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例6篇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1

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乡村交通快效发展,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但由于乡村交通社会关注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职权不清、行政监管不力等问题,致使乡村交通成为管理空挡和盲区,无形制约着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新乡村交通管理势在必行。

一、乡村交通面临的现状

乡村公路覆盖面广,连接广袤的县、乡、村、组,里程数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四分之三,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交通直接服务于“三农”,是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长期以来乡村交通面临着“公益性”现状,在建管养运安方面,很大程度按照“公益事业”对待。一是没有控制性的乡村交通详细规划。乡村交通设计随意性大,甚至以领导的意见为转移,路面结构设计不规范、设计线路与实际路段情况不符、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设计,造成乡村道路坡度大、弯道多、拐弯急、视线差。致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低,安全风险高。二是没有保障性的乡村交通资金来源。乡村交通资金主要来源于中省补助资金,需要县乡村一定数量资金配套和社会捐助。由于县级财力不足、乡镇资金紧缺、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捐助难度大等因素,造成部分交通项目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等模式,委托当地既无资质、无技术、无经验的村委会组织队伍自建。致使乡村交通质量差,使用年限短。三是没有系统性的乡村交通管理体系。乡村交通的发展,目前更多注重交通的数量,而忽略了交通的管理。“产业发展”的成片推进,一些企业在乡村安营扎寨,货运车辆不断增多,“双超”问题无人管;“产业兴旺”的初步实现,流转土地后的群众空闲时间增多,驾驶二轮摩托、电摩托、农用车等出行频繁,且驾乘人员老龄化严重,违规问题无人管;“建管养运”的严重脱节,养护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养护措施不落实,造成路面水沟边坡养护不及时、路面损坏、交通设施破坏等问题无人管。致使乡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二、乡村交通存在的问题

乡村交通点多、线长、面宽,通过近几年来乡村振兴的强力推进和精准扶贫的高效实施,乡村交通虽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一)交通群体无安全意识。

部分驾驶人员酒后驾车、超员超载、逆向行驶、抢道追逐;部分驾驶人员驾驶的车辆未年检、无交强险,甚至是城市淘汰的报废车辆;农用车、二轮摩托、三轮车、电动车在乡村泛滥,部分驾驶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交通规则、甚至不能识别交通标识;部分留守老人为省事省时省钱,亲自驾驶电动摩托组合接送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无安全意识又严重超员;部分群众把乡村公路当做公共资源,随意在公路上铺晒粮食、摆摊设点、堆放柴草。

(二)交通运输无设施保障。

乡村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因资金原因,未按照“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要求,增设交通标识标牌、减速带、波形护栏。部分公路坡度大、弯道急、搭接多、临水临崖,未安装波形护栏和警示标识;部分公路两旁的学校、院落、企业等出入的人车较多,未安装减速带和提示标志;部分公路路面狭窄,安全风险点和风险源多,车辆只能单向通行,未按技术规范修建错车道。

(三)交通执法无强硬措施。

乡村交通管理有交警、运管、路政、农机、道安办、派出所、交管办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明确但交叉、执法配合但推诿,结果是多个部门管不了、管不住、管不好一辆车;乡村交通里程长、范围广、车辆多,交管部门人手少、装备少、车辆少,上路执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对乡村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缺乏震慑力,多数驾乘人员都抱有侥幸心里,与交管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乡村道路车辆种类繁多,无牌无照驾驶、非法营运、违规载客、对抗执法已成气候,虽常常开展执法,但缺少强硬的措施,乡村交通运输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

三、乡村交通管理的建议

乡村交通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客观面对、探索改变、创新管理,才能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一)建设、管理、养护“三到位”。

一是公路规划建设落实到位。新建的乡村公路对路基、路面、路肩、路沿、错车道、涵洞、水沟、边坡、弯道、坡度、标识标牌、减速带、波形护栏等严格按照乡村公路技术规范规划设计、送审和评审;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确定,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依法依规开展,绝不允许采取“一事一议”等委托的方式让无资质、无技术、无业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建设;在项目建设中落实好“七公开”公示牌制度,主动接受村“两委”、党员干部和社会的参与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按图施工、对标施工、规范施工。二是安全设施管理落实到位。坚持“应安尽安”的原则,在乡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增设波形护栏、交通警示标牌、限速标志等安全设备;在重要道路的平面交叉路口,医院、学校、企业、院落等人居密集出入口,增设信号灯、人行横道、减速带、提示牌和照明等安全设施;为确保公路安全设备不被人为破坏和损毁,将监督管理举报职能添加至“村规民约”和村“两委”工作职责中,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和村“两委”第一时间的作用。三是公路管理养护落实到位。乡村公路路网密、里程长、管理分散,无法依靠公路管理部门的专职养护人员养护,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严重滞后,致使公路两侧杂草丛生,占据了有限的使用路面;水沟涵洞淤泥阻塞,排水十分不畅,路面冲毁严重;边坡安全隐患突出,威胁行人和车辆安全。为了加强乡村公路养护,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把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交管办和村委会,以乡镇和行政村为主体,设立养护作业班组,加强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巡查,同时倡导全民爱路、护路和养路意识,切实把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从行业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群众行为。

(二)机制、资金、服务“三强化”。

一是强化工作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出台乡村公路建管养运安工作实施意见,使之形成“政府主责、乡镇主抓,部门参与,群众配合”的乡村交通管理新机制,将乡村交通管理纳入交管部门、各乡镇、各村委年终考核指标,与“安全生产”和“综治指数”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乡村交通管理委员会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全县乡村交通管理工作督查通报会,及时通报各乡镇各村组交通管理情况,对交通管理问题突出的乡镇村组,县级分管领导约谈乡镇主要领导,乡镇主要领导约谈村“两委”;乡镇“交管办”每月编制好“两库一图”,及时更新辖区乡村交通管理排查台账、整改台账、销号台账,确保制度上墙、台账上墙、业绩上墙。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发展“黄金时期”和乡村振兴政策支持方向,结合乡村振兴谋篇布局,精心包装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注重包装优势项目,加强交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有序开放交通建设投资市场,加大与交通建设领域企业对接力度,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争取社会资金;统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地方债券等资金来源,加大涉农资金的拼盘整合利用力度,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深度。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整合乡村客运资源发展片区客运,实行一片区一公司,将管理重心下移,通过对公司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策扶持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和收费标准,让群众有车坐、坐得起、坐得方便、坐得安全,彻底解决乡村客运散、乱、险、贵等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市级公安车管部门要简政放权,主动深入乡村基层,服务基层,在乡村基层开展微型面包车、农用车、三轮车 、摩托车等车辆及驾驶人业务办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有效解决乡村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不注册、不年检、不保险,驾驶人不考驾驶证、驾驶证逾期不年审等问题,逐步使乡村车辆和驾驶人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县级交管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乡村驾驶人、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例会,通过警示片血泪史教育和交通管理知识培训,有效提高群众交通管养知识、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三)交管、乡镇、村组“三联动”。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2

近几年,随着国家在乡村公路建设上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区乡村公路的建设里程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各地的路网通达深度和公路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积极拉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乡村公路建设所占公路网比例的不断上升,路面状况逐年改善,通达深度逐年增加,乡村公路建设随之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乡村公路建设整体规划跟不上公路建设步伐。一方面是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由于乡村公路覆盖面广,里程数大,需投入的资金数相当大,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导致乡村公路建设中资金不足,这成为偷工减料,降低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适合乡村公路的养护方案及政策。许多地方乡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现象相当严重,导致许多公路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管养而在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各种破坏现象,这种破坏现象在沥青路面上更加明显。

2.乡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不严格。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建设乡村公路,但随着乡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前各地似乎形成了一种只盲目追求建设里程数,却忽略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导致很多乡村公路刚投入使用就出现断板、沉陷、错台等严重质量缺陷,很多地方甚至是修一条坏一条,形成了边建边坏,边坏边建的恶性循环。

3.乡村公路建成通车后,超载、超限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很多超载车辆为了躲避国、省道上的超限检查站或收费站,绕行附近乡村公路,使该路交通量大大超过原先公路的预测交通量,加快道路损坏速度;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公路等级均较低,技术标准也不高,路面、路基承载能力较差,经常运行超限车辆,较之高等级路面更容易损坏。通过以往重载试验表明,在超重轴载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内产生的应力可以超过混凝土面板弯拉强度标准值,混凝土面板疲劳寿命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发生静载破坏。因此要重视限制超限车辆通行,要在通村路口处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还在路旁设立限载标牌等。

二、乡村公路设计

乡村公路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农民老百姓,因此,乡村公路建设线形设计应尽可能避让民宅、保护农田林地,做到不修农民不需要、不愿意修的路。乡村公路设计应结合当地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不断优化设计,结合当地车辆类型及发展速度和公路使用特点,确定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公路等级。以下就乡村公路线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及路面材料选择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乡村公路线形设计。线形设计各技术标准参数的选择也要根据不同地形、交通量情况确定,确定合理公路等级,以保证畅通交通量的路面宽度。稳定的路基。由于乡村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施工设备往往也较简易,因此其公路线形设计应遵循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多用荒地废地,平面线形以适合原线形的流线为主等原则。因为老路经过多年的车辆荷载反复作用后,路基基本上都达到密实稳定,所以不需对路基做太多处理就可满足规范要求,大大减少工程量。避免为了一味追求线形的美观而改道,以至增加工程量或增加占地。在必须新建的路段,线形选择要尽量避免大填大挖路段,防止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工程建设费用。

2.乡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要围绕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由于乡村公路等级较低,路面结构设计主要还是路面材料类型的选择,结构层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当地车辆类型、乡村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状况等因素。通乡路一般采用20cm 厚4m 宽水泥板块,通村路一般采用18cm 厚3.5m 宽水泥板块。

三、乡村公路养护

随着乡村公路建设高速发展,乡村公路里程数的剧增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理和养护上存在责任分工不明、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公路的发展。目前全国265 万km 的乡村公路中,能保证常年养护的仅约占总里程的30%,绝大部分处于失养状态。由于管养不到位,不仅影响车辆通行,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已经严重制约了乡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故广大人们群众热切盼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政策,以解决乡村公路的养护问题。

要解决乡村公路的养护问题,必须要用有效的措施来实施,加强公路养护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公路养护。针对当前乡村公路养护中普遍人们的爱路护路意识不强,管理和养护机制不健全和养护技术较差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1)各级政府不仅要树立自己的养护意识,还要树立起广大农民百姓的养护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乡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2)各乡镇、村可以成立当地专业养护小组,并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养护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养护技术;(3)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国家应根据路的养护实际需要,如路面类型、路面宽度、交通量、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道路使用年限等来确定养护资金,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按公路等级模式确定养护资金;(4)坚持“村民自养”原则,根据道路用途安排养护人员,一般过村路可以采用个人承包养护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还可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5)政府领导还可以开展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活动,实行养护质量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四、结 语

加大对乡村公路路政管理的力度,将路政的管理触角延伸到乡村公路,使公路路政管理没有空白。由于乡村公路线长面广,仅靠目前的专职路政管理人员很难管理,建议聘用乡村路政协管员分片管理,对协管员应先培训后上岗。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但没有行政处罚权。乡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资金匮乏,但不等于可以质量差、寿命短,更应利用有限的资金尽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使乡村公路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3

20*年以来,我县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和村与村连接路硬化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年底,全县累计投入1.56亿元,改造县道51.7公里,新建乡村水泥路629公里,改造交通危桥77座,直接受益群众达到40万人,如期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构建起了“一环百条线”的路网新格局,解决了522个行政村的出行难问题。20*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村与村连接路硬化工程184公里。今年,我县剩余最后78.9公里村与村连接路硬化任务将于10月底完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农村交通环境得到空前改善,而且对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建设乡村文明,在全县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高度关注。经过去年一年的试点工作,养护工作虽然有了明显起色,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在运行机制和养护标准上还不规范,养护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养护管理的具体政策不完善。为全面加强对全省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20*年4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关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冀政办函[20*]23号),对全省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职责、内容、标准、路政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了宏观的指导意见。20*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玉田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玉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县政府对乡村公路的养护主体责任。但各乡镇还没有制定切合我县实际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具体的政策规定,缺乏必要的激励、督导和奖惩措施。

2、重要性认识不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乡镇重视不够。大多数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只建不养、重建轻养”问题十分严重,认为道路竣工投入使用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二三年内不会损坏,无需进行养护管理,对加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事实上,道路建成以后,很可能由于失管而导致道路很快损坏,致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20*年,我县个别乡镇就曾经发生过因疏于养护管理而导致部分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破损问题;另一方面,村级养护意识不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规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主要在乡(镇)、村两级。不可否认,我县自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但如今谈起道路养护,却村村讲困难、讲条件,不愿承担养护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对乡村公路养护的有关政策规定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

3、养护水准参差不齐。从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在道路主体工程竣工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的乡镇寥寥无几。从目前情况看,开展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最好的是唐自头镇。该镇高度重视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副职领导任组长、镇经管站有关同志为成员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并在近两年“村村通”工程建设涉及的10个行政村中选聘15名责任心强、甘于吃苦、敢于碰硬的老党员、老村干部,负责镇、村主要道路的路面保洁、路肩修补、绿化维护,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乡镇树立了榜样。与唐自头镇相比,绝大多数乡镇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还基本停留在路肩培护上,路面保洁和绿化不到位,养护工作粗糙,涉及面窄。个别乡镇甚至在道路主体工程竣工后没有采取任何养护措施,最基本的路肩培护都不达标或者根本就没有培护。

4、养护资金不足。与当前相比,过去我县乡村油路、水泥路通车里程相对较短,养护任务较小,靠县乡(镇)两级财政投资可基本维持道路养护所需资金。近两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突破进展,今后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将越来越重,资金缺口也将越来越大,单靠县、乡(镇)两级财政投资将远远不能解决养护资金问题,急需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到可靠保障。

5、路政管理滞后。由于乡村公路缺少必要的路政管理手段,擅自占用公路、倾倒垃圾、堆放物料、妨碍车辆通行,以及在红线控制区内违章建筑、超限超载运输问题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乡村公路的畅通和安全,降低了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

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加强对全县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逐步建立“分级负责、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群专结合、确保长效”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高标准、高效率的开展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加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乡(镇)、村两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督促和引导各乡镇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在全县营造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氛围。

2、建立健全管养机制。一是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养护机制。各乡镇要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推行乡(镇)、村两级管养责任制。乡(镇)、村两级管养责任制即:由县交通局按照乡村公路等级和公路重要程度,把全县乡村公路具体划分为乡级公路、重要村级公路和一般村级公路等3个等级,由乡(镇)、村两级负责养护管理。各乡(镇)要把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主管本辖区内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并按照2-3公里/人的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养护人员。各村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义务分段养护、村民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本村一般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市场管养机制。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今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必将是道路的维修工程。为确保道路维修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乡村道路养护管养机制。对于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农村公路养护及道路的大、中、小修工程,各乡(镇)应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对距离短、养护技术难度低的村级公路的路面日常保洁、养护,可由所在村民委员会组织竞标,把路面保洁等日常养护任务承包到人;三是建立激励督导机制。鉴于我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量大、资金来源缺乏,为督促各乡镇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养护管理质量,建议把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乡镇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尽快出台“以奖代补”的奖罚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由县交通局每半年对各乡镇管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评比后的得分情况,兑现以奖代补资金。经年度考核,养护投入不足、完不成养护计划和好路率计划的,对管理单位给予警告。

3、落实资金渠道。按照“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拓宽乡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一是县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应列支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资金。二是乡镇政府根据本地乡村公路里程和实际路况,按照不少于1000元/公里的标准筹集养护资金。三是村集体通过民主办法“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养护资金。四是交通部门以补贴的形式,将一定比例的拖拉机养路费返还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养护。五是受益厂矿、企业及个人的自愿捐资,以及有偿使用公路和沿线路树收入。各项资金要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除支付必要的养护经费以外,要全部用于乡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等违规问题发生,保证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需要。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4

关键词:乡村公路建设;丘陵经济发展;现状;促进;发展

众所周知,乡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农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通道。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起,乡村公路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条件,乡村公路建设具有带动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本文先从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利用乡村公路建设,促进丘陵经济发展的策略,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丘陵地区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丘陵地区大大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现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部分乡村公路通而不畅,只能行摩托车,无法通大车。

二是部分通乡公路建设进度缓慢。

三是一些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根据市场材料单价预算,通乡及断头公路水泥路每公里造价大约在70―80万元,通村水泥路每公里造价大约在33―35万元。现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规定,通乡及断头公路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国家的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公路建设的需要;加之农村举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常住人口较少,所以筹资难度很大。

四是部分地方规划遗漏项目较多,造成个别村里面通公路,而外面不通公路。

五是一些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兼职人员、自筹了部分养护资金外,多数乡镇都没有成立这个机构,没有人和资金对乡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致使已建成的部分乡村公路处于失管失养状态。

2 如何利用乡村公路建设,促进丘陵经济发展

(1)保证乡村公路建设质量,做好施工图设计

与一般公路建设相比,丘陵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具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做好施工图设计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查之后,建设人员要结合当地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量力而行、节约土地”的原则,选取合理的技术标准与建设指标进行施工图设计,从而保证乡村公路建设质量。

(2)选择合理的线路线形

在做好施工图设计之后,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人员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沿线地貌和地形、水文条件及地质、社会环境和工程投资等因素选择线路线形,局部路段可进行适当调整,部分弯道根据需要可以加宽,另外还要注意与沿线景观与环境相协调,维护本地区的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其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选择适当的路面类型与宽度

乡村公路建设人员可以根据本地区乡村人口多少、既有线路状况和使用需要等条件综合确定公路路面类型及宽度。一般情况下,路面类型首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二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部分公路可按照准三级公路设计,宽度为6~7m,总之,路面类型与宽度选择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相符合。

(4)加强乡村公路监督管理

我们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丘陵地区要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抓好公路建设事业,虽然乡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相对较低,但是使用寿命和质量要求绝对不能放松。丘陵地区各级政府要结合乡村公路经费低、施工条件差、项目分散和交通不便等特点,加强对公路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要想使乡村公路得到可持续使用,发挥其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定期检察路面的状况,以防止公路过早损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3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丘陵地区各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大好机遇,大大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步伐,为促进丘陵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路建设资金,大力提高公路建设质量,这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元庆,李娜. 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2]吴建华,周宜文. 乡村公路存在三大问题[J]. 中国经济周刊, 2009, (06) .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5

2003年以来,长兴县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以实施农村康庄工程为契机,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到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等级化改造322公里,路面硬化338.3公里,使全县通村公路等级化和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乡村道路公路化,村村通公交,农村道路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全县乡村道路里程数远远超过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的里程数,县政府职能部门因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而管不过来,乡镇政府因职责不明而无法管理,村级因资金问题而无力管理。乡村道路这种缺乏维修基金保障、管理缺位的现状,使得一些新建乡村道路通车不久就出现路面破损的现象。另外,交通条件改善了,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乡村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加强农村道路养护,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道路安全,在今年长兴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沈华堂等多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出台乡村道路管理办法的建议》。

代表们建议,政府要重视乡村道路的养护问题,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要制定乡村道路管理办法,把乡村道路管理纳入国家公路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主体,成立专门管理队伍,建立康庄工程管理养护专项基金。

办理结果

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

对沈华堂等代表提出的建议,长兴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领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并到周边市县进行学习考察。随后,县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认为,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是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在充分吸收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兴实际,县政府出台了《长兴县农村通村道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具体规定是:

一、明确乡村公路的管理主体。《办法》规定,按照公路法“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规定,确定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主体,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以及经费筹集,设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对每条乡村公路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建立养护档案,并在醒目位置设立养护公示牌,公开职责和联系电话。《办法》还规定,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统一领导,县交通局负责全县乡村公路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路政大队协助乡镇做好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二、明确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推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乡村公路养护及大中修计划编制,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等工作;负责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绿化工作,筹集、安排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搜集整理养护工程有关资料并建立大中修台帐;加强沿线群众和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好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以保护公路路产权不受侵犯等。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范文6

关键字:农村经济发展; 交通现状;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所辖行政区域内主要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和省道的县际间、连接国道和省道的重要公路。乡道,是指不属于县道以上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通往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的公路,乡(镇)际间、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以及具有重要联网功能的乡(镇)通往行政村的公路。村道,是指不属于乡道以上的乡(镇)通往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以及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农村公路里程也随之有了显著增长,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可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但是我国农村公路总体水平并不高,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不合理,建设资金无保障,技术等级低,路况差等现状令人堪忧。尤其农村公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县乡道路上的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农村群众的人身安全。

我认为农村建设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有了合理的规划才能够做到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其次要严格按规划稳步施行,如果有了规划,却不能严格的按规划实施,那么规划也就成了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鬼话”了。所以,制定规划和按规划严格管理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在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与建设存在着几大问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排水、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是农村社区型基础设施的软肋,也是埋藏在农村居住环境中的最大环境隐患问题。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建设与村镇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家庭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可靠来源,“人畜混杂”又是农民多支医疗费的祸根,甚至可能酿成城市和乡村大规模传染病。因此,农村“人畜混杂”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公共安全问题。生活垃圾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已经给农村和城市饮用水造成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结构日趋多样,农村建设存在消防、防洪和卫生免疫方面的协调问题,缺少村庄规划指导,所以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从成都市周边农村的情况来看,全市农村地区新建和公路建设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农村公路覆盖区域广、里程长、路段环境复杂的特点给全市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带来严峻形势。农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从交通事故趋势看,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呈现递减的趋势,但所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却在上升,说明在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减少的良好形势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跟不上全市道路安全的步伐,而成为一个新的突出问题,亟需引起广泛关注。

二、发展与环境问题

发展与环境保护、保护资源这一矛盾在农村建设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所以,我认为发展与环境的必然矛盾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来平衡和规避。经济学上有这么个理论:粗放型经济和用环境换效益的现象总是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蔓延。所以,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用资源交换效益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环境改善方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组织专门的保洁队伍,形成户聚、村收、镇运、县区集中处理垃圾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村日常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的机制,从运作机制上保证了农村环境彻底告别“脏乱差”的历史。建公厕,填露天粪坑,一批批村庄得到美化、亮化,渔农村绿化面积快速增加;美化旅游区村庄房屋墙体,拆除危房、违章房;村内路灯安装,部分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十多个大规模猪场的污染治理工程,治理了河道。村庄整治工程使我市渔农村的道路交通水平也迅速提升。

四、农村公路绿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现状、问题

农村公路绿化实施混乱,整体性差。在村村通公路之后,不少农村非常重视公路绿化,然而公路两旁该如何绿化,该栽什么树种,又该如何管理,基本上是各村各自为战,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同一条线路,今年绿化水杉,明年种植意杨,后年补植杜英,大后年再补香樟,不但树枝会向路面扩展,影响交通,而且夏天枝繁叶茂,影响视线,容易诱发交通事故。所以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绿化工程应统一纳入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所需资金纳入工程概算。我们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采用“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现状和自然情况的调查,进行路段绿化总体设计,使之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艺术性,充分满足公路绿化功能要求。

五、资金与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