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例6篇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1

素描在我国美术学院教学中属于必修课之一,在全国美术类院校艺考时也通常会作为一门必考科目。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与世界的接轨,教师对于素描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同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对于素描教学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从广义上来讲,素描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是指使用单一颜色进行作画的绘画方式,其中最常用到的颜色是黑色和白色。在此定义下,如果只用蓝色或者红色等单色进行作画同样也可以归类为素描,甚至还包括了使用黑、白、灰为主的中国水墨绘画等。在当代素描教学中主要应用铅笔或炭笔等材料工具作画,尤其是铅笔素描,材料工具的准备十分简单和经济,可以画出深入细腻的画面效果,而且修改起来也十分方便。但素描教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单色的画面和材料工具,从本质上来讲,素描既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艺术思维与观察习惯的一种训练[1]。在我们日常专业教学中最常提到的素描主要是指在学院中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素描教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学院派”素描。

二、我国各阶段素描教育概况

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素描教学作为必修科目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在学生的其他学习阶段如学前、小、初、高的教学中学院素描教学却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是不会或者极少运用到学院素描教学中,因为注重传统的学院素描十分强调绘画中的科学与理性成分,作画者需要做到客观整体地观察事物。与此同时,学院素描还十分注重技巧方面的长期训练。而初等教育以下、尤其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因为自身的年龄阶段特性观察事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理性思维能力并未能达到可以客观科学地观察事物的阶段,并且大量重复性的素描训练十分枯燥,限制了儿童的作画自由与想象力,这样会严重破坏儿童对于绘画的兴趣培养。因此,在学前和初等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更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素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等。美术教学在中等教育阶段基本继承了学前和初等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但是很多立志从事美术专业和计划考取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学院派美术教学了,如中央美院附中、工艺美院附中,以及清华附中初中和高中部的艺术类特长班等。而非美术类高中和非美术班的学生如果想考取美术类高校,则需要在课业之余到校外报专业美术高考的补习班。如此一来同样是美术课,美术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非美术专业学生相比差异很大,或者可以说是相互隔离开的,但这种教学模式却与美术类高校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十分相近,或仅在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这样起到了高中和美术高校之间教育衔接的作用。

三、素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那么素描是否有必要运用到学前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呢?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学院素描教学的特点,将其直接套用到学前美术教学中必定会出现问题。不过在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活动里常常会涉及一些包含素描因素的重要内容,比如运用线条作画和辨识、描绘几何图形等,这些内容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与所谓学院模式的素描教学关系不大,但在其中却涉及了素描教学的本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绘画造型的角度而言,幼儿美术活动会涉及简单的人物或物品辨识以及图画活动等,但是与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相比,其内容简化了不少,并且技巧训练的难度也会大幅度降低。幼儿对于人、事、物等进行描绘时主要涉及到素描因素包括简单的线条组合与平面的形体色块等。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首先需要考虑幼儿认知阶段特性,降低绘画难度,主要运用素描当中的线造型因素,也就是要求幼儿掌握以线为主的绘画方式。线条是一切绘画的最基本要素,因为线条可以圈成“面”,而“面”则可以组成“体”,运用不同的线条就可以画出十分丰富的形体。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不应苛求幼儿在平面纸张表现立体块面的能力,因为要实现这种画面效果需要作画者具备相对专业的造型思维和绘画技术能力,这对于大部分低龄段的幼儿来说作画要求难度过高。幼儿应当具备的是最基本的平面作画能力,不需要做到学院派素描那样画出逼真和立体的效果,仅仅能够画出二位空间的人或物品就足够了。比如在人物画中,幼儿可以使用铅笔或水彩笔等对人物进行类似铁线描的线条勾勒,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和肯定地使用线条,不要怕画错,可以让幼儿突出所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或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如鼻子或眼睛等,这样就可以画出充满童趣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从幼儿对形体的抽象概括思维训练角度而言,几何形教学是素描教学的初级阶段,通过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和叠加可以产生一切复杂的形体,所以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从画几何形静物开始学习素描的。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平面几何的概念,如对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辨识。同时幼儿还要具备将现实生活中各个物品简单归纳成几何形的能力,比如在画海洋类题材作品时,将小鱼概括成三角形或菱形,贝壳概括成扇形,水草概括成波浪形等。用几何形归纳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用整体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不同形体进行概括和提炼,快速辨识出不同物象中大的形体特征。同时这也在视觉上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科学理性的观察方法,锻炼幼儿在观看世界时的总结和归纳能力。第三,素描可以通过绘画技术训练提高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素描教学中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进行素描学习时一方面要训练客观整体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要训练手和眼相互之间高度的配合能力。幼儿在画简单的几何线条时就可以充分锻炼到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比如通过对直线、曲线、方形和圆形等描绘可以使幼儿具体了解到不同线条与形体中的规范和标准。因为幼儿刚开始画时很难一次性画准,所以需要反复地修正以画出相对准确的线条和形体。在此过程中幼儿手的握笔动作会进行细微的调整,同时眼睛也要不断观察和进行对比,这样幼儿就能在作画中逐步地训练手和眼之间的协调性。幼儿在基本掌握线条和几何形的作画技巧后,对于其他不规则形物体的描绘能力也会加强,如此可以提高幼儿在画面表达中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画出内容更为丰富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学院派素描在我国美术类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十分传统和严谨的美术学科,也几乎是所有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绘画的必经阶段。而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却不必要求幼儿完全遵循这种学习模式,美术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在审美素养以及丰富、健康的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和培养。但素描教学中所具有的一些能够促进运动协调和视觉观察训练等重要内容,如果将其运用到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则是十分有价值的。我们应当抛开素描教学中表面模式化的成分,认识到素描的本质,从而使素描能够更好地在学前美术教育当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瀚川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2

关键词:装饰线描 拓展 高专学前教育

一、装饰线描课的重要性

装饰线描课程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高专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涉及范围广,且内容丰富。它融中西各种绘画技巧于一体,集简笔画、装饰画线描等技法于一身,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科技都能涉及,人物、动物、风景、花鸟鱼虫等全部囊括其中。

而装饰线描课程所研究的主要是在写实线描为基础上,用线条去勾画物体的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并运用装饰手法进行相应的概括、夸张和变形,来表现物象并具有形式美观的绘画样式。在提高学生手绘能力的同时,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并帮助幼专生形成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态度,是融合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的应用型课程,为今后高质量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以其工具简单,表现力强,内容丰富的优势,以及它特有的美化生活的装饰韵味,因而深受幼专学生欢迎。

二、装饰线描课程的现状及滞后性

由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园一线教师,所以装饰线描课程是幼专生的必修课程,而长期以来装饰线描课程体系结构不严谨、设置不完善,高校美术专业倾向严重,课程教学内容老化等问题。而基本按照“高校美术学科系统”来的内容来安排教学,衔接生硬、临摹较多,使学生难以掌握其要领,照葫芦画瓢,学的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的模式不一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程设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部分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幼儿美术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模式落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达不到学以致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同时,学生缺乏了足够的实训机会,从而难以保证学生形成较高的美术修养,及较强的动手能力。

幼专的装饰线描课程在教学中,基础学习仍是以素描理论来教学,强调整体关系,强调形的准确,线条的灵活自然及物体的结构、比例等。但如教学思路窄,教学效果不明显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弱,作画时不自信,有畏难情绪,短时间难以完成画作。对线的认识不足,线的描绘不够流畅,缺乏想象力等,在进一步讲解素描学习时需要长时期的训练和深刻的理论指导,及高水平的教师指导,这对于幼专生来说短时间学习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三、装饰线描课程拓展的思路

解决装饰线描课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拓展装饰线描课程的具体内容,提高课程的灵活性,让装饰线描课程内容突破纯美术概念,当完成基础训练后,应结合幼专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向简约化、生活化、儿童化、意识化、卡通化发展。

1.简约化

简约是世界当前流行的一种趋势,覆盖各行各业,特别是时尚界,美术界也紧跟其后,我们课堂上当然要有所反映。

在装饰线描课内容中大量吸收简笔画、漫画的特点,学习它们的艺术处理方式,以极少的笔画线条来表现丰富的内容。装饰线描也并非画的很满很多很复杂,只要达意,并产生美感,同样产生以少胜多,不着一笔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同时要在审美上艺术修养上多指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须知美是多样的,多并不意味着丰富,少有时更能说明问题,关键看你怎样处理,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时要比画出一两张画更重要。

2.生活化

装饰线描课的学习内容要拉近与幼儿的生活的距离。具体做法可以把课堂搬进幼儿园或幼儿活动室,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在经验中学习。学习的内容要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应是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场面。小至手巾、水果、图片画报,大到幼儿们集体活动、学习游戏、智力娱乐,都来源于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到亲切不陌生,可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很快做到学以致用。

3.儿童化

在装饰线描课技法训练上可放宽要求,不强求一致,米罗就说过“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保持儿童的心态来对世界的新鲜感。在教学内容要求上,技法学习上要防止成人化倾向,人物表现上可以打破常规,向中国的传统绘画学习。不单纯追求形似,但又强调形的重要性,最典型的即是那句名言“似于不似”它是对形的突破,要知道强调形准不准,像与不像不是唯一的标准,辩证地看待“形”,认识到形准是绘画的一部分,不是绘画的全部。这样认识问题,我们的教学思路就宽许多了。丢掉的是机械概念,得到的发展的是更多的表现力,创新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路更多想法,从而学习上能更活跃更轻松些。

4.意识化

要知道想法永远比技法重要,不合常理可能更合艺术规律。正如吴冠中先生讲的“越真实则离艺术越远”。在装饰线描课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课程安排上要以培养创新意识为主,以学生为主,迁想妙得。可以打破时空、规律的限制,将不同的景物进行组合,天上地下水中自由来往,以产生奇妙的效果。

5.卡通化

卡通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更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那独特的造型语言,夸张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却鲜见其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积极引进学习卡通画法,探索卡通画的艺术规律,并为幼儿园教学服务是一件重大举措,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除以上几点外,在装饰线描课程中还应以提高幼专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为着眼点,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用性、适应性、表现性为特点,构建完善新的装饰线描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幼专生装饰线描课程实施中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从而构建起符合幼专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出有较高的审美修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幼儿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宗卫和,黄载文.美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2]吴耀华.现代装饰线描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3]张秀霞.线描――塞尚儿童画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3

【关键词】线条生命力曲线美虚实美

一、线条的曲线美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类观察万物,感叹自然的伟大,祈求获得“神”的力量,并开始无意识地模仿自然。例如,在我国半坡遗址中陶罐陶盆上的鱼纹,以及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就体现了线条的存在,而且除了契刻的方式外,那时线条的基本形态为曲线,因为曲线是符合人类生理机能的形态表达。线条在视觉艺术中是普遍存在的,当然,也是听觉艺术和文学艺术中抽象的“存在”。当人们听音乐时,从第一个音符开始的那一刻,旋律感就在人们的心中“波动”。音乐的这种节奏感是“线条”,可以激情澎湃,亦可以静波不兴,因此,音乐中的线条是一种曲线美。文学作品以文字记述的方式给读者讲述故事,如果说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开始与发展过程是一根线索、一条线的话,那么,不同角色的交织关系、重要程度都会织出一张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也是一种抽象的线条,而且也是曲线的美。在美术作品中,抒情是其基本功能,也是一种更高级的特性,创作者通过美术语言传达自我情感,让美术作品成为作者的“心电图”,这个情感的线条是跳跃的、变化的、波动的曲线美。技术语言中的“阴阳”,如提按、快慢、长短、曲直都是变化的情绪,既是对自然万物的抽象提炼,也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阐释宇宙万物之道的“曲线美”。所以,在美术实践和美育培养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每一根线条的形状、位置、方向都不相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抛开尺子、圆规等数学工具,鼓励他们徒手画出曲线,感受人类生理机能在美术中的本来状态和真我面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学生建立曲线美的意识。只有学生在思维中打破了已有的束缚,认识到曲线的美,才能大胆地画,才能让表达的线条具有生命力。首先,教师需要专门设计一些课程,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作品中的曲线,让学生感受曲线在描绘物象的时候可以带来的美感。要让学生认识到曲线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是大量存在的,只要运用得合理,就会创作出直线不能表达出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直线与曲线作品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与感受,体验不同表现方法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这样教学的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曲线在作品中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即只有标准的几何形和直线才是美的,避免那种机械的、被束缚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学习一些作品,再进行尝试性创作,让学生的认识意识走在实践的前面。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物象用曲线大胆尝试,体验曲线在美术创作中的艺术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二、线条的虚实美

线条的生命力,最突出地表现在线条的曲线美上;其次,则表现在线条的虚实关系上。如果说曲线是对线条存在的一种静态表达的话,那么虚实更是偏向于线条存在的一种动态的状态。因为“虚”“实”是相对的两个方向,期间有一定的变化空间或维度。虚实关系,在绘画中可以表现在线条的各种“阴阳”关系上,如断连、开合、粗细等,甚至也表现在颜色的变化与意境的营造中。线条的虚实是两种元素之间的调和,这两种元素之间的维度是不确定的,是由创造主体选择的,在多重关系之间会形成某种倾向性,就会形成某种艺术风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和曲线是相似的,都需要经历先感知,再初步创作,然后在日常的绘画中不断强化与提高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之初,接触的就是线条,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是“骨架”,只有先建立了“骨架”,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涂色和点缀;否则,再好的颜色与点缀都会失去主次,显得混乱。所以,线条是绘画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建立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是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对直线的合理认识

美感不等于美,但美感是美产生的基础。美的种类有很多,包括艺术美、科技美、生活美等,美感的形成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环境会对人们的审美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都市生活所营造的建筑美给人们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取向,高楼林立、电线纵横,都是以直线美为主;再加上数学和科学科目的干扰,学生很容易树立起直线为美的判断标准,觉得画画就需要画出直线,对自我生理表达出来的曲线美不容易接受,或者说没有树立起判断的标准。尤其是在现代电子工业对人的再塑造,机械外在结构的基本特性就是线形的组合,热爱机械科技、电子产品而疏远淡化自然美的学生,更容易对直线产生青睐。关于直线的态度,教师需要给孩子树立学科的标准,区分艺术与数学科学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合理地调动自己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让二者各显光芒。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指出:“绘画的任务,是表现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与他们内在的东西。”绘画是人们表达“我之为我”的一种手段,是人的内在世界的展现方式,线条是其中的一种表达要素,也是很重要的要素。美术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实践的能力,美育是每一位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也是影响其一生生活和工作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取舍标准的因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审美的品位和思维的高度[2]。所有抽象的存在物都在尽力“寻找”一种形象的“外衣”,它可以让看不见的东西视觉化,成为信息交流和碰撞的一种方式,多样性也一直是其中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线条是这个多样性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话,那么在线条这个子系统内还有各种类型,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线条都会是不同的存在形态。曲线只是线条系统内的一种呈现类型而已,它产生于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温度,它的变化是由整个作品的图式需要和意境营造来决定的。可以说,线条本身就是一种“道”的体现,其符合“道”的内在本质和存在状态,即变化、无定形、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状态[3]。

结语

核心素养是美术教育的根本要求,核心素养是一系列可移植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体获得个人成就和自我发展、融入社会、胜任工作的必备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并成为终生教育的基础。它是全面发展者的必备素养,是包括美术教育在内所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4]。当然,不同学科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具体到教学的实施阶段,它需要被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所探究的线条的生命力,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它改变的是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更是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表达能力。总之,线条的生命力是通向艺术本质、连接主体精神的一种方式,它是可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使自我天性获得解放,进而寻求艺术的真谛。其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需要教师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张铭凯,郑鑫.核心素养及其培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4

写生,最简洁的定义是:直接以实体或自然景观为对象进行艺术再现的方式。美术理论中的“摹仿说”指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景物的“摹仿”,从美术教学的意义上来看,其实是与写生息息相通的。“摹仿”是人类在儿时起就有的一种本能,我们的先民在洞穴中留下的岩画及壁画都是摹仿自然和生活所遗留的“写生作品”,写生在中西方古代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继承了这种传统,把写生作为学习美术的重要内容和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环节,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也通过写生来进行造型教学训练。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手绘线描写生教学所表现出的学生积极性以及呈现出的学生优质课业情况足以能够证明:运用手绘线描进行写生教学对中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手绘线描写生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手绘线描写生”的教学能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现实世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综合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强调让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和理解之后,在实践中总结归纳课业知识,并将手绘线条图像予以理论升华,强调实际应用训练。手绘线描写生能把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迅速、果断、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出物象的基本特征,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环节,记录和叙述事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促使学生初步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逐渐解决手绘线描在表达中遇到的形体、透视等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发展了其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获取、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

二、中学生的观察力可在手绘线描写生教学中得到训练与提高。

观察力是中学生认知客观事物、辨别客观事物的一种综合能力及素质。中学生可以通过细致观察来了解客观事物,进一步去反映客观事物,因此,正确及细致的观察力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要重点培养的,观察力的进步与提高将是中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可进一步促进中学生智力的发展。细致的观察力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观察是精神活动和技巧操作中最直接、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的形象对发展中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有巨大作用。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手绘线描写生教学来培养中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认识,是美术教育中最好的途径。也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提高观察力水平的最好教学方法。

三、手绘线描写生能够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手绘线条图像不是新东西,是人类远古时期就运用的绘画造型的最基本手段,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手绘线描写生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给中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可使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能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充分发展中学生的个性,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中学生学会运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帮助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是中学生乐意接受并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能培养中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促使其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手绘线描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绘线条图像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了。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手绘线描写生的表达不强求物象的完全写实,关键在于表达得是否明确。写生活动以描述、记录表达为主,写生内容和形式以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展、创新并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学习逐渐解决表达中遇到的造型、构图、透视等问题,促使中学生运用手绘线描这种能力快速地把握住物体的特征。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5

【关键词】幼儿;线条画;教学

1利用实物让幼儿对线条画初步产生兴趣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如果直接让他们画一些线条,他们往往很难画出来,因为很多东西他们还不够了解,甚至没有机会仔细观察。所以,教师最主要的是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看它们是由什么线条组成的。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发动家长和幼儿在双休日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这些树叶是由什么线条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带领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线条,如锯齿线、弹簧线、波浪线、直线等。这样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在涂色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线条画的技能。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线条画合作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颜色不同的彩笔,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用喜欢的颜色合作画一幅丰富的线条画,从而让他们对线条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并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使幼儿在线条画活动中能够共同发展。

2在游戏中提高表现力

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给幼儿所画的线起个让他们容易理解的名字。例如:轻轻松松画出来的线,像散步,到处流动;曲线像蛇在扭,有翻跟头的感觉,一起一伏的线像水波浪……为了让幼儿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绘画活动,并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帮助他们“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例如,在幼儿绘画“人”时,幼儿能熟练地画出圆形的头、三角形的身体,两个细线条腿,两个线条胳膊,然后添画出衣服花纹。此时,我提醒幼儿能把五官变变样子吗?如把嘴巴变成花的形状,那眼睛、鼻子、耳朵呢?这时,幼儿的思维打开,画面上出现的五官各样形状。这样,孩子们能迅速地体现到他们自己的能力,为有能力去表现而感到欢欣鼓舞。幼儿在游戏中不但画得快乐,也从中提高了表现力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

3线条画的选材内容应新颖有趣

在一次线条画活动中,教师结合课题“美术线条画技能的练习”,较好地选择并组织了教学活动。首先,通过PPT导入常见的小动物,生动有趣地展现小蜗牛、小蜘蛛、小鱼和小蝴蝶图片,幼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认真地看着教师。可是在此次活动中也暴露了不足之处:活动中,在出示单独的动物图片时,教师将线条也出示了,幼儿的兴趣有所下降。如果先向幼儿提问,让他们自己说,他们就会很感兴趣,从而发表自己的意见。两种方式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操作纸幼儿也特别喜欢,觉得很新颖,可是教师没有放上幼儿园的图片,幼儿很难理解,就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动物“参观”幼儿园。这一次线条画活动结束后,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尽量让幼儿感兴趣,选择特别新颖的内容保持幼儿的注意力。

4利用周围资源提高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他们来说,“线条”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幼儿对趣味线条画的兴趣。如,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可以让幼儿观看小鱼游泳、小蜜蜂飞舞、小螃蟹爬的视频,使其知道小动物是以什么线条“跳舞”的,然后请幼儿模仿小动物“跳舞”的姿势,让幼儿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有情感地体验和感受。在这样的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绘画方式,如棉签画、记号笔、蜡笔、炫彩笔、水粉等形式,用线条画出小动物“跳舞”的优美姿势。

5在学会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自然界到处可见线条组合对比所产生的美,粗犷有力的树干,婀娜多姿的树枝和柔软细密的树叶,还要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什么地方画得好,什么线条是你没有用过、见过的。幼儿们能从中获得启迪,拓展表现的空间,对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这种潜在的影响就能使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我用刀雕刻了两幅线条画,一幅是水中的鱼,一幅是伸展的树,当孩子们看到这两幅作品时都流露出羡慕的表情,我抓住时机告诉他们,这就是我观察到的树,它的线条有粗有细;鱼在水藻中自由快乐地穿梭。

6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儿童有了观察的能力、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创作的欲望,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训练,再让孩子把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构思故事内容,捕捉有趣的场面,宣泄自己的情感上,从而诞生充满儿童趣味的画面。通过线条画的教学,我也发现幼儿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画作欣赏活动使一些性格内向、平时言语较少的幼儿也能积极地与同伴和老师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变得开朗活泼。

7在赞美和鼓励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技巧性地让孩子参与评价。例如,在教学中,我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组织幼儿谈谈自己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优点在哪,不足在哪;评评别人的作品,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好提议。实践证明,让“孩子早一点儿学会评价自己,审视别人,就能早些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自我信心,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而且,评价本身就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W会评价能使孩子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将美术活动完成得更好,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习质量,提高美术学习能力,真正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8结束语

线条画的创作本身就是很广泛的艺术创造,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也需要教师用艺术的双手,挖掘各种富有情趣、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从而掌握线条画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高子B.在线条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62.

[2]许茹.大班线条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0:40-43.

[3]孙佳航.小班美术趣味线条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68.

美术线上教学体会范文6

    关键词:   美术语言       情感       视觉          创新运用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有关搞好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在美术教育中,目前提得最多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现今的美术课堂,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未来的社会接班人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会使一个民族充满活力;创新会使人处于竞争位置的主动;创新会促进儿童思维的活跃性,能发展儿童的多方面的才能。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总希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我们要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我出示示范作品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时,学生总会发出“哗哗”的惊叹声,而我请他们说说这画漂亮或好在哪里时,他们又说不出所以然。在课堂作业中很多学生习惯于临摹书上的示范画,当老师一再强调要自己创作时,他们的作业也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分析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态度不端正。然而是否如此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当然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不可不分析原因就武断地下此结论,我们知道每个儿童至小就喜欢随意涂鸦,往往还乐此不疲。但却有不少的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儿童在一定的时期其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没有提高,达不到一定的层次时,他们就不能坚持美术学习,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就会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而减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显然在儿童的美术学习中若要保证学生不断的学习兴趣就应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着手,只有儿童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表现。我们认为最直接影响儿童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的关键是: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语言。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是进行美术的创作与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同时,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也将会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我们也曾对部分学生作过咨询,发现美术创作能力强的学生明显比创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知道的美术语言要多;在进行作品欣赏时也能初步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分析评价。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美术课堂教学只注重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反复训练,导致儿童在表现方法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也必然抑制了儿童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对儿童的教育是让儿童快乐地学习,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我们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在实践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让学生灵活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美术语言与技能,让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判、欣赏能力,并尝试以恰当的美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和对美术作品大胆地分析评价。在美术创作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增进其对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与美术特质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引导儿童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美术语言,并进行合理创新运用为主线开展教学探究。具体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儿童对美术作品中美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

    一切美术作品的制作都必须通过对美术语言的运用才能得以完成。我们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需要美术语言,否则不管我们是要创作好一件美术作品还是要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欣赏都将无从谈起。针对儿童面对优秀作品时只会赞叹,而说不出具体原由,创作时始终只能停留在涂鸦状态的现象,我们不妨想想,他们掌握和理解了多少相关的美术语言呢?在美术创作中,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有其一定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这些技法和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相应的美术语言。那么我们首先要让儿童在美术学习中认识和理解一些美术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美术作品引导儿童欣赏,认识什么是美术语言,有哪些美术语言。美术的语言一般由形状、线条、色彩、纹理等因素构成,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表达丰富复杂的客观物象与思想情感。从广义上讲它又可分成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和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两大类。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采取相应的侧重教学。

    1、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让学生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这些是作品中呈现其基本形象的美术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美术语言,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运用这些构成因素进行表现,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同一种构成因素的语言,不同的学生或表现材料、工具不一样最终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会是不同的。拿线条语言来讲,假如画一个杯子,当我们拿起笔在纸上描绘它们时,笔痕一出现在纸上,就开始了从实物向视觉形象的转化过程。杯子在画面上变成了由线条构成的形状结构。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深浅不同,各种线条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韵味与视觉效果。在众多的作品欣赏中,很多作品都对同一物品进行表现,所采用的表现语言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观察、分析,对比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韵味与视觉效果有什么不同。如在上第八册《蔬果写生》这一课时,先安排学生欣赏几幅优秀的静物写生作品,了解作品中涉及到呈现物象的基本构成因素:在作品背景衬布的表现上有的用重叠的线;有的用随意而密集的点;有的用单一而灰暗的颜色,也有的用多种而鲜艳的颜色;还有的用树皮印制等。在欣赏中学生对不同的形象效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理解了画面中形象语言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学习中也为学生的作业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构成因素在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时也必将反映出一定的美术构成原理。如:多样统一、

    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在欣赏优秀作品时,引导学生找一找作品中用到的构成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又体现了哪些构成原理。如在一次六年级的欣赏活动中,在教室里布置了大量的美术作品,有泥塑的,有素描画,有色彩画,有废旧材料的工艺品等。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美术作品,然后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了哪些材料和技法。学生在观察中做到细致认真,很快能说出作品中所用的材料和技法。而后又要求学生每个人选取两件不同的作品,说说这两件作品所涉及到的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有什么不同,它们所表达出来的感觉又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学生选择了一件建筑线描速写和一件色彩静物作品,他对两幅作品作了一些分析:线描作品中主要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物体,线条的疏密、粗细体现了一种节奏感,画面给人轻松而愉快的感觉。另一幅作品主要是通过色彩来表现的,作品中最亮的色彩接近于白色,最深的接近于黑色,另外还有橙色和少量的红色与较多的不同层次的蓝绿对比,形成强烈中有柔和的对比,使人看到这幅作品有一种阳光灿烂的感觉。

    在美术活动中多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分析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逐渐关注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的美术语言,评论时也能初步运用适当的美术用语进行评价。当然,对于美术语言的掌握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如低年级学生注重认识和理解一些简单、基本的美术语言,如,点、线、形状、对称等;高年级可认识理解明暗、肌理、节奏、和谐、平衡等,并能试着把这些用于欣赏评价和创作中。

    二、引导儿童在美术作品制作中对美术语言的创新运用

    美术语言的表现手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敢于尝试就会有更多适合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新的表现方法。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各式各样的绘画语言的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美术表现语言进行创新运用,让学生以更充分、更准确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

    1、多向训练,增强美术作品表现语言的丰富性。

    (1)表现形式拓展训练

    比如绘画中在线条的运用上,我们启发学生用线的扩展与重复、重叠与交错、粗细与轻重、深浅与疏密的不同感觉表现不同的事物。在作业中也可自行创造线的表现形式。我们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线条语言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比如让学生观察室内,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线条与线条组合:粗犷的大结构线条、精致的局部线条、优美柔和的起伏线条等等。在各种各样的线条中,有的疏散、有的密集。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线条是如何结合、交叉在一起的。在学生独自观察与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用线条去进行表现,就可以表现出有不同特点的视觉画面,可以避免学生刻意模仿的痕迹,培养出学生的独特个性。学生对这样的训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过大胆的尝试,有的很有创意地创造出排线、丁头弧线、不规则的十字网线、弧状交错线、多向散状交错线等。

    (2)材料、技法活用训练

    在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技法的运用学习以后,启发学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质地、纹理表现出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艺术效果。在儿童美术创作中,还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手法来制作。如:涂、吹、压、印、洒、揉、擦、刻、刮、粘、刷、染……学生在这样的创新尝试中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也非常活跃,在多种方法的运用中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能力,在制作中似乎每个人都要做到表现手法和形式与众不同。如在上半年的四年级里我们安排一节综合制作课,让学生收集各种树叶等材料,在作业中有的学生用树叶剪贴,有的用树叶、纸团等印制,有的结合牙刷喷印……在制作中学生表现得很投入,积极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组合表现。从学生的作品中能真正感受到他们的童趣和天真。

    (3)突破定向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曾经描绘过的对象进行再创造。比如可以让学生改变视角重新表现,可以运用放大、简化、变形、变色等手段,对已经描绘过的对象或画面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效果。如在六年级中,我引导学生对学期初的线描画《亭子》试着用水粉层层叠画的方法来表现亭子。五年级中我引导学生对人物作夸张、变形等造型尝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都感受到新的学习点,也表现出比较高的学习热情。

    2、实地写生,增强学生表现语言的个性和创新性。

    (1)在美术活动中多组织学生实地写生

    在写生中让他们认识与了解被描绘对象的形状、比例、结构、色彩、特征、质感……指导学生去观察、感觉、触摸、测量、体验、比较,从而把握对象的特征,为更好地表现对象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对象时,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由此每个儿童依据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相应的表现方法和语言,也必将与别人的表现形式有差别,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个性。

    (2)鼓励学生作一景多画

    比如画静物或画风景,尝试用不同的美术语言去表现,并对不同的语言表现结果进行对比,感受与认识不同效果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拓宽学生的表现能力,为创造性的表现奠定基础。如在风景写生时,选好一处风景后,我们带领学生先画一幅线描风景,再对这一风景画一幅色彩风景。在作画中让学生明白线描画主要以线来塑造形象,强调对线条的疏密、粗细、曲直等方面的组织和运用;色彩画主要是靠色彩来塑造形象,是强调对色彩的明暗、冷暖等方面的运用来表现的。

    三、引导儿童从美术语言上对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组织欣赏活动加强儿童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努力用恰当的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解说和评价。其欣赏活动主要有:

    1、组织课堂作业欣赏

    作业完成后可以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向同学展示,如专门的展览会或是现场展示等。要求学生运用适当的美术语言对作业进行解说和评价,说说画面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教师通过指导和启发,使其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在欣赏中也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1)、侧重教师示范性评价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带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具有合理性。对作品的评价中教师应适时作一些示范性评价,这样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作品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在适时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补充与修正。如: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应补充道“因为这张画用深底色衬托,使画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又如在第八册风景画《路》的作业中,学生评价发现画面中的房子、树近的小,远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则好看。那么教师要补充评价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也能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在评价时注意评价语言的规范化。另外,教师适当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侧重学生自评、他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创作动机

    及画面中的优缺点。学生的他评,即让其他同学来评价,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学生自评与他评是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过程中,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把握不同的学生对美术语言的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专门的欣赏课

    在对于有一定欣赏能力的班级,教师注意收集大量的美术作品,进行适当的分类,可以按同类题材、相同技法或同一画种等分类。在课堂中开展专门的欣赏课,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画种和不同的表现方法,从中体会美术表现语言的丰富性,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试着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我们在欣赏课中有时让学生口头作欣赏讨论,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写成书面的形式,然后大家交流。学生在欣赏课中都能积极投入到欣赏学习之中来,表现也非常活跃,从中也尝到很多乐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能在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运用欣赏性美术术语进行交流,对美术作品作评价和分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之间更好地达到情感的交流,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

    四、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