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例6篇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薪酬制度;改革;企业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现代企业的薪酬已不仅具有一些简单的和传统的功能,而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如薪酬的激励性、竞争性等,同时薪酬已成为员工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体现的具体形式之一。薪酬管理已经与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一、企业薪酬改革状况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了薪酬制度的改革,但在1978年以前薪酬制度改革的速度缓慢。在1978年以后的20多年间,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和竞争特点变化,不断进行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各种形式的薪酬改革方案不断出台,使企业的薪酬管理逐步走向成熟。

(一)我国薪酬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薪酬在我国最早是以工资的形式体现,从建国初期的“供给制”到1956年国务院进行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改革,使全国职工工资制度进一步趋于统一,初步建立起基本上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随后在1959、1961和1963年国家先后三次统一安排了部分职工升级,但基本上是按1956年工资改革后的制度来实行的。其主要弊端是: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职工工资与所在企业的效益无关,造成企业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和职工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新一轮的工资制度改革,从1977年~1983年,每年都在一定范围内给职工增加工资,打破了过去多年不增加工资的僵局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增加工资还是采取普遍调整的统一办法,与职工个人的贡献联系不紧密。1983年~1985年,随着利改税的实施,企业开始了内部工资制度的改革,实行“浮动工资制”。1985年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于是我国出现了效益工资制,简称“工效挂钩”。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围绕着赋予企业分配自,政府在宏观上控制,市场在竞争中调节,企业在微观上建立起内部分配机制为目标的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从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发展到浮动工资制、效益工资制、结构工资制。

20世纪90年代,企业薪酬改革的步伐开始趋缓企业只要有效益就可以涨工资,要么齐步走,要么原地踏步,基本上不考虑个人贡献的大小和绩效水平更谈不上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他们带来了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思维、方法带入中国企业,尤其是诱人的薪酬制度向中国的企业提出了挑战。大量熟悉企业、有经验、有能力、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级技工大量流失,企业开始反思近十年不变的薪酬制度,为了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树立优势,重建薪酬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企业薪酬改革的现状分析

按照中央部署,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此相适应,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远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基本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企业拥有完整意义上的分配自,包括自主决定分配总量、分配水平、分配制度、分配标准和分配关系等各项自;(2)薪酬制度以市场为基础,与劳动力市场价格衔接,以工作评价制度为确定薪酬制度及其分配标准的依据,以体现内部公平;(3)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方式多样化,分配手段科学化,形成多种组合,可以灵活调整并运用;(4)现代薪酬制度全面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每个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发展变化对企业的要求,为了适应环境及发展的变化,改变企业薪酬制度激励作用不足,约束作用乏力,平均主义和分配行为不规范等弊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各个不同层面、不同深度尝试进行薪酬改革。目前企业实施薪酬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薪酬改革方案设计的主体划分的类型

(1)企业自行设计。在认识到企业的薪酬制度出现问题以后,企业着手对目前的薪酬制度实施改革,尝试设计一套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保证公平的薪酬方案。但往往是由企业的决策者提出,要求人事部门在一、二周内拿出方案,经过企业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方案符合企业实际,如果能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给企业带来效益;但这种方式,常常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急,只是在原则上调整了结构的比例,并未考虑要进行薪酬调查来实现外部的公平性,使企业新的薪酬制度具有竞争性,同时也并未考虑到要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实施岗位评价,以保证内部的公平性。

(2)聘请专家或专业机构设计。薪酬制度改革是在企业各项制度改革中开展得比较晚的一项改革,以往企业更多关心的是市场、产品、技术和创新,而对长期以来按国家薪酬结构和基本原则制定的薪酬制度实施改革,企业感到陌生和缺乏经验。由于企业缺乏熟悉薪酬设计步骤、方法、技巧的专业人员,且薪酬方案的设计涉及企业多项基础工作,如企业是否进行了工作分析、编写了规范的岗位工作说明书、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健全等。因此,很多企业聘请专家或专业机构为其诊断,从基础工作开始为其设计较为科学、全面的薪酬方案。这种做法能够很好地运用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为企业提供较可靠、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方案,但也常常出现问题,一种情况是由于专家对企业深入了解不够,设计的方案可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另一种情况是设计的方案符合企业实际,并且科学、公平、实用,但危害了企业一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使方案在“职代会”上难以通过或在实施中扭曲、搁浅。

(3)联合设计。企业成立薪酬改革委员会,成员构成为:企业主管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各层次员工代表、外聘专家或专业机构人员。在委员会中一般以专家为主,也可以企业为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有坚定的改革决心,组织动员创造改革的氛围,给予委员会授权,使他们有确定关键基准职位的权利、有选择报酬因素的权利和进行岗位评价的权利。联合设计的薪酬方案一般比较科学、可靠、易被企业接受,能够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达到预期的效果。

2.按薪酬制度改革的内容划分的类型

(1)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水平的调整是指薪酬结构、等级要素、构成要素等不变,调整薪酬结构上每一等级或每一要素的数额。

(2)薪酬结构的调整。薪酬结构的调整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领域。纵向结构是指薪酬的等级结构;横向结构是指薪酬要素的组合。

3.按薪酬制度改革涉及的范围划分的类型

(1)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薪酬改革。企业为了调动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对高层管理者实施年薪制薪酬改革。高层管理者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将权利、责任、风险、收入挂钩,是近年来多数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有效激励措施。但由于仅是对高层实施改革,必然会引起众多员工情绪的波动,所以,一般企业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实施的,试行一、二年后将范围逐步扩大到企业的中层即部门第一责任人,以及企业经营班子认为应采用年薪制的其他岗位任职者。

(2)对技术层实施薪酬改革。在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及传统产品结构改造的迫切性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首先对技术人员的薪酬进行改革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任职者,实行"提成制工资"。如有些企业对急需解决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设立“项目工程师责任状”,包括项目内容、责任指标、实施进度、完成期限。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按新增效益的比例提成,工程技术人员半年内未承担项目,基本薪酬减发;一年未承担项目,则自动下岗。

(3)对全体员工实施薪酬改革。随着薪酬改革的深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益成熟,对全体员工实施薪酬改革,已纳入企业改革的重点议事日程。薪酬改革的程序为:①实施薪酬调查;②进行岗位评价,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位置;③将类似职位归入同一工资等级;④确定每个工资级别表示的工资水平:将目前的工资率和职位点值绘制工资曲线,根据市场工资率进行调整;⑤最后要对所有工资等级的工资进行微调。

二、企业薪酬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战略层面的分析和思考。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只是为设计而设计,往往容易在薪酬设计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设计中,反复商讨薪酬的单元构成、水平差异等问题,而忽略了薪酬改革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之前,十分有必要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系统适合本企业。

2.忽略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薪酬战略,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当企业正急于为有限的产品打开市场,收入和利润都较低时,很难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而对处在成熟期的企业,设计有竞争力的工资和奖金才有可能。而很多企业在设计时盲目追求“科学性、先进性”,而简单、僵化地照搬薪酬设计的理论和程序,忽略了企业的发展阶段。

3.薪酬方案的激励性不足。赫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工资”是保健因素,只能使人产生不满和没有不满,而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而在现代企业中,薪酬设计一方面注意其保健作用,另一方面更强调其激励性。企业在设计薪酬改革方案时,更多是注意薪酬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使薪酬方案的激励性不足。薪酬结构有缺陷、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体系脱节是缺乏激励性的主要原因。

4.岗位评价不切合实际。岗位评价是保证薪酬方案具有内部公平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进行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两种做法存在问题:①草率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根据经验简单草率地将企业各个岗位评价出分值作为薪点,而很少考虑报酬因素。如果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对于较大的企业,人员关系复杂、工作岗位较多时,就很难达到内部公平。②繁杂,陷入僵局。岗位评价是薪酬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成立评价委员会,要选择报酬因素,然后进行评价。但也有些企业在进行岗位评价时由于报酬因素选择不当,参与评价的人员选择不当,使评价工作过于繁杂,出现了很多矛盾和混乱,使评价工作进行了很长时间也很难理出头绪。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分析不充分以及方案设计人员对各项工作不熟悉和缺乏经验造成的。

5.薪酬改革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实施薪酬改革的动机往往是因为现有的薪酬系统出现问题,或是薪酬系统仍是大锅饭,或是存在对同一个报酬因素的重复计算,或是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存在不公平的待遇等。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的状况,企业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然而,当企业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发现新的薪酬体系经过核算后并没有达到企业目的,应该调高工资的员工没有调高,而企业希望降低工资的员工没有降低,方案重来,耽误了时间。所以,薪酬改革在一开始时,就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使设计的结果不会偏离目标太远。

三、企业薪酬改革的困境

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经常出现“格雷欣法则”,即“劣质”(素质较低)的人力资源驱逐“优质”(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企业高素质人力资源(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该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核心及整体员工素质下降,企业效益、整体薪酬水平下降,这是很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大多数企业已认识到必须改变这种薪酬状况,但薪酬改革必定要冲击很多员工的既得利益,长期以来形成的工资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的惯例,使改革受到很大的阻力。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特别是对没有技术或某方面优势的劳动者来说,引入市场分配机制使劳动力价格与市场接轨,对他们的冲击更大。企业希望将高素质员工、低素质员工的薪酬都设计为与市场持平,一种办法是总体工资水平不变,通过对一般员工薪酬水平的适度降低,“挤出”必要额度以提高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并使核心员工的薪酬逼近市场水平;另一种办法是工资总额有所突破,保持一般员工薪酬水平不变,大幅度提高核心员工的薪酬,接近或超过市场水平。但往往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扭曲的公平观作用,两种方案的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使薪酬改革方案一改再改,总是得不到“职代会”的认可,使改革陷入困境。

四、企业薪酬改革对策及建议

尽管企业的薪酬改革遇到了困难和阻力,薪酬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正在摸索,运行的过程也在不断的调整,但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人才竞争态势,企业薪酬改革势在必行。

1.如何面对薪酬改革的困境

薪酬改革涉及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人们的抵触和对立是正常的,改革有难度也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一困境。

(1)正确认识薪酬变革阻力的存在。人们反对薪酬改革、阻挠薪酬改革甚至对抗变革,这种制约力来源于个体、集体,也可能来自企业本身甚至外部环境。只要有改革,就存在阻力,更何况是涉及员工个人利益得失的薪酬改革。阻力的存在意味着薪酬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应该既注意阻力对改革成败和进程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为此采取措施减弱和转化阻力;同时还应该看到人们对薪酬改革阻力并不完全是破坏性的,而可以在妥善的管理或处理下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阻力的存在至少能引起改革者对所拟订薪酬方案和思路予以更理智、更全面的思考,并在必要时做出修正,使薪酬方案获得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

(2)静观事态的恶化。原有薪酬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外资企业的进入和民营企业的崛起使我国更多的企业面临着人才的竞争,核心人员的流失日益严重,已成为企业所有员工关注问题,企业可采取静观事态的恶化的策略,使所有的员工认识到不进行薪酬改革将危及企业和自身的生存,此时进行薪酬改革将减少阻力。

(3)创造压力气氛。发现企业薪酬变革的动力,营造危机感,塑造薪酬改革乃是大势所趋的气氛,给员工造成一种压力,使员工认识到目前的薪酬制度不改不行。一般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动员,阐述薪酬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旧薪酬制度的弊端,解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强调激励性薪酬与企业效益、个人业绩的关系,创造打破“大锅饭”薪酬制度的压力气氛。

(4)创造希望。在采取措施克服薪酬改革阻力的同时具体描绘薪酬改革的蓝图,明确薪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使员工看到薪酬改革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利改革可以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和发展,只要个人努力,每个人都能得到比目前更高的薪酬。

2.如何避免薪酬改革中的问题

针对薪酬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时,一定要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

(1)规划、部署阶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充分考虑薪酬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①定出薪酬改革的时间进度,确定改革委员会的成员构成;②明确薪酬改革的总体目标。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方向,明确企业通过薪酬改革应达到怎样的薪酬结构及企业中各类人员应达到怎样的薪酬水平;③确定薪酬改革的原则。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是薪酬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薪酬改革动员、培训的基础,是薪酬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2)评价、设计阶段。上述薪酬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在设计阶段给予保证。①选择报酬因素,开展岗位评价工作。这是保证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基础,给薪酬改革委员会授权,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参与,把握原则、掌握进度,对内部岗位进行公正的排序;②进行薪酬调查。薪酬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薪酬的差距,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确定薪酬战略,确定企业的薪酬总额水平、各类人员的薪酬结构、各类人员的薪级幅度,以确保企业薪酬在一定范围内或整体具有竞争性;③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充分体现薪酬的激励性。薪酬设计除应达到传统工资具有的保健功能外,激励性已成为衡量现代薪酬设计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在薪酬结构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激励性工资,且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部分工资与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绩效直接挂钩,所以薪酬设计不仅与企业的效益有关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作为支撑。

(3)审核、调整阶段。对新的薪酬方案进行复核,在每种类别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岗位,核算新旧两种方案同一个岗位薪酬的差距,哪些岗位升、哪些岗位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突破工资总额,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

(4)复议、完善阶段。在完成薪酬改革体系设计工作之后,征求企业内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给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其目的是使薪酬方案更加合理和具有激励性,更能够被企业的员工所接受。超级秘书网

五、结语

企业进行薪酬改革是竞争的需要,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产品、技术上,更重要的体现在人力资源政策、薪酬政策及人才的争夺上,进行薪酬改革、完善薪酬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薪酬改革的必要性,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进行着薪酬改革的尝试,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有企业自行设计、有聘请专家设计或联合设计等,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薪酬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毕竟为下一步的改革积累了经验,虽然薪酬改革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但改革的趋势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赵署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p173.

[2]李新建,薪酬调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p40~41.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p415~426.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2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顶层方案设计审慎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发挥专业化优势和防止部门利益,中央按照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将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这提升了对方案设计质量和要有较高共识度的要求,但共识一旦形成,即具备更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中央坚持了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原则,明确了进度服从质量、宁慢勿乱等思路,并且在方案设计进程中及时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研和座谈。频繁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夯实了基础。目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已先后出台。

地方积极探索与待令启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省市已陆续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但由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方案尚未出台,地方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自行理解和探索一些原则和方向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怕踩红线、等待政策现象,实质性改革举措还不多。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陆续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将会得到释放。

企业跃跃欲试与存有顾虑。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思路鼓舞,企业对新一轮改革充满期待,特别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趣浓厚。由于中央层面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企业也存在一定顾虑:国有企业主要关心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非国有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参与及能否保持适当话语权等问题。相关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将会规范企业的改革行为和促进参与程度。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国有资本及其之后的党政机构。由于政府在国有资本布局和国有企业治理中具有主导地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行国资管理体制在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行政化管理方式为主、国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国资监管机构需要转变职能和转变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将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职能移交给其他政府部门,摆脱“婆婆+老板”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定位,以更为纯粹地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另一方面,需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从偏重于行政化管理方式转向以市场化管理方式为主。 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通过梳理监管事项、建立国资监管清单等方式,来规范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保障企业经营自、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清理障碍

现存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部分是由于过去改革不到位积累的,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仍有大量办社会职能机构和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缓慢等;也有一些是改革后旧体制回潮或国有企业近年来盲目扩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人员回流和辅业回归。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凝滞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价值,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先行解决的基础。

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关键仍然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问题,可以采取“人资分离”和安排一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应明确划断时限以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这一已不合时宜的做法,逐步改由依照《劳动合同法》、主要通过劳资协商等来解决。对于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应分类解决。能否恰当地消化改革成本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举措,要建立中央、地方和国企的改革成本分摊机制,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结合,探索更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渠道。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基础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与活力的关键,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由于一股独大等原因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等方面仍有较多问题,让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独立市场主体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新一轮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遵循市场化方向,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深化人事、薪酬和劳动三项制度改革。目前从地方经验来看,主要是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和促进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并切实落实“三项制度”;消除企业内部行政化的思想意识和运行机制,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

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本次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各方对此期望很高。目前来看,将竞争性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地方改革的主流思路之一;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将一些业务或二三级公司拿出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式。如果顶层方案设计对哪类资产能否混合、如何混合及非国有资本能否控股,员工持股中的“员工”范围界定、持股比例及方式等关键问题,能给出标准或指引,将会有助于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利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实现国有企业丰富生产要素与民营企业灵活经营机制的互补、融合,特别是要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引资”的同时,更要“引制”和“引智”。此外,要防范潜在风险和避免可能的负面效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这一保障性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对此类问题的重视。最后,在划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改革底线后,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用容错机制鼓励改革,用纠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核心环节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两类公司”能够直接持有股权、对出资企业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责,接受国家所有权政策制定机构的公共管理,与出资人是委托关系、与控参企业是股东与公司的关系,运行机制可以参考汇金模式、借鉴淡马锡模式,通过公司治理渠道、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和影响控参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实现国有股东“人格化”,做“积极股东”但不干预控参企业日常经营;基本功能是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体现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和实现“双重隔离”:“两类公司”的运行要兼顾国有资本的资本性和公共性,特别是要发挥流动性、突出公益性;以“两类公司”为界面实现政资分开、以“两类公司”董事会为界面实现政企分开。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努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与实力、政企关系、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兴衰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这要求我们摒弃对国有企业的先验判断,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更为务实理性地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提升和协调发展。

(链接)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3

这也是十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此前各方利益相争,始终未能毕其功于一役。此次改革酝酿过程中,“被改革”的中国盐业总公司亦在内部表示了不同看法。

专营弊端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早在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根据有关高层的批示,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对盐业体制进行调研,但盐业既得利益群体极力反对,又赶上国家经贸委撤销,盐业改革就此搁置,十多年过去了,盐业改革方案始终没有落地。

据悉,这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取消食盐专营,实行许可经营制度;加强严格的监管制度,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确保食盐安全供应;加快盐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本刊记者了解,第六个食盐专营改革的方案是2009年底出台的,当时的方案称:“自《意见》下发之日起,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准入条件、食盐储备、财政补贴、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完善修改有关法规;2011年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取消食盐生产调拨计划管理,允许现有食盐定点企业进入流通市场,允许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跨区域经营等;从2012年开始,盐业全面按照新的生产流通体制运行。”

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七轮方案与第六轮方案一样,依然设置了新旧体制过渡期,并拿出了推进改革的时间表,时间则向后拖延了5年,就是2017年全面放开食盐专营体制,方案虽然这样规定了时间表,但能否顺利实现,现在还不好说。

中国曾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度有7亿多人口缺碘,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这是推行食盐加碘和专营的最主要原因。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从此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强制推行加碘盐政策。为了保障食盐加碘,1996年5月,国务院正式《食盐专营办法》。

在这一体制下,食盐管理与经营政企合一,盐业批发企业(主要是盐业公司)垄断食盐批发经营,并行使盐政管理职能。食盐生产企业由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实行定点生产,生产和调拨实施指令性计划。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国民碘摄入量严重不足、其他补碘措施难以奏效的特定历史阶段,食盐专营制度为中国消除碘缺乏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食盐批发企业垄断经营,割裂产销链条,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和自主经营,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弊端之外,食盐专营体制实行的区域封锁、划地经营,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食盐专营的主体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产品经营,政企不分,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市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如2004、2005年,中盐总公司利用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的权力,在编制计划时预留4万吨,分配给本公司投资的盐企。

此外,审计部门还发现,食用盐流通至少通过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批发环节层层加价,造成流通环节价格偏高。

一家民营盐业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一吨盐的出厂价大约为700元,即使加上包装和运输成本,也就是1000元左右,但是卖到市场上就是3125?4906元之间,“是不是暴利一目了然”。

利益之争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了解,“被改革”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对《方案》有不同意见。目前,中盐总公司已在内部对《方案》作出意见回应,认为《方案》在评价食盐专营体制弊端时,有一些地方是不符合当前实际的。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盐业总公司位于北京丰台区广外大街莲花池中盐大厦,该公司创立于1950年2月15日,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

国资委相关部门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盐业总公司类似中储粮、中储棉,都是政策性央企,由于中国盐业总公司的体量不大,总体销售额在央企中属于末端,为正局级央企。中盐总公司目前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这跟食盐专营制度改革没什么关系”。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食盐安全是中盐总公司反对盐业改革的重要理由之一,并强调盐业改革的各种配套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及流通主体的培育与完善都有很大难度。

对于放开盐业经营会不会影响食盐安全,上述民营盐业公司负责人认为,放开经营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手不管。另外,现在工艺流程都比较成熟,加碘并不复杂。“多年来一些部门和企业一直在夸大这个问题,目的就是阻挠改革。”

“我不知道食盐加碘的问题和改革有什么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与否,加碘政策以后必须还要执行,这和改革没关系,加碘是在生产环节,而改革是在流通环节,即使以后市场化了,食盐加碘的规定并不会改变,因为政府的职能还在。

近十余年,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6个方案。中国盐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原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分管盐业的副局长陈国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国家早就在制盐行业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对大工业盐的计划管理。当时反对大工业盐改革的理由和现在反对食盐改革的理由如出一辙,但是盐业公司以各种手段推迟了改革。

不过,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刊发第10号令,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该消息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但随后中国盐业协会与中盐总公司发表声明称,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原因在于盐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改委移交工信部,并不意味着取消食盐专营,国务院的《食盐专营办法》继续有效,食盐专营政策目前没有变化。

另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2014年6月11日,中国盐业协会召开了盐业生产企业关于盐业体制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盐业体制改革已经纳入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参会的不少盐业企业表示拥护改革,希望尽快出台方案。

对此,中国盐业协会秘书长宋占京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改革的事情,我们肯定都很支持”。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4

2005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体制创新,把深化改革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5年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创新制度、转换机制,把握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研究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积极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推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农户间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承包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强迫流转案件的督查力度。进一步研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进一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深化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搞好改革试点,完善改革方案。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紧研究制订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

深化林业、农垦、供销社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深化林业分类管理体制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加快垦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供销社体制改革。

二、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研究制订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快组建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出资人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中央企业要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修订、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管理、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继续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方式,公开招聘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和办法。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

深化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适时出台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抓紧研究提出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完善烟草行业管理体制。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理顺区域电网资产关系,建设区域电力市场,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继续深化民航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三、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抓紧提出落实相关重要举措的部门分工方案,研究制订和完善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等相关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加快清理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加快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等各类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公共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加快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并建立相关监测与考评机制。加快制订和实施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研究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的政策措施。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研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定位。择机出台政策性银行条例。继续深化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整合并规范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深化保险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健全金融调控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对资本流入的引导和管理,建立有序可控的资本流出机制。研究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机制,防范跨市场、跨系统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的监管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市场准入、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重点业务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落实贷款损失准备金拨备制度。进一步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形成对监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和问责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逐步形成专业金融监管机构和宏观调控部门共同组成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五、深化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范围和规模,抓紧研究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和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办法。改革和完善省级以下财政体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研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有效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全面推进中央和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国库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和完善非税收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合并方案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搞好增值税转型试点,研究制订全面实施方案。调整消费税,研究改革资源税,研究完善环境保护有关税收政策。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尽快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着力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办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水价管理办法实施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进一步完善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六、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机制。研究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其他对投资者提供直接保护的机制。稳步推进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和产品创新。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修订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进一步推进土地等资源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土地使用权市场。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权利体系,推动土地确权立法,完善土地调查和登记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全面落实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补偿办法,拓宽安置途径,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经营性用地要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非经营性用地要建立公开供地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及配套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机制。研究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水权市场。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逐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革劳动就业管理制度,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取消各种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性规定。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试点工作。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内外贸分割局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探索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管理体制。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构建金融信用体系入手,加快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体系。加快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出台并组织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用征集和信息披露立法进程,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尽快研究出台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指导意见。选择部分行业和城市进行改革试点。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规则和法规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和出台《反垄断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

七、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加快转企改制科研院所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水平。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管理、运行和监督体制。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收费服务和药品购销秩序。

八、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组织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抓紧出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方案,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分配行为的监管。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抓好吉林、黑龙江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订推广方案。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口岸管理体制,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快管理方式创新,制定和完善外贸经营权放开后的配套办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外贸行政审批,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统计监测、对外谈判和公共信息服务职能,完善和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和协调职能。完善外贸法律法规。继续推进外贸促进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和参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制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管。

抓紧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应对机制。加快研究制订后过渡期关键领域和行业的应对方案,建立健全应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跨部门综合应对机制。有效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

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着力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职责交叉问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继续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继续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依法规范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的授权行为。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建立审批和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落实时限。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精心组织实施,力求取得实效;着手启动的,要在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相关改革方案与思路的拟订,并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跨年度的改革,要明确新的阶段目标,并力争实现。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先行试点,积累有益经验,防范改革风险;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5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国企改革的定调,意味着国资管理体制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而从国企改革的历史沿革来看,国企改革的路径也是先易后难。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改革的命题不断深化,进入当前的攻坚阶段。

对于国企下一步的改革,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近日发表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深化》一文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亦有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意见几经修改,现已交给国务院审批,预计在全国“两会”后出台。

2014年,被称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元年。新年伊始,在各地“两会”上国企改革都成为讨论的关键议题,各地政府报告纷纷将国企改革列入2014年的改革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关于本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也次第出台。

新一轮国企改革如春水滔滔,冲破了严冬和雾霾,在中国大地上连接并勾勒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版图。“两会”前夕,《国企》杂志以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试图对这幅生动的中国地图进行粗略的素描,以展现2014年国企改革的新风向。

改革三剑客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洪流中,中国大地上有三个地方国资委勇于吃螃蟹,敢于做先锋,抢先表态深化本地国资国企改革,不仅制定了实施意见,而且雷厉风行地采取了行动,堪称捅破坚冰的改革三剑客。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当其他省市的地方国资委还在学习文件精神、酝酿改革方案的时候,上海国资委抢先出剑。2013年12月17日,上海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上海国企改革20条”。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首个吃螃蟹的省市,上海国企改革第一枪打响。其《意见》成为后来者研究、模仿和超越的对象。

上海的改革方向是,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探索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建设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支持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促进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上海国资委希望通过改革推进结构产业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解决目前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等问题。

在将文件精神付诸行动方面,上海也走在其他地方国资委前面。2013年12月12日,兰生股份公告,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将实施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兰生集团全部权益划转至东浩集团,后者将相应更名为“东浩兰生集团”。此次重组正式拉开上海市国资新一轮整合大幕。

进入2014年,上海国资委高歌猛进的势头不减。2月18日,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飞乐股份更新后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重组方中安消将以7.27元/股的重组价格实现借壳上市。2月19日,上海市属金融国资企业大众保险股权变更事宜获保监会批准,上海国资将持有的39%股权转让给美国史带公司,后者持股比例增加到59%,实现对大众保险绝对控股。

上海领风气之先,一向自认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也不甘人后。

2014年1月14日,广东省国资委报送的两个国资重组方案――省属企业商贸资产、旅游酒店资产重组方案,正式获省政府批准。广东国资表示,国资重组将以资产为纽带,理清资产关系,通过重组培育和打造省属大型骨干企业。

2月19日晚,空调巨头格力电器公告称,其大股东格力集团将进行重大股权改革,公开挂牌转让49%的国有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耶鲁大学基金会有可能成为格力集团的战略投资者。同日,广东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透露,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和省属企业《关于深化省属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待征求省直部门意见后再呈报省委省政府。第二天,沪深股市粤国资板块个股一度齐齐飙升。截至《国企》杂志截稿日,意见初稿已制定完成,并已上报给广东省委省政府,有望上半年正式出台。

据悉,广东省国资国企改革的突出亮点有:国有资本在持有比重上不设下限;支持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势企业进行重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增高管人员的市场化选聘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等。比如,广东将首先在省属国企二级以下企业推行与国企、与民企、与外企以交叉持股为主要形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微国企与社会资本交叉持股。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要超过80%,二级及以下竞争性国有企业基本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60%。

此外,广东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改革的思维增强动力,以互联网的思维增强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广东高层把互联网思维概括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开发合作共享等特征。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但在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身处中国内陆的重庆也跻身“吃螃蟹”之列。

2014年1月18日,重庆国资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年内将推出首期总额约2000亿元的近100个国有资本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未来几年计划组建3~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2014年将力推三家国企上市。

2月10日,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目前尚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中,预计近期出炉。

有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重庆国资改革方案中,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被视为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将围绕推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重点,以存量撬动、增量引入、放开项目为主要方式,以整体上市为基本路径,建立国资有序进退机制。

重庆市国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对于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将从五个方面努力:国企整体上市;将部分合适的国企集团转化为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或是中投式的投资公司,2014年计划在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地产集团进行试点;推动未上市国企股权多元化;将国企转让股权所获得的国有资本集合成一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并按一定比例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私募基金混合成立子基金;在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起来的领域,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为非公经济的进入创造条件,实现混合发展。

2月20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合计57.62%国有股权挂牌出让,欲引进外来资本。此次黄花园国有股权的出让,是重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试水,接下来可能迎来更多国资有序退出。此外,据媒体报道,重庆农投集团已经联合一家外资银行、民营企业共同组建融资租赁公司。新公司应该已完成了工商注册。

战场预备队

在三剑客身后,有一批地方国资委已经表示要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文件正在制定过程中,并明确了改革的大致方向和路径,甚至正酝酿实际的行动。这一批地方国资委,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预备队,随时会有轰动性的政策和举措试图超越先行者。

这批预备队包括云南、广西、湖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北京、天津、四川、江西、黑龙江、湖南、海南、内蒙古、贵州、河北17个地方国资委。他们之中,有的地区指导性文件正在制定之中,有的地区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推进改革规划和实施,有的地区明确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思路、方向和行动,还有地方国资委了一些针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措施,为总体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4年1月16日上午,云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研究讨论国资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会议指出,云南的国有企业通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股权单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结构及管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云南省的改革方向是:化解产能过剩,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发展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以铁路养护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装备、汽车及内燃机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能配套;抓好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大品牌培育和销售高端突破,推进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两统一、两整合”。

2014年1月,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湖北将推出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方案将涉及行业整合、加快兼并重组力度、国资逐渐退出部分领域等。今后民营资本可以通过市场化竞购的方式实现对现有国有企业的参股甚至控股,“这将是一个大趋势”。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指出:“今后,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湖北所有经济领域将一律对非公有资本开放,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方案正在起草中的地区还有黑龙江、海南和贵州。其中,贵州国资整体改革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正在抓紧修改中,不日将出台。据称,力度之大,超过市场预期与不少平级单位。

四川省国资委成立了深化国企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对国资委相关的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清理,修订完善《四川省省属企业投资管理办法》等。力争到2020年,大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2014年选择4家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并探索职工入股,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为了统筹推进,将坚持一企一策。明确省国资委领导专门负责,督促指导企业抓好试点,确保取得实效。

2014年1月,山东省国资委了《关于省管企业推进内部市场化经营的指导意见》,明确2014年开始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利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省管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意见》指出,企业内部凡是能够提供或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个人),应构建成为市场内部主体,主体可以是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也可以是车间、班组、岗位。此外,凡是具有经济价值、适于内部市场主体之间交易的资源,应构建成为内部市场客体,如产品劳务、管理服务、能源物资、技术维修、资金租赁、安全质量等。

此《意见》的出台,实际上是为后续山东国资改革正式启动做铺垫,将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方面的优化,逐步向市场化推进。《意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为企业未来全面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做准备。据悉,山东国企改革的方向将是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对现有优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随后逐步控股一些优质民营企业和一定的金融资本,进行资源整合,将部分国企从单一资源加工型经济向混合型经济进行转型,从追求企业规模化发展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化发展。

在向来受人诟病的国企用人制度方面,湖南省国资委了《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办法》和《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分类实施动态薪酬激励机制,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突出强化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对引进的特殊经营管理人才可根据市场价位实行协议薪酬;对省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经理班子成员和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管可实行公开招聘。

目前,广西国资委通过内部交流和广泛征集意见,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思路基本形成了共识,初步确定将政企分开、企业改革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事会监督工作10余个内容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攻坚项目,并要求以项目化的思维明确改革的牵头处室、责任处室,落实相关改革方案和文件的起草及改革措施的推进等工作。

同样处于明确思路阶段的还有内蒙古和河北。内蒙古提出将监管企业的资本、投资、股权逐步划入运营公司,努力把自治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打造成自治区层面的国有股权管理、资本运营、投融资的综合性平台公司。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的二级企业要纳入股权多元化改革范围,确保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各企业每年吸纳利用的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

江西省国资委牵头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意见》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省国资委还将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明确国资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改革稳扎稳打,积极推进。江西将组织一批先行试点工作并于一季度组织若干个工作小组决定试点方案,具体包括:在江西铜业开展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试点,在盐业集团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开展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试点,开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目前,江西省国资委准备与有关方面研究论证新钢集团改制重组事项。

2月20日,安徽国资委召开了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讨论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工作小组工作规则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各专项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安徽国资委有关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举措的分工方案。

场内追赶者

在新疆、陕西、河南、福建、辽宁、山西、吉林7个地区,当地国资委在国资监管会议上也提到了国企改革,但目前并无公开信息显示已制定专门指导性文件、成立领导小组以及改革的明确思路。

2014年1月22日,新疆自治区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对2014年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转型升级;五是支持改制重组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六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七是切实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八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长治久安大局。

2014年1月23日,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指出,全省国资系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改革发展任务,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围绕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进展。一是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实现新进展。二是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实现新进展。三是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上实现新进展。四是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实现新进展。当《国企》记者询问改革进展时,得到的回答是“相关文件正在抓紧制定中”。

2014年1月23日,福建国资委在福州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以加快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创新国企党建,全力推动全省国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4年,省属所出资企业总的目标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0%以上。福建国资委向《国企》表示,“相关文件已在起草中”。

2014年1月27日,山西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14年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坚定转型跨越,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效、促升级为重点,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会议要求,做好2014年的国资监管工作,要突出稳中求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自主发展再上新台阶;二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增强活力竞争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再上新台阶;四是发挥政治优势,推动党建科学化再上新台阶。

国企制度改革方案范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__]17号)和省、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资委于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我局在吃透文件,掌握政策,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和农发行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度推进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经过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制定了《鞍山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经局党委反复调研论证,我们选择了鞍山市第五粮库为国有控股改制的试点企业。在市国资委、劳动再就业局、国税局、社保局、国土资源局、农发行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鞍山市第五粮库现已完成了国有控股的改制工作,正式注册为“鞍山市银珠米业有限公司”,企业前景看好。

现在把我们的做法具体汇报如下:

一、把握粮改大局,认清改制趋势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国家现有的三大安全体系之一(国防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是真正结束建国以来粮食“四统一”计划经济的划时代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的战略方针。做为粮食工作重要载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2年后,由国务院明确提出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并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确定为三条路,即: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资本退出。

我们通过吃透文件,把握政策和学习考察后,认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的改制,就大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种过渡。当国家与地方储备粮体系羽翼丰满,足可以宏观调控国内粮食市场时,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最终要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这条路,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实施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要把握大局,认清方向,能走两步的,不走一步,能一步到位的不搞过渡。但从市本级和海、台、岫的实际情况看,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还将承担起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一是,做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军粮供应等政策性业务。二是,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但要从过去的计划主渠道变为市场主渠道。三是,认真落实市政府《粮食安全供应紧急供应预案》。在特定情况下要承担起平抑粮价,保证供应,稳定民心的特殊使命。四是,立足生存,加速发展,服从于服务于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局。五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起到联结农户、商户、消费者的龙头企业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尽职尽责。从以上这几点考虑,我市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那么就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改制的两种过渡模式而言,国有独资的改制没有什么实质上意义,而国有控股的改制更接近最终目标。这两种模式具体表现为“八个不一样”。①适应的范围不一样。如果一个粮库历史包袱重,政策性挂帐认定的少,无力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等改革成本,只能走国有独资这条路。相反,如果一个粮库历史包袱轻,政策性挂帐认定充分,有能力支付改革成本,就要毫不犹豫地走国有控股这条路。②改制的深度不一样。国有独资是一小步,而国有控股是革命性的一大步。③性质不一样。国有独资的国有性质没有变,国有控股的性质已变为股份制企业。④职工身份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的职工仍然是国有职工,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身份已经置换,既是新企业的股东,又是新的员工。⑤分配方式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只能是在按劳分配上加点花点。而国有控股企业在继承和创新按劳分配制度的同时,又实施按股分红制度。⑥法人治理结构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没有股东会,只能实施“两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才能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的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⑦对资产和效益的关切度和责任心不一样。国有企业的产权是虚置的,劳动者对其关切度和责任心不强。做为出资人的股东兼劳动者对企业资产保全、开源节流的责任心远远高于国有独资企业。⑧争取优惠政策可靠程度不一样。国有独资改制目前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继续享受免增值税政策。而国有控股改制能否继续享受免增值税政策尚无定论。

通过认真学习和调研,使我们对粮改的大局和改制的最终趋势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为我们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改革方案,确定改制目标

今年2月18日,我局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农发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度推进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然后依据《鞍山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结合粮食部门实际,经局领导班子反复论证,制定了《鞍山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主要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总体目标: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重组,实现国有粮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我们制定的总体目标,可以浓缩为“321”工程。即:三项原则,两条底限,一个提高。三项原则是: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是我们研究国有粮食企业所有改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改制成功与否的尺子。二条底限是:储备粮指标不能丢,免增值税政策不能丢。因为国家及地方粮食储备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担负宏观调控责任的主业,同时也是唯一的补贴来源。而免增值税政策是国家给予国有粮 食购销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目前我们玉米经营的毛利率仅为1.8。如果免增值税政策丢了,企业将无法生存。一个提高是提高效益。即包括社会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

2、工作目标:原定方案是20__年基本完成全市70户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任务。但由于新增粮食财务挂帐工作全省推迟到9月末,鞍山该项工作进度又比较落后,完成难度很大。其中:市本级6个粮库全部改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第五粮库已经完成,其他5个粮库已制定了改制方案。天翔、粟邦、天星粮油工业公司力争年底进入破产法律程序。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区粮食局也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力争尽快完成省、市考核的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任务。

3、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原则。二是,坚持依法规范操作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则。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实策的原则。四是,坚持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五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局制定的方案中,还就如何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问题,如何抓好粮食财务挂帐,减轻企业负担问题,如何用好用足优惠政策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主导途径问题都做了详细安排,使我局制定的改革方案具有了方向性、目标性、时限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榜上有名的70户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工作,这是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结晶。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

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尚属首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异常复杂,任务繁重艰巨。起码在全省范围内还没有进行实质性操作的。为保证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加速、规范、有序地完成改革任务,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分工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

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吉盈同志任组长。

局党委班子6名成员任副组长。

成员有: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千山区粮食局局长、市本级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代表和局机关三名处长,办公室设在我局财务处。同时建立了7个改制推进组。

四、抓好改革试点,深度推进改制

为了积极稳妥地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我们采取了先搞试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经局党委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鞍山市第五粮库做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控股的改制试点。我们的理由是:鞍山市第五粮库为我局直属中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职工674人,其中:在职职工387人。离退休职工287人。由于企业坚持了管收储粮,吃市场饭,走改革路的发展战略,连续13年盈利。截止到今年3月末,企业资产总额23023万元,负债总额17322万元,企业净资产5701万元,资产负债率75。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为官廉、从政勤、决策准、办事公;职工队伍素质高。该库生产的银珠大米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知名度高。这其中的最关键问题是企业自身有资金,完全可以支付改革成本,操作起来容易。

在选定第五粮库做为试点单位后,经过近3个月的准备工作,于今年2月23日,我局制定了《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预案》和《职工安置预案》两个草案。在国资委和劳动再就业局等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完全依法规范操作,具体程序是:

1、两个预案自2月23日完成后,正式报到市国资委。

2、我局组织专家并邀请国资委、劳动再就业局等对第五粮库改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3、3月2日,第五粮库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全部表决通过两个预案并形成了决议。

4、3月18日我局正式向市国资委上报了《关于鞍山市第五粮库的改制申请》。

5、3月21日,国资委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预案提出了初审意见,同意按国有企业改制操作程序的规定,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

6、3月28日,国资委分别委托鑫鑫会计师事务所和千惠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鞍山市第五粮库进行审计评估。4月8日出具了审计报告,5月8日出具了评估报告。经核实验证,市国资委出具了《关于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拟改制为有限公司整体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函》。

7、6月8日由我局正式制定《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方案》和《鞍山市第五粮库职工安置方案》。

8、6月14日,鞍山市第五粮库召开第十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鞍山市总工会三位领导同志,市劳动再就业局主管部门领导,辽宁弘扬律师事务年的律师、我局王吉盈局长和局班子三名成员参加了会议。五库这次职代会的48名职工代表,听取并审议了改制方案,通过了募股方案和持股会章程。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了《鞍山市第五粮库职工安置方案》。结果是:46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高票通过。

9、6月16日,我局按程序召开改制论证会,请中介机构和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改制专家、审计评估机构共20人专家进行论证,与会专家对两个方案当场提出了16条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后,一致认为“鞍山市第五粮库的改制工作在市粮食局的领导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始自终依法规范操作,程序合理,要件齐备。两个方案不仅符合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兼顾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改制后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应承担的国家义务,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利税水平,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局”。

10、6月28日,鞍山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的批复》。7月11日,李伟家副市长批示同意。

11、目前新改制的鞍山银珠米业有限公司已注册完毕,正在进入产权交易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