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打算范例6篇

教师工作打算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生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提倡带着问题读书,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转变教育观念,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使自己业务精良,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溢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强化自身修养。

有所思就记录下来,5读写结合。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集中学习为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1个人自学为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2

我权是省买验学权,去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从1995年起,学校调动计算机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的力量,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目前,全校教师都已能够熟练地进行文字的编辑排版和打印,绝大部分教师会利用几werPoint制作投影片,青年教师个个都能用方正奥思、AUTHORW该RE等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自己需要的辅助教学软件,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计算机学习更新了教师们的观念,深化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要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同时,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等责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勺fl着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对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文字处理、常见的应用软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互联网络尔使教师增强使用计华一现代教育技术设翩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洲意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探索真正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教学新模式。下面是我校对勿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臼三点做法。 1.分阶段培训。 我校教师的计攀头学、全体教师参与学、不同水平分层学三个不同阶段。力事升头难,考虑刽教帅们对计算机掌习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先鼓励青年教师带头学。年轻人由于接受能力强,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新技术。1996年10月,学校进而向全体教师提出学习计算机的要求,组成了电脑学习这一新的“互助组”,由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并制定考核办法,规定每位教师每月输入1众X)个字左右的文摘,对完成得好的给予奖励。这种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做法既巩固了教师们的学习成果,又激发了教师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多的培训,我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进行文字的编辑排版和打印。 由于年龄、兴趣、接受能力不同等原因,原先那种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此,我校采取了自愿报名、分层培训的方式。学校设立了三个电脑学习小组:甲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进一步掌握汉字输人、进一步学习word7.0的操作技巧,学会片的插入和艺术字的处理俘轻教师负责教学。乙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学习wind~95的操作技巧,学会“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进一步学习几werl)oint的操作技能和能利用PowerPoint制自己需要的教学投影片。 要求一学期每位教师能制作2张教学投影片并在}堂上使用。也由两位年玫师负责教学。丙组每周以掌握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应用为主,由计算机教师负责教学。每位教师均自由选择参加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分层培训使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了提高,巩固和扩大了我校计算机培训的成果。 2.学以致用。 经常使用所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它们。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每月输人l‘拟〕一1500字的文摘,排版并打印出来;开发成绩管理系统,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学科成绩管理;鼓励教师用计算机备课、用计算机设计和打印练习题等;引导和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汉字输人、投影片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等比赛。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教师们深深感到学习计算机不再是一句空话,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工{唾继到作。同时,教师也从中看到了计算机的优越性,增强了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 3.开展课题研究。 由于计算机运用在学校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成为可能。学校承担了市级立项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该课题组成员均为青年教师,课题组开发设计的各科软件已有20多个,并多次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观摩会交流,受到了专家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学校以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激发了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的欲望,学科涉及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英语等。目前,有许多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开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并和计算机教师一起参加软件的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计算机培习11之间也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良性循环。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教师信息;信息安全

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因其生动直接、互动性强、共享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各级院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结合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主要模式,与此同时教师的信息安全也不得不承受着多媒体设备,尤其是计算机、USB存储设备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危害,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木马、不当操作带来的危害等。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些多媒体设备时,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信息安全分析

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不受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导致的破坏、更改、泄露。这里的教师信息不光指教师个人信息,还包括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与信息失安全相对,信息失安全事故发生后,给教师的身心、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多媒体设备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共享的载体,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机、银幕、音响、展示台、其他设备如USB存储设备等,这些公共设备,具有使用量大、流动性强、使用人员复杂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多媒体设备尤其是计算机、USB存储设备具有潜在的信息失安全隐患,特别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不得不接触这些公共设备,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在笔者从事的高校机房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就常常发生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时遭受信息失安全的事故,部分教师会请笔者找回个人教学U盘的数据,也有教师因其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不知何时泄露给了学生,导致学生打扰到自身的生活,甚至教师的私人照被学生PS整蛊后到处群发传看等。这些信息失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无信息安全意识、未掌握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2教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U盘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危险主要有两大类:信息泄露,信息破坏。

2.1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是指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存储设备被未授权的用户获得,造成个人的损失。教师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包括隐私泄露、敏感内容泄露、身份信息泄露、联系方式泄露、账号密码泄露、著作成果泄露等。教师个人信息泄露事故发生后,危害往往是多样性的、致命的、无法估计的,如:(1)危害生活。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各样的垃圾信息、广告通过泄露的联系电话、住址骚扰着个人平静的生活,不法分子根据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比如车祸、被绑架、钱包丢失等理由诈骗教师本人或者其朋友、亲人,冒用泄露的个人信息办假身份证,补办信用卡或银行卡恶意消费透支,或者以受害者身份违法犯罪等,给受害者生活带来无法想象的危害。(2)危害工作。对于教师而言,个人信息泄露后在工作上最大的危害便是个人著作权受到侵害,比如论文、研究报告等泄露后被他人冒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工作一系列的影响。(3)危害身心。源源不断的骚扰、诈骗、冒用等,给受害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各个方面的压力,还会对受害人的神经、心智、自尊产生影响,导致其身心的完全崩溃。

2.2信息破坏

信息破坏即数据破坏,是指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偶然或恶意的软件、硬件、网络等原因,造成其中的存储数据完全或部分丢失、修改、伪造、添加、删除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数据破坏的危害主要有:课件或论文等著作丢失、文档打开后部分或全部乱码、双击文档无法打开等。数据破坏带来的危害概括便是教师付出辛苦的工作成果丢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工作、生活、身心上的影响。造成数据破坏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软件原因:病毒感染、误格式化、误删除或覆盖、误分区、误克隆、系统错误或瘫痪造成的文件丢失或破坏等。(2)硬件原因:磁组损坏、硬盘划伤、芯片及其他原件烧坏、操作时断电等。(3)网络原因:黑客通过远程网络造成的数据破坏、木马病毒等。

3保障教师信息安全

虽然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但他们的维护方式只能是最基础的,比如提供安装还原卡、安装杀毒软件等保障性措施,并不能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以便在教学中既能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又能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

3.1安装杀毒软件及安全卫士

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公共设备,其使用量大、流动性强、使用人员复杂的特点,使得这些公共设备容易成为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温床,且计算机木马病毒具有破坏性强、隐蔽性强、自我复制能力强的三强特性,一旦防治不到位,就会造成计算机病毒的迅速传播,导致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U盘的相互感染,后果不堪设想。而教师作为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威胁,若遭受计算机病毒木马的攻击,不仅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漏、数据破坏,甚至会导致多媒体系统崩溃不能使用,影响正常教学等。杀毒软件及安全卫士可以清除各种病毒、木马,修复系统漏洞,开启防火墙防止信息遭受远程攻击等,将可能导致教师信息失安全事故的因素隔绝在大门外。保障教师信息安全的第一步便是安装杀毒软件及安全卫士,监控防御各种来源、种类不同的危害。

3.2正确操作是保障教师信息安全的关键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安全卫士对于保障教师信息安全并非万无一失,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正确操作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这要求教师从物理,网络,系统三方面做好基础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3.2.1物理安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U盘是教师信息数据的载体,设备正常时信息数据才能正常写入、读取,正确操作设备防止设备物理损坏是避免教师信息损坏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时除了正确开关多媒体计算机、正确插拔U盘外,还要避免抖动摔打使用或未使用中的多媒体设备,不要随意插拔设备连线、打开多媒体设备内部等。将多媒体设备人为的物理损坏几率降到最低,以防教师信息失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系统安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U盘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正确操作计算机系统、软件对于防止教师信息泄露、防止教师信息破坏非常重要。除了教师按照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软件,U盘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外,本文针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总结了几点保障教师信息安全的操作意见与建议:(1)投影开启或广播开启时计算机界面为教师学生同步状态,教师操作多媒体计算机时应避免打开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内容,以防个人信息通过投影或广播泄露。(2)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公共设备,教师在使用时不要将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敏感文件保存在多媒体计算机中,避免信息泄露带来危害。(3)课后删除个人文件,删除网页浏览记录,清空回收站。(4)不在U盘上直接编辑操作文件,避免U盘因突然不工作导致数据丢失,最好复制到计算机上,编辑保存后再传输到U盘中。(5)定时备份个人重要文件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6)多媒体计算机一般都装有还原卡,所以文件数据操作后要及时保存,最好保存至U盘或移动硬盘中。(7)离开前重启计算机。

3.2.3网络安全网络世界多姿多彩、信息资源丰富,教师在应用网络资源教学的同时,也面临网络带来的各种危害,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很重要。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若教学不需要网络,课前最好先将网络关闭,阻绝一切通过网络带来的信息危害,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内容不在网页上输入,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登录QQ、百度文库等账户输入密码时不要勾选保存密码或自动登录。(2)不乱打开网站,进入网站前留意网址,避免进入山寨网站。(3)不乱接收、打开陌生人发来的文件、网址和电子邮箱,下载网络资源时要看清,避免将来路不明的网络资源存储在个人U盘中。

3.3信息失安全事故处理要得当

3.3.1采取措施恢复数据当教师重要数据遭到破坏后,可以采取某些措施进行恢复,不仅能恢复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还能恢复U盘等USB存储设备中的重要数据。发现数据遭受破坏时,应立即停止所有写入操作,以防数据再次破坏。由软件原因或网络原因导致的数据破坏,可用一些软件恢复数据即可:如R-Studio、EasyRecovery、FinalData等,也可采用杀毒软件,如360安全卫士的文件恢复功能来进行恢复,或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恢复。若是硬件原因造成的数据破坏,应送至专业数据恢复公司进行恢复。

3.3.2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信息失安全事故发生后,对教师的危害是不可估计的,信息泄露、信息破坏不仅危害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还给受害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教师在个人信息失安全事故发生后,对于那些出于其他目的获取使用个人信息、恶意破坏个人数据、影响到自己生活、工作、身心,危害到个人权利、利益、名誉的不法分子,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陈英(1977-),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及数据挖掘研究。(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5-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是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科学技术互相交叉与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些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如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业的“电子商务”、建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CAD制图”等。如何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把他们培养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牢。现在,许多中学已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让同学们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往往对固有的计算机处理方式熟练,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已经学过,学习中没有热情,缺少积极性,学习上两极分化较为突出。有基础者自我要求相对较低,学而不精的情况突出,对于书本的理论知识,验证性实习较为熟悉,对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欠缺;而学校地域偏远硬件条件不足的学生却感觉陌生,学习吃力,自信心不强。

2.计算机的等级过级与实际应用存在矛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常以等级考试通过率来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与程度,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由此便产生两种现象:一方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更多的参考并研究原有题型,学生偏重于等级考试模拟题的重复操作与记忆,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过级考试的大纲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试题难以测试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对于学习方向把握不准。

3.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升位,从中职向高职的过渡转型中,教师本身在知识蕴涵量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生源量的增加,教学班级增多,有限的教师数量中优先考虑计算机专业课的授课要求,而对非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满足能上就行,教师个人素质存在差异性;再次,教师教学满负荷运行,教师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较慢,对新知识的再学习往往力不从心,从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4.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用针对性不强。在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一本教材,且教材的知识落后于计算机新知识。专业、班级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点上,一些教师知识更新较慢,教学应用考虑不多,往往平均用力,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得不到提高,实际运用水平存在差距。

二、增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1.内炼教师素质,提高专业水平。第一,激发学生的激情,保持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有效激发潜在的激情,引导他们学习计算机,教学双方的第一次接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精心运用成果展示方法吸引学生,精心准备沟通的技巧,量身定制每个同学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角色定位,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激情,运用阶段目标定期检测认同学生,使之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第二,教师要大胆创新,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理解学的用处,于是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用方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转变学习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内在原动力,这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

第三,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关教师要自觉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主动把握计算机知识的最新动态,并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学校的政策导向也至关重要,应针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制订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提倡教学到企业一线,增强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研活动,集中教师智慧,学进程,探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确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第一,运用案例竞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主要以“应用”为主线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经典案例教学,侧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动力,使其保持学习的激情。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生作用,根据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定期开展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成果展示。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双向互动教学。学生层次的不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增加教学直观性;其次利用天寓教室、红蜘蛛等多媒体工具把握课堂教学主动性,教师通过广播功能边讲边操作给学生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则通过“电子举手”示意教师,教师可切换屏幕进行解答,教学中还可以通过QQ群、博客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贴近生活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适时找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相关点,将课程理论简单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理解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以“任务”引路,引导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一个目标,学生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现象归纳为自己的知识点。为此,我们需要设计好我们的实践环节,设计探索与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一章后,布置大作业: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个人主页,并对设计提出基本的要求,学生设计不同风格的页面后,提问增设点击率功能,并动态显示,探究欲望被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第五,应用教学,提高综合能力。(1)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分组设计。在教学上,通常采用“项目教学,先入为主”的方式,首先以优秀项目成果展示所完成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再逐步细化,分步实施。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思路方法之后,采用项目驱动、分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中根据专业性质、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项目;其次综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几个学生分一组,按企业真实场景进行职位分工,确定项目负责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做项目;学生协同完成需求调研、项目框架、项目实施、项目运行、项目反馈等项目开发步骤,完成项目;最后通过公开演示讲解方式进行小组项目交流,并进行项目评比考核。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分析、搜集资料等协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取真实项目开发经验,这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能熟悉工作中具体的应用流程。(2)贴近学生需求,提高应用速度。计算机基础的具体应用更多是从事基层工作。在具备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开始着眼于速度、技能、方法、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具体工作,结合实际设计综合实训。如教学中探讨Word如何实现正式文件的编辑打印;如何采用邮件合并实现固定格式不同内容的分页式打印;如何巧妙地应用Word,Excel之间各取所长实现打印;Word中复杂表格制作经验等,力求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3)搭建实战平台,提升应用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平台,一方面以打印文稿方式呈现学生实训作业,实现学生分组点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多渠道联系校内管理部门、学生社团等需求部门,如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籍卡打印、学生社团的活动策划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实践能力提升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他们接触工作实际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改进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教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达到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根据新生特点及考试时间安排,原课程确定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半,周学时确定为4学时,教学中分理论讲解与实训+复习与强化训练两个阶段,教学课程理论内容涉及较细,学生验证性实验较多,其优势表现为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学生一级考试通过率高;其缺点在于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不能有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优化后的教学结构调整为教学时数不变,其教学周期为1期,且每周为6学时,教学分为“理论与验证实训+复习”“强化训练+工作任务”“综合实训与考核”三个阶段,经过改进并予以推广,教学效果不改变通过率的基础上,学生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的能力大大增强。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参加了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准绳,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偏重于工作任务与综合实训,考核方式不再重复纸质的试卷考核。这里我们以项目完成方式进行实训考核。考核中选用综合性强、能避免重复、突出自我创意的项目进行考核,最后要求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讲解。考核中融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于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此,我们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找准学科定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常淑凤,郭领艳,郝丽霞.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李禾.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策略[J].成人教育,2009(8).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5

数字化校园建设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因为硬件平台是所有数字化建设的载体,所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这里笔者简要说明一下所在学校基本完成了硬件平台建设,学校铺设有校园网络设施,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在校园内安装了无线网络系统,实现了在校园内任意一点均可无线联接网络。学校建设有三个计算机教室,可以实现180名学生同时上网的要求。每个班级均配备了多功能讲桌、电脑、数字投影仪,均可接入互联网。学校拥有台式计算机300余台,笔记本电脑150余台,实现了教师用机达到人均一台。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工程,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去,提高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2008年笔者所在学校引进了释锐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零电话办公、精神引领、教学服务、后勤服务、校务管理、校内信息的流转问题等功能,提高了学校校务管理效率。在平台中学校每一位师生拥有一个帐号,教师可以在平台中浏览学校的最新通知、学校新闻,也可以收发公共留言、个人留言,每一位教师均可看到每条消息的阅读率,这样有利于学校政令畅通,以督促教师及时浏览学校通知、要求等,提高了学校校务管理效率。平台里设有教师荐读、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育研讨等栏目,每一用户均可看到,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里教师可以对桌椅、门窗、电脑设备等进行网上报修,提高了后勤、电教维修工作效率。

2 为家长、教师、学校三方互动架起桥梁

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今天留了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学校即将举办什么活动?……类似这样的信息,家长通过手机短信就能了解;学校每星期的工作安排是什么,有什么新通知,这些消息家长只要浏览学校网站一切尽可知晓。

2007年我校引进“校信通”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管理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短信留言的形式,告知家长其子女的在校表现、考试成绩、班校通知等,家长可以实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使教师与家长沟通更便利、及时。“校信通”这一平台的使用,使孩子的表现、家长的要求、教师的管理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最终获得教育效果的提升。

2009年学校在平台中链接了班主任博客,学生和家长均可登录各班级博客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以往家长很少有时间与老师沟通,有时也担心问题提得尖锐,易让老师反感,或电话打得太频影响老师工作和休息。而老师每天工作量很大,也没有太多时间来一一解释各种问题,而通过网络这种渠道,不仅容易说出大家的真实想法,并且提供了一个家长、教师、学校三方不用面对面即可以讨论的平台。教师不好当面说的话可以在网络中给学生留言,这样学生不失“面子”,接受起来更容易,也更利于帮助学生改正。家长也通过班主任博客了解学生中常出现、发生的问题,也能及时地预防自己的孩子发生类似的问题。网络平台的应用构建起家校、师生沟通的新渠道,为家长、教师、学校三方的互动架起了桥梁。

3 降低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学校建设实施数字化校园,可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简单重复的数据输入、传送、管理、检索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系统提供的信息检索及统计报表的生成功能,把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查询、统计、计算工作,交给系统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员的脑力价值得到提升,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笔者所在学校几年前实行了学生每学期进行互相打分的综合素质测评活动,学校印制大量的评价单发给各班学生,评价单上包括6个方面,学生需要给班级其他每位同学打6个分,每张评价单上就是300余个分数,然后班主任进行大量的计算按等第排出顺序来,结果每学期班主任都会有一次这样的花费大量时间的繁重的工作,不仅使教师们很疲惫,而且往往事倍功半,导致计算不精确。自从学校引进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按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实现了学生在机房里一人一台计算机进行互评、自评打分,然后计算机服务器自动计算出每一位学生的等第,并生成几种形式报表,根据需要教师可以选择报表形式,并且评价结果以报表的形式显示在各班主任的帐号里。这样不仅节省了给学生发的每人一张评价单,也节省了大量的教师计算时间,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全面公正评价模式有利促进学校发展

教师工作打算范文6

1.知识整合系统性、学生学习自主性

借助慕课平台,将与计算工具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慕课中,运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突破时空局限,为学生展现了一幅通过计算工具来演绎数学文化的历史长卷。

2.开放性的交流和及时多元的评价

本课采用慕课的学习方式,不仅学生可以随时自主学习,家长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中。在开放性的讨论板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并在线交流学习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认识”中的知识。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了“数的产生”这一教学内容,并用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随后,教材又安排了对计算工具的认识,再一次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对算盘的认识又进行了丰富,最后才安排了有关计算器的一些知识。这部分知识为学生日后运用计算器进行大数运算奠定基础,并从不同的角度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在不断的探索、调整中发展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用算盘表示万以内数的基础,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分享、质疑解惑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感受古老数学文化的发展;了解各种计算工具的记数方法;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计算,并能探索计算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慕课平台展开泛在化的学习,通过任务检测,巩固学习内容,在同伴互助、分享、质疑中掌握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科技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慕课平台、媒体资源、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算盘。

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信息搜集,汇报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借助慕课平台进行了计算工具的研究,查看同学们的学习进度统计,老师发现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工具的相关知识,在讨论板中大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交流分享《我学计算工具》的研究成果,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学习到了哪些计算工具的知识。(板书课题:我学计算工具)

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计算工具的相关知识。

师:真了不起,你们了解到的知识可真多,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用电子书包接收题目。(计算工具演变历史的排序题目,如下页图1所示)

学生操作,提交结果。

师:大家掌握得很好,全班有36名同学都做对了,请接收表扬。

2.分组讨论,互助学习,多维探究

师:昨天,我们在平台上展开了交流,并根据大家的研究兴趣,分了三个小组。下面,我们展开进一步研究,请大家先观看两段动画,观看完毕后,结合视频在小组里交流,讲一讲从动画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观看动画,小组交流。

(1)交流摆石子记数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生:我看到第一个动画是说古人出去打猎的时候,打到一只猎物,就会摆一个石子,再打到一只猎物,又会摆一个石子,最后看看一共有几个石子就打到几只猎物。

生:我看到第二个动画,是捕到一条鱼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再捕到一条就再打一个结。

师:如果要拿走一只猎物呢?

生:拿走一只猎物就解开一个结或者拿走一个石子。摆石子和结绳不仅可以用来记数还可以用来做简单的计算。

(2)交流算筹记数方法

师:现在请研究算筹的小组汇报一下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生:为什么算筹技术方法要用纵横交错的方式记数?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问题,现在老师先检验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算筹的记数方法。请接收题目,做完并提交。(“读出算筹数”的练习,如图2所示)

学生提交后,通过提交结果的对比分析,明白纵横交错的记数方法。

师:读数已经没有问题了,想不想用算筹摆一摆数呢?(算筹摆数的练习,如图3所示,并对提交结果进行讲解)

师:刚才有同学提问为什么用纵横交错的方式摆数?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因为用小木棍来记数,所以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容易看清楚数位,方便记数。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当然古人的智慧结晶远不止这些。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生:算盘。

(3)交流算盘记数方法

师:说对了,老师想请两位小助教,一位给大家讲讲算盘的结构。他讲到哪,另一位就在那个位置标名称。

学生拿着实物讲解算盘结构:梁、框、档、上珠、下珠、定位点。

师:你们组还研究出什么了?在学习中,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谁能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发现算盘有两种,一种是上珠有2颗,下珠有5颗,还有一种是上珠只有1颗,下珠有4颗)

生:我知道,我在慕课的课外拓展里看到了,因为古人是十六进制的,所以上面一颗表示5,两颗代表10,加上下面5颗是15,满十六就进1,而我们现在是十进制,满十就进1,所以上面只要1颗,下面4颗就可以了。

师:回答得很好,学习要善于思考,也要善于寻求答案。我们对算盘已经有这么多了解和认识了,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一组练习)

学生提交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引发讨论,明确定位点的重要作用。

师小结:其实算盘作为最早的计算工具,它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能方便记数,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你想学习,可以借助慕课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浏览算盘博物馆的网页,上面有更多的、你不知道的内容等着你去发现。(点击链接)

设计意图:学生先展开慕课学习,认识算盘结构,通过反馈两种算盘的不同,了解算盘记数的原理。接着,采用十进制记数,通过电子算盘进行记数练习,在交流中,领悟定位点不同,记数也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位置值记数原理。最后通过做练习,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3.即时检测,当堂反馈,巩固提高

师:在生活中,我们目前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什么?(生回答)你们了解计算器吗?来,说一说。

学生按照电子白板上出示的计算器进行讲解。

生:我还知道计算器有很多种类,如科学计算器、普通计算器、神经计算器。

师:平台上也有同学询问“计算器能进行分数运算吗”?

学生回答。

师:大家了解了这么多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现在来检测一下你们的使用情况。请在慕课平台上点击拓展练习,用计算器计算,输入结果并提交。

学生自主完成,提交并反馈结果。

师:老师发现,虽然使用了计算工具,依然有5位同学提交的结果不完全正确,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明确用计算器计算同样需要认真、细致以及检验的必要性。

生:我还有个问题,我发现计算器显示的数字个数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啊,所以计算器也不一定就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我们动脑才行,来看看这组题目。

4.互动质疑,延展提升,能力拓展

教师出示一组题目(如图4)。

师:请大家先使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两题,然后根据前两题的结果猜测一下第三题的得数,在组内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计算规律,体会运用规律计算的魅力。

5.全课回顾

师小结:今天的学习,三个组的同学分别从古老的计算工具石子记数说起,说到算筹、算盘,然后认识了电子计算器,学完之后,你们有什么体会?

学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认为电子计算器使用更为方便,其实这也是电子计算器为什么会逐步取代算盘并广泛应用的原因。其实我们今天使用的电子计算器是最简单的,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计算器(展示各种电子计算器图片),而且我们的手机里,计算机里,平板电脑里也有计算器。即便是这样,科学家也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他们正在研究新一代计算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神经计算机,它可能成为21世纪计算机发展的核心。

我也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筹划自己的未来,也许未来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由你们去续写。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前后对比,我有三点感悟。

1.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学习理念

创设开放的互联网课堂,教师搜集广泛资源制作慕课,让学生展开整合性学习成为可能。这种以项目研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变革,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2.重塑“互联网+教育”的新型育人环境

不断提升家长信息素养,家校共同创建学生学习的全新环境。课前,学生在家通过慕课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多个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围绕感兴趣的项目成立学习小组积极展开思考、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问题反馈,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而自主测试习题和相应的技能操作练习来评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课后,学生有未掌握的困难点可以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巩固,已经掌握的可以通过网页链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传统教室变为动态、交互的学习场所,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具备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的网络课堂教学。

3.建设“互联网+教育”的区域联盟共同体

借助武汉精品教育慕课联盟,实现优质资源区域共享,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不同区域的学生都可以登录慕课平台享受相关的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兴趣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符合数学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

当然,通过授课也发现学生自学时研究的深入程度已然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不是一节课所能给予的,如何既能照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值得我不断思考。

点 评

现代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变革,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付郧华老师的《我学计算工具》一课,向我们展现了基于项目研究的授课方式的转变。

1.实施项目研究,以富媒体资源拓展课程

课前,付郧华老师将教材中与计算工具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借助视频、网页资源等丰富的富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现一幅通过计算工具演绎数学文化的历史长卷,为学生实现项目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借助慕课平台,完成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综合性地使用了网络资源。课堂上,教师通过不同小组的汇报,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检测题,学生在辨析、理解中全面运用学到的知识。整堂课的学习变得灵动而富有挑战。

2.实现全境学习,以全开放方式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