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例6篇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对策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一、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渴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一种求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大学生活的质量。大学生的交往总体处于良性发展之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属“自我中心型”,凡事都想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包容心。另一方面是,学生们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总觉得自己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对别人的反应过于敏感。还有就是他们不懂得交友的原则,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缺少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因而觉得别人虚伪等。这些原因使得大学生的交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面子心理。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则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

2、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但实则是冲动表现。象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把事情搞糟。

3、自卑心理。据某校调查,该校大学生中具有明显自卑感者占总人数的28%―30%。有自卑感的大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心,处事过分小心谨慎,在交往中畏首畏尾。一般说来,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自惭形秽,感到这不如人,那也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种人在公共场合一般不是积极主动参与,而是消极被动、过于警觉,极易受挫。

4、自傲心理。自傲就是过高地评价自我,在交往中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在交往中表现盛气凌人、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常使交往对象产生难堪、紧张、窘迫与心理压力,不能平等交往。自傲心里严重的人,必然使人人际关系紧张。

5、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感。就大学生而言,嫉妒心里主要表现是:对他人的成绩和长处不服气,甚至抱以嫉恨,看到别人冒尖不甘心,总希望别人比自己落后。看到别人处于劣势则感到莫大安慰。有嫉妒心理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是讽刺、挖苦、挑拨,甚至采取不合法、不正当的行为,对他人和集体造成种种伤害。

6、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大学生交往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社会上生活态度的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交往也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加剧了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冷漠,产生了人际交往壁垒,现在生活的富裕减少了对他人的需求和援助,人际往来不再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这种生活态度主流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形成。从人的价值观角度看,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中的规律是追逐利润。财富这种价值观对人际交往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观。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误区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家长们把独生子女奉为掌上明珠,有的家长为孩子创造了一切。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性格,常常只要求他人关心自己、迁就自己,而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难以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他人的标准高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屏障。独生子女被包围在长辈的呵护下,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求、动机和机缘,推迟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以至于到了大学仍然缺乏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难题、人生挫折的能力,由此会造成某些大学生面对交往不知所措、失意、灰心、冲动,甚至走向极端。

3、学生自身原因。有的学生受关注过多导致自我中心。这类学生往往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倍受关注,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为别人着想,而人际交往一重要的原则是价值的互相支撑,每个人在交往中必须给对方以支持和“面子”的维护,只顾自我感受或老想成为人际中心,这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则缺乏应有的知识,大学生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如社会任职(包括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角色认知和人际认知)、交往原则、交往技巧等知识。

三、解决大学生交往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把握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人际关系是以能否满往双方需要为基础的,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要有真诚待人之心。对他人诚实无欺、胸怀坦荡、心口如一。真诚待人是人类良好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具有真诚待人之心,摒弃一切以利用为目的虚伪的人际关系。

2、要有谦虚、谨慎、自信的风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都要做到谦虚、谨慎、自信。谦虚能使人自己认识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能缩小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谨慎能使自己有选择的交往,能使自己清醒而不致盲目交往而失误;自信能使自己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3、要有乐于助人的品质。乐于助人是人际交往中一贯倡导的美德。乐于助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热情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并尽力帮助他人。热情能给人温暖,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人际吸引;助人能给人帮助和支持,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特别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出温暖之手,这样的友谊和交往是经得起考验的。

4、要有宽阔大度的胸怀。胸怀宽阔是一种对人豁达,不计小隙的品格,是对人们缔结友谊的必备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成功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具有宽阔大度的胸怀,学会尊重人、容忍人、理解人,特别是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见、隐私和劳动等,同时要严于律己,遇事不斤斤计较,学会体谅悦纳他人,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必须学会交际的技巧

成功的人际交往不仅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还要讲究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掌握以下技巧:

1、掌握分寸,积极有度。每个人都有不可随意步入的心理敏感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如此。所以,正确的人际交往必须把握好度。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明确交往的向度、广度、深度和适度。懂得与哪些人交往,交往的目的是什么,交往的范围,程度及分寸,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2、善解人意,角色换位。不管交往的目的是什么,在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交往的对象能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需要大学生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多一份“人情味”,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交往环境。

3、整饰自己,展示魅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周围总有那么多的朋友,那么多乐意和他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要学会整饰自己,展示魅力。所谓整饰自己是指交往的个体以适当而得体的语言或行为来表现自己,以获得他人对自己好印象的过程,这是一种社交技巧。通过整饰自己,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社交魅力,获得别人的赞美,满足自尊的需要,保持人际关系的协调。

4、加强自我意识,重视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不良的第一印象会使双方不愿意保持关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被这种不良的印象所覆盖。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使双方容易接纳,缩小距离,愿意交往。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以期达到能够自觉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情绪。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人际交往;沟通

1 概述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以上的三组数据都足以证明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2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通过本人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以及和大量大学生交流,了解到影响人际交往因素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表层因素。主要是由空间距离、交往频率和个人的仪表风度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证明,来往密切的爱人、一起打麻将的麻友之间的关系要比有血缘关系但相隔千里的亲戚交往的还要密切。

深层因素。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也直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在性格特点上相似或互补同样受其影响。“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原则。人际关系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之间的群体凝聚力和学习效率。有人统计,不良的情绪使脑力工作者的学习效率降低70%。

2.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个性发展。研究表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具有以下益处:给个体以稳定感和归属感,使个体提高宽容和理解的能力;给个体以学习社交技巧的机会,使个体获得社交的经验;给个体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心。

3.人际关系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和溃疡病等等。

5 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听取了国内外大师将人际交往与沟通,翻阅的大量人际交往书籍之后,认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和自信。

2.遵循“三A”原则。在英文字母中,A是老大,所以人们都想得A,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3A法则。美国学者布吉林提出3A法则:接受(accept)、重视(appreciate)、赞美(admire)。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甚于向交往对象表达善良、尊重、友善之意。

3.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比如,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

6 结束语

卡耐基讲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参考文献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 女子高校 和谐人际关系 构建原则 构建途径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心理行为。在当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人类生存的空间,经济贸易的往来需要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高度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合作。然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又无形中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妨碍了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作为社会化极强的人类,不能也无法离开社会集体,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支持。在高校,每个学生都要与校内各种组织、教师、同学及校外的团体及个人发生广泛交往,与人交往是他们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唯有与人交往,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才会产生认同,才会尊重社会道德,等等。女子高校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针对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为其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一、女子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任务之一。和谐高校作为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和谐社会构建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柱。作为高校重要主体的学生,其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理所当然地成为构建和谐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准。女子高校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受到的思想冲击越来越多,加上独特的心理特征,使得她们的人际交往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贫富差异导致人际交往复杂化。

由于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女子高校学生受其影响。富裕群体女生自高自傲,容易滋生张扬、自负和浮躁情绪;贫困群体则容易出现压抑、自卑和虚荣情绪。加上受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女生的消费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更造成贫富差距下女子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如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交际方式受到限制,人际交往局限在和自己差不多境遇的小团体之内,容易产生自卑、孤独、自我封闭、嫉妒等负面情绪;而某些家境富裕的女大学生则会产生高高在上,轻视、怜悯、嘲讽、支配他人的不和谐心理,这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出考验和挑战。

2.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人际交往困扰。

在性格上,部分女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甚至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但又要求他人对自己承认、接受和尊重,这种失衡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困扰。受这种弊病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她们往往只和自己喜欢、合得来的人交往,形成人际交往的单一化。在友谊的建立与维持中,她们也单一地要求朋友积极配合与服从,要求朋友满足自己的主观意愿,但又不能接受朋友的批评和意见。这种畸形发展的人际关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扭转,则必将对她们个人身心健康、工作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3.心理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女子高校的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再加上自身情绪稳定性差等因素,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意气用事,特别是在学生寝室中表现严重,往往引起寝室内部的一系列矛盾,造成寝室气氛冷漠,寝室人际关系紧张。另外,部分学生对人际关系心怀恐惧,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比较害羞、自卑,部分学生则有嫉妒心和虚荣心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使其在同性中难以交到知心朋友,在异性中也不利于两性关系的长远发展。

4.交往功利性导致人际关系畸形。

社会上那种看重利益、崇拜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也通过各种途径不健康地传导给了女子高校部分学生,她们中甚至有少数人把人际关系异化为获取金钱的渠道、牟利的工具,造成个人人际关系的畸形发展。尤其是当利益平衡的功利性观念逐渐开始影响她们时,其人际交往就变得功利起来,如与人交往是为了将来能够借他人的背景或者实力获得好的工作或前途,对自己无帮助的人际关系会故意忽略甚至直接漠视。

5.网络虚拟性削弱现实人际交往功能。

目前,网络化的人际交往方式构建了一个空前巨大的网络群体,有助于社会成员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情感沟通的重要交往方式。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虚拟性、跨区域性等特点,部分女大学生痴迷于网络,甚至有网络强迫症,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世界漫游,留给身边现实世界中的亲戚朋友的时间越来越少,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一个寝室的室友,即使整天在一起,她们也宁愿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聊天平台上倾诉内心情绪,现实互相交流的时间与网络交流相比,实在少得可怜。这部分女大学生因网络而异化了自己的交往方式,将真实世界中的交流对象隔离于自己的世界之外,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情感,割断了她们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交往,阻碍了现实人际关系的发展,造成人际关系失谐,由此产生新的人际障碍。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整个社交圈子的正常发展,又不利于她们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女子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

平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出身贫富,不管地位高低,对所有对象都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只有平等对待他人,他人才会平等对待自己。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很好地说明了平等相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互尊重也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应该恪守的原则,相互交往中,尊重他人是种美德,在满足他人自尊心的同时,也使别人产生积极的情感对待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一个人只有在自尊心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易于接受对方的态度、观点,更尊重别人,因此相互尊重容易在人际关系中产生良性互动循环,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当今,由于社会进步,女性地位提高,相比其他女性,女大学生有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她们在人际交往中,追求人格平等,希望互相尊重,反对以强凌弱,这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规则,是社会公德的良好体现。

2.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和王安石的“人无信不立”就是这种传统的直接诠释。中共中央2001年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人们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追求最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交往双方心诚意善,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和信任,通过诚信之真、友爱之善达到和谐之美的统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现在有些高校实行的考试“免监考场”,正是对大学生诚实信用的考验。

3.宽容礼让原则。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大学生要领会政策精神实质,在人际交往中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对于遇到的冲突、矛盾要有耐心,以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以豁达、宽容和开阔的胸怀容纳别人的缺点,学会换位思考,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4.互利共赢原则。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的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既然是交换,那就要求我们必须为他人考虑相应利益,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他人的利益,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他们在物质利益、精神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交往中讲究互利互惠。这是与他们的交往动机和交往目的分不开的,大学生交往的动机在于别人了解自己,承认自己,同时获得所需利益,交往所追求的目的就是维持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利关系。互利互惠性越高,交往双方的关系就越稳定和密切,反之,交往双方就疏远。所以,交往双方都必须尊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三、女子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途径

1.加强交往教育,通过相关课程、讲座拓展女子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当代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大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的自然交往中形成的,由于她们自身经历和认知的局限,因此获取的只是一些经验性的、感性的零碎知识,缺乏理论高度和系统性。针对这一状况,女子高校应帮助学生构建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应讲座,把人际关系学作为新的学科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女大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她们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发挥他们对女子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调节作用。

自古至今,教师的本职工作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即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使学生真正受益。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作为女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迈进社会的情况下,女子高校教师有必要对她们这种能力进行引导调节和强化,否则有可能对她们今后的心理和自身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既要传道授业,又要有意识地与她们加强课内、课外的交流和沟通,适当开展锻炼她们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活动,适时指出她们人际交往中的优劣,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积极的忠告和建议。另外,有必要引导女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指导她们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研究性学习与毕业实习等项目,让她们有机会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广泛接触与交往,在实践中有效锻炼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为她们毕业后进入社会顺利工作打好基础。

3.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纠正女子高校学生不良交际心态。

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的统一。女大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易做到个体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相统一,容易产生心理疾患。因此高校必须在整个教育体系之内,建立起心理调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心理教育体系,帮助女大学生塑造心理健康的人格。具体来说,第一,通过讲座、报告会、图片展览等,向女大学生系统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知识,让她们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弄清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活动,更新女大学生的交际理念。让她们在这种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克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社交障碍。第三,建立女生心理咨询室,健全女生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女生心理状态,对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科学疏导和治疗。第四,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关爱氛围,避免学生因遭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而走向极端。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和陶冶作用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即使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行为的惯性作用将长期存在。所以,要提高女子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注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参加礼仪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比赛、读书会、研究会、话剧社、歌唱比赛、文艺汇演、形象设计大赛、服饰模特大赛、美食厨艺大赛、女子篮球赛、联谊会及其他文艺活动和科学研究,在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活动中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接触、联络、交流,锻炼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扩大自身的人际交往圈,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奇.人际关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杨建锋.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09(12):95-98.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4

在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一、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功能。

1.能自知、知人。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离开了可供比较的对象,就会失去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中职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么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好的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2.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时,向知心挚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利于获取信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新的信息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取信息。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无论是在家庭关系还是社会关系中,都是如此,人们希望自己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而这种公正、平等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

2.团结的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还会因一些小事发生摩擦,继而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则势必导致矛盾越演越烈,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一定要从团结的原则出发处理各种事情,教育学生心胸要开阔。

3.互助的原则。

每一个人都既有所长,又有所短,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也才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真诚待人,严律己、宽待人。

1.提高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则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2.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以加深情感联系。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这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些要求。

3.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人一生中都离不开五个交际圈,都生活在五个领域里。虽然这五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我们只要找到其共同的特点,就能找到一个共同规律改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第一个交际圈是血缘及家庭交际圈。任何人都离不开血缘关系,包括兄妹姐弟之间的关系、父子父女之间的关系、母子母女之间的关系、亲戚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个交际圈是地缘交际圈。有邻里关系、社区关系、同乡关系等。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和他邻近的人搞好关系,在日常与这些人的接触中,也许一个热情的招呼,一个友善的微笑,就会博得对方的好感,进而为自己赢得好的名声,形成一个好的交际圈。

第三个交际圈是业缘交际圈。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中所处的交往范围。有同学关系、同事的关系,上级下级之间的关系。能在业缘交际圈中和谐、友好地相处,提供有利于学习、工作的人事环境。

第四个交际圈是业余交际圈。是指人们业余时间,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所组成的朋友关系,是靠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来维系的。在工作岗位上再有成就的人,他也是需要向业余交际圈中的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情感的。

第五个交际圈是舆论交际圈。每个人都处在公众的评价和舆论中。

4.如何才能在这五个交际圈里做到游刃有余呢?我教育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自己随时注意。

第一点,要注意领悟自己的角色。

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有的人之所以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没有完全领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随着交际环境的变化,扮演无数个角色,每一天都要以正式上场的姿态扮好他。今天学生应如何扮演好角色呢?

第二点,要注意遵守角色规范。

不同的角色,社会对他约定俗成的看法也不一样,叫做角色规范。在角色规范中,任何一个人承担一个角色,一定有三条标准衡量他。一是应该做的,就是说他必须履行的行为;二是社会允许做的工作,叫做允许的行为;三是社会不允许做的,叫做禁止的行为。

第三点,要注意角色变换。

不同的交际圈,要求你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只有把握好不同的角色交际尺度,才能搞好交际,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否则,你对谁都是一种语言,一种姿态,一种腔调,那是要碰壁的。同样一个人,环境变化之后,角色就发生了改变,不同的环境变化告诉我们,只有注意角色变换的人,才能在每一个交际领域都受到欢迎。

第四点,要注意塑造实际角色。

人际关系当中,一个人能否被他人接受,他人能否接受你今天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这个人的人格魅力、人格的特点和做人的技巧如何。

第五点,要主动伸出手和别人交往。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5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生活中所见闻的大学生交往中的事情,结合所上的社会学课程,有感而发。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中比较重要的群体,大学生又处于情感敏锐时期。因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直接关系到以后踏上社会自身的发展。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更容易迈向成功,而人及关系处理不得当往往会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充满羁绊。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重视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情感处理;情绪控制;和谐;友善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6-0026-01

一、何为人际关系

首先,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社会学知识,审视身边同学的大学生活种种,我想浅谈一下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查阅资料,我找到这样的一则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定义: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它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而在我看来,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认为,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培养自己与同学还要培养与教师、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这是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我想引用王蒙老师的一段话来阐述人际关系: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学人者人恒学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时,说人者人恒说之,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耍人者人恒耍之,虚伪应付者人呢恒虚伪应付之。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人际交往中,不要为交往而交往,在人际关系中,永远不要考虑从中捞取什么。人际交往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二、人际关系原则

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我个人认为要想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同学之间应当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而不应该培养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 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它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 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心胸大度。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和谐人际关系的钥匙。

除此而外,学校也应该开展多种策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调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态。社会的复杂化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因此,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对大四的毕业生做有关就业的心理辅导。首先,扩招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以后的生活很茫然,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紧张和人际关系的冲突出现。如果高校开展一些怎样求职、面试和创业方面的知识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大四毕业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其次, 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第三,畅通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联系

三、结论

大学生中,因为人际关系不和睦而导致的悲剧事件屡屡上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自身更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认真对待如何与同学交往这一主题。马加爵事件曾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还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大学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这样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边发生。任何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重视人际关系的。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我们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要能够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真诚的祝愿所有的同学们能够在大学期间真正地做到与人为善,锻炼出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己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际交往 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讲的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高职学生将来属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今天在校有必要遵守这一基本规范,在人际交往之间应该彼此诚信,友善他人,建立起一种文明、和谐、尊重、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

1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贯彻十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从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的方面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应对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不断渗透的需要;是为了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是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需要;是为了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2)人际交往中正能量传播的需要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各种人际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成长与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们在美好的人际关系中徜徉,就像在一池碧蓝的清水中畅游,会倍感惬意。人类的寻求安全、乐群、归属、友谊和爱的需要都可以在正确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但在经济发展、物质丰盈的今天,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让座该不该”……这些言论和否定的行为颠倒了是非黑白,冲击了原本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成分。不按规矩办事、不按制度办事、不按民约办事、不按法律办事的风气,严重影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更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扭转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教书育人的需要

对学校而言,要重视人际交往活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方式,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和人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在学生心里深深地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扎根学生的心灵,积淀为成长的力量。

(4)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对学生个人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强化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唤起无需提醒的自觉,向往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传递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以实现自己丰满的文化表达和高尚的文化追求,从而在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中,创造人生辉煌。

2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是与人为善。善是伦理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指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他人幸福的行为,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遵循的原则,也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持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出发点。“喜气迎人,亲如兄弟。”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人群和组织,因而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孤立无缘的人常常会陷入困境,而一个多助的人则处处是坦途。能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前途。

二是言而有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之一。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交往双方要说真话,而不说假话,即所谓“言必信”;二是交往双方遵守并兑现若言,所谓“行必果”。信,作为道德生活中的要求,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加工和提炼,信,作为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要求和人的应有品质,被作为“五常”之一上升到国家之“大德”的地位,而且经过社会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教化,力求使“大德”入耳、入脑、入心,代代延续,保持之今。

三是注重礼节。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节包括礼仪、礼貌活动,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群体生活中逐步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评价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中国人在道德生活中很讲究礼节,这种“礼”来自并区别于国家制度和纲常伦理的“礼”,后者是制度之“礼”,而礼节的“礼”则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与“物”相匹配,即“礼物”,二是指交往言行或神态之“礼”,即“礼貌”。对注重礼节的价值理解是“礼尚往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四是同情弱者。在传统意义上,中国人是最富有同情心。同情是道德生活中主体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是具有良知的人及社会对地位低下或境遇不佳群体的一种无私的关爱和尊重,同情弱者表现在以人为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真心实意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人遇上困难时,慷慨解囊,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助人不是为了获取生活的幸福,而是精神的一种必需。同情弱者的文化渊源与佛教伦理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们的交往方式既是由人们的生产活动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劳动、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必然产生的基本行为方式。在这个基本行为方式中,提倡人际关系协调、和顺、和谐,就必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重点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人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伦理精神的内在要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尊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意识,摒弃封建社会的等级意识。只有做到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与他人平等相处,坚守平等原则,不损害他人利益,避免人际冲突。只要能把交往对象放在与自己平等或略高于己的位置,可以说交往就成功了一半。

(2)相容原则。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在人际关系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个别差异存在,因误会、不理解二产生矛盾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提倡相容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尊重对方个性,接受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以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现实,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处世标准强加给别人。相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要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过失,要豁达、宽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减少人际交往的摩擦和消耗。

(3)诚信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与美德,也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道义凭证。只有心胸诚恳老实,方能做到有诺必践,恪守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和交通条件便利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职业化,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关系网络越来越密集,要使关系和谐,合作共赢,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只有诚信才能事业发展,道德弘扬。我国许多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靠的就是“诚信”二字。

(4)互利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一个只考虑自己狭隘的个人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有宽广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互利包括物质和精神。互利性越高,交往双方关系就越稳定、密切;反之,交往双方关系就疏远。倘若能将乐于助人的诚意、主动奉献的热情、注重公平的理性、捍卫个人正当群益的勇气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就可维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市场经济交往中的“双赢”,其实就是“互利”原则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1] 韩震.青年要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中国教育报,2014.5(15).

[2] 张大良.推动核心价值观“三进”.中国教育报,20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