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研究范例6篇

绿色消费研究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1

关键词:绿色饭店;女性消费者;消费意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3

一、引言

绿色饭店倡导的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它在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努力直接关系到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末绿色饭店的理念兴起,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其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及消费行为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因为上述问题直接关系到饭店绿色管理的有效性和普及率。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与其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及消费行为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不同性别1,3,5、年龄1、职业1、住宿次数1、住宿目的1、住店类型1、收入2,3、受教育程度1,3,4的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显著差异;顾客的个人特质对不同环保措施的认知程度有差异, 尤其是年龄、受教育程度、住宿目的对部分绿色措施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多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类型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消费行为是目前急待开展的工作。本文拟从性别差异的视角,研究我国女性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及影响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促进我国绿色饭店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沈阳市女性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消费意愿及影响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对于拟调查的关键问题,要求受访者根据对题目的感知重要性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打分,分值的大小可以表征受访者对绿色饭店及其环保措施的实际需求。调查工作在2015年5月进行,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在沈阳中街、沈阳世博园、沈阳市内居民小区现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64%。运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年龄构成:21岁以下占14.6%,21-30岁占55.2%,31-40岁占16.7%,41-55岁占6.3%,55岁以上占7.3% 。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24.0%,大学为 60.4%,硕士及以上为15.6% 。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为60.4%,2001-3500元为21.9%,3501-5000元为11.5%,5000元以上为6.3%。职业:公务员为5.2%,企业职工为 12.5%,文教科技为7.3%,自由职业为20.8%,其他为54.2 %。每年住店3次以下的为56.3%,4-6次的为26.0,7-10次的为9.4%,11次以上的为 8.3%。住宿主要目的:公务活动为16.7 %,旅游为 59.4%,探亲访友为9.4% ,其他为14.6%。住店主要类型:二星级及以下为30.2%,三星级为50.0%,四星级为14.0%,五星级为6.0%。综上所述,多数受访者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常以旅游为住宿目的入住三星级及以下饭店。

2.女性居民对绿色饭店的认知

(1)了解程度

首先采用单项题询问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了解程度,四个备选答案及受访者选择该答案的比例分别为:A没听说过(28.1%)、B听说过但不清楚(35.4%)、C大概知道(31.3%)、D很清楚(5.2%)。认为自己很清楚了解绿色饭店的受访者只有5.2%,而没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清楚的消费者却超过总数的60%,可见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知晓程度较低。

为进一步确认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了解程度,接下来分别请受访者填写出我国绿色饭店的标识和等级,结果显示:给出正确答案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6.3%、30.2%,这与在第一题中受访者对自己的判断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知晓程度较低。

(2)饭店推行环保措施的目的

推广绿色饭店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饭店、消费者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即实现三方共赢。因此本文从有利上述三方的角度,共设置了4个选择题来考察受访者如何看待饭店推行环保措施的目的,请受访者根据李克特5点量表打分(1分表示非常反对、2分表示比较反对、3分表示中立或不好说、4分表示比较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每个问题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差如下:①增加饭店知名度(均值3.11、标准差1.06);②提高饭店经济效益(均值3.31、标准差1.20);③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值3.80、标准差1.88);④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如价格优惠、健康舒适的产品)(均值3.20、标准差1.06)。对于李克特5点量表,当得分处于2.4和3.5之间时,代表受访者对该问题持中立态度;当得分大于等于3.5时,受访者持赞成态度;当得分小于2.4时,受访者基本持反对态度。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饭店推行环保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态度并不鲜明);而对于有利饭店自身和消费者,受访者却没有明确观点。受访者态度不鲜明的可能原因是其对绿色饭店的了解程度较低。

(3)消费者选择绿色饭店的目的

关于消费者选择绿色饭店的目的,也参照3.2.2部分来设置3个选择题,各题目及其得分均值、标准差如下:①得到个人利益(如健康、舒适、价格优惠等)(均值3.88、标准差0.91);②对他人和环境有益(均值3.73、标准差1.06);③从众效应(均值3.09、标准差0.97)。上述结果显示:人们在选择绿色饭店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其次是为了对他人和环境有益(这表明多数受访者已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从众心理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很小。但上述观点不够明确。

(4)消费者获取绿色饭店信息的方式

通过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询问受访者获取绿色饭店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各选项及选择该项受访者的比例如下:①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如现场宣讲、课堂教学、商场导购、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等)(31.3%);②借助电视、广播、网络、书籍等媒介(54.2%);③其它方式(如亲身体验等)(14.5%)。上述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主要通过各类媒介获取绿色饭店信息,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很重要,而透过亲身体验等方式感知绿色饭店的受访者却相对较少。

3.对饭店施行环保措施的态度

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对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对不具使用价值的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列举出饭店推出的3大类共11条需要消费者配合的环保措施,同样采用(2)部分中的李克特5点量表打分方法,分别询问受访者对11条环保措施的态度。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显示:受访者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措施(如分类回收垃圾、不过度包装、节电、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再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设施及用品)基本赞成(但态度不鲜明);对不必每天更换浴巾、毛巾、床单等持反对态度(但态度不鲜明);对其余环保措施持中立态度(可能原因: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程度低,详见3.2部分)。

4.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

(1)消费意愿

本文设置两个选择题来调查受访者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同样采用(2)部分中的李克特5点量表打分方法,统计结果如下:问题“饭店是否全面实施环保措施是我选择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得分均值3.10、标准差1.04;问题“我会配合饭店推行的环保措施”得分均值3.94、标准差1.06。上述结果表明:①饭店是否推行环保措施并非是影响受访者住宿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即受访者不会主动优先选择绿色饭店(可能原因:对绿色饭店缺乏深入了解)。②多数受访者愿意配合饭店推出的环保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受访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可能原因:认为饭店实行绿色管理是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并不仅是为了自己营利)。

(2)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

通过对现有文献中有关影响绿色饭店消费意愿的因素进行整理及预调查,本文从认知、态度、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绿色消费的从众心理、传统消费思维定势和安全性八个角度,来分析上述因素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会对女性消费者的绿色饭店消费意愿产生影响。

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因为缺乏对绿色饭店的深入了解(详见2部分),而女性消费者往往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持谨慎态度,所以她们不会主动选择绿色饭店入住;但由于受访者普遍认为饭店推行环保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详见2部分),因此不论受访者基于何种动机入住绿色饭店,她们普遍愿意配合饭店推出的绿色环保措施。

对绿色饭店的态度:通过计算受访者对绿色饭店推出的环保措施与消费意愿之间的相关系数(详见表2),来分析受访者态度对其消费意愿的具体影响。表2数据显示:态度与消费意愿成正相关,但鉴于表2中各项态度与消费意愿之间的所有相关系数绝对值均较小(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59,多数小于0.4),态度对消费意愿的直接促进或阻碍作用强度并不大。

本文共设置6个选择题来调查方便性(如果饭店推行的环保措施会给我造成一些不便,但对环保有利,我仍会积极配合)、经济性(饭店推行的环保措施即使价格高一些,我仍可以接受)、舒适性(如果饭店推行的环保措施对我的舒适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环境有利,我仍会积极配合)、绿色消费的从众心理(如果很多人都选择入住绿色饭店,我也会跟随大家的选择)、传统消费思维定势(绿色饭店会使用再生制品、注重节约,入住这样的饭店会让人觉得我小气、让我丢面子)及安全性(重复利用物品和再生材料制品的卫生性难以保障,因此我不会选择绿色饭店)这六个因素对绿色饭店消费意愿的影响。同样采用3.2.2部分中的李克特5点量表打分方法,统计结果显示:只有“方便性”的得分均值超过3.5分(平均得分3.57、标准差1.04),表明方便性并不是影响受访者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但态度不鲜明)。而经济性等其它5个影响因素的得分均值都界于2.4至3.5之间(其中:经济性得分均值3.25、标准差1.02;舒适性得分均值3.46、标准差1.03;绿色消费氛围得分均值3.18、标准差1.05;传统消费思维定势得分均值2.26、标准差1.14;安全性得分均值2.82、标准差1.01),位于态度中立区,表明受访者对它们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意愿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它们是影响受访者绿色饭店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女性消费者对于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与消费意愿表现出了如下特征:

1.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对绿色饭店的评价比较正面。

2.由于对绿色饭店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其对绿色饭店不能进行明确评价,不能形成鲜明的态度与消费意愿。

3.由于认知不够深刻,女性消费者往往不会主动寻找绿色饭店入住,但若已入住的饭店推出了需要宾客配合的环保措施,多数女性愿意配合。

4.若能够积极引导女性消费者对绿色饭店形成鲜明的、正面的认知,绿色饭店产业应该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绿色饭店的设计、管理与营销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促进我国绿色饭店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祝平.旅游饭店绿色消费行为研究[J]. 旅游学刊,2009, 8(24):34-39.

[2] Polonsky Michael,Mintu Winmsatt Alma.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Guoqing Guo. How green products are accepted by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 in China[J].USA-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1, 12: 65- 69.

[4]VanLiere, Kent D, Riley E Dunlap. Environmental concern: Does make a difference how it is measured?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81, 12: 651- 676.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2

[关键词]江西;绿色消费;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建设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三五’江西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研究”(15YJ10)、2014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江西产业集群培育与工业产业升级关系研究”(14ZD04)与第三批“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赣才字〔2013〕2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苑,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国兰,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36)。

当前,在能源、粮食、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形势下,绿色消费已成为全球消费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更成为一国或地区在新常态下扩大内需的新动能。江西推广绿色消费应以企业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流通业态推广和能源消费模式转变为重要抓手,以政府绿色采购和绿色建筑为关键切入点,以公众绿色交通和绿色旅游为有效推动力,打通生产性消费、政府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多个关节,引导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消费模式,建立健全公众广泛参与、企业主动作为、市场有效驱动、政府积极引导的绿色消费发展机制,为江西发展升级、绿色崛起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一、新常态下江西绿色消费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引领消费变革新风尚

作为首批全境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的四个省之一,江西承担着建设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等重任①。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高峰论坛上强调,大力倡导绿色发展观,要从社会层面号召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善待生命的生态文明观,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志。随着江西绿色城镇化、绿色工业化的深入推进,“生态”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是民心所向,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既是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更是对生产方式转变的引导,有利于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生活模式,对于提高江西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二)江西不合理消费问题累积呼唤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近年来,江西不合理消费现象迅速蔓延,突出表现为过度奢华消费、资源环境破坏性消费以及不健康消费。过度奢华消费迅速增长,以奢华包装为代表的奢靡之风蔓延,天价月饼等盛行一时;部分消费者盲目攀比,热衷于购买各种奢侈品,如南昌市奢侈品消费店两年翻4倍。资源环境破坏性消费普遍存在,浪费食品问题仍较突出,仅南昌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全年可达13万吨左右;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全省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仅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一半左右,2014年全省机动车总颗粒物排放量增长1.58%、氮氧化物增长1.94%;一次性筷子、包装袋等消耗量很大,造成森林破坏和白色污染问题。对不健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行为大量存在,如化肥农药超标的食品导致谈“食”色变,涉黄场所仍局部存在,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江西绿色消费基础不断夯实,潜藏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江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消费结构调整加快,绿色消费潜藏巨大的增长空间。“十二五”规划以来,江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人均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140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5462美元,年均增长10.3%;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309元和10117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57%和74.8%,年均增长分别达11.9%和15%。消费总量和结构日益升级,2014年,江西省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89元,增长10.3%;食品支出比重进一步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39.5%下降为2014年的34.1%,累计下降5.4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位列居民类消费支出的前三位。随着江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将不断提高,绿色消费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较好。

二、江西绿色消费推广的现状特征

江西推广绿色消费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节能环保等个别领域有一些先行探索,但总体而言,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绿色产品市场体系有待构建,绿色消费行为有待引导。

(一)政府推广绿色消费的政策持续加码,但政策体系仍不完善

从最初的政府绿色采购,到实施绿色财政补贴,再到实行绿色产品标识,江西推广绿色消费的方式日益多元化。2006年,江西启动政府机构节约资源试点,实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2010年,江西省政府从新增财政收入中拿出2000万元,补贴推广省内企业生产的LED灯以及稀土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购买LED灯以及稀土节能灯可分别享受30%和50%的优惠;2015年,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质监局在全省组织开展节能产品、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江西制造”贴上绿色低碳标签。但是,绿色消费政策尚未形成体系,主线和方向不强:一是绿色消费政策范围偏窄,节能领域政策多,而绿色交通、绿色旅游、绿色流通等关键领域或关键环节仍为空白。二是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有待于完善。目前政府对绿色环保产品实施采购缺乏法律强制性,绿色宾馆、绿色饭店及咨询服务等未进入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没有及时更新。三是绿色产业激励政策不足。政府在打造绿色产品研发创新、申报呈批、信息、优先准入、项目验收的“绿色通道”方面仍有很多工作盲点,亟待完善。

(二)节能环保产品成为绿色消费主趋势,但部分绿色产能仍偏低

近年来,江西把促进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作为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开展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平板电视、电脑,以及电机、风机、水泵、汽车等产品的补贴推广工作,提高了节能家电、节能汽车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据估算,2014年,江西专业节能环保企业共计150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节能环保市场规模达1700亿元。然而相较于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和绿色建材产品种类不丰富、产能相对较低。从绿色食品产业来看,2013年,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数和产品数分别占全国的5.89%和6.86%,2009―2013年间两项指标均在全国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一直徘徊在10%以下,相较于江西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而言,绿色食品产能还未有效开发。绿色建材的生产与应用还多是停留在科研阶段,尚未建立混凝土、砂浆、墙材等大宗建材的绿色化生产技术支撑体系,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①。

(三)绿色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绿色品牌认证尚不完善

由于绿色产品从生产、销售、包装到运输、储藏等环节都要求绿色无污染,产品定价较高,而受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多数普通消费者因收入水平限制,即使有绿色消费意识和需求,终因无力购买而对绿色消费品望尘莫及,绿色产品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尽管2015年江西出台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产品、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但认证的产品领域有限,目前绿色产品的认证主要集中在绿色食品领域,且全省各地热衷于申报绿色食品基地,对产品获得标志使用权后的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市场出现不少假冒伪劣产品。2013年,江西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数为182家,产品数为500个,分别仅占全国的2.36%和2.62%。

三、江西推广绿色消费的重点方向

江西推广绿色消费,应坚持低碳化、集聚化、智能化的发展思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流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旅游加快发展,从生产性消费、政府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三个方面挖掘绿色消费增长点,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提供可持续的强力支撑。

(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着重发展节能环保、光伏、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新能源、新材料全球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锂、铜合金、高性能稀土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钢铁、汽车、船舶、石化、建材、食品、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二是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化农产品精神加工。三是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

(二)推广绿色流通业态

一是创建绿色商场。创建一批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加强照明、空调、电梯、冷藏等耗能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二是培育绿色市场。引导商品交易市场、餐饮、酒店等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标准,对场地环境以及照明、空调等关键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发展绿色物流。创建一批绿色仓储,引导物流企业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发展城市共同配送,降低车辆空驶率。

(三)构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

一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窑炉的天然气、电能替代改造,支持南昌、九江区域现有工业企业的燃煤设施改用天然气或电能,推进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二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天然气利用,积极发掘水电潜力,大力推进风电建设,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三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加快在工业区和中小城镇推广应用生物质能供热,就近生产和消费;探索风电就地消纳的新模式,提高风电设备利用效率;优先在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推广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太阳能热利用、热泵等新型供暖方式。

(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一是强化绿色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坚持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参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条件,对城市新区、新批开发区、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进行规划设计①。二是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对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筑,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不允许投入使用并强制进行整改。三是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以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等节能技术为重点,鼓励开展建筑外遮阳工作,鼓励和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等农房节能技术,推进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②。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一是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快速轨道和公交车专用道、枢纽站和始发站建设,完善快速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双层公交、常规快速公交线;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和自行车道建设,鼓励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出行。二是推广应用绿色交通工具。鼓励公务车和私家车采购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尽快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逐步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公交车。三是创新引入新型交通方式。利用神州专车、滴滴打车等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采取共同消费、协同消费的方式,抑制车辆购买需求,减少资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六)推广绿色生态旅游

一是打响绿色旅游品牌。在全省101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候鸟保护区中,选择有特色的景区,开发集风光游览、科学知识和休闲养生融为一体的旅游路线,打响“江西风景独好”这一绿色旅游品牌。二是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依托婺源、瑶里、三清山、鄱阳湖、庐山西海、武功山、大觉山、阳岭、陡水湖等生态旅游景点,开发出温泉保健游、田园野趣游、森林探幽游、科考科普游、珍禽观赏游、高山探险游、峡谷漂流游、体念休憩游、休闲养生游等绿色生态旅游系列产品。三是创建绿色旅游城市。推进婺源、浮梁、星子、靖安、玉山、井冈山、资溪等县(市)借助资源优势创建旅游强县。

四、江西推广绿色消费的对策建议

从政府、消费者、生产者三方面着力,建立健全公众广泛参与、企业主动作为、市场有效驱动、政府积极引导的绿色消费发展机制。

(一)更好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

一是全面推行绿色办公。大力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单位建设,着力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数据共享共用和无纸化办公。二是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实施绿色采购清单制度,完善节能产品和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名录,切实提高政府采购中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比重,定期更新“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江西省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清单。实施强制绿色采购政策,明确规定协议采购中只允许采购上述目录清单所包含的产品,部分城市可明确政府采购目录中节能环保产品比例须达80%以上。

(二)注重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模式

一是着力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强化绿色消费教育引导,持续深入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服装、引导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休闲①,让绿色消费理念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加大绿色宣传,政府要合理利用公交广告牌、街道公示栏、电子媒体等广泛宣传环境现状和发展绿色消费、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普及绿色消费知识,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形成绿色消费风尚。二是实施绿色消费价格引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三)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大力推动企业提高绿色产品产销水平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3

一、武汉市在构建绿色消费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战略决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就制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个部门隆重启动了“三绿工程”。在此前后,武汉市提出了建立“山水园林城市”的规划,随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最近几年又着力推进包括“四城同创”、建立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重要发展计划。所有这些不仅高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大大推动了武汉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且逐步培育了武汉市民良好的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意识,为全面推进我市绿色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预见武汉市现在进行的“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对于继续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加快绿色消费的进程也必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从总体上说,武汉市包括整个武汉城市圈,不论是绿色消费被公众所了解的程度还是绿色消费的推进,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还是有着较大距离。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绿色消费意识仍然较为淡漠。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型消费模式。绿色消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以及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涵盖的范围扩展到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与其他消费方式相比较,绿色消费是人类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它修正了人类把自然作为自身对立面的误区,突破了以往消费增长导致生态恶化、环境破坏的悖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有较高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为终极支撑的。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我市大部分人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虽然有明显的提高,但仍然未达到实现绿色消费的基本要求。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它和自己无关,缺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只希望政府机构解决环境问题,而自身则做着各种不利于环保的非理;加之近些年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得我市人口绿色消费观念总体上呈现低落态势,制约着绿色市场的发展。因此转变消费观念,增强绿色、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意识,是发展绿色消费的首要任务。

二是不论是生产者、管理者还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理解均不够完整。多数人认为,提倡绿色消费的目的,只是通过发展食品行业的绿色或清洁生产,带动其他行业的绿色消费,它主要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只考虑绿色标识和产品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事实上,绿色消费不仅仅是指消费绿色,也不能仅停留于健康的层面。绿色消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用国际通行的“5R”原则来概括,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可见“绿色消费”要求人们在物品生产和消费中,既要注意对自身健康是否有益,更要看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它体现了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全面把握绿色消费的本质要求,以便更好实现武汉城市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改革目标。

三是绿色消费市场发育处于较低水平。不论是绿色产品的生产、供给还是需求,均处于较低发展状态。突出表现在绿色产品不多,开发难度大、风险高,品牌建设更是严重不足,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与售价较高,直接制约了绿色产品的购买。另外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在整个流通体系中的比重过低,在流通中还存在管理上的阻滞,虽有“绿色食品”统一标志和标准,但宣传和执行不力,导致鱼目混珠,市场秩序较乱,影响和阻碍了绿色消费需求的实现。不难预计,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武汉市绿色产品的市场培育和开拓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四是推行绿色消费的力度不大。构建绿色消费模式,需要有坚定持续的决心、明确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系统衔接的政策措施和有力的奖惩规制。但是很显然,这些推行绿色消费的制度化、系统化、组织化的东西目前仍然不够充足,整体工作还是属于初期或起步阶段,我们在今后还需要为此继续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推进绿色消费方式需要加快推出多种层次和系统有效的综合性措施

发展绿色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涉及社会各层面。因此发展绿色消费不光是政府或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需要社会全体的共同参与。结合我市改革试点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需要,重点是要调动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构造完整系统的对策措施。当前主要对策是:

(一)大力开展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绿色消费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首先要把开展绿色教育转变消费观念、放在首位。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是个人权利,也是个人的社会义务,更是一种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要加大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绿色消费意识或素质。要从政府的以身作则开始,在全社会树立起简洁为荣、奢侈为耻;讲求公共卫生为荣、破坏公共卫生为耻;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澄清错误的消费观念,提高全市的文明水准。要树立合理利用资源、适度消费的新风尚,提倡不浪费资源,按需而用;提倡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教育全体市民避免过早使用生长周期长的资源;尽量不用或少用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抛弃炫耀型和猎奇型消费行为。通过提高闲置物回收点的密度,增加和强化民政系统、慈善机构受赠点和健全落实教科书无偿借用制度等措施,尽可能循环利用资源,提高闲置物和废旧物的循环利用率。教育市民在采购、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教育市民尽可能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和一次性用品;在超市等自选商场挑选商品时,应轻拿轻放,尽可能不损坏商品及其包装;在消费过程中尽力消减消费时所产生的负效应,如噪声(高分贝地听音乐、唱卡拉OK等)、不良气体(烧烤食物产生的油烟、放鞭炮产生的硝烟等);在消费过后注重科学处置垃圾等等。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付出持续性的努力,决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搞花架子。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核心是确保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关键是宣传教育的组织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社区、企业、学校,民间绿色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确保绿色消费知识普及和综合教育活动落实到位。

(二)采取系统有力措施,突出法律和政策层面重点对策,加快绿色消费发展。

由于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存在和环境的公共资源性质,无论消费者个人或者企业都难以真正做到绿色消费。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发挥法律和政策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当前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和切实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和最终消除污染排放,确保绿色产品的生产质量。二是税制改革向绿色产业倾斜。按照以资源税为核心的税制体系改革为方向,逐步通过征收环境税、补贴和反补贴等选择性的激励奖罚机制,促进企业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扩大绿色产品生产。三是加强对绿色产品的检验监督和对绿色食品生产厂家的抽检、监控,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厂家应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同时加大对“仿绿色”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的依法打击力度,消除假冒伪劣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绿色产品的侵权,规范绿色市场秩序。四是通过绿色立法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有碍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消费的非绿色消费予以有效的约束。五是在现有的绿色产品认证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和准入市场制度。

由于我国关于绿色消费立法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必须紧随日益繁杂且多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有一个常态运行、随时启动的立法机制,以便及时应对新的立法需求,而不至于等问题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匆忙应付。当然,为了确保绿色立法机制的及时启动,社会相关民间性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控和督察作用,也应该受到真正的重视。

(三)发挥现代商贸业促导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的先导作用。

实现“清洁生产、绿色流通、适度消费”是构建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流通在其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生产决定流通,流通积极反作用于生产并促导生产。由于商品流通业直接服务于最终消费,因此它在促进绿色消费的进程中,更是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为了发挥现代商贸流通业的绿色先导作用,必须从完善绿色商品供需链出发,积极主动地调整流通经营结构,发展完整的绿色商品流通体系。

一是发挥现代商业促导生产的特有功能,促进绿色生产的发展。商贸业要积极促进生产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生产企业不仅要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考虑有益健康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销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要积极提供国际国内有关绿色产品生产与技术信息,使生产者充分了解国际国内的绿色需求。要大力扶持开发符合国际潮流的绿色产品,不断扩大绿色产品经营比重,运用各种优惠条件,积极引进名优绿色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大绿色产品品牌的市场培育力度,鼓励开发绿色生产高新技术,不断满足绿色消费需求。

二是要按照“开放先导”发展战略,构建我市绿色内外贸经济运行体系。要根据武汉城市圈发展需要,从政策导向、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上逐步建立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品生产出口体系。要加强进口商品检验与投资审查工作,防止“病从口入”。同时积极有效收集发达国家环保标准与评估等相关信息,扩大引进绿色项目投资。要因应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建立我市绿色外贸发展战略,同时切实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加强环保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优化外贸结构,使外经工作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目标,对从商品的采购、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及废品回收,到流通的组织、交易方式和营销管理等领域全面进行“绿色改造”。

———充分利用商业的窗口作用,以先进的绿色营销理念,引导和培育绿色消费。要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宣传资源价值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弘扬绿色消费的伦理精神。要在尽可能多的营销场合,广泛展示和宣传绿色伦理,鼓励人们多使用绿色产品,多支持绿色营销,不断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要不断营造绿色消费时尚,发展绿色消费的各种互动组织,通过专家讲座、消费经验交流、生产技术与品质介绍等,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消费者自身受益又受到社会尊敬的社会行为。

———强化绿色产品采购管理,不断扩大绿色产品采购。商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除了高度重视并加快企业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搞好ISO14000的引进采用和认证申请,通过确立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工艺、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还要严格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绿色标志是绿色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商贸业绿色流通的重要依据。对采购的绿色食品必须考察产品或原料产地是否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农作物果蔬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是否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是否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包装、贮运是否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等。要按照绿色产品标准,有计划地发展一批稳定的绿色商品加工生产基地。要在绿色标识管理基础上加强绿色商品品牌化管理,定期对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特性及质量进行评估与调整。要高度重视绿色标志的认证申请工作,同时自觉抵制各种不规范的商业性的绿色标志推广活动。要积极参与建设绿色商品诚信体系,抵制假冒伪劣,确保绿色市场的正常秩序。

———进一步发挥我市商贸连锁经营体系的规模化集约化经济优势。要发挥连锁经营统一进货、统一送货优势,不断减少多头进货、重复运输带来的物质损耗和商品库存流转与装卸的资源损耗。要通过合理设计物流线路、合理布局连锁经营网点,促进物流方案的不断优化。要发挥连锁超市的集约化优势,进一步扩大食品集中加工,不断减少分散加工所产生的能源材料消耗和废弃物污染;通过规模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满足更多的绿色消费需求。要发挥连锁超市的现代物流优势,通过发展高效物流或绿色物流,减少不合理运输,减少运力损耗、空驶率和废气污染。要发挥连锁物流的供需链优势,积极协助生产部门的包装物品和废旧物品的回收。要发挥连锁经营的品牌优势,协助社会搞好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做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表率。

———要积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使商贸企业成为我市绿色消费的坚实后盾。广大商贸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取消一次性使用、降解性能差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大量使用易于回收、可再生、降解、需求量大的塑料材料。要反对过度包装,提倡采用简易包装和周转包装。要开发并提供便于携带和回收、无污染且可以多次使用的购物工具,缓解废物回收压力。在营销过程中,要自觉减少排放噪音、废气、油烟等,创造绿色舒适的消费环境。要继续发展网上交易、邮购和电子商务,不断提高无纸化流通、无纸化经营和无纸化管理比重,减少流通的物质消耗和污染。要注重节约资源,大型卖场要大量采用节能照明设施,增加绿色空调配备,合理调节空调温度,避免顾客产生不适感和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浪费。

———创新商贸业态和服务方式,增加绿色服务含量。要积极调整业态结构,鼓励服务类流通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意设计等服务价值在流通中的物质资源总消耗的比重。要搞好绿色信息服务工作,定期绿色产品与技术知识信息,不断引领绿色消费新潮流。营销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商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积极组织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发展绿色商品的体验营销。通过组织绿色生产基地的实地考察和绿色体验,使消费者获取绿色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完整信息,进一步展示和传播绿色文化价值理念,宣传企业绿色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坚定绿色消费信心。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新技术。在销售环节,要有计划开发和推广使用绿色产品检测技术手段,让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真正放心。在物流配送环节,要鼓励和研究各种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完善食品物流的冷链系统,完善各批发交易环节的商品检测及信息跟踪,为发展绿色消费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4

[关键词] 调查问卷 信度 效度 因子分析

一、引言

绿色消费是人类消费活动得到大自然无情报复之后的觉醒,是全新观念的理性消费,是带着环保意识的消费。伴随着绿色消费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层次、消费方式的转变,对绿色消费的研究就显得颇为必要。而消费行为者作为消费过程中的主体和第一要素,在其中直接决定着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虽然近几年对绿色消费行为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几乎所有的调查研究,都是用定性处理的方式进行,缺少让人信服的数据量化处理。而且,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上网搜索后,笔者发现,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对于绿色消费行为来说,是它的基础和直接驱动力。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缺憾,拟在以上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绿色消费行为者的心理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分析,以便为进一步对绿色消费相关问题的量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1.问卷设计

(1)问卷项目收集。在研究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学等相关书籍,并通过上网和资料查询,参阅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百篇与绿色消费有关的文献资料,对问卷项目进行收集。

(2)项目内容整理。笔者通过对文献内容的翻阅和整理,在自行设计问卷的基础上,有限的参考了Shrum,McCarty&Lowrey研究中所使用的部分项目,研究设计了32个题目,构成了一个初始的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调查问卷。

为了避免被调查者过多的选择中间项而不利于信息的搜集,并最真实的反映行为者现状,笔者的题目中使用六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分别从“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有点不同意”、到“有点同意”、“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越高分数代表越高的同意程度。同时笔者将问卷泛泛命名为“消费心理调查问卷”。

2.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目的,笔者采用目的取样和方便取样。本研究主要面向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和白领进行自填式(self-report)问卷调查,在收发问卷过程中不排除其他人员参与问卷回答。选取他们作为样本的理由主要是国外有调查发现,绿色消费行为者在白领、妇女和高等教育者们中占有很大比例。绿色消费观念在中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将率先被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大学学生和白领这类在中国社会属于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自信且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人群接受。现阶段要在社会中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应该首先关注这些人。

三、测试问卷

1.初步测试

使用初始绿色消费行为者调查问卷实测60名对象,发放问卷60份,收回问卷60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初测结果分析后发现,基于因素分析的“最简结构”原则,并参照碎石图可以看出,散点图的曲线在第六个因素之后开始趋于平缓,因此,笔者尝试提取6个因素,总解释量为56.536%。又经Bartlett‘s球型检验(其卡方值为891.489,Significance=0.000)和Kaiser-Meyer-Olkin量度(0.548>0.5)来判定样本的适合度,认为本次研究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极大方差旋转(Varimax)因素负荷矩阵分析后删除了2道其因素最大负荷值都小于0.4,无法对某项因素进行解释的题项,保留30个题目,形成最终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问卷。

2.正式测试

用最终形成的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问卷对360名被调查者进行正式测试。正式问卷共发放360份,回收341份,回收率94.72%;对问卷进行甄选之后,得到有效问卷为339份,占回收问卷数量的99.41%,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4.17%。

四、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调查研究中,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只有信度和效度比较好时,对问卷的分析结果才是可靠的。

1.信度检验

笔者对初测60名对象首次施测后的第二周进行重测以及对总问卷和各分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获得本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验结果,见表1。

主成分分析特征值碎石图

表1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问卷的信度

一般而言,信度系数>0.70即为良好,0.60~0.70之间属于可接受范围。本问卷的重测信度大部分都在0.60以上,虽然只有分问卷3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559,但已接近0.60;同理,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大部分也都在0.60以上,而分问卷3和分问卷5的系数分别为0.553和0.582也都接近0.60。因此,我们认为问卷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2.效度检验

相对信度而言,效度是评价调查者的1个指标。在此,笔者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测量问卷的效度。

(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主要反映测验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及行为的代表性程度。笔者的问卷在编制好以后,仍然不断翻查参考文献对各题项进行修改,同时请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反复的推敲、评判,认为本问卷内容效度较好。而且,重测信度系数也表明本问卷的重测信度较好,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本问卷内容效度良好。

(2)结构效度。通常认为结构效度是最强有力的效度评价指标。统计结构和设计结构吻合的好坏就表明了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这里所用的数学方法是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于本次调查问卷而言,影响绿色消费行为者心理的因素可分为6个因子,其可解释方差的总百分比为58.71%。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30个题项具有6个模块(表2)。

表26模块题项及其对应载荷量

第1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15.6%),这个模块包括“消费秩序对行为者心理的影响:认为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维权投诉无门、多付钱买好商品、关注产品书面说明及不信任广告等”6个方面;第2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11.56%),这个模块包括“社会文化对行为者心理的影响:购物理性化、尊重科学消费方法、不盲目排斥信息、拒绝过度包装商品和对绿色消费的正确看法等”7个方面;第3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9.57%),这个模块包括“社会群体对行为者心理的影响:与别人交流商品信息、购买产品前向别人收集信息、从众和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等”5个方面;第4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8.91%),这个模块包括“经济水平对行为者心理的影响: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绿色消费的追求等”4个方面;第5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6.95%),这个模块包括“消费习惯对行为者心理影响:传统生活方式和了解信息的方式等”4个方面;第6个模块(方差百分比占6.11%),这个模块包括“消费流行对行为者心理的影响:关注流行商品、购买小型流行商品、流行广告和流行商品对个人品牌观念的改变等”4个方面。因此,从对各成分和因素的分析发现,本问卷的成分结构与调查问卷的结构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认为本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五、结论

总体而言,本问卷为问题的数据量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较为适用的工具,已达到了编制目的;同时也可推广用于调查研究绿色消费得其他相关问题。从而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行为者的绿色消费的现状,并为绿色消费行为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行为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4.3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5

关键词:价值观 环保意识 绿色购买行为

引言

消费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王国猛等,2010)。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影响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绿色购买行为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对策(王国猛等,2010)。

价值观是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能力,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重要的、有用的或适合的(T. Ramayah et al.,2010)。因此,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环保问题。我国已经对消费者行为有一定的研究,例如王国猛等(2010)对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及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黎建新(2006)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龚继红等(2012)对绿色购买行为中绿色信息影响效应的研究;孙剑等(2010)对绿色食品信息、价值属性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但价值观、环保意识作为消费者内在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价值观、意识和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

研究变量分析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Follows(2000)定义了三种价值观: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价值观 。自我超越是由反映促使人们超越自私程度的价值观组成。保守型反映了维持现状的要求,而且它确保了与他人、体制和传统的关系。自我提升反映了人们加强他们自身个人兴趣的程度。

环保意识。意识是感觉、感情、动机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是个体对自己状况和活动的认识,人借助自我意识来分析思想和行动,并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监督和控制。因此意识直接影响行为。大数学者认为环保意识就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主观认识以及行为倾向。

绿色购买行为。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绿色购买行为应该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环保属性,即指对绿色产品的购买行为(黎建新,2006)。

研究模型与假设

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理论模型(见图1)。

价值观与意识。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因此,提出假设H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正向影响。

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目前,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全社会关注。个人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提出假设H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意识作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必然会对其构成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3: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研究方法

(一)样本收集

本文以江苏省消费者为对象,共发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6.3%、53.7%;18岁以下7人,18-44岁183人,44-59岁59人,60岁以上21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6%、67.8%、21.8%、 7.8%;家庭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16人,800-1499:29人,1500-2999:7人,3000-5000:83人,5000元以上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9%、10.7%、35.9%、30.7%、16.7%;大专及以下97人,本科96人,研究生76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3%、35.6%、28.1%;学生86人,老师40人,企业职员83人,公务员26人,其他33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1.8%、14.9%、30.7%、9.6%、13%。

(二)变量设定与测度

价值观主要涉及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3个指标,环保意识4个题项,绿色购买行为包括4个题项。各观测变量运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测度。

(三)主要分析方法

运用SPSS分析价值观与环保意识关系、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通过考察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系数等,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

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研究表明α系数检验标准为:0.6-0.65(最好不要),0.65-0.7(最小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9(非常好)(Devellis R F,1991)。本文研究发现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α分别为0.79、0.822和0.8。总体α达到0.881,系数均超过 0.7,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探索性因子表明累积解释达到64%,各指标项旋转因子载荷均超过0.6,且KMO为0.849,P

(二)均值、标准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为考察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价值观与环保意识、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0.401、0.542,这表明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三项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除对电池担忧、会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会由于生态原因转买其他产品和自我提升价值观以外,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指标标准差数据不大,指标间差别也较小,这表明调查数据内部收敛性很好。Pearson相关系数中,大多没超过0.6可知,本量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本文以价值观为自变量,环保意识、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以环保意识为自变量,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来检验理论假设。

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表1回归结果①表明,对电池污染担忧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都比较大。②表明,三种价值观都对会去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的影响较自我超越与保守型的影响小。③表明,两种相同的产品,会选择危害较小的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的影响较大,自我提升对其没有影响。④表明,会避免购买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但保守型价值观较其他两种价值观的影响要小一些。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程度(P

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2结果⑤可知,三种价值观均对以后会买绿色产品有较大影响。⑥表明,三种价值观均对会推荐他们购买绿色产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相对较小。⑦表明,消费者会为绿色产品付出额外的努力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自我提升价值观对其没有影响。⑧表明,消费者由于环境原因购买其他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但不受自我提升价值观的影响。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3.环保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3可知,环保意识各变量对绿色购买行为各变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的价值观能有效的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价值观,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

消费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源头,所以绿色购买行为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也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最大的节目是新闻,其次是公益广告和披露性节目。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在政策方面,可以增加环保性公益广告的投入,以此来加强消费者环保意识,继而达到促进绿色购买行为的目的;环保部门加大对企业环保行为的透明度,公正地公布各个企业的环保行为,在新闻和披露性节目中增加对污染企业的报道,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各企业产品的污染情况,为他们的购买行为提供参考;媒体对环境情况报道,使消费者了解现在的环境情况,提高其环境危机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和环保意识都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一种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4(4)

2.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等.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

3.T. Ramayah, Jason Wai Chow Lee, Osman Mohamad. Green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 Some insigh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54)

4.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6

关键词:绿色消费 环保 消费行为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消费者逐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并更为慎重的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对此的认真对待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还有助于为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的同时便会产生绿色消费行为,并且与此同时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抵触那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产生。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而改变习惯的消费行为,并将慢慢终止购买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及扩展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下的市场机会,研究焦点便集中在如何有效促进绿色消费行为这一研究主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显著。这不得不促进更多群体去主动认识绿色消费行为及其他们的重要性,不管是当代大学生,城市居民还是农村消费者都有对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责任。

2、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2.1、绿色消费行为的概念

绿色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兼顾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方式。在以往文献中,绿色消费行为的称谓并不十分统一。一些学者采用“生态消费”(Ecologicalconsumption),而另一些研究者采用“绿色消费”(Greenconsumption)的说法,经过学者们的分析对比,“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采取了“绿色消费行为”(Greenconsumptionbehavior)这一名词,而另一些文献采用了“绿色购买行为”(Greenpurchasingbehavior)的说法,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2、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里,研究者对理解绿色消费行为主要从人口统计变量、个人环境知识储备和心理因素三个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的研究。一些学者通过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学变量进行研究,以检验此类变量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另一些学者考察了个人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量和知识,探索个人环境知识储备是否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还有大量学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变量展开研究,重点考察了价值观,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消费者感知效力等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未有定论,一些研究者认为人口统计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具备显著相关,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某些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收入状况、教育程度等与绿色消费行为有一定关联。环境知识以及价值观、环境态度等心理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亦不尽相同,但有基本共识,即,上述因素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中较少采取心理过程视角分析绿色消费行为,但促进绿色消费行为需要清楚消费者内在的心理变化,并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不同的刺激因素以诱发绿色消费行为,因而,本文认为开展对绿色消费行为心理过程的分析十分必要。

3、国内外的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3.1、西方的绿色消费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和规模,极大地刺激和诱导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与需求。事实证明:单纯的“双赢”观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值和敏感度,从而促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产品过早地陈旧和淘汰,最终导致浪费现象泛滥,充斥在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物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长远利益甚至是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在《寂寞的春天》(RachelCar-son)一书在美国出版后,人类得以开始认识现代经济行为。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社会相继爆发以“绿色产品”为消费主导的“绿色革命”,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绿色相关观念的关注。接着就是目的改善生活品味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诞生了。尤其1987年《绿色消费者指南》在英国出版在四周内成为最畅销书,推动了人们的绿色认识和绿色热情。起到了唤醒消费者的环保责任的作用,从而使“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