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验式学习论文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1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罗斯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生活性

社会生活性是指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源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之中。正如杜威说的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实践的来源应该是社会生活。要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真实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记忆深刻的。所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体验式学习的本质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本领、提高技能。让儿童参与活动体验而获得感受、感知和感悟,从感性内化为理性,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亲身经历性

亲身经历性是指体验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和融入实际的活动中。这种体验包含实践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参与到了实际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去经历某一件事情;而心理层面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经历某一件事,强调的是主体的理解、感受。体验式学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罗杰斯和库伯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注重个人的参与性,要求参与者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家庭幼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幼儿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三)个体感受性

个体感受性是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体验的独特性。教育学者最初只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后来库伯注重学习者对实践体验后的感悟反思。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和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属于个体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是和个体生长背景、自我经历的情景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且这种感受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

(四)综合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要求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然,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进行体验式学习。现在,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倡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创设具体的体验情景,让儿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还包括对自我感受的体验,人际环境和学习价值的复杂体验,乃至社会、人生都是体验的对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要利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大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获得的感受就是综合的情绪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在家庭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听到了不如看到了,看到了不如做到了,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所以,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中去。这样,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做家务的体验、吃饭穿衣等体验,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情感交流体验、体育体验过程中幼儿不断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建构

在各种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各项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只有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才能真正唤醒幼儿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融合,构建新的经验意义,激发真正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促进了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不能单独依靠理性思考获得的,更多依赖于幼儿亲身的体验。所以,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标准,当幼儿的具体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给予鼓励;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及时指出,让幼儿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改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在体验中不断实践,从而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使幼儿在行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一体化。

(四)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各种体验活动、家长还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亲子交流,巩固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陪伴、交流,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也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从现在做起,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参与到孩子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实施,家庭体验式学习应包含基本生活体验、情感交流体验、运动体验、自然体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之后,家长就应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让幼儿获得基本生活体验

成为“生活小能手”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各种体验,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1.自理能力体验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系鞋带、刷牙、如厕等等照顾自己的体验,家庭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和幼儿做朋友,以伙伴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比赛穿衣、吃饭等,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好,这样逐步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由于幼儿能力发展快慢的不同,在幼儿进行自理能力体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让幼儿不断尝试。

2.味觉体验

由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对厨房的各种调味瓶子很感兴趣,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品尝欲望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鼓励幼儿进行味道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比如,当幼儿询问“辣”是什么感觉时,就可以稍微弄一点辣椒让幼儿尝试一下,这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食品”,如果幼儿受不了这个味道立刻将“应急食品”放进孩子的嘴里,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顺利实现味觉体验。

3.温度体验

生活中家长经常担心幼儿被热水烫伤,“三令五申”地禁止幼儿不准碰这个碰那个。其实,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越让幼儿不碰一样东西,幼儿就越会带着好奇心想要探索。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知道烫的感觉以及烫伤之后的后果。从简单的温度体验活动告诉幼儿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

4.劳动体验

家长主动邀请幼儿加入家庭劳动中;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比如动手洗一双袜子,刷一次碗等。这样,幼儿在愉快的家务活动中获得了劳动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教育良机。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经常和孩子交流,关注他们亲自做事情之后的感受。其实,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都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让幼儿获得情感交流体验

发展亲子关系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书籍,书籍又与人类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情感的发展更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在童话故事书里幼儿和各种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和它们进行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1.家长要积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子交流

让幼儿谈谈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和父母一起根据故事内容做表情、动作,实际体验故事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阅读,让幼儿在半阅读半表演中理解、欣赏、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在阅读中遇到“跑跳蹲”等字,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故事中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阅读过程中有“伤心、高兴”等表情词语出现时,可以让幼儿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3.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和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让幼儿先揣摩故事主角的内心情感,并扮演故事主角进行角色表演。在家庭中积极开展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和孩子分享快乐,就阅读内容和孩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让幼儿获得运动体验

成为“运动小达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足以看出体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和各种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体育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1.幼儿肌肉发展

先是小肌肉精细动作再到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让从幼儿从短距离再到长距离的练习,慢慢地可以设计一些跨过障碍物的走路练习,然后再到跑、跳等练习。

2.可以开展“过小桥”等体育游戏

幼儿和爸爸(妈妈)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线(小桥)的两端,然后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要扶着对方身子,侧身同时经过“小桥”,最后沿着“小桥”走到终点。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体验以及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幼儿还能感受到体育合作的魅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各种体育活动的玩法。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让儿童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当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越来越多,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会降低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

(四)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

感受自然之儿教育其实是顺应教育,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进行自然教育。早在两百多年前教育学家卢梭就发出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所以,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要走进自然,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促进自我生命的自然发展。

1.周末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植物园

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以及生存条件;家长可以买植物种子和幼儿一起种植,亲自照顾植物以及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在亲自种植、照顾植物的体验中了解相关植物的知识。

2.不同季节带幼儿出去郊游

让幼儿感受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春天,带幼儿放风筝,观察树木新芽的萌发;夏天,带着幼儿穿进竹林倾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带着幼儿到农田里看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他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带着幼儿去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旅游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已经备受教师们的青睐。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及体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决定着体验式教学的成败。基于我国教育的现状,目前多数老师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和实施体验式教学,没有认清自身较色的转变。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历并结合相关的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在本文中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较色转变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实现有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转变 教师角色 语文课 体验式教学 对策

一、简析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意识与体验性意识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和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这不仅仅关系到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学思想的革新和转变,还有利于培养新型的社会人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体验知识,感悟知识,锻炼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体验式教学来说就是指根据语文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现有学情,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现实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语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生活化的方式,触摸式的感觉来学习语文知识,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熟悉的环境下和情境中不自觉的就了解了知识的内容,并且可以学以致用,能做到不读死书,不读书死,不死读书,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达到既定的教育和学习目标。

二、在体验教学中语文教师角色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残缺的教育教学课堂

目前,语文课堂的教学三维目标得不到全部的实现,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情感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等同起来,一般都是重知识,轻能力和情感教育,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语文课文言文和古诗的学习上,只看重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的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考点,而完全忽视了语文课学习的目的,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雪》时,老师一般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至于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却很匮乏,老师也很少开展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树立远大理想的引导。初中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语文课实施体验式教学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置课堂内容,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二)较低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有效实现体验式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因为语文体验式教学是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教学科研能力十分的低。虽然部分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但所学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并且理论学习后没有认真的感悟,没有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语文教师能采用与本班语文课体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科研,但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实验基地,没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和研究完全脱节。

(三)教学管理的负担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有自身特征,使得语文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会面对一些困难,这样就会使得部分初中教师不愿意开展体验式教学。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绝大多数的教师其教学管理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赞同体验式教学中要呈现民主、和谐、活跃的氛围,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不想加重课堂管理的负担,其还是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自然教学观念也是没有成就的。

三、体验式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研究

为了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体验式教学已经迫不及待,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转变自身角色也是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式教学中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关键。学习不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是的自身的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语文教师不仅担任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担当着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转变。

(二)参与校本教研,增强科研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语文课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语文的体验式教学,就要坚持以体验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三)转变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方法构成,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语文课的体验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以新课改中体验教学思想为依据的,它主要是要求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参与知识感受的体验,然后利用同化理论和图式理论,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能更为深刻的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和教育目标。如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羚羊木雕》时,可以这样开展体验式的导入:每个人的成长都少不了一些磕磕碰碰,那面对矛盾时,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都来说一说吧!然后学生可以开展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析,并引出本课学习。接下来,教师说我们再来欣赏《羚羊木雕》,看看文中的小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吧!这样就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然后展示主人公的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是充满友情,珍惜友情。但另一面,在大人的价值观上,很多成年人却是见利忘义,重财轻义,虽然他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子女,但并不尊重孩子自己的培养情谊,不懂得他们最渴望最珍惜是小伙伴之间的友情。然后再通过讨论,得出如何处理亲情和友情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作用,而学生成为了课堂主角。

参考文献: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3

[关键词]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内涵与功能高校体育应用

[作者简介]王亮华(1972-),男,湖北黄梅人,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与教学。(江西景德镇333001)李明(1981-),男,湖北公安人,荆楚理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与教学。(湖北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2-02

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者教学思想为指导设计,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活动模型或者体育教学理论。由于体育模式具有系统、简洁、直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显著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因此一直是近些年体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慢慢呈现出由单一教学模式到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发展势态,在指向明确、选择诸多的教学模式中,究竟何种方法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内化、完成体育三维目标?文章认为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能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引导与体验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型,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以团队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适应性(狭义),通过教师设计有利于技术正迁移的引导性项目活动,让学习者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和体验,获得直接认知,然后在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讨论中,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升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明确指向会学技术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在“学会”与“会学”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主要针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而设计,对场地和器材没有特别的要求,特别适合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实践中基于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等实施,其核心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体验。

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引导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指目标技术项目对转换了的项目活动形式的引导。“引导”实际上是教师主体地位以及传统讲解示范教学的淡化,在教与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作用还表现在教师通过设计和制定有利于技术学习的项目或者游戏,将枯燥的技术动作学习转换成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反思、分享、总结和掌握,然后再次参与到新的技术动作或者转换了的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循环反复。

体验式的体育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以自然或者结构性的方式获得亲身的实践和感受,在获得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步骤、要领等,得出抽象的结论,并在交流和讨论中调节和指导自己的后续行为。体验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项目技术,学生在参与活动、反思、讨论、总结、调节指导实践、再次参与活动的流程中循环反复。

二、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突出功能:知识内化为能力

体育教学以身体运动为手段和表现形式,以运动技术为教学内容,但体育学科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不仅要传授、传递文化价值,还应能使学生获得认知、情感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表象,接受新的知识,更应该是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内化为能力,掌握技术动作过程。

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中,教师从两个层面上引导,让学生在转换了的能促进技术正迁移的项目体验中习得知识,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技术动作的学习环环相扣、逐步推进,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讨论、分享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在这种过程中习得的动作技术知识,基本上不会因为学生的忽略或者疏于练习而被遗忘。在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听懂了教师的讲解、看明白了教师的示范,也能建立起动作的技术表象,比划着也能做个差不多,但如果不能内化为本体的感受,成为学生个体体育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这部分知识就会时刻受到遗忘的威胁。

在引导与体验中学习技术动作,个体内化知识的过程,是个体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与重构的过程。知识结构的优化能剔除已有相关知识模糊、错误的部分,实现知识的正向有序累进。因此,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并不会像知识记忆一样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看似简单、一气呵成的动作居然结构复杂、环节众多,看教师或者运动员做得轻松容易,可是自己做起来总是一错再错,按照技术表象连接起各分解动作,僵硬生涩不说,也不连贯。在这种较重的精神负荷下,一再的练习也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但如果教师能引导课堂教学实现技术项目转换和正迁移,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和讨论,为学生搭建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结合的桥梁,使学生从建立技术动作表象到掌握技术动作过程转化,产生内化的本体感受,相对而言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

三、高校体育普修课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要点

(一)高校体育普修课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步骤

操作流程作为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相似,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目的、确定任务;第二阶段团队热身、增进互信;第三阶段心理磨炼、应对挑战;第四阶段深度交流、共享经验;第五阶段内化消化、再度挑战。因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引导与体验并行、技术动作项目的转换、分析交流与讨论循环反复,在课中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布置课前设计好的能促进目标技术正迁移的个人或团队挑战项目,介绍项目规则和要求等。第二步:合理分组,组织小游戏热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步:组织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教师也要参与进学生的体验中,与学生即时互动、引导,并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建立技术表象。第四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并结合目标项目本身反思、总结与操练,掌握技术过程。第五步:由学生或者老师进行项目总结,教师进行引导性示范,提供建议,学生再次结合目标项目消化与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再次的挑战。

(二)高校体育普修课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要点

体育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门行为体验课程,在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中发展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完成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整合。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转化的运动项目为体验练习手段,“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交流、讨论、反思和再次的行为体验中建立技术动作过程,升华情感体验,因此情感的体验升华是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实施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时,该如何催化、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是以愉悦的感官体验催化。有趣的、快乐的和令人兴奋的观点和事物能让学生连续、全方位地去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美感和兴奋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如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一些快乐的小游戏,将课程技术的练习转换成一种相关的愉悦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心理由被动到不抵制再到略有好感,进而到较为强烈的偏爱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积极的情感色彩。

二是以创造性的思考催化。体育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信息吸收、加工、整合的过程,在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惊奇、计谋和诱惑来引发学生的信息加工,从而产生统一或各异的认识。如篮球掩护与防掩护的配合,个人摆脱防守较难,而两人之间的掩护配合就比较容易,那么防守应该如何做相应的变化?是采用挤过、穿过、绕过还是采用交换防守?进攻又要如何相应的变化,等等。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积极的行为体验中,也能升华情感体验。

三是以积极的行为催化。体验具有亲历性,没有亲身经历的过程和直接经验,就难以产生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体育运动与实际经验、生活方式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通过体育学习方式的迁移价值来适应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合作与竞争环境。如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级别精彩赛事点评,激励学生自发组织小组赛,或者鼓励学生争做裁判员,等等。积极的参与能扩大学生的社交圈、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等,积极的行为参与产生的效果也能极好地催化情感体验。

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都能有效地促进情感体验的升华。教师要以平等独立的交往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目标原则、以时间内容为主的方式原则、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原则灵活选择如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法、分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四、高校体育普修课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需要明白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普修课中的应用范围。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它仅适用于技术技能的学习,适合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如体育课程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体育保健等描述性知识,由于其系统性与抽象性,用传统的学习法会更有效。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是目标技术项目的转换与正迁移的实现是该种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基础,这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经验与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与进度,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目标项目技术内容,设计挑战项目。二是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反思很多,教师除了要以平等身份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多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外,对于学生分组的合理性要控制得当。因为分享反思环节会因为分组不合理导致学生松散,教师需要调动每组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组长的责任感,协助教学。三是引导体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体验、内省、讨论、分析(分享)、总结、再次体验过程相对于常态体育课程而言较为繁琐、耗时,在以时间为前提条件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每次课都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采用引导体验式教学。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普修课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种尝试,相关研究比较少,实践中也没有多少经验和教训可以参考借鉴,在实践中将学生的练习形式转移为对目标技术有正迁移的活动形式是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赵艳衡.“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证分析[DB/OL].cdmd. .cn/Article/CDMD-10043-2010123353.htm,2010-12-08.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55

“主体参与”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以主动思维去获得新知识,而创新教育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它注重情感体验的特征,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传授式语文教学的伸展,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与完善。

“在做中学”、“体验式学习圈”、“发生认识论”等理论,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当前认可度较高的科学教学方法。其实,体验本身就是教学的过程,也是课堂教育所要达到的实践目的之一。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它除了要让学生习得直观的书本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要刺激他对新鲜世界的体验和感知,进一步加深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领悟。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的教育方式当然要具备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功能,应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教育。

第一,新的教育方式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为直接和真切的参与和互动,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当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这就要求老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要求,既要熟悉教材,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从课本出发,深入挖掘其中情感,创设相关性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契合点,只有情境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进去,才能发挥体验式教学的启迪作用,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相反,如果教师创设的相关性环境对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违和感”,那么,就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被动的体验和传统的简单呆板的灌输式教育就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成了“新瓶装旧酒”,意义不大。被动的接受或许也能让学生考高分,但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方式的创新要以匠人精神为推力,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对话和活动环节是主要载体。体验式教学所强调的“体验”不仅有知识、认识的深化,还包含了对情感的升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积极地投入课堂,从而相对自主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获得非凡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课文中的《诗经・氓》这篇古诗时,学生可能直观感觉很难,但是教师可以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将晦涩难懂的古诗以相应的情境再现,让学生带着角色进入古诗情境之中,让他们以自己的体验感受为基础,开展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这整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第二,体验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准备得丰富全面才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遵循主体性、激励性的原则,进行细心考量,精心设计,做到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给予充分关照,才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

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这样可以增强课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情的学习课堂,更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旨,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取学习的成就感。体验式学习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落脚到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寓教于乐同时也要注重课堂的知识性。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介入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相对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可能并不能全面,教师就要发挥答疑解惑的作用,让学生感悟文章,反思人生,以期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第三,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学习虽然是个人的事情,可是学习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团队的力量。因此,可以把小组讨论作为体验式课堂的重要方法。合作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的碰撞,能够实现知识互补。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师先以课文的主旨为基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明确讨论的中心和重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结束之后再进行展示归纳。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集中讲解。学生探索,教师点拨,实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学习。如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可以设计问题:“陶渊明的归隐是不是一种消极避世?”。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魏晋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和作者的选择,一起完成讨论。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过程应该是:体验―启发―内悟―升华。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5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过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张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英语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2]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该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验哲学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哲学根源。作为第二代语言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对外部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遵循的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样的过程。[3]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4]体验式外语教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最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从体验到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并将所获知识付诸事件中验证从而获得的经验。[5]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学习定义为“经验转换以及经验的获得和转换结合中产生知识的过程”。[6]其包含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具体经历是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阶段;思维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的阶段;抽象概念阶段是学习者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的阶段;主动实践学习是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的阶段。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在语言教学里的运用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7]以此为基础的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必然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者学习阶段的转变而扮演着多种角色,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引导、组织、监督和评估等。学生是交际者和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2.学习者的情感参与和知识系统的构建。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语言情景唤起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要和渴求,使学习者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并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使内心世界不断进步。其将教学的注意力从外在知识的传授方式转移到学习者内在经验的转换效果,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活动的真切和实用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情境,真实地、创造性地体验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学习过程自主性与合作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同时,还强调体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互动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实际。

5.采用开放的、形成性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跟踪考察学生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多种因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形成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二、艺术院校中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实施途径

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不足,大多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练习上,轻视文化课学习;他们的专业个性化和实践性强,善于模仿和创造,实践活动繁多,活动较自由;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显著,不同专业、背景、水平的学生云集一堂。如何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教学手段大多还较为传统单一,教材建设还难以适应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评估机制还比较机械。针对以上艺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基于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艺术院校中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

(一)设计贴近艺术学生生活的语言体验情境

贴切的语言体验情境是有效体验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学生建立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感知、体会、理解和想象。教师首先要经常留意艺术学生的生活,善于将生活中的话题和语言交际形式引入课堂中,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语言素材,如教辅读物、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广告标语、自拍创作等。也可以发动学生积极观察自己周围的语言情境并介绍到课堂。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图画再现、实物展示、角色表演等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

丰富适当的课堂交际活动是有效体验的基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如模拟讨论、课件制作、素材查阅、面访调查、角色表演、游戏等,使学习者体验语言使用的过程。体验式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应具有:

1.互动性和真实性。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学会互动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互动本身。[8]互动交际可以在学生间、师生间,也可以在学生与机器间进行。另外,语言作为实现社会交际功能的工具,必须体现真实的交际目的。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

2.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艺术学生水平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活动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常用形式,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下,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与评估,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自主体验,创造互动合作的氛围。

3.策略性和反思性。在体验式艺术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上的引导和反思,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学习的结果,更能体验学习的过程,更快地提高自主实践能力。

4.多样性与连续性。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样地安排,将读写活动与听说活动、基础活动与拓展活动、交际活动与专业活动、探索活动与反思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综合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多样性的活动应根据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安排,保持连续性,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只求形式热闹,忽视教学目标的承接。

(三)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有效体验的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念。艺术英语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要求》的精神,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体验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心得报告、师生座谈等,引导艺术学生从过度依赖教师的传统学习方式向积极主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转变。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如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观察等了解艺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点。还要了解相关艺术专业的知识和特点,懂得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贴切的体验情境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并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为学生的体验过程服务,不仅发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应有效地担当起教学内容和场景的设计者、教学兴趣态度的调节者、语言使用的示范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传授者、语言实践的组织监控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经验总结的启发者、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估者的角色。

(四)加快符合艺术英语体验式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与时俱进的体验式英语教材是有效体验的关键。教材应遵循《课程要求》,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和艺术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应:

1.以有关艺术学生生活的主题为主线,安排课文和教学材料,创设贴切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保证信息输入的反复性和高频度,促使学生根据主题将新旧知识融合。

2.注重实用性,加强与艺术学生相关的实用听说和读写训练,如面试招聘、会展演出介绍、写生参观、新闻播音、名片、海报等。

3.注重体验过程和策略指导,要从任务的提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结果和评估等方面给予提示和样例,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确定目标和重点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和任务的连续性。

4.实现立体化设计,拓展语言体验情景。教材应配以网络多媒体支持,及时提供有关课程和学习等相关资源。

5.突出文化体验和德育培养。通过单元主题和活动的设计,使语言材料与文化、德育内容相融合,在提高艺术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五)改革艺术英语教学评估体制,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

科学的教学评估是有效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如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当然,形成性评估不能排斥终结性评估,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估的内容和功能才更具体、更完备,对学生的评估才能更公正、全面。

(六)有效发挥网络多媒体在艺术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有效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是有效体验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网络系统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一身,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交流,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页、聊天工具、语音室、数据库、超文本等媒介,可以更好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和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师生收集素材和学习资源、展示成果提供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认知和交际过程的模拟,可以使学生的体验过程更加直观。此外,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了课堂体验的时空,方便了师生的及时沟通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评估。但网络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以及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传统教学在情感交流和灵活性方面的特点,也要防止出现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忽略对学生体验过程的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迷失教学目标和重点等情形。

(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的问题,对其成才非常不利。本文基于体验营销的视角结合从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大学生“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以及为高校教育提供合理建议

2011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从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持。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完成了到大众教育的嬗变。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个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专业课学习态度放纵

经过高考的洗礼,刚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资格进行“休养生息”,从而逛街、网游、看电影等轻松悠闲的享乐主义泛滥,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游戏人生之上。此外,他们把对专业课有用的基础课当成所谓的“游戏课”,这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学习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眼中的是对其人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2专业课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大学生有权就所选课程听取教师课堂讲解与教诲而不被拒绝的权利,同时听课的权利也可以放弃,但是这不能成为大学生不上课以及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借口,所谓天道酬勤,一份投入一分收获,低投入必然带来低产出。因为自身自控能力的缺失以及外在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很难将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1.3专业课学习收获甚微

大学的课程学习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外延的开放性、运作的自主性、求解的探索性、运用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与初高中相比,这就需要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实践。大学讲师的普遍投入不够,授课方法四班,尤其是针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他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课堂一般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大学老师对理论的讲解模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上这两点都导致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低收获量。

2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大学校园里的厌学现象愈演愈烈。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2.1缺乏学习目的

“不知大学为何而学,又不得不学”成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无目的性的主要原因。专业课本具有极强理论性,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没法在枯燥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市场有充分经验后才有兴趣于《西方经济学》课本里的那些经济需求和供给曲线、图表分析以及各种函数公式,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结构和整体市场才会知道怎么写出一份适合本企业产品的营销策划书。目的不明确让其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体味自己专业的乐趣所在。

2.2缺乏专业兴趣

赵德雷博士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半数以上(56.8 %) 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44. 7 %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上的课“基本没什么意思”,感到“非常有兴趣”的只占5. 3 % ,剩下一半的学生都持折中态度。相比专业书籍,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职场类书籍,认为自己能从那些实在的案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且为自己在职场方面增长经验。

2.3很难深入理解专业内容

具备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坚强的学习意志这两点积极学习态度的同时,大学生要学过且学懂、学透了才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在课堂教育中,大学教师给学生主要传达理论知识,但“嘴把式”的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而那些深刻理解所学专业内容、敢想敢做且做得漂亮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需要且可以重点培养的对象。

3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式营销已作为一种为体验所驱动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完全取代了把功能价值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的特色与功效营销。本文针对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提出把营销中的“体验营销”运用到大学生的专业课上,即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的目的。

3.1经济学中的体验式营销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式营销具有五个特点,即关注顾客的体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检验消费情景,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3.2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的概念

所谓“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就是类同于经济上的体验式营销,把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联想等要素融为一体,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目的和兴趣主要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前、学习时和学习后对“体验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以充分响应学生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的诉求,推出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模式。本文把这种“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融入大学生专业课,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3.3“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特点

体验模式的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关注学习者对理想学习内容的渴求;体验要有一个目标,“为何而学”是“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关键。以体验为主导,学以致用,课程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引起学习者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学习者的实践;学习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积极地心态与扎实的理论为“体验”做铺垫。

3.4“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战略模块

伯德施密特将这些复杂多样的体验形式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SEMs),以此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战略体验模块由五种不同体验模型组成,即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下面将是从这五种体验模型来阐释“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3.4.1感官体验模块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可能是味觉与嗅觉。现在大学多进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优秀的课件在背景图及图颜色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吸引力(视觉上)。学校有关部门可以为学习者播放与专业课相关的视频或者申请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产品流程的近距离接触等一系列的感官活动,这样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听觉与触觉上有更多了解。

3.4.2情感体验模块

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学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学习者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对所学专业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顺藤摸瓜,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这样学习目的性也得以体现。同时,自信、幽默、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既能提高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情动人、美化心灵和提高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施教者以审美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听俞敏洪老师的讲座,他们被于老师自信、幽默风趣、渊博的学识和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吸引,认为自己对未来变得有信心。

3.4.3思考体验模块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学习本身引起学习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学习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比如,一个正在学习营销策划的学习者若只听老师讲解是没法理解营销策划书的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等的具体操作;若让他模拟参与到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并赋予他一定的责任,使他不得不为所做项目进行思考,在集中思维过程中明白课本中的理论应当如何与实际相联系,也更深入认识专业理论的实战性。

3.4.4行动体验模块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同上例,学习者透过深入思考,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对自己所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将书本的理论转换成他所策划的实物,将理论用于实践,设计出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以达到调查的目的,亲身收集调查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分析,观察再思考,最后写出一份优秀的营销策划书。思考与行动是不可分的,它们是相铺相成的。

3.4.5关联体验模块

关联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各个层面。比如,假设存在“面包”这个食品,那么必然存在消费者,消费者肯定会从面包的色、香、味或者品牌偏好来选择面包,为吸引消费者就必然存在宣传者和策划者。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就像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要计算数值,数学课本里有文字,市场营销专业里需要学习财务会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

“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与关联五个战略模块和例子阐释了“体验”在专业课程里运用,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是以体验为基础认识到“为何要学”,从而引导他“怎么学”;确定学习内容与将所学内容用于何处的目标;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4结论

总之,体验经济越发适用的今天,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营销,能够为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增添砝码;大学生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从而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在不断对专业课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升自我,赢得学校和企业的青睐,最终不但得到自我远大理想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21世纪的大学生,既要追求生活数量,也要讲究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品位。在生活中追求美,保持青春的激情和浪漫,以一种“体验”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伯德施密特(美). 体验式营销[M].刘银娜,高靖,梁丽娟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2]顾明娣,屠锦红.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江苏宿迁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29):156,162.

[3]倪洪涛.大学生学习权的类型化[J].现代大学教育, 2010(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