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征文总结范例

师德征文总结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县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统一思想、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主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重点

(一)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以课堂为主阵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进行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时,融入十八大精神的相关内容,让课堂成为宣传十八大精神的主阵地,让广大党员教师成为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传播者。

2.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能力。一是坚持每周一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投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提升干部“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讲大局、讲协作”的意识。二是做好干部“五个一”的管理工作,即参加一个教研组、指导一名青年教师、读一本教育名著、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讲座、撰写一篇论文,丰富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干部业务水平,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三是落实和完善干部听课制度,引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教师中,干部的工作作风率先体现“与党同心、与职工贴心、与单位连心,促和谐发展”。

(2)抓好师德建设工作,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每学期组织一次学习论坛;每年读一本书,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2是要规范《师德评价手册》的使用,认真做好师德评价工作。重点引导和教育教师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3是开展“感恩和幸福”系列大讨论活动,引导教师做一名幸福教师。三月份讨论教育幸福,以“如何做幸福教师”为题开展沙龙论坛;四月份体验教育幸福,工作中开动脑筋,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使自己从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体验做研究的幸福、做班主任的幸福,体验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幸福、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五月份感悟教育幸福,拟定书记以《享受幸福快慰人生》为题上党课;六月份分享教育幸福,以“幸福溢满园”为题开展征文活动。4是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宣传优秀教师,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有违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堡垒作用。

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与管理。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落实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庆祝建党92周年为契机,围绕学习贯彻新《党章》学习为主题,组织开展党章知识竞赛和星级党员评选工作,通过两项举措继续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以党员“双承诺”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按照教工委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按照科学“定诺”、党组织“审诺”、公开公示“承诺”、扎实“践诺”、指导“履诺”和民主“评诺”的方法,深化党员承诺活动,有效形成“人人有承诺、个个当先锋”的良好局面。我支部全体党员于2012年9月结合自己的岗位已经“定诺”,并公开了“承诺”,今年上半年重点抓好“践诺”、“履诺”和“评诺”,全体党员要真心诚意地践行承诺、兑现承诺,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要经常督导检查、了解情况。6月份召开以“践行承诺创先争优”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

3.开展“先锋岗”创建活动。按照“五个表率”(做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表率,做践行宗旨的表率,做提高工作质量的表率,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顾大局讲团结的表率)要求,结合学校各项教学评比和“我是党员我带头”开展“党员先锋岗”研讨征文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课评比活动,形成“树典型、学先进、创佳绩”的氛围,用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群众的创先争优。

4.以党员服务日活动为平台,强化广大党员的责任意识。在党员中继续开展以“我是党员我争先,服务师生做贡献”为主题的“党员服务日”活动。通过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本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打造党服务群众成效显著、服务对象评价高的品牌队伍,强化广大党员的责任意识,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一是服务队认真分析总结前期活动,制定今年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方案。二是发挥一些组织号召能力强的党员组建教师乐于参加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强身健体,凝聚人心。如:徒步健身团、篮球运动团、韵律健身团、巧手编织团等,社团组建初见规模、有成效、有影响力后,学校可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

5.规范做好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充实党组织力量。工作中加强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今年“七一”前夕计划发展1名新党员,做好2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廉洁自律教育,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五讲、两会、两能、两强、一争”活动(讲政治、讲学习、讲作为、讲责任、讲廉洁,会干事、会表达,能带好队伍、能管住自己,强化群众工作能力、强化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争当党性好、人品好、作风好、工作好、用人好的“五好”干部)。四是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五讲五比一争”(讲党性、讲心境、讲工作、讲生活、讲良心,比学习、比党性、比服务、比师德、比业绩、争做一名心境高、党性强、带头示范作用好的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全力提升全系统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意识,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1.认真落实党组织议事规则。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支部委员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效能。

2.深化公开制度。全面实行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民主权利,接受群众监督。

(五)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队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好学生进京参观。坚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继续深化“三种习惯”和“四项意识”培养(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劳动意识、节约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做文明有礼人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启动“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学生法制与安全教育。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交流展评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2.做好工会工作。党组织要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保障工会组织能够围绕中心工作,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使工会成为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做好退休教师的联系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抓学习,提升干部教师素养。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政治、业务素养,引导党员和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抓队伍,提升干部教师凝聚力。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学校建设,变革学校管理体制,加强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促进整个学校凝聚力的形成。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2

1、强化管理职能,做到全员参与

要真正使每个教师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做到齐抓共管,还必须强化学校的管理职能,使每个教师产生一种“不抓不行,非抓不可”的压力,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制订了一套《教师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用以评价教师的德育工作。

2、开辟多种渠道,优化育人环境

所谓环境是指人们赖以活动的外部社会条件。环境会给人以一定的教育作用、熏陶作用、感染作用。因此,开辟多种渠道,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是个性倾向性还是个性心理特征,都要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而社会生活条件往往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我们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寒假进行社会调查等,正是为了形成全方位德育工作的网络系统,确保德育工作各个渠道的畅通。

二、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以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单一的“报告式”:一个文件一下发,一个会议作传达,一份总结完了事,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把德育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办法,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方法必须以科学的思想做指导,要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去。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1、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针对性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重要一环。我们学校在坚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实际思想状况,针对不同时期的要求确定不同的内容,分阶段进行教育。近年来,我们针对有的教师热衷追求物质生活待遇,不讲艰苦奋斗的思想状况,开展了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针对有的教师缺乏职业道德观念的不良倾向,结合学校师德规范,开展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系列针对性的教育,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与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阶段性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必须在确保整体教育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将德育工作内容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安排,以形成合理的德育工作序列。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小组的同志,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德育工作系列方案,分三个层次进行:高一年级,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高二年级,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高三年级,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人生观教育,以“三热爱”教育作为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的德育过程。

3、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灵活性

玛卡连柯曾提出过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这就是:通过隐蔽教育的意图,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不留痕迹的教育”。德育工作的灵活性,正是这一教育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方法在于加强渗透,以课堂作为主阵地,以相关学科的教学为主渠道,把德育工作努力渗透进各科知识的传授过程。要灵活,还得注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近几年来,我们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同时结合各个节日,搞了“五四”征文比赛、“十一”歌咏比赛等活动。把德育工作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结合,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三、总结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3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中有章可循学校要以制度、纪律引导和约束教师向更高的师德修养方向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师资管理体系。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师的岗位职责均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在全院每年评选师德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评聘、职称评审和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标准化、数量化,通过学院、系、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培养、出国、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岗,其“内部津贴”、晋升、晋级都要受到影响。所有这些无疑会推动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我校有着良好的教学传统,传统的教授听课制度、老教授的传帮带机制,坚持多年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以及近年开展的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对师德水平的整体推进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创新精神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反映了教师敢不敢、能不能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冲破旧的条条框框,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即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贯通能力;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教师要把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树立师德建设的典型学院拟制定师德建设宣传条例,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到“常宣不懈”。有机地启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师表形象,树师德典型”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和组织师德演讲或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从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另外,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中心工作,还从促进教师合作精神、学生评教活动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政治及业务素质。

医德教育是师德教育的显著特征德育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且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但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而目还要强化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不但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还要响应政府和社会的号召,创建文明单位建设。高等医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育人的过程,或者说是为育人创造优良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因此,只有首先把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才能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开展医德教育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师德建设与医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到服务人民、献身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一句话,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高等医药院校医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医德新风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医德的核心和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如果学生没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就不可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师德建设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将之纳入师德建设的范畴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应地进行医德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教学的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学会树立医德意识,必须自觉重视医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譬如在介绍孙思邈的养性及其他医家的生平时,我们常常会把如何对待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医患关系,如何注意奉献与回报、单位与家庭、工作与休息,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有机地穿插在教学中去,在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从正面给学生以指引。

结合学生和本学科特点,通过专业课来渗透医德教育,可以克服传统德育教育单纯说教的缺点,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本教研室具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医德教育的传统,特别是2008年以来本科室在集体备课、同行专家和学生反馈中,积极对“德育在生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作出探讨,以下是几点认识和体会。德育渗透始于第一课生理学的绪论部分的理论传授不多而德育内涵却很丰富,除了严格课堂管理以外,要着重于立志与医德教育。可介绍著名生理学家Harvey和林可胜的卓越贡献,让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激发其学习和工作动力,使其不畏艰苦,奋力拼搏,终有所成。在临床案例和生活实例中进行德育渗透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起到了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在临床案例和生活实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切实可行的。设计难度适中,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病案,组织学生进行临床病案讨论。为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参考资料,提前将病案发给学生,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期刊、专著的目录及检索网站,训练他们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堂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和补充。例如肾脏一章可设置“血液透析”的案例,2011年教学中恰逢我校师生踊跃为本校2008级肾衰竭学生孙菲菲捐款,其母为她捐肾。现今学生因物质生活充实、独生子女偏多,很多学生不知怎样关心和帮助别人,对父母缺乏孝心。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4

1、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一部分青年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不严,甚至个别青年教师自我要求不高,上课仪表不整、迟到早退、抽烟、接电话等。他们这些不良行为,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对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等现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师生关系淡薄。个别青年教师不具备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根本不适合从事教育职业。

1.2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够重视,敬业精神不足,缺乏职业自豪感

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学历较高(硕士或者博士),他们对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等现象)不能适应,成就感低,在思想上对高职教育抱有消极态度,在其教学活动中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很多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工作热情高,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甚远,职业自豪感降低,于是打不起精神,没有了干劲,出现了工作倦怠。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晋升职称,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从属的地位上。受市场经济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年教师仅仅把教书作为自己谋生的职业,在目前普遍缺乏科学激励机制的前提下,缺少对事业的热情和进取心。有些青年教师由于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不高,心理失衡,挫伤了职业自信心,影响了他们爱岗敬业精神的发挥,有些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外兼职工作,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1.3对高职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缺乏职业认同感

有些青年教师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缺乏信心,严重缺乏职业认同感。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认为高职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认真和深度的教学,更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只要把学生“哄”好,“哄”高兴就可以了,更有甚者为了让学生在评教的环节给自己打高分,通过课下请学生吃饭、唱歌等手段获取高评价。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1.4单位归属感不强,缺乏集体意识

展前景缺乏信心,从而缺乏单位归属感。有些青年教师自由主义严重,缺乏整体协作精神,遇事先为自己着想,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学校安排的工作讲价钱。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中,有些青年教师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些行为都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

1.5缺乏责任心,治学不严谨

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很少,一份教案几年不变;上课没有激情,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调;考前给学生“划重点”,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妨害了学生的进取心。还有些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实训课关注不够,更有甚者故意忽略实践教学,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与高职教育的理念想违背。

2、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2.1领导必须重视,首先以身作则

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师德建设不只是普通教师的事情,各级领导干部应该首先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师德建设,起示范作用,成为全校教师的楷模。做到上有正气,下无歪风。师德建设首先应该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才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各级领导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的基础上,要科学有效地领导学院的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建设师资队伍的核心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机制。

2.2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教师师德考评监管体系,提高可操作性

建立师德建设考评监管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人为本,提高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个评价体系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等方面。师德考评监管体系还可以把学生评教、个人自评和组织考查相结合,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师德考评机制定期推选“师德标兵”,表彰师德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师德师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师德优良的教师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对获奖者在评优奖励、年度考核、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师德建设机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违反师德情节较严重的教师两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不得参加评先评优。2.3完善新师资聘用制度,定期加强师德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引进教师时要严格把关,宁缺勿滥。人才引进时,不仅要考查应聘人的专业素质,还要考查他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完善新教师资格聘用制度。对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师德培训。师德培训主要针对师德师风和教学技能方面,通过师德专题讲座、典型示范、座谈会、研讨班、师德理论培训班、征文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2.4加大师德的宣传力度,对青年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招贴画等形式,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师德征文活动、典型示范宣传等手段,对青年教师加强引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单位归属感。教师唯有“信其道”才能“乐其道”,进而才能有效地养成爱岗敬业的精神。

2.5教师的自我建设

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青年教师自身还要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使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和升华。

作者:王颖 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第二篇

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取向教育

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深化文化改革顶层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业学校教师今天所面对的学生是90后的一代,他们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把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人才匮乏、国力衰弱归罪于专制文化教育,封建道德束缚,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否定、摒弃的态度,因而,加强对职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提升到了与时俱进的高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眼下,职校盛行的国学教育热情很高,形式多样,但普遍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内容庞杂、偏颇,教师要提高对中华文化内容精深,外延丰富,目标远大的认识。遵道德,守诚信,传孝道,承忠魂,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弘扬和提升,以“立德树人”重建自己的文化信仰。其次,要把“仁、意、礼、智、信”贯穿于国学教育的全过程,倡导以精神生命为追求,节制物质生活的欲求,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为师。第三,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体网络的建构,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创新与发展。

二、要加强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一个优秀的职校教师也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公民。公民教育使教师拥有强健之体魄,健全之灵魂和和谐之社会;热爱国家,关心时事,参与政治,在承载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基础上做优秀的公民,服务学生,造福社会。树立优秀的公民必须是品德高尚的公民,优秀的公民不仅仅体现在对国家的情感投入上,而是体现在对国家的理性认知和政治参与上。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体现自身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底蕴。践行和完善“德育之维,制度之维,能力之维”三个公民意识维度,营造职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和谐氛围。职校教师的公民意识增强了,其自身加强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会逐渐提升和强化。一是要树立育人为本、道德为先的人生观价值观理念。校荣我荣,生荣师荣,为职业教育大发展转观念,快发展遵德行。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团队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德育五大平台,推进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与完善。二是要结合沈阳职教实验区的建设,拓宽办大职教服务沈阳经济区发展,为国家经济产业转型服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视野,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校多元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力提升和谐统一。三是要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通过公平、多元、开放、优质的幸福教育途径,着力培养自身成为优秀的公民,高尚的教师,提高课程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能力。四是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起到率先垂范,我为人人的榜样作用,推进职校科学化发展,国际化创新的过程,实现自身价值发展与职教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作者:袁春明 单位:沈阳市外事职业学校

第三篇

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回顾历史教师对社会、历史、人类文明发展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多年的职教生涯告诉笔者,中等学校教师每天面对复杂多样问题时不仅要有一个强壮、充沛体质支撑,同时还必须具备有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对职业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对自己当初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要不计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乐于奉献。同时,教师还要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理想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和职业向往,信念是教师对职教事业的信仰和追求,价值目标是教师对人生和事业取向的目的和标准。教师有了科学的从教理想、信念和目标,就会在职教岗位上把追求远大目标与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师德核心内容,也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无私地奉献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的教师更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学校每年都有来自于地区(蕲春、天门)联合办班的学生,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有的学生从小就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适应,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给他们帮助和关爱,渴望教师对他们尊重和呵护。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的办学特点,长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了解每一个学生,要主动及时帮助他们渡过适应期,做学生知心朋友,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时当学生犯错误时候,或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失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训斥,即使一句粗暴的说教,也会使他们倍感伤害,要细心地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日常教学应把握批评的“度”,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把握度,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要多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特别是中职学校的教师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我们是交通学校,汽车是主导专业,当今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科技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来校前通过网络及其他方式或多或少接触和喜爱汽车,报考汽车专业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来到学校后,如果教师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讲授,再渴望知识的学生兴趣也会降至冰点。

中职学校教师知识需要更新,要掌握当今行业最前沿的新工艺、新知识。同时,仍需要对教学、教法进行研讨和改革,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式等模拟企业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爱好持久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工巧匠,技术高手。一般说来,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谈吐优雅的老师,愿意和他们相处,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教师就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个人魅力,提升个人魅力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知识、教法不断更新也是师德的最好体现。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只有深刻理解师德,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才不会落后于社会,才不会跟不上教育的步伐,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在第29个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提出“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的殷切希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者:彭万平 单位:武汉市交通学校

第四篇

一、师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道心惟微”取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十六个字中的四字一成语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自律与反思,而一些青年教师因缺乏远大理想,安于现状,贪图享受,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遇事先为自己着想,斤斤计较,向组织讲条件提要求,一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集体意识。比如,经常有青年教师请假的理由是旅游、走亲戚、学开车……她们从不考虑学校的制度,从不考虑学校的行政安排……这些情况给幼儿园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二、提升师德水平的具体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

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确立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以学习教育、实践体验、锻炼感悟、创新活动等多途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创办自我成长训练营

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桥梁,当教师的思想出现偏差时,幼儿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一般为20分钟,在群体中开展心理与情感交流活动,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于教师的成长十分有益。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教会教师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相待,帮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以平常心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使他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不同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要求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小结,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需求并适时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对有待改进的地方给予合理的引导,使青年教师在短期内不仅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在师德方面也能有质的飞跃。

3.完善师德考核机制

制度文化是立校之本,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规范。幼儿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体现教师师德水平、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将师德要求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套考核体系应该尽量涵盖师德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定期进行测评,并将结果装入教师档案,作为优先进修、晋升等依据。有幼儿园实行师德要求“一票否决制”,促进了青年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真正使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我信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天下为公,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抱无私之心,行为公之事,让管理走向“无为而治”的境界。

作者:陆小敏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幼儿园

第五篇

一、高校教师师德建的重大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自我国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担负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由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蓝领大军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在根本上都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遵循公平、公正的师德原则,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种有说服力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会促进这一影响更加深化,并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各方面得到发展。

3.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良好的师德直接决定并推进一所大学文化品格的形成,师德中所蕴涵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成为大学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学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助于在高职院校内形成互敬互重、和谐友善的情感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归属感。

二、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和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区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建设成效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所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办学水平。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呢?

1.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提高师德修养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不断用新的、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师德规范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树立师者的高尚形象。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道德实践,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境界的必要性,并且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2.在行动上以师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不拘俗成,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常常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固执。老师应该知识面更宽,和学生共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应该有较强的驾驭现代化教育设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能力等,不断通过实践锻炼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

3.在总结上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师德水平的提高。定期开展教育经验分享活动,组织经验丰富、成果显著的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开展教育经验分享活动,优秀教师向大家传授多年积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在思想上帮助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逐渐形成尊重、爱护、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良好师德文化,增强每一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师的定期小结,表述阶段性的收获,提高教学质量。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5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师;新形势

“教育大计,师德为本。”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还指出了“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1]。同时,考虑到高校教师的职责,即教师是专业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要为学生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新思想,为学生塑造生命。因此,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努力。鉴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故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而建设一支党和人民都满意的高校师资队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是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教师作为高校实施教育最为关键的要素,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即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以德治国的教育战略,积极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主力军。简言之,高校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陆续提出了培养“四有好老师”及“四个统一”的要求。党中央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本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得高校意识到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性,即有必要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探索。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其外部环境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如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及网络环境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同时,高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低、人格品质欠佳、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影响了其作为全社会高尚道德文化的实践者、开拓者和引领者这一角色的扮演,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改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总体状况,使教师有能力应对教育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扮演好相应的社会角色。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交流日益增多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作用由强调基础支撑作用变成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重。面对这一形势,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高校是否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其是否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是否开展了高质量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会映射在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方面,这会间接地影响其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的作用。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坚定教师政治观念、增强教师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使教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有效落实各项教学方针,认清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而有效地发挥自身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同时,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会影响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能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使其严肃认真地按照相应要求对待教学工作,这样就能为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提供保证。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第二,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正处在三观的发展变化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教育。而高校教师的本职任务就是教书和育人,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觉悟、价值取向及道德素质的发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让高校教师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旦高校教师的素养达到了这一高度,就能通过人才培养工作将这些素养示范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模糊且动摇,思想认识不全面

高校是培养各领域专业性人才、各学科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高素质、有道德的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教师作为高校实施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在专业教育、科研引导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在道德培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在道德培育的过程中肩负起自身职责的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但从现实状况来看,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其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且动摇,思想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较低;第二,对廉洁自律认识不足;第三,在思想认知和日常工作上存在主观性、局限性、片面性的问题,即未能完全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新事物、新情况或处理新问题。高校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认识不全面,使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受到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风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消极的作用,这不符合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对此,如若不顺应时展潮流,在充分考虑高校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改善师德师风建设,将会持续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

(二)教书育人意识淡薄,师生关系冷淡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换言之,大多数教师只做到了“受业”“解惑”,达到了“经师”的要求,而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即既能“受业”“解惑”,又能“传道”[2]。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部分教师存在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的情况,即部分教师只是按相关要求按时上课,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对学生道德素养关注不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堂教学,育人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还有部分教师师表意识相对淡薄,即言行不符合教师的形象,且日常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这些高校教师未能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另外,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因教育思想未改进、敬业精神欠缺或教学态度不端正,形成了“专制型”“放任自流型”的师生观念[4]。有前一类师生观的教师忽略了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平等性,常以命令、要求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有后一类师生观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不重视,也不了解学生,未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未能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忽视了对学生的关爱。长此以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相对冷淡的情况,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情感,进而降低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还会伤害学生的感情,从而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不利于帮助学生架构一个正确的三观。更重要的是,从小的方面来说,师生关系冷淡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从大的方面来说,则会影响学生对今后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三)缺乏合理且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许多明确的指示,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未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全盘工作进行部署,以及对党的有关政策文件执行不畅,从而导致学校内部存在教师队伍活力不足、部分教师师德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有些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只停留在口头和理论层面上,缺乏相应的执行措施。现阶段,虽然当前的大部分高校都意识到了师德师风评估的必要性,但仍有很多高校现行的考核制度和规定过于重视教师的研究成果,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的考核只是在年度考核中一带而过。正是由于现行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许多高校教师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科学研究,而忽视了自身品德素质的提升。再者,师德评价需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教师的职业规范做出评价,但是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师德评价时存在以下两项问题:一是未设置合适且合理的师德师风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即缺乏可操作的师德考核指标、师德评标标准不实用,导致师德评价不易操作或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二是师德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即由于高校在教师的职称评聘、奖励等方面对师德的要求较为空泛,致使在实际评价中,教师的师德评价结果会出现由领导主导或“拉帮结派”评判的问题。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缺乏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利于其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其实现长远的发展。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筑牢其思想根基

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5]因此,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如若想做新型的教师、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加强理论学习,筑牢自己的思想根基,即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忠诚于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主动承担起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建设的重任,为加快现代化教育的步伐而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增添助力。高校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应该为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设置计划、提供帮助。为此,各高校要以党对高校的全面指导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整体过程,并将师德师风学习与培训作为教师的必修课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同时细化相关安排。目前,各高校针对教师开展的理论学习主要由学校的党组织负责牵头、由各高校的政教处监督落实。基于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理论学习内容上,以“端正教师职业态度、提升教师从教水平”为目的,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与文化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点阐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作为重点内容予以纳入;在理论学习方式上,可灵活安排多种形式,既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周(月)”和师德大讲堂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培训的形式展开,包括专家报告、教师论坛、集中研修等形式,如设置“学习师德楷模”专题教育、组织以“教师思想作风建设”为主题的集中研修等。另外,各高校还要完善本校的官网,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以拓宽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渠道。具体而言,高校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校园官网上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进,包括增加党史学习的专栏,每天及时更新专栏内容,刊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县委的要求及安排部署等,推进教师理论学习的系统化、常态化[6]。概言之,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从全局上对教师的理论学习进行把控,对其理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平台进行细致的安排,以此形成校领导发挥带头作用、各党务班子成员带动周边人、各专业的高校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当然,除了高校要对教师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做出安排,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进行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积极主动地筑牢思想堡垒,补足精神之钙。高校教师在按照要求参加高校安排的理论学习活动和培训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学原文、听专家的讲座、看电影、听新闻,或者与其他教师交流等方式,重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政策法规、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同时,其还要多了解当下的时事政治,并且根据国家下发的文件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重点突出对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有效宣传,以体悟出师德的新要求、新标准,从而规范己身。另外,高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参加相关的实践,包括参加政治理论演讲比赛、“七一”党员高校升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等,坚定自身作为教师的使命信仰,进而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二)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最终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从而为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有利的条件[7]。基于此,高校要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使教师端正自身的形象,做到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职业规范。且这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的环节上,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因为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达成目标。基于此,为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高校可以组织各类树典型、宣传师德模范的活动,对教师进行正面的熏陶。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创新争先、创优争光”活动,以宣传教书育人模范人物为主,广泛宣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形成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效应;开展“高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即评选各个高校内具有良好师德风尚、潜心教书育人、教学功底扎实的“教学名师”,使其成为青年教师的学习榜样;开展以“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为主题的师德楷模评选活动,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先进模范事迹感染其他教师;开展“育人故事”征文活动,让教师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感悟;以“七一”、教师节等为节点组织庆祝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如此,以多样的活动予以高校教师正向的熏陶,可使其谨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悟教书育人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在日常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中积极贯彻师德师风规范,最终增强敬业精神、端正教学态度。另外,教书育人本身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做要到为人师表,有敬业精神,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注重以德育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学生作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关键,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持之以恒,一视同仁,将师德之风均匀地洒在每个学生身上,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好“情感”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以学生为本,即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发现并纠正其缺点,鼓励并发扬其优点;第二,换位思考,即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有助于教师做到以德育人,从而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最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师德师风水平。

(三)立足实际,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

考评是高校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应该梳理教师工作的全过程,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从大框架上来讲,高校各部门及学院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建立各项关于师德师风评价的制度,如建立师德师风个人承诺书的制度,即按照教师聘任合同规定的管理办法,完善实习期间的调查,综合评价聘用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师德表现[8];建立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问题追查、责任倒查、谈话提醒等制度,即规范教师师德失范个人行为处理程序;建立日常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如此,可确保从教师入职、评聘、奖惩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考评机制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为了真正让师德师风考评机制落地见效,高校还需要依次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设定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标准。高校可以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基本依据,对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文件中关于师德师风及职业要求来设定,进而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并规定至少每学年组织一次师德评价。第二,在师德师风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将爱国爱校、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的内容作为关键指标予以纳入,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或分值。第三,在评价方法上,采用查师德诚信档案、评价量表、会议记录、工作总结、领导分工文件等方式实施。第四,在评价主体上,将学校、教师、同事、学生、社会这五者都纳入评价主体的行列中,其中教师自评就是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客观分析自身的师德师风水平,占评价总体的 10%;同事评价就是通过研讨、评课等评价师德师风表现,占评价总体的 20%;领导评价就是通过日常观察、查师德诚信档案、领导分工文件对个体进行师德师风评价,占评价总体的 30%;学生评价(占评价总体的 20%)和社会评价(占评价总体的 20%)都是通过问卷、座谈、监督电话等途径实施的。第五,在评价结果上,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评判皆以事实为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凡注明“一票否决”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若该指标为不合格,则此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等级为“不合格”。概言之,只有建成一套符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且合理全面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才能刚性约束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教师。

五、结语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6

在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人民群众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被赋予新内涵。普遍意义上的教师教学能力包括领会和把握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发展能力,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了解学生并能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利用和开发能力,教学设计、监控及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能力,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等。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变化给高师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必须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信息渠道、信息积累、知识基础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用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统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是学科知识够用为度、技能训练提高要求、实践教学全程安排。即学科知识努力使师范生的知识系统化,掌握中小学课程教学所必备的学科知识,重点进行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习途径引导和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一是优化学科课程结构,精简课程门数,减少学时学分,开好主干课程,满足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学科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二是开足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课程。通过这类课程使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处于跟踪、了解、研究的状态,使师范生产生角色意识,顺利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自然过渡。三是根据基础教育教学教改的实际需要,开设基础教育课程。如“教材分析和技能训练”、“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课件制作”等课程,推行“双导师”制,组建由校内专家和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团队,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的集中强化训练,确保教学技能达到基本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体现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师是一种职业,这就注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从事这种职业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需通过长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反思才能习得。虽然高师院校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只是为教师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但这种基础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教学法”中的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几个部分构成,而且是在师范生临近毕业才安排,实习结束后师范生已无暇对实习阶段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因此,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优秀教师为立足点,以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有利于师范生就业竞争和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出发来精心安排。要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情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来设置课程。“班级管理”、“课件制作”、“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应用文写作”等实践性课程要充分体现实践特点,使师范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同时要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断巩固和强化师范生的专业思想。

从对师范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得知,师范生真正喜欢从教的比例不高,更多师范生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做的无奈选择。这种实际给高师院校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帮助师范生确立并巩固和强化专业思想的问题。教师工作的对象和环境决定了教师必须对教育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只有热爱工作、主动工作,才能取得工作成绩。“教育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流动,还有人格的塑造和情感的沟通。教师除了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成熟的教学技能外,还要有温润的人文情怀,对教育和教育对象深刻的理解。”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追忆儿时的求学经历认为,在他读小学的三位老师中,唯有蔡云芝老师的师爱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卓越的教育家如陶行知、魏书生、李吉林、于漪等无一不是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崇高的事业和人生的追求,将整个身心投入教育的人。高师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优秀教师中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见习和实习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要从师范生入学开始就通过感受性见习让师范生了解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对合格教师的要求,帮助师范生确立专业思想。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的专项见习和实习要通过观察、模仿、实作这些环节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训练其教学技能。集中综合性实习要让师范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强化专业思想、训练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师做好积极准备。总之,要通过实践教学这个载体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形成职业习惯,努力培养懂教育、会教学的专业人员。

三、校校合作育人体系

(一)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

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世俗化和功利化愈演愈烈,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以分数为首要指标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需要实习生的学校找不到人,师范生想要实习的学校不要实习生。原因是:虽然希望实习生支持的学校多是山区、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希望实习生带来外部信息,输入新鲜血液,更新教学观念;但因地理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的限制,师范生不愿去实习。师范生希望实习的学校是城区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往往又不愿接受师范生实习,理由是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成绩,影响学校排名和教师的工资、奖金。二是实习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地方高师院校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是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没有相应经费投入,基地配合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热情不高,实习教学不能正常开展。三是由于受办学经费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学校没有财力和人力组织大规模集中实习,只能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2.发挥政府在实践教学中的职能。

学校办学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政府,不论是经费、人员、办学场所都必须依赖政府支持。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更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帮助。学校要借助政府对所属学校的绝对行政权威,建设和使用好实践教学基地。请政府出面确定办学条件优越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为师范院校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将支持配合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责任,像考核普九责任目标一样纳入对地方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任期考核责任目标。

3.校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校校共建指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建设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高师院校要打破封闭办学和关门办学的培养模式,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幼儿园在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戒除清高,放下架子,走出“象牙塔”,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主动向中小学幼儿园专家学习。实行“双导师”,聘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师范生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策划组织等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确保师范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教师具体指导。另一方面,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师范生培养作为自己教师队伍建设的神圣职责和社会职责承担起来,协助师范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校校共建实践基地活动中,师范院校要根据协议做出建设经费预算,并把教师指导费、设备购置费等建设经费足额划拨到实践基地,确保不给基地增加额外负担。

(二)毕业生培养和跟踪一体化

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是高校验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高师院校要把坚持毕业生跟踪和回笼制度作为常规工作,对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是收集反馈信息,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基层学校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跟踪的范围要包括在基础教育的不同岗位和地域就业的师范生。毕业生跟踪要充分依靠毕业生所在学校领导和师生,要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是了解师范生进入职业岗位后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回笼是在师范生经过真实的职业岗位锻炼、有了许多感性经验和感悟后,在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给师范生指明发展路径和提示具体的发展方法,尤其是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校园教育教学和活动育人一体化

调查显示,师范生填报升学志愿时,很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要求高师院校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文化活动都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既要着眼于校园中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将来走出校园的工作,凸显教师培养特色,为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严谨、活泼、平等、合作的教师教育特色,教师要从精神面貌、教态仪表、治学态度、敬业精神、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师范生以启迪和示范,要使师范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怎样治学、怎样当好老师。其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通过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给师范生以熏陶和影响。第三,充分发挥师范生社团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手工作品比赛、说课比赛、微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诱发师范生的潜能,帮助师范生树立专业思想,锻炼成为能讲、能写、能做的优秀教师。

五、师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而制度又不健全、不完善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价值体系多元化特殊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突变,突出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上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当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目标不相一致时,不能做出主动让步和牺牲;在奉献与索取关系的认识上只看重索取;信息文化侵略、网络信息污染引发的道德意识弱化、道德情感冷漠、道德信念迷失等等都成为高师院校培养人才不得不主动面对的现实。教师职业决定了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起很多行业从业人员要艰苦得多,工作要辛苦繁琐得多,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付出更多、奉献更多。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具备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所以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任务也更加艰巨和严峻。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职能作用。高师院校必须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劳动对象丰富和完善职业师德教育内容,开设师德教育系列课程或专题,着力进行师德的强化教育和渗透。一是要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师范生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社会现象,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二是要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儿童是教师的道德底线。

针对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屡屡出现的侵害少年儿童事件,有必要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精选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结合典型案例的方式对师范生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三是帮助师范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高师院校更要从培养人师的高度出发,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效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和侵蚀。教师要始终恪守培养未来教师的神圣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生活、做人等方面给师范生做出表率。帮助师范生养成善良、正直、理性、仁爱、公正、勇敢、坚毅、平和等良好的品行。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有形和无形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对师范生成长施加影响,如师德模范宣传展板、组织师范生做师德体会或认识的交流发言、师德征文活动、师德情景剧表演、师德案例分析、师德典型讲座、我身边的良师等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坚持师德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宿舍、进食堂,把师德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贯穿在培养过程的始终。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7

指导教师在“一对一传帮带”活动中,通过个人的教学实践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远程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与科研;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学术能力。“一对一传帮带”活动也使得指导教师本人的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科研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二、“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通过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础部制定了“一对一传帮带”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方案包括五部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活动载体、活动要求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活动方案要求,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刻认识、理解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活动,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学术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等。活动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修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及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夯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比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确实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活动方案要求,指导教师要根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特别是在线教学设计、教学辅导、学习支持服务等)、科研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详细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作为一个远程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师职责,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远程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范围比较宽广。翁朱华博士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一文中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归纳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大维度。为了提升青年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我们邀请副校长张耀斌教授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就电大“教育、教师、教材、教案、教学”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张校长认为电大教师应该具有“设计师、咨询师、营养师、调酒师、心理医师”五种角色;电大教材应该是字数少、一幅图(一幅导学图)、一张表(一张助考表);电大教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课程特点,从课本中提炼重点、难点撰写成电大学生的读本;电大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聆听张校长的讲座,教师们对远程教师的角色定位、导学教案以及教学资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学基本功。根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活动方案要求,结合青年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每一对教师在活动开始都制定出详细的指导计划。教师们经过反复讨论、认真研究导学教案形式、内容等,对集中导学教案的撰写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一对教师有计划地互相听课。青年教师通过旁听指导教师的集中导学课程,认真学习指导教师是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等等。指导老师通过参加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逐渐改变了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简明性等弱点,使青年教师很快熟悉、掌握了现代远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另外,结合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讲课要求,我们举办了部门专兼职青年教师观摩课。课后参加“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全体教师对此次讲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点评,肯定了特色与亮点,指出了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四)通过总结活动成果,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围绕“五个一”的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如集中研讨、个别指导、在线讨论等,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活动开展期间,青年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课题研究8项(其中主持3项),出版论著1部。在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庆七一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教师节征文比赛、2010年度多媒体课件立项建设评优等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11项奖项。活动期间,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想办法为青年教师争取参加各种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机会。指导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资源建设等一项项具体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通过开展“一对一传帮带”活动,形成了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青年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下,很快熟悉远程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等;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同时,也对教育观念、学科知识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通过活动,教师们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的氛围。

三、“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在帮教活动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虚心请教;指导教师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知识、教学经验和方法,尽职尽责地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帮助。通过活动,青年教师在远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学术能力以及资源建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希望青年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以反思的态度提高教学基本能力,以学术的意识提高科研基本能力,以先进的理念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一对一传帮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活动制度的健全、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有效的帮教活动制度。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等有计划地整合我省电大系统教师资源,探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团队,并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特别是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教师课程研修等。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帮教活动考核标准与教师评价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以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关于教师评价标准,王斌华教授曾提出“发展型教师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特征是由评价者和教师组成一组,共同制定评价计划、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职责;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重视教师的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它是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教师评价。另外,我们还应建立帮教活动的激励机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指导效果良好的指导教师和进步显著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真正达到教者精心,学者用心的良性互动,确保帮教活动的培养质量。

(二)科学合理的组织帮教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有针对性,要结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学生的主体是在职成人,他们的学习需求经常处于急剧变化中。作为远程教育教师要及时适应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如在活动中可以选择某一门课程,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到教学策略、教学实施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帮教。青年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不足,制定提高的内容和计划,请指导教师帮助解决,等等。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除集中学习交流外,还可以进行观摩示范、案例教学等。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限于省校教师,同时也要兼顾分校和教学点的教师。所以,我们要加强省校教师与分校和教学点教师的联系,鼓励他们合作开展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合作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全省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师德征文总结范文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坚定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高素质的教干和教师队伍,统筹全县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思路

教育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统揽全局,突出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园规划建设,围绕“安全、规范、质量、特色”八字做足文章,做好文章,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实践创新,加强队伍建设,追求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教育新形象。

三、主要目标

围绕总体思路,全县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是重点实现“五个全面”:

1.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创建教育现代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17所学校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高标准实施城区7所学校新建工程,4所投入使用,3所主体工程竣工。年度校安工程全部竣工。创建省优质园5所,创建省级重点乡镇社区教育中心9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1个、省居民学校10所。所有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达到省三星标准。中学筹备创建五星级高中,洪翔中学争创省四星级高中。组建以中专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创建省级实训基地2个,创建1个省级职教品牌专业。新增省级初高中课程基地各1个。

2.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学前3-5周岁入园率达96%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8%以上。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中考优生率保持全市第一,优生绝对数确保全市第二。高考本二及以上升学率全市排名保三争二,清华、北大录取人数2人以上。

3.队伍素质全面优化。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开展“百千万”教师基本功训练和“百校万师”培训行动。落实“963”人才培养年度计划,新增市名师名校长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人以上,市级骨干教师100人以上,壮大全市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小学、初中本科学历分别达到35%、78%,加快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为全面落实县三年教育振兴实施意见,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三年培养计划》、《校长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等7个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就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制度具有严肃性、导向性和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上台阶、上水平,提高学校管理的精致化程度,基本形成“校校有特色、个个有特长”的发展局面,打造一批民办教育品牌学校;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新增省市特色学校6—8所;力争成功申报省规划课题20个以上。

5.和谐发展全面推进。

教育振兴的实践是生动的,教育发展的道路是和谐的、全面的。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免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深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面实施“五个一”关爱活动,切实保障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创建国家、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省平安校园”10所,“市平安校园”10所、“市文明交通示范学校”15所。深入开展纪检监察、教育督导,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教育宣传,政风行风评议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具体任务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2013年全县教育工作重点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一)坚持科学规划,打造发展亮点,全力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工程。

1.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以“做强城区、做优农村、城乡一体”为思路,以“建、并、撤”为主抓手,以大投入为保障,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建成一所、精品一所。全面启动附小新校区、第一实验学校西扩、孙何小学迁建、国际外国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开发区7所新建学校工程建设,确保秋季4所学校投入使用,3所学校主体工程竣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校安工程项目47个,面积250957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38个,面积241152平方米;加固项目9个,面积9805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46亿元。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强化质量监管,确保校按工程项项都是“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

2.加快优质创建步伐。

围绕每个乡镇建好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要求,加快推进上塘、重岗2个乡镇的幼儿园建设。按照1万人口左右建1所幼儿园的规划,推进城区新建小区幼儿园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孙何等4所幼儿园,年内力争3所投入使用。加强省优质幼儿园创建,争创省级优质幼儿园5所,创市级优质幼儿园5所。充分利用撤并后的村小建设市合格园。按照每个乡镇办好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或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划,有序合并部分乡镇中小学,撤并薄弱村小39所。打造高中教育品牌,中学创建省高中课程基地,陈圩学校创建省初中课程基地;中学筹备创建五星级高中,洪翔中学做好省创建四星级高中基础性工作。

3.分步推进现代化创建。

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县乡共建、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省定标准,迅速启动首批中学等17所学校创建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创建序时进度表,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装备、辅助用房建设、幼儿园及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等重点薄弱项目提档升级,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观摩推进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任务到校,责任到人。创新经费投入机制,采取BT模式、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加强资金投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全面打响首批学校创建工作“攻坚战”,确保一次性创建到位。

(二)坚持德能并举,构筑发展基点,全力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师德建设。

以进一步强化为人师表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荣誉感、神圣感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职工“六五”普法教育,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好教师,整体推进全县学校师德建设。在全系统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标兵引领”、“激情文化”、“开门评议”、“师德讲坛”为内容的“五大行动”,组织万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挂牌上岗、公布投诉电话,开展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学校评机关为内容的“四评”活动,评选年度“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师能标兵”、“十佳校长”,组建师德事迹宣讲团“百校行”等措施,全面引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师德师风查处力度,纠正、严查教师队伍中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对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学生以及师德败坏的教师;校级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低于三分之二的,或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均予以严肃处理。

2.创新培训举措。

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构建开放、多元、灵活的培训体系。完善院校合作、校本培训、教师自主学习三结合培训机制,建立“研、培、管”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全县教师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不少于100学时。启动“百校万师”大培训、大比武、大考核活动,重点抓好暑期集中培训,深化师师结对、南北合作、专家讲学等方式,培训教师6000人次。做优做强“百节好课展评”、“同课异构”、“联片教研”等品牌教育活动,促进专业发展。开展百名教干业务考试、千名教师备课竞赛、万名教师“三字三hua”基本功训练活动,全速提升队伍综合素质。组织县内名特优教师、出国学习归来的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开设精品课、专题讲座、教科研成果展示等,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实施南北挂钩定岗学习培训,每所学校每月选派1-2人到太仓、昆山等挂钩学校定岗跟班学习;有计划地邀请挂钩学校领导或教师到来洪指导。实施城乡共同体培训策略,城区学校选派不少于1名优秀教师到共同体内乡镇学校进行课堂教学,乡镇学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每学期回原校上汇报课不少于2次,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教学大赛有位次、教学质量有成绩、核心期刊有名字、经验交流有身影、课题研究有成果、专业领域有影响”的“六有”为引领,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大提升。

3.壮大名优队伍。

以实施“名师引领工程、青蓝结对工程、科研强师工程”等三大行动为抓手,做实“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选派一批优秀教干、教师出国学习,参与省市级高端培训;放大名师工作室效应,固强补弱,加速成员晋评高级别骨干教师。加大名特教师引进力度,对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和省级特级教师来我县任教,争取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安家费和每月生活补助。加强全县特长师资培养,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对有潜力的优秀教师实施“一对一”扶持,努力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夯实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名校长的发展基础。实施“963人才培养计划”,以“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教师成长计划书项目管理”,“名师发展共同体”为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130人以上,新增县名师、骨干教师350名左右。推动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率提高到40%;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分别提高到35%、78%;高中专任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率提高到5%;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5%;

4.深化五岗改革。

大力推进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奖惩制、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制度,对学校富余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内部转岗、培训待岗、提前退岗、分流离岗等措施,盘活教育人力资源。加大转岗培训力度,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实施音体美三科培训人数分别不少于100人、150人、100人;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年培训不少于50人,幼儿园教师不少于50人。以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为契机,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向师生比高的学校倾斜,向教学质量突出的学校倾斜,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效优酬,全盘撬动队伍活力,全程催生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退岗教师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超过提取本校班主任津贴后平均数的30%;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辅、工勤等岗位人员,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不超过提取本校班主任津贴后平均数的50%。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对学校领导班子推行适岗评价和末位淘汰制,增强学校领导班子整体活力。

(三)坚持质量为重,主攻发展难点,全力实施各类教育提高工程。

1.创新德育教育。

围绕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等专题活动。突出做好分类育人工作,小学重在开展“文明小使者”行动,初中重在推广“德育导师”,高中重在开展“人生规划指导”,职校重在强化公共职业素养培育。积极推进“六五”学生普法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强化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建设,利用心理咨询室等载体,开展“做一名阳光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关工委作用,强化学生心理疏导。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继续推进“班主任风采大赛”、“优秀班主任讲师团”以及征集评选班级管理典型案例等活动,评选表彰县优秀班主任、德育标兵、德育先进集体。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市级“无烟单位”创建工作。

2.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落实省“五严”规定,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减负增效。严格控制上放学时间和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以课题为引领,年内力争成功申报省级规划课题20项以上。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新课改教学模式研究,深入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年”各项工作,探索形成高效低耗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构建高效课堂一校一本范式。狠抓教学“六认真”管理,做实“认真”文章,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学校备课组、学科中心组建设指导,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强化各学段教学质量的调研、监控和质量分析,大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3.推进素质教育。

在推进课改的基础上,以省素质教育“333”工程实施为抓手,突出抓好“三育”(德育、体育、美育),重点抓好“三会”(会学习、会劳动、会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第一实验学校“全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障青少年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继续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举办第2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冬季阳光长跑活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创建中学、第一实验学校、临淮小学魏营小学、梅花中学等5个放心消费教育基地。按照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指标要求,做好系统内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总结石集创建乡村少年宫的基本经验,加强国防教育,增强爱国爱家意识,树立建设国防、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

4.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围绕初中教育优生率全市领先、高考本二及上线率全市保三争二和升入名牌大学实现新突破的奋斗目标,统筹各类教育发展。普及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提高保教质量,年内确保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大讨论活动,举办双语阅读成果展。全面提振高中教育,创新优生培养举措,抓好边缘生转化工作,促进中等生全面开花;精心抓好高三复习研讨课,精细做好高三备考复习工作,精致组织好三次模拟考试,力争本二达线率全市保三进二,考取名校人数实现新的突破。互补发展民办教育,引导民办教育找准办学突破口,扶持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做大做强。针对现有民办教育资源体量较大、数量较多的现状,有效整合民办教育资源,促进民办学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审批民办学校,民办普通高中年内全部达到省三星级标准。

(四)坚持服务经济,放大发展支点,全力实施职业教育振兴工程。

1.以品牌创建提质。

以转型发展为核心追求,振兴职业教育。组建以中专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宿迁工专申报国家校企一体化示范基地。中专和新星中专争创省级实训基地。创建1个省级职教品牌专业。新星中专确保通过省三星级职校复验。与县工业园区企业深度合作,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日常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实施“阶段性全脱产”教学制度,深化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整合职教资源,促进民办普高职校转型发展,年内全部达到省三星级标准。整合民办职业教育资源,通过重组、兼并、挂靠等方式,促进民办职校转型发展。

2.以课程建设夯基。

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强化对原有的纺织服装、旅游餐饮、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继续加大对中专的旅游管理、烹饪专业投入和培育,积极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积极开展“五研”“两课”评比竞赛活动,争取承办市级赛事。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培养,打造品牌教研,确保我县“两课”在全市的强势地位。以对口单招为抓手,强化学校内涵发展,力争2013届对口单招实现质的提升。完善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实效提升评价教师,以综合发展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健全由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价机制,以评价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技能考核合格率90%以上。完成毕业生就业安置2600人,其中在本地就业1300人以上。

3..以培训竞赛增力。

推动职业学校竞赛文化建设,全力备战省技能大赛,积极参与省职教创意论坛、省职教创新大赛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力争数量质量双提高,再创高级赛事佳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训2000人,退伍军人培训300人。推进社区教育提质增效,全年完成各类培训8万人次,其中返乡农民工培训2000人,实用技术培训26000人,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1300人,全面深化政策、法律、社会公德等精神文明培训。此外,社区学校完成科技放像2600场,力争受教育达20万人次以上。

(五)坚持品牌引领,打造教育亮点,全力实施学校特色发展工程。

1.加强特色规划。

围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目标,以“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特色扬名”为策略,高标准制订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核心文化,广泛开展实践研究,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以校本教材研发为抓手,认真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的素材,初步形成一批以德育教育为主题、学科教育为核心、生态文明教育为拓展,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推出一批特色办学成果。

2.培育特色品牌。

扎实推进学校特色内涵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学校观摩评比,提升特色办学品位,围绕“大湖湿地、水韵”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放大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红色教育、乡土教育、生态教育五大本土教育品牌,分类培育一批特色名校。邀请专家莅临指导,精心打造一批校园文化景观,以景观建设扮靓多彩校园,引领特色发展,倾力打造“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办学品牌。年内新增省市特色学校6—8所,县级特色学校6所,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态势,特色办学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

3.弘扬激情文化。

将“三敢三创”精神和激情文化全面融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设立年度特色学校创建基金100万元,对成功创建成省市县特色学校予以奖励。制定出台《《教育系统“打造激情文化,提升教育效能”活动方案》》,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激情文化系统:从健全机制入手,促进广大教干成为道德的模范、管理的行家、教学的能手和科研的尖兵,点燃教干服务激情;从强化责任入手,通过演讲比赛、激情征文、师德论坛、技能展示、特色沙龙等,点燃教师教学激情;从树立理想入手,大力开展“百名激情学生”评选、唱响“理想之歌”、“双语阅读”、“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理想教育,全面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六)坚持和谐发展,紧扣教育热点,全力实施和谐校园创建工程。

1.强化安全工作。

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食品卫生、建筑设施、消防、电器电路的教育管理。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学生上放学时段安全监控,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实施意见(暂行)》,加强对已有校车的统一监管,认真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督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安全综合治理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办学校技防设备,继续督促各校足额配备专职保安。创建“市平安校园”10所、“市文明交通示范学校”15所,“省平安校园”10所、“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1所。

2.深化依法治教。

贯彻落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相关意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艺体、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五严”规定执行情况等专项督导,重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综合督导。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开展系统内警示教育活动,深化“四评”活动,落实党风廉政“一把手”责任制,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行风。创建部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5所。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建设,开展廉政文化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动漫作品评选活动,举办“读廉文、明是非”征文比赛活动。评选一批廉政文化先进工作者。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政风行风评议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3.突出教育服务。

以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以推进全县教育三年振兴和教育现代化创建为重点,大力宣传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成果,宣传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政策与改革思路,倾力服务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困难学生补助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做好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发放和催缴工作。深化“师生结对”、“一帮一”爱生行动。加强自学考试考点建设,拓展社会考试市场,服务学习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最高满意度”为目标,推进教育招考“阳光工程”,细化各类招考宣传工作,严格各类考试管理,强化考试安全工作,确保和谐招考。

五、保障措施

1.严明工作职责。

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各项目标任务,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工作任务逐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具体科室和每一所学校。各科室和学校根据教育局整体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各自年度工作计划,局各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照目标,创新举措,围绕重点工作事项,积极协调配合,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成效,努力形成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和年度增长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科学制定教育经费使用分配方案。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对教育现代化创建、新建学校等重大工程资金,采取BT、BOT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3.强化目标管理。

将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对各学校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分类考核细则,年终进行全面督导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围绕布局调整、质量提升、特色创建、队伍建设等重大项目,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兑现奖惩。普通高中要完成市内“保三争二”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分类分档竞争,加强质量监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推动教育质量升档进位。对于公办高中,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责成相关责任人引咎辞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度考核和重点工作排在后三名的,校长和分管领导予以诫勉谈话。民办学校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予以削减招生计划,取消2013年财政“以奖”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