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论文范例6篇

体验经济论文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 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阐述了体验经济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为依据,以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江西省体验式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方向。 【论文关键词】 体验式体育旅游 体验经济 江西省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根据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会紧随其后。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与一般产品相比,体育旅游产品是一类在本质上突出强调“体验性”的特殊产品,因此充分了解体验经济视角下的体育旅游产品,对于如何围绕新型经济下体育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体育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体验式体育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它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体育设施为基础,以旅游商品的形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使旅游者从参与观看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体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一方面,验经济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最后,体验经济中,旅游者可以亲身经历对产品的消费过程,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转播进行消费,这无疑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加了机会。例如,奥运会作为体育旅游赛事产品无形中将体验经济的某些理念发扬光大。奥运会本身即是体验的最佳载体,它可以通过现场表演、电视直播等手段让全球观众同时体验到惊喜、失望、自豪、挫败、紧张等交织于一体的感受。同时,主办方借助媒体宣传营造热烈的气氛,引导人们通过抢购吉祥物、纪念品来充实原有的体验。如此一来,产品的价值被抬高,形成了强体验性品牌,该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体验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此论文转摘于 流星毕业中 华 励 志 网 www.2008w.com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 体验可分为审美体验、遁世体验、娱乐体验和教育体验,体育旅游产品可同时满足旅游者的四种体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社区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重大国内、国际体育赛事都会吸引大量外地甚至外国游客,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举办城市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城市,从而使举办地的美誉度提高;另一方面,举办地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他们将会更加乐意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 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例如,奥运期间举办城市组织的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考虑的重点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宣传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影响力,传播民族文化。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社区角度看,若社区居民可时常参与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体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体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区域的文脉,充分展现其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 江西位于祖国的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全省部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60%,平原及盆地占30%,水面占10%,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江西界轮呈树叶形,为三面环山,北面临水,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南向北渐次向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倾斜,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江西境内青山滴翠、绿水 潺潺,森林覆盖率达59.7%,居全国第三位。江西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二是高山与流水争辉,珍禽与瑶草同誉。三是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构成复合的风景名胜,它的开拓,更同历史文物结下深厚的渊源。这些资源为开发登山、攀岩、滑草、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密林探险、蹦极、自行车游、自驾车游、漂流、划船、游泳、垂钓、溪降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很好的地理条件。 近两年,江西省充分发挥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特色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等六大主题特色产品的开发推介力度,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庐山、“世界瓷艺第一都”景德镇、“中国红色第一山”井冈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红色故都”瑞金等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体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理念,组建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已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目前,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绿色旅游得天独厚、古色旅游灿若群星,大大提升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江西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三、江西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现状 1.江西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种形式 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和恢复精神疲劳,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但是目前江西省体育旅游在旅游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至今尚未有一家体育旅行社,单纯以健身、运动、休闲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线路没有形成,据调查,有92.86%旅行社的法人代表认为,体育旅游尚不具备开展的物质和人力条件,涉及开展体育旅游的几家旅行社,其业务多在外省开展,如东北、内蒙古开展滑雪、滑沙、骑马等活动,并且参与人群的规模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江西体育旅游行业对开展体育旅游信心不足,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有经济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 2.潜在消费市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近几年,旅游热已成为人们善度余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型词汇,刚刚登上生活舞台,就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但尚处于了解和认识的初级阶段,为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而积极参与,也深刻反映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迫切需求。 3.消费状况与特点 江西省居民主要参与的体育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登山、骑乘动物和体育竞赛上,不同性别、年龄和爱好所选择的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别,人们对体育旅游项目的选择机会以及服务质量存在较大的意见,各项目的参与率比较低,处于15%~25%之间,并且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有31.50%认为1000元以内消费可以承受,59.49%可承受1000元~2000元,3000元只有9.10%,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略低于一般旅游消费,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体育旅游消费支出幅度差异较大,江西省居民在参与方式上表现出具有结群性特征,首选家庭成员,其次是单位同事,受余暇时间与经济因素的困扰,参与频率较低,愿意每年1次为45.15%,2次32.42%,3次以上为22.42%,节假日选择出游的人员较多83. 88%。 四、江西省体验式体育旅游的发展构想 1.追求体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 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目前红色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欢迎,但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要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吸取借鉴体育旅游的某些特征,整合资源优势,发挥两种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拨、有惊无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红色旅游融入到人们主动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去,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和感情的具体化,从而达到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开发如“重走长征路”、“四渡赤水”、“打游击战”如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 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红色景区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舞台———为旅游者创造登台体验的机会 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体育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把舞台让位给体育旅游者的途径就是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使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旅游者在舞台上随心所欲地忘情表演、比赛甚至狂欢。例如利用江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开发如登山、越野、漂流、探险、射箭、蹦极、舞龙灯,放风筝、荡秋千、踏青、竞龙舟、重阳登高等户外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去体验体育文化,通过有组织的行动来融入体育活动, 加强归属感,体验激动、喜悦、成功与失败。 3.满足个性体验,形成复式开发 由于组合型体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例如,把体育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相结合,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4.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体育旅游产品品牌的塑造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开发著名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是创建产品品牌的一大捷径。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著名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更重要的是,著名景区本身就是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最好宣传。如根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庐山、景德镇、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不断开发和丰富景区景点,以体验式体育旅游融入陶瓷艺术、道教文化和客家风情,创造体育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5.加强网络个性化服务 信息商品是体验型商品,体验在网络服务中获得较高的受众。通过网络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了解每一个体育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体验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把网络同旅游线路(项目)柔性设计体系、旅游用品(包括体育用品柔性服务系统相结合,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针对不同体育旅游消费者创造不同的体育旅游消费环境提供不同的体育旅游服务,使体育旅游服务向“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加大体验式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对食、宿、行、娱、购、健进行组合服务、包装,形成全球化、立体化体育旅游服务网络,为体育旅游者带来全新的网络体育旅游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郑旭东:体验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1) 徐洁:浅谈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以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2) 谭曙辉等: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 科技咨询导报,2007(5) 谭雁秋:我国现行体育旅游发展的契机及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内涵类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57-03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该问题在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中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与精心剖析。这不仅使得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体系结构显得不尽完善,而且使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决策和实际工作缺乏相应理论指导。故加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理论研究,应该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笔者拟就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展开研究。

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内涵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是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事物向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呈现的意义及其满足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需要的关系。其基本内涵是:第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前者主要指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子系统;后者主要是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个体成员以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领域的受教育者与被服务者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活动中从事学习、教学与研究的个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的基本表现方式就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第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体系中的客体就是指整个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系统而言的。当我们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一种活动来理解时,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领域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以及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个体成员、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与科研人员事业发展需要的满足,这种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本体价值,亦即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最基本的价值。当我们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理解时,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各个子系统发展需要的满足,这种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社会(或外在)价值。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其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从根本上说,本体价值是基础,社会价值是本体价值的社会表现或外化;本体价值是“源”,社会价值是“流”。第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和客体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具有动态性。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不仅表现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满足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在现实条件下的需要,还表现在满足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在未来发展方面的需要。

为更好地说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须进一步阐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目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问题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问题的基础,人们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揭示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取向。当然,这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指的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质的规定性;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是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来说的,旨在说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对人、对社会的一定的积极意义。研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问题,是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一种对象或客体进行客观的研究,在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之前,它永远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研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问题,则是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与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进行关系分析,当社会或个体有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需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或个体的需要时,才构成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问题,从现实意义上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问题具有较大动态性。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是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确定什么样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制定者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取向;一定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反映了人们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追求,但不一定体现全部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这要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的实现反过来又会促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在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体系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是居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之间的中介地位的,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转化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反映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质的过程中具有媒介枢纽作用和积极促进作用。

1.2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的关系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研究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等同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从而使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体系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地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之间的确有很大的正相关,尤其在实践意义上两者对社会和个体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但详细地进行分析,二者之间仍有区别。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体现的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本身所具有的功或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结构和属性决定的,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功能又决定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理解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对于一定主体的意义。同一事物的同一功能,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或价值,比如电扇在工作时能产生风,这是电扇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但是对于处于不同的季节(如夏天和冬天)或处于同一季节(如夏天)而体质不同的人(如身体健壮的肥胖者和大病初愈之人)来说,电扇工作时所产生的风的价值却是不一样的。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主要表现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对于社会或个体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则有正负之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问题时,侧重于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一种研究的对象来进行事实(或现象)分析。研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问题,则是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同认识主体联系起来进行关系分析,其中对构成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的因素(特别是主体)以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体系中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它既不同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功能,又不从属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目的。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概念所包含的内涵。

2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类别

2.1个人全面发展价值

个人全面发展,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个人全面发展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个人全面发展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个人全面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与对策改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生存、成长与工作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个体成员全面发展;其次,通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业素质,锻造优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师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推进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全面发展。

2.2生产力发展价值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生产力发展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生产力发展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生产力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作为现实生产力能动因素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作为未来生产力能动因素的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生产力发展。其次,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类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会不断提高并最终诞生大量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当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而逐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因素时,会促进人类物质生产力发展。

2.3经济发展价值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具体而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结构变迁、福利改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四种含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经济发展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经济发展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经济发展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经过建设而形成的高素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经济管理实地实验局限,通过高水平经济管理仿真实验预测或检验实际经济管理实践,从而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其次,通过建设所形成的高素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能够通过经济管理实验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而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能动因素,故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再次,不论是高素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自主研究开发的经济管理科技成果,还是高素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辅助研究开发的经济管理科技成果,在条件适宜时,都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2.4政治发展价值

政治发展是一个具有特定时空范畴的概念,具体指的是近现代以来从西方发起并席卷世界各国的,从传统的政治体制、政治模式向现代政治体制、政治模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是与政治现代化、政治稳定、政治民主等密切相联的一个概念。??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政治发展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政治发展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政治发展价值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相关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政治参与意识与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参与校园、地方乃至国家政治过程,扩大校园、地方乃至国家政治过程的民众基础。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关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因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既是社会政治系统功能增强的结果,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政治系统功能增强。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能够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形成:一是可以通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促使实验队伍及其所培养学生更加理性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传统与现实(包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治文化);二是可以通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队伍及其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而可以提高实验队伍及其所培养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三是可以借助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这一渠道提高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并发挥其主导功能。最后,随着包括经济管理学科在内的一系列社会科学实验研究以及社会科学实验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政治实验研究与政治实验队伍建设已经引起人们关注。目前,中国政治学者开始逐步结合国内不同的政治问题,或结合地方上不同的实际问题展开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实验研究(如协商民主实验研究),以验证、修正、发展政治理论。

2.5文教发展价值

文教发展包括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其中文化发展是指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改造和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关系的不断生成和改善及文化成果的持续丰富和增多;??教育发展是指教育事业从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规模扩大、教育质量提高、教育速度加快、教育效益提高、教育条件改善、教育成效扩大、教育体制进步、教育结构趋向合理、教育系统后劲增强、教育公平和稳定程度提高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文教发展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文教发展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文教发展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用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引导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到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科研实践中。第二,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通过积极改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多维立体的知识结构以及构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创新教育的基本功底,可以不断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教书育人水平,进而有助于高校经济管理验队伍全面实施经济管理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第三,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通过规范和创新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管理与激励机制,能够挖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人才潜力,整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人才资源,激发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促使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优质高效开展工作,真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先进文化发展与优质教育发展。

2.6历史推动价值

历史推动价值是一定事物、现象和行为所具有的历史推动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历史推动价值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具有的历史推动意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的历史推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是进行经济管理科技研究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能有效推动经济管理科技研究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而包括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的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力量,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能经由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推动历史发展。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及其所培养学生,当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得以提高后,能够更好地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参与创造历史。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价值体系中,个人全面发展价值是生产力发展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政治发展价值、文教发展价值与历史推动价值的基础与目的,生产力发展价值是个人全面发展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政治发展价值、文教发展价值与历史推动价值的物质基础,个人全面发展价值、生产力发展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政治发展价值、文教发展价值都是历史推动价值的内在体现。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2105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31078))

注释:

①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87.

②袁琳.从三个层次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J].理论导刊,2007,(6):31-32.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3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作者简介:吕晓英(1976-),女,山西古县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蒲应(1975-),女,陕西汉中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0-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7-02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实验方法引入教学成为未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实验教学是最直观和最形象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一些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实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需探讨实验教学方法的依据、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

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实验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这一新兴学科在市场实验、个体决策实验及博弈实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48年张伯伦(E.H.Chamberlin)在哈佛大学首次进行的模拟市场实验,该实验用以检验完全竞争的古典经济学理论。随后史密斯(Vernon Smith)在1956年开展了“双向叫价拍卖”实验,通过买方出价、卖方要价达成了多轮交易模拟市场。史密斯及其同事还运用实验比较了明码标价、折扣销售等其他交易制度和双向拍卖制度的效率差异。实验经济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博弈实验,在纳什提出的博弈理论基础上,1965年奥尔森(M.Olson)研究了合作的群体效应,拉普波特和沙玛(A.Rapoport & A.Chammah)开展了重复博弈实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2002年史密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运用实验技术在制度经济学领域、信息理论和市场行为研究领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丰富了经验研究方法。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为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理论。实验经济学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在实验室研究中,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简化了复杂的市场环境,并在实验环境中加入了某些变量或改变变量的组合,从而测量了决策主体的行为特征,使实验成为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方法的价值和魅力在于不仅能有效验证经济理论,而且还能对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制度做出有效评价。本科阶段的西方经济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框架,尽管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完全等同于实验经济学,但是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真实市场运行的方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二、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弥补了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西方经济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和理论推演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便是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也依然摆脱不了学生参与程度低的局面。实验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不足。在经济实验中,学生由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验参与方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者,由于可以亲身体验虚拟市场和场景并进行决策与分析,这种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改变了将经济学视为枯燥的概念分析、公式推导的观念,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理论推导模式和案例教学方式。

经济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推导的方式,这种理论教学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需要经过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分析方法、加深了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经济学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部分高校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一或第二年度开设经济学,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经济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少、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定位于对经济理论的阐释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而不是对实验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的特征体现在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上。经济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具有可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但是经济学实验的对象是具备复杂思维特征的人类,实验对象的差异,即人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学在实验设计和应用上又不同于物理与化学实验。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设计有效的实验、清晰讲解实验规则、支付报酬和分析实验结果。

1.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验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实验主要检验和研究在不同的环境与制度下参与人的行为特征。实验经济学可以概括成由环境、制度和行为构成的体系。因此,在西方经济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制度。实验环境的构建应与一定的研究目标相联系,其复杂程度以能否说明问题为限。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对象的决策环境进行简化和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由此在课堂上再现一个可操作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观察实验对象的反应,以达到实验目标。实验制度确定了被试者(经济实验的参与者)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交易或决策,规则的变化会对被试者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供给和需求实验中,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买者和卖者两种角色,进行一篮子苹果的交易。买者给出苹果的估价(支付意愿)为x元,卖者销售苹果,成本为y元。通过买卖双方竞价,当供给和需求相等而达到市场均衡时,确定出苹果的市场价格为p元,买者获得的利润为x-p,卖者的利润为p-y。如果分析销售税对交易的影响,则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假设对一篮子苹果征收t元销售税,那么在交易中买者和卖者需要纳税,由此获得的利润比进行自由贸易时减少了t元。不同的实验适用的规则存在差异,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设计的经济实验包括市场交易、信息和博弈、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等内容。由于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应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经济学教学软件,如经济组织和经济行为软件(elab软件)。在利用已有实验教学软件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简化为对实验参数和实验条件的调整。

2.讲解实验

在进行实验之前,编制实验讲解手册并运用清晰的引导语阐述经济学实验成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的游戏规则和实验场景。具体而言,讲解的内容包括被试对象的人数和经验水平、角色分配的原则、实验方法、实验持续时间、实验的轮次、被试者的货币或其他报酬、实验结果的记录及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实验角色的选择通常采取“随机化”方法,即角色的分配随机产生。在说明规则时,教师一方面要避免实验参加者对实验意图的揣测,特别是要避免对参与实验的学生给出一些微妙的提示,使其在行为上迎合研究者的实验意图,从而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学生偏好的话语或暗示性语言,以防止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对行为的对错和好坏已有判断,影响实验结果。

3.支付报酬或奖励

可控性是经济实验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了在实验中控制经济环境,必须给参与实验的被试学生支付报酬或奖励,以此向被试者提供激励,从而减少被试学生行为的变异性,降低甚至排除随机行为带来的干扰。

实验经济学理论认为,支付报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单调性(Monotonicity)。即参与实验的学生认为报酬越多越好而且不存在饱和状态。第二是凸显性(Saliency)。即被试学生所得的报酬必须与其行动有关,这种关系能突出显示实验设计者所希望的制度,被试者应理解这种关系。第三是优超性(Dominance)。在实验中被试学生的效用变化来自实验报酬,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实验经济学理论,现金最符合这三个标准,由此现金成为国外开展经济实验的报酬支付形式。但是受我国教学条件和经费支持的限制,向被试学生支付大笔现金的做法并不实际。可供选择的报酬支付方式是争取学校少量的经费支持,为实验收益排名前几位的学生支付一笔小额的现金或给予小礼品等物质奖励。这种做法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获得示范性的激励效果。

4.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验证经济理论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实验数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由发言解释和总结经济规律,引导他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理论。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最后由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将实验的分析结果提交给教师,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四、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实验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尚未在高校中普遍推广,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经济学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设计实验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如何巧妙地设计适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成为实验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实验设计的繁琐和节省时间,一些学校直接使用实验经济学专用软件,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如何将实验软件应用于经济学教学实践以及改进实验的问题。此外,实验教学的理论分析中还缺乏有关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量化分析。因此,实验教学将在未来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教学理论的深化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增刚.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J].经济评论,2002,(11):82-84.

[2]马旭东.浅析高校开设实验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8-11.

[3]刘文燕,等.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09,(5):116-117.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4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工作要求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就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方向,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要敢于担当。我国的“五大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需要我们依据新的世情和国情“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偏得,也是创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难得机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敢于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深入植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肥沃土壤,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伟大实践,提炼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范畴,并在世界文明的大道上,兼收并蓄,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彰显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二,要能够担当。敢于担当需要有担当的能力。最近提出了我们面临的“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我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需要综合运用以下三大逻辑方法:一是理论的逻辑。目前我国经济学研究中有重技术轻思想的倾向。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必须有理论的逻辑,要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伟大。二是经验的逻辑。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这就要求学者运用世界的发展经验和中国的发展经验检验已有的理论,并从这些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新的运行规律和理论。三是数理的逻辑。对新的理论要做出数理和计量的验证,找到不同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三,要善于担当。我国“五大建设”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矛盾纷纭而复杂,可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无限的,但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自己的科研领域和课题设计做出审慎的选择。为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依据当前国内、国外和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选择科研领域和课题设计,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我已连续10年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课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排出每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课题。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课题相当稳定,前7年的前十大热点问题仅有20%左右的替换率,后3年保持不变。其次,要进入主要领域。在主要领域中研究,虽然竞争激烈,但却是大家关心的,易构建交流平台,兼容并蓄。比如,我每年对中国经济学某一课题发文量进行整理,发现在前十大热点问题上的数量在总论文数量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2003年的32.74%提高到了2011年的52.58%。最后,要形成主要理论。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根本理论创新,是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这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作出一些奠基式的理论创新。如学者可以根据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做出新的修正,为经济学一般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作出中国经济学者的贡献,在经济学发展的世界文明中融入中国元素。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5

    一、文献回顾

    金融被视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早在20世纪初,经济学大师Schumpeter在其专着《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论述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他认为功能良好的银行通过甄别并向最有机会在创新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家提供融资而促进技术创新,即他是从金融发展促进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角度肯定二者之间的关系。继Schumpeter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关系。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否定了金融对经济的作用。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只存在于短期之内,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动并不影响实体经济。新古典学派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持消极态度,如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往往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二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诸多,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理论:由Goldsmith开创的金融结构论,该理论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跨国的比较分析,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深化,金融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由McKinnon和Shaw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该理论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问题,强调价格变量是同经济增长关联更大的金融因素,认为以实际利率和汇率表现的金融自由化将推动经济的增长。此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金融功能论,该理论认为不管是以银行体系为主还是以市场体系为主,都属于金融安排,都为经济提供相应的服务,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

    基于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许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文献都证实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Goldsmith通过进行跨国研究证明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King和Levine延续了跨国分析法,收集80个国家1960—1989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Rajan,Zingales分析了不同国家产业层面的绩效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发现对于金融中介发展良好的国家,那些主要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发展迅速。Beck,Levine,Loayza;Levine,Loayaza,Beck采用了矩方法;Demet-riades,Hussein研究了16个国家相当长的时间序列发现两者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Osinski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转型国家进行了检验,结论是模糊的,当使用分组估计时,二者更是呈现出了统计上的不显着,这就是说两者关系很可能是非线性的。我国学者也针对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谈儒勇、韩廷春等人使用最小二乘法等线性回归方法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赵振全等,康继军等和范学俊等人采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沈坤荣、张成运用DPD方法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不明显,并推断内生金融深化理论中这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不完善。就目前而言,关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国家整体层面,针对区域经济的研究较少,本文在这一方面有所改进,立足于湖北个案,研究二者之间的实证关系。具体而言,本文以金融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1978年—2009年期间湖北省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湖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1.经济增长方面的指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PGDP)。关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是选择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状况,该指标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鉴于此,本文选取此指标作为经济增长方面的变量,选择了湖北省1978年———2009年期间的样本数据,为了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将各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对应年份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得到RPGDP这一指标。相关人均GDP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湖北统计年鉴》。

    2.金融发展方面的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存贷比(LDR)。金融相关比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Goldsmith提出,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定义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除以全部有形资产价值,反映的是一国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它可以反映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本文选取金融相关比率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反映地区金融发展状况,由于湖北省全部金融资产价值的数据难以获得,无法直接使用这一指标,而是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额作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的狭义代表。因而,在本文中,金融相关比率是等于金融机构的年度存贷款总额除以对应年份的GDP。此外,文章还选取存贷比指标,即贷款与存款的比值,作为另一个金融发展变量。存贷比可被视为代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因而该指标也可以从一方面反映湖北省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关于湖北省1978———2009年期间GDP、金融机构存款及贷款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湖北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是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单位根检验,这里主要采用的是ADF检验法。本文利用Eviews计量软件对各个变量依次进行ADF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

    图1、图2、图3分别为变量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PGDP)、金融相关比率(FIR)、存贷比(LDR)的趋势图。从图1与图2可以看出,RPGDP与FIR两个变量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都具有非零均值,因而设定的ADF检验模型均应该包含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从图3可以看出,变量LDR呈现出无规则上升、下降的状况,即没有明确的趋势性,并且是具有非零均值,因而设定的ADF检验模型只包含常数项。本文在进行ADF检验时,模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SIC原则,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的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PGDP、FIR及LDR各原序列无论是在5%还是1%的显着性水平下都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均为非平稳序列。但是各原序列在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都能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其中FIR与LDR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也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具备了进行协整分析的条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协整分析

    由上述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RPGDP与FIR、RPGDP与LDR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为了证实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文章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主要使用EG检验法分别对RPGDP与FIR、RPGDP与LDR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

    1.RPGDP与FIR之间的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RPGDP=a+bFIR+u,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估计,得到残差项时间序列1。然后对该残差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2.RPGDP与LDR之间的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RPGDP=c+dLDR+u,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估计,得到残差项时间序列2。然后对该残差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图5为残差项时间序列2的趋势图,由该图可知,建立的ADF检验模型应不包含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检验结果见表3。

    由上表可知,残差项时间序列2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无单位根,即为平稳序列,表明RPGDP与LD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Granger因果检验

    以上协整分析证明变量RPGDP与FIR、RPGDP与LD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具有长期相关均衡关系,但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接下来,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一步研究RPGDP与FIR、RPGDP与LDR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综合分析,本文在此将最佳滞后期定为1,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的Granger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PGDP在2.14%的显着性水平下是FIR的Granger原因,反之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RPGDP在4.1%的显着性水平下是LDR的Granger原因,反之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实验教学 模式 研究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 国家也从政策上认可并积极引导,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几年来, 大部分的财经类院校都建设了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硬件平台, 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平台, 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中心, 来开展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酒店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 以及贸易实务、银行业务系统、证券模拟、统计分析、财政预算管理等经济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但是, 随着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的同时, 在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 违背了对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要求的原则

(二)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还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实验教学方法呆板, 还不能跳出理论教学方法的圈子

(四)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五)缺乏独立的实验教学地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发展, 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 在积极提高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以实验学理论为指导, 改进经济管理类实验的教学方法、手段, 创新经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二、确立多层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训练, 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 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积极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教学的这一总体目的, 我们可以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分解探讨。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方法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建设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地去创造、发现和运用新的、符合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规律和特点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 施以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 从认知实验、基础实验中运用的参观法、演示法, 逐步地向综合实验常用的情景教学法、沙盘推演法转变, 使教、学双方均易于接受。根据这些原则, 可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用到的方法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启发式传统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主要应用于初次进行的单项专业实验教学中, 实验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理论, 详细写出预习报告,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这样不仅节省了实验学时, 提高了实验效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第二类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作为合作者共同参与的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协作完成的教学方法, 包括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 主要应用于对专业理论的验证实验教学中, 由老师布置本门课程的经典验证性实验, 一方面强化训练基本技能, 同时验证并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学生对实验结果整理分析, 还要撰写实验报告, 这种方法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类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包括讨论教学方法等、情景教学法、沙盘推演教学法等, 主要应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研究性、综合性和开发性专业实验教学,尤其可以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使实验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由老师布置本门课程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题目, 查阅参考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 进行实验研究,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 查阅文献资料, 撰写实验报告, 为以后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乃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手段建设

实验教学手段的建设是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有力保障。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手段应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既要承袭传统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 又要注重对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不断改善和加强实验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先进性。

(一)传统实验教学手段

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而言, 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 通过给定的实验资料、实验数据、固定实验场, 让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 并能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

(二)电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采用电化教学的方式, 把实验课需课堂讲解的实验环境、实验流程、工作原理等录制成录像带或制成幻灯片, 或者计算机流媒体格式, 例如企业的总体情况, 固定资产实物, 企业车间生产作业等环节制成流媒格式, 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识, 可以避免教师对这些内容的费力描述和重复讲解。

(三)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所谓虚拟现实技术, 是主要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 模拟实验的各种场景、环境、流程和业务, 实现与实际实验相应的功能。

五、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应从学科专业角度全面考虑, 统一规划, 力求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由于经济管理类不同的专业特点, 实验教学体系的规划就应该有所区别, 因此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充分分析经济管理专业各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顺序, 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李秀芳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初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李成创建经济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