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例6篇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智能矿山;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21世纪以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在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等资源优化方面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矿业产业生产模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方面的工作要求等,还需要从煤矿机电技术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改进工作,将煤矿机电技术等快速地融入其中,保证我国的矿山机械的顺利发展。当下,我国的煤矿机电技术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与许多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进行矿山机械的管理策略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智慧矿山概述

在数字矿山使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矿山的工作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矿山企业也仅仅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等进行分析和处理工作,也在技术的应用中保证了矿山的安全使用性能,实现了对于矿山实时和有效的管理工作,做好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例如,在实际的矿山开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智能矿山工作的实时目的,创建智能化的监管和施工的工作系统,也就将使得矿山可以获得更为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管理工作水平。智能矿山项目的落实在煤矿的施工效率、工作质量、安全程度方面都得到了基础性的保证工作,还在人工的使用量方面做好了控制工作,尤其是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指数等,为了后续的煤矿施工理念的延伸和煤矿市场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智能煤矿建设现状

2.1采掘设备智能化

煤矿智能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了煤矿智能开采、智能监管、远程遥感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工作上。智能化煤矿就是朝着无人化工作状态的煤矿进行全方位的发展,目前无人开采煤矿技术已经在部分的煤矿企业的施工中有所应用,例如,山西部分煤矿企业和澳大利亚等企业等都利用了这一技术,并且在实际的应用效果方面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实际的价值。在过程中利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把控的工作,更好地提升了工作方面的效率和效果,将整体煤矿的进步程度大大提升,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例如,美国IMSC系统将长壁面上工作的稳定程度大大提升,也在更为信息化的监测过程中将突况实践等积极反馈,做好了分析工作,做好了及时处理工作,使许多煤矿的生产和运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2.2监测检测设备智能化

对于煤矿内相关运行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对于监测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工作,也就是实现了无人监管和无线监管的工作,从而将监管工作的实时性、有效性大大提升。这其中传感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煤矿设备监控工作的能力做好了保证,从而利用监控画面进行控制工作。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煤矿的机械设备不良运行

因为能源市场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煤矿市场的需求更大,只是在一方面的工作过程中追求更大的煤矿产量的问题,在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和设备上都有着较大的公众疏忽。一些施工中因为施工量比较大,在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修方面就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工作问题,在长时间和巨大的工作量的压力之下无法保证正常的运行工作,故障的频率是非常高的。长时间的工作,许多矿山机械设备内部因为长期工作而导致了较高的故障发生频率,也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导致了施工中故障的发生,对于矿山生产工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矿山机械中做好对于设备的积极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减少不良设备的运行等。

3.2煤矿机电技术的破坏性管理

许多煤矿企业的收购之后,都一直延续着比较传统的机械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等,没有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等进行健全的煤矿控制的相关的工作,都是处于着比较落后的工作状态之中。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不对此方面的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等,就会出现了十分混乱的生产现象。需要在明确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的制度上做好划分和处理的工作,从而将关注能力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减少重复性的管理工作实现。在长时间的应用和管理的经验上进行分析,煤矿企业如果仅仅关注煤矿企业的短期生产效率和生产的产量等,忽略了机电技术的优化和员工的工作素质,就会在煤矿企业的长期生产中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的发展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矿山机电生产技术并不能满足当下的生产方面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应该以先进的技术为核心等,做好处理工作,切实提升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的要求。煤矿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和做好更为长久的规划和发展,就应该在体制和管理的理念方面不断更新,适应发展需要,保证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3.3煤矿技术人员和电工的技术素质低下

当前,煤矿企业的发展从整体的能源布局方面进行分析,其地位也在逐渐降低,而煤矿生产工作方面也有着比较大的安全问题。而在安全风险、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薄弱的管理制度的影响之下,煤矿企业的相关工作收入等大打折扣,也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有力的工作支持,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方面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员工工资普遍而言比较低,而用人和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从而在技术专家的使用和招聘等方面产生了阻碍,也造成了人员的流失现象,无法切实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的质量。另外,煤矿企业现阶段的工作人员以农民工、专科学生为主,无论是在理论能力还是在工作的技术方面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对其进行大量的培训工作许多付出较多的工作投入,而后续的回报却比较小,因此煤矿技术人员的限制将会成为煤矿生产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4基于智能的矿山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4.1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

煤炭是当下利用比较多也十分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也是在市场中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作支撑点,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提升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等就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煤矿生产技术和机电技术等密切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相关方面的工作需求,从而加强煤矿技术的管理和支持的工作,切实提升工作方面的经济效益。另外,资金的保证也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增加支持的力度,完善机电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环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在机电设备的检验工作方面做好强化和分析,提升设备的安全使用的效果。例如,在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由煤矿企业委托专门的检测工作部门进行设备的管理和综合性的分析工作,避免因为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而造成安全方面的隐患。资金方面的投入工作则是可以在人员的培训、技能的提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根据多样化的技术设施等将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技术人员责任负责的制度,将煤矿技术人员的技术和职能等不断明确化,一旦出现了相应的工作问题,就需要制定好解决的方案和策略等,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将科研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化,也需要让各个部门的主管积极配合,做好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如何在工作中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物质补偿、提高薪酬制度、增加补贴等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开采工作部门的监督和审查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机电设备的审查和制度的确定方面做好监督工作,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分析,也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水平。

4.2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许多大型煤矿企业为了提升生产工作的效率和指令等,减少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出现,就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从而将经济效益等大大提升。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应该积极引入创新性技术,从而将“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融入其中,为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需要从机电技术的角度出发对通风、排水、运输等相应的工作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行优化系统的管理工作,从而使得生产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其次,需要将信息记录的工作保证做好,而且应该做好台账和备案等相应的工作,从而将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施工图纸等做好相应的分析,避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工作的效率等,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中心等,保证在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对于设备运行的状态等及时分析和处理,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管理工作的经验等,除了专业性的人员等,还需要在现场进行高效的技术指导工作,从而做好相关配件的使用,做好采购等工作,促进稳定性的工作开展。

5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矿山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着更加智能和更加有效的方向不断发展,也随着社会对于矿山工作需求的不断提升等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对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矿山机械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工作性能的提升,还在行业的竞争实力提升和更高水平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整个行业的进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轩.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能源与环保,2019,41(03):150-153+174.

[2]黄轲荣.浅析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8(05):105-106.

[3]邹国辉.浅谈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7(17):160-160.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2

关键词:煤矿电气;控制电路;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引言

煤炭属于我国三大能源之一,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关乎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恶劣的煤炭生产环境,煤矿电气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煤矿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到产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个产业瘫痪。所以,及时发现电气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快速解决至关重要。

1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及其产生原因

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环境复杂,电气控制系统中一个小小的元件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进而使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给煤矿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或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生产中,电气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如图1所示)。1.1短路短路故障指的是在不同电位之间,没有经过消耗电阻或者电损设备的情况下直接连接,从而导致电路无法正常运行的一种故障。导致电路出现短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有:1)在电路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老化或者外在的环境破坏使得绝缘层出现损坏,造成两个相邻导线之间的绝缘出现问题,进而发生短路故障。2)设备磨损导致设备线路之间出现不同电位线路接触,从而导致短路故障。3)在电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由于电气工作人员的不正当操作,使得线路之间出现短路。一旦电路发生短路,在电路内会瞬间形成过电流现象,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者过电流值过大,超过了设备的承受范围,将会烧毁电气设备,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其他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解决,甚至会造成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瘫痪。1.2断路在电气控制电路中,断路故障是较为常见的故障。在电路中,只有闭合回路才能产生电流,一旦发生断路故障,将会导致电路断开,支路电流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2]。导致断路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1)自然原因。造成断路故障的自然原因有煤矿恶劣的环境导致线路老化和绝缘破损,其中有矿井内酸性气体以及水流对绝缘层的腐蚀,落石造成线路断开以及对线路造成的挤压,造成线路局部电阻过大,会出现被烧断的现象。2)人为原因。人为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在线路安装和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使电路虚接造成断路故障;电气设备的使用者不按规定使用设备,对线路造成损坏,发生断线故障。1.3线路连接发生故障电路的正确连接是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旦出现连接故障,将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运行。轻则造成设备不能运行,重则会造成严重的电气设备损坏和人员安全事故。在线路维修和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安装图纸进行安装,杜绝出现线路漏接、虚接和错接,在安装完成后也要仔细检查核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够通电运行。1.4电路参数匹配不正确电路的运行和安装需要严格按照电气元件的各项参数,一旦参数匹配不正确,将会导致元件损坏,使控制电路无法正常运行。

2煤矿电气控制电路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2.1采用低压电网全方位防爆

在煤矿电气防爆设计中,传统的防爆措施采用的是“点”式防爆,各个防爆点完全独立,缺乏相对整体的防火防爆功能。为了提高整体的防爆性能,应该使用快速断电装置,将其和电气安全措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防爆系统。快速断电装置就是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断开电路,保障线路安全。这种装置主要包含了快速断电真空反馈开关、快速断电移动变电站等。快速断电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故障的断电时间小于电流明火形成的时间。使得在产生电流明火之前就能够将电路断开,有效防止了因电流明火引发的瓦斯爆炸,使电力系统以及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2完善漏电保护

漏电故障是井下低压电网中常见故障之一,导致这种故障的原因有可能是短路故障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断路故障造成的。漏电故障往往会对供电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电气工作人员以及矿工的人身安全。所以,为了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首先应该进行选择性漏电保护,旁路接地分流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电动势、反电动势和电网分布电容造成的故障点电流,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要加强短路保护措施,加大监控力度,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及时切断故障点,防止故障对其他电路造成破坏和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3]。同时,定期对电路进行检修,保障电路正常运行。再次,为防止线路老化,要及时更换老化的线路。

2.3实现保护系统的智能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得到快速发展。这也使得在电力系统保护以及监测更加智能化与微机化。智能化保护系统可以快速诊断故障点以及智能切除故障点,极大地提高了故障检测和处理的效率,对系统形成良好的保护。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气控制电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该实现保护系统的智能化。加大对线路运行的智能监控。智能监控系统对漏电、过电压以及过负荷等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和处理能力,它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故障的处理时间,并且还具有实时取样和储存功能,为故障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3结语

加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保护,保障控制电路安全可靠运行,综合采用各种措施对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线路的安全性能对于煤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煤矿电气控制线路外在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保护措施,在防短路、防漏电、防断路以及防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优化线路配置,加强监测力度,综合提高线路的安全、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凯,张小波.煤矿电气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8):20.

[2]黄景灿,张光明.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5):200-202.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煤矿数字化;发展现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浪潮般的推广应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和开采加工难度的日益增大,促使采矿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且大部分建设了以光缆为基础的高速企业网,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采矿生产运输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监控系统 与internet网对接并建立了网站系统。特别对于井工矿企业,如何去创新出自己的数字化管理之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

煤矿数字化简介及意义

煤矿数字化,又称数字矿山,是由数字地球的定义延伸而来,即在矿山范围内以三维坐标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该框架内嵌入所获得的信息的总和。煤矿所能获取的信息可划分为固有信息和动态信息2个层面,固有信息包括矿井原始数据(地质、测量、钻孔)和煤层、围岩、井巷等地质体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包括采掘、通风、运输、供电、给排水等生产系统网络及其装备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设备状态、环境、人员),专业分析辅助决策信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在煤矿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建井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中产生,具有持续产生、共享利用、多源异构的特征,所以分析矿山信息的构成、产生过程、获取手段、表现方式,建立矿井基础信息数据仓库,开发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矿井固有信息和内嵌动态信息的认知、获取、表达、处理、共享、可视化、传输和使用等过程的数字化是建设煤矿数字矿山的主要内容,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

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安全生产的完善过程;也是煤炭行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和实施大集团战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技术保障。煤炭工业数字化建设, 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预测预判和预防预控能力, 推动安全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从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 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煤矿数字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煤矿总体装备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的整体有效性、信息化水平不高;二是煤矿生产事故较多,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严重损失。我国煤炭工业数字化进程起步较早,但 90 年代煤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 数字化进程极大受挫。随着煤炭行业的复苏,煤炭企业数字化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数字化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逐渐形成,数字化技术创新进展较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从煤矿数字化的内涵和发展目标来看,实际上目前我国煤矿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还没有建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矿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煤矿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许多信息需要持续利用共享,然而各环节信息化方式和水平不同,数据格式兼容性差,信息不能重复利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2)我国煤矿数字矿山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成熟的能够统一管理和集成空间信息、实时动态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平台还未见报道,分析原因主要与开发商所涉及专业有关。目前,直接推动煤矿数字矿山发展的相关专业开发商有3类:一类为煤矿地质测量系统开发商,他们从早期的矢量化成图系统,逐步发展完善成具有煤矿专有功能的地质测量系统,有的还集成了一定的管理功能,这类开发商自称是数字矿山的领跑者;其次是煤矿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他们从早期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发展到今天集成的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矿井各生产环节的实时信息掌握在手,这类开发商自称是数字矿山的实践者;第三类是煤矿信息管理的开发商,他们从煤矿办公自动化、运销、设备及劳资等管理模块入手,将煤矿各业务科室的管理流程信息化。由于这3类开发商涉及煤矿不同的业务部门,各自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应用平台千差万别,造成目前各类系统难以整合、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很难形成统一的空间信息、实时信息和管理信息平台;(3)在技术层面能承载数字矿山海量信息平台的技术首选3DGIS,而3DGIS理论与煤矿对数字矿山适用性的客观需求差距较大。数字矿山需要3DGIS作为框架支撑技术,而3DGIS技术只在三维可视化渲染引擎方面比较成熟,在通用的三维建模算法、三维空间分析、三维空间信息存储引擎等关键技术方面仍在探究阶段,通用的商用3DGIS平台还没有出现。但煤矿建设数字矿山不仅要求可视化地进行三维模拟和虚拟再现矿井生产环境及相关现象,更主要是能够仿真化地模拟分析矿井采煤、掘进、供电、运输、通风、给排水等生产系统运行过程和灾变过程,实时采集相关环境与工况参数,按照各业务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空间分析,最后实现自动化地预警矿井灾害和启动安全预案,为安全生产起到真正的辅助决策作用,由此可见,3DGIS支持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4)煤矿所处的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相关专业多、生产系统工艺复杂、技术设备智能化水平低、采掘现场的许多工况参数尚无法获取,这些都制约数字矿山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煤矿数字矿山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专业协同发展,需要解决技术设备智能化、3DGIS支撑技术、不同来源信息的自动采集技术、多源异构信息的集成融合技术、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空间和属性数据的集中或分布组织管理及共享技术、基础信息的分析处理、基础信息的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发展并不平衡,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数字矿山的建设也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根据煤矿客观需求和当前技术水平,笔者认为构建以矿山空间信息描述为主框架,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实时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煤矿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是数字矿山发展之路的一个里程碑。制定数字矿山信息描述标准和面向第三方的标准接口已成为各类开发商的共识。

4技术路线

4.1信息规范和接口标准

数字矿山包含矿井范围内所有信息的集合。其必是一个多源异构的集成平台,研究平台内信息的定义、描述标准和规范,以及各系统间的接口技术规范是数字矿山优先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制定我国数字矿山的信息规范和接口标准是数字矿山健康发展的关键。

设备智能化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是指该设备具有完备的检测( 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空间位置) 和控制执行功能,并能通过接口与第三方进行信息交互,随着技术的发展,矿井装备智能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水平比较低,矿井生产的主要设备如综采和综掘成套装备的电控智能化只在电液控制方面有所突破,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主要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相关工况参数难以获取。主要设备的智能化是数字化矿山基础。

高速传输网络

由于煤矿生产包含采掘、运输、提升、供电、通风和排水等多个环节,就决定了矿井监测、控制子系统异构的特征,集成和整合子系统需要统一的传输平台,而可靠稳定的矿井高速网络是传输平台的首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工业以太环网、无源光网络 ( GEPON) 、SDH 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承担矿井数据、图像和语音的实时传输任务,但工作面、掘进巷道等地方是网络覆盖和高速接入的难点,这些地方恰恰是数字矿山信息的重要节点,高速接入、传输这些节点的信息目前是矿井高速网络的短板。因此,矿井末端节点的高速接入和传输技术是数字矿山研究的重点,各种无线传输技术 ( WIFI、ZigBee) 、光纤传感器网络技术、专业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把不同来源的基础数据通过XML、Web Services 等技术集成融合在煤矿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基础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矿用对象管理中心,以矿用对象库的形式共享空间数据和实时数据,供矿井可视化、各业务应用系统使

用。重点要解决数据的存储引擎、数据的访问机制问题。

4.5 基于3DGIS的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数字矿山必须建立具有矿山特征的专业 3DGIS平台,重点解决三维空间模型描述方法、三维模型数据存储管理引擎、可视化渲染引擎、三维空间场景要素组织管理、模型交互编辑操作、通用基本要素建模算法、空间基本分析等技术问题。

首先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复合地质数据库和矿井真三维空间地质模型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地质测量子系统、矿井三维空间地质建模、信息查询及输出模块、采掘信息管理子系统、生产与矿井储量分类统计数据输出模块、运输及生产保障信息子系统。拟采取的技术路线为:①从矿区层面的地测空间数据入手,按空间数据的几何特征和业务门类进行分类组合,并按国标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②根据业务门类或指定主题,按照“不重不漏、留有余地”的原则,规划、构建矿区层面的数据仓库。每一个主题可对应一个子仓库,如地质、采矿、运输及保障等,每一个子仓库可与一个或几个分布在各矿的操作型数据库相连。③不论某空间要素分布在何处,也不论其原始记录数字化与否,皆应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使每一个地测空间要素都对应一个体现上述综合特征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及其对应的空间要素的所有信息可以分布式地存放在己有的操作型数据库中,也可以存放在新建的数据子仓库或矿区层面的数据仓库中。④凭借数据仓库特有的“向下探察技术”,首先要能够根据标识码从散布在数据仓库里的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数据,然后通过适当的数据转换机制“打开”该数据,使之能为特定的研究目标所用。⑤根据三维GIS理论和方法,运用空间分析、虚拟现实、WebGIS等技术,构建真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动态模拟地质体变化、采掘过程、运输过程。⑥建立多维地测绘图系统。⑦建立数据仓库及处理结果的网上数据接口、界面,使用户不仅能通过网络实现二维或三维的显示和输出,而且可以借助多维地测绘图系统实现快速成图。

基础数据专业分析处理

数据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增值利用,所以数字矿山必须支持丰富的数据处理方法库,一般处理方式有数据本身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专业处理分析。专业分析处理需要研究采掘、供电、运输、通风、给排水等各生产子系统的工作运行原理,然后研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 比如通风网络解算) ,制订良好的访问接口,为其他应用系统服务。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

数字矿山通过开发丰富的业务应用系统体现其实用价值,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需要研究具体业务的数据使用流程,对数据专业分析处理的时机、数据可视化的方式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用户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和功能的适用性,真正为辅助矿井的生产经营管理真正起到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矿山需要在企业高速网络环境下建立一套集矿井基础数据 ( 空间、属性) 实时有效采集、准确传输、存储管理、科学分析、可视化表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预警和信息反馈的矿井综合自动化安全生产系统。需要建立以矿井监控数据、空间数据为基础,以矿用对象库为核心的统一的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煤矿按生产系统划分主题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煤矿数据仓库;开发具有煤炭行业特征的专业化 3DGIS 支撑平台,为基础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提供机制和保证; 基于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开发以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但是,数字矿山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能单纯完全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人与组织的参与同样至关重要。其次,数字矿山建设必备的条件是人才的供给,所以人才建设也是数字矿山得以成功应用和实施的关键,总之,数字矿山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强大完善的先行规划,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最终实现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地理信息世界》吴立新,地理信息世界编辑部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煤矿 综合自动化 技术

1、引言

煤矿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国外始于70年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系统是英国的MINOS系统。最初它被应用于胶带运输线的集中控制,进一步发展到井下环境监测。我国的煤矿监控系统是在1973年开始立项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煤炭部决定引进国外的煤矿监控系统。并成立了煤炭部监控技术专家引进设备工作组,负责收集分析国外技术资料并向煤炭部领导汇报,与国外厂商进行技术谈判、考察并写出技术总结报告,参加引进系统的贸易谈判。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次煤矿监控引进工作,分别从英国、德国、美国引进三种共五套煤矿监控系统。这次引进国外煤矿监控系统的工作,不仅仅是用国外先进设备装备了我国部分重点矿井,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煤矿监控技术的发展。在开始引进先进装备的同时,煤炭部启动了自主开发煤矿监控系统的项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研发出KJ12A型煤矿监控,在PC机的DOS系统上实现了实时控制。同时,随着煤矿监控系统的不断推广应用,迫切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1987年煤炭部委托常州自动化研究所,负责起草并于1990年正式了《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该规范统一了煤矿监控系统的信号制式、系统结构、基本功能要求和性能考核项目,是我国煤矿监控系统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文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关键技术领域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煤矿产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煤矿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煤矿工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产业中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也被不断应用到煤矿产业中。本文中,将结合实际,就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发展现状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煤矿综合自动化进程。

2、煤矿综合自动化应用实践

(1)国外率先研制出分布式微处理机为基础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美国MSA公司的DSA~30系统。国内最早实施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基于Con2trolNet工业总线的平台,神华集团大柳塔没矿和兖矿集团三号井分别是平硐和井工开采的例子。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各种监测监控系统的接入,但由于速率和传输机制的原因,不能实现三网合一。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同时也引进了其制造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几十个单位生产煤矿监控系统。其中绝大多数采用多级分布式系统,就其系统结构与计算机管理方面而言已达到了8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煤矿装备了监测监控系统。此外瓦斯遥测、断电仪、风电闭锁装置及瓦斯报警矿灯得到迅速推广,安全监控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进入21世纪初,以神东公司大柳塔为代表的矿井综合子自动化装备开始投入运营。矿井分别于2000年11月,2001年6月完成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综合自动化改造,通过采用网络化的现场工业总线,在全矿建立起工业控制系统和和管理信息系统,将高科技、信息技术首次引入煤炭生产系统。实现收据采集离散化、设备控制分布式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具体的说,通过自动化改造,大柳塔煤矿生产系统当中的主运输、供水、排水、通风、供电均实现无人值守,生产数据以及各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工况参数实现数字化传送,在调度集控室以及矿领导和部门的计算机上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所有数据。调度集控室只有一名操作员便可对全矿进行生产协调指挥,对供电、主运输等系统进行操作控制。随着矿井综合自动化装备在特大型矿井投入运营使用,2004年,以龙口矿业集团北皂矿为代表的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开始在煤矿应用。龙口矿业700万元建立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煤矿井下首次采用了环形的光纤工业以太网技术,故障后系统能自动复位,恢复时间小于300ms,而以前采用的非环形工业以太网技术或现场总线技术,系统故障后需人工维修,回复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因此,该系统可靠性提高了100倍以上;首次在国内煤矿井下应用防爆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的集成模式,可扩展性及灵活性强;首次在国内防爆工业以太网中采用了QOS传输机制,确保了重要等级数据的实时通信和宽带保证。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带来煤矿全新管理模式,为煤炭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矿山固定设备时较好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矿山大型固定设备,国外从60年代起开始发展SCR-D直流提升机。瑞典、德国等先进国家90%上的提升机采用SCR-D系统。80年代以来,交-交变频同步拖动调速系统得到迅速发展。专家认为他是提升机拖动的方向。先进采煤国提升机电控系统已普遍采用(PLC),有PLC实现工艺控制、安全回路、监视回路、行程控制、刹车控制和井筒信号系统等等,实现了数字控制,并已形成标准产品在提升机安全保护方面已实现微机控制的保护系统,所有安全部件都采用双线线路,安全监视回路采用冗余技术,确保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全数字化控制调节和监视系统的提升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风机、水泵、压风机的自动控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煤炭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矿山大型固定设备综合自动化开始尝试推广与应用;特别井下供电系统及主排水泵自动化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得到较好地实施与运用,也印证了矿井综合自动化成为今后一个发展的方向。

(3)机电一体化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综合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达到质的飞跃,对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在这方面的典型产品有:高产高效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内装式交―交变频同步绞车、煤矿机器人等等。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应贯彻科技先导、优化组合、以用重点的方针、以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总体技术为先导,进行技术优化和组织优化,当前应抓好煤矿急需解决的安全及提高产量为出发点和归宿;例如抓好综采设备、矿井提升机、矿用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化矿区,构建数字化矿山,已成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应用又一制高点。构建数字矿山需要在企业高速网络环境下建立一套集矿井基础数据(空间、属性)实时有效采集、准确传输、存储管理、科学分析、可视化表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预警和信息反馈的矿井综合自动化安全生产系统。需要建立以矿山监控数据、空间数据为基础,以矿用对象库为核心的统一的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煤矿按生产系统划分主题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煤矿数据仓库。

我国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高校院所和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总体上来看,目前在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方面,任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成熟、规范化矿井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实施理论、模式及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意见,存在着统筹规划不到位、程序不够规范、重复投资等问题;(2)国产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缺少故障诊断功能和技术,综合预警功能弱;(3)现有的煤矿井下信息传输基本以有线为主,存在监控盲区,无线网络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实现矿井全覆盖监控;为全面推动、指导和规范煤矿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实现科学定位,合理确定需求,建设规范有序,确保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制定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指导意见,建设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对于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江涛.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与数字化矿山建设[J].大众科技,2009,10:94-95.

[2]李秀.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径[J].科技资讯,2012.

[3]于静.浅议未来煤矿自动化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1.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5

创新发展 助推产业升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片河滩地创业,到年营业收入近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从一个曾经面对诸多困难、一煤独大的传统煤企,到煤、化、电、路、建筑建材、生态农业六业并举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黄陵矿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最终获得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底气何在?原因何在?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范京道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了黑色资源、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运行。企业正在由要素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技术密集型转变。特别是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圆了煤炭人地面采煤的梦想,开创了行业先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占领了世界采矿技术的制高点。我们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传统印象,引领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这样的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黄陵矿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近年来,黄陵矿业致力于探索“互联网+煤炭产业”新模式,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为主线,依托“两化”融合,瞄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在困境中改革发展之时,黄陵矿业交上了这样一份答卷:2013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2014年,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开创了国产综采成套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的先河,并建成全国首台(套)汽轮机带动压缩机生产液态氨系统;2015年,西北最大的煤矸石电厂项目建成运行。用坚持“做强做优做大”的成绩和目标奏响了新时代的发展强音,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史上留下了创新驱动的坚实足迹。谈及企业发展创新成果,范京道笑着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职工的力量是无穷的,黄陵矿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广大干部职工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为全国煤炭行业开采技术升级转型做出了贡献。”据悉,仅“十二五”期间,黄陵矿业就有144项科技项目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另有183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正是这些创新理念、创新项目,有力地支撑了黄陵矿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黄陵矿业走过的27年,是企业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的27年,更是一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之路,黄陵矿业发生的变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陕西乃至全国煤炭发展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绿色发展 引领企业转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2年底,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此时,煤炭行业刚刚步入寒冬期。2013年,黄陵矿业审时度势,提出了黄陵矿业人的“绿色强企梦想”,这是黄陵矿业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和践行。的确,黄陵矿业近年来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在生产侧不断研究探索绿色高效开采技术,节约有限资源;在消费侧实施清洁利用、超低排放,符合国家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要求,实现了黑色煤炭向绿色发展转型,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中国工业大奖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工业大奖审定委员会主任李毅中对黄陵矿业的绿色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黄陵矿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成了煤炭开采洗选―精煤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驰放气制合成氨和煤炭开采洗选―煤泥煤矸石疏干水发电―灰渣制建材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发展,为我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两条产业链是黄陵矿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成果,更是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27年的发展历程中,黄陵矿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各产业链之间、上下游之间形成相互关联闭环,将固体、液体、气体封闭在链条之内循环利用。吨煤产值由300元提升到600元以上,实现了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从2012年至2016年,黄陵矿业累计实现利润70亿元,上缴税费68亿元,企业总资产由199亿元增加到255亿元。

谈及企业发展,范京道掷下了铿锵之言:“对于黄陵矿业而言,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抵御煤炭市场寒冬,完成百亿产值目标,实现绿色强企梦想的必由之路。”

依托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立足煤而又超越煤,黄陵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煤炭企业发展观念,煤矿不见煤,采面不见人,废物全利用,废水零排放成为黄陵矿区新印象,天蓝地净、山青水秀成为矿区环境新面貌。

安全发展 筑牢发展根基

安全稳则企业稳,对于能源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滑坡。目前,黄陵矿业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安全“三零”目标,这与其系统性、连续性地推行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加强一线管控、确保防线牢固的“四线”安全管理是分不开的。“越是产业涉及门类增多,越是发展任务繁重艰巨,越要确保安全生产;越是安全生产周期延长,越要警钟长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范京道不断强调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黄陵矿业开采条件复杂,煤、油、气共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油型气、油气井“七害”俱全。但经过27年的发展,干部职工逐步形成了冷静理智不浮夸的平常心和低调务实不张扬的风格,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慎言成绩,盯住问题,通过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实现安全“三零”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凡事都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坚守底思维是黄陵矿业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黄陵矿业人认为,底线就是安全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作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为此,黄陵矿业将隐患视为事故,并努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灾害区域超前治理,加大对矿井灾害防治力度,做到灾害治理不达标不生产,提升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标准。

一线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黄陵矿业坚持加强一线管控,把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到现场、重心下移到每个岗位、责任落实到每名职工,发挥试点先行、典型引领的作用,创新开展了“五精”岗位、“五精”现场管理,推进安全精细化管理与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融合提升。同时,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生产过程中管理到位、操作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职工素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安全发展。黄陵矿业的安全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倡导岗位安全自主管理,多措并举确保防线牢固。强化安全生产为了自己、依靠自己、需要人人负责的共识,解决了职工“不愿自主管理”的问题。深化并完善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系统,发挥其在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的主导作用,加大安全生产因素所占比重,解决了职工“不想自主管理”的问题。坚持科技兴安、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开展“三功两素”修炼和岗位创新,提升安全综合素质,解决了职工“不能自主管理”的问题,使“安全至高无上”理念在每名职工心中落地生根。同时,重点发挥群安员、青年监督岗员、家属协管员的监督、协管的作用,构筑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形成人人关注安全、时时防范隐患、处处杜绝违章的良好局面。

莫道前路多坎坷,一路风雨一路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安全管理难度增大、安全条件日趋复杂、安全风险日益增加的条件下,诚信敬业的黄陵矿业人强化“四线”管理,紧绷安全弦,推进“两化”融合,提升装备技术水平,着力破解影响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难题,达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目的。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更是走好战略发展的第一步,也为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

协调共享 履行社会责任

“新时期的大型国有企业,就要有大视野、怀、大魄力,更要有大承担,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甘于奉献、挺身相助、不计劳酬。”这不仅是陕煤化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贯理念,更是黄陵矿业作为陕煤化集团核心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真实写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是鱼水之情,我们履行国有企业职责,让群众与矿区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范京道说,作为根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黄陵矿业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镇化建设,为延安老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当地百姓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不断延伸的乡村公路,造型别致的住宅新居,亮点频现的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的工业经济,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在黄陵矿业积极实施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让人们看到了延安老区更加美好的前景。近年来,黄陵矿业累计投资近3亿元改造交通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投资1亿多元建设南河寨移民新村成为黄陵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资建设储存能力5000吨的生态果蔬中心,解决了黄陵果蔬储销难题;帮扶的8个村两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被授予陕西省“千企千村”帮扶先进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等21个基础设施项目,使身处边远山区的职工群众能够同时享受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黄陵矿业在改革发展的同时,想职工之所想,解职工之所忧,大力提升职工幸福生活指数。建成了大学生公寓、职工公寓以及31栋住宅楼,1845户职工喜迁新居。在不断完善中心小区幼儿教育、医疗、健身、就餐、购物等配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整合、升级改造的方式增设了小区美食城、绿色果蔬超市、家政服务、治安联防、汽车维修保养站和温室花房,满足了广大住户日常生活所需,一个职工住有房、行有车、乐有场的现代化矿区屹立于陕北黄土高原。

诚如范京道在中国工业大奖颁奖仪式上的获奖感言中所说:“黄陵矿业从圣地延安走来,带着煤炭人炙热的情怀,科技引领,安全发展,精细管理,以人为本,书写了中国智能化无人开采的精彩篇章。我们向未来走去,创新驱动,升级转型,文化治企,追赶超越,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集约化利用的能源革命洪流中勇立潮头,打造“四个示范”、实现绿色强企梦想。黄陵矿业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奉献社会、惠泽地方、造福职工。”

先进文化 助力改革创新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支撑黄陵矿业站上全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荣誉台的,不仅仅是占领世界采矿技术制高点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绿色+智能”的创新发展模式,还有黄陵矿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凝心聚力,核心是修养人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陵矿业牢固树立起“打造成干事创业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成长成才的校园,让黄陵矿业人岗位自主、学习自觉、生活自信、人生自豪”的理念。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心中,黄陵矿业就是一个温馨的“家”,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寄托、有牵挂的“家”。特别是在2014年,“家”的文化让黄陵矿业顺利走出又一次困境。

当时,陕煤化集团落实十项改革措施,把陕西煤炭建设公司4对矿井和实业集团黄陵分公司划转黄陵矿区,这次改革一次性移交3000余人。黄陵矿业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融合“新老”职工。对新职工说,“同在桥山下,共饮一河水,同采一层煤,本来是一家,黄陵矿区欢迎大家回家”。对老职工讲,“我们是国有企业,为社会做了这么多贡献,为集团内部职工为什么不能作贡献?墙推倒就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我、彼此”。黄陵矿业运用“一家亲”理念,发挥了1+1>2的协同效应。在这个欢乐的“家”里,活跃着一批鲜活、纯朴、认真且顽强坚韧的“家庭成员”。正是依靠着黄陵矿业人诚信敬业、追求卓越的精神,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绩。

作为实现全国首套国产综采设备智能化无人开采的区队长,全国劳动模范曲志欣和他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黄陵矿业人的“精气神”。2014年初,1001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一号煤矿开始探索施行,这是一项全新的煤炭开采核心技术,也代表了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最高水平,干部职工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尝试过,要完成这次任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困境看精神,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队长,曲志欣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也感到使命光荣。为了让煤矿无人开采变为现实,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把煤矿职工从复杂作业环境解放出来,圆煤矿人多年的梦想,他不顾常年缠身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病症,放弃了节假日,不分昼夜地深入井下和职工一起探索研究。

2014年4月25日,一个令人激动振奋的时刻!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采煤机司机和综采支架工身着白色短袖衬衣、胸佩工牌,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娴熟地通过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操控按钮,启动了井下综采工作面各个生产设备,顺利实现了远程控制煤机采煤和综采支架的推架移溜作业。这一瞬间永远刻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心中,也载入了黄陵矿业建设发展的史册,在中国煤炭建设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夺目的一页。

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范文6

1.煤矿企业。通常包含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地下空间平台,通常是为开采煤炭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而煤矿企业指的就是主营地下煤炭开采空间建造以及开发地下煤炭资源的经济单位或组织。现代煤矿企业的生产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露天开采,适用于煤炭矿层距离地表较近的矿区,直接将地表的土石清除,使矿层暴露出来再进行开采的作业方式;二是地下开采,适用于煤炭层距离地表较深的矿区,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炭资源都是深藏在地下,使得地下开采成为目前煤炭企业主要的生产方式,通常需要从地表开凿井眼,并连接长长的巷道,深入地下煤炭层进行开采。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露天开采的煤矿一般来说,较为安全,很少发生重大的事故或灾害,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一般是指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的煤矿企业。所谓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合理完善的安全生产规定、制度或作业方式,有效的保证煤矿企业地下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运作,确保煤矿企业开采设备和各类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地下开采的煤炭层大多数都远离地表,需要进入一定深度的地层,其光照、供氧、运输、以及开采空间的支护、爆破等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比如最常见的地下矿井瓦斯气体爆炸,炸坏支护设备造成巷道塌陷,以致工人被困地下的煤矿事故;再比如河北峰峰三矿矿井由于地下开采空间与地下水位距离控制不善,造成地下水灌进矿井,致使数以亿计的设备全部损失殆尽,还造成了几十人死亡。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所产生的安全事故还不止这些,比如我国山西省大量出现的地表塌陷、地面错动下沉、气体粉尘以及大量的植被破坏等,也都是由于合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所致。而通过合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统一调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资源,保证依照规范的煤矿开采技术进行地下开采,同时,还可以提前对一些常见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做好预案准备,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以避免重大财产和生命的损失。

二、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入世以后,国内的煤矿企业积极的和国外的大型煤矿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的交流,并且积极的改革自身的弊端,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煤炭开采量逐年增加,煤质越来越好,发生事故和矿难的次数也开始减少。但是,部分地区的煤矿企业的事故和矿难发生率还是居高不小,存在很多的问题。1.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目前我国煤矿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的特殊条件,使得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煤矿企业的地下开采人员都是由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组成,在遇到设备故障或突发事故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缺乏相关的设备维护、自救及互救的安全生产知识,目前已成为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煤矿开采技术落后。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积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比如利用智能化的掘进机代替传统的风钻作业;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钢筋支护设备代替传统的木质支护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地下煤炭开采的安全性。但是,由于这些先进设备大多造价高昂,目前在一些中小型的煤矿企业中还难以普及,以致国内大多数的煤矿企业设备依然处在半智能化、半自动化的水平,仅在一些大型国有煤矿企业中才实现了开采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见,技术落后依然是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3.煤矿生产超负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对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需求也与日俱增,煤炭价格也持续上涨。在市场经济制度的自动调节下,为了平衡市场供需关系,同时也为获得高额利润,使得一些煤矿企业提高生产产量,超负荷运作,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安全因素的忽略,最终导致煤矿事故和矿难的发生。4.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都认为只要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更新了生产工艺,就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其他的安全措施都不重要,以致在巷道设计、电路防爆、通风管道防爆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地方关注不够,关键地方也没有悬挂标识牌。部分小型的煤矿企业甚至依然停留在仅靠人力的认知水平上,对安全投入不足,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鼓励体系不完善,以致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三、完善煤矿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从我国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经长时间的分析归纳,本人认为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建立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体系。煤矿企业的行政部门应该组建一支由各类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培训队伍,分别对新加入的新员工,或技术低下的员工进行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不只是员工手册上的防火、防爆知识培训,还要加入煤矿企业主要设备的工作特点、井下生产环境以及生产工艺的操作要点等进行详细的培训,通过模拟测试后再进行井下实习。2.完善对外交流合作体系。对外交流合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引进上,还要对优秀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全套的引进,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3.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制度。我国经济发展是必须的,对能源需求出现增长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用超负荷运作损坏设备、忽视安全因素为代价来换取利润增长,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运煤、选煤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煤矿企业应该成立调查部门,专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能源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将详细的调查报告送交决策层,决策层则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和设备条件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以避免超负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