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例6篇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1

早在2002年,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意识到,三钢作为钢铁生产联合企业,其生产过程存在着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重大危险源,应该及早地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应急能力分析基础上,编制出了三钢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内容组织实施了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2005年6月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着重就企业级事故预案(或者说现场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预案工作,首先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把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的要求和决心,支持并投入资源来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其次,选择参与预案编制人员,组成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除参预预案制定外,还要参加将来的预案讨论和修订、评审工作,同时又是预案实施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员,所以,应选择责任心强、容易合作共事,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字能力的人员进入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应包括安全、环保、消防、治安保卫、物资供应、生产调度、车辆运输、通讯联络、工程抢险抢修等部门单位的代表;三是,预案编制组成人员确定后,应明确编制负责人,制定编制计划,指定执笔人员,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按计划实施。

二、危险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危险分析。危险分析要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步骤。组织将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出来,作为下一步风险分析的目标。在危险识别时,应该注意满足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及其标准要求。危险危害辨识可采用经验法,例如,有可供参考的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过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危害识别,过程、方法比较复杂,专业性强,一般较少使用。根据危险危害辨识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危险分析尽可能全面、周到,根据潜在影响来确定各类危险的大小,确定出重点关注的风险。但要完全准确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不必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到对事故可能性的精确定量分析上,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来标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估。

2、应急能力分析。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设备(设施)、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制定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对策。

3、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危险危害与应急能力分析包括的内容很多,同一内容又有多种不同分析评估方法,占用预案编制的时间长,工作量大,即便都采用定量分析法也会因为危险危害因素众多而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况且危险因素处在运行变化的环境下,所以,建议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判定。如果企业有安全评价,或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或者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经历,那么可以直接利用其中成果,减少预案编制中的工作。

三、预案的编制与评审

1、预案的编制。根据组织风险与应急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如是大型企业,预案可以根据组织内部责任主体或影响范围分级编制,把预案进一步细化为分厂级、车间级(应急措施)来编制或控制,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条理性和有效性。比如,公司级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只对预案的指导思想、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与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信号规定及汇报制度、事故处理、制订预防事故措施、紧急安全疏散、工程抢险抢修等方面作原则性的规定,各阶段、各部门具体工作未作详细描述,仅凭这个预案是不能组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的,它只是公司总的预案、总目标,是指导性文件。因此,还要根据具体的危险源制定应急分预案(或应急程序文件),针对具体的危险装置、设施或场所规定作业程序,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某些应急行动程序化、标准化,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不会发生误解和误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二级单位由于对编制应急预案不了解,在制定预案时按总预案编制方法来制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中被作为不符合提出。

2、预案评审与实施。为保证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应急响应人员和预案编制人员,对编制的预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审,广泛收集意见或建议,经修改充实后报批实施。

实施应急预案不能单纯理解为对预案的培训或演习。应急预案经批准实施生效后,就融入组织的整体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生产装置、设施等条件和资源的变化都会带来应急方案内容的变动,这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错误的预案造成错误的指挥,不仅影响应急救援行动,还存在扩大事故危害的风险。

3、预案应被广泛知晓。应急预案经编制形成文件,但应急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预案经批准实施后,组织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自我防护、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使预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应急救援器材完好备用。对于正常下不常使用,而在紧急状态下必不可少的救援物质,如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器、苏生器和应急照明灯等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救援物质不仅要齐备,还要定位存放,定期检测,有专人负责管理。

四、预案的演练与实施

1、多种形式演习,保证应急能力。预案的作用是指导应急人员日常培训和演习,在紧急状态下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行动。讲应急演习,使人联想到军事演习,以为要动用许多物质,花费很多精力,所以对演习往往是讲得多,做得少。明知演习很重要却懒于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其实可以适当组织桌面演练。组织者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习,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还可以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行动进行演练活动。这样的演习好操作,成本低,能保持应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达到锻炼和提高队伍的目的。当然,最好进行全面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演习,以检验和评价应急组织的应急运行能力。

2、善于利用废旧设施、场所组织演习。为达到真实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效果,建议利用废旧设施或场所组织演习。2004年5月,三钢利用煤化工公司废弃系统,就成功实施了大型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收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从中发现了预案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使预案得到了及时修订和完善。但组织这样的演习机会并不多,应当珍惜。所以,在实地模拟演习时,组织单位应认真设计演习方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参加演习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要认真体会和扮演角色,按要求完成所各自承担的演习任务。

3、演习的人身安全应放在首位。应急演习是针对模拟事故条件下,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排练活动。在做应急演习方案或设计演习情景时,应将参加演习人员、社会公众的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不要因为演习而造成重大事故。当演习的对象或其周围安全区域内,存在危险化学物质、危险设施或场所时,如油库、煤气、氧气等危险区域,应特别注意演习安全,防止易燃物质产生火灾,由火灾引发爆炸、连环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

4、应重视演习记录。演习记录不全或没有记录,缺乏演习评价、总结资料,致使演习结果评估不充分。主要原因是:演习方案制定不周密,只关注演习本身的组织,忽略了演习评价人员的作用;其次,评价人员对应急预案、演习方案不熟悉,观察演习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很好地记录下观察结果。

5、演习评价不可缺少。演习结束应及时组织总结与讲评,它是全面评价演习工作的重要步骤。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参加演习的单位或人员遗漏,以致于演习组织部门在演习结束后要去追补有关评价资料,使得演结评审匆忙、草率,降低了演习评估质量,不利于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指标

中图分类号:F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69-02

[Abstract]Dangerous chemicals accidents aboard have a unique character of sudden occurrence, which requires effectiveness and order, also special attention to accident preparedness and recovery ability after the accid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capacity evaluation system aboard. First of all,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cities, seismic, chemical, coal and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practice,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evaluation index. Methods such as brainstorming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indicators, and through the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inal evaluation index.

[Key words]dangerous chemicals by ship; sudden accident;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indicator.

1 引言

船d危化品突发事故的发生不同于其他事故,就目前看来,我国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普遍较为薄弱[1]。根据我国目前海事部门应急管理的实际所需的要求,参考现有的评价体系,研究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的内涵、体系结构、以及现有的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综合应急储备、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事后恢复等指标,科学规范地建立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基础,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能够使评价的结果更有效[2]。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分析船载危化品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的内容和特点,结合现场实践,获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评价指标,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确定最初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构建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2 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内涵

王蕾[3]在关于煤矿的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中谈到应急处置也与突发事故的预警及准备、危险监查及防备、应急处置及救援、善后恢复等几方面相关。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在要求做出应急反应的“时效性”和“有序性”的同时,还要注重事前的防备和事后的恢复能力,把应急能力穿插于整个事故发生的各个过程当中,将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界定为应急储备能力、监控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事后恢复能力等各个方面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所体现出来的是船舶应急管理所相关的环境要素、人力资源和体制资源[4]。

应急储备能力是应急能力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他是针对所有的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为迅速有效得开展应急措施所做的事前准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最终的目的是保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监控预警能力是应急能力的核心,安全工作预警和监督机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预防就是从应急能力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发生,避免应急行动,对于任何有效的应急能力而言,预防是其核心,此阶段紧急事件最容易控制,花费最小[5]。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安全预警和监控是“预防为主”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对于危化品,监控也是极其重要。

应急响应能力是应急能力的体现,应急响应能力是在事故发生时,船上人员对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划分事故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来预防事故的再一次扩大。

事后恢复能力是应急能力的完善,通过实际发生的事故来进行应急能力的完善来达到对应急能力的需求。

3 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概念,所以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问题一是盲目的追求指标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代表性,应该结合完整性和代表性[6],问题二是评价指标的对象不明确,对应急能力内涵的界定模糊,问题三是一些指标的选取缺乏依据,与国内法规、法则标准不一致,问题四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指标筛选方法,大都评价者凭主观经验选取指标。因此,在这次的指标体系构建中,将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流程的基础上,讲究指标选择的重要两点,一是注重单指标的代表意义,二是注重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4]。以相关的国际公约、国家法规、标准、法律法规、课题需求以及行业特点等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建立流程如下:

1、根据相关的理论数据,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借鉴同行业的研究成果,结合船舶管理要求,依据应急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形成初步的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评价理论体系。

2、评价指标的选取,通过结合水运行业的实际与指导老师专家的建议,借鉴其他领域应急能力指标,结合我国船载危化品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确定和筛选,形成整体的结构框架。

3、评价指标的完善修改。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合理筛选,去除掉不适合作为指标和不适合法规的影响因素,保留合适的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形成完整的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体系的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4 评价指标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通过将船载危化品应急能力划分成四个准则层,应急储备能力、监控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事后恢复能力。再围绕它们,逐步细化展开,最终确定每个指标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4.1 应急储备能力

(1)应急机构

评价指标:应急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评价标准:根据《水上交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分为

1应急反应体系机构的设置情况

2管理命令执行情况

3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组成情况

评价方法:若3项目均“合理”,等级指数为“1”.若有一项不合理,等级指数为“2”.二项不合理等级指标为“3”,3项不合理等级指标为“4”以下类似不加阐述。

(2)船舶应急规章的制定和标准

评价指标:应急规章的完备性和时效性

评价标准:1危化品事故专项规章的制定情况

2应急规章具体实施细则的制定情况

3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责任具体落实情况是否到位

(3)应急预案

评价指标1:应急预案的完备性

评价标准:1预案中有无规定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2预案中有无规定应急通讯保障

3预案中有无规定物资保障及救助装备保障及详细的救援流程;

评价指标2: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期限

评价标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预案的更新期限为3年,《水上交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规定2年,美国的CAR要求预案至少每年修订一次,考虑到危化品事故的特殊危害性,鉴于此,本指标以4年为最低限,以1年为理想值。

评价方法:若预案更新期限为一年,等级指数为“1”.若为2年,等级指数为“2”.若为3年,指标等级为“3”,若为4年及以上等级指标为“4”。

(4)人员培训与训练

评价指标: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

评价标准:参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级划分为一年4次以上为等级1,一年4次为等级2一年2次为等级3一年1次为等级4。

评价方法:等级划分为一年4次以上为等级1,一年4次为等级2一年2次为等级3一年1次为等级4

(5)应急物资与设备

评价指标:应急物资与设备配备管理情况

评价标准:1应急设备物资设与布局情况

2危化品专业应急设备配备情况

3专业应急设备的维o与管理情况

(6)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

评价指标:专业应急人员的数量

评价标准:根据日本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人数8人以上为等级1,4~7人为22~4人为3,两人及以下为4

4.2 监控预警能力

(1) 通讯与报警系统设备

评价指标:通讯与报警系统设备的建设情况

评价标准:1船用程控电话系统功能是否完备

2报警系统的位置分配是否合理

3通讯报警设备是否灵敏

(2) 监视检测

评价指标:探测设备的覆盖度

评价标准:可用探测范围与船舱的面积比值来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若探测范围为80%及以上,则等级为1,若50%~80%,则等级为2,20%~50%等级为3,20%及以下为等级4

(3)信息能力

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备性

评价标准:1的预警信息是否与相应的预警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机制

2格式和流程是否准确

3责任权限是否明确

(4)事故识别和上报

评价指标:事故识别准确性和上报的及时性

评价标准:1是否能识别事故类型:爆炸、泄露、火灾

2发生事故船舶负责人向船公司上报时限1小时

3事故报告的格式及内容是否规范和详细

(5)信息保障

评价指标:信息保障系统的建立

评价标准:1应急通讯系统建立情况

2运送的危化品清单是否详细

3应急资源联动系统的建立情况

4.3 应急响应能力

(1)响应时间

评价指标:响应时间的快慢

评价标准:我国对危化品事故的应急响应时间没有统一的界定,根据国内外溢油应急反应时间的经验,任何事故发生之后,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日本更是要求2小时内赶赴现场。鉴于危化品泄漏扩散迅速的特点,以0.5小时为理想值.,6小时为下限

评价方法:若响应时间为0.5小时及以下,则等级指标为1.响应时间为0.5到3小时,则等级指标为2,响应时间为3到6小时为3,6小时以上等级指标为4

(2)指挥决策

评价指标:决策系统的建立情况

评价标准:1是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是否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的决策

3是否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定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行绩效等内容

(3)现场侦检

评价指标:侦检装备的先进性

评价标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这个指标评价标准解释很模糊,没有对其作出具体评价。根据设备的先进性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等级指数为4、3、2、1

评价方法:按照侦检装备的生产年限,若2010年及以后则等级为1,2000年~2010为等级2,1990~2000为等级3,1990年之前为等级4

(4)医疗等装备等技术支持、

评价指标:医疗设备的保障程度

评价标准:1船舶医疗设备配备是否齐全

2船舶配备的医生执照是否齐全

3船舶的医疗设备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4.4 应急恢复能力

(1)总结分析

评价指标1:事后总结分析会次数

评价标准:等级划分方法是:以1次为下限,4次为上限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等级指数为4、3、2、1。

评价方法:4次为等级1,3次为等级2,2次为等级3,1次为等级4

评价指标2:总结报告的制定情况

评价标准:1事故责任划分是否明确

2事故分析的起因是否调查明切

3事故应急处理的过程是否正确

(2) 应急预案维护

评价指标:应急预案维护的全面性

评价标准:1预案规划维护管理是否得当

2预案编制的维护管理是否得当

3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维护管理是否得当

(3) 惩罚与奖励

评价指标:奖励与惩罚制度的建立情况

评价标准:1是否有相应规章赔偿制度

2对于应急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单位或个人是否进行了奖励

3奖励或赔偿是否合理(控制在财政预算内)

5 结语

与油类相比,危化品自身的多样性(品N多)、高危险性(易燃易爆)、高危害性(有毒)及处置的高难度性(需特殊设备),使得危化品集散地、运输枢纽港口、及其途经区域所面临的突发事故风险也越来越大[7]。根据船载危化品运输的特殊性,发生灾害事故所会给经济以及人员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就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构建了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起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来设置了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评价指标标准。

参考文献

[1] 陈济丁,陈轩,曹巍,叶赛,王耀兵.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风险和应急管理的新起点[A].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C].2011

[2] 李俊英.基于风险的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D].广州:中北大学.2016.6.

[3] 王蕾.煤矿突发事故应急能为评价研究[D].安徽:安徽理工大学.2016.6.

[4] 曹巍.船载危化品污染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6.

[5] 岳宁芳.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煤炭技术,2009,28(2):3-5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是密切关联的,都是围绕着实验室安全工作展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在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考虑如何维持常态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应急管理则是对实验室事故的应对和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做得好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应急管理的难度。二者明显的区别在于,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安全,不让事故发生,重在预防;应急管理则是在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后如何应对,把事故的破坏降到最低[7]。

2一些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12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年仅23岁的学生SheharbanoSangji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火灾,因应急处置失当,造成三度烧伤,18天后死亡。2011年12月27日,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判决Sangji的导师PatrickHarran和UCLA有罪(罪名为“故意违反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致人死亡罪”)。这可能是美国第一例因科学实验室事故而受到的刑事指控。UCLA的事故将为更多的科学家和实验室管理者敲响警钟,更加严肃地对待实验室应急管理问题。在2010年12月期间,黑龙江省某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和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2011年1月已有部分学生出现症状,因应急处置不当,直至3月校方才检查,确诊感染了布鲁氏菌病,直到9月5日,该校才向媒体通报此事。黑龙江省教育厅最后确定此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是校方的责任。这2起由国内外媒体分别披露出来的高校实验室事故及处理结果,不仅为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凸显出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应急管理理念的缺失

高校实验室的应急管理存在着许多理念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缺少危机意识,不能做到居安思危,认为只要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做得好,就不需要进行应急管理;(2)对实验室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关注度不够,不愿意投入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3)把事故发生后的处置过程当作应急管理的全部内容,忽视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4)认为应急管理只能是被动式管理。正因为如此,使得实验室管理者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处理实验室事故,从而造成事故的恶化,加大了处置难度。

2.2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内部虽然也成立了正式或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了职责、认定了分工,但是多数没有考虑实验室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实验室安全的应急机构不应该是松散型组织,在机构设置、工作内容、人员构成上应该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专业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吸取事故处理后的经验教训,避免应急机构形同虚设,仅仅充当了上传下达“接线员”的角色。

2.3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

通过政府主导的应急实践,现有应急机制已基本包括预防机制、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信息机制、善后恢复机制、调查评价机制、应急保障机制等。目前,各高校实验室一般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普遍存在预案雷同,如出一辙的现象。究其原因,这些应急预案多是在北京奥运、国庆等特殊时期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下仓促制定的,这就造成可操作性不强,而高校内部各部门出于各自利益和责任的原因,相互推诿,缺少配合,不能有效地整合应急资源,也给事故的预防、处置留下许多“三不管”地带[8]。在实验室事故发生后,信息报送和方面,许多实验室也没有明确从制度上规范化,善后恢复和调查评价方面,往往只重视事故的处理而轻视了事故后的恢复、评价、总结,这也使实验室再次应对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2.4应急事故专业性应对的欠缺虽然高校是对公民高等教育的单位,但并不等于就自然掌握了正确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能够正确处置实验室事故。实际上,很多教师、学生虽然长期在实验室工作,但是对实验室的安全以及防护缺乏了解,因为实验类型的复杂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无所适从,缺乏专业应对、处置。

3完善高校实验室事故应急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应急管理安全教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意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作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者应该把危机意识融于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同时,还需要培养师生进入实验室的危机意识。通过对师生危机意识的灌输,来提高高校师生对实验室事故发生的警惕性,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作为实验室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室事故危机意识的普及教育,部分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对拟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安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自我防护、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技能,这对于应对实验室事故及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至为重要[9]。

3.2健全实验室应急管理体制

高校实验室事故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一般由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咨询参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应急管理的决策中枢系统应由学校的党政领导核心成员组成,其职责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并统一指挥。应急管理的实施系统应当包括各院、系以及相关的行政部处,必要时还应联合政府的组织和力量,职责就是具体开展危机控制及善后处理等工作,日常工作可以由实验室管理部门承担,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指导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演练和危机预案制定等工作。应急管理的咨询参谋系统,其职责主要是发挥其高校的专业技术优势,对应急的决策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应急管理的辅助系统主要是指高校内部那些提供辅助支持的部门,如后勤部门、校医院等,由它们提供后勤保障。一些高校在健全实验室应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很好的实践。部分高校成立了实验室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无缝管理,避免事故发生时相互推诿,还分别设立了如辐射安全、生物安全、试剂药品等专业安全防护技术小组,加强对实验室专项安全的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3.3健全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机制

3.3.1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置是否得当,很大程度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完善与否。好的应急预案能够控制事故的发展,同时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根据高校实验室事故多发的类型,可以分别制定火灾类、触电类、中毒类、爆炸类、放射类、生物感染类、物理伤害类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内容应该涵盖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需要联系的关键机构和人员电话,平面图等内容[9]。应急预案的重点是可操作性。校、院、实验室应该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制订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确定“3W+2H”原则,即由谁负责(who),在哪里集中(where),做什么(what),需要多少人参加(howmuch),怎么做(howdo),都应该具体明确。所有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各司其职,按照预案进行处理[6]。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3.3.2提高应急演练的实效性

好的应急预案,需要放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检验、评估、完善。这就需要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的目的就是:考查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对于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修订;评估演练中的缺陷,提高应急管理实战能力。为了达到应急演练的目的,在准备阶段,应该结合实验室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制定演练方案。演练避免形式主义,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演练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及时整改。

3.3.3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应该作为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对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验事故的危害系数,实行不同级别的准入机制。准入对象应包括所有需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诸如教师、学生、保洁人员、安保人员等。实验室应组织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应急演练,使师生掌握自我防护和应对事故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可以各有侧重。据了解,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已成为美国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强制性专业安全课程,所有学生必须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承诺书、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品方可进入实验室[10],在制度上保障应急管理理念深入人心[10]。

3.3.4健全应急管理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因为实验本身未知性、探索性的特点,造成实验室存在一定的危险,需要实验室管理者,特别是实验室主任,必须组织制定成熟的实验操作规范,特别是对于初次实验需要进行安全风险预评估,对实验对象、实验环境中的相关指标等因素进行分析,科学评估安全信息、评价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拟定出相应对策[11]。

3.3.5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畅通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传达准确的真实信息,为学校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协调各方力量,及时处置实验室安全事故。在实验室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与师生以及媒体进行有效沟通,通报相关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事故扩大化、复杂化。

3.3.6做好应急管理调查评价

实验室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原有的教学科研秩序,特别是对放射类、生物安全类实验事故处理完毕后,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对事故后实验室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还可以请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检测,确保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因没有完全恢复而造成二次事故或其他不良影响[12]。应急管理调查评价不仅包括事故本身原因的调查,还包括对实验室应急管理的评价[13]。发现实验室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使应急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良好的应急管理评价是应对实验室事故处理能力的总结和提高。

4结束语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事故, 应急, 预案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analyzes the four electric engineering emergency plan should focu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Keywords: accident and emergency, plan

中图分类号: U64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屡禁不止的安全事故,让更多的建筑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日趋规范,规章制度日益健全,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也是事故频发:小的如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侵限剐蹭列车、开通方案不合理造成施工延点、违规上道作业拦停列车、电气化设备故障影响行车等,大的如兰渝铁路隧道内翻车造成20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触目惊心。在所有的事故中如果企业负责人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减少损失和降低人员伤亡。我们说,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订的行动方案,是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行动、采取救援措施的行动指南,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应急救援力量多元化、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制定有效的切合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对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目前行业内的应急预案问题多多,生搬硬套、不切实际,通篇理论、可操作性不强,不合法合规,预案孤立和相关预案不衔接、动态管理不到位等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目前本行业应急预案编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理设计应急预案体系层次

首先要符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也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但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对于各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基本上都是集团公司-子公司-各项目的层层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点多,一个集团公司管理若干子公司,一个子公司管理着若干个工程项目;二是线长。和工厂类企业、隧道、桥梁等专业不同,四电工程标段动辄绵延上百甚至数百公里,大多的危险因素是随着施工进展在动态移动;三是每个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类似、危险有害因素类似,因此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的规定,以子公司及所属项目为例,应急预案层次设计如下:

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是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和应对可能发生事故的综合性文件。通过此预案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的应急方针和政策、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工作原则、公司施工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环节、各级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和基本要求。

项目总体应急预案

是某项目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对风险的综合性文件。重点是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说明项目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项目应急机构和职责、应急用品的目录、针对不同紧急事项的应急响应程序和要求。

现场处置方案:

是针对具体的场所、设施、岗位、装置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这是项目应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和切合实际的现场处置方案可提高应急效率,减少损失和伤亡,并考虑以下方面:1)针对紧急情况清单及风险控制策划逐一编制,要求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包括外部求援。2) 基本原则是抢救人员、控制事态扩大,同时保护环境优先。3 )要明确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等。4) 涉及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5)要考虑同一类别事故发生时,施工地点和救援难度的不同。

二、注重应急预案的合规性、衔接性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其中的一条就是要求认证企业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要求认证企业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急预案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这其他要求也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上级单位、地方政府、以及所在路局等的相关文件要求。不但框架结构符合相关要求,事故上报时限、预案的衔接、预案的培训、评审与更新等都要符合相关要求并且和相关预案衔接。我们说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便是收集资料,而这些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就是资料收集的重点内容,也就是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和授权。

而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的应急预案中不合法合规的地方比比皆是。有的项目制定的应急预案,公司规定铁路交通事故上报时间是半小时,而项目却规定2小时;有的应急预案和相关方一点关系也没有,没有任何衔接等等,这就是没有做好应急预案编制的准备工作,没有充分了解有关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目前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有关应急预案的主要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

《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

公司/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所属路局、上级单位等单位部门现行的应急预案、与应急预案有关的文件

三、做好编制预案之前的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应急的对象,这需要根据各单位有关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本项目或单位需要制订应急预案的所有紧急情况,要充分和全面。除专业施工内容之外,地质、气象、水文、突发性疫情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也需要考虑在内。每个单位识别过程和评价的方法可能不同,但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这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准备工作之二。对于铁路四电工程来说,施工范围内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种类主要有:物体打击、挖断电缆或地下设施、高空坠落、触电(感应电,跨步电压、邻近既有电力线路施工)、电气化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坍塌(包括沟坑开挖时的塌方)、灼烫(包括化学物品灼伤、放射物质灼伤、高温物体烫伤)、车辆机械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含煤气食物中毒)、火灾及爆炸、有可能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各种情形(包括电气化施工设备故障影响行车、信号施工方案不合理造成延点)等等。

四、编制预案之前要进行资源分析

针对需要应急的紧急情况,逐项分析考虑应急过程所需要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上级和外部的可用资源,这也是预案编制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三。

五、要注重应急预案要素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紧急事件各环节的工作,明确紧急事件事前、事发、事中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何时做,调动哪些资源做,这不仅要求预案内容完整,而且更讲求可操作性。要讲究“明”、“实”、“全”。

1、“明”要分工明确、内容明确、程序明确、决不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

2、“实”是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3、“全”是要素齐全,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目前国家关于应急预案编制规定的主要文件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项目作为紧急情况发生地,作为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的第一方,它的预案至少应包含的要素及要求如下:

3.1编制的目的。

3.2编制的依据。

3.3适用范围。

3.3本项目需制定应急预案的紧急情况清单。

3.5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3.6紧急情况的预防与监控方式与要求

3.7应急的响应分级和响应程序。

3.8事故上报的时限和流程。

3.9不同紧急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应急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器材和设备清单(也可单列成为现场处置方案)。

3.10应急预案的上报备案部门。

3.11应急预案的评审计划。要由制定单位负责人组织,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涉及所有职能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评审,要明确具体的评审时间、评审参加人员、评审的方式、评审记录形成等。

3.12应急预案的更新计划。明确预案定期修订时间,及时修订的条件、需要及时更新的附件信息。

3.13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演练计划。

明确应急预案有关内容的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演练计划。

3.13应急预案的制定解释部门。

3.15应急预案的实施时间。

3.16相关或相衔接的预案名称。

3.17必要的附件。如:

相关方及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包括医院、110、120、119、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所有与应急体系实施有关的相关方的联系方式,尤其是可用的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方式。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如: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应急用品存放地点、危险源分布图、疏散路线/重要地点标识;

相关的危险特性参数。(如化学品的特性指标)

六、做好预案编制之后的应急管理

目前多数单位的应急预案都是领导熟悉、职工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制定预案的人熟悉、预案各环节的有关人员尤其是易发事故现场身临其境的操作人员不熟悉,往往是制定完之后束之高阁,应付检查时才拿出来。应急预案成了应付方案,再好的预案也是空有好皮囊无用武之地。因此要想让预案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做好预案制定之后的应急管理工作。

1、要深入进行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

2、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预案培训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使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3、加强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应急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4、根据计划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以下情况需及时修订: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根据应急预案演练结果需要或预案实际实施效果需要;应急预案上级、建设单位要求修订的;相关方或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发生变化的。

结束语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管理成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等因素存在,事故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应急预案作为事后的预防手段,作为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只要科学合理、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文婷,王艳辉,贾利民,秦勇.改进层次分析法在铁路应急预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铁道学报. 2008(06)

【2】 李连杰,盖宇仙.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铁路货运安全的模糊评价[J]. 铁道运营技术. 2009(04)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5

1.编制准备成立编写组织机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全、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等各方面的知识,其编制人员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或专家组成。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编写组织机构。

制定编制计划。一个完整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件体系要由总预案、程序、作业指导书、行动记录4 级文件体系构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很广,既涉及到本矿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也涉及到主管上级、区域,以及相邻的应急要求。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目标、控制进程、人员安排、时间安排等,并应突出工作重点。

搜集整理信息。就是要搜集和分析现有的影响事故预防、事故控制的一些信息资料,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

初始评估。就是对煤矿现有的救援系统进行评估,找出差距,为建立新的救援体系奠定基础。初始评估一般包括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审查现有的救援活动和程序,对以往的重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煤矿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性质及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辨识、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价。危险分析应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

能力与资源评估。通过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为应急资源的规划和配备、与相应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2.预案编制这是编制预案的重点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预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施的效果,即事故控制和降低事故损失的程度。编写时应按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应急响应程序、预案的内容,以及预案的级别(6 级)和层次(综合、专项、现场)要求进行编写。

3.审定与实施完成预案编写以后,要进行科学评价和审核、审定。编制的预案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救援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危害等都需要经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定。而且,通过审核、批准、实施,这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快速性;合理性;有效性;灵活性;AHP;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7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评估机制的完善,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评估方法,另一种是动态的评估方法,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评价应急预案的优劣,以便为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重要参考,不断提高静态评价预案的可信度对我们选择、评价以及改进预案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应急预案优劣的有效方法,并可以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 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所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行动方案,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类型而事先制定的一套能切实迅速、有效、有序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或方案。我们可以从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该从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客观地加以综合评价.

2.1处置的快速性(U1).

处置突发事件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并消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因而快速性也是评价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指标。(其中U11=与外授的协调合作能力,U12=工作人员的效率,U13 =疏散流线的畅通性,U14 =疏散的快捷程度,U15=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性)

2.2内容的合理性(U2).

应急预案内容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对步骤的合理性和应对过程中责任的明确性.应对过程责任的明确性是指各个机构的领导关系和人员职责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各个机构人员能够迅速进行反应,保证应对的顺利进行.(U21=突发事件设想的针对性,U22=相似处置流程的合并性,U23=救援方案的完备性,U24=各机构职责的明确性)

2.3应急资源有效性(U3).

它要求必须设置完备的应急资源,保证后勤资源的供应,并且设置的应急资源要符合应急对象的需求,避免资源不足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应急资源要符合统一调配的实际并有利于紧急救援;当地最好有应急资源的制造商并且要保证及时供应,同时还要考虑制造成本,节省政府应急成本,提高应急能力。(其中,U31=应急资源设备的完备性,U32 =应急资源制造的可能性, U33 =应急资源调配的合理性)

2.4费用的合理性(U4).

所谓合理费用是指在保证突发事件理想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实施该预案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大小.一个应急预案的实施不是完全不计成本的,其理想的实施效果应该是通过投入合理的费用来取得的.所以,评价预案的优劣还应当考虑该预案为处置突发事件所投入的费用的合理性.(其中,U41 =应急直接资源的损耗,U42 =应急直接费用的支出,U43=应急间接资源的损耗 ,U44 =应急间接费用的支出)

2.5灵活性(U5).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测,如果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处置某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当突发事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将无法有效地对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价。因此,所选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不同突发事件等级的方案进行比较。(其中U51=疏散流线的灵活性,U52=应急组织机构的灵活性,U53=疏散指示标示的多样性)

3. 预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2]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 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 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 这样层层分析下去, 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本文采用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用于教学质量评价,步骤如下:

①建立指标集U = {U1 ,U2 ,U3 ,U4 ,U5 } ,U1 = {U11 ,U12 ,U13 ,U14 ,U15 } ,U2 = { U21 ,U22 ,U23 ,U24 } ,U3 = { U31 , U32 , U33} ,U4 ={U41 ,U42 ,U43 ,U44 } ,U5 = {U51 ,U52 ,U53 } 。

②建立评语集。按照评价因素的等级值相应地采用评语集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集,本研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差4 个等级, 记为V = { v1 , v2 , v3 ,v4 } 。

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W = { w1 , w2 , …, wn } 根据标度理论,建立判断矩阵 ,并将矩阵按列归一化, ,按行求和 ,并归一化得 ,式中 为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本文根据取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1,w2,…,w5} = (0.35,0.20,0.20,0,10,0.15).。

④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检验通过,则 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即本层次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⑤建立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隶属度矩阵。对评价指标Ui分别给出评价等级v j ( j = 1 , 2 , …, m) 的隶属度组成隶属度向量Ri = ( ri1 , ri2 …, rim ) ,即评价因素Ui 以隶属度rij 属于评价等级v j ;再把各因素评价的隶属度向量组合得模糊隶属度矩阵R。

⑥模糊综合评价。把模糊评价矩阵R 与各因素的权重矩阵W 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 得到模糊综合评价质量。

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等级, 这里假设教学质量评价实行4 分制,即评价优、良、中、差,分别记为4 、3 、2 、和1 ,于是得到向量V = (4 ,3 ,2 ,1) 。设综合评价结果为S ,则S = Q×V 。如果3 < S ≤4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优;如果2 < S ≤3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良;如果1 < S ≤2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中;如果0 < S ≤1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差。

4. 结论

突发事件因其暴发的突然性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编制和选择完善而有效的应急预案对应付突发事件、尽可能的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更准确的描述各应急预案评价指标所包含的模糊信息,本文将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作为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给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价的模型算法。关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以成都某个地铁站为例,获得相关指标的量化信息,对预案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