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 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 信息管理模型 现状与差距 建议

一、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基本范畴

1.企业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概述

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合理、高效率地配置和使用,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

从系统角度看,企业是一个接受信息输入并生产和交换信息、知识,最终输出信息和知识的系统。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信息管理应该是最基础的,因为只有准确地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并最终产生知识才“有可能”有效率地,正确地管理其对象。典型的信息管理层次模型请参见下图。

图 典型的信息管理层次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很容易得出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就是为提高企业素质,适应现代经营需要;增强活力,提高效益而系统、持续地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思想和技术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误区与信息管理任务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也给很多人造成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因此,我们要特别将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罗列如下,供企业管理者们参考。

(1)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就是计算机化、办公自动化。

(2)企业信息管理是纯技术工作。

(3)技术万能论。

(4)企业信息管理是对信息部门的管理。

(5)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效率。

(6)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通过信息建设能够一次完成。

在了解了常见误区后,我们提出企业信息管理的任务:

(1)提高企业大量日常业务的处理效率。

(2)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流程的质量和效率。

(3)形成完善的外部信息流程体系。

(4)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和有用的支持性信息。

(5)保证企业由“人治”真正走向“法治”。

(6)为管理新方法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到此为止,我们探讨了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企业要实施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首先要了解目前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差距,因此我们在第二部分将介绍衡量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分析参数。

二、分析参数

分析参数,即在分析评价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进程和水平时所依据的主要指标。根据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涵义,以及评价的可行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历史发展的经验提炼出的发展四维度分析;二是信息活动三要素分析。

1.发展四维度分析

发展四维度是根据国外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发展历史总结提炼出的四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四维度构建在一起为管理者评价本企业信息管理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纵向比较的依据。

(1)信息管理对象的发展。

(2)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和地位的发展。

(3)信息管理组织的发展。

(4)信息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

2.信息活动三要素分析

通过与发展四维度比较,管理者可知本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而本企业目前信息管理水平和绩效的评价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效果评价,如订单处理速度的提高、交货期的缩短、库存率的下降等,效果评价比较好衡量;其二是信息管理活动的过程评价,即信息活动三要素――人、技术、制度――分析。效果评价的主要问题是未能反应信息管理过程的实际情况,结果的评价也往往带有偶然性和主观性,因此建议企业在进行信息管理评价时应采取效果和过程双重分析。

(1)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分析。根据信息价值的范围,可以从5个方面考量信息质量:即针对性和适用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控性、经济性。

(2)信息管理体制水平分析。无论具体的制度安排如何,信息管理体制水平可以通过两个标准来检验。

①真实性。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是真实性。信息管理体制必须通过制度安排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是技术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度保证。

②应用范围。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虽然因行业的不同而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不同,但是就总体而言,信息管理始终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各个业务部门都需要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完全可以定性和定量的行业间的横向比较。

3.信息管理人员水平分析

(1)信息管理部门人员水平。衡量信息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并不是要比较学历、工作经验等,而是应该衡量信息管理部门人员结构是否合理。信息管理团队应该配备至少三类人员:工程师、项目主管和业务专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从事信息管理的高层管理者,就形成了简单的CIO体制架构。

(2)业务部门人员信息管理应用水平。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供那些不愿意大规模培训员工的企业参考:如果各业务部门人员信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那么可以为每个部门配备一位水平较高的信息管理专员,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管理业务,渐进式地提升业务部门信息管理水平。

三、中国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轨迹与差距

1.信息管理发展轨迹

人类信息管理的历史非常悠久,信息管理尤其是企业信息管理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经验传导方式阶段。

(2)以图书馆和文档管理为代表的滞后信息管理方式。

(3)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实时信息管理方式。

(4)以商务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智能运用管理方式。

中国的信息管理在历史上是非常发达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在信息管理上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历史很短,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引进国外的思想和工具。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开始信息管理建设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此之前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现代信息管理的痕迹。就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资料,最早进行信息管理建设的中国企业开始于1979年。近30年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完全是一部技术引进史,倒是在此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大批本土的软件公司。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

2.中外企业信息管理现状及比较

(1)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投入。根据不同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大型企业一般每年投入收入的8%~10%用于信息管理建设。我国“九五”期间,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比例仅为0.22%,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000年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投入居前五位的企业是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其当年信息建设投入占年销售额比例也仅有0.09%、0.67%、1.08%、0.22%和0.17%。投入结构方面明显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和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

(2)信息管理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业务已经全部实现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目前主要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集中在ERP、SCM和电子商务等方面。据Information Week Research的调查,60%的公司都在整体上采用了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各种交易活动,其中四分之一的公司其年收入全部来源于电子商务交易。而我国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造成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不能集成,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各种基础业务的信息建设工作还远未结束。

(3)信息管理体制。到1988年,排名世界500强80%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CIO体制。目前,CIO体制已经被各国普遍接受,成为主流的信息管理体制。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问卷调查中,76.5%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69.4%的企业设有专管信息工作的高层管理者。但是信息管理体制与传统体制协调性很差,在信息建设中难以发挥体制作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4)信息管理效果。主要发达国家全面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流程再造(BPR)和全面质量管理(TQC)等都获得了成功,现代信息管理建设和改造正在创造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目前,平衡记分卡思想也已经进入信息管理的研究领域。而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次上。而且由于旧体制、旧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企业领导没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大一部分企业在信息管理建设过程中都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型下进行的,造成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也不能发挥作用。

3.中国企业信息管理差距与对策

概括而言,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以下两点:

(1)企业信息管理尚未能彻底改造企业管理体制。信息管理现代化一方面要提升企业效率,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信息管理建设彻底改造企业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中国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进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时困难重重,因此大量的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均以失败告终。技术是中性的,关键看体制。

(2)企业信息管理处于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尚未进入智能化阶段。

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目前普遍致力于智能化信息管理的探索。由于中国企业信息管理起步晚,目前还处于实时信息管理建设阶段,智能化信息管理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即使是信息管理现代化很成功的企业,在智能化方面也很薄弱。这一点也充分反应出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找到了差距,自然也就找到了对策。对策是要对症下药,因此中国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对策有以下几点:

(1)以变革管理体制为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2)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3)着重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4)加快实施前沿信息技术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赵苹编著: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游战清 李苏剑等编著: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4]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王 茁:顾洁编著.三位一体的商务智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6]W. H. Inmon, Claudia Imhoff and Ryan Sousa. Corporate Information Factory, second edition. IN: John Wiley & Sons, 2001

[7]Graham Curtis, David Cobham.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NJ: Pearson Education Ltd., 2002

[8]Ronald L. Thompson, William L. Cats-Bar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H: McGraw-Hill, 2003

[9]Stuart J. Russell, Peter Norvi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NJ: Pearson Education Ltd., 2003

[10]Rebecca Graves. Business Intelligence Tools: the Smart Way to Achieve Compliance. DM Review, Dec 2005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2

(一)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大多数企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上,认为只要企业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有了好的销售渠道以及高质量的营销模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就是必然结果。然而,这种忽视会计管理的错误观念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会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将会计管理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企业的网站,采购了相应的产品,甚至斥巨资建设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最终的成效并没有让人满意,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会计管理等环节与信息化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使花费了大价钱的信息化工具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忽视了企业工作人员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的操作系统面前无从下手,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些错误的观念都是制约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二)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会计管理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限制了发展进程。首先,就目前国内社会经济环境来看,相应的市场经济秩序缺乏规范性,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无法对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做出准确的衡量,没有专业的组织机构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盲目,缺乏目的性[2]。其次,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也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保障机制。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平成的网上交易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企业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第三,现阶段国内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科学的评判标准,很难衡量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市场供需不平衡

目前,市场上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这些产品大多从行业需要为出发点,缺少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考虑,而在现实中,企业的经营模式又是各有特点的,也很难达到统一,所以,已有的这些产品在企业实际使用中,必然出现问题。如果市场在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自己出资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综合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成本投入,这个数字将是巨大的,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化产品,信息化管理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四)企业信息资源欠缺

企业的信息资源也是影响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在组建初期,为了能够保障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化产品的投入上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但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逐步开展,企业的流动资金将全部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中,可用于更新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资金少之又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产品得不到优化升级,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获得商业信息的渠道,企业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得不到适当的调整,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发展迟缓,甚至倒闭。

二、云计算背景下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途径

(一)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管理者犹如企业的掌舵人,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在前进中的战略决策都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依据。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会计信息化的知识,增强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另外,企业管理者在引进信息化产品之前,就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当中,方便以后通过信息平台获得企业内部信息。在对信息化管理充分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中,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

国家在推进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首先要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加大对网络技术的革新力度,为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平台。其次,组织相关部分对国内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全方位地调差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要求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意见和制度条款,作为日后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也为企业的网络交易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第三,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将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确定下来,使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完善和提高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完善云计算平台设置

相关部门要对国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综合业务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组织专业人员将企业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建设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方便软件开发公司为企业研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软件开发公司可以为经营模式以及综合业务流程类似的企业,或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相同的信息化产品,只需要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局部的改动,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成本,也能够优化市场结构,使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趋于平衡。

(四)运用云计算整合资源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51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降低诸多环节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2)增强市场应变的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

(3)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的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

(4)堵塞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漏洞。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依然是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有效地堵塞了这些环节的管理漏洞。

(5)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就必须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建立精简的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为企业建立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机制。

1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具备。

(1)在信息工程技术方面。我国863/CIMS示范工程经过10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已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等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

(3)在企业应用方面。近年来,通过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在企业得到相应的普及,并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

(4)在软件开发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从企业应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只是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投入不足,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另外,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深层次变革时,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变革的决心。其次,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开始建设,导致后期体系混乱、难以兼容,反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严重阻碍。再次,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最后,部分企业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对如何选择软件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企业在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拖延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从软件公司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规模偏小,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备,系统间的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适性尚待提高。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抢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做成“交钥匙工程”,必须与企业一道进行一定量的二次开发,但有的软件公司却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顾企业的实际,推销软件,只求一卖了之,疏于系统的服务。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等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昂,同时服务人手少且流动性大,使得售后服务不够及时,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23从社会环境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不多,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大,同时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4从信息安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前,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通常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信息安全事故,通常易于恢复,成本也较低。而在信息系统下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也更容易使企业信息被破坏或窃取。针对信息安全软肋,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破坏。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3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我们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毅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6-9

[2]周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3

[3]郑少春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8):27-31

[4]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5]王燕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工业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5(20).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

一、前言

企业管理在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逐步的进入的信息化管理是时代。为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还是存在这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对此找出对应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通过研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

1.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企业合同管理、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和传承、减少人为因素、规范管理;综合管理(如对照组、项目管理信息化、企业综合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动态可视化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与获取,并且进行生产经营的各种企业需要抓住这戏机会,进行正确决策的制定,并且提高运营的效率,使得企业的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此我就简单的对企业实现信息化,并且对这个过程中的步骤以及措施进行论述:第一就是对企业的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流程进行制定,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完善;第二就是进行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进行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建立;第三就是进行企业内部网的建立,使得企业的信息进行优化配置。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使信息的实施成功有保证,不给信息能对企业的现状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时期,对信息化方面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国家投入更多的关注,使得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化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进行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进行国民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化的进程进行推动。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进行衡量主要就是从国民经济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将其发展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在融合,有很多进展,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可能在90年代中期的外国,有一些公司做得更好。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增加,并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约能源,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从这一整合,从传统产业的转型,进展非常大。相对缓慢的进展在社会信息上的发展仍然是非常慢的,对于发达的国家,对就业问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帮助很多人找到工作,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现服务的覆盖,对国内外的状况进行总结。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制度,这仍然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

3.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目前企业信息化规划存在的问题,如有效的客户寻找较少,如市场调查的准确性不高,如信息数据库不完善,如感性事物处理。等等。我不知道你是否想知道答案,但是在企业信息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影响到公司其他部门的规划也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等等。主要还是从企业自身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进行选择,还要考虑这家公司的一个实力,如果太差,后续的技术问题出现很难及时的修复导致系统的瘫痪。如果企业自身实力可以的话还是选择一家专业的,技术力量强的公司。如果是明星组合的话就需要考虑彼此的数据互通和兼容性。(2)信息基础薄弱。我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发展。企业网络设备,应用软件一般较低,绝大多数企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水平低。据统计,目前我国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到10%。所以依据我的推算来看有一半的企业也没有配备计算机。

4.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1)对思想进行转变。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建立信息和知识管理与营销方面的理论,将管理信息方面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在企业进行管理以及营销的过程中对网络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生产要素中树立知识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进行生产以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是非常的关键的,知识是提高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措施后。另外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将传统的观点进行转变,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位置进行确定以及提高。(2)为软件以及硬件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而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一定的质量基础。软件或者是硬件想要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复杂的,并且从广泛的角度看,企业只有拥有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拥有进行电子商务的条件。很多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不够准确的,认为进行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即必须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有一个完整的分销以及在线支付的系统,这个系统是需要进行很多的投入的。实际上,进行最简单的电子商务起步价高达一万元,其中包括互联网域名注册的域名以及一个电脑。所以想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是需要对观念进行转变,而不是从物质方面进行约束。

三、结束语

根据本文对此的论述,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出在企业管理向信息化方面转变的同时会带来很多好处和不少的问题,这就是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的结果。同时,现在的社会已经俨然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管理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了。

作者:丁涛 单位: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21-29.

[2]葛星,王惠芬.企业信息化的职员阻力及其处理[J].商业研究,2005,(5):120-122.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ERP;基于SaaS模式的ERP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如下:一方面,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实现面向客户的集成化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重组和变革,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打破原来的管理金字塔体系,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通过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信息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既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能防微杜渐。如此,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的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寻找潜在的客户,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潜在的客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ERP、CRM、BI、PLM等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系统。在这其中,ERP正在向高度整合的全程管理信息化迈进。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Gartner Group Inc.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的概念。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已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调配、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所有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

在中国,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中国第一套MRPII软件(制造资源计划,ERP前身)到现在,ERP管理软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超过30年。从最初单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到现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ERP系统,ERP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管理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发展到2010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9.56亿,占到管理软件整体规模比重超50%。虽然企业越来越离不开ERP,但ERP本身却越来越少被媒体提及和关注,而随着像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概念的兴起,ERP已被当为“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传统行业”逐渐冷落。2012年管理软件全年财报的,更是让人为ERP的发展前景堪忧,众多ERP管理软件企业纷纷出现了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现象。30年后的今天,中国ERP管理软件企业不得不以创业者的心态重新思考传统ERP的未来。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柳传志的这句名言几乎成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魔咒”。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今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用工荒及不断缩紧的银根,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转型。或者脱离制造业转做其它行业,或者从企业自身找到更多突破口、寻求创新。信息化在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几乎所有想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价格过低,则担心服务问题,担心ERP厂商无法按承诺为企业提供ERP实施服务;价格高,又担心实施的风险,毕竟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题,成了中国ERP管理软件企业的心头之痛。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但高额的投入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力因素;另一方面,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直没有找到突破之路。调查显示,有50%左右的企业还未进行任何的企业信息化,而实施了ERP的企业甚至还不到10%。在ERP界,管理软件企业同样面临两难选择:价格过低,自己的利润就成了问题,毕竟开发一套好的ERP软件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还必须投入大量的实施人力帮助客户实施;但价格高了,客户又不接受,何况还有来自竞争者的压力。这样,供需双方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确实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想上ERP,但又不敢上;另一方面,ERP厂商由于价格过低服务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更不敢上。于是众多的厂商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一个新兴的概念: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软件即服务(Saa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的模式是厂商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软件,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SaaS 应用软件的价格通常为“全包”费用,囊括了通常的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将其统一为每个用户的月度租用费。

将ERP与SaaS相结合,构建基于SaaS模式的ERP,就是解开ERP厂商与中小企业之间供需死循环的一把钥匙。SaaS管理软件,将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相结合,专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一站式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目的在于向中小企业提供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购销存业务管理、连锁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企业商铺、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情报服务等。ERP这样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其部署和实施比软件本身的功能、性能更为重要,万一部署失败,那所有的投入几乎全部白费,这样的风险是每个企业用户都希望避免的。而在SaaS模式下,ERP供应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及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的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传统的ERP、CRM项目的部署周期至少需要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SaaS模式的软件项目部署最多也不会超过90天,而且用户无需在软件许可证和硬件方面进行投资。同时,传统软件在使用方式上受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必须在固定的设备上使用,而SaaS模式的软件项目可以在任何可接入Internet的地方与时间使用。相对于传统软件而言SaaS模式在软件的升级、服务、数据安全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此外,大量的新技术,如Web Service,提供了更简单、更灵活、更实用的SaaS平台。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最好途径。

具体来说,SaaS与ERP相结合可以为中小企业客户及ERP厂商带来如下价值:

1.企业无需承担初期搭建高昂的硬件投资、软件授权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软件不好、服务不好就可以更换;

2.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自己所需的软件和服务,真正做到按需配置;

3.由于是租赁,所以也就没有传统ERP客户所抱怨的升级费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又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享受更好的软件和服务;

4.由于租赁服务的倒逼效应,必然会迫使ERP厂商提供最优质的软件和服务,从而增强企业实施ERP的信心,让更多的企业选择ERP;

5.客户需求的满足,软件价值、服务价值的体现,能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为服务付费的观念,同时为优质ERP厂商带来稳定收益;

6.对于能长期提供优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和服务的厂商来说也就获得了竞争中的蓝海,市场会越来越广阔。

随着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公司业务自购系统型ERP市场已呈萎缩状态。根据Forrester预测,在2011年至2015年间传统ERP市场每年萎缩2.5%;与之相对的,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每年将增长22%。相信,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推进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通过分工协作不断提升产品范围和质量,提供标准化、人性化、不断协助企业成长的咨询实施服务,必将改变ERP行业的困境,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软件厂商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 合同管理 信息化

合同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受到了法学家的关注,在当代对企业也至关重要。合同是企业对外开展业务的主要依据凭证,无处不在,合同管理水平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准的集中体现。[1]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約、承诺,而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合同行为贯穿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始终,如何管好合同,经常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

1.现状

国内企业长期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涉及部门多、信息分散,存在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成本高、信息汇总与进度控制困难、风险提示缺乏等诸多问题。企业近年来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2006年中石油实施合同管理系统,2011年中石化推行CMIS系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仅使用通用办公软件或单机版合同管理软件。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成熟的专用软件、针对性强的定制软件或ERP系统合同集成管理方案,都是信息管理专家的挚爱。在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上,有些企业只是部分管理领域局部使用,甚至还存在手工与网络同时运行的现象。应用水平较高的则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部分企业已取得了丰厚的管理效益。

2.主要优势与作用

2.1促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它改变了仅由业务部门分管合同的现状,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健全管理体制,合同管理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整体。合同管理部门能够全面处理合同事务,解决了信息分散、进度控制难、管理不规范等难题,合同业务流程相对固化,保障了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与执行。

2.2为企业节約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第一,消除了空间距离,大副减少业务人员的异地往来,降低了差旅费等相关支出。据资料表明,中石油长庆油田在实施合同管理系统以后,每年差旅费节約额就在百万元以上。第二,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約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资源投入。第三,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实现数据集成,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与投入。

2.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第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全面促进企业营销、采购、制造、财务等领域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合同可在线申报、浏览、检索、审查审批,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合同业务。第三,强大的商务智能报表与电子档案对管理层掌握合同全局、业务人员履行合同、统计人员查询统计都颇有助益。第四,实现网上动态监控管理,审计监察等企业管理部门可对合同随时抽审。

2.4提高企业法律监督与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健全防控机制,深化法律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一定程度上预防合同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合同数据共享与集成,能够动态监管企业合同活动,规范交易行为,有效防控合同风险。

3.主要缺点与发展瓶颈

3.1主要缺点:第一,对内容较多且无电子版的纸质合同,存在扫描时间长、申报上传效率低的缺憾。第二,部分承办人习惯传统手工模式,网络审批不如纸质合同看起来更直观。第三,存在网络故障、网络入侵、数据毁损、系统配置和使用不当等风险因素。

3.2发展瓶颈:第一,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有意无意在创设新的交易方式,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相对固定性与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第二,合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受企业现行管理理念指导,并与其它信息系统相关联,要受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整体发展程度的制約。

4.发展趋势与管理措施

4.1发展趋势:第一,采用信息化管理合同是大势所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没有管理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技术将不断涌现。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有效融合,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将更强大,作用将更显著。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合同的介质将不仅是口头、书面、数据电文,还可能会有新的形式出现,合同管理信息技术使企业更易满足电子交易的需求。第四,通过信息技术将挖掘出合同中蕴含的更多价值,使合同管理从事务性工作层次上升到战略性管理高度。

4.2管理措施:第一,企业要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通过狠抓管理出效益。第二,要提高应用水平,将系统效用最大化。目前大部分企业所关注的是合同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合同风险提示、合同履行监督、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知识交流和共享等模块尚未得到企业的重视,而这些恰恰是最有价值的部分。[2]第三,要加强后续开发,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与适用性。第四,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控制应用风险,保证信息管理稳固有效。

严格合同管理是国际惯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没有高水平的合同管理寸步难行。面对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企业需要持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增强软实力,以管理信息化助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合同管理规范高效操作规程》李杰利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P26

[2]《企业合同管理操作实务:来自中国百家大型企业合同管理实践的启示》陈丽洁、叶小忠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P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