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例6篇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口腔;修复;护理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口腔方面的健康和审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医学技术以及口腔修复治疗技术逐渐完善的同时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现阶段口腔修复的患者主要的问题是牙齿缺失和牙列不齐等几个方面,但值得注意的影响患者的不仅是生理功能,已经扩展到心理精神方面。具体来说在面对不同口腔问题患者会出现焦虑和自卑等情况,因此研究口腔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工作需要从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入手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口腔修复进行了研究。

1 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与抑郁情绪

可以说在口腔修复患者当中焦虑的情绪是最为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一是外界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在别人的歧视下而造成的。其二是自身压力,由于口腔的牙齿问题影响到外貌的美观、发音已经咀嚼能力等。最终导致口腔修复患者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现孤僻、情绪低落、焦虑以及抑郁等情况。总之,牙齿不齐或者缺牙患者与同龄人的心理状况相比较来看缺少的是自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沉默寡言以及交流受限等,最终由于抵抗不了多方面的压力而发生自闭现象。

1.2 恐惧心理

除了焦虑与抑郁的情绪外,还有可能产生恐惧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口腔修复技术以及医疗环境十分的陌生,害怕在修复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疼痛的现象。当然除了恐惧心理外,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固执心理,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修复强制性要求医生制定不合理的修复方式,进而令医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1.3 悲观与顾虑心理

很多口腔修复患者由于在之前的修复过程中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那么对于口腔修复产生了一定的阴影,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的心理。此外,很多患者认为在口腔修复以后就会很快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日常生活,但是修复之后很大程度的一部分人都表示没有想象的好。特别是在义齿在牙托部分贴在上腭或牙槽脊上的异物感让患者很不舒服,特别是在发音、咀嚼的过程中极为难受,进而导致口腔修复患者出现悲观的情绪,同时对义齿失去信心,经常考虑这种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

1.4 急躁心理

由于口腔修复的过程是漫长也复杂的,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急躁的心理。同时,一般情况下患者都希望能够专业能力强的医生对自己进行治疗,并且希望能够治疗一步到位,但遇到特殊情况难免需要多次治疗,这也是造成口腔修复患者的急躁。

2 口腔修复的心理护理措施

当前口腔修复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接诊时、修复过程以及修复后三个阶段。

2.1 接诊时的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在需要对口腔进行修复之前首先由护士接待,因而护士应该用负责、认真以及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询问后安排就诊,在患者询问时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口腔修复的重要性、口腔内义齿的优缺点进行讲解。在接诊中对患者情绪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达到逐步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目标。

2.2 修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在对患者接诊后,在修复之前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治疗。耐心向患者介绍口腔修复中的方式、疗程以及特点等内容。在修复前向患者阐述后期可能遇到的症状,只要患者积极配合这些不适都是可以避免的。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医生与护士的配合,护士通过说服、示范的方式让患者达到医生的要求,顺利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2.3 修复后的心理护理

护士是患者口腔修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角色,在修复后需要护士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义齿的配戴方式、后期注意事项。在患者不恰当的配戴而产生的不适,护士一定要用耐心负责的态度向患者解释,重点放在真牙与假牙区别方面来解释。并劝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戴。遇到不适情况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最后,需要患者掌握义齿正确配戴的方式以及口腔日常护理方式。

3 提升护理效果的建议

3.1 提高医生本身素质。

医生的能力对于口腔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给患者一个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在治疗时要用良好的医德医风面对患者,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息,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3.2 尽量尊重患者意愿

患者往往都会出现急躁、焦虑的状况,对于自身的情况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治疗,从医生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将修复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在满足患者意见的同时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后期治疗时双方都满意。

3.3 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合理的口腔修复方案对于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医生需要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口腔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综合分析后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治疗过程及修复后使用的细节,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让患者放心治疗。

总结

总之,在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性别、年龄以及经济状况等都是影响其自身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对口腔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等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假如不能够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就会导致修复效果差等情况出现。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进而达到口腔快速修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健.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应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2] 李国珍,雷智容.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01)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生态修复;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17-01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总面积101.85万km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11.2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其中,耕地流失面积5.67万km2,占耕地面积的50%,全省已形成大型侵蚀沟16万多条。黑土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危害,而且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结合黑龙江省开展的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将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治理工程的保护,又有利于治理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修复的涵义及模式

1.1生态修复的涵义

生态修复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遵循自然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依靠大自然循环再生能力和人为干涉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1.2生态修复的2种模式

生态修复的实质是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其过程通常由人工设计和实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一般可采用2种模式:一种是在生态系统受损害尚未超负荷并可逆转的情况下,人类或自然干扰因素被解除后,修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完成,即生态自我修复或生态自然修复;另一种是在生态系统受损害超负荷并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仅靠自然修复不可能使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采用人工整治措施才能恢复。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对严重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其实质是采用人工整治措施的生态修复模式[2]。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实施的生态修复是人工整治措施的生态修复模式。

2实施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

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各种措施一起实施。在采取的措施上要突出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应因地制宜、科学配置[3]。

2.1总体规划

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订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项目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将山、水、田、林、路、草、村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2.2退耕还林还草

在坡度25°以上的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验,推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开展林粮、林草、林果、林药和林菌开发技术研究。

2.3封山禁牧,舍饲养畜

对过度放牧、草质退化的荒坡进行封山禁牧和舍饲养畜试验。利用围栏封育,恢复草质,提高植被覆盖率。

2.4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引导农民从传统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逐步向精耕细作和集约经营转变。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通过各种措施种植绿色食品,提高单产。

2.5水土保持林优化及更新改造

利用以松改杨、切根贴膜及萌蘖更新等新技术对林带进行优化改造,以减轻林带胁地,实现资源循环再生。

2.6树种选择和配置

以乡土速生树种为主,引选新的水土保持树种,多树种搭配,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水保林与农防林、用材林、薪炭林、四旁林相结合。

3结语

(1)森林植被可以使水分最有效地渗透到土壤中,有利于水土保持。而通过人工打坝造田、修谷坊、建排水拦截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但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达不到根本上的治理效果[4]。

(2)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区植被得到恢复和重建,使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更稳固、更持久,蓄水保土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环境改善。因此,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治本之策。

(3)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可保护黑龙江省珍贵黑土资源,改善黑土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快速发展地区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整理

4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牙齿烤瓷牙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9~73岁,平均(45.6±2.3)岁;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44.9±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患者牙体少部分保留,充填效果较差;

(2)患者残根面位于牙龈下方2mm;

(3)患者牙根无松动症状;

(4)患者牙根长度充足;

(5)患者牙根有牙槽骨支撑;

(6)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排除伴有根尖周感染症状的患者;

(2)排除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3)排除牙槽骨吸收程度大于根长1/3的患者;

(4)排除瘘管有分泌物的患者;

(5)排除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6)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

(7)排除未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的基础上融入口腔修复医学美学理念,即在制作烤瓷牙时加强对牙体修复后光泽及色比度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伴有牙齿功能前牙缺损患者,不仅要加强对患者修复后咀嚼、发音功能的重视,同时还应加强对牙体稳固、坚实、美观及舒适度的重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功能性及美观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修复1年后根折、牙龈炎症的发生情况及对修复结果的满意情况。

1.4评价标准

1.4.1功能性主要是指以患者自我感知为依据,明确牙齿对咀嚼、发音等相关部位功能的影响度及佩戴的舒适度;

(1)舒适:戴义齿不影响患者发音、咀嚼等功能;

(2)尚可:佩戴义齿稍影响患者发音、咀嚼等功能,但不明显;

(3)不舒适:戴义齿对患者的发音、咀嚼等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1.4.2美观度

(1)美观:义齿美观、色泽等协调一致,且和自然牙齿无区别,不会对面部结构造成影响;

(2)尚可:义齿和自然牙齿稍有区别,但不明显,不会对整体协调性造成明显影响;

(3)不可:影响整体美观性及面部协调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口腔使用功能性比较

两组患者的口腔使用舒适率、尚可率及不舒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随访1年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49例患者在采用融入医学美学理念的方式进行口腔修复后仅1例患者发生根折现象,其发生率为2.0%;而对照组49例患者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空腔修复,随访1年发现8例患者发生根折现象,其发生率为16.3%,6例患者出现牙龈炎症,其发生率为12.2%;观察组患者根折、牙龈炎症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对修复结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融入医学美学理念的方式进行口腔修复后其对修复颜色、功能、形态等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口腔修复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美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口腔修复过程中也逐渐加强了对美的要求,使单纯以治疗、修复为主的口腔修复工作逐渐向功能恢复及整体美观等目标转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将口腔修复医学有效地和美学进行了结合,从而对口腔修复医学的理论进行了丰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口腔修复医学的发展。口腔修复中医学美学主要是指在口腔修复制作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制作体造型设计要符合解剖学生理学原则和生理力学原则,促进患者咀嚼、发音等功能恢复,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提高患者美观度。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在进行牙齿修复中更应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为有效地提高修复的美观度,口腔修复美学中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1)加强对人工牙形态选择及排列的重视。通常人工牙齿在形态应和患者性别、年龄相对应,对人工牙进行选择时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人工牙形态符合患者的形态美规律。通常对于年轻的女性患者应选择贝壳状、圆钝状的人工牙齿,且排列应以均衡、对称原则进行。男性患者则应选择具有明显角度的人工牙齿,在进行排列时应确保中切牙呈平直角度,以突出中切牙。而对于老年患者则应选择有磨损痕迹的人工牙齿,以体现沧桑感;同时还应保证人工牙颈端呈尖型,以暴露出患者压根部位。

(2)加强对牙齿选择的重视。在选择人工牙时应选择和天然牙颜色较符合的牙齿,且人工牙颜色应和患者自然牙颜色相配,以免产生突兀感。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35-02

口腔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都困扰着老年人。老年人各个生理系统出现退化,尤其口腔问题更为明显。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牙齿缺失情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食物的咀嚼,从而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1]。此外,牙齿缺失影响外貌美观,影响言语功能,这些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对于口腔修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的4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相关问题,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2012年1-6月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3例,年龄58~82岁。

1.2 研究方法

首先,认真细致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包括患者的全口和局部牙齿,必要时还要进行颞下颌关节侧位X摄片检查;其次,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在制定修复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最后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拔出松动和无用的牙齿,患者合并有牙周炎、牙髓病及龋齿的,应给予针对性处理,必要时可以进行全面的洗牙、补牙,确保修复后的牙齿健康,嘱患者需定期复查[3]。

在进行口腔修复时,要注意修复前确保患者口腔软组织的良好形态结构,必要时进行一些口腔外科处理,诸如患者萎缩的口腔组织、明显的骨突、尖锐的骨尖以及增生的软组织及粘黏膜等。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治疗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治疗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实时改变既定的治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治疗结果,详细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4]。

2 结果

2.1 口腔修复情况

48例患者中活动性义齿修复的有40例(83.3%),固定义齿修复的8例(16.7%);其中活动性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平均每人缺失牙齿8.2颗。

2.2 义齿修复情况

行活动性义齿修复的患者,全口均为义齿的19例,下半口义齿的10例,上半口义齿的6例,赝复体5例,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男5例,修复牙单位41个;女3例,修复牙单位24个。

2.3 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40例患者中,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的10例,在义齿修复时出现咬合抬高的11例,有咬合接触关系19例。

2.4 食物嵌塞情况

有11例患者有食物嵌塞的情况,占27.5%。

3 讨论

老年人口腔问题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5]。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老年人群的牙齿缺失者高达83%。老年人口腔问题主要有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牙齿松动、牙齿缺失过多、牙齿磨损不均、颌骨曲线不合、咬合接触关系紊乱、食物容易嵌塞及口腔黏膜薄弱、唾液腺分泌降低、黏膜发病率较高等[6]。老年人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日益增多,鉴于老年患者的特殊身心状态,在口腔修复前,应进行充分评估,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及患者自身既往的相关病史,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修复方案[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40例为活动性义齿修复,8例为固定义齿修复,结果表明,目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法是活动义齿修复。活动性义齿修复,主要包括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可摘式局部义齿及赝复体等[7]。其中可摘式局部义齿价格低廉,易于修改加牙,但是机械性能差,应用感觉不舒适,也不利于口腔清洁,一般用于即将行全口义齿的适应阶段。另外的固定义齿修复,其体积小,无异物感较为舒适,应用方便,便于咀嚼,不妨碍发音,但适用范围较小,局限于间隙小、缺牙少、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中应用[8]。

本文中11例患者修复前有食物嵌塞,29例修复时需咬合抬高或者咬合重建,10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老年口气修复治疗中问题较多的为曲线不良、咬合垂直距离过低以及食物嵌塞。针对这些问题,要对症进行解决[9]。在进行口腔修复前,应充分的调磨咬合,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咀嚼方法,指导其合适的咀嚼方式,保证咬合平衡,防止曲线不良;咬合距离过低,首先要去除咬合创伤,再帮助患者慢慢适应恢复咬合距离;食物嵌塞,分为不同类型有横行嵌塞、纵行嵌塞及混合型嵌塞,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止嵌塞的措施进行处理[10]。

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自然下降状态,口腔特点也较为独特,继而进行口腔修复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11]。在临床上,针对老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口腔修复,需要详细制定相应的方案才能取得较佳的疗效。首先要做好口腔修复准备,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确保修复后的牙齿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无论是板修复还是固定修复,做好修复与重建、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是必要的环节;口腔修复要兼顾功能与美观,一般采用辅助固位技术进行治疗;做好口腔修复保健,口腔修复之后,应该进行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以每季度复查一次为宜,而全口义齿的修复一般还需要在4年之后进行全面的修理,对义齿进行局部的清理、保健,以期促进口腔修复目标的实现[12]。

总之,老年患者口腔问题较为显著,口腔修复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能力,从而增加患者营养,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不同身心状况,选择合宜的口腔修复方案。采取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确保义齿固定良好,防止松动脱落而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其辉,袁宏吉.了解口腔行为学应用于老年口腔修复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66-67.

[2]赵文菲.老年口腔修复患者23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27-128.

[3]陈子和.浅谈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1):156.

[4]韩子姗,刘艳,曾燕红.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采用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31):104-105.

[5]许江.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8):607-608.

[6]车正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4):118-119.

[7]李基花.口腔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案[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71):3801-3802.

[8]黄正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2,45(4):115.

[9]毕艳广.浅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11):1671.

[10]宋生璋.老年患者236例口腔问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7):3314-3315.

[11]李炜,李线绒.老年缺牙患者口腔修复特点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0,19(21):16-17.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行修复治疗的602例老年患者,其中,男437例,女165例;年龄57~86岁,平均67.5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进行口腔修复前均进行了认真的口腔检查,拍摄全口或局部牙片,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要拍摄关节侧位片。记录每一位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的缺失与余留情况、有无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咬合关系等情况,以便于修复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包括拔除松动的牙齿,根据情况对残根残冠给予拔除或保存治疗,对龋病、牙髓病、牙周病进行治疗等。

2 结果

2.1 修复情况 602例病例中517例(85.9%)为活动义齿修复;517例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缺失牙齿4431颗,平均每人缺失8.6颗。85例(14.1%)为固定义齿修复。

2.2 义齿修复情况 517例老年患者中,全口义齿34例,上半口义齿27例,下半口义齿12例,赝复体7例。85例固定义齿修复中,男54例,女31例;共修复124个牙单位,其中,男81个牙单位,女43个牙单位。

2.3 食物嵌塞情况 以食物嵌塞为主诉或缺牙伴食物嵌塞共129例,占21.4%。其中,男性105例,占17.4%;女性24例,占3.99%;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4 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517例病例中,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03例,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咬合抬高103例,上下牙列间有咬合关系同时修复时也按原咬合关系修复319例。

3 讨论

3.1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的各组织器官在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牙齿磨损增多,牙槽骨吸收,黏膜及牙龈变薄、萎缩;牙列缺损及牙齿缺失,造成口内有大量残根残冠,余牙因过度使用造成过度磨损,导致形态改变,髓腔变窄变小,根管变细,牙齿易折断。突出表现为:①牙合曲线异常;②咬合垂直距离降低。

3.2 修复方法

3.2.1 治疗模式 为老年人制订修复治疗计划时,修复体的设计制作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全身有无其他病史,义齿在老年患者口腔中使用的效果如何,以及患者是否能密切配合。

3.2.2 口腔修复方法的选择活动义齿修复是当前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种类多,包括各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或半口义齿、颞下颌关节病的矫形治疗、各种防嵌器、各种夹板(包括假牙龈)以及赝复体等。可摘局部义齿相对便宜,其机械性能较差,戴用不舒适,也不利于口腔卫生。但其易于修改,可较容易地修改加牙,有利于患者适应将来的全口义齿。固定义齿体积小、无异物感、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适,缺牙较少、缺牙间隙小、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考虑安装固定义齿。老年患者选择修复方法时,口腔医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缺牙部位、咬合关系,牙龈及牙槽骨情况等多种因素。

3.3 治疗

3.3.1 牙合曲线不良 大多数TMJ与咀嚼肌功能紊乱的患者都存在正中咬合位的不稳定或双侧TMJ的不对称。牙合曲线不良主要是防止义齿修复后不易达到咬合平衡,因此必须进行修复前的咬合调磨,然后通过义齿修复进一步解除咬合创伤,恢复正中咬合位的稳定性和TMJ的对称性。稳定的咬合关系也是恢复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的基础[1]。因此,应特别注意纠正老年患者的不良咀嚼习惯。

3.3.2 牙间食物嵌塞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牙龈退缩、牙周炎、牙冠磨损及不良修复等,常常造成牙间隙增宽,以致食物嵌塞,同时,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滥用牙签等不良习惯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食物嵌塞。医师在用调胎、嵌体充填及全冠修复体修复缺牙的同时,可针对病因综合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对有食物嵌塞部位的防嵌设计,纵型可采用牙体充填术解决。多个牙间隙嵌塞时,可采用铸造支架防嵌器或牙合垫的方法。

3.3.3 咬合垂直距离过低 在去除患者的咬合创伤和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尽快在患者的适应范围内恢复合理的咬合垂直距离。若缺牙较多、余牙较少,或是失去了原有的咬合垂直距离,可适当抬高咬合;若为个别缺牙,又无关节症状及重度磨损所致的牙本质过敏和多数牙食物嵌塞等症状,可不抬高咬合;若余牙较多,并伴有上述症状者,可考虑抬高咬合。

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生理机能下降,在生理、心理状态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想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最好的修复效果,口腔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全身与局部的相互兼顾、治疗与护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与防病的相互结合,不断改善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提高老年患者对口腔修复治疗的满意率。

生态修复治理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全口义齿;心理疏导;满意度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中的常见疾病,它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发音、美观等。以往的修复学临床一直多只注重修复效果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评价,很少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与患者自身条件、医师和技师的技术水平有关,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本实验旨在研究心理疏导对全口义齿初戴患者疗效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口腔修复门诊就诊的初次需要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要求基本健康状况良好,拔牙后至少3个月,牙槽脊无明显骨突,无影响义齿就位的倒凹,上下颌间关系协调,口腔黏膜无异常。本实验共58例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45~71岁。

1.2 病例分组 按就诊次序编号,奇数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全口义齿制作,常规医嘱;偶数组作为实验组,进行常规全口义齿制作,同时实施心理疏导,即在接诊,修复治疗过程中和戴牙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沟通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知识宣教。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1.3 方法

1.3.1 修复前准备 认真耐心地给患者作口腔检查,仔细了解患者对所要修复的全口义齿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实验组还应做到: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判断其对义齿的期望值是否过高。对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知识的宣讲,包括全口义齿的组成、制取印模转移颌位关系的要求、美观要求及固位特点以及影响固位的解剖生理因素等。客观、详细地告知患者自身口腔内的条件,修复后可能会遇上的困难,以及如何配合医师克服这些客观条件带来的困难。让患者充分了解修复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医师、技师的技术水平,也和自身的口腔条件有关,而且还需要同医师密切配合加上自己耐心训练,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认识到义齿不同于天然牙,其使用是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对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并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从盲目、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中来。

1.3.2 常规制作义齿,两组皆采用贺利氏三层色复合树脂牙,日进自然美牙托粉。

1.3.3 初戴对照组常规医嘱,实验组在常规医嘱基础上,耐心详细地交代义齿初戴的注意事项,以及初戴全口义齿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无控制或缓解办法,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患者处于主动地位,协助医师共同完成义齿初戴适应。

1.3.4 于戴义牙齿1个月时,所有患者填写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医师解释表格内容,由患者综合评定义齿满意度。

1.3.5 以上治疗过程均由同一名医师和技师完成。

2 结果

对义齿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与义齿使用有关的主要内容:义齿戴入后义齿稳固不脱落,黏膜、颞颌关节无疼痛,可咀嚼一般性食物,发音清楚,面部表情自然,面下1/3距离合适,将义齿评定分5级记录: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

不满意。结果见表2。

按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无牙颌患者多位老年人。人进入老年期,伴随生理功能的衰退,适应能力、生活能力的下降,出现与其他人群或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其共同特点是,社交行为较保守,活动性减低,自信心不足等,加上全牙列缺失后,咀嚼功能丧失,影响面容,影响发音,进而会加重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2,3]。大多患者对全口义齿修复的要求较为迫切。而全口义齿的修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全口义齿相对于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而言,固位差,尤其是下颌义齿更易脱位;体积大,异物感强,易造成恶心,发音不清,唾液增多;基托过度伸展造成黏膜破溃疼痛;咀嚼时义齿不稳定等。以上不利因素将影响到患者的使用效果,即义齿满意度降低,尤其是初次使用全口义齿的患者。而义齿满意度虽然是患者的一种主观评价,但其评价者是义齿的使用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全口义齿满意度可以作为衡量全口义齿修复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是口腔修复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首要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和医师、技师的制作技术。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患者的评价是医疗质量的最终评定。但临床医师与患者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有时一副在医师看来制作精良的义齿,患者对其评定却并不满意,患者的口腔知识对义齿的认识态度和心理个性因素常影响到义齿满意度[4-6]。修复医师面对的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的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有特殊的心理活动。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伴有精神心理上的不平衡:孤僻、固执、不信任感、不安全感等,相当数量初次戴用全口义齿的患者对义齿认识不足,常以自然牙列的标准衡量义齿,对义齿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义齿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即对义齿产生失望不满。有研究发现[2,4,8],全口义齿满意度与患者的心理个性明显相关,理智达观的人更容易适应义齿。所以和老年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和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医师的态度是患者接受口腔治疗的前提[7],这就要求医师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责任心、同情心,在接诊和治疗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消极情绪,同时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人格心理) 进行适当疏导争取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加深对义齿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义齿态度,使患者尽量发挥与疾病作斗争主观能动性。

本实验通过对初次戴用全口义齿的患者进行修复前、修复中和戴牙后的知识宣讲和心理疏导,在患者戴牙1个月时进行义齿满意度评定,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义齿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心理疏导对于义齿满意度的作用是积极肯定的,可以消除或减少患者义齿适应过程中消极情绪。所以有必要对无牙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全口义齿的认知有正确的态度,与医师有积极的合作,从而尽快适应义齿,学会使用义齿,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Berg E.Acceptance of full dentures.Int Dent J,1993,43(2):299-306.

2 Gammer S,Tuch R,Garcia LT.Intersection of particular patient types and particular dentist’s needs.J Prosthet Dent,2003,89(3):297-302.

3 Nazarian A.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full-mou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apprehensive patient.Dent Today,2003,22(3):70-73.

4Ivanhoe JR,Cibirka RM,Parr GR.Treating the modern complete denture patien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rosthet Dent,2002,88(6):631-635.

5 Allen PF,McMillian A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 requesting implant prostheses and complete removable dentures.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3,14(2):173-179.

6 Dervis E.Clinical assessment of common patient complaints with complete dentures.Eur J Prosthodont Restor Dent,2002,10(3):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