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同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企合同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企合同管理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1

(一)程序运行问题

我国国企传统签订合同流程并不规范,传统合同流程中,国有企业过度重视员工考核的资金收益,忽视了员工业绩考核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违背,致使我国国企合同有效性受到威胁,企业无法将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指导基础,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及时解决合同管理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合同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对国企发展十分不利,与此同时,国企管理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分注重工期和效率两大方面,弱化了国企事务管理部门指导作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二)合同管理制度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有企业合同具体、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具体事务难以落实下去,影响企业科学决策,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受到国有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影响,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难以把握合同签订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的收益。因此,优化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优化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责任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员工明确自身主要工作职责,构建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为企业年度考核提供支持和依据;第二,资格认证制度。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招标师资格以及管理资格证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国企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合同管理失误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对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

在国企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促使员工能够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企业整体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而在国企合同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管理者作为实施基础,并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另外,国企还可以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合同法相关内容,通过加强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能够强化员工合同法律知识,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合同能够发挥积极效用,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置专门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民事关系的过程,合同本质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专门的机构才能够执行。因此,国企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合同执行机构,确保企业合同的合法性。通过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执行机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运行风险,还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

国企管理者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主体,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整合企业运行情况。因此,国企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向科学化管理转型,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将企业合同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中,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促进国企合同管理科学、合理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结论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2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合同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注重企业合同管理的具体化和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在现实企业的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缺失使得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机制中的具体事务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交易中无法采取针对性的运营措施,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企业无法以合同为依据对其运营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当下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者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准确把握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导致了企业在交易时无法对合同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与处理,进而使得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容易顾此失彼,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收益。此外,我国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确实还表现在合同责任制中,由于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合同管理者责任制度,导致合同管理者在工作中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使其不愿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探究,这便使得合同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得以进一步扩大,导致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面临合同管理缺失带来的交易风险。

二、国企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

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首先要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该制度是国企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于合同管理的主要机构和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明确其责任,建立完整清晰的权责利关系,监督合同管理人员认真完成工作范围内的管理工作,并且可以建立员工年度考核相关的评定指标。再者要建立合同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必须要保证每位合同管理人员都要有企业法律顾问证书或者是管理资格认证,通过严格的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合同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在企业合同的制定以及实际落实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的管理层与营销人员能够参与,还要保证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企业要经常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合同法的相关知识学习,从上到下整体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合同管理法治意识,只有员工的合同法律观念提高了,才能保证在日常生产过程的经营活动能够按照合同内容完全落实,提高合同的法律效益和管理作用。

(三)设立专门合同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建立民事关系的主要途径,合同本身是一种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从这个角度讲合同管理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权限,合同管理中要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因此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合同管理在合法的范围内,专业的合同执行和管理队伍能够有效降低合同的运行风险,更好的实现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四)企业领导要提高重视

企业管理层要将合同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日程。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国企也在逐渐向着科学化管理方向进行发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企业管理人员要将企业管理纳入领导决策的范围内,及时的总结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不断调整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和内容,不断优化企业合同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国企合同管理向着规范化和现代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利益创收保驾护航。

三、结语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3

要做好海外铁路项目的管控,首先应该谈合同管理。合同是双(多)方的契约,是“上层建筑”,讲依法而治,多法治而少人治,起框架作用,统领全局。项目的合同管理包括几大方面:进度、成本、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计量计价、延期和罚款、变更与索赔等等。若没有内容全面、约定明确的合同,会使总包方“名不正言不顺”,“像小猫永远追不着自己的尾巴”一样,顾此失彼,项目越管越难,问题越来越多,举步维艰;而有了好的合同而实施不力,结果也一样。本文所谈及的合同管理意在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即:在合同签订后,总包方能完全按照既定的工期和施工组织,发出任何指示和要求,只要是不超出合同范围内的,施工分包就要遵守和实施。这样探讨合同管理的出发点是:(1)在项目管理中,遇到了制约性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否则项目或企业会遭受经济上或名誉上意想不到的损失。若不思考、总结和提升管理,那今后的每个项目都干得一个样,那就没有必要提管理,企业的发展和进化也就无从说起。(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在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后,在加入WTO近13年后,在中国企业接触到国际上各类标准合同30多年后,如果不尊重和重视这个规律,人或企业就会跟不上市场的脚步,被“物竞天择”。

二、中国企业在海外使用分包的现状

在海外市场上,如果一家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在当地的长期发展,很难在当地有一支“管理到位,技术过关”的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以下2个原因可以解释选择使用施工分包的好处:(1)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劳务数量一般倒比较多,但技术水平也一般较低,出力不出活儿,说1名熟练的中国工人能抵2~4名当地工人不过分;(2)刚进入国外市场,政治和经济情况完全与国内不同,对前景无法准确判断,不敢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只好采取转嫁风险的方式,使用分包。因此,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刚进入国外市场时,若能拿到合同额在数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要在短时间内全凭自身力量来组织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要迅速把工程切割打包,寻找合适的分包商来啃这块蛋糕。当总承包商,既“好当”也“不好当”。所谓“好当”,是具体的施工不用去做,做好管理即可;所谓“不好当”,毕竟和分包在同一条船上,活儿不是自己在干,但时刻得面对国外业主,如果管控能力不强,很容易陷入被动,给项目实施造成危害,达不到既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自国内外的分包商多如牛毛,参差不齐。要找到分包商比较容易,但要找到好的分包商却很不容易。这里说的“好”,主要指报价合理,能较好履约,在满足进度要求的情况下,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分包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总包对项目的管理。因此,总包商要慧眼识珠,实行准入制,选合适的分包商,切勿来者不拒。

三、中国企业管理合同的现状

在提及世行、非洲发展银行等的贷款项目时,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会是FIDIC,ICE等词汇,而在说到国内工程项目或中国企业之间在海外的合作项目时,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进度、技术和利润之类,甚至会把合同管理一事忘掉。为什么?这说明从潜意识里,合同管理还没有被大家理解和认可,没有形成习惯。其实,中国自接触国际上的一些通用合同后,如FIDIC,ICE,在态度上还是比较重视的,已充分认识到在合同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例如,中国于2001年末加入WTO,在2003年就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在海外铁路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却鲜有看到中国企业用类似的合同对分包商进行管理。另外,中国企业对项目合同部门人员的数量配置一般不足,且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不过,以上这些情况不构成没有合同管理习惯的真正理由。

四、中国企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合同管理习惯之根源

归结起来,其根本原因应该是:文化差异。就现代意义的合同来讲,它是个外来物,属西方文化范畴。如西方推行工程承包合同制已有100多年,而我国大约是改革开放之后。确切说来,合同的思维模式中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的地方,因而导致总是不能把合同签订或执行到位。举例来说。中国人讲中庸,特征之一是“和为贵”,“和”就是终极目标,这本来也没有错。但在合同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基本是直线逻辑,“和”不是合同管理的目的,项目盈利、发挥社会公众效益才是目的,两者出发点不同。在之前很多FIDIC合同框架下的项目案例中,除了知识和经验因素外,中国承包商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而吃亏的情况数不胜数。例如,有一个项目的英籍咨询工程师在其向业主递交的《竣工报告》中写道:“中国承包商似乎给当地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他们只关心工程本身,缺乏合同、工程法知识,合同观念淡漠,可能附加成本巨大,但又不进行有力的索赔,同时确实具有实施任何一个项目的财力和实力,这对于业主确实是极佳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定性描述,而对实证不太关心。一位现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写了《万历十五年》,他看了明朝国家档案《明史录》后,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凡是提到数字的地方都是一片混乱,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历史缺少数字管理,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缺少实证。而说到与合同管理有关的数字时,容易让人联想到的现象是:普遍重视施工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核算的目的除了控制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通过数据找出最优的施工方案、组织模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施工预算属于开源,成本核算更偏向节流,如果习惯于“定性”来看,项目是不会亏,“定量”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这大概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积极推行责任成本制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合同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后各个朝代都以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内容出现,如“契、券、契券、券契、券书”等,又如《商君书》载:“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但在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农业社会中,法治进程缓慢,也没有现代的、大规模商业,合同概念比较局限,不成系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前,(铁路)建设系统主要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铁路)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合同管理也自然没有用武之地。而中国真正开始重视并运用现代意义的合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合同不像物理、化学这类人类共通的学科,中国在18世纪中叶前也几乎没有系统性地发展过,但之后却能很快地吸收和消化。合同体现一种文化,是一种思维模式,其思想根源是契约和法治。如果没有这种思维和习惯,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措施,项目出问题时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中国社会法治的情况已大大改善,且法制化进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如《合同法》在1999年3月15日颁布,这就为规范运用合同提供了法治基础和宏观环境。可喜的是,在笔者目前参与的铁路项目中,已清晰可见中国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进步。例如,由于业主方面原因,导致与一车站相冲突的既有公路改移工作始终无法开展,因此项目上下已做好决定,当改移真触碰到工期节点时,就要做好工期索赔的准备。同样的,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而且走得很远很好。

五、关于做好合同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个民族无法、也不能完全脱离其民族性,也不能完全沉溺、自恋于其民族性。完全脱离民族性的民族,会迷失自我,会被其他民族瞧不起,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完全沉溺于民族性的民族,会止步不前,难以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和生活习惯影响之深远,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要搞好合同管理,并不是去中国化,没有必要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好就可以了。对待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果“看得太长远,太讲大智慧”,就失去了固定和明确的目标,失去处理具体问题的最佳时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若太冷酷和死板,会影响人际关系,引起人之间的敌对情绪,也会对项目实施不利。做好总包商取得项目的胜利须先从合同管理入手,以下几点是可以实践或尝试的:

(1)企业对员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自我教育,转变思维,实事求是。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进行普及,教育或者自我学习,让员工充分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不同项目环境中文化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对合同管理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并不是去批判或抨击任何一种文化,只是将要做好现代合同管理所需要的文化元素搜集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现实、适用的思维模式加以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并非是西方的,就像中国也可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到思想精髓之一的“实事求是”就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旦思维能改变,做好事情就有了前提。在文化冲突的时代,能“东”能“西”是较高的水平,东西融合是最高境界。

(2)机构的建立。可以考虑在企业层面建立诸如“合同管理研究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在具体的项目上成立诸如“合同管理研究小组”,分级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计划和程序,这样可以从上到下使每个成员参与进来,行动起来,把合同管理的观念融入人心,转为习惯。

(3)推行、制定和使用标准合同。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FIDIC/NEC系施工合同等为蓝本,企业层面来制定满足项目需求的分包合同,将进度、技术、商务、成本、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提得明确和具体。这项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是要耗费一定人力和时间的。因为国外铁路项目从签约到实施的时间一般较短,从国内组织各类资源和与分包商谈判都会耗费主要精力。企业层面有必要立项,当作一个课题来做,提前召集有不同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

(4)选择理想对象来严格实施合同,相当于试点的概念。这个是实践的关键步骤。例如,对于铁路项目来说,可选取某一段做试点,约30~50km左右,公开招标,邀请(在海外经营的)中国民营(私)企、当地企业或外国企业参与。鉴于这类企业的所有制和经营机制情况,主要比较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加强自身管理来提高利润的动力,与总包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要以规范、严格但不失弹性的方法来执行合同,让“法治”来发挥作用,让“人治”的成分少些。如果这些企业的能力被发现有问题或者合作效果不好,且对项目实施造成影响,那总包方可以对分包进行惩罚和索赔,甚至终止合同。通过摸索,积累经验,锻炼人才,形成案例,进行推广。当然,在准备走这条路之前,还得有预案,即在极端情况下终止合同时,必须能找到另外一家企业或总包自行组织施工。否则,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5)企业增强培养人才的意识。随着中国政府主导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表演。这种舞台会搭建在不同的国家,如非洲、美洲国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国企业从来不畏惧诸如技术、施工方面的难题,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一面;但对于合同管理,却是“既不陌生,也不熟悉,但就是搞不顺”。因此,还得尽快有这类既懂法律又懂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即能“东”能“西”的综合性人才来唱戏。可以考虑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给予现场指导或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启发合同管理方面的思考和灵感,激发搞好合同管理的热情。另外,还可设立奖项,对于做出成绩的,给予重奖,从物质上给予激励。

六、结束语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4

1.合同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参与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在合同前期的谈判、签订以及后期的验收结算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主动参与意识,往往把自己定位为会计核算人员,而并不是合同的监督管理人员,长此以往,财务人员很难对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此外,企业的合同承办部门也没有重视财务人员参与进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旦合同签订之后,企业要面临的风险将难以有效应对;

2.合同管理方法较落后

鉴于我国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状,因此,其相应的合同档案管理方法也不够规范化,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之中,容易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久而久之,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性,无法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会计核算体系,甚至造成合同的遗失等。这种混乱不堪的合同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仍然缺乏一个可操作的管理平台,依然依靠手工来操作,合同管理的随意性与主观性偏大。

二、财务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能分析

鉴于以上合同管理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部必须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切实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事实上,财务部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是有必要性的,即能够确保企业的经济合同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为企业经济合同签订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能够确保企业经济合同的顺利履行与结算等。那么,财务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能分析如下:

1.参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确立合适的合同管理制度,并配备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有着参与进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它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修订过程中去,争取一定的话语权,提高自己在合同管理制度中的贡献能力,从制度方面来把控好合同管理工作中自己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要积极倡导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如果发现合同管理制度中存在某些缺陷的话,应该主动提议进行修订与完善;

2.参与到合同管理的培训与宣传中去

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应该让财务部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一些合格或者优秀的培训讲师对员工进行合同管理培训,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风险控制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这里的合同管理培训的对象与宣传的对象应该是全体企业员工,培训内容应该包含了民法通则、合同法和票据法等常用法律法规等,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来开通多种合同管理渠道与平台,还可以制定一些宣传小册子或开设企业内部的宣传栏目等,让财务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引导作用;

3.参与重大合同签约前决策与调查工作

企业的重大项目进入到实际实施阶段的时候,应该预先组织财务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讨论,尤其要让分管财务的领导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重大项目的采购、销售过程中去,从而为企业的项目签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事实上,企业财务部应该给企业在合同签订前提供一定的具体信息,主要包含了对方的主体资格以及信用状况等,财务部可以通过对方提供的财务报告以及税务部门证明等来评定对方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企业合同的签订提供较为可信的依据;

4.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审核工作

对于企业在进行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巨大且资金数额巨大的项目合同签订时,财务部就应该选派专业人员参与到合同谈判的具体过程中去,要对相关的信用条件等各种事项发表自己的专业见解,并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企业应该把财务人员的意见与其他谈判人员的意见进行汇总并记录下来,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在谈判之后,企业还应该建立合适的合同会审机制,尤其要对重要的合同文本进行严格的审核,这就需要财务部派出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对重要合同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尤其把重点放在结算方式、涉税事项、定价方法、发票与其他收付款凭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由财务人员在审核后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5.直接承办部分合同

企业的财务部也可以直接参与到部分合同的承办过程中去,主要包含了借款合同、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合同等,整个操作过程中,财务部应该明确责任人,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让合同条款尽可能的做到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果已经起草了相关的合同文本,还可以通过认真的审查来进行最终的确定,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当然,企业财务部还应该办理合同结算,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事实上,办理合同结算是企业财会部门的一项核心职能,它有利于财务部帮助企业对合同进行跟踪式的管理,保障及时收款等,建立一种合同台账方式,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而会计核算工作则会更好的反映出合同涉及的资产等状况,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合同管理的科学依据;

6.监控合同履行,处理合同纠纷

企业的合同承办部门和经办人员应该对合同管理工作从订立到履行终结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式的监控与管理,并对合同结算等进行监控。具体来说,企业的财务部应该监控本企业全面、适当履行合同,防止企业违约风险和可能的经办人舞弊风险。监控对方企业全面、适当履行合同,预防损失,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关注汇率、利率和宏观经济数据变动情况,及时与对方核对往来账,针对一些问题提出预警。一旦真发生了合同纠纷,财务部应该协助处理这些合同纠纷,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结算信息,为企业的自身诉求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外,企业财务部还应该参与到合同管理的后评估工作中去,要让合同管理做到全面与有效。

三、结束语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管理

国内建筑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承包成为各建筑企业的战略优先选择。然而,建筑企业到新的国别市场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国际工程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这就需要各企业有较强的合同风险管理能力,比如在合同签订前制定有效的合同风险预防措施,合同执行过程中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把控各环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以保障企业利益。考虑到参与国际工程的合同模式多种多样,笔者仅讨论其中较为常见的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合同类型风险管理。

1国际工程EPC项目特点

国际工程EPC项目,俗称“交钥匙”工程,与传统的施工承包项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1固定总价合同

国际工程EPC项目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工程资金一般来源于当地政府及各大世界银行如美洲银行、亚投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合同一般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调整合同金额,或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可调整合同金额。

1.2承包商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各环节均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合同风险管理到位,对降低成本十分有利。如在设计阶段,在不违背项目所在国施工规范并与业主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可通过优化设计大大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如大宗材料、设备的采购,可以通过集采等方式节省成本。1.3潜在风险多而且大EPC模式下,分包商需承担项目全部风险。包括物价波动、汇率变化、可研设计文件不准确、项目所在国政局动荡、合同文本存在漏洞等风险,这些风险均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甚至项目失败。

2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同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案

国际工程EPC项目存在风险多且大的特点,项目投标前进行风险评估以及中标后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十分重要。投标前的风险评估包括对项目所在国法律、政治、施工环境等的评估,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评估项目所在国是否对环境保护、劳工招聘和使用制定了十分严苛的法律,政治局势在项目工期内是否能维持稳定,项目征地拆迁是否困难,项目所在地是否有合格料源(砂石、土料等),料源是否需要发生远运等,每一个风险点都极大影响项目进展,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甚至导致项目失败,企业最终退出项目所在国市场。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很多建筑企业对此不够重视、对项目风险不进行深入评估、缺乏有效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方案的情况。例如中国企业参与的波兰A2高速公路最后就因投标时没有考虑并及时处理好青蛙迁徙的问题,导致项目总体成本增加10%~15%。玻利维亚某公路项目可研文件显示路基填料充足且平均运距在2km以内,而实际施工时发现路基十分填料匮乏,平均运距达5~8km,施工成本因此大大增加。

2.2合同内容存在漏洞和风险

EPC合同本身可能存在着风险和漏洞,在合同的文本内容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部分合同中对条款内容的描述比较模糊,不够清楚准确,没有明确划分责任与义务,对于违约处理的方式设置不合理。这些因素使得工程建设当中流程不够清楚,导致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出现,诱发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增加合同管理难度,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例如,玻利维亚某公路合同规定征地拆迁由业主负责,但是没有明确规定电线杆迁改的责任归属,导致在电线杆迁改的责任和费用归属问题上业主和承包商一直推诿,极大影响着项目进展。

2.3工程索赔意识不强

EPC合同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多方面的纠纷问题,例如,合同细节方面的问题、合同漏洞问题、对于法律制度的解释和认知差异的问题以及合同条款解读差异等问题。通过向业主进行合理合法索赔,是承包商维护正当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因为部分项目在处理合同纠纷时的索赔和反索赔意识不强,制定的索赔方案不合理,使得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失。信函、会议纪要是国际工程甲、乙双方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承包商固定索赔证据、开展索赔活动的重要工具,大部分中国企业却宁愿选择商务手段,而不习惯于通过正式发函维护自己的权益。

3提高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制定合理的EPC合同风险预测、控制方案

提高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需要强化风险预测和分析的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合同风险预测控制方案,使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充分调研,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环境情况,研究当地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的影响,以便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风险做出科学、合理地分析和预判,并制定出系统、全面应急预案。另一方面,横向研究项目所在国其他同类型项目的合同管理经验及风险应对措施。例如终验移交是国际工程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阿尔及利亚某公里项目从初验到终验并最终移交业主历时8年之久,如何顺利实现项目竣工验收并移交是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研究的课题,而研究、借鉴所在国其他类似项目验收移交的成功经验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3.2编制科学全面的EPC合同管理流程

提高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需要制定全面、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国际工程EPC合同签订完成之后,工程项目需要严格依照合同中的内容进行施工,制定的管理流程需要与合同内容高度一致,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并在合同的履行中根据项目实际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改进和调整。首先,在国际工程EPC合同签订之前,需要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社会环境和相应的法律制度、规章条款,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减少合同内容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疑点。其次,在合同签订后,需进一步分析合同存在的风险点,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后,要对全体项目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将合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并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3.3加强合同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需要不断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是,定期地组织合同业务培训,通过介绍和讲解先进的国际承包EPC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明确合同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及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措施,对有效规避合同风险、降低项目成本的行为和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遵守合同管理流程、损害项目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三是,招聘当地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且懂法律知识的合同管理专家,以补充合同管理漏洞和短板。

4结语

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EPC项目成功的核心和根本。盈利是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的终极目标,合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项目是否盈利,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工程EPC项目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且十分缺乏既懂合同管理、又懂语言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这些问题都是建筑企业“走出去”并做大做强的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菲,冯鹏洲,刘河东.浅析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知识经济,2014(18):86.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合同是一种协议,是对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的约束。在合同制定和履行的过程中,会有订立、履行、变更、转让、解除、终止、检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这些都需要做出合同内部的控制管理。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规范主体行为,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前咨讯了解不彻底

合同签订前往往要对签订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而现代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忽略了这两方面内容,导致企业蒙受损失。企业不能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使得企业在经济行为中遭受损失。

(二)合同法律效益低下

某些企业的合同法制观念淡薄,没有风险意识,对于重大的经济行为只是依靠个别领导的表态或个人意见来决定,甚至在不签订合同的前提下就开始实行。这样的情况会使得一旦发生纠纷,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企业在谈判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三)合同形式不恰当

合同形式不恰当,就会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企业目标等等产生冲突。一旦合同及条款内容不全面、不完善,表述内容不严谨、不精确,或者还存在着重大欺诈等问题,企业的合法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四)合同审核不规范

现代企业在合同审核问题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在审核过程中疏忽大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不能及时分辨,不能给予企业合理的修订意见,导致合同内容出现疏漏,给企业带来麻烦。

(五)合同纠纷处理不恰当

由于合同审核不严谨、内容不完善,在合同生效后对于未明确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补充,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在企业利益受损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合同进行修补,对于合同纠纷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企业遭受处罚,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损失惨重。

二、完善我国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机构

合同应该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不是静态的、针对某个时点和某个部门的,而是连续、动态的、各部门应该相互配合的。对合同签订人的资信情况的调查、对合同条款的谈判、对合同样本的起草及制定、对技术性条款的设立以及合同的最终签订等等,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模式,需要各部门的联动配合。在具体操作上,对合同管理进行归口、分级、划块。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密切合作,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为合同的一级管理部门,在处理合同有关事宜上负主要责任;各业务部门为合同二级管理部门,主要是在管理档案的草拟、签订、履行等过程的基础上定期向归口管理部门汇总、上报相关合同管理情况,协助该部门进行重大合同的论证、谈判、审查、签订及纠纷处理,协助管理合同备案文本、考核人员、组织培训等等事宜。各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参与,从而使得合同更加完善,更能维护企业利益。

(二)做好合同的法律审查

法律审查是一种风险防控活动,是整个合同管理的核心。在合同管理时,要做好合同的法律审查,重视统一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公正事宜,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概念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在合同的立项、可行性调查、文本的草拟、签订和履行上走好法律程序,使合同更加具备法律效益。

(三)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从两方面做好这一工作:一是科学合理地选用合同审查以及管理的专职人员;二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责任、权利、利益分开,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审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法律培训,让全体员工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来掌握基本的合同知识和签约技巧。例如,企业员工在遇到合同问题时,能清楚地分辨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有效合同;在合同签署过程中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合同适宜加盖合同专用章、什么样的合同应该加盖有效公章,加盖的公章是否清晰可辨,在修改过的地方对方当事人是否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等等。此外,合同管理人员还应该能够准确判断诈骗等非法条例,从而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四)企业与合同签订方共同遵循诚信原则

首先,要对合同履行情况高度重视起来,大力进行合同履行情况以及效果的检查和分析,要使企业的义务充分落实,也要积极督促对方按规定执行合同内容,从而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其次,要有效监控合同签约者的合同履行情况,如果发现签约者违约了,或者是有违约的迹象,就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风险调控,力挽狂澜,争取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可能地维护企业利益。第三,合同签订之后不是无法更改的,而是要观察实际情况,根据现实需要来对合同进行调整,考虑对合同进行条款的补充或变更,或者完全解除合同。那么,如何判断合同是否存在问题。有三种办法可以进行判断:第一,仔细辨别合同内容是否明确。如果有不清晰的,可以与当事人共同协调,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双方需要和意见进行增补,在协商的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根据法律条款和合理的交易习惯来确定最终结果;第二,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是欺诈等行为,一旦遇到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情况,企业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这时就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和既定程序做出应对措施,经协调后按照正规程序对合同进行处理;第三,一般情况下,合同签约之后,双方都应该自觉履行合同内容。但不排除对方当事人转让或终止合同的可能,这就给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此,企业完全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索赔,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如果合同签订之后出现问题,就要对合同纠纷加强管理。一旦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发生纠纷,就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有效时间内与当事人进行协商,同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将问题及时上报。对于合同纠纷,如果协商一致,双方应该签订书面合同保证协商后的意见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不能达成一致,要采用仲裁或者诉讼方式进行解决。在协商过程中,切不可轻易向对方当事人作出承诺,以免再次出现问题。

(五)完善合同管理登记制度

1.加强合同登记管理

合同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合同进行定期统计、分类和归档,对于合同的修改、变更以及终结等情况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合同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2.建立合同分类和编号制度

对合同进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从而防止合同文件的遗失。

3.加强合同的信息保密工作

合同是企业与当事人的一项机密文件,包含了双方的隐私。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合同中涉及的国家或商业机密进行泄漏,因此要加强合同的信息保密工作。

4.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

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明确到位,分清合同流转、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明确审批程序,做到合同管理的专业与严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邀约、承诺和签约,必须要做出全方位和科学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合同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合同更加具有效益,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企业目前在合同管理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合同签订前咨讯了解不彻底、合同法律效益低下、形式不恰当、审核不规范、纠纷处理不恰当等问题,其次具体分析了完善我国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即要建立健全合同机构、做好合同的法律审查、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与合同签订方共同遵循诚信原则以及完善合同管理登记制度,要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建立合同分类和编号制度,加强合同的信息保密工作,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从而使合同管理更加完善,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更加能够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媛.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的合同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15):99.

[2]陈淑云.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的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8(16):104-105.

[3]李庆花.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8(9):88-89.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7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问题;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会面临复杂多样的经济环境,而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公平、公正,而合同管理的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正好维护了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因此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部分。就目前而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时主要是通过合同的签订进行,合同中体现了企业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买卖双方都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如何更好的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等问题成为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必要性分析

(一)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规范。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参与配置的前提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全过程,即自项目论证决策至最终的审批、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过程,所有的内容均需保证依法合规。让企业依法管理,按合同条款办事,一同遵守信用,按照约定经营,这便是企业保持自身信誉、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办法。由此,企业方面才可以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参与竞争,进而抓住市场经济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首先,借助合规运行,企业能够于合同签订的时候即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同时获取十分有利的证据;除此之外,针对合同具体执行状况展开监督,一旦其中一方出现违约导致另一方的权益受损,则被违约方是能够按照合同相应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由此便会大大的降低被违约方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合法合规运行时减少。企业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竞争者来讲,其具有管理层级多,管理方面鱼龙混杂的状态,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也比较大,企业面临的如此局面很容易让企业产生经济纠纷而导致相应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企业很容易因为合同内容不完善或者是违约责任处理不明确等原因造成更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合同依法合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经营秩序,成为企业减少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强和违规处罚力度不大。从合同管理来讲,一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相关人员不按规则行事,未依据相应条款的内容开展活动。虽然我国的法治基础在不断的壮大,企业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深入,但是还是存在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仍然实行经验主义,按照原有的方式办事,认为合同只是为了结算走的一道形式而已,没有明确的规定合同双方的责任。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极其混乱,没有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条例,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合同管理条例,但是合同在签订之后没有按照合同办事,实际操作与相关的制度办法严重脱节,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意识很容易给企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部分状况下还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企业执行合同过程当中若出现违规性的内容,如果未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便可能导致类似状况的再次出现,对于企业权益来讲是很大的损害。

(二)合同管理基础薄弱。合同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无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合同管理工作对于知识掌握度、专业程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对公司的各项运营都要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中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基础比较的薄弱,同时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合同管理一直浮于表面。其次,企业的合同文本还不够完善,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是在内容上还不是非常完善,而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按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合同,导致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风险。

(三)合同签约不及时。合同签订不及时是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首先,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十分繁杂,且整体效率较低。企业的最初目的是进行全面化管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导致了审批流程的繁多、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合同经办人办事效率低,没有对签订的合同及时的履行审批的流程,最后,由于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的复杂,特别是招标的业务,往往会因为财务预算的问题延迟合同履行的进度,还存在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的原因,需要先下计划才能签合同导致部分事项已经执行而在合同中没有反应出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引发更多的风险。

(四)合同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不佳。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债权债务经济纠纷,这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部分是因为未就合作队形予以资质审查,所签合同的整体规范度也较低,未进行严格化的办事,这样便会造成违规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强化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若干意见

(一)提高领导及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和健全合同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升员工责任观念,优化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按照合同法与企业真实状况执行合同。在这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培训制度、文本管理制度、考惩制度、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管理、合同专用章的管理、经济纠纷处理的条例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的制度应该科学合理,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依法合规教育,如展开“依法治企,依法合规”的活动,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主要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履行各部门职责,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在所有人员一同的奋斗下,实现合同审查防范风险的目标。

(二)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第一,构建合同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全面的了解合同的具体执行状况,便会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与信息技术关联起来。借助资金、技术的支持,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样能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也使得合同执行更加的公平公正。其次是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对于企业来讲,其需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修订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才能够优化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合同示范文本包含更多、更科学化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对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对不适用的合同示范文本的状况予以考核。最后,便是关于合同的签订问题。企业方面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流程,保证整个审批流程的流畅性,除此之外,效率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严格化的执行,才可确保合同的正常签订。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中,审核与监管同样是需关注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整体合同签订比例较低的部门、人员,更需开展考核,了解低下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式。

(三)加强合同管理法律意识。首先,需提升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在招聘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把优秀的人才放置在合同管理岗位,以“人岗合一”的方式,推动合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让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专门性人才,这样才能够让法律知识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其次,要加大对合同管理员的培训,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相关的培训、或是借助网络课程等各类方式,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事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的发挥法律人员的作用,企业内部可以成立法律事务部门,配备专门的法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法务管理人员来参与到项目的谈判、投标、合同文本的起草中,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法学大学生或是公司律师等,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出一份力,帮助企业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改革发展。

(四)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加大合同依法合规管理的考核力度。企业方面需参照实际情况,就当下的合同管理条例进行改进,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完善合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内容与方式。该考核制度不仅针对于企业得领导班子,还包括合同经办人、管理人员、合同审核人员、商务谈判人员等。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合同签订及时率以及合同完成情况,并增加其在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中的权重,对合同审批和经办人主要考核合同的审批效率和审查质量。同时针对于那些签订合同相对推迟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追究领导责任,针对拖延审查审批、审查把关不严的违规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五)加快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创新。按照依法治企以及企业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系统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该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应该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法律风险出现的原因,通过各类方法尝试识别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按照风险的状况,由内部管理制度出发,把企业内部所有的管理机制都纳入法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把每个岗位的责任都视为自己的责任。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要企业内部全员参加,不断的完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流程,在多样的法律环境中,开展动态化的考核与评估。同时对法律风险和控制的重点进行实时调整和更新,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做到持续的、全面的、动态的法律风险防控,使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向内部管理风险防空转化,由此促进内部法律风险体系的整体优化,切实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广泛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合同高效的管理起来,确保合同依法合规的运行,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合同依法合规的运行制度对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笔者从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若干建议。企业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的合同依法合规观念,同时相应的构建合同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合同管理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再次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员工的合同管理法律意识,并设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最后一点即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部风险机制,在优化理论、机制、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邰跃春.合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大型企业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J].经济师,2018(01):293-294.

[2]冯兴龙,龚华伟,胡勇,祁斌,刘冬来,张云,蔡得全,李钊,殷玉萍.重组国企发展之系统法则[J].国企管理,2018(05):38-41.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8

1.加强合同管理是规范各方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合同的签订是在市场的监督下形成的,同时又反作用于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为市场注入活力,是一注强心剂。只有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之下,市场的参与者才能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遵守义务,反过来讲,一旦市场的合同制度有缺陷和漏洞,甚至是没有合同,都很有可能造成市场的混乱,造成市场主体道德与诚信的丧失,就会全然不顾法律,不能严于律己,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和经营,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就会由此显现出来。所以不难发现,只有加强市场合同管理,才能使市场参与各方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确保市场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

2.加强合同管理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需要

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离开企业合同管理,企业合同管理自始至终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而且合同管理与众多的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企业目标规划的制定、经营策略的安排、生产产品的情况等。一旦没有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引起足够高的重视程度,就会造成企业战略上的失误,使得行动与目标严重脱离,造成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后果,或者是签订了合同却置之不顾,以上几种情况将直接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遭到损害,严重者将遭受破产或被兼并的风险。所以,企业不仅应该重视对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更应该切实的履行合同的相关内容,不要因为管理不当而遭受经济损失。

3.加强合同管理是法治经济的客观需要

要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一个重要前提依据是保证市场中竞争的有序性、公平性、合理性,而健全的法律法规最能够确保竞争秩序。企业之间进行经济交易和合理化的竞争都必须遵守《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强度提升若干层次,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与调节就会变得更加高效,出现违背法律制度的概率就会降低,进而就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的法律规范下开展经营管理。

二、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不是那么的长,所以合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和受重视程度都不是那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这样说呢?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许多的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并出现了规范合同管理的相关职业,而那个时候我国企业对合同管理的概念认识还处在零阶段,所以国内与国外的合同管理可谓是云泥之别。经过较长的时间之后,政府不断的进行市场体制的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对合同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些都促进了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规范性得到增强。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我国在合同管理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我国企业合同管理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要想对企业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树立较强的合同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毕竟意识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国恰恰存在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合同管理市场化是相当晚的,并且水平极为低下,此外,合同管理这项工作是相当复杂、极其庞大的一项工程,我国缺乏这方面合同管理人才,即使某些单位具备较多的合同管理人员,他们的法律意识也达不到企业的规定与标准,素质极其低下,专业知识极为匮乏,业务素质能力不高,对合同的签订与管理不重视,合同的条文与内容不严密,发现问题之后来看合同也是没有用的。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现在而言,我国的许多企业单位不具备一套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体制,甚至有些大型的企业也存在这个缺陷和弊端,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合同管理制度,也是存在诸多漏洞的,不具备系统性、完整性,无法从最大程度上做到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度量、防范与处理。

3.企业合同管理方法落伍

合同管理方法的落伍主要体现在企业数据库的弊端上,数据库是企业开展任何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合同管理也不例外,数据库的建立对合同管理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国的企业有一部分不重视数据库的建立,或者是因为资金实力的不足没有建立数据库,致使采集基础数据的难度急剧提升,进行合同管理变得无章可循;由于系统软件的缺乏,无法对合同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合同管理人员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合同管理工作便无法顺利进行。

4.企业忽视动态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签约、交货、验收、结算等环节。企业往往重视合同签订前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的审查,忽视在合同履行中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变化的审查,忽视合同内容变更情况的记载,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解决合同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应成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采用法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管理模式。法务部门要实施合同管理具体工作,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从而使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合同管理组织网络。

2.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所以,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制度不但需要建立,更需要切实的予以实行,加大对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能有任何放松,而一旦发现某些企业违背合同内容的现象,就要追究其责任,对于违法违规现象要严加处理,绝不容忍。

3.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公司可以利用板报、橱窗等方式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支持合同管理人员参加法律、经济管理专业或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培训考核;更新法律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

4.完善合同管理流程,实行企业动态合同管理

公司可以实行全面合同管理流程,包括:对合同对象调查、合同存档、合同履行、合同监督执行与纠纷处理等环节管理工作,完善合同管理方法,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率。要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对客户进行评价建立客户目录与档案,定期回访客户适时更新客户档案,掌握客户经营状况,防范合同风险发生,使合同管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