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同管理范例

国企合同管理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1

(一)程序运行问题

我国国企传统签订合同流程并不规范,传统合同流程中,国有企业过度重视员工考核的资金收益,忽视了员工业绩考核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违背,致使我国国企合同有效性受到威胁,企业无法将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指导基础,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及时解决合同管理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合同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对国企发展十分不利,与此同时,国企管理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分注重工期和效率两大方面,弱化了国企事务管理部门指导作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二)合同管理制度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有企业合同具体、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具体事务难以落实下去,影响企业科学决策,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受到国有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影响,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难以把握合同签订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的收益。因此,优化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优化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责任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员工明确自身主要工作职责,构建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为企业年度考核提供支持和依据;第二,资格认证制度。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招标师资格以及管理资格证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国企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合同管理失误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对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

在国企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促使员工能够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企业整体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而在国企合同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管理者作为实施基础,并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另外,国企还可以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合同法相关内容,通过加强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能够强化员工合同法律知识,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合同能够发挥积极效用,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置专门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民事关系的过程,合同本质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专门的机构才能够执行。因此,国企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合同执行机构,确保企业合同的合法性。通过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执行机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运行风险,还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

国企管理者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主体,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整合企业运行情况。因此,国企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向科学化管理转型,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将企业合同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中,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促进国企合同管理科学、合理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结论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2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合同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注重企业合同管理的具体化和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在现实企业的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缺失使得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机制中的具体事务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交易中无法采取针对性的运营措施,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企业无法以合同为依据对其运营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当下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者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准确把握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导致了企业在交易时无法对合同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与处理,进而使得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容易顾此失彼,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收益。此外,我国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确实还表现在合同责任制中,由于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合同管理者责任制度,导致合同管理者在工作中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使其不愿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探究,这便使得合同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得以进一步扩大,导致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面临合同管理缺失带来的交易风险。

二、国企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

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首先要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该制度是国企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于合同管理的主要机构和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明确其责任,建立完整清晰的权责利关系,监督合同管理人员认真完成工作范围内的管理工作,并且可以建立员工年度考核相关的评定指标。再者要建立合同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必须要保证每位合同管理人员都要有企业法律顾问证书或者是管理资格认证,通过严格的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合同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在企业合同的制定以及实际落实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的管理层与营销人员能够参与,还要保证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企业要经常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合同法的相关知识学习,从上到下整体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合同管理法治意识,只有员工的合同法律观念提高了,才能保证在日常生产过程的经营活动能够按照合同内容完全落实,提高合同的法律效益和管理作用。

(三)设立专门合同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建立民事关系的主要途径,合同本身是一种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从这个角度讲合同管理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权限,合同管理中要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因此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合同管理在合法的范围内,专业的合同执行和管理队伍能够有效降低合同的运行风险,更好的实现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四)企业领导要提高重视

企业管理层要将合同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日程。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国企也在逐渐向着科学化管理方向进行发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企业管理人员要将企业管理纳入领导决策的范围内,及时的总结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不断调整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和内容,不断优化企业合同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国企合同管理向着规范化和现代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利益创收保驾护航。

三、结语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3

1.合同观念不强,漏洞较多

今天的国有企业或多或少的还存在计划经济的烙印,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的合同意识较于私营企业是相对较弱的,对于合同的管理不完善,制定的合同漏洞也比较多,很容易引起一些纠纷和损失。据调查显示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4年,而引起倒闭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对合同管理的不完善造成的。所以逐渐完善国有企业的合同观念,仔细检查并弥补合同中的漏洞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

2.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合同的正规管理和认识

合同的管理涉及合同的洽谈、拟定、签订履行、终止等方面,它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管理基本上就是固定在合同的签订这一阶段,认为签订了合同就是万事大吉了,对后面的合同管理的后续事情很是忽视,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关于合同履行纠纷事情的发生。就像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投机石油衍生品进行合同交易受到内幕相关交易民事赔偿及股东的追诉案件一样,就是因为其对合同没有做到正确的管理,才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国有企业实力雄厚,经济后盾大,但是还是不能忽视对合同的管理,终归结底,合同是企业发展中的拐杖和支撑,任何性质的企业都是离不开他的。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要树立起合同管理意识,不仅要做好对合同前期的管理,更要做好中期和后期的管理。

3.缺乏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虽然其自身就是一套规章制度,但是这项制度的事实也需要另外的一套具体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合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工作及其人员的规范化,保障合理化。例如2012年山东济南一家建材企业就是因为其合同没有做到正规的管理,导致在后期出现了违约,最后导致了与合作方出现了合同纠纷,赔偿对方100万元,这些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大的数字,但是却是小企业的灭顶之灾。这个例子表明了在制定完善的合同之后还需要对合同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来对合同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正确的要求。

4.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人员工作较稳定,没有市场经济竞争的恶劣,所以很多的从业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薄弱,即使签订了合同,在工作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去想什么合同的事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合同也是签的很随意,所以缺乏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意识。在国有企业中合同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市场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其合法的权益,任何合同的签订都不能来开法律的支持,所以目前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对合同的管理是很不利的。企业从业人员要逐步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合同管理。

二、针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现状采取的措施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当今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人员的素质偏低是很严重的现象,应加强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坚持持证上岗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企业要不定期的让员工学习《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国家规定的法律制度,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制观念,促进合同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

2.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机构

国有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不完善和其本身管理机构的缺失有很大的关联,在国有企业中对合同的管理机构建设甚是忽视,有些电力企业甚至没有正规的合同管理机构,这些都会导致合同管理的缺失。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来执行,使一切工作都变的有序化、合法化、规范化,避免由于违约引起企业损失这类事情的发生。

3.做好对企业签订重要合同的审查

国有企业对于签订的资金数额比较大,涉及方面较广的合同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专门的管理机构要将签订的合同进行统一的管理分析,从中挑选一些比较重要的合同进行单独的探析,小组对合同进行细致的详查,作为专门的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等管理的方方面面,均让特约的法律顾问部门参与其中,合理的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

目前,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有企业,既担负着国家重要科学技术研究,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又要从事大量涉及民生的经营活动,承担着社会责任。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经济合同的增加,国有企业对降本增效、合同履约风险的管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迫切的需求。

一、国有企业建立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在企业运用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设计和集成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期增加企业获利和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国有企业面临大量的研制合同与采购合同订单,贯穿于科研生产各个环节,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合同遗失,远远不能满足国有企业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以销售、采购合同管理为中心,结合内部控制要求,与其他相关业务管理系统集成的合同管理系统,对收付款合同信息进行收集、传达、加工、处理、存储和管理。本文将结合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对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出初步探讨。

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构想

通过构建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收付款合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电子化、流程化,并初步具备合同管理工作的在线流转、统计、分析功能,以达到内部相关业务部门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1.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的业务范围

(1)单位全部的收款合同,包括提供科研、预研、装备产品及服务等。(2)单位全部的付款合同,包括科研生产物资采购、加工服务外协外包、固定资产投资购建等。

2.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1)收款合同管理功能包括:以合同评审/登记(涵盖研制任务、合作意向、协议等)为起点,覆盖合同登记、单位内部签批流程、合同变更、合同台账、合同执行、合同归档、客户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2)付款合同管理功能包括:从合同签订为起点,覆盖合同范本管理、在线编辑、审签、合同变更、合同台账、合同验收付款、合同归档、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付款合同的管理过程,实现付款合同全过程的监督审查;同时采集收款合同必要信息,为项目计划、立项、研发生产、交付、催款、售后等业务过程提供信息支持。(3)功能框图

3.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授权

根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设计要求,需要对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不同职责进行相应的授权管理,以保证系统使用安全正常,发挥效益。

三、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模块设计

按照合同资金的流入、流出分类,将国有企业的全部经济合同分为收、付款合同两类,下面根据这两类合同管理的不同业务需求,分别介绍收、付款合同业务模块的设计。

1.收款合同管理业务模块设计

收款合同管理主要涉及客户、基础信息、管理评审、立项研制、履约、归档等过程的在线监控,以及适应内部管理决策需要的统计分析。总体业务模块需求应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合同范本管理、合同起草管理、合同评审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履行管理、合同归档管理、合同统计分析。具体功能设计详述如下:(1)基础信息管理。具有合同类型、性质、产品或服务信息、评审条款、履行情况提前预警、超期警告等基础数据维护功能,实现合同通用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2)客户信息管理。具有客户信息、信誉维护及评价、统计等基础信息维护功能,便于对客户资信的及时了解,防范合同履约风险。(3)合同范本管理。实现合同范本的规范管理,具备合同范本导入导出、新建、收藏、统计、分类管理等功能,统一合同范本模板库,每类合同下可关联多个范本。(4)合同起草管理。实现合同基本信息自动提取、合同文本在线编辑、复制起草、合同补录、合同草稿暂存、合同起草业务流程追踪等功能,以提高合同起草工作效率。(5)合同评审管理。合同评审支持线上在线评审信息和线下评审结果信息登记两种模式。根据合同管理要求设计出多个线上在线评审流程,承办人可根据业务内容匹配相应的审批流程,并可在线跟踪流程审批节点。审批人可对合同信息、技术内容等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如果审核不通过可退回承办人重新编辑提交。(6)合同签订管理。系统将根据审批完成的合同,按照单位标准合同编码规则自动完成合同编号,同时设定外来合同编号手工录入功能。对系统编号完成的合同导出带防伪标识的合同文本,打印纸质版后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再将合同签署页扫描上传。(7)合同履行管理。对合同标的履行交付、合同回款计划与到款情况、超期履约提醒、合同变更、中止、解除等全过程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对变更作废的合同予以保留,实现历史记录的追逐查询。可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共享合同到款及开发票情况,落实回款计划。同时具备线下数据导入功能。(8)合同归档管理。承办人对正常履行完毕或非正常因素停止履行的待归档合同进行甄别,手动归档,填写归档信息后保存至档案管理系统,方便日后查询合同发生的全过程。(9)合同查询、统计分析。根据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可在授权的范围内查看合同的文本内容,掌握合同相关信息。还可利用多条件组合查询功能、模糊查询功能,查询所有合同状态信息,动态监控合同执行情况。利用各种查询功能对合同金额及合同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对合同查询、统计结果具备导出、打印功能。

2.付款合同管理业务模块设计

付款合同管理主要针对供应商合同签订管理,涉及合同起草、签订、审批、履约进度、归档等过程的在线监控,以及适应内部管理决策需要的综合统计分析。总体业务模块需求应包含:基础信息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合同范本管理、合同起草管理、合同审批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履行管理、合同归档管理、合同统计分析。为避免重复建设,其中供应商信息管理可与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其它具体业务模块的详细功能与收款合同管理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思路

为提高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益,发挥其强大的管理功能,考虑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集成,以达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集成的基本思路是:与单位门户系统集成,共享门户系统中组织机构、人员信息,实现账户统一管理、单点登录管理。与主数据系统集成,共享主数据系统中的项目管理信息。与物流系统集成,在付款合同起草阶段共享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订单等信息。与财务报账管理系统集成,在收付款合同履行阶段共享财务报账管理系统中的合同收付款结果信息,作为合同履行数据。与招标系统集成,合同草拟阶段,对于应招标的合同,选定招标系统的中标通知书编号进行业务关联,共享合同招标结果信息。另外,考虑到单位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建设需要,要具备与其他的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君彩.财务管理与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陈虎.财务就是IT—企业财务信息系统[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国企改制;管理创新;变革

在世界变动,整体展开转变的年代,对于企业的改制和战略的推进,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勇于思考和用心探索,进行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的长久繁荣发展,实现企业的多维度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在管理创新。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主要的任务在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经营水平,推进人才管理和企业体制建设。

一、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概述

企业如果想要做到长久繁荣,就需要时时刻刻进行变革,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面临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创新,创新作为一种整体系统化的任务,企业的管理应当从点到面,再由局部到整体,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管理创新,管理的创新中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应用工具的创新,企业技术的创新、经营方式的创新等等,其中管理创新是贯穿行业改革过程始终的,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管理的意义就是从点滴方面开始,持续地进行改动,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改进、改良和改善。但并非是推翻一个概念重新洗牌。管理创新还要有摒弃与继承的优先模仿技术创新,像一个标准看齐,但凡当前较有成效的发展优良的企业,管理方式都是以参考为主,以结合自身再发展创新为辅的企业管理模式,从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上得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与企业领导阶层的整体意识构建

发展作为管理创新的前提,是一个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建设战略管理的能力,领导的能力建设决定了企业内部从业人员最终梦想与追求的实现;再次是企业家的眼光和胸怀问题。低层次的管理者管理事务,中级的管理者带领员工做事,一流的高层领导者可以对下属发号施令,决策层管理者引导人的思想。其一是在领导能力建设上需要注重几个要素,其中需要在实际事物的管理上进行系统性地建设,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各司其职,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管理人员,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其二是企业团队内部需要有一样的目标、一样的追求,其中重要的是要在高阶层领导层达成基本共识,在这样的一种基础上建立一种传达系统,让企业的内部员工都可以意识到,企业和自身的梦想和追求,与企业的发展建设同呼吸、共命运。另外,企业在经营的时候要作为一个整体,不仅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在价值追求、个人能力以及个性上相互融合,对于领导而言需要有三种思想观念,其中需要从自有人才中选才任用,这比后期的培训更加有价值。要突破陈旧的观念,建设一系列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对于干部的选拔,不仅需要从办事能力方面上考虑,还需要关注其人品,需要具有本职务的基本素质,同也需要具备领导能力,领导要海纳百川,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另外高层领导在拥有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就需要保持自身的廉洁性,对于事物的处理要保持公正,要勤于审视自己,最后要把团队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应当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和产业需求来建构公司经营决策,并依据这一结论进行人才的组合,企业要想真正的成为行业当中的领军者、持续经营、并保持公司有强盛的实力,领导的能力、管理层次的构建十分重要,企业在战略层面的管理能力以及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企业管理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用系统和工作流程的变动来推动系统管理能力的改良

这是管理能力的第二个表现,换言之,企业的多方面的要素能否由一定的组织设置和流程体系改革来有效完成体系一体化的展开运作,通过一系列部门的改造将责权下放,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怎样强化总部专业化管理的能力,怎样完成企业的专门化治理以及在业务部门之间展开有效的结合,这是当前企业管理活动中需要认识到的明显的问题,高层领导部门的管理能力需要更加优秀,但是又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另外一点需要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对自己的客户负责,一个客户可能需要多个业务部门的协同合作来为其提供基础服务,这需要这些部门负责人有足够的资源使用权力,可以做到对多个部门的资源进行统一和整合,给重要的客户提供较为优秀的服务体验,在实行了相关的策略之后,企业内部的协调、部门之间以及对产品市场的综合把控能力得到提高,这一能来就需要一些持续性改良的小组来进行团队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在一些部门获取了一些比较优质的经验之后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来进行跨越性地反复试验,再应用到各个事业部门当中,各个小的业务结构之间应该在企业的内部建设共通的策略分享系统。

四、生产小组以及业务管理方式的更新

在开展事业部门的建设和改造之后,发挥事业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集中解决资源等问题,另外要解决资源细致划分的问题。在完成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需要在员工方面落实责任和绩效挂钩问题,让员工可以真切得做好本职工作,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即需要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需要领导部门的能力足够优秀,领导部门有能力管理企业中的各个价值结构,需要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也就是对供应商的认定、评比以及对供应商家的鼓励等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另外需要帮助供应商来提高自身能力,帮助客户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五、销售组织模式的更新和改良

事业部在得到发展之后,营销的专业职能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良,这就是营销组织模式的改良,这一点需要考虑客户价值总体化的运行,其中有在终端展开服务的系统还有品牌经营和管理,终端服务体系可以通过事业部门开展,但是品牌的市场运作等功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也需要利用资源,在资源方面展开调和,无论在哪个层面,营销体系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变化,第一,对于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从简到繁,增加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注重客户资源管理;第二从开始的粗略地扩展市场再到细致地培养市场,满足客户的要求;最后,营销专业人员需要从销售人员中培训出一批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系统层面的能力扩展,需要研究、生产、销售系统集成,再就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系统整理问题。

六、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改良

企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知识文化的改制和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对企业文化展开系统性地整合和管理,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其中对于企业文化方向的判断是最主要的,很多问题包括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和文化脱离不了关系;再就是对于企业现有文化的梳理,有些体制是改革后需要很快摒弃的,也有些体制是亟需革新的;再次,企业如果要形成一个文化方面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整个领导层面共同参与,产生共同的意见,共同来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最后就是建立企业文化指南,让员工可以直截了当的了解到企业的核心文化,另外企业在迎接新员工时,可以让新人很快融入整体;企业文化案例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让员工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事迹来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纲领可以表现出企业如何应用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事务管理,企业文化体系和企业文化制度的作用,尤其是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怎样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就需要建构企业文化的发展评估机制,包括对于干部的考核系统,也包括在整个文化氛围上。在事业部的改造之后要避免分化,可以保留存在企业各个事业部门的独特的品格和文化倾向,但是绝对不能影响企业的主线文化,企业需要有一个整体化、正能量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一定要做到接地气,这样才能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国有企业在体制改革之后不仅仅需要展开以上几种创新,还需要在人力的管理以及内部制度的构建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以辈分作为升迁资格的壁垒,让优秀的人才可以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打破一些传统思想,尊重人才的要求,以激发人才的动力;构建优质的知识信息平台建设,认识到企业知识层面的价值,得到企业改革的内容反馈,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更新和创造,另外在财务管理的更新上,要展开财务的例行检查制度,建构成本预算系统等,希望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后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旺盛的动力。

参考文献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6

关键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措施

0引言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引导下,石油企业之间多元化的竞争也逐渐升级,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石油企业需要重视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但是就目前国内大部分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造成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着石油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因此需要针对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措施研究,努力提高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质量。

1合同管理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水平,还关系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而言,合同管理工作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1提高企业专业化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渐发展,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作用也逐渐提升,对于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能够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一套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机制能够使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合同管理混乱的情况。一旦发现合同中出现漏洞能够第一时间按照合同管理办法追根溯源,进行问题的排除和解决,及时处理合同中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化工企业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效提高企业的科学专业化管理程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定发展。第二,通过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有法可依的程度,也就是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事实上合同的本质就是在建立规章制度约束合作企业双方的经济活动。就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经济合同管理不善造成的合同纠纷率屡见不鲜。造成经济纠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几种原因包括产品的质量、合同变更、合作担保以及无违约责任条款等,另外还存在一些由于经济权不明确或是权利义务不统一造成的经济纠纷等。这些都是合同管理工作不善的具体表现,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订单一般高额居多,因此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会对石油化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就意味着石油化工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上还需要投入更高的关注程度,为了避免由于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造成的经济合同纠纷引发的种种损失,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合同管理工作,充分掌握合同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更要自觉执行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不断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将一切风险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只有真正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切实降低经济合同纠纷问题发生的概率,促进石油化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3提高企业社会效益

不论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而言,合同都是企业拿起法律武器进行自身管理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方的管理的凭证,也是企业管理经济行为的重要形式之一。合同作为企业之间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其完成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制定合同的时候要包括立项、对方资质审查以及签订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每一个都制约着合同双方对合同的履行程度,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制定合同的意义就是保障合同双方都能得到与义务相匹配的权利,如果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合同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如果企业不能切实落实合同上的种种要求,就会极大影响自身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誉无异于对企业判了死刑,极大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保障企业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2石油化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2.1制定科学的合同审查流程

随着石油企业专业化管理的实行,很大一部分企业难以及时适应新管理的要求,减少了专业的管理人员,任务也较为繁重,开始出现违背合同签订流程的现象。后期的一些紧急项目直接开始实行先开工后立项的合同管理模式,很多项目已经完成了很大部分甚至已经过半的情况下才开始补签合同。根本违背了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正常流程,这种先开工后立项的合同签订模式极大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和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2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质量,建立健全相关合同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地进行合同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另外企业需要加强人员管理方面的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员工的企业责任意识,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加强合同的履行管理:积极推进合同的严格履行;建立服务商履约反馈机制,对合同签署至合同关闭进行全面闭环管理。商务部门、财务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等介入合同全过程,从合同签署到合同履行进行把关和监督,减少合同争议和风险。

2.3创新合同模式

传统的石油企业,采购合同以固定总价合同或固定单价合同为主。这两种合同模式的弊端在于无法推动合同相对方以较高较好的质量履行合同,对方天然存在降低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冲动”。因此,可通过合同模式创新,例如采用“切块包干+费率”的合同模式、“总包封顶+效率共享,风险共担”模式、“施工作业方案优化激励模式”等,鼓励签订考核及绩效合同,建立价格激励机制,优化商业模式,让价格与服务效果、作业效率挂钩,用效率分享、风险共担的方式促进技术进步、组织优化、作业优化,提高效率。

2.4重视人才储备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为了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在管理方面加强人才的储备工作。合同的签订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需要由具备专业合同管理方面知识的人才全程跟进,避免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另外企业也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也需要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必要时可以请外界的律师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指导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

3结语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措施,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管理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芝.石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分析[J].财经界,2012(2):87.

[2]高滨.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基础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1(9):235+237.

[3]李秀雅.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基础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17(32):188.

[4]李玉芝.石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2):89.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7

关键词:国有;煤炭;加强;合同管理;对策

所谓的企业合同管理指的是企业依法签订、执行、变更、监督、控制、审查、接触自身作为当事者的合同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合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可能都要以合同管理作为中心开展,只有科学地把握合同与合同法律、合同与合同管理、合同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性,才可以切实有效实施合同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地执行合同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主体而言,煤炭企业中的合同管理显得非常关键,合同管理渗透于煤炭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合同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的签订是对企业经济利益进行保障与维护的方式。然而,因为煤炭企业长期重视提升煤炭产量,所以这造成一系列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以及缺少较强的法制观念造成未曾依法解决合同管理问题,从而导致了一定的损失。下面,笔者主要对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加强合作管理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1.企业领导及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合同管理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之下,合同管理属于核心业务之一,鉴于此,煤炭企业领导应了解经济合同的相关法规内容,且将煤炭企业目标责任制知识纳入合同管理。增强依法签订以及履行合同的生产经营观念,把合同管理工作跟企业生产经营摆在一样重要的位置上,以及在煤炭企业的日程议事中列入经济合同管理。

2.创建与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及机构

需要深入执行总部总法律顾问制,促进法律顾问机构的专职化与专业化改革,完善专兼职合同管理员和合同管理各级机构,以使连接条块、统一专兼职的合同管理机制形成,确保煤炭企业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有合同把关员,从而确保各种合同在有效的监管范围中。有条件地将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于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兼职、专职合同管理工作者中,且注重对其进行培训,以使从业者的素质提升,从而增强为煤炭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实现合同管理规制的健全,制定煤炭企业跟部门、分支机构间监督考核以及协调运行体系,提高关键经济合同的签约率、审查率、履约率,避免出现事后合同,实现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运行质量的提升。应创建合同签约之前的调查、立项、会签协商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合同管理的风险预警制度、调查制度、立项审查制度等,确保合同的闭环式管理,从而系统、综合地覆盖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中。

3.严把合同的签订及审查关

进一步渗透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合同签约和审查由形式、事后审查向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参与的全过程的实质性审查进行转变。实现合同管理水平的综合提高,坚持管理的闭合性原则标准,确保实现“四不审”,也就是缺少财务、经营、技术部门的盖章不进行审核;缺少煤炭企业负责人及其分管负责人的签字不进行审核;不具备资信资料不进行审核;不具备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考察人或者是专兼职合同管理工作者的签字不进行审核。认真根据法律审核合同,确保字迹规范、表达明确、文本统一、职责清晰、条款健全、内容合理合法。合同管理工作者应动态管理和监督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时地归纳合同管理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向上级领导提交报告,进而促进合同管理的有序开展。应实现合同管理内容的持续丰富,在严格实施合同管理制度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领导实时提交建议,从而优化与调整合同管理制度的文件内容。

4.履行合同的结算及监督管理

签约的宗旨在于确保实时履行合同,避免出现违约现象。因此,合同管理工作者监督履行合同的情况非常关键。一是结合监督能够明确企业履行一系列合同的现状,实时明确制约履行的因素,从而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规避障碍和避免违约出现。二是在履行合同中,主要组成部分为结算,合同管理机构应紧密联系财务部门,严格把好结算关,尤其是对于支付款项合同的管理工作来讲,不但参与监督合同的调查、立项、会签协商等,也审查签约,应事后监督合同的履行,能够制定或实施支付款审批环节,提高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5.实时反馈合同验收及履行情况

为了更好地监控和管理煤炭企业履行经济合同的情况,代表煤炭企业的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签订合同,尤其要求验收的合同,应积极贯彻实施验收履行反馈报告制,确保经济合同的履行状态被合同管理机构深入把控,从而实现合同的动态管理目标。

6.进行有效的定期检查及动态监督

制定考核合同检查监督的方法,不定期或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经济合同,结合检查监督,实时归纳和探究问题,累积教训经验,且通报履行经济合同的状况。结合检查监督,促进经济合同管理的健康、稳定、有效、合法进行,并且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强化,实现煤炭企业管理经济合同的水平大大提升。

7.实时解决合同违约纠纷问题

在案件起应诉碰到较大难度的时候,合同管理机构需要想方设法探究适宜的纠纷处理条款、违约条款、法律条款充当突破口,尽最大可能地对自身的利益予以维护。如果存在违约的一些现象,那么作为合同管理机构而言,应区分看待,实时实施诉讼、仲裁、协商等手段,确保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应注重追究纠纷案件责任,根据要求实时汇报解决一系列的纠纷案件,及时探究出现案件的客观和主观因素、解决案件的得失,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大大地降低企业劳动、经济等一些法律纠纷案件率。增强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法制观念、责任观念,实现合同管理工作者经济纠纷解决能力的大大提升。

二、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加强合同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拟定以及应用一致的合同文本

因为煤炭企业拟定合同缺少一致的规定,太过随意,这会导致较高的风险性,所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跟法律顾问机构进行有效地协商,从而拟定不但符合法律要求,而且符合企业实际现状的合同样本。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不规范操作导致的缺陷减少,而且能够有助于合同双方针对违约现象的情况下很好地处理争议问题。

2.贯彻实施委托和授权制

煤炭企业需要结合生产经验的实际要求签订合同,负责具体业务的工作者将申请提交给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做出相应的斟酌之后,授权法律顾问机构签订合同,确保合同签订的依法性,从而有助于履行合同以及确保自身的正当利益。

3.培养专业水平高的合同管理工作者

在当今的合同管理体系中,因为合同管理以及签订工作者缺少较高的能力,所以会造成遗漏合同条文、先办事后补合同的情况。鉴于此,培养合同管理工作者显得非常关键。只有具备专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者的贯彻实施,才可以确保合同规章制度和合同文本的有效执行,从而大大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

4.创建与健全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一是注重签订合同之前的调查。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对合同签订方的经济现状、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情况等进行调查,以提高签订合同质量。即保障有效签订合同,并非一纸空文。二是注重管理和监督签订合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在签订合同时尽量保障更大的煤炭企业自身利益。在信息监管中纳入合同中付款、验收、到货等,实时准确地收集履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而避免合同操作者谋私利,从而对企业的利益予以维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合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合同管理质量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且,注重合同管理工作,有助于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和保障,以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为此,应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确保合同文本的一致性、创建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注重管理零星工程合同、有效解决合同纠纷问题、创建与健全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等等,从而真正实现合同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月美,韩英,朱慧蓉.浅析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J].电力勘测设计,2008,(1):152-153.

[2]陈晓萍.创新合同管理与促进依法治企分析[J].经贸实践,2017,(5):163-164.

[3]梁会军.论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57-158.

[4]黄珍英.加强合同管理降低采购成本[J].冶金财会,2010,(7):96-97.

[5]李雅琼,聂锐.企业全面合同管理考核及综合效益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9,(14):123-124.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8

要做好海外铁路项目的管控,首先应该谈合同管理。合同是双(多)方的契约,是“上层建筑”,讲依法而治,多法治而少人治,起框架作用,统领全局。项目的合同管理包括几大方面:进度、成本、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计量计价、延期和罚款、变更与索赔等等。若没有内容全面、约定明确的合同,会使总包方“名不正言不顺”,“像小猫永远追不着自己的尾巴”一样,顾此失彼,项目越管越难,问题越来越多,举步维艰;而有了好的合同而实施不力,结果也一样。本文所谈及的合同管理意在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即:在合同签订后,总包方能完全按照既定的工期和施工组织,发出任何指示和要求,只要是不超出合同范围内的,施工分包就要遵守和实施。这样探讨合同管理的出发点是:(1)在项目管理中,遇到了制约性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否则项目或企业会遭受经济上或名誉上意想不到的损失。若不思考、总结和提升管理,那今后的每个项目都干得一个样,那就没有必要提管理,企业的发展和进化也就无从说起。(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在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后,在加入WTO近13年后,在中国企业接触到国际上各类标准合同30多年后,如果不尊重和重视这个规律,人或企业就会跟不上市场的脚步,被“物竞天择”。

二、中国企业在海外使用分包的现状

在海外市场上,如果一家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在当地的长期发展,很难在当地有一支“管理到位,技术过关”的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以下2个原因可以解释选择使用施工分包的好处:(1)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劳务数量一般倒比较多,但技术水平也一般较低,出力不出活儿,说1名熟练的中国工人能抵2~4名当地工人不过分;(2)刚进入国外市场,政治和经济情况完全与国内不同,对前景无法准确判断,不敢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只好采取转嫁风险的方式,使用分包。因此,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刚进入国外市场时,若能拿到合同额在数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要在短时间内全凭自身力量来组织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要迅速把工程切割打包,寻找合适的分包商来啃这块蛋糕。当总承包商,既“好当”也“不好当”。所谓“好当”,是具体的施工不用去做,做好管理即可;所谓“不好当”,毕竟和分包在同一条船上,活儿不是自己在干,但时刻得面对国外业主,如果管控能力不强,很容易陷入被动,给项目实施造成危害,达不到既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自国内外的分包商多如牛毛,参差不齐。要找到分包商比较容易,但要找到好的分包商却很不容易。这里说的“好”,主要指报价合理,能较好履约,在满足进度要求的情况下,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分包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总包对项目的管理。因此,总包商要慧眼识珠,实行准入制,选合适的分包商,切勿来者不拒。

三、中国企业管理合同的现状

在提及世行、非洲发展银行等的贷款项目时,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会是FIDIC,ICE等词汇,而在说到国内工程项目或中国企业之间在海外的合作项目时,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进度、技术和利润之类,甚至会把合同管理一事忘掉。为什么?这说明从潜意识里,合同管理还没有被大家理解和认可,没有形成习惯。其实,中国自接触国际上的一些通用合同后,如FIDIC,ICE,在态度上还是比较重视的,已充分认识到在合同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例如,中国于2001年末加入WTO,在2003年就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在海外铁路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却鲜有看到中国企业用类似的合同对分包商进行管理。另外,中国企业对项目合同部门人员的数量配置一般不足,且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不过,以上这些情况不构成没有合同管理习惯的真正理由。

四、中国企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合同管理习惯之根源

归结起来,其根本原因应该是:文化差异。就现代意义的合同来讲,它是个外来物,属西方文化范畴。如西方推行工程承包合同制已有100多年,而我国大约是改革开放之后。确切说来,合同的思维模式中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的地方,因而导致总是不能把合同签订或执行到位。举例来说。中国人讲中庸,特征之一是“和为贵”,“和”就是终极目标,这本来也没有错。但在合同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基本是直线逻辑,“和”不是合同管理的目的,项目盈利、发挥社会公众效益才是目的,两者出发点不同。在之前很多FIDIC合同框架下的项目案例中,除了知识和经验因素外,中国承包商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而吃亏的情况数不胜数。例如,有一个项目的英籍咨询工程师在其向业主递交的《竣工报告》中写道:“中国承包商似乎给当地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他们只关心工程本身,缺乏合同、工程法知识,合同观念淡漠,可能附加成本巨大,但又不进行有力的索赔,同时确实具有实施任何一个项目的财力和实力,这对于业主确实是极佳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定性描述,而对实证不太关心。一位现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写了《万历十五年》,他看了明朝国家档案《明史录》后,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凡是提到数字的地方都是一片混乱,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历史缺少数字管理,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缺少实证。而说到与合同管理有关的数字时,容易让人联想到的现象是:普遍重视施工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核算的目的除了控制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通过数据找出最优的施工方案、组织模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施工预算属于开源,成本核算更偏向节流,如果习惯于“定性”来看,项目是不会亏,“定量”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这大概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积极推行责任成本制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合同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后各个朝代都以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内容出现,如“契、券、契券、券契、券书”等,又如《商君书》载:“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但在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农业社会中,法治进程缓慢,也没有现代的、大规模商业,合同概念比较局限,不成系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前,(铁路)建设系统主要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铁路)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合同管理也自然没有用武之地。而中国真正开始重视并运用现代意义的合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合同不像物理、化学这类人类共通的学科,中国在18世纪中叶前也几乎没有系统性地发展过,但之后却能很快地吸收和消化。合同体现一种文化,是一种思维模式,其思想根源是契约和法治。如果没有这种思维和习惯,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措施,项目出问题时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中国社会法治的情况已大大改善,且法制化进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如《合同法》在1999年3月15日颁布,这就为规范运用合同提供了法治基础和宏观环境。可喜的是,在笔者目前参与的铁路项目中,已清晰可见中国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进步。例如,由于业主方面原因,导致与一车站相冲突的既有公路改移工作始终无法开展,因此项目上下已做好决定,当改移真触碰到工期节点时,就要做好工期索赔的准备。同样的,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而且走得很远很好。

五、关于做好合同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个民族无法、也不能完全脱离其民族性,也不能完全沉溺、自恋于其民族性。完全脱离民族性的民族,会迷失自我,会被其他民族瞧不起,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完全沉溺于民族性的民族,会止步不前,难以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和生活习惯影响之深远,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要搞好合同管理,并不是去中国化,没有必要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好就可以了。对待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果“看得太长远,太讲大智慧”,就失去了固定和明确的目标,失去处理具体问题的最佳时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若太冷酷和死板,会影响人际关系,引起人之间的敌对情绪,也会对项目实施不利。做好总包商取得项目的胜利须先从合同管理入手,以下几点是可以实践或尝试的:

(1)企业对员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自我教育,转变思维,实事求是。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进行普及,教育或者自我学习,让员工充分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不同项目环境中文化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对合同管理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并不是去批判或抨击任何一种文化,只是将要做好现代合同管理所需要的文化元素搜集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现实、适用的思维模式加以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并非是西方的,就像中国也可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到思想精髓之一的“实事求是”就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旦思维能改变,做好事情就有了前提。在文化冲突的时代,能“东”能“西”是较高的水平,东西融合是最高境界。

(2)机构的建立。可以考虑在企业层面建立诸如“合同管理研究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在具体的项目上成立诸如“合同管理研究小组”,分级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计划和程序,这样可以从上到下使每个成员参与进来,行动起来,把合同管理的观念融入人心,转为习惯。

(3)推行、制定和使用标准合同。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FIDIC/NEC系施工合同等为蓝本,企业层面来制定满足项目需求的分包合同,将进度、技术、商务、成本、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提得明确和具体。这项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是要耗费一定人力和时间的。因为国外铁路项目从签约到实施的时间一般较短,从国内组织各类资源和与分包商谈判都会耗费主要精力。企业层面有必要立项,当作一个课题来做,提前召集有不同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

(4)选择理想对象来严格实施合同,相当于试点的概念。这个是实践的关键步骤。例如,对于铁路项目来说,可选取某一段做试点,约30~50km左右,公开招标,邀请(在海外经营的)中国民营(私)企、当地企业或外国企业参与。鉴于这类企业的所有制和经营机制情况,主要比较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加强自身管理来提高利润的动力,与总包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要以规范、严格但不失弹性的方法来执行合同,让“法治”来发挥作用,让“人治”的成分少些。如果这些企业的能力被发现有问题或者合作效果不好,且对项目实施造成影响,那总包方可以对分包进行惩罚和索赔,甚至终止合同。通过摸索,积累经验,锻炼人才,形成案例,进行推广。当然,在准备走这条路之前,还得有预案,即在极端情况下终止合同时,必须能找到另外一家企业或总包自行组织施工。否则,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5)企业增强培养人才的意识。随着中国政府主导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表演。这种舞台会搭建在不同的国家,如非洲、美洲国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国企业从来不畏惧诸如技术、施工方面的难题,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一面;但对于合同管理,却是“既不陌生,也不熟悉,但就是搞不顺”。因此,还得尽快有这类既懂法律又懂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即能“东”能“西”的综合性人才来唱戏。可以考虑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给予现场指导或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启发合同管理方面的思考和灵感,激发搞好合同管理的热情。另外,还可设立奖项,对于做出成绩的,给予重奖,从物质上给予激励。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