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情境

强化数学课程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亦是改革数学课程的关键处。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中小学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真正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而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一)巧用生活素材,感受数学实用性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到处充满着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体会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应用。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应用事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从中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还能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思维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借助情境的真实、形象特点十分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现象,促使其在数学的情境中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如低年级“分苹果”教学时,由于此刻的起点是10的加减法,基于此,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有关 10的加减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了起来,有的把小木棒分成两份表示、有的画三角形表示……此时笔者让学生分别说出两份的数量, 然后让学生总结,发现每组的总数都是 10,然后板书加法式子。对于 10的减法,笔者是让学生自己边分边写对应的式子,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成数学知识,更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力量,如此学生的学习逐渐由“有趣”转向“有意义”,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接受数学,进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生内容本身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并能够把这种学习迁移到其它方面,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解答习题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对此做出合理的假设,寻求解决途径,最终找出最佳方案。

三、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罗杰斯认为:“ 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这些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得出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锥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就必须知道底面半径和高,高很容易就能量出,那么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都积极的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测量出了底面半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走进社会,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走进社会可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走进商场、走进小区管理处等等,了解和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获得社会知识,促使学生知识和智慧的双提高。

五、结束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2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5-01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且提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在分析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界定基础上,本文提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并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相关的策略。

1.如何理解数学应用意识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它提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2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在实际中的应用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2.1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并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2 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4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那么何为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例如: “包装的学问”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

本内容不但是综合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为教师,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到超市参观了各种商品的包装,特别是最常用的餐巾纸(餐巾纸的包装最接近教材内容),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四小包的餐巾纸,带到课堂上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具,接着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活教具自己进行包装,本环节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材提供的包装方法进行包装,并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的面积。

方案①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 1300(平方厘米)

方案②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 1700(平方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随着包装活动的进展,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在包装的过程中就必须得把要包装的物体的最大的面重叠起来。看到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脸上洋溢出的成功的喜悦,我顺势让学生二度合作,把四盒磁带包成一包。要求:并分别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分别是多少,并画出相对应的草图。在包装、计算、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验证了:要使包装节约包装纸,就要把物体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即:“减少”面积最大的面的结论。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6-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见,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数学教学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一、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应用观念

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思考意识欠缺,对教师的依耐性很大,教师的数学教育观是教师教学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的学生应用意识。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数学逻辑关系,那么他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不会关心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的应重视动态的、文化主义的数学观,并应用到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观念。要理解数学应用是一种实现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应用中建构和理解数学。建构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师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使用动态的,文化主义的数学观来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观念。

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都离不开数学,就数学的运用来说,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正如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就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三、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数学实践

就小学生来说,除了上学时间,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而家庭生活处处有数学,如果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孩子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引导学生带着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爸爸的工厂每天上午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那爸爸一天上班几个人小时?这是考察从上午几点到下午几点是几个小时的问题,考查题目的来源是学生生活的经验经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运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比如;50+20×2=140,提问学生这道题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违背了什么计算规律等,使学生在寻找问题存在中熟悉加减乘除发的运算规律,从中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六、加强学生数学课外实践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