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例6篇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1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6.020

第四届“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于2012年8月28日在崇明开幕。开幕式上,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李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上海市崇明县县长赵奇分别致辞,认为崇明拥有十分丰富的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岛,就是要依托自身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整合,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崇明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退化等诸多挑战,走出一条具有崇明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文明,一直是崇明在探索的问题。本次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崇明将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为崇明生态岛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加精彩而积蓄力量。

在随后的论坛大会报告中,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崇明县副县长冯志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系统管理项目协调员DavidOsborn、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等先后作了题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崇明生态岛建设》、《以创新驱动崇明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生态系统管理》、《我国清洁能源生产的现状和未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视角下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等主题发言,认为科技创新正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仍将是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因此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聚焦科技示范重点工程建设、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并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与城市共享发达的交通、信息、市场和技术等资源,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体现城乡互动的崇明特殊农业类型。

大会安排了三个论坛进行分组会议,主要探讨生态、人居、产业三个话题。在自然生态分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作了题为《长江中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的报告,认为长三角流域内湿地所面临的威胁因素繁多,不同区域面临的主要威胁存在差异,而目前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水平不足以应对这些威胁。人类的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湿地演变史,建立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对于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作了题为《湿地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通过伊拉克两河流域湿地恢复与区域农田需水(2007)、日本三川江湿地生态修复与依势湾生态再生(2010)、美国普吉特海峡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三文鱼保护(2011)、美国密西西比河口湿地生态修复与缓解油污能力(2012)和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与湿地林泽化(2005~2012)五个实例,论述了湿地生态的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人居生态分论坛上,澳大利亚国家研究中心低碳生活合作研究所所长Deo Prasad作了题为《实行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挑战》的报告,认为崇明岛是开展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技术的独特展示案例,做到适当的平衡也是挑战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在题为《崇明生态岛与核心竞争力建设初探》的报告中认为,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其生态岛及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备受关注,必须系统地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的崇明生态发展模式以及途径,努力为加快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步伐服务。世界自然基金会官员Donald作了题为《为保证未来气候安全的低碳城市建设》的报告,建议崇明要致力于通过减少人类生态足迹和提高自然生态能力建设来应对地球上的生存挑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吸取全球经验和教训,实施低碳建设,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作了题为《崇明瀛东村生态人居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认为根据瀛东村的地理环境、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绿色本地化等原则,可以统筹考虑节能、环境与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需求,采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从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角度,最大限度体现被动式建筑设计,为崇明岛的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2

所谓毒地,是指曾从事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产生人体健康、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

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原来就是一家化工厂,入市拍卖成为2009年的北京地王,经修复后建起豪宅。

毒地开发的背景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退二进三”计划。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之中,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劣势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易地、搬迁改造,退出繁华地段(二环路),进入城市边缘(三环路);或者退出第二产业,兴办第三产业,这一计划使产生于50多年前“”时期的众多高污染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大量毒地亦随之被暴露于城市的阳光之下。 由于其地理位置往往优越便利,几乎所有的地块都被开发。其中,有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

一位业内资深专家指出,各类不同性质的全国污染场地应以万计,仅是农药厂污染的场地就占据相当高的比例,但处理和正在处理的屈指可数。

自2004年以来,毒地开发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陆续被曝光。2004年4月,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业时中毒,症状最重的一人接受了高压氧舱治疗。出事地点原是北京一家农药厂。

2006年7月,位于苏州南环路附近郭巷的一家化工企业搬迁后,留下20亩毒地,导致六名筑路工人挖土时昏迷。

2007年春节前,武汉赫山地块施工中,有工人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获救。该地原属武汉市农药厂。

然而,见光的毒地属极少数,更多毒地在政府和居民毫不知情之下,仍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毒地对人体的危害,往往需要十年、数十年才会显现。美国原为工业废弃物垃圾场的拉夫运河,在1953年被填埋覆盖后开发成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24年后的1977年,当地居民频频发生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经调查后才真相大白。

中国面对毒地这一新污染问题,目前既缺乏搬迁前强制性的污染评估程序,又缺乏事发后谁污染谁负责的处理机制,大体呈现“哪里出事、治理哪里”的被动应对状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毒地的潜在风险也大大加剧,因此,对全国已存并新增的毒地的真实状况,包括面积、污染程度、治理情况、开发再利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立法、经济和环境治理等手段解决隐忧,已然刻不容缓。

——编者

上篇

污染土地密集出现,毒性释放可达上百年,尚不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没有修复的土壤的影响与危害很可能长达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致使环境污染,人体致病。而修复越往后拖延,投入的修复资金就越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毒地凶猛

进入5月,北京东五环外朝阳区管庄乡,康泉新城二期工程工地上,挖掘机轰鸣作响,尘土飞扬。

现场一个被挖开的大坑足有20米深,负责土方挖掘储运的一位工程人士称,“还要再深挖7米,预计两个月后,土方挖掘工程完工。”从深坑中挖出的土,一度被直接堆放在工地上,散发出难闻气味。受到侵害的邻近施工人员与康泉新城二期施工方协商后,后者才将土方运走。

这块场地为铁道部所属防腐枕木厂原址,七八年前该厂迁走,之后这块土地闲置。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2010年247号文件《关于调配朝阳区建国路八里桥南1号部分土地用于中央国家机关职工住宅建设的函》,2011年1月,该地块从市政用地调整为经济适用房居住用地,由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住宅建设服务中心(下称国家公务员住宅中心)承接,为各部委公务员建设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26.19万平方米。

枕木防腐厂在此生产30余年,其间需大量使用防腐蚀、抗老化的化学品,多种有机污染物经年不息地慢慢渗入地表土、深层土、地下水,直至更深、更远处。

对此,多个工程队仅知道,在建的是一个高层住宅楼小区,下设四层地库。除了少数相关人士,鲜有人知晓这个埋藏在土地深处的秘密。

两个版本的调查报告

国家机关公务员住宅中心承接此地块后,一些专家曾受邀对该场地进行前期调查。2011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环科院)出具了一份公开环评报告,评价了该场地的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废水排放和噪声排放的现状。在水文地质方面,报告仅称,该区域地下水属重碳酸钙、碳酸镁型水,污染较为严重。

但这份环评报告只字未提该地块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历史用地和原址环境也未着一字。其后公示的版本亦是如此。

然而,《财经》记者获得的另一份同样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做的《康泉新城二期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初步调查报告》(下称《初步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环科院在2011年3月21日、23日、24日分别对该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采集取样分析,结果发现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标严重,主要为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这种碳氢化合物种类繁多,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初步调查报告》显示,从康泉新城二期场地土壤样本中,共检出超过“北京市场地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污染物种类19种。其中,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包括苯并[a]芘、苯并[a]蒽、菲(PHE)等,最大超标倍数甚至超过千倍。其他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最大超标倍数也在三、四百倍。

多环芳烃多具有致癌毒性,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其中,苯并[α]芘更被视为高致癌物。

此外,该地块由于土壤与地下水的相互渗透与系统循环,地下水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初步调查报告》还指出,此地块需要修复的总土方量为12万立方米。一位参与该项目修复的专家对此表示怀疑,“需要修复的土方量怎么可能就10多万方?那片场地面积的修复,远不止这个数字。”

《初步调查报告》称,这一场地0-7米深度为最严重污染,到达12米深度时,污染物还有超标,按其公布的修复面积1.32万平方米粗略计算,修复土方量应超过15万立方米。

据这位专家称,目前该地块污染土壤的处理几近结束,而地下水修复工程尚未完成。

城市毒地涌现

康泉新城二期污染的土方量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惊人,比其面积更大、修复更难的地块不胜枚举。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北京南三环有一片化工厂、农药厂聚集地,这片场地有多少做过调查,做过土壤修复?而今这片土地早已纳入住宅或商业开发了。”北京一位参与多起修复项目的专家称。

2001年,中国城市“退二进三”的政策,随着〔2001〕98号文而逐渐增加力度,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大批污染型企业外迁。尤其是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各地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高污染化工企业,企业搬迁风生水起,污染场地大面积暴露。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3

案件回放:非法电镀厂直排废水污染河涌

2015年4月10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环保执法人员在天河区凤凰街柯木i一带巡查,发现该区窑屋地西街一栋三层高的楼宇情况有异,执法人员随即对该楼房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走上二楼调查,现场触目惊心:整层楼都被改造成电镀加工流水线,加工电镀液随意用白色塑料大桶装置,楼梯角落放着一桶桶工业原料,稍有不慎会造成爆炸火灾。洗手间改造成了电镀液清洗间,电镀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至雨水沟,废水沿雨水沟最终排向车陂涌,现场臭气冲天。

执法人员当即提请天河区公安分局提前介入调查,联合处置。调查得知,犯罪嫌疑人焦云伙同多人,于2015年年初,在未取得生产经营和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利用该楼层擅自进行铁钉的除锈电镀处理,除锈电镀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倾倒于厕所,并排入屋外雨水沟,最终排入天河区车陂涌后流入珠江。天河区环保局监测人员对上述排水口进行采样监测,经检测,废水中的pH值、镍的含量均超出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pH值为5.78,超出pH6-9的排放限值;镍排放浓度为612mg/L,超出排放限值的6119倍。

经执法人员判断,该工厂已符合环保“两高”司法解释规定的“严重污染环境”情形,现场数名嫌疑人随即被刑拘。2016年4月1日,焦云等5人均因构成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天河区法院判处缓刑、有期徒刑一年零四个月不等。

鉴于此次污染事件产生的严重污染后果,以及后续修复所需的巨额成本,为了维护公共环境利益,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对“焦云电镀厂”提前环境公益诉讼,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天河区环保局作为支持人。

被告申辩:生态赔偿依据不足

根据案件的情节,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要求判令被告焦云赔偿人民币416404.8元,支付评估费90000元,律师费26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面对生态赔偿金要求,被告焦云提出了申q,认为损害评估报告缺乏依据,存在明显错误,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被告认为,原告提交的《广州市天河区焦云电镀厂涉嫌非法排放电镀废水案件环境损害评估报告》对环境损害数额的计算采用的方法为虚拟治理成本方法,虚拟治理成本是指工业企业或污水处理厂治理等量的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应当花费的成本,即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的乘积。

其中,“污染物排放量”是指电镀废水处理量的体积乘以污染物的浓度,根据报告中所附的计算公式,废水处理量的体积是用“电镀车间(生产线)总用水量乘以90%”计算出来的,但本案中的电镀车间总用水量因客观原因根本无法估算,而电镀厂用水记录凭据已丢失。该报告实际上是错误地把生活用水和电镀车间用水的总用水量当作电镀车间的用水量,并据此计算出的环境损害数额明显缺乏依据,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被告提出,评估报告作出的环境损害数额185068.8元至416404.8元是治理污染物所需要的虚拟成本乘以一定的倍数得出的数额,是一个有弹性范围的估算数据,而不是原告在诉状中所称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416404.8元的生态赔偿金并没有科学依据。

法院判决:赔偿416404.8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承担此次环境损害评估单位的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是环境保护部推荐的第一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该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所负责人叶脉博士在法庭上对被告提出的质疑逐一进行解释和回应。

叶脉指出,根据相关证据和现场调查,本案中涉案地点位于居民区,电镀污水完全没有进行过处理就直接排向室外雨水沟,根据国家现有技术规范,在难以核算具体损失量或短期内难以开展生态修复的情况下,虚拟治理成本法是最适合本案的一种计算方法。

据叶脉介绍,根据《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对于电镀废水的估算“无类似数据时,可按电镀车间(生产线)总用水量的85~95%估算废水的处理量”,由于本案中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因此采用“电镀车间(生产线)总用水量90%”进行估算是相对合理的。因为本案的焦云电镀厂属于家庭作坊式小规模电镀,没有接用公共水管,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无法获得准确的用水量。参考珠三角同类电镀行业的用水量及相关的技术指南,经综合考虑采用了房东提供的用水数据作为评估报告中的用水量体积。

“根据经验,电镀后的清洗流程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而本案中的加工厂完全没有治污设施,其实际用水应远不止房东所提供的8~12吨用水量数据。”叶脉提到,本案中的污水最终被排放到车陂涌,按照虚拟治理成本法和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应当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Ⅳ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功能目标,即以恢复至地表水第Ⅳ类型标准的水体为目标,因此其环境损害数额以虚拟治理成本倍数的3~4.5倍进行计算。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4

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长江流域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长江经济带涉及人口和产值均超过全国的40%。

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赴重庆调研,行程重点就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在重庆调研时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

说,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其中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是重中之重。

长江航务管理局资料显示,长江作为水源地,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已达1.7亿吨,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超过250种。另外,小水电建设、航运管理、沿江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发生变化,在2015年底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有所体现。建议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全面把握统筹谋划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5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县自来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1、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府办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2、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3、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县自来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县自来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4、县自来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②组织开展自救;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5、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6、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2、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2322119、2324887。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

3、突发事件类别

①漠村溪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运输有害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泄漏造成的水源污染。

⑤重大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

4、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一)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县环保局、县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县公安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县广电局对沿河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市供水。紧急启动备用的龙池水厂紧急生产,可保证全县基本生产、生活用水。

⑤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县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二)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县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县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县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县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三)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县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县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四)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县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公安局进行现场保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紧急启动龙池备用水厂,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2、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3、县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4、对水源污染事故,供水企业自身无法解决时应及时上报指挥部及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尽快协助解决。

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6

[关键词]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现场指挥;综合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75-01

1 概述

电气设备原有的检修模式是每年定期进行例行春检、秋检,这种模式已延续多年,并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电网网架结构的增强、电气设备制造技术的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例行的检修模式既浪费人力物力、又降低了供电可靠性,急需进行改进。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诞生了一种新的检修模式―“大检修”。“大检修”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检修理念,它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将输变电设备日常修试、基建、改(扩)建工程有机结合,采取多条线路、多个变电站、多台设备同时配合停电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停电,减轻了运行人员操作压力,减少了设备停运时间和人员现场作业时间[1]。本文旨在研究一种规范输变电设备“大检修”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用于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大检修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大检修”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价、供电可靠性预评估、电网潮流计算、运行方式安排(含保电方案)、检修方案编制(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备品备件储备、车辆及工器具准备、人员培训、技术准备(三措、设备技术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作业卡)、各类图表(一次系统接线图、安措布置图、机具定置图、工器具定置图、备品定置图、车辆定置图、生产区域划分图、生活区域划分图……))等;现场实施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停送电操作、安措布置与恢复、修试(施工)作业、设备(工程)验收、现场协调、安全监控等;效果评估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可靠性统计分析、倒闸操作时间统计、修试作业时间统计、检修(试验)报告归集、“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成效和不足总结。

大检修要求的停电范围大、停电设备多,停送电时,电网中负荷转移的操作任务较重,造成调度和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比较集中;参与大检修工作的专业及人员很多,其中可能还有厂家服务人员、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等,现场各专业的有序协作和配合难以合理安排。工作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是大检修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 “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大检修”全过程文档、数据的管理及智能生成、大检修现场指挥和大检修现场动态视频监控等业务功能,主要由“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大检修”综合监控平台组成。

3.1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和电力系统中正在使用的可靠性管理系统、PMS系统、以及潮流计算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供电可靠性预评估、设备状态评价、电网潮流计算和运行方式安排,并根据这些计算结果,进行“大检修”整体规划,编写检修方案,提出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及车辆需求,同时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化存储、多维化查询、智能化分析[2]。

(1)检修决策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状态评价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健康状况图表及设备缺陷汇总表;系统从可靠性管理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可靠性数据报表;系统从潮流计算系统中提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并出具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含电网运行薄弱点分析、保电方案)结果;作为“大检修”整体规划的参考和依据。

(2)检修方案管理

根据检修决策管理的结论,对“大检修”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信息化存储、管理,出具整体规划报告,为“大检修”后续工作提供指导。本阶段主要完成检修方案编制,其中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检修方案所有内容的信息化存储、管理,并出具相应的检修方案报告,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3)备品备件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相关人员列出修试工作需要的所有设备(物资、配件)的名称、种类、型号、数量、申请部门和申请人员等信息清单。备品备件清单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其库存数量等信息。有相关权限的人,可以统计出各类备品备件的使用量、申请量情况,为设备物资的采购、补充提供依据。

(4)技术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编制相关作业“三措”(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技术规程(规范、上级下达的反措文件等);编制、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卡);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技术参数档案;编制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图表内容,包括一次系统接线图、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设备红外成像图谱、设备运行状况图和安措布置图等,图表中所有元素为标准化图元,可方便图表的补充、扩展、完善。所有内容以信息化、结构化存储,便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查看与提取。

(5)评估评价管理

系统通过对“大检修”项目实施情况、相关考核指标、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表格、图表和报告等形式进行信息化存储与管理,为其他检修项目提供经验参考。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报表、可靠性统计分析报表、倒闸操作统计报表、设备缺陷处理统计报表和“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报告等。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输变电设备“大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构建了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

(1)通过与PMS生产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和电网潮流计算软件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大检修”必要性论证、电网运行方式最优安排及“大检修”成效预评估,为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大检修”前期准备工作涉及检修决策、运行方式安排、人员和物资准备、工序安排及技术储备等内容,“大检修”现场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通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证。

(3)通过计算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大检修”有关管理文档、技术标准(规范)、检修(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工作票、操作票、相关技术数据等的自动归集和查询,实现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4)利用无线传感、红外检测、RFID、PDA、视频监控、图像显示等技术,建立了变电站“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实现了“大检修”进程的全方位监控。

参考文献

[1]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