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老龄化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老龄化原因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1

1.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时间的差异

我国的老龄人口被世人所关注始于2005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1.05亿,占当时总人口数的7.7%。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人口比例超过7%,该国即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从19世纪起就已缓慢、平稳地下降,到20世纪初,很多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已下降到每对夫妇平均生育1.2到2个子女。在出生率下降的初期,各国都经历了儿童、老人少,劳动力多的黄金发展时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为随后应对老龄化挑战积累了资源。20世纪中期以后,生育率长期下降的后果逐渐凸现,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和比例均在上升,很多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提前了半个世纪。

2.人口老龄化现象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的现象,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现象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增加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3.人口老龄化现象形成原因的差异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老龄化进程。当前我国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国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在政策控制下实现的。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在社会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文化教育水平高的情况下,人们自觉降低生育率,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速度的差异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高速递增,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按联合国统计,从20世纪的1950年到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中国的老人数量增长了217%;而在本世纪未来的25年中,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的老人则将增加111%。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2

[关键词]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70-02

1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例如我国的医疗水平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从落后国家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本文中笔者将就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给出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充分地发挥老龄人力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十分迅猛,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显著的,而且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国家人口数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储量丰富,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够实现,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做好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必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继续保持国民的经济增长。

3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原因

老龄人力资源所针对的主要是年龄在60~70周岁的人群,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比较好,而且其在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说对这个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资源开发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如何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首要问题。

(1)年龄原因。实行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年龄原因。人的身体素质和精力与人的年龄大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可的,所以说在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要充分地考虑老龄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心态等方面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要根据开发对象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行业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发挥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2)性别原因。从业者在择业的过程中行业的选择与其性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从业者所从事的行业与性别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些体力劳动比较多的行业中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对于一些类似手工艺等行业中则是女性从业者比较多,这与我国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家庭观念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3)健康原因。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前提就是劳动者的健康因素。强健的体魄是人从事生产工作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从业者的健康因素,在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中选择一些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继续从业,充分地发挥其工作的性质和能力。

(4)受教育程度的原因。对老龄人口工作动力的影响主要就是其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大多都是从事一些脑力劳动,因此这类人员比较愿意继续从事其原本所从事的行业,不会由于重体力劳动而给身体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所能够参与工作的时间也就比较长。

(5)工作环境的原因。人类的工作的积极性与其工作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工作环境比较好的劳动力在其身边的人也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因此有关工作环境原因的考虑也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

(6)家庭的原因。家庭原因主要指的是老龄人力资源的家庭状况,包括家庭成员的身体和工作状况以及家庭的具体人数等方面。

(7)精神方面的原因。从业者所从事的行业中企业以及国家政府所指定的各种政策对从业者的影响就是精神方面的原因,从自身的情况来讲,老龄人口的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追求是对其所从事工作方面的重要影响原因。

4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老龄人力资源蕴涵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这部分人群在社会工作中属于工作经验最为丰富的群体,而且其身体健康状况普遍比较好,因此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但是根据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认识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于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认识不够充分。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对老龄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认识不清楚,他们认为老龄人力资源为社会的包袱,认为有关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只是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工作期望,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所在。有的人认为老龄人员再就业的形式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年轻人就业困难的问题,认为这样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老龄从业者在传统的退休方式中在退休以后会感觉极度的空虚,由于很难快速从其工作中的角色转换出来,这样的退休人员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对其身心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2)教育工作存在缺陷。根据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来看,主要推行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这类青年朋友的教育工作,但是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比较少的。很多人认为老龄人口教育只是组织老头和老太太们娱乐,消磨其空余时间,由于这种对老龄人口教育程度不够重视而导致对于老龄人口的教育工作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目前我国仅有的一些老年教育机构中也都很少设置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且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所以说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的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是非常严重的。

(3)行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新中国发展起步比较晚,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根据有关数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我国老龄人口在从业过程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要占913%,而从事服务型行业的人要占57%,从事脑力劳动的仅占3%左右,而在农村中年龄在60~70岁的老年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又要占总数的457%,农村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又不够完善,所以说我国的老龄人力资源行业结构不合理。

5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方式

(1)根据年龄适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年龄阶段主要是指对年龄在60~70岁的劳动力的开发,这类人员与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口劳动力无论是在工作经历还是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都要好很多,因此这类低老龄人口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当人处于60~70岁的阶段其家庭与高于70岁的人口相比一般都处于比较稳定发展的状态,同中龄人口相比其工作经验要丰富很多,因此选择适度的年龄段进行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是十分关键的。

(2)完善各项老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任何政策的实行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政策的实行过程中也要建立完善的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制度,各级政府以及老龄人力资源使用单位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在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要根据从业者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从业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对老龄人力资源设置合理的岗位,企业则要根据自身运营特点灵活地制定老龄人力资源用工制度,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用工制度,通过对老龄劳动力的灵活管理,根据其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技术特长来合理地分配岗位从而保证其能够在所从事行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设立专门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由于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中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工作,只有设立专门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才能够更专注地从事此项事业的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各个企事业机关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离退休职员娱乐场所来为离退休的老龄员工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让老龄职员能够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愿意继续留在企业为企业奋斗,为促进老龄人力资源老有所用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

(4)设立专门的督导工作组。督导工作组可以选择一些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的职工作为成员,在其原本所从事的行业中继续发挥其工作的能力,并且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对其工作领域的工作进行监督。在督导组的工作中他们会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无形地传递给其他员工,从而更好地保证工作能够合理合法地开展。

6结论

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人口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现实性的问题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也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所以本文有关老龄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的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有关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通过建设合理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老龄人口的劳动能力,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易论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J].学术交流,2012(1)

[2]王颖莉解析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J].现代商业,2012(36)

[3]刘子君高校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与管理研究[R].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3

    论文摘要: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在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空粱”家庭的养老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我国养老保阵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把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阵制度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结合,适度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是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

      一、现阶段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遇到的新问题

      1.人口老龄化。

      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我国于2000年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专家预测,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20年之后达到12%左右。但如果今后的新生人口仍如近几年那样迅速降低,那么,老龄化水平的增速就会相应加快.我国将会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这种老龄化,将在14岁以下人口的缩减和65岁以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中进行。目前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1,40岁。虽然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相对较低,但伴随他们的逐年老化,新生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压力会迅速加大。国内外近期人口预测发现,在2020年之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将呈加速度状,至2050年,在每100个人口中,就有30个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将比那一时期世界平均老龄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2.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国际上公认的正常范围是103-107。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数值为119.92,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大大偏离了正常范围。这一数据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比正常值平均数高出近14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将导致未来男性择偶拥挤,传统性道德将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女性数量相对较少,将产生女性物化和商品化现象,拐卖妇女和女童现象将加剧,妇女和女童的权益将受到更为严重的侵犯。还将导致畸形婚姻家庭的出现,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冲击。

      3.低龄“空粱”家庭的危机。

      “空巢”家庭通常指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组成的家庭。以往人们提到“空巢”,多与老年人和养老间题联在一起,因为在生育率较高的年代,子女陆续出生、长大成人,然后再陆续离开父母家庭.家庭的成长和收缩阶段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空巢”时父母大多已迈入老年阶段。然而,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逐渐迈入社会,使这一社会现象出现了变化,低龄“空巢”家庭开始呈现日趋增多之势。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20多年,他们中许多人五十岁左右就进入“空巢”家庭。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多子女家庭,“空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有足够的时间来体验孩子离家所带来的变化,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则是家庭结构的一种骤然突变,父母很难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调节能力。再加上低龄“空巢”家庭正值人生的“多事之秋”,女性生理上的更年期、男性心理上的“中年危机”以及下岗、失业等变故,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多重不利影响。

    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据统计.到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因此,有效干预“空巢家庭”出现的经济的、心理的、健康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提高“空巢”家庭的生活质量,使那些“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一个极待解决的社会间题。

      二、对产生这一系列社会问砚的原因分析

      在新时期产生这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是经济的、政策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等各种  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西方人口学家在生育率和死亡率对老龄化进程的影响研究中,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而导致的平均寿命的延长。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这一结论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成立的。我国学者杜鹅对新中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联合国1973年出版的研究综述再次指出,生育率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最大原因,并且进一步指出,生育率下降的程度可以加速或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例如,法国虽是老年人口最早达到7%的国家,但由这个比例翻一番达到14%的比例却花费了115年的时间。而战后开始老龄化的日本,老年人口这一比例的倍增仅仅经历了24年的时间.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源于两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前者是平缓的、渐进的,而后者则是急剧的、迅速的。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主要原因也是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结果,而这一种关系很自然让我们引伸出我国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关系的话题。中国人口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因素在人口转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生育率转变是有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这一点可以从全国一致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各地不一样的生育水平上得到验证。但是,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政策大大地加快了我国生育率水平的转变速度,而加快生育率转变也就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总之,计划生育不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人口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老龄化,就正如其他许多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发达国家已经先后步人老龄化一样。但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水平急剧持续的下降,必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

      关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说法不一。笔者以为,  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多生和生男孩偏好的  意愿,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下,男多女  少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农耕社会里,人们逐步形成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后代“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很多地方还根深蒂固,是人们倾向于多生且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同时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生产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很多重体力劳动需要男性承担,人们把发家致富的希望都寄托于男性,是生育偏好男性的经济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女性在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劳动分配、政治生活参与程度等方面与男性仍有一定差距,这是促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倾向男孩的社会原因。上述几个原因已存在上千年,为什么以前没有引发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失衡,直到近20多年这一问题才出现?这是因为以往人们可以通过多生孩子的方式来满足生育男孩的意愿,而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得人们不能从生育数量上来选择,就只有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b超、染色体等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引产等方式来实现生育男孩的意愿。性别比失衡的现象也就必然出现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重男轻女生育文化的影响,而计划生育政策是促发这一社会现象的直接原因。

   “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是和人口的老龄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到30%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仅略高于10%。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人达到40%。这些国家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建立时间长,并发挥了很大作用。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 196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43.37%, 2002年下降到12.86%,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从1963年的33.33%,下降到2002年俄 6.45%纵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成人,他们的父母也进人中老年。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比率上升,“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另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日益快捷,劳动力流动和迁移明显加速,为了事业的发展或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待遇,年轻人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子女不能和老人同住,难以实现老人在家由子女照顾、养老的宿愿。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也为子女和老年人分开居住创造了物质条件。养老观念和生活理念的变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也影响着现代家庭结构模式的转变。据专家分析,大规模的“空巢”家庭在21世纪将会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模式。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新时期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几点建议

    针对前述所提出的人口现状和人口问题,就新时期我国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必要的、适度的调整,逐步实行二孩生育政策。

    建议从2006年开始,凡是父母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允许家庭在有一定时间间隔条件下生育第2个孩子,并且在全国不分城乡、不分地区、不分年龄地普遍实行;第二步,从2015-2020年开始全国普遍实行每个家庭允许生育2个孩子的政策。这种微调的新政策可以极大地减少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生育给家庭发展和代际延续带来的风险与脆弱性,有助于缩小我国现存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差距,有助于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总和生育率依然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的1.7左右,以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步改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局面。

    2建立城镇农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从养老资源供给的来源看,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在城镇大多都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是以社会养老为主要方式,在农村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的养老保障基本上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这决定了我国农村群众生育需求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矛盾的长期存在,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  点依然是在农村,进而成为对我国实现德  定低生育率水平战略目标的最大挑战。同  时,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不断外迁,进城求学务工,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大量低龄“空巢家庭”出现,成为进一步发展趋势。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目前的社会保障框架下,财政仅支持城市的社会保障。笔者认为扭转这种制度不公平,重新建立城镇农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现代化最重要的改革方向。

    3.认真落实现行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取信于民。

    在农村由于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相当一部分人生存状况堪优。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务真求实的态度和工作作风,认真落实现行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兑现奖励金和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困难户发家致富,体现出计划生育“三结合”政策的优越性所在,才能取信于民,维护党的威信。人们才会把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抵制行为逐渐转变为自觉拥护行为。

    4.树生育文化新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的问题。

    一要在全国不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新风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二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女童和妇女地位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利益导向、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生育女婴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三要加强法制,完善法规,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和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四要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政策与工作机制。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龄产业 朝阳产业

老龄产业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一门特殊产业。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也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有关“产业”的概念,其内涵实质与“老年人”密不可分。它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

一、广西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影响广西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我区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改革以来,由于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制度和举措尚未落实并实施,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又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如退休金、养老金的拖欠,医疗费用报销难等),都无形之中增大了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严重抑制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使相当一部分现实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导致老年人口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且增长乏力,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作为长期以来支撑社会保障的政府财政,现有财力再也无力承担面临大规模扩张的老年保障支出。本已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还需每年支出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不足。因此,今后无论是扩充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还是筹措老龄产业发展的资金,都必须走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认同老龄事业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老龄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还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在老年保障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出多门(部门分管、目标分割、资金分流、管理分散),难以协调统一,缺乏互补与合力的问题。资金与政策的双重缺位,造成一方面目前的老龄产业发展后续乏力,使当前老龄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有投资意向的社会资源却驻足观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的社会潜力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出来。

二、我区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景

尽管我区老龄产业的发展现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该产业还是大有可为,前景十分广阔的,是一项急待开发的朝阳产业。就老龄产业与老年市场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老年市场需求的扩大直接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产业的发展也会对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产生引导作用。由此可见,老年产业与老年市场之间具有紧密的连带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区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

1.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增长潜力巨大,将日益成为刺激老龄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目前我区老年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都是偏低的,加之尚不完善的保障制度对老年人消费意愿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的放大。但是,因为我区老年人口的数量大且增速快,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即使维持现有的、较低的消费水平,老龄消费总需求也会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老年人的再就业收入,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会对消费质量有更高追求,进而导致老年需求总量的更快扩张。

2.老年人对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依赖性逐步增强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仅仅依靠福利形式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服务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由于广西老龄人口中农村人口、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化、专业化与市场化的服务需求就更是迫不及待的一种必然趋势。

例如,照料服务业。目前,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照料服务业提出了大量需求。有技术专长的陪老工、钟点工、护理工、临时保姆等家政服务将大受老年人欢迎。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的紧急呼叫系统,社会综合服务呼叫网络等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广西梧州等地已经出现了托老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自照料父母的子女可以将父母送到托老所,并向托老所支付一定的照料费。

社区助老服务业。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发展社区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文娱、体育事业也是一个现实的、急需的大市场。还有老年医疗保健、护理业,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等,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市场。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将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制度的建立与规范是任何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产业与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与老龄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将会先后出台或逐步完善,这将为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三、对我区老龄产业发展的构想

从广西的区情出发,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

1.老龄产业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由于广西老龄人口中农村人口、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很多,所以关于发展老龄产业,资金来源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建议政府要加强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支持老龄产业社会化的同时,还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总体而言,建立老龄产业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宏观指导与管理,多种力量兴办,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老龄产业本身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

2.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积极培育老龄产业市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消费产品和社会服务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随地域、性别、文化、习俗、家庭、收入等背景的差异而又有不同,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人需求市场。伴随21世纪我区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老龄化程度的深化,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老年人潜在市场。因此,老龄产业要正确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和商机,坚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和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并重,老龄产业要与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在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的同时,要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消费模式,还要兼顾广西不同地区老龄化现象不同的特点适当采取不同方式,促使老年消费市场健康平稳、适度可持续发展。另外,要继续完善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并贯彻落实,纠正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偏差,从而鼓励老年人消费。

3.设立老龄产业风险基金

通过一家或多家企业及个人共同发起设立老龄产业风险基金,并委托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该基金作为风险基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也可以促使科技含量较高的老年产品开发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发展老龄产业需要以分类指导为准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老龄产业可以分为生产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两大类,不同类型的老龄产业要采取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老年服务性产业与生产性产业有机结合,找出最佳的均衡点,摆正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从原则上讲,老年服务性产业属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人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5.信贷政策的倾斜

信贷政策是鼓励或抑制某一行业发展的重要经济调节手段。我区的老龄产业正处在急待发展的起步阶段,又面临着加入 wto以后国外成熟技术、资金、产品的挑战。所以我区的老龄产业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上的倾斜。因此,可以从信贷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鼓励民族老龄产业发展。

6.相关政策、法规上的支持

目前的许多政策和法规只支持福利性的、非盈利性的老龄产业,这是计划经济影响下的产物。实际上,彻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只能走市场经济之路,也就是用商业方式发展老龄产业。许多靠财政拨款支持的养老机构和相关产业发展迟缓,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所以,现阶段比较超前地在老龄产业方向上做出较大投资的,应该同样能够享受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并引导企业参与兴办一批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托老所、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和兴办其他服务行业,还要对政府的相关管理活动进行协调统一,制定出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蒋秋.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广西老年学会呼吁社会关注.南国早报,2001,12.

[2]黄洪波.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若干特点及对策(摘要) .中国人口网,2004.

[3]张文范.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在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4).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5

全世界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转变,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对各国的社会经济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主要结合美国社会实际,分析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剧这一趋势及其加剧的主要原因和带来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美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及其原因

(一)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按照65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7%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来计算,1990年美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3%,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7%。[2]而且2030年之前,低龄老龄人(65~74岁)仍将占美国老龄人口的多数,但2030年之后,75岁以上的老龄人将占老龄人的一半以上。到21世纪中叶,8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更多。所以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逐步变老的过程,而且这一形势会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多而变得更加严峻。

(二)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婴儿潮”时期除外)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美国社会面临急剧老龄化还有一个原因,即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生育高峰期”(又称“婴儿潮”)一代人在未来几年中都将逐渐进入老龄人的行列。这一时期共有近8000万人出生,他们将加剧美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二、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保障面临更大压力

历史经验已表明,即使在富裕的工业化社会,一般的工薪劳动者也无法在一生中挣得足够的收入,以维持其漫长的退休生活之需。[3]所以大部分老龄人在个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就需要由国家、政府、单位等组织的社会养老帮助。美国的社会安全福利金是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1935年美国的《社会安全法案》及其以后的许多修正案所规定的。此法案规定老年人65岁退休时,可以从联邦政府领取全额的社会安全福利金,其家属也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助。其数额是根据领取者历年缴税的情况、过去工资收入多寡等来规定的。

总体来说,为了应对美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美国实行了比较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益和社会稳定。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美国社会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支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也会加大。以社会安全福利金为例,社会安全福利金的来源,完全是由全社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的积资形成的,此制度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实施。在二战结束时,此种社会安全制度刚刚建立10年,当时平均42个劳动力在为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支付养老金;现在则变成了3个劳动力为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支付养老金,预计到2030年将只有2个劳动力在养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同时,社会安全制度对老年人的补助数额是根据领取者历年缴税的情况、过去工资收入多寡等来规定的。所以工作期间低收入的工人退休后依然会面临贫困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一矛盾也会更为突出。

(二)医疗体系面临新的考验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龄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综合健康水平较之其他年龄段人群大大降低,所以医疗问题至关重要。美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除了私人医疗保险或集体医疗保险外,主要是政府1965年实行的政府医疗保险方案(Medicare)和政府医疗补助方案(Medicaid)。政府医疗保险是为65岁以上或者不到65岁但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人设计的,政府医疗补助方案是为低收入者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支持的项目。

20世纪90年代,联邦预算中有1/3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全国医疗支出中,用于老年人的占1/3。如果老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有资格享受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人员就会增加,这就必然会加大政府这一计划的开支。尤其是到2011年,“婴儿潮”一代中最年老的一批已年满65岁,到了享受国家医疗服务的年龄,其他人也将陆续达到这一年龄,需要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中来,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都会发生改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态度也会不同,很多老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等都会逐步加剧。所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

(三)老龄化冲击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

老年人除了疾病增多之外,还面临着另一大健康风险,即失能。老年人会逐步丧失工作能力,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而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美国社会从传统上是一个崇尚青春、崇尚活力的社会。社会舆论和美国价值标准普遍把老龄人打入另册,认为他们是健康欠佳,生活贫困,无用却给社会增加负担的一群人,对老龄人的歧视甚至虐待成了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4]

随着美国老年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以及老龄压力集团的崛起,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将遭到冲击;对老龄人的社会认同,老龄人的合法权益、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问题也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三、应对逐步加剧的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树立社会共识,正视老龄人的群体特征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崇尚年轻固然没有错,但逐渐变老是人人都会面对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且老年人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当代的年轻人铺平了道路,所以社会应该充分肯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要理性地看待老年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好有关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老龄化社会道德风尚。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只要思想重视,积极应对,措施得当,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二)推行积极的老龄化政策

首先,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对策。为应对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美国政府部门应该立即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国家医疗体系进行改革,要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加大国家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消除老年人的贫困问题,特别是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医疗体系还应该纳入更多老年医学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并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老年医学护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如为了应对养老院费用昂贵的情况,美国老年护理行业已开始提供上门服务,方便那些愿意呆在自己家里的老年人。他们派出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到老年人家中帮助完成日常事务,协助老年人进行各种保持头脑活跃的活动。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开展全国性的家庭宣传计划,让更多的普通美国家庭也参与进来,为照顾家庭中的老人做好准备,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同时政府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老年事业的发展。

第三,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推进各项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各种心理咨询,帮助老年人确立合理的心理期望值,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使老年人顺利度过迈入老龄这一转折期。

(三)充分发掘老年人潜力,挖掘老龄资源

美国渐渐增多的老年人的确为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同时老年群体是蕴藏着技能、经验、智慧的人才宝库,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可以在决策、参谋、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伴随着新世纪科技教育的大力发展,人寿命的延长,众多的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等方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身体状况良好,能够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可以有更多机会为社会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

所以,挖掘老年人潜能,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以减轻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政府和全社会各行业应根据老年人的愿望、希望和能力,努力创造出各种条件,使得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当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得他们活得更有意义,有价值。同时应该加强立法,消除年龄歧视,禁止虐待老人行为,禁止歧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自身也应该保持积极、年轻的心态,尽自己的所能来解决养老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为后代做出贡献。

四、结语

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今天的青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美国政府、社会和老年人群体都应该正确认识、客观面对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化意识和养老意识,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从价值观念、保障制度、社会舆论、老龄资源等各方面共同着手来从容应对、合理解决美国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59.

[2]江涌.国际实现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235.

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 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十四亿之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遭遇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困境。经济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却出现了未富先老的情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养老制度、退休制度等都提出了严酷的挑战,同时需要我们在财政支出结构中适当的向养老问题倾斜。而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努力探求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思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增加,或者年轻人口数量比重减少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种社会现象。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经的一个过程,不可避免。联合国对老龄化标准的认定是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在我国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40年我国65岁的老年人的比重将超过总人口的20%,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制度的原因。本世纪70年代,为了推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出台政策鼓励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等,这极大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的结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与该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水平也为人口老龄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我国税收支出增加,税收的净收入减少

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会导致我国税收支出增加以及国家税收收入减少,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对社会投资总量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进一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在国家总体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国民收入降低会致使得国家税收基数变小,进一步导致财政收入规模总体变小。与此同时,国家在老龄化产业税收优惠上的政策也必然会导致国家社会补助支出增加以及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减少,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应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容置缓。

(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支出增加并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支出增加以及国家财政负担变重。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公共医疗保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相关财产支出比例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我国的劳动人力在比重上越来越低,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还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要求财政加大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在财政总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等资金支出会加大财政压力,由此导致老龄化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占得比重越来越高。

(三)人口老龄化还会改变我国现有的消费结构,不利于生产性活动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速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得社会中会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关心老年人的消费市场,社会中的资金也会在这种利益趋势的引导下流入到与老年人口关系密切的行业中,这种资金的流动会对社会中的一些投资的资金具有“挤出效应”的作用,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数额变少,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四)在当前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风险

在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环境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收支失衡,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风险。就我国而言,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导致相关老龄化事业对公共财政的资金需求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税收以及财政收入减少。在这样的一种供需矛盾下,人口老龄化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这种财政收支失衡现象,并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尽管一些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收支平衡时采取了发行政府债券的方法来化解,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国债的发行量自身也有着一定的限度,过度发行债券必然会加大政府财政的风险,不利于国家财政政策持续推行,并会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支付风险。

(五)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我国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压力

作为社会保险的两个主要部分,老龄化会加重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的资金压力,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近些年一直处在增大的状态,老龄化的到来加大了社保对于养老和医疗的支出,这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现状及相关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存在如下问题: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制度不足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支出的高需求与我国长期在社会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低水平供给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我国当前相对较高的税收负担和并不完善的税收制度体系,使政府在选择提高纳税水平还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老龄化产业发展时,陷入两难境地;我国存在财政赤字水平较高、债务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制约我国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财政的压力也十分巨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从财政政策的制定角度着手给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适时、稳步的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全面放开“二孩儿”的生育政策,但由于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上升,劳动者自身的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放开“二孩儿”的政策效果并没有得到凸显。即使“二孩儿”的政策有效果,那么人口的红利也要至少在20年之后才能显现。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导致我国的有效劳动人口数量骤减,为了避免出现因劳动力数量减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情况发生,我国政府要适时、稳步的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延迟退休的前提是在劳动者健康情况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渐进的、小步走的一种改革方式,通过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证我国劳动力的接续问题,减小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压力。

(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会对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造成直接的冲击,使得在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的支出极具增加。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政府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如征收社会保障税,缩小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模式,防止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效率,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渠道,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保值升值等。

(三)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全社会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养老的课题。当前一对夫妇要面对四个老人,要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负担非常沉重。另外还存在着一部分“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养老问题更是尤为棘手。而国家政府开办的养老机构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都有待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财政政策上要积极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通过财政补贴或是税收支出等优惠的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的参与,同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的模式,提高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四)建立适应老龄化的税收政策

在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运用税收的政策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1.建立与老年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如护理、保健、老年用品的开发等,国家可以给予该类行业一定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这些产业部门流动,增加老年人口所需产品和服务的供给。2.对老年人的收入所得,给予税收的减免。通过建立这种税收政策,鼓励老人不服老、继续发挥余热,靠自己的力量获取收入,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

四、结语

我国今后将会面对愈加严峻的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冲击和社会挑战。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我国政府应合理制定公共财政政策,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既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穷志,何奇.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J].经济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