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企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企培训总结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国企效能提升

面对当今社会的经济背景,国企需要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精炼提高产能结构,从提升技术以及转变工作形式方面入手。通过进行技术改革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过程精细化。同时,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出发,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由此,供给侧改革背景必须与国企管理的效能相契合。本文将从理论框架中,对国企的专用性资产配置活动进行研究,并从中分析出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的措施。

一、关于如何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效能分析

(一)财务管理存在职能阻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国企内部的组织架构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范围以及职能边界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因素也不同:(1)当财务部门在进行专业性资产购置活动时,担任执行部门的角色,而非领导角色,由此削弱了财务部门的事前控制能力。(2)在执行任务时,负责项目资金的部门在企业内部拥有领导权,因此削弱了财务管理部门对全面预算的掌控。(3)长期的工作状态塑造了财务人员潜意识里的工作习惯,导致无法快速的做出决策。

(二)财务管理面临信息不对称。在进行专业性资金付款活动时,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国企所执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业态和行业规范有不同的规定,前端的很多业务没有信息系统支撑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在大部分的资金付款时无法判断项目的各个节点同合同约束是否合规。由此可见,这些专业知识已经超出了普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范畴,在进行项目资金预算时,财务部门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逐渐丧失了对企业项目流动资金的整体规划能力。由于人为干扰和信息无法获取等因素,专项资金支付会出现审查不清晰的情况,直接导致资金支付过程可能出现道德失范现象。逐步出现许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三)财务管理缺乏责任边界。国企“产出/投入”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采购的合理性,而是否达到满意的标准则需要时间的检验。财务管理工作随着专用性资产的归口使用而告一段落。若是采购结果未能满足支出的预期目标,并且在反思时出现难以定性的责任问题,那么产生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采购过程中财务部门完全沦为执行层;对于财务决策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今后再出现此类情况时,恐怕会出现同样结果。因此需要注意责任边界,以部门为单位,做好责任划分,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效率的方法

(一)解决职能权限的分析。全面资金项目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对于全体员工个人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并需要全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入手。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既要全体人员全部参与实现预算管理,又要体现出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首先需要确定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统一交由财务管理。因为其不仅有利于落实主体责任、实施考核,而且有利于适应国企内部组织架构。在保证部门负责事宜与所划分资金相对应的前提下,相关负责人的分配权,统筹领导权。具体解决部门成员在预算管理的参与问题。其次营造舆论氛围,落实财务管理的决策,使财务管理更有信服力。

(二)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办法。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财务人员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直接导致人为干扰资金支付和执行的情况出现。同时,不管是技术学习还是研究产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以财务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很明显难以胜任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内容。在解决这一问题中,提出了两点解决办法:(1)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专用性资产知识的掌握,虽然这将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但是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相比,增加培训成本利大于弊。(2)可以由第三方组织来对整个资金支付过程的管控和功能进行评价,并直接与财务部门对接。随后逐步加强信息管理,由财务管理掌握主动权。

(三)解决责任边界问题的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互联网冲击,以及现如今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而面对不小的压力,在此时代背景下,能否加强预算监管、提升资金使用率等财务管理能力,是国企采购工作高效率完成的重要指标。增强事后管理效能不仅可以发现各个环节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分析显露出来的弊端,充分的体现出各个部门对待资金管理的态度和能力。事后管理可对照实际情况来总结此次预算管理是否合格,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直接确定财务管理效能。

三、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效能提升展望

根据上述策略,对国企的混改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做了明确分析。

(一)多角度了解民营资本信息。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国企想要发展,首先要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干扰,这就要求从多个视角看待这些信息,所谓多个视角,分别是:通过商业银行获得关于参股民企的借款信息;通过持有股份的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金融机构等方式获取融资信息;结合多重因素,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多方面信息,保证信息完整性。

(二)通过核对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特点。所谓资本结构即债务、债权结构、民企资本构成、资本来源结构等方面以比例关系等方式有所呈现。相对于财务分析而言,资本来源结构是重中之重,因为其与投入成本相互联系,这会直接导致将来的股份转让风险随之变动。对于民企资本的构成来说,参股资金的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不变资本的年周转率。财务管理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解资本结构的特点。

(三)开展企业实地调研来获取经营信息。为保持国企的战略地位,在工作过程中,国企应对民企的经营状况和前景做深入的分析,并以调研等多种方式来获得民企的经营信息。国企的改革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一切都在探索中。不管是国企对民营资本的引入还是民企对投入资本的速度,都是时快时慢,对双方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相互试探,因此,为使双方都更好更快的进行改革,需要及时到对方的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再展开讨论。互相指出缺陷,共同进步。

(四)分阶段逐步展开财务分析。由于发展历程的曲折性,民营企业相对于国企的财务管理水平而言,整体较弱。且于规范性而言,民企也稍逊于国企。为了使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效率进行,国企应尽力配合民企展开财务分析,例如:从国企中选择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对民企进行业务培训。财务分析的目的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保证民营企业资金周转的安全性;做好准备工作,国企逐步引入民营资本;确保降低民企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通过上述几点分析,建议分阶段逐步开展财务分析,保障其安全性,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结束语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2

(一)程序运行问题

我国国企传统签订合同流程并不规范,传统合同流程中,国有企业过度重视员工考核的资金收益,忽视了员工业绩考核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违背,致使我国国企合同有效性受到威胁,企业无法将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指导基础,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及时解决合同管理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合同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对国企发展十分不利,与此同时,国企管理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分注重工期和效率两大方面,弱化了国企事务管理部门指导作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二)合同管理制度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有企业合同具体、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具体事务难以落实下去,影响企业科学决策,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受到国有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影响,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难以把握合同签订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的收益。因此,优化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优化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责任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员工明确自身主要工作职责,构建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为企业年度考核提供支持和依据;第二,资格认证制度。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招标师资格以及管理资格证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国企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合同管理失误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对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

在国企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促使员工能够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企业整体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而在国企合同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管理者作为实施基础,并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另外,国企还可以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合同法相关内容,通过加强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能够强化员工合同法律知识,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合同能够发挥积极效用,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置专门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民事关系的过程,合同本质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专门的机构才能够执行。因此,国企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合同执行机构,确保企业合同的合法性。通过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执行机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运行风险,还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

国企管理者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主体,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整合企业运行情况。因此,国企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向科学化管理转型,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将企业合同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中,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促进国企合同管理科学、合理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结论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当前企业开始加强改制,以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然而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的更好,就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以及教育,使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统一,把企业视为自己的一份职责,对企业的工作视为一种自身的责任感,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前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国企应该考虑提升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活动,因为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每一个员工,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在国企员工身上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疏导、贯彻每一个员工的身上,从而使员工的主体地位表现在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企业要站在员工的立场想问题,理解并关心国企员工,保护国企员工自身的合法利益,从而为国企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国企员工思想上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企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系,开始对国企企业体制进行改革与重建,这样就导致原有产业结构与经营模式的改变,从而国企员工的思想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其一,国企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分配方式与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改变,这都使国企员工追求态度与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二,国企企业在改革中企业员工的抵触情绪被不断的激化,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经济收入与住房问题,这样会使员工的积极工作的兴趣降低;其三,在企业的改革中一部分员工缺少正确的认识,对国企企业改革的不认可态度,从而导致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进行。

(二)国企管理者思想状态

然而在市场的经济改革中,国企的管理者倘若缺乏整体规划与预见性,并无法对国企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认知,那就会导致国企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紊乱。有一部分国企企业的政工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陈旧的思想以及缺少创新性,从而无法使员工产生吸引力。因此,我国国企应该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改,从而加强对国企员工的思想教育的转变,使国企的凝聚力快速提升,使国企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知度有所提高。

二、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国企的政治优势

我国财务收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企不断进步的关键思想保证。因此,我国国企一定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企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一致的,提升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满足国企的发展需求。

(二)国企发展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

国企的发展前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我国国企要想发展的顺利就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在实处,才能够加强国企员工的责任感意识,强化企业国企员工的凝聚力,使国企员工把企业的利益看做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企业与企业员工形成合体,促进国企的全方位发展。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带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与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促进企业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国企的发展与生存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三)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在党与国家占据的地位

国企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是国企在改革创新中的有力保障,具有着中国特色国企的鲜明特点。自改革开发以来,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提供中创新,以学习弘扬贯彻党的理论为政策方针,提升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在改革发展中以服务国企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与改进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带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确保国企快速发展。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道路,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一)端正态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

国企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以至于国企的管理者要及时改进态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更有力的去领导企业员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一,应从国企员工的管理上进行改进,着重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定期对国企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从而提高国企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增进作用,从企业员工思想上进行改进,只有管理者与员工的态度端正,才能使行动上得以改变。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从而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来引导国企进一步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谓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标是,尊重、理解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更好的把员工积极性带动起来,是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员工,因为国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部分,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针,充分体现国企员工的重要地位,从而使企业员工主人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只要得到相应的尊重与收入,才能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相结合,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尊重企业员工,切合实际的关心每一位国企员工,是国企管理者应该做的基本工作,从而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总结,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企的发展与稳定。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国有企业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应及时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想法,需找新的道路,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企要想在企业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定期加强培训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落后的现状,从而使国企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方晓明.新时期国企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205+209.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

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确保了国资国企档案管理的顺利、有序开展,同时也是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应运而生,在国资国企的日常工作中会产生诸多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正确保管和处理,才能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国资国企的良好发展,因此加强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就国资国企而言,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极为重大。首先,国资国企要想得到良好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企业人员过去的经历,掌握到第一手资料,而档案则是提供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文件。所以,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科学化、高效化和规范化地管理档案信息。其次,国资国企的档案信息材料还包括企业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成果总结情况。所以,对档案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国资国企有效分析、查询和应用这些重要历史数据信息极为有利,可确保今后的工作有据可循并促进国资国企工作效率的提升,顺利实现价值与效益。最后,立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在科学化档案管理中,转变其思想观念,提升业务水平,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重视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国资国企的档案管理中,要确保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效性,让档案规范化管理顺利实现极为关键。首先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新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国资国企的档案管理,这就要求国资国企高度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同时把档案管理当作重要工作完成[2]。在平时视察工作中,若是发现国资国企档案管理有不规范之处,要第一时间指出,同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国资国企还可以将建立档案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日常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从组织上确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国资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使国资国企档案管理效果得到保证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在对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时,应利用有效的宣传教育,加深国资国企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清晰地认识。应借助宣传教育,增强国资国企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一方面,可以立足于各个角度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行探索,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稳定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国资国企内部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加大配合力度,主动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加快国资国企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进程,增强国资国企档案资源的利用效果。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序进行,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对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同时引起高度重视[3]。国资国企领导以及管理层要在实施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以改善指挥的随意性和惯性思维,构建集控制、协调、指挥、组织、计划为一体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从树立目标、建立规章、落实责任上一步一步建立,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效率的最佳化。同时,要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中遵循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这也是健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借助分级管理制度的指导,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进行有效地分类管理。同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小组,明确诸多和档案规范化息息相关的管理计划,同时确认相关的工作内容。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国资国企中档案管理工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国资国企档案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素质与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增强其综合素质,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第二,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所以,企业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严格根据制度选拔人才。企业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与知识,从而提高国资国企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国资国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五)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其自身价值得到发挥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时代对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主要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运用进行实现。对此,要将档案编研及编目工作落到实处,编制和国企具体状况相吻合的检索工具,完善档案汇编以及检索体系等相关参考资料。同时,国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文化开发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软件编程等,构建网络工作流程对企业各项职能业务活动进行支持、管理和执行[4]。在开发国资国企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研发满足国企需求以及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和其他软件进行链接,形成综合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此外,将生产经营、行政办公以及业务审批等相关工作流程和文档一体化流程进行融合,进而建立从文件生成、流转到归档的新流程,在简化工作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升,实现协同办公。国资国企档案管理囊括了诸多内容,十分繁杂,为了切实增强规范化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现状,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将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下已步入信息时代,在国资国企档案管理中,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同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国资国企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晓云,肖剑钦,谭荔.科研院所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浅析[J].财会学习,2018(1).

[2]任仙玲.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J].山西青年,2018(15).

[3]刘娟.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J].化工管理,2019(26).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5

1.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基础

首先,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而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必然要靠企业的培训机制来实现。通过技能培训,员工可以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可以充分认识到其所肩负的责任及应持有的工作态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并且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员工通过接受培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为员工展示了良好发展前景,使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希望,安心在企业服务,减少企业因人才流动而带来的额外成本。完善的企业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各个运作环节提供足够的人才供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使企业整体效率提高,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2.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

企业文化始于上世纪中期的日本,在日本企业席卷美国市场后,美国的经济学家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证实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构建企业文化的各种方法,至此企业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企业文化分成三个层次:表层企业文化、中层企业文化和深层企业文化。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是简单抄袭了国外企业的表层企业文化和中层企业文化,而在深层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往往流于形式。深层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这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基石。这种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要想深入员工心中,就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而只有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政治和文化培训为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纷纷进行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这一阶段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政治和文化培训为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各企业纷纷意识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性,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进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命。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真正进入了普及和高速发展时期。

2.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现状

由于面临着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加大了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投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继续再教育培训体系。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如宝钢、中国石化等大型国企每年将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了企业自身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使很多现代化技术在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自己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创意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意培训比重也日渐增加。总之,企业在近年来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其投入量也迅速上升。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当前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培训观念陈旧老化、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

首先,由于当前很多企业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管理者担心在投入大量培训资金、员工素质得以提高以后,员工跳槽走人。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愿在继续再教育培训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认为这种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组织只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员工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反映所需的培训项目,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当前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培训缺乏预见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和人才规划工作往往不够到位,培训缺乏系统安排。即使有一定的计划,执行情况也较不理想。

3.2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教育培训手法上还显落后和单一。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使培训往往采取讲课、做报告的方式,培训方式仍然是以听为主。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停留在老旧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个老师”的形式上。当前的培训市场上缺乏规范性,政府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使企业对外部培训缺乏信心,在选择外部培训方式时往往无从入手,导致企业培训方式的单一化。企业由于缺乏对培训的计划性,所以导致其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不科学。很多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是根据社会所提供的培训内容或是本地的培训潮流来确定自己的培训内容选择,而这样的培训内容对企业是毫无意义的。

三、完善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议

不难看出,虽然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仍然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中。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如下方法予以解决:

1.端正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观念

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观念,要转变“拿来主义”观念,将过去向社会要人才向将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转变。外部招聘而来的人才,他们往往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加之对企业没有感情,很难对企业形成归属感、认同感,流动性普遍比较大,往往无法长期为企业服务。而将企业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进行纠正,使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增强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计划性及其执行力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制定培训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培训部门在制定这些培训计划时,必须事先了解本企业目前和未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现况等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够对企业当前的人员需求和未来变化趋势有客观的了解。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监督,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采取当前国外普遍使用的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来实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这种评估模型主要是从受培训者的主观感觉、受培训者在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受培训者在培训前后的技能水平提高程度、培训的投资收益指标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3.科学选择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方式

首先,应根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当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使受训者获取一般的理论知识时,自学是首选方式,讲授是次选方式。当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受训者的态度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时,应首选角色扮演方式,而放弃讲授或视听等单向交流的培训模式。其次,还应考虑受训者的层次差异。最后,还应考虑到受训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企业还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内部网,借助于网络的帮助,根据受训者的素质状况分类对待,采用多样化的网上培训方式。

4.合理制定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内容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社会的潮流来选择自己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应当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统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采取比较开放的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可以不断地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经验,引入最佳的技能,紧跟时展的脚步,使受训者能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企业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员工学习。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使员工意识到知识经济下,知识便是财富,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所应达到的效果,对实现学习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在学习中报着应付心态、未达到学习要求的员工进行惩戒。再次,为员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的平台,使员工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最后,通过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明确企业的积极引导,使员工在企业引导下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6.要借鉴和学习先进企业经验

中国知名企业海尔,在继续再教育方面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制定了《海尔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专门负责企业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二是制定有详细的岗前和岗后培训计划;三是有详细的针对企业的一系列培训内容;四是有自己的培训评估体系;关键的是培训企业员工做“海尔人”的思想。正是这种创新理念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升华,“质朴中透着睿智、真实中流露深邃”,海尔人今天的成就带给中国企业在继续再教育培训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四、结论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我国企业;解决措施

一、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概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西方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管理会计工作逐渐被我国的诸多企业所使用。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企业在管理会计的调整中往往止步于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基础上,缺乏对我国企业发展具体状况的分析和研究,无法真正适应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造成我国的管理会计无法适应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在具体的工作中依然使用西方的管理会计体系,未能发展成为独具特色、顺应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我国企业现今的理论技术和工作方法缺乏创新观念,只重视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众多的知识概念缺乏详细的了解,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缺乏利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在投资过程中对货币投资时间的计算,现阶段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普遍使用西方的计算方式进行利息计算,但是我国在利息计算过程中通常按单利进行核算,这种情况造成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性,无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使用。并且,在利息计算过程中所利用的数学知识也给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压力[1]。

(二)管理会计理论缺乏相关案例的支持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需要,我国高校也积极将管理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对管理会计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分析,但往往缺乏相关案例的支持。管理会计若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将工作所中得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整理、优化,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高校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其教学版本不断变化、教材不断更新,但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基本没有变化,相关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手段差距较小,管理会计理论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缺乏相关案例的支持,管理会计技术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企业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国企业虽然优化了相关的管理体系,但是企业的会计工作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会计工作上,管理会计并未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企业应到人员的关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但是现阶段改革体系没有相关的体制参考,诸多企业并没有构建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会计的工作环境需要不断优化。另外,人们对管理会计没有全面的认识,诸多企业并未对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成为阻碍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较低

与以往的会计工作者进行比较,管理型人才不管在思维方式还是所要求的专业知识,都要高于以往的计算型会计工作者。但是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传播时间较短,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我国会计管理人员所了解的专业知识较少,即使许多管理会计工作者进行过相关的管理会计培训,但是培训的知识内容缺乏实际的操作,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制度。造成诸多的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和传播,实际的工作过程只注重形式,没有发挥理想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管理会计管理体系

不断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体系研究,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体系。在研究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和相关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不但要全面的了解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新方法、新思维,更需要充分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构建成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具有我国发展特色的现代化管理会计体系,还需要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状况进行充分的结合,找寻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有效措施,满足企业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实现企业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2]。

(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企业在完善管理会计工作时,要积极进行管理会计相关案例的分析,对各地不同单位、企业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将企业管理会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把分析的具体案例和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结合,分析出具有的科学价值的分析报告,构建起适合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技术知识。此外,因为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够作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参考,并且相关的管理会计案例还能够作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参考资料,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为我国将来管理会计发展以及工作制度制定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若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而企业管理会计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所以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的使用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群.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73-174.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7

 

工会财务管理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工会会计制度》和《湖北省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结合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国企工会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企改革对工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企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按照新《工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规范,以适应新体制的变化。笔者认为,要适应这一变化,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要实行“五个转变”。   (一)由考核经费为主向科学规范转变。在原管理模式下工会财务工作主要考核是工会经费上缴任务的完成、会计基础规范、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而国企改制重组要求在省总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的原则下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并结合二级单位和分会的特点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和条款,使考核过程可测量,考核结果可衡量。   (二)由统管整体为主向多层管理转变。在国企改制重组变革时期,随着机构重组,面对地域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的重新调配,对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不仅要注重200人以上的经营单位,更要注重研发单位和合资公司的严格考核,覆盖面越宽,更要由单一的统抓统管向分层次管理转变,才能更好的实现规范化建设的监督考核。   (三)由自主管理为主向专业管理转变。在原管理模式下工会财务部门直接隶属工会,由工会专职干部担任会计人员,而按照《工会法》、《工会会计制度》的要求,需要委托专业代管或合并管理,委托专业代管就是在国企财务部门选配工会财务人员,合并管理就是集中人力资源优势,分别在专业财务和工会干部中选配工会财务会计和出纳,工会财会干部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由执行文化为主向服务文化转变。传统的国企工会,对工会财务强调比较多的是严格的执行,把执行到位作为评价的标准。在国企改制重组下明确工会的基础工作在基层,服务的对象是职工群众,工会财务要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基层,用于广泛开展组织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劳动竞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民主监督管理、职工技能培训等重点工作方面,有效地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建设,达到服务职工群众的要求。   (五)由基础管理为主向标准化管理转变。按照《湖北省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国企发展需要,工会财务部门应进一步向标准化建设推进,通过健全财务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管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防范杜绝“小金库”产生;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财务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经费审查机构的监督,所属单位工会通过标准化管理使财会管理水平和效果得到较大提升。   二、新时期下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工会工作必须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国企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应抓好“五个突出”。   (一)突出独立原则,发挥工会财务职能作用。工会经费独立原则,是指工会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结合国企工会实际,将财务管理工作在国企工会中贯彻落实,建立自成体系的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制度,考核奖惩分明,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作用就会突显,才能不断提升工会财务服务工会工作大局的作用,实现国企工会能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二)突出团队学习,提升财务干部素质能力。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特别在国企改制重组时期,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要发展、要提高,更需要不断创新学习,因此,必须抓好工会财务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掌握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本领和技能。工会主席在创建学习型团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要增强他们对团队学习的策划和管理能力,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次、大范围,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使团队学习成为工会财务干部的习惯行为。   (三)突出创新氛围,营造财务管理自主创新环境。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的成果来自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思想来自创新的氛围。国企改制重组下,需做好三个坚持:坚持思想创新,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切实转变理念,要树立依法理财观念,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坚持制度创新,就是要适时修订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适应工作发展需要,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坚持方法创新,就是要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突出科学考核,确保工会财会工作健康发展。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能否健康开展,取决于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因为制度本身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科学考核应具备以下原则:一是通过考核能调动和激发单位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流程简单明了,不能过多增加单位的负担;三是考核要有针对性,对各单位进行分类考核;四是考核条款应量化、便于实施。通过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使财务管理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五)突出特色创建,典型示范引领确保共同进步。新时期下,创新特色工会财会管理是对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工会财务部门在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企的性质、工会所承担的任务,人员状况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创建活动,使工会财务管理特色突出,管理效果更明显。创建特色工会财务,不能泛泛而谈,而应细化特色工会财务部门的类型和标准,使特色创建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宣传和总结特色工会财务部门创建的成效,交流心得体会,把好的管理方法进行推广,使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p#分页标题#e#   三、新时期下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应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统筹兼顾好硬与软的关系。硬是指财务制度和规范业务程序,是量化的硬性指标。软是指财务部门的管理、氛围和员工的素质能力。统筹兼顾好硬与软的关系就是在规范业务流程制定财务制度的同时,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提高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财务工作的优质高效完成。硬是目标,软是手段,目标是检验标准,手段是实现途径。   (二)统筹兼顾好点与面的关系。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点,就是通过培育、选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在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挖掘出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引领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发展。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面,就是按照新《工会会计制度》、《湖北省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抓工会财会管理的规范运作不走样,强化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水平。通过典型带动面上的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由面促点、点面互动的良性循环。   (三)统筹兼顾好大与小的关系。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的大是指省总工会和集团工会,相对工厂(院所)来讲就是大,小就是指工厂(院所)。国企改制重组的推进,必将对机构进行调整,工厂(院所)调整和重组也会较大,就要统筹兼顾好大与小的关系。集团工会的任务要想完成好,工厂(院所)是基础。工会主席是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重视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把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当作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各单位工会要以本单位各项工作为重点,按照省总和集团的统一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好各项工作。   (四)统筹兼顾好新与旧的关系。新《工会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核算内容、报表体系做了重大调整,在科目设置上统一了财务预算内外收支,科目按功能、经济用途分类,结合实际工作、管理需要,增设“维权支出”、“资本性支出”等科目,使会计核算更加贴近实际,服务全局。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做好新旧科目的衔接工作,更要求经审人员针对上述变化,及时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制度,依据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审计能力建设,注重审计实效,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统筹兼顾好长与短的关系。所谓长与短的关系,就是坚持长期开展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与短期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活动相结合的关系。开展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衡量能否坚持长期开展,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二是要对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检查、考核和激励制度。三是要有健全的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并且职责分工清晰,各司其责。短期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就是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彰显特色和特点的活动,对推进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起到营造氛围,鼓劲加油,激发斗志的作用。   国企改革发展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在国企改制重组的环境下开展好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既给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国企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落实《工会会计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发挥好基层工会的管理作用,为工会重点工作提供物质的保证,促进国企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财务管控

一、会计电算化在财会实务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是指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使用专门的财务软件代替手工完成各项会计工作,包括基础的原始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财务报表等等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程序。它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完美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对各项信息进行高效、准确、快速的处理,相比较人工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财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国企实务中,如果会计核算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还在延用旧的手工会计进行纸质的财务核算,就不能高效的将各种财会业务办好,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企业的办事效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形象,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许多国企的办事效率比私企要慢很多,各管理程序也比较复杂,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勇立潮头,寻求改进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程迫在眉睫。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健康运行缺乏正确认知

在我国,传统的账本记账方式长期占据企业财会工作的核心,现代化的财会管理方式起步较晚。特别是国企,无论是管理高层亦或是我们财会人员,长期以来抱着“我是国企,我最大”、“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国企本位思想,放不下架子,缺乏创新,潜移默化的排斥新型管控方式,对会计电算化工程采取“等等看”“慢慢来”的消极态度。企管高层总会以资金投入大、人员短缺、实施有难度等各种理由推脱,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程的深入开展。把会计电算化当成装点门面和自己职务升迁的业绩,只为财务科开辟几间微机室,配上几台计算机就行了,有没有人员到岗无所谓,对怎样发挥作用不闻不问,不去探究怎样形成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会管控系统,硬件和软件无法做到时时更新,财会人才的综合性配置、技能培训严重欠缺。一些基层财会人员也错误的认为只要懂得操作微机就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程,不会更进一步的了解相关作用和功能,不重视、不学习,工作中夜郎自大,得过且过,整日行色匆匆的忙碌于繁琐的报税和各项报表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一整套用系统化、现代化方式来解决当前财会管理和实务方方面面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学科,更不知道这套系统理论的形成凝聚了多少会计电算化开发者和基层实务者的心血。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我们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财会管理进程,严重束缚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工程的创新发展步伐。导致会计电算化工程在国有企业中无法全面发挥出实际功效,让我们的国企财会系统始终在被动的追赶我国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节奏。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科班院校毕业投入财务工作几年之后,业务经验在具体的某一项财务工作上是比较熟练的,但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国际化融合不断增强,各类系统不断更新,岗位不断变化,这就导致学过、接触过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容易与现实财务工作出现脱钩,使我们面对更新或更高层次的财会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在用各类电子设备开展财会业务时,我们仅仅做到了开机运行,对系统化的软、硬件知识知之甚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这种习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系统正常运行时,一切平安无事,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显示平常未见的新鲜界面时,不知所踪;新软件在投入使用前,一般都会进行或简或繁的系统培训,因财务人员自身理解能力参差不齐,个别人在学习效果上就出现了滞后。具体表现有:对财会软件应用方法掌握的不透彻、不熟练;对功能认识有局限性,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财会软件运行中出现的微小故障无法解决,动不动找人维修;时常出现误操作,长时间找不到应用目标,打不开应用界面;好容易进入界面,又出现录入错误或指令错误……诸如此类问题,数不胜数,不再一一列举。不经意的失误,会让辛勤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严重的还会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本来高效率的工作立即变得纷繁复杂,严重挫伤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员自身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无疑为国企会计电算化的健康运行设置了重重障碍。

(三)财会软件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很多国企已经体验到会计电算化的先进优势,却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工程的运行安保问题,人员缺乏安保意识,给实务工作埋下重重隐患。主要体现在:实务人员不严格按规程准确操作,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不安装或安装一些无效的防毒、杀毒软件;仍在使用一些不合时宜的、没有实际防护作用的安全保密措施,致使财会资料很容易丢失或被黑客篡改,间接对国企财会信息资源造成破坏;使用不够完善的财会电子管控制度,档案留存混乱、遗失,破坏电子财会档案完整性;利用工作电脑炒股、玩游戏、购物、点击浏览各种网站;其他因素也会造成财会信息处理要素的破坏,比如突然断电、系统崩溃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没有一个稳定、安全的财会工作环境,国企会计电算化运行会失去保障。

(四)新时代会计电算化的管控制度不够完善

国企使用会计电算化运行模式,还缺乏一套新型的管控制度。制度约束的弱化,致使模式运行难以持之以恒,实务工作处处捉襟见肘。长期以来,实行会计电算化工程的国有企业存在制度松散,管控方式保守陈旧,会计电算化定岗模糊,个人权利无限,内控制度老套,核算不规范等具体问题。被动的制度建设与先进的运行模式无法形成合力,照此运行将不利于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工程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要解放。可以通过向高层管理者进行相关知识介绍、培训,快速转变国企决策者对新事物的认知,让管理者蜕变,建立国际化发展格局,让企业与时俱进,勇敢尝试新型的财务运营模式,积极与时代接轨。高层思想解放了,企业的决策理念必然会影响基层职工包括财会实务人员。通过加强学习、职工大会、财务会议等方式,让提升、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思维深入每一位财会工作人员,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维护电算化工程的发展,为之献计献策。

(二)积极引进知识人才,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对于国企高层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决策,最直接的执行者是财会人员,高素质的实务人员将成为企业会计电算化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政令统一的催化剂,所以不断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是决策执行的关键。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不同岗位培训内容要有区别,间隔时间最长一年。培训过程注意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的宣贯,强化工作技能培训。将培训落到实处,培训完成参加考试,持证上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技能以及工作效率。

(三)加强财务软件日常管理,进行不间断维护

日常备份工作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这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工程运行的必要前提。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国有企业,应严格遵守管控规范,坚持时时数据备份,保障数据库有效运作,专人管控,定岗、定责。严谨、细致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控模式,必将成为衡量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细致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等具体工作。近几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档案存储技术也日新月异,容量越来越大的电子存储设备层出不穷,价格实惠,但还是建议利用质量可靠的存储介质对有效数据保存管理。通过财会人员不辞劳苦建立起来的电子数据档案,凝聚着实务人员的汗水、心血,是我们辛勤的劳动成果,是企业的可追溯性资源,必须严格保管。先进、稳定的防毒杀毒软件是数据的安保卫士,不但要使用还要做到常维护、常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隐患。要严格工作纪律,保证工作软件按时升级,稳定运行,电脑设备由专人负责。

(四)国有企业应坚持会计电算化工程与管控制度并行

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到今天,功能不断强大,然而全面的审计功能却依然欠缺。我们国企要想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还需根据其特点,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一套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内部管控制度来补齐短板。例如: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财务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等。另外,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自身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应主动担当会计电算化法制建设的重任,结合自身经验、案例,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积极出谋划策,为国家法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管理高层也应广开路径,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和程序,建立制度,保障会计电算化工程能提供出准确、有序、稳定、公正的数据。财会人员严守职业操守,要坚决杜绝混淆是非,玩忽职守,肆意篡改、输入非法数据,蓄意破坏磁介质中的会计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德行兼备的财务人,为保障会计电算化工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工程在国有企业中经历了由简到繁,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的曲折过程。但是,与国内优秀企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拖累了我们国企会计电算化工程的良性发展。新时代环境下各行各业均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更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知识,锐意进取,群策群力才能让国企会计电算化进入发展快车道。让我们拿出积极的作为和历史的担当,为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新时代到来,为国民经济快速融入国际化大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艳菊.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论坛,2011(02).

[2]安海军.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有关对策[J].财会审计,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