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 规模 公共品 数字版权 政府责任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1O月国内各大媒体曝出新闻:全球第一大网络公司谷歌未经权利人允许将570名中国作家的作品先行扫描上网,进入谷歌图书馆,然后提出每本书赔偿60美元。过期不候。一时引来各方口诛笔伐,国人谴责谷歌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唾弃其老大的做派,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以网络(网站)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规模

新媒体产业乃至整个新经济,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一种成功之道――技术、资本、盈利模式。技术是原创性的基础动力;资本是孵化器;盈利模式是自我造血功能。但在谷歌图书馆事件中,我们首先要重新思考规模的重要性。

1 规模恐惧

数字图书馆并非谷歌独创,以行政方式运作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以商业模式运作的超星,其中国业务都早于谷歌,为何谷歌图书馆一染指中国,当面临同样没有解决的数字版权问题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出于对践踏数字版权的义愤,而是我们不愿承认又不得不面对的来自谷歌的规模恐惧――谷歌图书馆在2008年就与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商协会等相关方达成和解,国内数字版权问题松绑,目前在中国已经获得6万本图书的授权,其中国业务已达瓶颈突破之势。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

2 规模、生活方式与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是“盈利模式”。当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遭遇亏损尴尬的时候,“缺乏盈利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抱怨。其实,这种意义下的盈利模式是一种短期的、战术上的盈利模式,而非长期、稳定的、战略意义的盈利模式。

媒介即讯息,新媒体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观念。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接下来的工作是发展其用户规模,培养主流生活方式,并最终形成战略意义上的盈利模式,而规模是盈利模式探索的第一步。

而在新媒体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规模经济(staleEconomies)的这一工业经济时代的原理似乎有些被人忽视,其实这一理论在信息社会中同样起作用,甚至作用更加明显。只有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性(Economies),市场细分后要整合,长尾市场也要尽可能整合,只有整合成规模,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才更有现实操作意义。

相比之下,谷歌图书馆是一种战略性的布局,并非盈利模式的苦思冥想,其发力点就是规模。搜索是网络的基础性应用,具有强大的基础用户规模;而图书作为最原始的媒介形式之一,凭借其内容组合的系统性、叙述方式的流畅性早已印烙下人类文化生存方式的基因。二者的简单结合,就足以完成战略盈利模式的打造。

谷歌已经发射了地图卫星,2009年lO月又曝出微软、谷歌欲投资英国海上风能发电的新闻。当我们醉心于贴片广告和视频版权分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战略上遥遥领先了。

二、数字版权

经济学中依据产权归属、偿付难度的不同,将产品分作公共品(Public Goods)和私人品(Private Goods),而文化产品兼具两种产品的特点。一方面,知识、信息、文化,惠及全球。恩泽后世,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另一方面,版权则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矛盾在数字文化产品中表现得更加复杂:

1 数字产品的低成本复制、强传播能力,强化了其公共品特性

数字文化产品是历史上复制成本最低、传播能力最强的产品,人类知识的几何级数增长(Exponential Increase)和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正基于此而发生。这种情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但也强化了人们免费获取信息的消费习惯,从而使数字产品的盈利只能绕道广告二次销售或是开发虚拟付费产品,由此网络精英们开始了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

2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的悖论

客观地讲,公共性与版权价值悖论在传统文化产品中已然存在,只是在数字产品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9年数字版权争端频现,优酷和搜狐版权大战更是夺人眼球。但稍早一点时间,2009年9月1日,番茄花园园主正式服刑则让人同情惋惜。据一项超过15万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对番茄花园作者被拘一事的态度”时,支持番茄花园的人达到79.88%。

人们的同情惋惜来自番茄产品的速度、好用和免费。但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微软真是一个唯版权至上的企业,它的反盗版行为应该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而为何偏偏迟到了1O多年?显然,这1O多年是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中国普通PC用户使用习惯的10年。也是Windows版权价值在中国市场得以确立和增长的10年。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之间存在悖论。当数字产品在以公共品方式迅速传播,形成巨大规模受众的同时,数字版权的价值才有商业的意义。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570名作家可以接受谷歌的和解,每本60美元,并获得未来收入的67%分成,这是充分实现版权经济价值的理想方案。

三、对策

但,对谷歌图书馆的和解方案,出于对自身权利和人格的尊重。中国作家可以说不。不仅如此,通盘考虑,谷歌图书馆事件理应让我们有更全面的对策意识,以应对国际网络巨头的竞争,促进国内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1 政府

凯恩斯主义。作为上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们留下的经济学遗产,其核心观点是政府在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波幅上负有责任。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正是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强力投资拉动经济保持8%乃至以上的增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把美国和中国都看作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型经济(MixedEconomy),显然,美国是偏市场型经济,中国则是侧重于政府主导型经济。这就使得中国政府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担负有更多的责任。

在2009年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9月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深度改革的正式启航,结合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相关政策也迫近破题之时。就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考:

(1)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规划目标”的第一条就是“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的理解是要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的主体,同时要

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主体,形成国有、民营双主体良性竞争,最终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振兴的伟业。

国有文化企业实力雄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法人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而就新媒体领域,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似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的草根智慧、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为我国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lexa的网络点击资料表明,在日本、法国的国内排行中,美国的网站都占据前列,而中国则门户有新浪、搜索有百度、电子商务有阿里巴巴、即时通讯有腾讯,我们的民族网站似乎在哪一方面也不输给美国。但就全球业务总量而言,我们却远远落在后面。当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工商银行与花旗可以比肩的时候,谷歌的总市值为1700亿美元。雅虎为220亿,而百度和新浪的总市值分别为130亿和20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网站在本土上胜利,得益于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得益于在既缺乏银行信贷又缺乏国内风投融资平台的条件下所激发出来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草根创业精神。这种以务实、灵活、坚韧为特征的草根精神为我们赢得了网络产业发展的第一个10年。那么以后呢?我们更需要的是精准的战略眼光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能力,而这正是美国企业的强项和中国企业的短板。今天,当谷歌图书馆来我们家门口要图书版权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到民族网络业实力亟待扩张的紧迫。

战略气质不可能凭空而降,归根结底需要有实力作底气。这就要求政府在信贷资金投放、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给与民营文化企业以倾斜或至少公平的待遇,让它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战略的问题,去考虑如何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未来,将利润与公益良好结合起来的问题。

(2)宽严有度、循序渐进、有所作为

为保证效益与公平,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和微观经济活力,我们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划出合理的界限。对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我们同样面临划线难题。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当行业处于幼稚期、发展期,规范过严将阻碍行业的上升之路。新媒体行业在初创时期,面临寻找盈利点和规模扩张的压力,政府扶植、爱护的态度至关重要。

“扶植、爱护”并非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司法判例、行政干预等方式为新媒体作出行业导向。数字版权问题具有复杂性,存在公共性和版权价值的悖论,对此问题,政府应审慎对待、循序渐进,在适当时点对数字图书版权、音像版权、新闻版权保护问题有所突破。比如,此次谷歌图书馆事件,是解决数字图书版权的有利时机,稳妥处理可以成为解决国内网络图书馆发展瓶颈的一次契机。

中国曾经经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尴尬,西方国家对资源性收购异常敏感,而此番谷歌图书馆旨在打造全球图书网络资源平台的做法又恰恰触及中国图书资源的敏感问题,这需要政府运用智慧、有所作为。从长期来看,提升中国软实力必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而面对2009以来愈演愈烈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都需要政府及早做出战略、战术上的安排。

2 产业

产业是市场微观主体的集群。在表1所示的全球点击排行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产业团队的实力,包揽全球前5,谷歌更是在任何一个国内市场中位居前列。差距仍然十分明显,需要我们做出多方努力,本文在此处重点谈产业结构和产业文化两个问题。

1 由泾渭分明到结构优化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泾渭分明非常明显:国有与民营分别在传统传媒领域和新媒体领域各自把持一端。二者当前的任务似乎也依然明了:国有文化企业做好法人制度建设,走向市场,做好传统媒体与新传媒的对接;民营网络则继续发扬创业精神。扩大规模。深度挖掘需求,创新产品,同世界网络巨头抗衡,为中国网络保有一席之地。

这种泾渭分明的结构。有其历史原因,但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理由是:

(1)不利于实现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

未来,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会体现在网络上。传统传媒在资源消耗、成本、多媒体、国家文化壁垒等许多方面的缺陷,决定了它在国际传播中与新媒体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法国是对美国文化入侵欧洲最为敏感的国家,但又能怎样呢?法国排名前5的网站不还都是美国网站?依靠传统传媒在西方落地或是中国导演在奥斯卡上获奖来传递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远没有网络传播更富有效率。承认这一点,按目前泾渭分明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任将最主要地担负在民营新传媒的肩膀上。当然,这样做并非不可,但存在控制风险、责任与利益不匹配的问题。

首先,单从经济理论上讲,要让企业长期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保证其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地位,因为“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条件下,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去追求这样的非盈利目标是不可能的。”。显然,在新媒体领域单一地让民营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同在传统媒体领域单一地让国有产业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都是不尽合理的。这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加大控制风险的难度。

其次,中国的民营网络如阿里巴巴、新浪等最初以国外风险投资起家,现为上市公司,追求利润回报股东是其壮大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机制。它们的资本、资源实力和政策优势目前还难以同国有产业相比,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充分调动各方优势、积聚资源,国有产业理应更多地加人新媒体行业。当年,国有企业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己任,领导中国家电业打了一场翻身仗。今天,国有文化产业更应在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此时已有其它产业先行一步了。

(2)不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战略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改革不能关起门来改,必须与开放并行。开放能为我们带来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请来对手、引入一种竞争的机制,从而激发微观主体的创造力。我们尚且能对外国开放,为什么让国有和民营在传统传媒与新传媒各持一端,泾渭分明呢?这样做,既不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也不利于中国新传媒行业的再次勃兴。

国企和民企,投资主体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内在激励机制和管理风格也不相同。打个比喻,中国的国企像个职业经理人,稳健持重,而民企则更像个创业者,激情四射、充满梦想。如果说中国网络在过去的lO年所取得的业绩更多地来自于创业者的激情和执着,那么接下来则更需要战略眼光的精准,更需要国企和民企两种气质的融合。

2 塑造开放、共享的新媒体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是涉及产业发展和管理哲学的问题。媒体的文化基因存在于媒体的物理结构之中。网络去中心、开放、共享的信息传播结构决定了新媒体文化必然是以开放、共享为特征。按照媒介决定论的观点,这种由网络所开启的开放、共享的新产业文化,是对机电传媒(印刷和广电)时代的分工文化的打破。

从这个角度上讲,谷歌图书馆旨在全球共享图书资源的战略布局,是符合新媒体产业文化逻辑的。但我们仍需警惕地对待此事,因为已经高度发达的新产业文明,仍无法绕过军事力量、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霸权这些现实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是迎合新媒体产业的文化特征,争取实现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跨越发展,具体体现在:

(1)积极有序的开放

传统媒体领域向民营资本的有序开放,有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国有资本、银行信贷、创业板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进入新媒体行业,有助于新媒体行业产权结构的优化、媒介形态的转型升级、战略性地提升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机构新闻开放公民新闻的窗口,有助于舆论监督、内容的生产并最终提升新闻机构的影响力。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网上书店;发展;数字化出版;产业链;重定位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01003

作者简介:陈诚(1988-),男,四川内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程蕾(1965-),女,湖北黄石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网络出版与发行。

0引言

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网上书店消费者的需求日渐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者不再是简简单单地浏览、筛选、购买图书,而是对图书的书目信息、网上书店服务甚至非图书的商品和服务等提出了需求。相对于用户需求,网上书店可供书目品种少、信息量小、服务不完善等缺陷日益显现,其提供的内容范围和服务种类急需拓宽和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内容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网络服务和技术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单打独斗,各守一方的局面导致非错位竞争、重复建设以及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网上书店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平台运营商或渠道商的定位已经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加强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重新定位自身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1网上书店的发展困境

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浪潮中,数字出版产业无疑成了改革的焦点,而网上书店作为产业链中渠道商、平台运营商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首先,网上书店面对内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现存的信息远远不够。对数字化内容的新需求急需网上书店扩大内容采集面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其次,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因为网上书店经营范围比较狭窄,其用户流失率较高(“卓越网”的流失率是20%,“当当网”是14%),不仅如此,单纯的网上销售盈利模式也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最后,在“内容为王,技术至上”的产业链文化下,内容资源行业、技术服务行业将业务不断伸向运营平台,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归结起来,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遇到了如下困境:第一,数字出版产业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第二,上游内容行业,如图书馆、出版商等,发展标准不统一,行业内和行业间利益分配制度不成熟,导致网上书店交易成本上升;第三,网上书店现存的赢利点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亟需设计新的创新服务和知识服务以发掘新的盈利点;第四,网上书店个性化服务打造能力略显单薄,迫切需要与产业链其他各方通力合作。

2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

面对以上困境,网上书店要“突围”发展,必须寻求合作互利的发展路径。产业链重定位,成了网上书店发展的有效方式:整合上游内容机构资源,扩大网上书店书目内容的量和内容范围;加强自身个性化服务打造,加大宣传力度,发掘新的盈利点;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开辟个性化服务推送业务,拓宽盈利渠道,这里称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为“下游”,是因为网上书店可以通过其延伸和扩展自己的服务面,因此称其为下游。网上书店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一个书目、数字内容甚至小百货信息服务、网购平台,而是通过利用网上书店已有的客户群体和网络平台、渠道,借助用户群体特殊性质,运用多元化盈利分成模式,联合产业链上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2.1整合上游内容提供方

数字出版产业,内容资源是产业链发展的基础,因而把握好内容资源是网上书店发展的王道。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搜索技术的广泛应用,网上书店现有的内容资源和内容服务功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和分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产业链上内容提供方的主体,出版社和图书馆自身积极寻找着自己发展的出路,但从资金、技术方面,发展标准的建设方面以及规模化信息处理方面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势,相对而言,网上书店具备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网上书店和内容行业的这些现状,网上书店可以积极同内容提供商协商,参与到上游业务活动中,在整合内容提供方的基础上,增加内容资源数量,提高内容资源质量,丰富个性化服务内容。

2.1.1主动提供第三方服务

总体来说,我国数字化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平台,尤其是上游企业自身发展时,往往因为信息共享效果欠佳、发展标准不统一等因素,致使内容产业发展始终步履蹒跚。基于此,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同众多数字内容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联合有关主体合作,构建第三方服务平台。同内容提供商磋商,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进而拓展到建立“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积极提供在线数字内容版权认证服务。

首先,积极推动合作平台的建设。以图书馆联盟为例。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图书馆的联盟却因为图书馆之间规模大小各异,资金充裕度不同,技术能力差距,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无法很好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建设中标准不统一,利益分配机制混乱,重复建设和双重加价现象严重,联盟合作受阻。网上图书馆,借助处在信息优势的特殊地位,积极参与到联盟建设中。作为第三方,在分析联盟参与各方实际情况下,兼顾各方利益,协助联盟相关部门建设统一标准,推动联盟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缓和利益分配冲突。

其次,适当介入上游企业数字化活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人力、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而传统图书馆数字化能力和资金有限。网上书店可以同图书馆协商,以第三方形式参与到图书资源数字化活动中,为其提供人力、技术和资金。与此同时,网上书店在平台上提供这部分数字化内容,并在用户为使用相应资源付费后,按照约定比例支付给图书馆。更进一步,网上书店在取得相应参与主体同意的情况下,以投资或是帮助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为方式,分担成本,并共享一定的文献资源。

最后,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数字产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版权的规模化管理,即怎样在海量业务中处理版权问题。网上书店作为具备先入优势的平台运营商,应该在同上游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内容提供商的版权授权,作为第三方,通力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

2.1.2积极进行数据分析

大规模使用商务智能,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趋势,数字出版业也不例外。作为平台的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渠道和数据库对网上用户信息处理的规模效应,引入商务智能分析系统,将海量的用户点击流量数据、需求信息等及时建立起数据仓库,运用合适地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有效的市场信息,为上游企业提供知识服务,开拓新的盈利点。

具体说来,网上书店通过平台直接反馈消费者的意愿,使数字产品从内容创作之初就考虑选择不同的数字形态,如何投放适宜的销售渠道等,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成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同上游的合作出版社共享,使之能够及时处理信息,做好印刷生产计划、库存容量控制计划、消费区位重点调整计划等规划。基于此,网上书店应要求出版商按约定好的互惠合作条件提供更为广泛的内容资源支持。

2.2开拓自身盈利空间

面对多元化、个性化和分散化的需求,网上书店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服务功能的建设,不断整合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平台服务,借助网上书店这一现有平台,在鼓励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模块建设的基础上,分析网站与用户的交互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的用户模块,发掘盈利空间。

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0年12月,在我国4.57亿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但是因为物流难以充分覆盖居住更为分散化的农村,农村上网硬件相对欠缺以及网上书店针对农村功能的设置不全等因素,导致网上书店短期内无法在农村创造出明显的利益。但是网上书店必须看到农村网民用户基数大,大众媒体覆盖面广,政策鼓励农村网络书店、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的普及等特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网上书店可利用Web2.0“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特性,配合通过平台收集得来的信息,了解需求,开辟“三农服务”专版图书和信息模块。例如,结合我国有66%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是读书节的情况,积极主动地同相关部门联系,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农村举行读书节或是宣讲会活动。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收集对网上书店自身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信息,并且利用举行读书节等活动的机会完善“三农服务”模块,推广有关“三农”问题的个性化服务,吸引读者,扩大网站流量。同时,根据农村消费群体消费示范带动性明显的特点,从点到面进行宣传推广,逐步打开在农村盈利的大门,为进一步扩大网上书店的利润空间做好准备。

2.3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

伴随着泛在阅读现象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终端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现存的我国网上书店个性化打造难以满足用户需要,联合移动终端打造个性化服务的策略应该及早谋划。

2.3.1建立同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机制

在手机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服务个性化的趋势下,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手机阅读市场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争夺的主要阵地之一。网上书店当然不能放弃这块“蛋糕”。但网上书店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因为产业链内的重复建设,如数字内容建设,网络渠道建设,渠道宣传推广等等,所带来的成本以及因为重复建设所带来的商品服务时延,不是每一个运营商都乐于也能够接受的。网上书店在进军移动阅读领域应该先充分和正确地定位:在选择好恰当的移动业务运营商的基础上,定位于移动阅读内容提供商和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桥梁,并运用已有的消费群体,宣传渠道,商品规模化销售所产生的集成化管理等优势大力推广联合移动阅读业务。另一方面,网上书店要积极推动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在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但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已有的特定客户群体资源为条件,以自身已有平台和渠道为优势,积极同运营商谈判,适当让利,促成合作的建立,抢占市场先机,建立起行业先入优势。

2.3.2打造网上书店手机社区

网络快速的发展已经使得“虚拟社区”的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移动网络(尤其是手机网络)服务从起步到日臻成熟已开始向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网上书店可利用手机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积极将自身网上的业务经过二次开发延伸到移动网络,中并大力开发新型的个性化业务进行全方位商品信息和服务推送。

具体说来,网上书店利用已有的客户群体以及网站对客户群体建立的分类,设计不同社区,并将用户资料反馈给移动网络运营商,利用运营商平台和技术支持,建立起手机社区。在手机社区中,网上书店和移动运营商要做好

图1网上书店发展思路

以下几点:首先,健全用户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其次,做好社区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报告工作,做到发掘市场信息,形成有效用的市场分析报告;最后,不断开发新型社区功能服务,提高用户使用黏性。

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数字化出版业飞速的发展以及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的不断推进,都促使着网上书店不断完善已有业务,积极打造创新服务,主动发掘新兴盈利空间。面对着数字化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博弈,网上书店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的定位,并利用自身优势,联合产业链利益攸关的各方,重新定位市场,定位服务,定位业务,以此不断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唐黎丽.中外网上书店比较研究――以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书店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黄立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3]刘寒娥.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发展策略探析[J].编辑之友,2010(4).

[4]高翔.出版社如何利用网上书店[J].科技与出版,2010(9).

[5]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6]张馨.试论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基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

[7]朱李莉,卢冰原,彭扬. 网络出版的电子商务智能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5(7).

[8]刘成勇.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J].现代出版,2010(6).

[9]白冰,林玉蝶.论网上书店在农村的发展[J].中国出版,2010(7).

[10]吴娜.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看国人阅读有何新变化[EB/OL].省略/qmyd_pd/hddt/201104/t20110422_156267.shtml.201152.

Conside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nline Bookst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Orientation on the Industry Chain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3

1.MOOC的概念及其特征

1.1MOOC的概念

所谓MOOC,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使人们可以在有网络的前提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所欲地选学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M00C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

1.2MOOC的类型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MOOC分为3种类型:一是xMOOC,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学习内容,线上翻转视频播放;二是cMOOC,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侧重社交网络,线上主题交流讨论;三是tMOOC,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完成任务,线上教师指点。目前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

1.3M00C的特征

从MOOC的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其内涵特征。一是规模大,Massive是指学生规模大、参与高校多、教师团队多、网络课程多和投人大。二是开放性,Open是指对学习对象、教学与学习形式、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以及教育理念的开放。三是在线,Online是指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习者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学习,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可以适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四是课程,Course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组,课程的学习方式上强调众包交互,课程评价方式上有创新。

2.MOOC的起源与发展

2.1国外MOOC

2012年,美国的几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被称为MOOC元年。2013年,M00C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便风靡全球,其中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网络课程体系最为成功,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Coursera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Ng和DaphneKoller于2011年创立的盈利性网站,主要提供来自60多所著名大学的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等学科门类,并不断扩展课程科目,增加不同语言文种的课程设置;Udacity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Thrun和MikeSokolsky创办的盈利性网站,开设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商务等学科门类,线上每门课程都包含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多个知识块,每个知识块都有对应的练习、可以打印且非常详细的课堂笔记;edX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2012年5月联合推出的非盈利网站,已有上百家著名大学加人edX联盟,开设课程涵盖了法律、历史、科学、工程、商业、计算机科学、公众健康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门类。截至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三大平台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有结构完整的学习和管理系统,教授是在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开设的课程是在校内备受欢迎的精品课。

2.2中国M00C

2013年,MOOC在中国兴起,被称为MOOC中国元年。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NaubaharSharif教授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了亚洲的首个MOOC--“中国的科学、科技与社会”课程。2013年5月清华大学成为首个正式加盟edX的中国内地高校;随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也纷纷宣布加人M00C。2013年8月台湾大学叶丙成教授开设的几率课是全球第一门用中文授课的MOOC。2014年5月8日,最大的中文M00C平台“中国大学MOOC”正式开通,该平台由“爱课程网”(即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和网易公司联合建设,由全国部分“985”高校共同开设中文M00C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是国家教育部精品开放课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月8日“M00C中国”联盟在深圳成立,“2015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峰论坛”的圆满召开,代表着“M00C中国”新的梦想,新的里程。

3.M00C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研发M00C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尝试M00C学分认证。M00C势必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对高校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1MOOC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

传统高等教育受经济条件和地区环境制约相当严重,沿海和内陆高校的数量质量、层次规模严重失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教育资源极不平等。为缩小上述差距,近年来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推行M00C,进行资源共享。现有的M00C都是由名牌大学教授精心制作的精品课程,放到网上后供人们学习和交流,攻读学分,增加大众学习者接受名牌大学教育的机会。M00C为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3.2M00C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M00C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在网络上的在线课程,有众多学科门类,多种语言版本共存,在国际上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优化的课程体系。学生不用通过物理移动,即能在本土学习其他国家著名大学的课程,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3.3M00C可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MOOC这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促使高校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侧重互动和问题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的同时,多采用预先制作的PPT、音视频等辅助教学。M00C的出现,会使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根本的变化,会形成在线视频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为传统高校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4.M00C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虽然不是M00C的主导者,但必定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可以矫正在线课程缺陷。高校图书馆图书为了改变经费紧张、图书借阅率偏低等局面,必须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积极利用M00C优势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1)高校图书馆要用战略思维与M00C携手并进。M00C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更宽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要从发展战略上重视与M00C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M00C是学习形态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M00C的学习者就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高校图书馆具备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传授信息素养技能、倡导资源开放获取和合理使用等职能,使其成为教学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在M00C教学模式中起到信息存取、分析、生成和传播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参与M00C著作权、媒介、学习管理、培训等方面呈现出优势。在M00C浪潮中,高校图书馆扮演着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场所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等积极角色。

(2)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缜密战术积极应对M00C挑战。目前,高校图书馆都在围绕着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发了特色专业文献数据库,上传了国家精品课程、开放课程、通识课等科教视频。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作品都是应对M00C的先决条件,为开展M00C深层次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参考咨询是高校图书馆一贯坚持开展的服务项目,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瞄准重点学科专业,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沙龙等形式,优先开展M00C推介服务,让学习者了解、学习、使用M00C。设计制作M00C课程指导影像视频,挂到校园网主页上,帮助学习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解决M00C学习中的难题。

(3)高校图书馆要强力嵌人M00C研发过程。虽然目前图书馆在M00C时代的职能定位仍相当模糊,但图书馆员参与M00C是大势所趋,具有巨大潜力。因此,图书馆员一要做M00C学员’可选择若干在线课程学习,既能做到继续教育充电,又可摸清课程脉络,为自行开发及推介M00C做好准备;二要做M00C的创建员,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如文献检索课)制作成MOOC,嵌人校园网,供读者学习使用,并通过交流不断充实完善;三要做MOOC的导航员,编辑MOOC学习指南,指导学生使用MOOC;四要成为教师制作MOOC的协作员,为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帮助。图书馆员加人MOOC项目研发团队是其运行的最佳选择,可将咨询服务嵌人到MOOC项目研发、执行的全过程。

高校图书馆要着力解决MOOC合理使用版权问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承担着版权咨询和审核服务职能,在服务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合理使用版权问题。如果开发M00C采用盈利方式’那么图书馆就要与出版商洽谈,付出一定费用,寻求版权授权和支持;如果开发M00C采用非营利方式,供广大学习者免费使用,即可依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享有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的其他权利”,寻求合理使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联盟共同出资购买了许多电子资源产品,用于校园网环境资源共享,图书馆可以结合学校重点学科需求,组织咨询馆员搜集、整理免费的电子信息,建立导航系统,实时链接电子资源。

5.结语

面对MOOC的巨大冲击,国内外著名高校纷纷加人声势强大的既有MOOC平台,并与机构、公司结成联盟’继续开发新的教育平台。这种声势浩大的M00C浪潮,撞击了平静温馨的高校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纷纷成立了M00C研发团队,针对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创建M00C平台。我们相信,M00C会对当今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产生一次历史性的革命,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愿MOOC走得更好。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4

文 泽 尔

在武汉市江汉路上海邨背街的一处百年英式老建筑里,文泽尔缔造了一个理想国——文泽尔图书馆。

人们从城市的写字楼中走出来,撕掉“医生、教师、律师、公务员、白领、学生”等背负生活的标签,坐在这里,点一盏灯,喝一杯水,安静地读几行书,无关衣食劳碌。

这天是周一,我们按照地图上的指示,穿过人潮汹涌的江汉路步行街,走进上海邨背街。悬挂着的床单在居民楼阳台上随风起舞,猫狗在树荫下打盹儿,楼梯在不明朗的视线中越发逼仄,我们一度以为误入民居。折返回来,在楼下抬头仰望,一个别致的阳台给了提示——那里花盆锦簇,在一片市井气息中显得格调非凡。

上三楼,敲门,只有管理员独自在这个100平米的屋子里读书,这里没有畅销书和复习资料,各种外文书籍看起来偏门而高深。

作为临时访客,按照书店的规定——我们赠送了一本书。如果是会员,你可以随时光顾,除了下雨天,条件是缴纳900元的会费。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老板文泽尔干了一件傻事。他从不鼓励客人消费,有客人曾经为咖啡埋单,被他拒绝。

去年年末的时候,文泽尔算了笔账,具体的账单如下:一年以来,一杯饮料都未卖出,共赠饮来客或会员241杯咖啡、葡萄酒7瓶、黑标杰克丹尼2瓶、梅酒1瓶、特色红枣碧螺春茶无数。简而言之,消费零,且倒贴。

按照常理他该嚎啕大哭一场,但他没有,相反,他觉得“我很骄傲”,那笔让他骄傲的收益如下:馆藏已陆续增加至14078本,其中原版书已有3121本;加上周年庆活动,共举办了27次活动。

这对热衷藏书的文泽尔来说并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因为他的初衷里没有盈利目标。

两年前,武汉人文泽尔告别了十年的旅德生活——他曾经作为武汉大学的公派留学生,在德国一个研究所做科研,在实验室写报告是他的工作,但与理想差之甚远,伴随他回国的还有几箱书。

2011年5月,文泽尔在豆瓣上发起“如果有这样一家书友会”的活动,受到了各路文艺青年的热捧。

活动中,他给人们勾勒了一张图书馆的美好景象——有咖啡及每日自制糕点出售,藏有1500本德英文原版书,10000本中文书以供会员免费阅读,24小时营业(晚上兼卖酒),每周七天,雨天歇业。每周日定期举办免费观影会(直接放蓝光碟),不定期邀请名家小聚讲座。每季度发一本会员刊物,每年赠一本作者签名书,并在生日时候收到一张别致卡片,一份合意的书礼。

末了,他不忘关于收费征询豆友的意见,因为他没有商人意识,更没有精密核算关于租金、水电、人员工资等成本细则,所以根本无从定价。如果有幸盈利,将资金全部拿来扩建。他说:“我的梦想是最终建成一座私人图书馆。”秋天的时候,他将外公留下的1万本图书全部搬到此处,加上自己的收藏,蓝图变为现实。

现在,他在青岛、昆明开办了同样的图书馆,且青岛已经盈利,昆明正在努力不赔钱。虽然他鼓励人们采取加盟的模式在各个城市开办图书馆,但却不赞成人们以此为业,毕竟收支平衡已属不易。

到目前为止,文泽尔还在为武汉文泽尔图书馆的存活倒贴钱。他在网上晒了作为自由撰稿人每年10万的稿费,也透露自己开办了一家小公司,这些收入足以填补图书馆资金的空缺,这让一切看起来没那么沉重,就像他算完帐后的感慨那般:小馆会越来越美好(至少不会突然倒掉),谢谢每位驻足的朋友!

德 芭 与 彩 虹

四年前,陈曼想开一家书店,可是她囊中羞涩,于是她发出告示,大规模地寻找合伙人——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从告示上看,出发点文艺得不夹杂任何商业味:给爱书人一个适合的阅读空间,给好书应得的尊重。模式亦简单明了:这里的书任由免费阅读,以卖书为主,出售咖啡和糕点,全年无休。据豆瓣网友提供的信息,告示发出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拿到了大约100人总计26万元的资金,并承诺书店成立后不再接受新人入伙。

当第一家德芭与彩虹在繁华的武汉天地落户后,告示变成了:我们就是这样的书店,“我”已经变成了“我们”,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念头变成了一群人的梦想。

但现实很快击碎了美梦,并不是所有来店的人都会买书,他们更多地只是阅读,或者舒缓身心,甚至不会为一杯咖啡埋单。书店背离了最初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阅读环境的初衷,一群怀揣美梦的员工沦落到终日刷盘子洗碗,这些开始被旁观者诟病。

更现实的问题是,书店还要继续支付高额的房租,以及员工薪酬等日常开销,接着就有了后来的欠薪事件,员工离职,投资人信心极剧下降。

在这个困局中,陈曼采取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继续融资开店,以缓解资金危机。这打破了最初“不再接受任何投资”的承诺,失望的人们开始在网上对她口诛笔伐,也有人理智地给予建议——先思考好书店的定位,以及可能盈利的商业模式,盲目扩张只会再次陷入恶性循环,毕竟“无论你文艺与否,没钱或者不赚钱都是不可行的。”

陈曼或许有过委屈,但没有放弃,四年来,武汉天地店和街道口店依然存在。直到现在,书店仍然在赔钱,陈曼说:“幸好我有一个开公司的老公帮忙补贴。”

街道口店不及武汉天地华丽,整个店面一派日系森林风,大到装修摆设,小至店员姑娘的长相和着装,书籍也多为艺术类较为偏门的风格,比如插画类、植物类等。就像陈曼喜欢的那句话一般:“我来到森林,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

站在街道口店的窗前,远方武钢的大烟囱清晰可见,对面的山脚下是严肃的军队大院,车马人流的喧嚣隔绝于外。

店内,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此复习功课,书包里装着从外面带来的鲜榨果汁,还有小学生在这里做暑假作业:“下面太吵了。”“你跟老板认识吗。”“不认识,但是我经常来这里写作业。”小姑娘的作业本下面压着一本店里的童话书。

在这个炎热的下午,陈曼和三位朋友坐在店里商量组织儿童读书会活动的事情,坐在她对面的男人情绪有些激动:“关键是创意!创意!”

他旁边的女人则说:“好创意必须还是得考虑到盈利吧。”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5

人民邮电出版社于1996年便开始了以光盘出版为主的数字出版业务;2002年开始进入网络出版领域,主要从事电子书出版业务。目前,除了电子书之外,出版社还进行了在线杂志、在线学习、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出版业务。

专门制度护航

为了能更好地跟踪网络出版的发展趋势,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200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出版部门――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部。

由于网络出版固有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既具备扎实的传统编辑出版经验,又要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等网络出版手段,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网络媒体进行营销和服务。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人民邮电出版社调配了经验丰富的策划编辑,并结合外部引进的办法,逐渐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符合网络出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为出版社未来开展网络出版提供了人才储备。

网络出版的首要任务就是资源整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民邮电出版社统一了出版资源归属的问题,建立了版权、数字化等一系列有关网络出版的规章制度。这些都从出版流程上较好地保证了网络出版业务的积极推进。

三种模式并行

目前,人民邮电出版社网络出版主要以电子书、在线学习、数字图书馆等三种出版模式为主。

电子书出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从2002年开始与北大方正合作出版电子书,截止到2007年3月,已累计出版电子书3500余种,品种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交通、经管等专业领域。其中,2004年以前出版的电子书有703种,2005年、2006年出版电子书共2500种,2007年1到3月已出版电子书450余种。

目前,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电子书出版主要采用合作出版与自主出版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在合作出版模式中,通过与北大方正等技术提供商的合作,利用合作伙伴成熟的技术方案和销售渠道,出版社的电子书以数据库的方式提供给读者。在这一模式中,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提供图书内容和授权,技术提供商(合作伙伴)提供版权保护手段和销售支持,合作双方共同为读者提供定制的数字图书借阅服务,并通过销售电子书内容和平台来盈利。

在自主出版模式中,出版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尝试策划适合网络阅读的电子书选题,通过网络出版平立开展电子书营销业务,提供延伸阅读等数字内容服务。在这一模式中,出版社通过再造网络出版流程,探索个人阅读市场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提供相应的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人民邮电出版社已于2007年5月建立了电子书出版平台,图书编辑、选题策划和产品营销等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中。人民邮电出版社希望借助这一模式,能够探索出基于内容销售而又超越单纯内容销售的更多的增值服务方式,努力满足网络出版的大众阅读需求,最终找到电子书新的盈利模式。

在线学习出版

近年来,在线学习出版(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手段,已逐渐成为国外出版商(尤其是教材出版商)重要的出版和服务手段,不但帮助出版商实现了对其传统出版产品(图书、期刊)内容的互补和服务的延伸,而且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自主学习体验。如Pearson出版集团的My CourseCompass、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中学生在线课程等等。

在分析了传统电信行业用户对于特定内容的需求后,结合自身的出版优势,通过在线学习出版这一方式,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中国电信网上大学提供了在线学习培训服务。目前,主要开通的在线学习课程包括:电信新业务推广、电信企业运营与管理、电信客户管理、电信产品与服务等。通过这一模式,出版社能够借鉴传统的市场调研手段,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已有的出版内容重新策划和再造,使之成为符合新型学习要求的自主网络学习课程。

数字图书馆出版

目前,国内外部分出版商已经通过数据库在线出版这一新的出版形式,实现了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的转型,获取了可观的市场收益,部分出版商已经找到了数据库在线出版成功的商业模式,并实现了盈利,如Elsevier出版集团。而作为数据库在线出版形式之一的数字图书馆,也开始逐渐被国内的读者接受和喜爱。

人民邮电出版社将精选的数字内容,通过网络以分布式的方式提供给集团读者,实现了公司员工无论在何处,均可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和阅读所需最新数字内容。在这一模式中,人民邮电出版社借助IT行业的软件销售模式,通过内容与用户相结合的方式,以数字内容和平台服务获取收益。

急需解决三大难题

纵观我国目前的网络出版,无论在盈利模式上还是出版规模上,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网络内容质量欠佳,数量不足

分析国外成功的网络出版商业模式,专业的、丰富的网络内容是运营成功的首要因素。而国内从事网络出版的出版社大多缺少专业性强的、海量的数字内容,因此,我们只有首先解决这一问题,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市场需求不旺,读者需求不清

尽管网络出版作为一种崭新的出版形式,正在影响着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但是如果出版社无法获取读者真实的阅读需求,那么找到成熟的网络出版运营模式就会变得相当困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外成熟的网络出版运营模式,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最终获利为目标,以获取读者对于现实和未来的网络出版阅读需求为手段,最终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统一的网络出版平台亟待建立

图书馆的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著作权 授权模式 模式整合 出版商 数字图书馆

[分类号]G251

1 引言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其功能在于保存作品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接触作品的机会。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作品,对传播知识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图书馆来说,只有特定的社会公众,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才能接触到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作品。因此,这种接触对作者行使著作权的影响是有限的,不构成侵权。而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公众获取与利用数字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是构成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保留着一定的公益性,但目前国内的数字图书馆(如数图公司、超星公司、书生之家等)都以商业模式运作,这样就涉及到作品授权问题。

目前数字图书馆采用的著作权授权模式主要有4种:①基于传统合同法的一对一授权模式;②基于集体管理组织的集体授权模式;③基于公共借阅权的数字补偿金模式;④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和《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可能衍生出的法定许可模式。前两种授权模式是正在使用中的,后两种还在理论研究阶段。就海量信息而言,前两种授权模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都要支付报酬,这对于刚刚起步发展中的数字图书馆来说是比较沉重的负担,但如果不经授权又会引来官司,结果是既要赔偿又要道歉,极大阻碍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所以,数字图书馆需要更加合理的、免费的授权模式,这样就能更加促进数字作品的传播与利用。

现存的著作权授权模式主要有集体管理模式、授权要约模式、开放获取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创作共用模式、数字版权模式和著作权模式等,这些授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著作权的合法使用问题,但又都存在各自的不足,那么如何将其进行整合才更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发展,就成为学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已有著作权授权模式分析

2.1集体管理模式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或其他权利所有人无法行使著作权邻接权或者行使权利有困难时,将其权利授予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由该机构代为管理和行使,权利人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海量著作权人的权利维护及解决出版和传播形式日益复杂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集体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优势:①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出现弥补了个人管理的不足,为作者与使用者搭起一座桥梁,维护了作者和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也节省了经济资源的消耗,最终促进了精神文化作品的传播;②著作权集体管理能够更加积极地适应网络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为作品的使用者和权利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便利,实现著作权的平衡;③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激发了集体管理组织的整体创新。

但集体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表现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集体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些集体管理组织滥用其垄断地位,侵害权利人和使用者的权益;另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不积极维权的问题已经显现。

2.2授权要约模式

授权要约模式即著作权人在图书出版的同时,根据其意愿,随书刊发出一个“授权声明”,明确该书的著作权授权范围、授权费用及其支付方式等。标准的授权要约模式是按照约定的方式合法使用作品,免除了一对一洽谈的巨大交易成本,是彻底解决传统版权交易模式下的高成本问题的关键。

授权要约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能够把著作权自身的信息进行快速地传播;另一方面在于它的公益机制。但是,授权要约模式的可操作性不强川,单靠市场机制推行难度很大,且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

2.3开放获取模式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也称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理念和出版机制,开放存取的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它包含两层含义:①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②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其意义在于学术成果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平等免费获取和使用。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经费来源上,无论是创办开放获取期刊还是创建机构知识库,都需要人员和设备支出,所以还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免费获取。

2.4补偿金支付模式

版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它指代的是由于某些作品通过私人复制被大量使用,版权人难以实现分别的授权许可使用以致其利益不能有效保护,而产生的法定的对于某些复制工具和存储介质进行统一付费,并通过一定方式支付给版权人的制度。补偿金的目的是为非商业目的的私人复制对版权人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作品范围和费率都是事先规定的,计算方法也较为简单,利益平衡是版权补偿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是补偿金制度的调整范围不好确定,补偿金的金额、分配比例及从收取到分配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体制健全的组织来完成,成本相对较高。

2.5 法定许可模式

法定许可使用是一种准法律行为,即虽无严格意义的意思表示,但又有表意之行为,因而发生与法律行为后果相同的一种法律关系。尽管使用者在使用作品时向版权人支付了一定的报酬,但毕竟不是版权人主动或自愿行使自己版权的结果,法定许可使用对版权人行使版权保护构成了一定的限制。法定许可使用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对作品的利用与传播,维护作品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著作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但适用范围十分严谨。

2.6 创作共用模式

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简称CC)协议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授权协议,即除特殊说明以外,任何人可以免费拷贝、分发、讲授、表演某个站点的任何作品,但要注明出处或作者,而且只能用于非商业用途,不能为某种利益而擅自更改或者删除作者名发表在任何商业媒体上。

创作共用协议可以明确地表示出作者对具体作品的权利开放程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网络作者的心理需求。但目前存在协议使用不当和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

2.7 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式

数字版权是为了防止盗版而采取的一项加密技术,被它上锁以后,从微软的Zune音乐商店购得的音乐只能在Zune播放器上播放;从索尼的Connect商店

买来的音乐只能在索尼的播放器上播;从苹果的iTunes商店购买的音乐,只能在iPod上播。

数字版权管理模式虽然在微观层面对著作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如版权授权通道狭窄使多方利益受损,权利人难以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社会公众对知识的学习和使用受到制约,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等。

2.8 著作权模式

著作权机构中比较突出的是出版商作为机构,还有一类是专业性的公司。作为著作权人和权利使用者之间的桥梁,著作权机构掌握有数量足够多的作者、作品,可以利用商业经营的方式管理。但在实践中,很多著作权人不愿意将著作权特别是数字与网络环境下的权利授权给出版商行使,究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地位的不平等,出版商往往凭借在出版发行上的种种优势地位对著作权人做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和限制。

3 著作权授权模式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烂研究

以上8种著作权授权模式中,集体管理模式发展历史最长也相对比较完善,开放获取和创作共用模式是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模式,数字版权管理模式则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授权。这些授权模式之间存在差异也具有共性,将其进行整合研究是完全可行的。

3.1 著作权授权模式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首先,站在发展中国家和公众对信息的获取角度,对著作权授权模式进行整合是必要的。从世界范围看,大约18年以前,科学家和学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是通过印刷解决的,而网络的诞生能够确保自由无障碍的获得信息。科学是一个团体活动,知识生产也是一种集体事业,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印度国大党的一位图书馆员提出,让全世界通过网络建立世界数字图书馆,每个国家建立一个民族的记忆网站,其内容包括人文和科技,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自由阅读。这种分享的价值对于发展中国家作用更大,因为巨额费用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信息鸿沟,也因为存在研究能力的极大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鸿沟。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对信息开放获取,通过传播知识和促进虚拟合作的力量使知识民主化,实现一个广泛合作的环境,以谋求共同发展。

其次,从国家内部的角度看,科学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模式有利于公众对信息的充分获取,有利于信息的广泛共享。如果每一位科学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以某种最简单的方式授权,不仅可以让读者花最小的代价获得他想要的,而且作者也因他的作品传播获得更大的知名度。

再次,就数字图书馆而言,其基本功能是实现知识共享(尤其是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授权模式可以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免费的资料来源,极大地丰富数字图书馆馆藏,更好地提供服务。

3.2 著作权授权模式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除数字版权管理模式是技术手段外,其他模式在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组织性质方面存在共性。

3.2.1

契约式的管理方式

纵观现有著作权授权模式,除数字版权模式外,都属人文管理范畴,都采取契约式的管理方式。其中,以集体管理、授权要约和创作共用模式最为突出,作者和公众之间是通过契约合同的方式来进行著作权的授权与使用,但并不是一对一的签约,节省了经济资源的消耗,促进了精神文化作品的传播。

3.2.2

以广泛的资源共享为管理目标 除数字版权模式外,现有著作权授权模式的管理目标都是尽可能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如中国版权协会、北京书生公司、《中国版权》杂志共同发起的“授权要约”运动,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共同推动的“开放获取”运动,学术界认可的“创作共用”运动等,都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作者的作品,让信息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共享,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优化现行著作权授权模式,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

3.2.3

非盈利性社会组织

著作权授权模式中有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组织机构来完成授权的,这些机构在组织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非盈利机构(如集体管理组织、开放获取期刊、著作权商等)。这些机构为作者与使用者搭起一座桥梁,维护作者与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以集体管理组织为例,目前,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1988年成立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1992年成立的音乐著作权协会,1993年成立的中国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中心,2000年成立的中国文字作品著作权协会,2008年成立的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都是非盈利性组织,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

以上著作权管理模式存在着共性,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所以对其整合是可行的,通过整合,可构造更加科学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模式,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4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授权模式整合

整合的基本含义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就上文探讨的著作权授权模式而言,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印刷型文献的著作权管理,所以应长期存在;授权要约和创作共用模式更多地出自个人行为,应用范围有限;法定许可和补偿金制度主要受国家法律规范,操作不太灵活。而开放获取则是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较好解决办法。如何将这些授权模式整合在一起呢?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以数字图书馆为整合平台,来实现各种模式的著作权授权。

数字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知识传播的桥梁,是广大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捷径,所以以数字图书馆为平台来集中实现各种授权模式是高效率的。

・数字图书馆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输入输出平台,可以方便著作权人提交自己的作品,愿意以授权要约和创作共用模式授权的作者就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平台向公众传播,这样要比建设机构知识库节省。

・从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经营方式上看,其公益性要大于商业性,其所实现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其获得的经济收入,所以,布达佩斯宣言推荐的两种实现开放获取的策略之一:作者自存档就可通过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在线知识库来实现。

・集体管理组织可以跟数字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其与作者沟通,避免侵权事件。而法定许可和补偿金制度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问题也在逐步达成共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数字图书馆来实现各种模式的著作权授权是目前一种科学合理又经济高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