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例6篇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1

1 引言

本课题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依据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华桥外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华桥体育教学为实施平台,结合华桥外院教学环境与资源。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方案,将体育教学俱乐部体系化,科学化,具体化,合理化的进行设置,对改革方案进行实施,来检验改革方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在满足大学生四年体育锻炼不断线,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新理念,培育俱乐部模式下的校园体育文化。

2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想

2.1实行 “混合――分层――三自主”选课制

“混合”是在一个俱乐部内部,不分年级、性别、专业,全体成员是一个整体;而“分层”在所有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成员中,先对成员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技能基础掌握了解,再此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基础层”和“提高层”;“三自主”是学生自主选择时间、项目、教师。

2.2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

健全严谨、科学的师生考核制度,制定俱乐部管理细则,体现课内外体育活动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

2.3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

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相统一,课外是课内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2.4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个部分,知识包括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是专项技能;体质是力量、耐力等,健康是身心、道德、社会健康;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是意志品质、体育道德。

2.5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与策略

俱乐部活动设计分为三大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体质与健康模块、能力与素质模块,三个模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紧密相连有机结合。把俱乐部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设计与策略、课中设计与策略、课后设计与策略三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6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质量评价标准

从学生身心健康、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3 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具体措施

3.1 以评价目标位为指挥棒,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评价施行“一主、二多元”的评价标准

俱乐部评价执行一“主线” 二“多元”, 一“主线”即身体健康评价主线;二“多元”是在身体健康基础上对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学生身体健康评价,实现多元评价目标,完成全面人才培养目标评价。

3.2设计多种锻炼形式,创造多种锻炼环境

课上俱乐部,课下社团,校级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单项俱乐部比赛、院系内部比赛、早操、阳光体育活动等,形成科学性、层次性、连续性的多种锻炼形式与环境,供广大学生参与选择。建立体质健康中心、体育与健康咨询中心、建立俱乐部健康档案,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3拓宽活动内容、时间、空间

增加活动项目及内容,供全国各地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学生热爱兴趣高的项目增加开课容量,满足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设计季节课,各个俱乐部与冬季滑雪、滑冰相结合,形成分明的季节课。学校的场馆不对外开放,全部的场馆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除课上俱乐部活动时间外)全部免费对学生开放,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3.4施行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级管理”

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俱乐部活动目标和进程的质量标准,在活动中自觉完成俱乐部的要求。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形成良好的俱乐部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 华桥外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创新与特色

4.1创新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部式教学内容;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多元评价标准,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评价相统一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4.2特色

四年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不断线,突出体现俱乐部课内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特色。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2

1当前公共体育教学运动进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风险

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人们对体育活动进行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中,其参与人数的广泛性和体育项目的多元性,决定了必须选择完善构建整个体育教学运动进行的具体元素,从而确保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能够发挥其理想效果和价值。结合目前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具体开展状况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以及对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问题认知不全面,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运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体系化风险。而认知这些风险内容,并制订合适的方法,将为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进行提供重要帮助。具体而言,其风险主要表现为:(1)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中,由于多数体育教师对公共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缺乏准确认知,尤其是很多教师盲目认为,公共体育运动项目不可能存在相应风险。正是体育教师的麻痹意识,从而使得整个体育运动进行过程中,很难对各项潜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得很多问题无法被有效避免。因此,在整个体育运动项目中,由于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从而限制了整个体育教学运动的理想效果。尤其是在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中,一旦出现运动风险,将无法及时有效地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化解决。(2)当前整个公共体育运动进行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完善、体系化的风险防范理念。实际上,从当前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的实际状况来看,其出现这一问题的更多原因在于多数学生自身未能意识到运动风险的潜在危险。因此,无论是具体的防范理念,还是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都极为欠缺,通过对当前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多起事件的背后根源都是学生未能形成全面完善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具体理念。因此,想要完善构建运动风险防范体系,就必须从强化学生自身的预防意识切入。(3)对公共体育运动具体开展来说,其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了体育运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忽略了风险防范意识及具体防护措施的有效教育。实际上,想要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效果,仅仅依靠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将这一系列内容具体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运动中,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预防问题出现,且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2健康教育理念的具体价值内涵

健康教育理念是当前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所出现的理念内容,而认知该理念的具体内容和内涵,将为体育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有效帮助。但是在整个体育教学运动中,其有着自身特殊性,如学生普遍参与、学生参与深度广泛等。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融入整个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和内涵,通过完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健康教育理念的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1)健康教育理念的目标在于一切内容围绕健康进行,无论是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方案都需要将具体的健康要素和知识内容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当然,这就要求不仅要将健康知识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更要将可能影响健康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化完善,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健康教育活动的体系化开展。(2)健康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具体的教学元素,还是体系化的教学方案,都需要充分融入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从而确保整个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健康教育活动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体系化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具体的方案内容,还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方案设置,都需要将健康教育的具体要求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3)在健康教育理念中,其不仅需要充分注重将健康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也要对各种影响健康教育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施预防与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健康教育的理想效果。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意识理念。因此,认知健康教育的理念内涵,将为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有效进行提供重要帮助。

3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价值和意义

随着当前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不断成熟,公共体育运动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该运动的参与人数,还是该运动中所具备的价值和作用,其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完善有效地进行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非常必要。对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来说,其在开展过程中风险不可避免,而一些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可能影响参与者自身的健康。因此,结合当前公共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的价值和作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必然能实现该体育运动的理想效果。通过完善构建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能够在丰富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元素和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完善。当然,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不仅是元素理念的丰富,更是一种教学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想要实现公共体育教学体系的理想效果,就需要从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与融入开始实施,通过完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理想效果。当然,完善构建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实际上也是当前健康教育理念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和背景进行系统化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等都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完善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的具体构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潜在的身体素质问题,从而实现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不仅如此,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的具体完善,也是从整个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状况中所得到的具体经验认知。通过对目前公共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由于教师和学生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具体建设,将大大降低体育教学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从而在确保整个体育教学运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维护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对整个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开展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健康体质。因此,健康教育理念对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在公共体育教学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较难把控的风险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投入或专心,缺乏危机意识,甚至部分学生在遭遇相应体育运动风险时,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很容易错失第一时间防护与救治,从而出现本可避免的问题。

4健康教育理念下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健康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健康教育体系,还是健康意识的融入都实现了系统化实施。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作为整个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需要在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完善风险风范机制,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健康教育理念影响下,构建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的具体思路主要表现如下。(1)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充分认知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同时也要对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潜在的运动风险内容及具体威胁状况形成全面准确的认知。只有提升对运动风险的认知,才能实现健康教育理念与运动风险防范机制之间的有效融合。要细化梳理公共体育运动进行过程中各种风险问题的发生可能性,以及制订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通过具体筛选、细化分类,针对性落实,从而创新、优化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理想开展。(2)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想要构建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就需要结合体育运动项目内容的具体状况,理性分析和辨别其中所潜在的风险和不足,通过有效创新和完善,从而实现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中其风险的有效预防与把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理想的预防效果,不仅需要对具体的风险内容进行具体的把控,同时更是要细化风险类型,通过有针对、有重点地制订具体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在整个公共体育运动进行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开展与具体实施。当然,必须认识到,在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多方位要素,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教师,甚至是社会资源都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一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自身通过强化风险意识,学习风险处理方法,教师通过提升重视程度,掌握必要的风险处理方法和能力,学校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入必要的社会市场资源,从而实现整个机制的系统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系统化、多层次构建,从而实现整个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实施和应用。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以及多数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状况进一步下降,使得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理想效果,不仅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更重要的是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课堂。通过对公共体育教学运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运动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大大影响了该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健康教育理念在公共体育教学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严麦雄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文梅.论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3(18):152-155.

[2]姚健梅.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运用游戏和情景化教学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12):28-3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推行“学校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学生对接职业”办学模式,阐述了“以健康教育为本”岗位体能锻炼为核心的职业体能培养理念及拓展元素,拟定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而融入各专业之中。其教育目标是贯彻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品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职业工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有的教育目标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营养结构的改变,学生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中职生就业因体能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负荷而转岗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不能和谐相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承载力较弱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令人担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而增强学生体质,以促进中职生以强健的体魄直接投身岗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基础课而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出发点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并施以品德教育,其课程作用辐射范围局限于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这种始终围绕教育、学校和学生为一体的课程观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学为教育服务,忽略了教学为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视角,其实质就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而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观模式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职业体能准备的和谐”。因而课程锻炼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能为核心,按社会及企业岗位对人才体能的具体化要求,实施岗位体能需要训练、团队团结合作需要训练、创新能力需要训练、服从服务与生存需要训练、心理适应性需要训练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切实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应对的能力”。这种职业观培养模式与课程观培养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拓展了教育、职业、企业、社会间的视角。融入了社会发展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岗位体能应对元素、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使得课程培养元素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促使课程效能最大化,使之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谐相偕之目的。

2.“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业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性质决定了本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当企业文化或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劳动者认识与观念不能和谐相偕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自然令人担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教育和企业而言,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拓展教育、职业、企业、社会互惠视角,以利和谐发展就显非常必要。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要实现培养元素多元化,按企业文化需要引入团队团结合作、创新能力、服从服务与生存、心理适应性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职业和岗位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就显的非常重要。

(2)职业岗位体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社会己见端倪,创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及先进的科技。同时,现代化劳动环境及条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适应能力降低、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日本,科技部门针对果农上肢手臂因长时间高举喷雾器打农药而导致上肢及身体不适专门设计了人体手臂支撑器以此减轻果农劳动负担。这些人性化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因此,关注人力资源体能素质不仅是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3)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推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并引领当今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被视为健康的真谛,而忽略了健康整体观和健康体能锻炼。实践证明,现实中学生营养结构及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的相向现象,毕业生体能无法从容应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体育人,正确认识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内涵中健康体能和整体元素是增强学生体质根本办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对接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职业岗位群体中互相联系的分支群体所构成的职业系统中。在实施“体能锻炼与职业对接”方案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职业岗位体能锻炼两大主题,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的。

2.产业链中“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分类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产业链中学生就业较集中的各职业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调研,我们把各职业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职业进行归类得出四种类型职业岗位群,形成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有效路径。

(1)“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包含电会、文秘、制图、化验、计算机、电子、仪表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长时间含胸、低头、弯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静坐在流水性生产线上,由于工作精确度要求高。导致心理紧张性增高。具体参与“坐位型职业”工作的身体部位是头胫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机电、汽营、医护、烹调、工模具、营销、农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因长时间站立且含胸工作。导致人体协调机能、大脑思维活动负担重、压力增大。参与“直立型职业”工作身体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旅游、幼师、汽修、物管、保安、数控、家电维修、建筑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工作方式体能动作较多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劳动条件艰苦复杂。导致体能消耗大、运动系统,心肺功能负担过重。客观环境条件对身体不良影响多。因而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体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水下、地矿、地质、森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劳动环境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

三、“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众所周知,具体的岗位工作是在人体相关机体部位协助参与下完成的。加强各具体岗位参与完成具体工作的相关身体体能素质是“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及职业岗位群须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的核心依据。

1.“坐位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练习;发展静力性素质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发展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练习。

2.“坐位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散步、慢跑,武术、医疗康复体操、健身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材体操等活动促使颈肩、伸展筋骨放松肌肉等,消除颈肩部疲劳;通过篮球、排球,快速推举轻杠铃、哑铃、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通过手指卧撑、负重引体向上、增强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准确性;通过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接力跑、游泳、保龄球、飞镖等运动,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机能。

3.“直立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4.“直立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慢跑、篮、排球、游泳、跳绳等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呼吸、运动器官的功能;通过器械体操,健美操、负重搬运等锻炼增强学生上肢肌肉力量;通过武术、太极拳、医疗保健操、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立定跳远、连续蛙跳等下肢活动性练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通过体育游戏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及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消除肌肉紧张,促进机能恢复。

5.“动作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柔韧素质的练习;发展支撑、攀爬、悬垂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质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6.“动作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负重搬运、持器械体操、负重引体向上、增强学生力量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

7.“特殊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巧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素质练习;发展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8.“特殊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进行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培养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教学实践,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4

方法:按照“2011年度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示范区基线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严格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镇15-69周岁的各类人群20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07%,健康行形成率为66.46%,具备健康素养率为18.25%。

关键词: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41-02

为了配合平湖市创建“浙江省区域性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示范区”工作,掌握我镇目前居民真实健康素养基本情况,以将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方法与内容。以“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综合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2011-2015年)”为指导,按照平湖市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布置,严格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镇15-69周岁的各类人群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参与调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操作技术系统培训基础上,于2011年11月1日至20日期间的每天9∶30至18∶30,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一次基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调查对象:本次基线调查集镇居民40人,农村居民160人。性别:男性100人,女性100人。民族:汉族199人,占99.50%;少数民族1人,占0.50%。文化程度:文盲11人,占5.50%;小学29人,占14.50%;初中67人,占33.50%;中专及高中52人,占26.00%;大专及以上41人,占20.50%。职业:国家机关单位2人,占1.00%;事业单负责11人,5.50%;专业技术人员4人,占2.0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6人,占13.00%;农业生产人员39人,占19.50%;商业服务人员26人,占13.00%;生产及运输人员28人,占14.00%;学生28人,占14.00%;离退休人员10人,占5.00%;其他26人,占13.00%。

2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101-116题为健康理念与知识题,知晓率为69.07%,201-206题为健康行为题,形成率为66.46%,将知晓率达到80%、形成率达到70%定义为具备健康素养,则本次调查显示我镇18.25%的居民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

2.1健康知识与理念。按年龄分组,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最高的为25~年龄组,为73.61%,其次为15~年龄组,为72.60%,45~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为64.17%。按文化程度分组,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最低的是文盲组,为50.22%,最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为78.63%。

在单题知晓率中,肥胖与健康关系的知晓率最高,为89.50%;其次为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为89.25%。另外知晓率最低的是对健康概念的知晓率,为28.75%;对蟑螂传播何种疾病的知晓率也较低,为29.50%。

2.2健康行为。按年龄分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的为35~年龄组,为73.83%,其次为15~年龄组,为70.55%,45~及55-69岁年龄组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最低的55~69年龄组,为57.29%。按文化程度分组,健康行为形成率随着文化程度的高而增高,最低的是文盲组,为49.24%,最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为75.00%。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102人(51.00%)能做到每年一次体检(包括妇女病普查)。

如果生病的情况下,200名受调查对象中,162人选择到医院看病;88人会到社区门诊看病;99人曾自己买药或服用家庭备药;37人会选择不吃药,注意饮食休息;会采取其他方法者3人。

2.3健康状况及健康态度。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57.25%的人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或非常好,41.00%的人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另外1.75%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差或很差。15.00%的人在近两周曾因病就医。

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有16人(占8.00%)曾因生病住院。其中住院3天以下8人,3~8天6人,8~15天1人,15天以上1人。

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有109人(占54.50%)因生病花销过费用,半年所花费用在500元以下81人,500~1500元17人,1500~5000元9人,5000元以上2人。

2.4对健康相关信息的关注调查。对健康相关信息的关注从总体上呈正态分布,相对而言,高学历者较低学历者会更多地关心健康问题,高年龄者也比低年龄者较多地关心健康问题。

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总是阅读或收听有关健康信息的人员为3人,占1.50%;经常阅读或收听的人为47人,占23.50%;有时会阅读或收听的为99人,占49.50%;很少阅读或收听的为45人,占22.50%;从不阅读或收听的为6人,占3.00%。

2.5健康维护意识与花费调查。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在维护和促进健康方面花销过费用的有104人,占52.00%。在这104人中,花费在500元以下者为64人,500~1500元33人,15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1人。有60人曾购买过保健品,41人曾买过健康保健类资料,14人曾花费于健身运动器材。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5

论文摘要:“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我班分五个单元的活动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有缘千里来相会、我的自我我最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我真的很不错和我的未来不是梦。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另外,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伦理学与教育学恐怕是不够的,若能借助于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辅导的帮助,那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团体心理辅导日渐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第二,活动的选题尽量小,以小见大,便于实际操作,还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多设计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以下是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使学生学会和他人的沟通探讨,学习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增强方向感。希望能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启发。同时还希望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受,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由教师指导,班干部协助

四、活动时间:共五次,开学后每周一次一单元,每次2~2.5小时

五、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发展观

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

六、活动过程:(见附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职体育 新体系

[作者简介]黄海波(1977- ),男,湖南望城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刘铭良(1955- ),男,湖南醴陵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部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管理。(湖南 株洲 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健康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新体系的构建”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J125YB04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近几年来,虽然体育工作者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我国高职体育课程在其指导思想、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着种种不足与弊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专时期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即使高职体育教育中抛开旧项目授新项目,但还是存在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重体育技术传授、轻健康知识传授等现象。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给现在的高职体育带来了冲击。高职体育作为增强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学生健康教育的理念的培养。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立目标,探索最合适的教育模式。那么,高职体育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围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体育素质,如何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得健康教育与高职体育相互渗透、互为促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本研究正是立意于此,对高职体育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以促进高职体育更好地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①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中心的活动;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是人;健康教育的中心点是促进健康知识与个人行为的结合,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和谐平衡;健康教育重视个人行为的改变。

2.高职体育。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毕业生要求能够做到“手脑并用”,高技能人才优势有别于研究生、本科生,从而决定了高职体育与其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具体体现在高职体育教育目标是全面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为先决条件、提高职业体能胜任力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基础、努力倡导“终身体育”为高技能人才的今后发展提供驱动力,能够为大学生调适就业压力,改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大学生的个性与意志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三、构建健康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新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自从1800年美国教育家霍列斯曼提出了学校健康教育概念以来,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被全世界各国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到20世纪中叶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健康教育”的主题进行了有效诠释,继而形成了全球“健康教育”的共识局面。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即1989年9月原国家教委选择了天津和湛江两市作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点。随后,1991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2年《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本与《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问世。至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首次有了工作的行政法规和教材大纲。这一改革的举措,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和施教的指导性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使学校体育步入了从强调知识学习到强调行为培养的历史性转变。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的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型”②,继而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产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③这些权威的文件与宏观的指导,及时地为我国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入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由“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方向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四、构建的策略

1.构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高职体育新理念。教学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而其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决定了理念的创新程度。但是,目前“工具性”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氛围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主要是指把人培养成工具,以社会需求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只顾强调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无谈及个体的个性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学科本位,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操练,师傅授徒弟式的教学方法和运动员式的训练内容与方式占主导地位④。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的氛围中,高职体育教学最深层次的就是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的研究,其本质与核心是研究“健康育人”,即做到既育体又育人的人文新理念。由此,它是高职体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学层次和水平的“思想平台”。以往高职体育教学注重的是一个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学,就如师傅传徒弟式的教学,教师却不太重视一个“人”应如何培养,或“人”应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从而忽视了体育教育是对人性的探索。然而,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家方万明先生认为:“体育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工具,尤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所以,构建高职体育新理念必须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对学科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使得通过高职体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健康教育、职业体能、职业素养“一体化”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21世纪的高职体育应要构建健康教育、职业体能、职业素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扩充体育教育内涵,使得高职体育从单纯生物性身体教育向生理、心理、社会与道德四维教育转变。不仅要强调增进身体健康的教育功能,而且要求人们具有卫生科学知识,实行符合健康要求的行为,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健康观,使其步入社会能够提高生产能力,享受美满幸福生活。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时以“健康第一、终身学习”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关注健康,注重能力,提高素质,服务专业”为宗旨,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课程体系开发:首先根据高职院校现有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特征开设公共体育课,通过对各类职业岗位群职业特点的分析,分别按照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整合成对应的选项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健身计划和爱好自行选取选项课程。具体来说,我院现有的机电类、电气类、轨道类、人文类、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体态特征基本可分为伏案型、站立型、交往型、运动型四种类型。对其所有的专业均按需求开设田径、体操、球类等公共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除了公共体育课外,我们充分考虑到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职业体育素养的要求不同,详细分析了上述四类体态特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特点,总结出其对应的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之上,科学规划了各类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体育选修项目的开设。如以伏案型职业岗位群为例,他们的职业体态特点多为长时间采取坐姿,面对电脑或机器进行文字编辑、数据处理、软硬件设计与维护等,由此我们分析得出该类职业岗位群特别需要具备肩、颈、腰背、手腕、手指、下肢等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肌肉耐力等相应职业体能的训练;而且这类岗位群还非常需要乐观向上的心态、团队协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职业素养。为较好地发展伏案型岗位群的职业体能和素养,我们开设有瑜伽、排球、篮球、足球、体育保健、体育舞蹈等与其岗位体育素养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3.构建“多元化、综合化、发展与目的性”的学生评价新体系。评价的本质主要体现于价值判断,对价值判断需要收集反映事物或事件本质特征的数据或信息,这样需要制定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利用评价结果,恰如其分地发挥评价功能。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旨在更好地完成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高职体育评价主体应拓宽,改变以往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主要由老师说了算的现状,应具有企业评价氛围,由教师、同学、学生自己三方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其次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内容,体现了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高职体育评价应从技术动作、行为表现、意志品质、心理状况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的行为表现情况;既要考核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又要考核学生的职业体能胜任力;既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表现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意志表现力。从而突出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再次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功能,功能应体现发展性、目的性。学校的体育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发展,让学生在过程性、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如在每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测试和评价,得出基数,然后在期中、期末再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与测试,以发展的程度水平进行评价。另外,对学生的体育评价还要以学生是否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而不是单纯地看运动指标,比如,伏案型的专业和站立型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其评价内容、标准显然应该有所差别。

[注释]

①郝利玲,曾小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90.

②王峰.高校体育课中的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2):5l-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