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例6篇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9-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园林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对生态文明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园林专业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学科,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也面临迅猛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据统计,1990年全国设置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有21所,到2006年已达104所,单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美国(60所)、日本(38所)和韩国(27所),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经过这一里程碑事件,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已增至150所。学科发展过快过热的现象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探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诸多高校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考研的常考专业课。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训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户外空间的尺度感、提高设计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然而,作为建筑学的分支,由于涉及艺术和工程的知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本学科开设时间较早(20世纪50年代),所用教材与现行需要分离,导致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突出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SWOT分析法的特点、原理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最初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是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的特点,迄今为止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

三 园林建筑设计的SWOT分析

本文以SWOT分析法原理为依据,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课程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当前学科发展和社会大环境下的机会、风险等外部因素,旨在明确学科优势,最终探讨本课程的改革策略。

1.优势

第一,学科特色鲜明。园林建筑的设计是以园林为背景,通过人工方法营建户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过程。追求与景观环境和谐,融入并强化景观环境固有的肌理与特征,重组、建构园林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的新秩序,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园林建筑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功能,提供人们休憩、停留的场所,同时也起到点景、观景、组景等景观作用,是真正实现建筑——环境——人三者互动的设计。

第二,文化意境浓厚。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建筑更以文化著称。矗立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下的园林建筑不胜枚举,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私家园林,秦砖汉瓦、古墓寺塔、宗堂祠庙,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璀璨的历史文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门窗光影,无不叙述着悠远曼妙的故事。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研习园林建筑设计便似拜读一本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化意境的百科全书。

第三,训练效果突出。建筑思维方法和园林不尽相同,园林建筑设计者需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功能完善的园林建筑。值得肯定的是,与传统建筑学相比,园林建筑设计在结构、功能、技术等方面,都容易很多。只要经过长期、持续、系统的训练,即使天赋一般,仍然能够掌握设计的方法。

2.劣势

第一,专业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课程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知识,都是建筑设计思想产生的源泉,因此,学好该课程难度相对较大。

第二,课程内容极广,导致深度不够。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园林建筑既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建筑材料、设计规范,又涉及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可见,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体系相对复杂,这往往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点只能删除或者点到为止,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便出现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效果欠佳。园林建筑设计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绝大部分为理论课。理论课以多媒体集中讲授方式为主,实践课则多在制图室完成。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且多为两学时,在上课期间学生往往难以完成设计草图,教师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队伍较弱,难以达到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学基本理论,熟悉建筑规范、技术,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而且需具备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然而,高校中讲授园林建筑的教师通常为园林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上学期间研究方向较单一,担任此课程教学必然工作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完善、长期研究建筑学的教师往往不担任本课程的教学,所以出现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现象。

3.机会

第一,园林行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园林行业迅速崛起,风景园林学一跃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与建筑、城规学科进一步融合。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指出:未来十年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将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整个学科的发展,给园林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二,古今资料全面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建筑学同样文脉悠长,两门学科的交融,给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以建筑学为例,现存大量文献就包含了三个层面,其一为保护理论及其课程(以建筑、城市与景观的理论与历史为基础);其二为保护设计及其课程(包括建筑、城市、景观等方面,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为基础);其三为保护技术及其课程(以结构、材料的现代技术应用为基础)。这些都是园林建筑可以借鉴的资源。

第三,设计理念更新带来生机活力。创新是时代的特色,新的设计理念同样影响着园林建筑的发展。自早期强调“统一、均衡、比例、尺度”,工业时代柯布西耶创作萨伏伊别墅提出的“新建筑五点”、赖特“流水别墅”倡导的有机建筑理论,体现功能主义的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校舍,直到后工业时代,个性、矛盾、变化、拼接的表现形式,建筑已经经历了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影响着艺术界,也给建筑设计注入了无限活力,如今的建筑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4.风险

第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园林发展过快、过热,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从事园林工作的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尽管侧重点不同,仍给园林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挑战。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方向之一,与上面所提到的几个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园林建筑设计的社会需求较大,小到亭子、小品,大到楼、阁、桥、塔,都离不开建筑设计。与广泛需求形成对比的是,毕业生建筑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故很多毕业生不能承担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

四 在分析基础上的改革探索

通过以上SWOT分析,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以期利用学科优势,把握时机,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1.扭转战略(WO)

第一,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训练。以建筑规划为重点学科的同济大学,在设置规划设计课程时,理论讲授一般不超过八学时,大量时间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景观工程设计中去。作为教师,应运用一切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时间,继续增强制图基本功;定期布置作业,及时讲解示范,由简单到复杂地锻炼建筑设计的思维;增加随堂练习,培养应用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提供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

第二,增强理论研究,深入研究课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等,丰富建筑理论、历史、文化、技术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钻研精神,弥补教材知识量的不足。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可以借鉴名校经验,注重师资构成的质量和多样性,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仍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建筑系全系119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近70位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长、短期进修的国际留学背景;50%左右的教师有包括“老八系”(除纯粹的同济毕业生外)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外校建筑院系学历。

第四,更新设计理论,扩展学生知识。提倡设计的共通性,将其他艺术领域融于建筑设计中。如在讲授建筑从平面转换为立面方法时,以著名绘画作品《红黄蓝构图》为例,通过不同颜色、位置、面积的局部,分析构成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空间(如图2)。又如,讲授雕塑时,对比园艺中的盆景、规划设计中的大地景观,使学生理解,对于植物、建筑、地形的塑造只是尺度不同,美学原理和方法却是相似的(如图3)。

2.增长战略(SO)

第一,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空间感受。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安排1~2次室外教学考查,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户外空间的感受,反映较好。如讲授公园大门设计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个公园的大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于大门的功能、位置、组成等理论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安排学生分小组测量大门尺寸,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训练了学生对尺度的把握,也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回校后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熟悉整个设计的过程。

第二,自主式教学,表达建筑文化意境。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课下自学。如讲授建筑选址时,适当补充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因该知识涉及内容较广,且学生对建筑文化兴趣浓厚,故布置机动作业课下完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图书、网络等资源自学,并搜集大量与此相关的实例,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

第三,互动式教学,锻炼建筑设计思维。及时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生动活泼,成为发散性思维的课堂。例如,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时,提倡同一命题多种思路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最佳设计方案;讲评时,可选择一两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打破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防御战略(WT)

第一,运用多学科知识,补充本专业不足。注重与本专业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早期开设的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同步设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后续园林规划等课程,应不断巩固已学知识,利用手工和软件制图,帮助理解建筑空间的形成,为今后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调整课程的体系,完善考核的制度。调整理论课、实践课比例的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考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设计水平。因而,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考试成绩(60%)进行评定,不同比例的设置基本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多种战略(ST)

第一,发挥景观作用。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技术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其景观功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注重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质感等因素,使建筑遵循美学法则,更好地服务园林,与环境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地域特色。和植物要素相同,建筑同样是地域文化的体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已是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当前园林专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其进行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讨论改革方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最终都要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才能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学生从本课程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园林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新政、王立峰等.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成玉宁主编.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王蔚、恩隶编著.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5]牟晓梅、华颖.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方法与手段改革[J].低温建筑技术,2005(1)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山地;商业建筑;规划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地建筑作为一种开发模式,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和特点,近几年来作为我国现代商业地产建设的一种全新发展趋势,逐渐引起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

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在山地开发项目需考虑多种的外界因素,例如多,如地理环境、地质情况、自然气候、交通、供水、供电及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等,因此,在项目开发前需对项目用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保证作出科学的决策。

同时,与平地相比,山地建筑对施工工艺、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施工单位还应配备专业的机械和设备进行合理的组织。作为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在前期结合甲方的项目策划对其进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保证项建设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问题。

一、山地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既保证平地开发与山地开发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要在尽量减少对于山地自然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2、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和设计中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山地商业的建设进行总体布局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区域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特别是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在充分利用山地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景观优先、环境优先,在满足山地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生活需求提供便利,进一步提升其舒适性、环保性与生态性。由于不同区域的山地所具备的基地状况有所差异,所以在山地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注重把握和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地形与地貌,并且将其作为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另外,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还应注意与地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相协调,加强住宅区域内相关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协调,还要尽量选用环保、绿色的新型建筑材料,这是保证山地商业建筑生态性的重要条件。

二、山地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要点

在山地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其居住品质,加强建筑、山水与人文之间的有机协调,这是保证山区住宅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在山地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中,难以把握规划与设计要点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也是提高其规划和设计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综合分析山地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规划与设计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山地建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行为,在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勘探,并且聘请专业设计与造价管理单位对于工程的整体开发成本进行科学的估算,以及其在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也要进行必要的预测。在山地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市场先行的理念,并且对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密的分析。

2、景观规划与设计

为了满足山地商业建筑的基本建设要求,在其规划与设计中必须选择自然、生态景观较好的地区,而且要保证对于生态环境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在山地商业建筑的建设中,由于部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一定要选取短时期内可以进行有效修复的场地,以尽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投入。在山地商业建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首先要对景观的经济性、环保性进行科学的预判,并依据其制定出具体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最后进行生态建设设计和土地复垦设计。

3、社区规划与设计

山地商业建设必然会形成一个社区或群体,所以在其规划和设计中必须保证整体的思路,而且要保证社区内基础设施的全面配备。在山地建筑的社区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以下问题:建筑的层数与高度、商业用房面积、居住用房面积、配套建筑面积、消防、电力、给排水、水土保持、容积率、绿化率及停车场等。同时,在山地建筑的社区规划与设计中,对于社会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通讯、交通等设备也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

4、日照分析

山地建筑一般布置在山的向阳面,坡度较陡的山体背阳的一面建筑几乎采不到光。山地上的建筑朝向应结合地形和景观综合考虑。设计规划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核对,利用SETCHUP 日照大师对建筑立体日照情况进行初步分析,调整总图布局后,在通过当地指定的日照软件进行分层核算日照情况。公建中虽然对日照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建筑的功能使用和空间需求上应尽量满足,提升空间质量。

5、土方开挖

山地建筑总平面布局一般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也就是建筑布置顺应等高线,避免垂直于等高线。顺应等高线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土方量,节省造价。山地建筑接地形式一般有:吊脚、窑洞、地表式三种。平面布局一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平面按功能分成不同标高的体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可以有高差,以适应地形。在山地建造建筑,完全顺应地形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需要对山地地貌进行改造。一般做法是把坡地改造为几级台地,在平整的台地建造建筑,然后以道路、踏步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

6、道路规划

山地建筑车行道路一般采用8%以内的纵向坡度,最大可以达到11%。人行道路坡度应当在15%以内,超过了就要设台阶。15%以内的人行道路可以称之为“无障碍人行步道”。为了保证道路的坡度,道路线型一般采用“S”形,以增加道路长度,降低坡度。车行道路能够环通最好,环通不了则采用尽端式车行道并设回车场地。在车行道路间及台地间布置人行步道台阶,使人可以采用最短的步行路径到达建筑的各个方位,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车行道路宽度最小4.5m,人行一般1-2m.如山地建筑为高层建筑还需考虑登高面的道路坡道、宽度及与建筑的距离要求。

7、停车规划

山地建筑停车一般采用路边停车,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的高差解决部分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如需大型停车场,应综合考虑在平地上集中处理或分台阶处理,同时。也可以根据地形采用底层架空停车或者半地下室车库。

8、安全问题

山地建筑要考虑挡土墙和截洪沟的设置。山地建筑容易受自然灾害侵扰。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那么就要在适当位置设置挡墙和截洪沟,防止自然灾害的破坏。同时根据工程经验,在考虑勘探本项目时应把周边的地质情况同时考虑在内,避免周边地质危险的隐患,提早做好预防措施。

9、分析软件的运用

山地建筑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地质的多样,设计师单靠经验进行设计决策与判断已不能应对现实挑战。必须大力发展对各种技术媒介(如GIS, GPS, VR,遥感技术) 的开发运用,真正从技术上保证设计的科学性。

三、山地住宅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江西省井冈山梨坪A-6、7地块的项目实例进行分析。

1、项目概况:

选取山地建筑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案例项目位于井冈山梨坪的A6、A7地块。A6地块设计一栋星级酒店,A7为酒店公寓及别墅,作为井冈山国际会议中心的相应配套设计。

2、现状分析

项目地块为山地,地形起伏大; A-6地块北侧与梨坪大道高差1-5米不等。项目场地内最大高差为33米,整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场地南北向最大宽度约78米,东西向最大长度约200米,地块呈东西狭长的走势;

A-7地块场地内最大高差为62米,整体呈南高北低。场地南北向最大宽度约247米,东西向最大宽度约300米。

3、公共交通:东、南、西侧均为山体,北侧有已建6米宽道路连接区域主道。

4、周边配套:相邻于国宾楼会议中心地块,环绕茶山,场地前方有古德咖啡、鑫湖居住小区等,配套齐全。周边主要树种为竹类,有着茂盛的风景林地,景观优势突出。

5、设计难点

用地出入口问题:项目用地只有一面与城市道路相接,三面环山。在北侧设置车行主入口,人行通过台阶及坡度联系各个标高的建筑。另一出入口设置于东侧的山体中部,与另一地块衔接,形成第二个临时出入口,满足总图规划的消防要求。

车行道路问题:用地基本是坡地,高差较大。道路采用S形解决车行坡度问题,沿等高线展开分成若干台地,同时将台地沿道路标高适当放坡,以解决建筑入口问题。

停车问题:由于用地全为坡地,一方面利用道路的局部设计临时停车,另一方面通过建筑与地形的高差关系设置多个半地下室停车库。

环境保护:由于开发密度较大,将部门建筑集中设置,中央腾出集中绿地,保留原来的植被,分散式的建筑因后期施工场地等原因将破坏原植被,施工后采取用当地树种进行植被“还原”。

日照设计:地块位于北坡,日照时间较短,建筑单体通过错开布局,采用吊脚楼设计抬高建筑等方式充分“吸取”阳光。采用SKETCHUP日照大师及天正日照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节能的要求。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3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 then analyzed teaching difficu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course period. Finally teaching reform of 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course period was given from six aspects.

关键词: 短学时;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shortcourse;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205-02

1 建筑力学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是为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静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杆件计算的相关知识以及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该课程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建筑力学教学面临的困难

2.1 讲授内容多,课程学时少 建筑力学包含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分析部分,材料力学中的杆件内力计算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部分,结构力学中的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求解超静定结构部分。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建筑力学只有60课时左右,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内,仅凭学生以前的物理和力学基础跨越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2.2 学生基础差、学习难度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来源包括对口单招、单独招生和普通招生,学生之间差距较大,有的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加之建筑力学本身的难度,所以对此类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另外高等数学也是学好建筑力学的重要基础,而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高等数学也是其薄弱环节,增加了学习建筑力学的难度。

2.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一般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无法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昏昏欲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得不到好的反馈,讲授课堂内容时缺乏动力,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2.4 理论推导多,工程应用少 建筑力学中含有大量的计算公式,且每个公式均具有严密的推导过程,牵扯到复杂的理论知识。加之目前建筑力学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际工程经验,不能很好的把工程实际中运用到的力学知识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3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想让学生达到课程的学习要求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为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需进行教学改革。下面结合本校建筑力学教学实际情况,对短学时背景下建筑力学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3.1 多定性分析,少定量计算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实用性人才,对建筑力学来说,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对以后遇到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在短学时背景下讲授建筑力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多进行问题的定性分析,弱化定量计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多从定性角度分析,避免很多学生进入学习误区,认为只有把问题的答案求解完全正确才算正确了。这样就会形成本末倒置,使得学生一味地追求一个具体的数字,而忽略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若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拉应力验算时,可以以工地上常见的吊车起吊重物为例,吊车能起吊的最大重量就需要通过拉应力来进行计算,如果起吊重量超过了最大重量,钢丝绳就有可能发生断裂,此处如果引入吊车的实例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3.3 坚持够用、适用的原则,删除难度大的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未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专业采用的教材基本相同,所采用的建筑力学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删减,从而使得教材不适宜高职学生的学习。高职的建筑力学授课内容不能只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删减版,要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对难度大、实用性少的内容要尽量少讲、不讲。例如对超静定结构的求解问题,由于其牵扯到的内容较多,对此部分内容如果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授课前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讲授内容。

3.4 改变传统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加权平均求得,并且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学生中间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考试,达不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改变这种考核方式。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工程中常见的力学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模型,通过模型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平时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考试上,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3.5 基于学生基础,进行分类教学 根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的来源进行分班,如普招学生可以放在一起,对口单招学生放在一起,单独招生学生放在一起,对于普通招生学生,由于其数学、物理知识相对较好,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点,对于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特点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上,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6 改变授课方式,积极开发学生思维 以前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章节顺序逐个知识点讲解,这种方式对于短学时的建筑力学显然不能适应,一方面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授课的话不能把所有知识点讲完,另外一方面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遇到各种力学问题,引入相应的力学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网络、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等,利用课下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分享学习心得。

4 结语

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相关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左右,在短学时背景下,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丽.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2):25-29.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景观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应用前景

景观学是一门全新的建筑学,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景观学还处在研究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建筑设计师还处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缺乏创新,无法跳出建筑规划的框架之中,使建筑物仅仅具有美观性,而缺乏实际功能,这也给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景观学进行全新的阐述,重点探讨景观学的重要性,并将建筑物的外观性、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及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探讨的切入点,进一步说明景观学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景观学的应用前景,并将景观学合理的运用在国内建筑的工程中,进一步提高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景观建筑学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添加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品味。例如,在施工时,合理的利用周边景观,在提高建筑物美观性的基础上同时对周边的景观进行保护,这样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味。与此同时,要想凸显建筑物的美观性,设计师就需要在设计中对建筑物的表面轮廓加以控制,对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形式进行合理的排列。此外,将建筑物室内空间与建筑物室外环境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样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味。此外,景观学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包括风景地带、绿化地带、建筑地带等,将景观学的设计对象拓展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能够相协调。

二、景观学的发展现状

(一)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中

就目前来讲,国内大部分景观设计师对景观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设计师较为注重对建筑物外观的设计,而忽略了对建筑物实际功能的设计。这就造成建筑物美观性强而实用性差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物无法达到居民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注重外观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景观设计。

(二)景观设计师无法跳出建筑规划的框架,在景观设计中缺乏创新意识

建筑工程往往和景观设计有着相对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施工时通常需要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的排列形式等建筑指标。与此同时,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还具有相似之处,包括建筑的美观、建筑的风貌以及建筑的功能等,这就使景观设计师容易受到建筑规划的影响,在设计中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导致景观设计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走出建筑规划的框架,从真正的设计角度对建筑物进行美观设计。

(三)景观设计师无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设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进行设计时,传统的景观设计通常注重平面设计,对三维设计却显得不够重视。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师大多数仍在采用传统的景观设计形式,这种注重平面设计忽视立体设计的设计形式就使得建筑物缺乏立体感。而目前国内居民则较为青睐形象、直观以及立体的建筑形态,并且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往往要求设计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部分再进行开发,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走出传统的设计思维,以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对建筑物进行设计。

(四)建筑开发商过于追求经济利益

在实际设计中,部分建筑开发商过于追求利益,将绿化地带转为娱乐场所,并且将某些景观分割成较小的部分,从而达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建筑开发商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造成景观的缺失,从而无法满足居民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景观学的应用趋势

(一)在设计中添加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景观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建设添加到设计当中。与此同时,合理利用城市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此外,在设计中需要对城市资源进行保护。例如,对城市所有的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在建设中不能给原有的景区造成破坏。

(二)在设计中添加健康设计

健康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景观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将人的健康作为设计的核心思想。例如,景观设计师可以对居民小区内进行有效的健康设计,包括建设健身广场、建设小区篮球场以及建设小区跑道等,使居民可以随时进行健身运动。因此,在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不能只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互动性,使人能够随时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居民的城市归属感。

(三)在设计中添加艺术设计

艺术同样是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果景观设计师能够将艺术有效的融入在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的品味。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将艺术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并结合城市的各个特点,其中包括城市的气候特点、城市的地理特点以及城市的文化特点,使建筑物能够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的内涵。例如,当某座城市处在草原地带,景观设计师就可以将草原风格融入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物能够体现出城市的风格。

(四)在设计中添加功能设计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包括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节能效果、采光效果以及绿化效果等。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前需要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在确保建筑物能够具备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再对建筑物进行景观设计。例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添加景观走廊,这就能够防止景物被较高的建筑物所遮挡;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还可以添加绿化带,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绿化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景观学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位,在景观设计中添加生态设计,在保证建筑景观美观性的基础上,能够对周边景观进行有效地保护;在景观设计中添加健康设计,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在景观设计中添加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景观的内涵,还能够使建筑物与城市风格相匹配;在景观设计中添加功能设计,使建筑景观不仅具有美观性,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景观学在建筑行业的建设当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建筑美观的条件下,还能发挥出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总而言之,将建筑学和景观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建筑景观能够与城市、居民相融合,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信娜.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

[2]徐子昂.为叫千村散花竹――景观建筑学初探[D].2001.

[3]刘力民.浅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景观建筑学[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3)

[4]费菲.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研究[D].2013.

[5]史葱霞.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4)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

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小型碎石还是大型的混凝土块,如果利用得当,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手法:

一、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墙体设计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景观设计中墙、窗、地砖、山水等的设计是较为常见的。一般来说,古典园林设计选材多为砖块、石块,可选择性相对狭窄。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景观设计墙体案例中,王澍先生的设计是十分典型的。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的设计中引入了建筑废弃物元素,重新赋予废旧砖瓦灵魂。这种新颖的尝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在建筑材料组合与应用领域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建筑行业独树一帜。除了建筑的墙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挡土墙、铁笼石墙等设计,将建筑废弃物变成适宜的材料,以敏锐的视角、生态的艺术触觉进行别开生面的设计和制作。

二、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地形设计

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过程中,公园、园林的设计同样是十分常见的。在这些景观设计中,地形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地形过于单一、平坦,不但会影响农村的生态美感,而且会让人感到乏味。为此,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地形塑造过程中,设计者要着力改变面规划、平坦规划地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得改变地形,这样才能使整体设计效果更有艺术性。将地形的功能性充分体现出来,能赋予农村景观设计空间感、艺术感。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地形改造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拜斯比公园等,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地形酝酿出动静交错的氛围,形成高低起伏的韵律感,让简单的景观设计变得更有内涵和美感。

三、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装饰小品设计

在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依据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进行筛选、划分。其中,对于形态较为完整的废料,设计者可以尝试进行修复、组合、改造,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装饰物而继续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假山。假山是人们熟悉的建筑装饰物。园林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的苏州园林、岭南的四大园林为代表。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原则,我国的古典园林才独具一格,享誉寰宇。在我国的园林文化中,假山是十分常见的。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运用假山,一方面能够保留农村淳朴的自然风情,另一方面可以传承我国的园林文化。在假山小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引入假山因素,还可以适当加入绿地、观赏植物,使其相映成趣。其二,空间记忆点的设计。特色庭院是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刍议陈加强1郭丹2摘要: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平衡,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建筑废弃物。目前,农村地区的建筑废弃物治理能力不足,若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但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对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而且能深入普及生态循环理念,促进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发展有所启发。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记忆点,既可以传承文化、浓缩记忆,又可以提供展示空间,为保护农村发挥记忆与传承的作用。其三,文化雕塑。文化雕塑是景观文化展现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展现地方特色和精神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文化共融,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当时的文化风貌,所以,雕塑题材和材料的应用极为关键。

四、建筑废弃物铺装地面设计

建筑废弃物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设计者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挖掘建筑废弃物的价值。在地面铺装设计方面,建筑废弃物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笔者的经验来看,在硬化铺装设计中,建筑废弃物完全可以大放异彩。在诸多的铺装形式中,硬化铺装的应用较为广泛。设计者要对农村景观设计进行改造,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这样的改造设计要保存农村古朴、自然的风情,也要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结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的设计手法,可以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景观设计资源,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处理、利用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是摆在设计者眼前的难题。笔者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龙晋豫,邢振贤,孟小培.新农村建设建筑废弃物处置与再生利用初探.山西建筑,2014(31).

[2]曾灿桂,刘权,晋勇强.建筑废弃物在高速公路中的利用.华东公路,2014(6).

[3]张飞燕,陆杭高.浙中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利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5(3).

[4]徐可银,申绘芳,齐锋,张炬辉,姚健浩.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低碳化处理.建筑节能,2015(3).

[5]蒋姗莎.关于浙江省建筑废弃物处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科技与企业,2014(3).

[6]余绍彬,占一熙.农村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2(7).

[7]樊魁,蒋玉川,何传书.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2(17).

[8]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来自全国141个村的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08(1).

[9]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10]杨明生.多管齐下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2016(16).

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社会经济;流程;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and stage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landscape working as an ornamental element to coordinate and smooth the concrete 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close and mutual.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dures of landscape and architecur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elements affecting the cit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Key words: Landsape design, architecural design, social economy, procedur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与配套景观是目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建设,而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都会融入景观设计的元素,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美观,还能够给人舒适的感受,因此,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一、景观在建筑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切入要点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其流程都是通性的,都包括了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扩初施工设计,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但对于建筑的配套景观,设计师们往往忽略了其融合性,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认为景观设计在与建筑物本身相比从重要性上来看,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的情况[1]。

1.1前期规划阶段

区域地块设计前的项目资料收集,在原有的规划基础上进行场地分析,提炼出有特色的景观文化语言,并使其在建筑规划一开始就加以体现;其次对项目红线内外的景观资源要加以利用,包括自然景观资源或城市景观资源,场地水资源、地形资源、原有植被资源等;另外对红线内外风水价值元素分析(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最后还要分析场地生态环境包括风向,气候,温度,湿度、区域植被特性等。

某项目场地的前期分析

1.2建筑方案规划设计阶段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2],建筑规划方案没有最终定稿前景观设计无法完全介入,所以,此阶段景观只能以顾问角色参与,结合建筑规划方案设计成果从景观专业角度提出预见性建议:

a、建筑体量、高度、位置等是否不利于未来景观规划设计,阻碍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

b、道路布局走向是否不利于景观将来的布局,如是否影响将来景观轴线的布置、 集中景观(中心和组团)的整体性。

c、竖向标高设计是否影响景观设计,或者是否有调整后更利于景观营造的可能性。

d、景观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未来景观设计时更好的利用场地特性,将空间的功能与效益最大化。

e、绿化指标是否合理。

a.某项目建筑布局分析b.某项目交通分析

1.3建筑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景观的完全介入是在方案规划报批成功,开始进入建筑扩初设计后,开始景观概念方案设计阶段。在此之前要根据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定稿文件及相关资料,明确景观风格、景观成本档次等要素编制景观方案设计任务书:开始景观概念方案设计阶段。在此之前要根据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定稿文件及相关资料,明确景观风格、景观成本档次等要素编制景观方案设计任务书,选定设计单位,签订景观设计合同。审核方案设计成果,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1)景观风格是否与建筑风格协调;

(2)景观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如景观层次关系(中心景观和各组团景观),景观元素的比例(地面铺装、景观建筑小品、水面和绿化等),景观轴线关系,竖向标高关系,使用功能布局,风水关系,生态关系等;

(3)主入口设计与项目档次、建筑风格等的匹配度;

(4)主景观轴和中心景观的设计的亮点、景观语言的表现与提炼;

(5)景观副轴和组团景观的设计功能作用和景观特色;

(6)水景在景观轴线、中心景观和组团景观等布局的合理性;

(7)景观建筑小品意向选择和布局;

(8)雕塑小品意向选择;

(9)绿化配置样式意向、植物品种意向;

(10)景观照明布局;

(11)景观给排水。

二、城市建设中景观与建筑之间的惯性矛盾与处理方式

在城市建设中,当设计师们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建筑本体设计而忽略了与景观相辅相成的整体思想时,往往会使建设成本无冤增大,建筑本体的孤立,以及空间资源的浪费,而建成的效果也少了与周围环境的整体融合性。只有将目光放在整体的高度和层次上,才能在最大化利用场地资源,建设出最合理的建筑本体。

2.1景观与建筑之间的惯性矛盾

a.建筑布局不合理影响景观布局;

b.道路布局走向对于景观整体布局,集中景观的整体性影响大 ;

c.通风井、采光井、人行出入口位置打架,景观难以柔化遮挡;

d.建筑消防登高场地对景观的影响,登高场地尺度较大而且集中景观难以消化;

e.景观方案与建筑综合管线的协调滞后,导致施工现场管线与雨污水井盖位置与景观节点交叉重叠, 放样严重走样 ;

f.竖向标高设计对景观的影响,由于场地限制导致后期调整困难 。

2.2最大化的降低城市建设中的不利因素

三、当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提升景观设计的地位。要想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建筑,就要求提高景观设计的地位,在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更加的重视景观设计,了解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多么优秀的建筑,它都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建筑孤立起来,建筑与周围环境必须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所谓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原则,是指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个人的思想模式的桎梏,要充分的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3]。

其次,因地制宜。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设计合乎实际的景观,不能拘泥于传统,也不能将其他的方的经验生搬硬套。不同的地方就要有不同的建筑景观,这有这样建设的建筑景观才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保持各地景观的特色和文化,避免景观的雷同化,让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建筑都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最后,遵循自然规律。让建筑景观设计更加生态化。建筑景观要尽可能地减小对环境的蒲怀和威胁,要注意人工的建筑景观要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和谐共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让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可以可持续的发展。每一个建筑景观都要尽可能地采取绿色方式建设,并尽可能地减少维持运行所需要的能源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能源需求量,让景观都成为“绿色景观”。对于任何的建筑景观设计,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其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各方面因素。在建设我们的建筑景观时,要排除破坏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多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知识、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因为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达到的建筑景观,要保持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有机结合,要将建筑景观对环境破坏的影响降到最低,注重建筑景观的整体构架系统,将所有的建筑景观的个体纳入一个整体之中。

住宅景观 商业建筑景观

度假村建筑景观市政景观

四、结束语

时代在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方向也在变,个人认为应倡导景观先行,至少景观规划能在建筑规划启动时就能参与进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地产开发过程中往往景观是从属于建筑的,其实不然。从宏观概念上讲,建筑是景观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做到建筑规划与景观规划的完美协调,必须有把建筑作为景观的一部分的思想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来实施景观规划设计[4]。

建筑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没有与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建筑设计,再好的建筑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在建筑规划的实际中我们要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来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这也是追求卓越的建筑规划中的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11)

[2] 张汛翰.居住区景观的后续设计[J].中国园林.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