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例6篇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1

一、教师首先要熟知初中化学概念的特点

1、初中化学概念有较强的抽象性。从化学概念的分类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类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只能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实现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所以说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2、初中化学概念有特别严密的科学性。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真实反映。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作为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在对概念内容的描述时,除了重视文字的准确性和语言结构的合理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里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其特定的意义的,从而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化学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上就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而把初中化学所涉及的近60个概念穿插编制在十二个章节中。逐步深入。如:第一单元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第二单元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等;第三单元的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第四单元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直到第十二章的有机化合物等等。

二、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孩子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就会给学生真正学好化学带来莫大的困难。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吗?我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仍然应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孩子们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所在。

三、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如水分子、碳60分子、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2、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支离破碎,而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该概念的内在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长时间记住它,还能准确地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概念了。学生死记化学概念,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在认识变化和性质时,我们要让学生找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变化是叙述物质的变化过程,描述物质的一种变化现象,重点是在强调一个“变”字,而性质则是在描述物质的一种能力,一些本质属性。叙述中常有“会、是、不、可以、难、易”等词语来引导。

3、利用对比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分子和原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原子和离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等概念,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

4、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这远远比老师空洞的讲解,让孩子们枯燥的死记硬背好很多很多。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2

【摘 要】如果把生物教学活动比喻成修建大厦,那么概念教学就是修建大厦之前的奠基工程。基础打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未来大厦的质量和落成。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和设计生物概念教学,努力提高概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就是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实例所总结出的一些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拙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直观化;抽象化

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能否准确有效地把握基本概念直接影响接下来的知识吸收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概念教学,认为概念只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其实是对概念教学的极大误读,直接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有效性。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概念教学理念,以更加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开展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

一、注意概念引入的直观化

我们都知道,生物概念是对生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的高度抽象化,概念的本质就决定了概念内容带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对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自然会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概念抽象化的问题,在引入概念的时候,直观化的表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直观的实物、实例等来引入相关的概念,这样会大大降低概念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讲到细胞的渗透作用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腌制食品为实例进行引入, 通过萝卜腌制以后表皮变皱,放进清水里又重新恢复饱满这样一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的表达出细胞的渗透作用的表现,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实例引入,学生在接下来的概念学习中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经验

概念同化是高中阶段概念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利用学生原有的概念经验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反馈概念之前,就可以利用之前学习过的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相关概念来进行概念教学活动的铺垫,由于有了之前的相关概念作为铺垫,这样,在学习反馈概念这样一个抽象性更强的概念时就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和接受能力。

三、善于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

在生物学科中,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可以精准地概括概念的主要内容、概念的本质等,因此,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注意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也是学好生物概念的一个有效方式。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这样几个

关键词 ,一是“植物体”,这个词表明了概念的对象是植物而不是动物,二是“单一方向”,可以杜绝多向的错误理解,三是“定向运动”,准确表明向性运动非任意方向的重要特征。通过抓关键字词来学习生物概念不仅可以轻松的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同时,对于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概念记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手段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往往也离不开实验活动,很多时候,生物概念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很难说得清,学生很难理解的透彻,而一旦引入实验手段,所有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理”中,关于“自由组合”的涵义,很多学生总是不能准确的把握,即使教师费尽气力,一些学生依然懵懵懂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进行说明:准备两种长度的四双筷子,在每双筷子上用橡皮筋扎紧,用来表示复制过的染色体,用两组不同长度的筷子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并在相同的位置做标记,表示等位基因。接下来,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把每组筷子分开,然后将不同组的筷子进行自由组合,这样筷子上的基因自然也会进行重新的组合,而在第二次分裂后,就不会再看见基因的重组现象了。通过这个简易的模拟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自由组合”的涵义,比起语言讲解,这种实验的方式显然更有优势。

五、恰当引入多媒体工具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具在生物课堂上应用的越来越多,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恰当的引入多媒体工具,对概念教学的效果提升也会大有裨益,这是因为多媒体工具具有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等一体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轻松地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既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又增加了概念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基因的表达”这一概念,是从水分子的水平来阐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由于这一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在表述时带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显得非常困难,如果这时候能够引入多媒体工具,把这个现象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见“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地理解相关的概念。

六、适当设疑突破概念难点

疑问是思维活动的催化剂,在概念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概念,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突破概念中的思维难点,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容,例如,在讲到“内环境”的概念时,很多学生容易把内环境中的血浆和血液混为一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难点提出问题“血液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血细胞是不再属于内环境的,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内环境概念中的这一难点。

总之,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概念教学的开展也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就是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经验总结,不断地掌握和完善这些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努力通过科学高效的概念教学来为生物教学活动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刘祥君.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陈欣.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年10期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 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物理概念即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在此对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剖析。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2.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认识,也能对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作肤浅的分析。在此认识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 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⑶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等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4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24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同时发展各种能力。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被划分为十个一级主题,其又包含了50条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都是以陈述句的形式来表达的。在这些陈述句当中,又有若干个狭义的生物学专业术语,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称之为概念,笔者现就这些概念的教学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正视问题,追根求源

初中生物课本中几乎每一节都有概念性名词,教师对这些概念的教学在生物课堂中举足轻重,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生物教师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克服以下的种种困难。

(一)前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概念,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概念之前,其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充满了影响其观察和理解的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原有概念。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前概念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学生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当教师问什么是花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指着花瓣回答“这就是花。”在学生的头脑中他对花的前概念就是指花瓣,因为它颜色鲜艳,占据了一朵花的明显的位置。学生头脑中存在这样的前概念是正常的,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知道一朵花包含很多结构,而它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学生的前概念是不准确的,需要做出修正。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前概念的一个修正过程。

(二)生活经验不足,缺少感性认识

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例如,当他们学到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的时候,教师让他们举例子,他们往往说不出来。在学习植物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的知识时,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现在也很少有过扦插、嫁接、压条等方面的生活经验,学生缺少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对他们来讲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三)抽象概念本身难以理解

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本身就很抽象,比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相当抽象的一个概念,它只是植物的一种生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光靠语言叙述学生不可能理解。叶绿体什么样,植物又是怎样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了淀粉和氧气的,如此种种,学生会产生诸多疑问。除此之外还有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运输作用等等,这些概念都十分抽象,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验支撑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解。

二、针对问题,灵活解决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产生困难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巧妙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做到能灵活地运用概念。那么,教师具体的做法有哪些呢?

(一)鼓励学生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经很强大,足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获得大量信息。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它所蕴含的生物科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用眼睛去看世界而不再是用耳朵听世界。只有到了自然界中,学生才会真切地观察到种子是怎样萌发的,蚂蚁的群体是怎样分工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物种多样性,不需要教师再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准确。

(二)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概念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其或是结构微小,或是其本身只是生理过程,根本就是看不到的,学生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对概念的内容没有了解,更不可能想象得到,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用模型、动画、图表等把概念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1.借助模型,使概念更直观。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模型,可以用木条和螺丝钉制作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还有用空饮料瓶、塑料管和气球等制作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并直接观察,会对平时见不到的结构有一个直观了解,有利于他们对概念的学习。

2.借助多媒体视频,使概念更生动。比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双受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双受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清晰直观地看到双受精的过程,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形象。

3.借助图表,使概念更富有逻辑性。在学生学习染色体、DNA、基因等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图表来更好地揭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4.通过实验练习,使概念活化。光合作用这个概念十分抽象,学生不可能想象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比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会释放氧气、植物的光和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和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等等,这些实验证明了光和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它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在叶绿体中。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理性的理解和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对概念的学习。

5.通过比较,使概念内涵更清晰。比较的方法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它来组织教学。比如,教师在讲到血浆的知识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个概念叫血清,学生可能会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较告诉学生血浆是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而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区分这两个概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物学概念并不难教,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的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教师是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教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颗聪慧的心,再加上集体的智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难题,都会在我们的面前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5

1注重物理前概念的有效转化

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物理知识的,在物理概念学习前学生大脑中的表象或与概念同向或与概念相悖离.同向的物理前概念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炼为感性认知推动理性飞跃;相悖离的物理前概念则可以引发认知冲突,再经过一系列物理手段可以将其转化为正确的感性认知或直接实现理性飞跃.两种不同物理前概念的转化流程如图1所示.

案例1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前,学生的物理前概念可能是与亚里斯多德的认识一样的,属于与概念本质相悖离的物理前概念,如何有效转化呢?可以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下,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也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归纳实现理性的飞跃.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给学生抛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物体同时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初速度为零)释放,出现了落地快慢的差异,结合原有认知,猜想这是由于什么因素造成的?

问题2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评析不回避学生的物理前概念,从学生片面的认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初步推理后,再演示“牛顿管实验”,对比抽气前、后多个不同质量在牛顿管中下落的现象,很自然地完成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转化.

2强化过程体验

物理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概念教学不能搞强塞硬记,要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物理知识间的联系,我们从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学习兴趣等学习正情绪,在兴趣的驱动下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体验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丰实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接近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实践经验表明,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不仅仅有利于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内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案例2在和学生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时,如果直接灌输,学生的理解程度低,难以接近概念的内涵,从“加速度”这个概念本身来看,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这个与速度的定义有相似之处,不过学生对比值定义法的认识不深刻,可以说“加速度”是学生步入高中后遇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有“加速”这个说法,不过没有情境的驱动,学生很难构成有效的联系,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真实的情境出发,设置问题.如表1所示提供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情况.

3注重物理思维

数学是物理概念建立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建立物理概念时与数学相结合是常用的方法,不过,笔者认为在概念建立时首先应该去思考能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物理概念出发进行迁移.重视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建立概念不仅仅能够建立新概念,同时还能强化对原有物理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概念体系的有效建立.

4注重自主反思

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一的新生大多感觉到物理难学,有些学生反映课堂上能够听懂的,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什么原因呢?相比于初中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知识较抽象,而且内容增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了前面忘了后面,下课后到底真正掌握了多少,心里没底.为此,笔者认为下课后应及时地反思课堂所学,及时的反思能够较清晰地还原课堂物理学习过程和习得的物理概念.那么要反思什么呢?如何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后勤于反思的习惯:

(1)本节课上,我学会了哪些物理概念?所学物理概念与原有概念有哪些联系?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本节课上,我学会了哪些物理思想方法?所学的物理思想方法在以前的物理概念学习中有没有用过?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认知定向 物理表象 本质属性 重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51-0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物理现象最本质的特点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拓展,因此搞好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物理结论,不重视物理过程。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讲授,偶尔做些应答,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能懂则懂,不懂也不深究,只要记住最后的结论就行。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物理就像学习文史一样,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大多不知概念的来源,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只注重物理概念的定义,不重视物理现象。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想到它的定义,不能与物理事实结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物理表象。这样,不但增加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也影响了形象思维的发挥,使物理学习愈加困难。

3.只注重物理概念本身,不重视物理结构联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注重物理概念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考虑它在物理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物理知识结构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整体联系的结构观念。这种倾向不仅影响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影响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4.只注重物理概念的记忆,不重视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

学生学习了一个物理概念后,仅仅满足于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而不能主动地用新学的概念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缺少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对物理概念的本质含义的认识。例如,许多学生学完高中电学知识,对生活用电却茫然不知,连家用电器最简单的电路故障都不能分析、解决。

二、做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措施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要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物理概念”的教学:

1.提出物理问题,引起物理认知定向。

认知定向就是使认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显然不是自发认识的,而是有目标的自觉认识。学生的认知定向不会自然产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可能形成。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的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定向,为后面的认知活动确定明确的方向。如何才能形成学生的认知定向呢?关键在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阐明该问题的背景。例如,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应指明需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是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在它所在的那个知识单元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要把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及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学生搞清楚自己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在怎样的范围内、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

2.呈现物理事实,引导物理观察感知,建立物理表象。

经过研究发现,感性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表象,而且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表象有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的过程要受到物理认知定向和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需要注意: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表象的重要性及其形成过程。②要科学有序地呈现物理事实和物理现象。③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和感知。④要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表象。

3.确定物理现象共同特征,概括物理现象本质属性,定义物理概念。

最初形成的物理表象,往往既包含本质属性又包含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就是对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括本质属性就是先找出该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再将共同特征抽象化。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与形成物理表象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概括物理本质属性可理解为形成物理表象的抽象化过程。寻找物理表象的共同特征,先要分析每个物理表象的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然后进行归纳。物理概念的定义,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应注意到,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必须反映一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却也含有人为的和创造的成分,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定义中的人为因素和创造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文化特征。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力学现象,把这些现象的共性归纳起来,就可以抽象出力的概念。

4.运用物理概念以加深理解,重组物理信息以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反映了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但要真正理解其本质属性,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地从理性到感性、从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物理概念也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相互联系,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由此可见,物理概念的形成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之后就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个很长的概念深化、结构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列举一些新的同类物理事实或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解释、说明;需要把新概念与相近或相似概念进行对比区分;需要把新概念与其他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认识新规律,等等。最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把这个物理概念组织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