评价好12名占66.7%,评价一般6名占33.3%。

2.2调查分析

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强评价好占比高,说明调查对象对管理团队充分肯定,对其他管理者充满信心和信任,是一支积极向上的管理团队。对自己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评价强评价好占比明显低于对管理团队的评价,说明调查对象能客观如实地评价自己,部分管理者学习意识需提升。

3学习情况

3.1问卷调查情况

1)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的是:A理论指导能力7名38.9%,B设计和策划能力7名38.9%,C组织实施能力3名16.7%,D人际沟通能力1名5.6%。2)最符合学习、阅读现状的是:A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学习,总在疲于应付事务性事情2名11.1%,B我有时订了学习计划,但往往不能按计划去做6名33.3%,C我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8名44.4%,D我挺喜欢学习,有固定时间学习,学习使我每天都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2名11.1%。3)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您一般是:A认真对待,独立完成13名72%,B摘抄学习,网络参阅5名28%。4)您认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请从失缺性方面就下列选项作由多到少的排序:A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B教育管理的技术与方法;C人文的浸润与滋养;D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E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5)本年度,您或学校为您订阅报刊杂志:最多4本,最少2本,平均3本。具体名称: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其中《读者》9名,《文汇报》8名,《解放日报》5名,《青年报》4名,《环球时报》4名。近一年时段中,您阅读的教育管理类的书籍有:最多5本,最少1本,平均2.6本。您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有:最多10篇,最少0篇,平均3篇。

3.2调查分析

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理论指导能力、设计和策划能力占比并列第一,说明既需要理论能力提升,又需要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学习阅读现状,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占比最高,说明多数管理者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与之前对学习意识评价相吻合。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占比高,其次是摘抄学习,网络参阅。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从缺失性方面选项,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排在首位,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排在末尾。说明管理者已完成角色转换,从以教育教学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为主。本年度订阅报纸杂志人均3本,属于适中。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以报纸为主,专业性的杂志为辅。一年中阅读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人均2.6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人均3篇,均属于中上水平。

4对策研究

学习是学校管理团队开展工作、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管理团队在政治、道德、人文和学术四个层面的修养,努力成为实践与理论结合、经验与思考结合的服务型管理者。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的课题。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强化措施,创新形式,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管理团队素质,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4.1加强学习意识的必要性

4.1.1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

管理团队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需要,陶冶性情的良方,攀登理想的阶梯,提高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抓紧时间,只争朝夕,认真学习。

4.1.2强化唯恐落伍的危机意识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先导”。管理团队要始终有一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的思想,始终有一种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不学习就成就不了事业、不学习就不是称职的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1.3强化分内工作的责任意识

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形势所迫、事业所需、责任所系。管理团队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自觉把学习作为生活的需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身的职责,努力使自己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4.1.4强化持之以恒的长远意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久;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必须日复一日,不怕反复;必须每天坚持,持久用力,努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4.2加强学习意识的对策

4.2.1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积极学习实践“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自身层面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学校提出的“管理要规范、服务要提质、精神要提振”的三要求,以及以科研课题《学校青年教师梯度式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走进课堂,走近师生”,进行磨课磨人培养青年教师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创先争优引领行动”和“教学改革先锋行动”。强化学习,丰富形式,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相结合,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4.2.2结合中心,推进党建

学习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紧扣学校党建工作和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2.3加强引导,针对有效

学习是时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要有针对性,才会体现有效性。积极引导管理团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学习理论方针政策,把握方向,提高党性修养,又要学习管理艺术,培植人文修养,提高管理能力,也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个人职业生涯。

4.2.4抓住时机,明确要求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教职员工大会、党员大会、行政会、校务会、支委会、中心组学习,学习有计划,并以学期为单位,依据时事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提出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健全班子学习制度,坚持“”制度,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根据学校安排,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要求管理团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觉养成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习惯。愉悦学习,将学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把学习当成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4.2.5学以致用,学而备用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以来,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强国中不可缺少的根基,学前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作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学校,我们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职责,需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幼教人才”、“怎样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当今核心素养研究给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架,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体系,调查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现状,探索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引入“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基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梳理,结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对学前教育专家、园长等访谈结果,沈阳师范大学刘胜男首次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前教育学科培养下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品格和能力。”[2]包含作为中国学生应具备的一般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结合以上研究,本文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分为基础性素养、专业性素养和发展性素养三维度。基础性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包含健康人格、文化底蕴、社会参与;专业性素养指向幼教岗位,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发展性素养是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向未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学会学习、创新能力、信息素养。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的编制调查问卷根据沈阳师范大学刘胜男硕士论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特点研究》中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调查问卷》从三维度九方面进行修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5题,基础性素养13题,专业性素养37题,发展性素养11题,共67题,具体详见表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三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查,辅以对45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以期了解当前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不同年级、录取志愿、学历提升计划等不同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学生核心素养情况。参加调查的学生共981名,收回问卷981名,有效收回率达100%。其中,男生占比7%左右,男女生比例失调。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达到95.78%,其中选择“其他”的有19名学生,均为转专业学生。83.64%的学生有学历提升计划。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体水平中等偏上。通过描述统计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高值为5分,总平均值为3.316分,说明他们拥有中等偏上的核心素养水平,结果如表2所示。表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总体情况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均衡性。1.专业素养水平优于基础性素养和发展性素养。在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中,专业性素养得分3.738分高于核心素养总平均值3.316分,水平良好。基础性素养与发展性素养平均值较低,相对薄弱。这说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性素养水平,基础性素养水平不高,发展性素养水平最低。2.基础性素养方面,社会参与优于社会底蕴与健康人格。在健康人格、文化底蕴、社会参与三方面,社会参与平均值3.016高于基础性素养总平均值2.949,文化底蕴得分最低,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待提高。3.专业性素养方面,专业能力优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方面分值较高,均高于3分。这说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性素养,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水平最高,高于专业性素养的总平均值3.738分,其次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相对最低。从具体内容的分析结果还可以看出,他们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最缺乏幼教改革与发展前沿知识,平均值低于3分;专业能力中,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分值低于4分,其他各项均高于4分。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婴幼儿急救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一日常规的建立和培养最为困难。4.发展性素养方面,学会学习、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水平均很低。通过描述性分析,发展性素养总平均值与三个方面平均值均低于3分,得分比较呈“信息素养>学会学习>创新能力”。在信息素养方面,他们大都对现代化教学与探索信息化手段缺乏,有43%的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选择“学过一些,掌握不多”。在学会学习方面,他们中大都会为自己做出学习计划,他们基本能自主学习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对计划的坚持度不够,不能对学习进行及时总结。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年级相关性高。通过相关分析去研究年级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相关关系,年级与核心素养呈现出显著性,Pearson相关系数值是0.433,并且系数值大于0,意味着年级与核心素养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通过分类汇总分析,大一、大二、大三的核心素养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平均值呈现出“大三>大二>大一”的结果。尤其是基础性素养中的艺术素养、专业性素养及三个方面、发展性素养中的信息素养与年级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可以发现,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音乐、美术、舞蹈、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和丰富的专业课程带来的变化。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与是否有学历。提升计划有相关利用相关分析,是否有提升学历的打算和基础性素养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26,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有提升学历计划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高于没有学历提升计划的学生。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有学历提升计划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性素养的三个维度13项、专业性素养中的专业能力2项、发展性素养中的学会学习6项水平高于没有学历提升计划的学生。结果说明,有提升学历的打算的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底蕴优于其他,学生心理与生活状态更加积极健康,更善于与人交往,社会参与度更高;在专业能力方面,拥有更好的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具有更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制定学习计划与学结,对计划的执行力较高,能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布朗芬布伦纳创立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提出,人的发展“不是自然成熟的结果,而是教育促进的产物”,受到个体所处环境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基于调查结果分析与学生访谈,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等多角度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招生制度与生源质量。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2014年9月国家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成为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是招生制度改革重点之一,为学生接收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渠道。自2017年,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结构发生极大转变,主要包含提前单招生、高考统招生和五年制新疆委培生,以提前单招生为主。但是,提前单招生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造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基础性素养、发展性素养欠佳。

(二)办学理念与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学前教育职业与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幼儿园教师、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等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专业课程得到普遍重视,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工学结合”,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更加关注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水平,专业能力的发展尤为突出,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重幼教行业需求轻学生自主全面发展、重能轻德与知的倾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开设门类较多,但效果不佳,比如创新创业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等与专业特性脱节,全校统一备课统一教学,学生只为满足学分,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体现个人兴趣倾向与发展差异的选修课门类较多,但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度不大、学分较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基础性素养与发展性素养。集中性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较高,但实践与理论相互脱节,尤其是教育见实习缺乏系统性思考,与专业课程学习进程及内容匹配性不高,不利于专业素养的三个维度相互促进,整合发展。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选择影响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学生还受教师的个人素养、情绪情感、教学风格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近几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日益增长,师资队伍却严重不足,生师比大大超出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中18:1的生师比标准,班额大导致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课堂互动频率与质量下降、教师缺乏课外支持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灵活性,解决问题缺乏创新性。

(四)学生录取意愿与发展规划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有学历提升计划的、录取志愿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有学历提升计划的、通过自主选择顺利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更高的核心素养水平,甚至研究还发现转专业的学生虽然均在一年级下学期才转入学前,但专业性素养水平良好,与其他师范生没有明显差异,而且更加理解和认同学前教育专业,也更加认可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专业对自身价值实现的作用。

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一)招生制度的适切性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0-6岁学前儿童。因而,与高职其他专业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专业的独特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兼顾高职与师范双重特性,重新思考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方案,大量削减提前招生数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入学门槛,提前单招生与统招生录取均应参与严格的学前教育专业面试,尽量录取第一志愿的师范生,提高生源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重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学校应建立全面发展观,系统化地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增加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契合度公共基础课是高职必修的课程,占比较高,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综合素养、继续学习能力的功能,学校应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改变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的状态,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使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比如信息素养类课程学时数高,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应充分了解学前教育岗位需求的信息素养,收集丰富的幼教类教学案例与素材。2.增加学生选择选修课的自主性高职拥有丰富的专业类别,应充分发挥高职专业的综合性强这一优势,充分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模块,将选修课平台的自主选择性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可依据兴趣爱好、专业特性、个性化发展方向等进行自主选择。3.提高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整合度针对学生专业知识薄弱,特别是幼教改革热点与前沿知识最缺乏、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偏低等现象,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改革热点与前沿等课程;系统规划实践类课程,根据专业课教学进程安排循序渐进的项目任务,促进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整合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理念的内化;变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变为教师、学生及幼儿园实践导师,评价内容由重能力的单一性评价转向知能情整合性评价,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

(三)师资队伍的合理性建设。根据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生师比≤18:1要求,学校应通过积极引进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降低生师比,减少班额。为了提升师资质量,一方面将学校有计划的教师培训与教师自主进修相结合,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发展,积极鼓励教师推进教学改革,进行课堂变革。另一方面,建立定向的教师-学生联系制度,将课堂的师生互动拓展到课外,增加学生课外支持。

(四)学生发展的系统性规划。学校积极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历提升的多种渠道,充分发挥职业规划、创新就业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并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网站与公众号专栏、教师课外支持等方式对学历提升等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系统地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发展动力,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刘胜男.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及特点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取得了略有成效的发展,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多数高校由于事业发展快、改革力度大、工作基础薄弱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高校的师德建设出现了滞后的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一线工作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各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的本质要求。

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办学实力,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我们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教育和内涵建设发展的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学风建设的客观需要。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是,在高校的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淡薄。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更多是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忽视了教师队伍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养,从而导致少数教师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够,责任感、使命感淡薄,忽视了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二是缺乏严于律己的态度,不重视良好形象的塑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现在有些教师缺乏自尊自爱的精神,不能严格适当的把握教师角色应有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品德人格,教学纪律观念淡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不能用教室应具有的道德、原则规范去教育学生,流露出一些消极的心态和情绪。三是缺乏学术诚信,存在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一直以来,教师都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职业,而高校的学术领域也被认为是纯洁的圣土。学术诚信是对学术研究过程的可信性保证,只有充分遵守学术规范,以严谨治学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才能在学术研究范围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高校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而目前存在的一些学术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更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呼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因此,师德状况日益下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社会道德的缺失。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教育业也越来越充满活力,但经济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直是非功利的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功利因素,从而导致了新旧教育观念、道德观念的碰撞和摩擦,导致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复杂化。另一方面是师德规范建设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师德规范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偏重社会要求、缺乏人文关怀。长期以来,高校师德规范都是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基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具备勤恳奋斗和任劳任怨的精神,而这些要求对于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的教师来说显得过于理想化。同时,由于太过重视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与要求,而忽略了教师的个人利益和正当需求。这样不仅给高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从而使师德建设失去了实际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各高校办学水平,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建设好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师德师表的规范和培养。并且,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应当充分考虑实践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增加高校教师的参与度,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

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构建合理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章立制,完善师德建设体系是首要条件。完善高校师德的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制定明确的培养及学习计划和方案,将师德建设与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高尚师德的养成,提高教师自律的觉悟。其次,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可量化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多个层面使师德建设不断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与社会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约束教师的不规范行为,提高教师的自觉性。

(二)开展高校师德的教育工作。

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深化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理论工作,教育教师认真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并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

(三)加大高校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

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是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对良好师德的养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树立师德先进典范。同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形成以创先争优为荣的良好风气。注重改善校园文化,关注教师的合理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师德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学风建设;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途径

为全面、深入了解广西理工类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对包括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广西几所理工类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49项,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问题等,主要内容是关于职业理想、学习态度与状态、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目的、第二课堂情况以及教师教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426份。此外还采用了系统分析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等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因此文章所揭示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所得观点和结论不失广泛性。

一、广西理工类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结果

(一)学风建设调查结果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理想情况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98.2%,其中追求全面发展的占77.9%,为就业而努力学习占15.2%,为考研继续深造的占5.16%;只有1.88%的学生目标模糊,学习盲目。总体来看,情况良好。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明确的方向,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只有2.11%的学生愿意毕业后参加基层就业,有17.14%的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打算。

2.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计划情况

关于学习动力调查,选择获得更多的知识、毕业时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两个选项占94.83%,值得提倡和鼓励。关于学习计划,各年级长期、短期计划都很明确的学生占到25%左右,只有短期计划的同学占到55%左右,有15%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跟着教学安排走,剩下5%的同学没有计划。随着年级增长,学习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措施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分别为10.92%、15.09%、16.87%。

3.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

在课余时间利用的调查中,2015级学生用在参加校园各类活动的时间所占比例是24.71%,远远超出2014、2013级的14.5%、8.43%,但是2015级上自习的时间所占比例却和2013、2014级相差不大。在网络学习调查中,随着年级增长使用电脑来查阅专业相关知识的比例上升,从2013级的19.54%到2015级的33.33%。其中,2013级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的学生占40.96%,用电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学生占22.89%。2014、2015级学生用电脑娱乐的比例分别为27.04%、25.29%。在阅读课外书籍调查中,各个年级大多数的人每学期阅读课外书都是1-5本,占到一半以上。阅读5-10本、10本以上的都是2014级居多,2015级次之。2013级学生基本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到20.48%。

4.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

从课堂纪律、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作弊等几个方面做了调查。迟到早退、课上玩手机、旷课等现象是课堂纪律的主要内容。迟到早退现象主要集中在2016级,有33%的人从未迟到早退过,60%的人偶尔会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10%的人经常迟到早退。三个年级学生始终认真听课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10%,但是大部分认真听课的学生所占比例随着年级增长比例递减约10个百分点。上课从来没有玩过手机的人各年级只占到4%左右,每节课都会玩手机的人各个年级所占比例都是10%以上,经常玩手机的人各个年级所占比例在30%左右。学生对待课后作业的调查发现,每个年级只有50%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存在应付心理的学生各年级都占到30%以上。30%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不应该旷课,剩下70%的学生会为自己旷课找理由和借口。同学们认为旷课的原因最多的是不喜欢上课的课程或者是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其次是课堂内容枯燥、教师授课水平不高;再次是有社会活动与课程相冲突,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存在从众心理选择旷课。看待高校学生的作弊现象以及作弊原因调查中,有93%的学生能够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在同学们看来,大家作弊有以下几个原因:55.4%的人认为周围存在不少作弊的现象;有42.96%的学生认为是监考教师要求不严;有27.93%学生认为作弊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有51.64%学生是为了避免重修带来的压力。

5.各类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情况

在同学们看来,各年级都只有30%左右的党员及学生干部对低年级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模范作用,各年级有30%的党员或学生干部只是要求自己,但对学生影响较少,其中也有10%的党员学生干部没能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二)教风问题调查结果

1.教师上课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情况

每个年级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师占到这个教师队伍的70%以上,但是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比例只占到10%左右,有20%左右的老师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学习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到课与课上纪律管理情况

上课经常点名的教师占到总数的50%以上,偶尔点名的占到40%。21.32%的老师每节课都会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维持课堂纪律,50%的老师偶尔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3.结课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以小组课件讲解作为结课的方式比其他两种方式更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扩展知识面,加强团队合作。有约30%的学生认为论文考查和闭卷考试学到的知识不如小组课件讲解学到的知识多。

二、广西理工类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

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去学习,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具体的规划,学习缺乏动力。其次,从高中严谨的生活到大学自由的生活,部分学生自律性差,表现出“松、懒”的学习态度,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表现比较明显。

(二)专业兴趣难提高,就业前景不清晰

部分同学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不得已选择了目前的专业。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感觉不适合当前专业,对专业的了解过少,人文专业缺乏就业前景,对其职业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意识比较模糊。由于缺乏专业兴趣,对专业学习也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不愿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更不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创新。

(三)奋斗意识较薄弱,榜样作用未发挥

自由的大学生活让很多学生自律能力变差,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同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外来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三观,导致部分学生贪图享乐,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先进个人只是典型,却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校园活动宣传弱,考核制度不完善

第二课堂是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良好平台,校园活动主要是指第二课堂举办的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激发求知欲望,营造良好氛围的各类学生活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学术讲座等等。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于校园活动不甚了解,更存在强制要求学生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同时,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受到其考核制度、奖励机制的影响,积极性不高。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师德师风有缺失

学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教师弄虚作假。对部分学生而言,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投机取巧,作弊手段多种多样,诚信考试问题越来越严重。对部分教师而言,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照本宣科,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创新方式方法,课堂纪律管理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客观上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广西理工类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重视新生第一堂课,启发学生专业意识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堂课,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课程设计必须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二,区分大学与高中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端正态度;第三,开展相关专业活动,使学生清晰认识本专业,启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1]

2.优化学生职业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大一开始就要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确定大学期间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规划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热爱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的条件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围绕这个主题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目标和计划。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着力为学生提供服务和监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航者、思想品德塑造者、生活帮助者,既是导师又是挚友。第一,要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尊重、理解、鼓励和鞭策学生;第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第三,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一起双管齐下地进行教育。[2]

(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建设多彩校园文化

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丰富学院第二课堂内容,以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氛围。

2.丰富学术交流形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聘请一些教授、专家定期对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从各界专家中学习知识,扩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交流,通过邀请老师、优秀学长等为学生讲解一些学习技巧和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等活动,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不同年级特征,对其制定学风建设考核指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一年级以“养成习惯,奠定基础”为主要目标,将“三早一晚”出勤率、英语四级过级率、考试挂科率、计算机一级过级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大二、大三年级以“培养能力,发展技能”为主要目标,将各类科技活动参与率、获奖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各类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大四年级以“转变意识,服务社会”为主要目标,将考研报名率、录取率、高质量就业率、创业率、服务基层组织、西部计划等纳入考核指标。

(三)以管理制度为抓手,保障学风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学风制度建设,有效推进学风建设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风考核评价机制,把学风建设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制度来规范学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规可依,以规促建。

2.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全面掌控学风动态

寝室管理、课堂管理、三早一晚等都属于学生常规管理内容。首先,要建设宿舍的精神文化,有文明寝室建设活动、星级宿舍评比以及党员宿舍挂牌等形式。还要通过建立宿舍各项制度来促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3]其次,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和三早一晚出勤率,建立合理的请假制度,严格请假程序。严格考勤,老师与学生相互监督,及时统计、公布、上报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学风建设有效实施。再次,要严格落实考风考纪,积极开展“诚信考试,拒绝作弊”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进一步规范处理程序,把考风建设与诚信教育建设起来。

3.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风促进学风

良好的教风对良好的学风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风带动学风是创建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教学督查工作,领导经常下课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情况及时通报和批评,促使教师对学生负责;再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将教学工作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重要指标。[4]

(四)以先进榜样为目标,优化良好学风建设体系

1.凝聚榜样力量,充分发挥“模范效应”

学校通过网络传播、易班、先进表彰大会等形式加大对各类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力度,同时提高各类先进分子在入党推优和学生干部竞选、评奖评优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长组成员、学生党员的“模范效应”,起到树典型、扬先进、促学风的作用,营造“学习为学生之本”的良好风气。

2.增加评奖评优,完善各类资助体系

各类评奖评优制度的激励面应广,要包涵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综合实践、学生干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身价值的认可。让评奖评优中获得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目前以“奖、贷、助、补、减”五种方式为主的助学体系,难以涵盖全部困难学生。学校应加一些激励性措施,不仅要考虑贫困生的家庭现实,也要引入学习竞争机制,在各类资助中增加学习因素的评价,注重学习和竞赛等方面的成绩。既能确保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得到经济帮助,又能让他们在学风建设中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四、结语

优良的学风不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品质,它还是一种无形之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学风建设同时具备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三大特点,是一个系统工程,[5]必须要在实践中坚持,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管三管齐下,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优良学风,带动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朱新民.构建基于转教风促学风的新型教学关系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09-112.

[3]吕广石.开发校园寝室文化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职业时空,2012(12):73-74,77.

[4]林佩云.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