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例6篇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流分析

目前,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这也是企业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信息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其中以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James Martin的信息工程方法论最为显著。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确保企业施工中物资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查询,即将信息资源规划列入项目工程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管理人员。从而为管理决策与企业现场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优质的、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 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

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2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研发

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科技项目的创新与实施带来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问题越发严峻。人们不断的创新新科技推动了国家快速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项目管理面临着知识管理系统问题。知识管理系统的主题对象是科技项目管理,这是一项高层次的知识管理体系,科学技术事业的研究与知识的发展需要具体的管理系统操作与统一规划,这样不仅节省人工成本,也对科研方面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成本。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是在项目进行中工作人员更好的管理知识系统,处理科学数据、信息,促进科技项目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实施。知识管理系统是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开发可以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更能系统地操作与管理。

二、目前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科学项目管理是由多个人多组织、不同层次相互协助共同管理的,管理过程所遇到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都需要系统的处理。知识系统与人员操作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发展。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在目前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多重资源与创新意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多重信息的整合与重组,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知识管理系统老旧,对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无法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与管理。缺乏多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无法对接受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与更新,才能与科技项目更加匹配。人工创新意识薄弱,传统思维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人才的选拔与储备需要更高层次管理。不断创新,对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改进与完善,让知识管理系统更适合科技项目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机制的不健全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中,对科学技术发展处在不完善体制下,习惯用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模式,思维落后,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动力。这不仅影响管理效果,还无法对新知识进行优化与管理。

三、研究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离不开对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与整合优化。

(一)整合多重信息资源与共享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遵循国家科技发展规律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整合多重信息资源,实现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管理。1.整合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存储,优化知识库资源,给有需要的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基础。人才资源的选拔与储备很重要,只有不断地选拔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地整合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强大的知识库信息。2.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对文化知识信息、数据信息、员工信息、科技信息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形成知识库。该知识库实现共享机制,科研人员、部门、单位、专家及其他组织共同分享知识库中的信息。不断整合多样化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研发与管理。

(二)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只有不断地研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是必然趋势。新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输出,完善信息基础,科研人员不断获取先进知识,不断实现创新、创造,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的研发才能取得科技项目的进步。

(三)优化人工管理机制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优化人工管理机制,促进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能力提升与进步;优化人工管理机制对人工,人才信息资源更快速地整合、输出。人工管理机制的优化有助于科技项目层次化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的优化。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3

论文摘要: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在广泛共享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为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现状,促进公共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和共享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条块分割”和“信息垄断”现象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公共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严重不足。并且,由于政府在公共信息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缺少驱动力,造成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社会效用低下。在信息资源飞速膨胀和信息的社会信息需求日益增强的信息社会,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垂直式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不仅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水平,而且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层次需求。为适应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复杂性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水平,必须建立一个以政府宏观规划为指导的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1建立多元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保罗·乌勒(pauluhlir)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的《发展和促进公共领域信息的政策指导草案》中,把公共信息资源定义为不受知识产权和其他法定制度限制使用以及公众能够有效利用而无需授权也不受制约的各种数据来源、类型及信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满足社会不同组织或个人对公共信息的普遍需求,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的内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归入公共信息资源范畴,并由此组成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范畴体系。建立多元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实现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多层次服务目标的必然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明显的多层次化特征,公共信息的社会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处理上,还是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建设上,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层次需求。因此,建立一套以政府宏观规划为指导的,社会各类企业、组织和机构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多层次需求的必然要求。

(2)适应社会分工专门化和组织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分工专门化和组织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为一身的政府行政结构正在面临分化,并在事实上形成了多样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渠道,这为社会各类组织和机构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

(3)适应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复杂性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类信息需求,也包括对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精神类信息的需求,还包括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扶贫救济以及家政服务等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公共信息需求等。从总体上看,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因此,无论是从公共信息资源自身,还是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社会服务目标上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除此之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体系的支撑。

总之,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不仅是全面实现信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要求,也是适应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复杂性发展的需要。

2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在传统公共信息管理模式下,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信息交换的不流畅导致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上的“体内循环”效应明显,而“共享效应”得不到充分体现。在新形势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必须走政府行政型管理、市场经营型管理和社会自发型管理相结合的、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2.1转变政府的公共信息管理职能

2.1.1推进政府信息管理机构改革,促进政府政管理理念的转变。首先,改变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以政府宏观规划为主导,其他社会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参与的扁平化的、灵活的公共信息组织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应以推进公共信息运动周期中各个环节的有效实现为目标,尽量减少中间管理层的设置,并且可以根据信息运动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动态设置一些管理机构,以适应信息动态变化的需要。其次,改变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政府可以通过职能转移方式将公共信息管理的部分权力转移给其他社会机构和团体,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由过去的垄断管理转向有限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社会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其他组织和机构在信息管理上的优势。

2.1.2发挥政府在公共信息管理中的宏观规划作用。公共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社会,社会各级组织机构、团体和个人均有权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但是,政府在宏观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方面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公共信息管理中的宏观规划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建立国家层面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该层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有序进行;②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公共信息管理的政策规范,对多元管理主体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责、权进行明确的划分,以保证不同层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公共信息资源获取和管理上的公平性;③从宏观上建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规范,以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与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宏观规划需要一套科学的体系和不同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充分协调,不是哪一个组织和机构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发挥政府的权力优势和社会协调能力。

2.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形势下,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的开采方式、开放性程度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可以分别利用社会各种力量实现对不同层次公共信息资源的无缝管理和综合利用。公共信息资源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发挥和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复杂性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层次需要;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政府难以收集的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共信息资源体系中的空白,从而满足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和完整性要求。社会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在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可以以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的满意度为标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并由政府负责为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2.3充分发挥专业组织机构在公共信息深层次开发与利用上的优势

深层次开发与利用不足是我国在公共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难度大,系统性和专业性强的任务。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机构或团体,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一些商业的专业技术公司等在理论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来完成专题性、预测性、决策性和创新性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或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水平。

2.4建立一套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消费和使用取决于所提供的公共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传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共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大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唯一主体,缺少有效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不同主体从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常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竞争主体的最终目标。“评价”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从资源建设水平、共享程度、综合利用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用等多个方面对每个竞争主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的、开放的竞争平台,并可从宏观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是各经济行为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信息资源的效用,目的是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福利。共享程度低是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科学数据共享的观,信息共享体系是一个以共享数据为中心,包括技术标准、政策规范、人员、组织机构以及各种服务功能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因此,建立一个完备的公共信息共享体系需要从技术规范、组织机构和人才以及共享数据中心等多个方面人手。本文将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分成两大部分:共享环境建设和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

3.1共享环境建设

共享环境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基本保障。共享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建设。共享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有:

(1)为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2)为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使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3)为多层次共享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平台和组织管理体系;

(4)为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激励机制。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环境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信息立法和推动信息共享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这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障碍,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共享环境是实现公共信息共享的基础,也是实现对不同层次公共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的必要条件。共享环境建设不是哪一个社会机构和团体所能够单独完成的,它需要社会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因此,共享环境建设应归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另外,共享环境建设应着眼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长远发展,遵循从宏观到微观,先全局后局部的建设思路。

3.2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公共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其共享管理的多层次化。从总体上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本身具有多层次化的特点,并且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区域的分布和使用上很不均衡。因此,从实现共享管理的可行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应建立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要的多层次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具体包括:

(1)部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部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信息共享硬件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信息共享环境建设,以及国家层面的共享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在这里,国家层面的信息主要是指由政府掌握和控制,并能够面向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提供共享使用的国家基础信息和政府信息等。当前,部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应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转移到公共信息的共享环境和国家层面的公共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上来,以便为基层信息共享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

(2)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区域共享服务网络主要是指适应某个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需求所建立的公共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包括区域内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如财政、经济贸易和科技教育等各种公共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和面向区域服务的资源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在整个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向上应能够实现与部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的互通,并承担为部级信息服务网络提供信息资源的任务,向下应能够与本地区的企业级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互连,并能够实现与企业级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

(3)企业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在这里,企业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是指以追求信息管理的增值服务为目标,通过市场运行机制为社会各个层次提供信息服务的共享服务网络。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广泛收集社会各个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的深加工,并根据信息市场的需求变化,为社会各个层次的需求者提供信息服务功能。企业级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社会急需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级信息服务网络是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它可以根据市场上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动态的、灵活和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因此,企业级信息共享服务网络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社会效用,还能够解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复杂性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4

关键字:元数据,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数据库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膨胀,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大都是建立在各自独立的领域和范围内,系统的应用仅以满足各自领域的信息获取为目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造成了政府部门之间所谓“信息孤岛”的问题。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是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其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全局,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政府信息共享是促进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将元数据应用在政务领域,从各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中采集信息资源可以形成用户资源视图,通过元数据描述和管理技术可以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库,元数据是描述某一资源的结构化数据。它提供有关资源存储、资源分类、资源交换、资源访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和访问相关信息资源。

1元数据库在政务信息资源注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注册流程和注册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注册的流程如下所述:提交机构按照政务信息资源提取规范收集、发现、提取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形成资源视图;提交机构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统一描述规范》对注册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元数据描述;由主管部门对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进行内容审查;提交机构将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提交到注册机构并申请注册;注册机构验证注册申请,并决定是否受理此申请。如果受理了申请,注册机构就给资源分配临时的资源标识符,将注册状态注上“已受理”,并通知提交机构受理的情况;受理后注册中心对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进行测试和审核,如果元数据的格式或者内容没有通过测试和审核,注册机构通知提交机构相关的出错信息和处理意见;审核通过后,注册中心给注册资源分配正式的资源标识符,并将注册状态注上“合格”,注册机构将政务信息资源注册标识符及注册元数据信息,录入政务信息资源注册数据库,并通知提交机构和主管机构注册成功;提交机构与其主管机构收到注册成功通知后,要求对项目进行检查,确认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如果查出有错,应立即通知注册机构。如果核实无误,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状态注上“有效”,表示此申请注册的政务信息资源处于可用状态。对审核通过且确认有效的政务信息资源,注册机构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政务信息资源注册管理中主要有资源提交者、注册管理者和资源使用者分别完成信息资源提交、资源注册管理和资源的检索利用。资源提交者从本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系统中提取信息资源,编目形成资源描述元数据:资源注册者将受理的资源元数据信息注册到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并通过目录服务平台生成资源目录,提供查询服务。资源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换平台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检索、查询和获取。

2)元数据库对注册过程的要求

注册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将信息资源注册保存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注册系统和元数据库是相互支持的模块,为了更好的管理元数据,在注册过程中就应该做好下列工作。

(1)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分级

政务信息资源涉及面广,覆盖了几乎一切国民经济部门,跨社会各行各业,所以其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为了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是至关重要的。对政务信息资源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根据政务信息资源所属的政府部门划分,根据政务信息资源服务的对象划分,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等级划分等。为了方便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注册和管理,在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管理系统中,采用一定的分类方案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具体的分类方案可以参考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四部分》中提供的三种分类方案:按主题的分类方案,按行业的分类方案,按服务的分类方案和按资源形态的分类方案。

(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验证与测试

注册机构要对已受理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进行验证和测试,验证工作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以减轻审核阶段的工作,测试主要是对元数据的语法、格式进行检查。其工作大致包括:检查各个描述元素的名称和属性是否符合规范;检查资源实例XML文档元素的层次结构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检查元素的取值是否符合标准中规定的编码体系方案;验证网络资源是否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元数据提供的访问方式获取;验证不合格或者测试不通过,通知提交机构测试结果和修改意见,并要求提交机构修改后重新提交。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审核

对“已受理”的政务信息资源,注册机构要进行审核。审核要作如下工作:检查资源存放地址是否正确,即检查资源是否存在;资源描述信息中的题目等属性与资源实体中的属性是否相符;资源描述信息中的关键字是否符合规范;审核通过,分配正式的资源标识符,并将注册状态注为“合格”;审核没通过,将注册状态注为“不合格”,并通知提交机构审核结果和修改意见,由提交机构修改以后重新提交。

经过上述过程,注册机构将通过验证和测试的政务信息资源描述元数据存储到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政务信息资源处于“有效”状态。

2元数据库在目录交换系统中的应用

在政务信息律源目录交换体系中,元数据库担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都是建立在相应的元数据库上的。在元数据操作的基础上将提供者所注册的信息资源信息表示成目录形式为使用者服务。借助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就可以实现在政府部门分布式海量数据中的信息定位、发掘和提取,迅速地从其所涵盖的各委办局的信息中发现与其需求匹配的信息资源,进而获取并利用,实现决策支持、协同办公和信息上传下达等作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目录体系中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引用等,为分散异构(各委、办、局)的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提供基础性支撑;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方式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类描述。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5

中国五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像一座虚拟的人力资源大厦,它帮助中国五矿创建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标准,形成了一个可以由集团各级HR共享的高效、便捷、功能与时俱进的管理平台,培育了一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正如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邢波所言,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取得的成果,是中国五矿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件大事,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重大变革。

在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与中国其他转型中的国际化集团企业一样,中国五矿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应对全球化企业管理、高绩效运作、 满足员工需求等方面的挑战,从而获取和保持组织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战略优势。不仅如此,中国五矿还希望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继续执行“战略导向、人文管理、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巧选型 梳流程 采数据

近年来,中国五矿经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已经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转变为以资源为依托、上下游一体化的国际金属矿产集团,从单纯从事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公司转变为产融结合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五矿的员工规模快速攀升。从2000年到2011年,其员工数量从2000多人扩充到近十几万人。

据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刘丽峰介绍,集团多年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同时她认为:“好的想法要靠好的办法去实现。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很多管理思想不是想不到,而是达不到。”

为适应集团发展战略需要,在中国五矿V5信息化工程建设进入第五年之时,中国五矿决定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V5三期的10个重要子项目之一,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战略导向、人文管理、与时俱进”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落到实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五矿的V5工程是央企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据了解,V5三期人力资源项目的战略目标是:引进全球最佳管理实践,按照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梳理规范集团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数据标准,将当时11万多名员工的基本信息分类收集进系统,构建符合中国五矿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具有可持续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从而满足集团各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要。

慎选巧选软件平台

中国五矿下属的很多公司是最近几年才加盟的新成员,这些公司所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五花八门。几乎市场上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都可以在中国五矿的下属公司找到,而且版本各不相同。因此,中国五矿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平台,以承载11万多名员工的人力资源信息,涵盖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选对软件平台是中国五矿HR项目成功的基石。

中国五矿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平台的选型策略值得一书。中国五矿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闫晓青介绍,他们更看重咨询服务商如何用好软件,因此在进行项目招标时,他们没有进行单独的软件招标,而是要求来投标的6个咨询服务商捆绑他们认为最适合中国五矿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来对决。

闫晓青回忆说,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他首先淘汰的是一家拿着两个方案前来竞标的咨询服务商。他认为,这个咨询服务商的做法,说明他们自己还不清楚哪个软件更适合中国五矿。

最后,中国五矿选择了由IBM推荐的SAP HR软件。闫晓青表示,虽然SAP HR可能不是当前市场上最好的HR软件,但是对于中国五矿来说,SAP HR是综合性能最好的选择。而选择IBM作为咨询服务商,是看重IBM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

厘清家底 规范流程

中国五矿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V5三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组长以及系统未来的用户,刘丽峰充分认识到需求调研的重要性,并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为了保证业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项目组在对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需求进行整理后,分别征询了集团人力资源部各位领导对系统的要求和期望。接下来,项目组分别与总部人才规划与发展部、绩效管理部、薪酬管理部、员工关系与服务部、社会保障部、培训部和综合管理部等业务处室的领导和业务负责人进行了多轮交流,了解他们对系统的需求。不仅如此,他们还与企划部进行组织机构管理专项会商和方案沟通,与信息管理部进行了多轮系统架构和技术沟通。经过为期近一个月的业务需求调研,项目组收集了关键业务需求93个,梳理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89个。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召集了两次业务蓝图研讨会,并于2011年8月底形成了人力资源项目的业务蓝图。根据设计,五矿集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包含综合查询、组织管理、干部管理、绩效管理、薪酬和社保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培训与职称管理、档案管理、工种及技能管理、数据维护管理10大主体功能及分级授权管理功能,累计62个应用程序。该业务蓝图设计覆盖集团六大业务中心和直管单位,并充分考虑到生产型企业的管理需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数据采集 一网打尽

数据是IT系统的灵魂,数据标准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尽管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工作,但是刘丽峰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却一点都不马虎。她认为,如果基础的信息没有采集好,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在数据采集上,项目组不但思想上高度重视,流程上也非常细致。项目组首先对需要采集的员工信息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瞻性需求,整理出涵盖144项内容的员工信息采集表,并依此整理出人力资源数据字典作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础编码体系。之后,项目组分别设计了标准版、简化版的电子PDF员工信息采集卡,还特别制作了纸质员工信息采集卡,方便IT能力差的基础员工用手工填写的方式提供信息。

2011年9月中旬,中国五矿正式启动了主题为“我是光荣五矿人”的五矿集团V5三期人力资源主数据采集工作。随后,集团项目组开展了二级单位数据采集培训,同时下发员工信息采集卡和司徽。短短两个月之内,项目组顺利完成了五矿集团所有下属单位11多万员工的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包括坐落在边远山区的一线矿工。

刘丽峰认为,员工信息采集过程也是中国五矿企业文化的传导过程,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五矿的凝聚力。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项目组不仅圆满完成了数据收集任务,而且取得了多赢的效果。由于企业层级较深,一些基层员工在本次信息采集之前,甚至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已是中国五矿的员工,通过此次信息采集,他们对中国五矿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归属感。

在进行蓝图设计、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整理了数据字典编码体系、人员结构体系、专业工种体和流程体系,这四大体系为构建中国五矿统一的人力资源系统奠定了基础。

“成功采集11万多个员工的信息是件伟大的事情。好的开端对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闫晓青后来评价说。

实施推广的三大窍门

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大型集团企业IT系统的实施推广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么艰难。然而,项目组在中国五矿V5三期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中所采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依旧让人耳目一新。

QQ群

中国五矿的V5工程是个庞大工程,各期项目均涉及整个集团和下属单位的众多项目参与者。为了让众多项目参与者更好地沟通,V5三期人力资源项目组建立了以“快乐V5 HR大家庭”为名的QQ工作群。

这是一个拥有195个成员的QQ群,包含了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部的相关工作者、信息管理部的内部顾问、IBM公司的外部顾问,以及全国各级单位的项目参与者。“快乐V5 HR大家庭”QQ群为这个庞大项目的参与者们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苹果理念

为了保障系统的有效推行,项目组采用了“苹果理念”,就是希望尽量通过界面设计的优化来增加系统的亲和度,让终端用户无需查看说明书就能轻松应用系统。而在此之前,SAP软件产品的界面不够友好备受诟病。为了保证界面的友好,项目组在HR系统之上增加了用于管理应用的SAP NetWeaver CE,并根据中国五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开发。据悉,刘丽峰还根据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对首页中功能菜单目录的具置进行了调整。

培训会

培训会在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项目中屡见不鲜,中国五矿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中的培训会之所以可圈可点,是因为其培训会具有两大特色。其一,针对性强,在项目实施的各个关键节点(如数据采集、系统上线),项目组都举办了培训会以保证关键节点出色完成。其二,重视程度高。举例来说,在2012年4月25~27日举办的在湘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培训会,刘丽峰与项目组成员一起,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不失时机地给大家以鼓励。通过项目组生动形象、专业、人性化的讲解,枯燥、复杂的系统问题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力“死角”变身信息化领跑者

随着2012年3月30日系统的正式上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部门处理日常业务的有效工具,并将人文管理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就像一座虚拟的人力资源大厦,中国五矿的其他业务部门,甚至每一位员工都是这座大厦的主人和受益者。该系统为中国五矿带来的收益总结如下:

第一,搭建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储存了中国五矿逾11万从业人员的人事信息,还梳理、采集、导入了一套完整的、统一的自集团公司总部至最基层的车间/班组的组织架构体系,为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及全集团业务的上下贯通奠定了组织架构基础,有效支撑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做顺”。

第二,大幅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时、动态地提供集团各层级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如员工基础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绩效结果、培训记录等信息。人力资源部员工日常业务处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例如,过去需要手工制作的人力资源盘点报表和国资委年度人才统计报表,现在均可由系统自动生成。集团各级领导可以及时、便捷、动态查询所在单位的组织机构情况及员工信息情况,灵活查询各个组织、满足各种条件的人员报表,按年度掌握本单位人工成本情况,有效进行人才规划、培训和激励。例如,如果中国五矿要成立一个专业委员会,只需花5分钟时间就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库中将相关人员的数据抓取出来。

第三,提供了员工自助功能,将管理融入服务中。系统具有查询、数据维护管理等自助功能,在严格的权限管理下,员工能够自行处理很多人力资源相关的事务。举例来说,以往员工开具收入证明,需要找部门领导、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经过层层盖章、签字,不但手续繁琐,而且耗时很长。现在,员工可在系统中自动生成收入证明,直接找人力资源部盖章即可。

第四,强化了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协同。中国五矿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选型之初就考虑到日后如何与时俱进,考虑到将其与其他系统整合,并为其他专业管理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职能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协同和业务协同。比如说,集团的管理层不需要通过人力资源部即可了解到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采集的准确、完善的员工数据为集团其他专业管理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提供了可能。

第五,培养出一支既懂人力资源管理,又懂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五矿总部、业务中心、直管单位和下属各级单位间紧密协作,共同参与了业务访谈、数据标准确立、蓝图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测试等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项目建设成功不仅体现在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的成功,还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通过该项目,中国五矿培育了一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中国五矿CIO张秋波在2005年曾经提到,人力资源是中国五矿信息化建设的“死角”。经过V5三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现在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成为中国五矿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毫无疑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为中国五矿打造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提供可靠的人才和组织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线之日,也是中国五矿新一轮管理提升开启之时。据悉,在该系统的支撑下,中国五矿不断完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狠抓人才招聘管理,从源头上把好人才队伍建设关;完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落实管控优化;规范流程,开展所属企业董监事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完善了所属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记者手记

中国五矿HR系统建设的四点经验

“HR系统是中国五矿集团的系统。”这是五矿集团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闫晓青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由衷赞美。是哪些重要原则促使项目大获成功?领导重视并参与、业务部门主导、关注数据基础、借力咨询服务,这四点是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有用的借鉴。

领导重视并参与。V5工程作为中国五矿的战略工程,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五矿高层领导的重视。在V5三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中,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邢波及全体班子成员都参与了项目建设的高层访谈。作为中国五矿人力资源部负责关键岗位人才资源管理和干部考核的副总经理、项目经理刘丽峰不仅亲自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推进,而且全程参与为下属单位举办的系统培训工作,关注进程,严格把关。

业务部门主导。作为V5三期工程的一个重要子项目,中国五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传承了V5工程以往“谁应用谁主导”的做法,一方面避免了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冲突,另一方面能够让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业务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范文6

对信息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奥廷格在“信息资源政策项目”报告中,提出了信息资源的概念。后来的研究者认为信息资源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本身构成的有序化信息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还包括与信息本身有关的各种资源。企业信息资源也有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之分,本文的信息资源指的是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NIEC)定义的狭义企业信息资源,它包括企业内在结构状态信息、客户群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三大类共60项信息类型。

有效信息资源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企业信息资源分类目录的编制。一般来说,企业信息资源分为内部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两大类。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包括管理信息、人事信息、财务信息等内部结构状态信息和生产信息、供应信息、营销信息、研发信息等内部生产经营信息;企业外部信息资源包括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微观信息有市场信息、项目信息、技术信息等,宏观信息有政策信息、科学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一个好的信息资源分类目录要求检索迅速、共享方便、信息完整,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技术系统设计的依据。

由于企业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企业信息资源分类目录的编制是一项涉及企业各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以企业门户为例,EIP软件设计要求以部门职能作为企业信息资源分类的基础,每个部门设立信息联络员来提出需求和提供信息。这样,如财务部门,可以有一个本部门的功能模块来管理和财务信息。

信息资源按照内在关系又可以分为元信息资源、本信息资源和表信息资源。元信息资源就是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未经筛选和处理的各种信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元信息资源,使之成为企业拥有的本信息资源,再通过企业内的知识活动转化成表达清晰、便于管理者使用的表信息资源。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通过信息的筛选、采集、加工和分类等,使元信息资源成为表信息资源。以企业内部网站的信息管理为例,分布于公司各部门的信息员负责筛选、采集有用信息,由信息技术人员按适当的格式加工,并分类到网站的不同栏目上。

信息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企业的价值,要及时、准确、完整、经济地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息。

2、存储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存储管理要确保这笔财富被安全、完整地保存。

这需要分三个层次来考虑:一是软件系统的选择,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数据库(MS SQL Server 2000)、信息系统等;二是存储技术的选择,存储局域网络(SAN)、磁盘冗余阵列(RAID)都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存储策略的选择,包括存储位置(分布式存储、集中存储、服务器托管等),备份策略(备份间隔期、备份内容、备份介质、保存时间、版本控制),访问策略等。其中,存储策略的选择是关键,一个好的存储策略要做到访问方便、信息安全、完整可恢复就要规划好存储策略。在笔者的公司就发生过因为备份版本与软件版本不一致而丢失信息资源的情况。

3、功能管理。功能管理是对信息系统服务功能的管理、导向和控制。功能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效率。

企业内网中,功能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的部门职能和分工。信息系统根据部门职能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并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比如,财务部和人事部,它们都需要文字信息、表格下载,财务部希望能保密查询业务数据,人事部希望得到并公开员工业绩资料,所以要为它们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合并赋予差异化的访问控制。通过设计合理的功能模块,各部门还可以共享信息资源。

4、信息化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管理包括网络建设、设备维护、软件应用、安全防毒等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中最耗时、最基础的保障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具体技术,技术管理往往被忽视。但是,要流畅、安全、高效地使用信息资源,必须重视技术管理。就现在的网络使用情况来看,反病毒、反黑客技术正成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5、信息化战略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人们对信息价值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的结果就是进行信息化战略管理。信息化战略管理要求识别企业关键信息资源需求,制订适合企业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的使命和地位;设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形成信息化治理的组织结构;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行动规范和技术标准。它是关于企业信息系统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总体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