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例6篇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建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在阅读中对学生的识字、理解、写作等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结合教学辅导书和网络资源完成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并总结出小学生在文本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通过细无巨细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者们逐渐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学生以笔记等辅助形式来承载这些知识,通过背诵来进行自我的内化。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有是有感情和思维的参与的。当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受到挫伤时,教师传递的知识就会受到阻碍,学生的下课时会原封不动地在还给教师;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时,学生对知识就无法进行灵活的迁移和运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处于无声的状态,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和疑惑,在问答形式为主的师生互动中,也就无法展开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没有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不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阅读课前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目标, 而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前,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积累资料完成对内容的独立思考过程,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如在《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包括,一,通过查找字典认识课文中的陌生字,并了解字词的含义,作组词练习;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向爸爸妈妈讲述文本故事;三,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的看法;四,搜集爸爸妈妈“玩出了名堂”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首先独立完成新字词的学习,这也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必备能力;其次,通过向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方式,学生 从总体上把握了本文的内容,并且转述和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内容的自己理解过程;再次,通过搜集资料来丰富学生对主题的深化, 也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进而开展的课堂教学就是有自我明确难点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二)小组互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新课程提倡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思维,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课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产生了认知冲突,通过合作和互动交流借助小组共同的基础,借助思想的碰撞,使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如在《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教授首先通过卡片游戏,来巩固识字,教师通过卡片展示生字,学生知道的并主动讲解,获得一致认同的给予积分奖励;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迅速形成本小组的研究问题,要求以书面形式呈现。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问题包括: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如何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表达文本核心思想的是哪一段,怎样理解;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事物的缺点和另一个事物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循环给予间接性的指导。通过自主参与教学,自由地表达观点和讨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实现了自我的意义建构。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阅读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了以文字为主的阅读。在阅读之初,学生有很多字词不认识,在阅读时常常采用的是逐字逐段的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便进行查找,这就将阅读分为零散的部分,对文本内涵也出现把握不准的现象。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阅读不仅讲究阅读内容的细致分析,而且关注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方法,首先快速整体的完成文本的阅读,感受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在思考的基础上将本文内容进行分层,把握住每一段的核心句子进行分析,这样会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在面对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字典查找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猜测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关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实现针对性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互动交流实现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2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被称为语文实践能力与课文展开的“最初对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预习被认为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手段。然而,一些老师对预习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再加上传统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的制约等因素,导致学生的预习形式单一、创新性少和教师布置作业但无检查等问题出现,更谈不上在课文预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前培养。因此,必须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学习的实践性。在讲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开头写的山区孩子上学条件艰苦时,有“跋涉、蜿蜒”两个词语非常重要,“跋涉”就是跋山涉水,“蜿蜒”的原意是蛇爬行的样子,在这里是弯弯曲曲,形象地突出了小女孩上学时的困难与艰辛。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借助字典等工具查到这些词的意思。当我在讲到这段时,又播放了山区孩子上学的视频,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如果单独理解,就体会不够深刻。通过语境,学生对所表达的意思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真正实现预习在增强实践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夯实字词基础策略

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元素是字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以字词基础夯实与否。没有字词的基础就不能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更谈不上准确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也就从无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夯实字词基础对进行阅读文章的实践活动和运用字词表达的实践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增进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课堂上通过动作表演对“翩翩起舞”、“上下翻飞”、“团团围住”等词的理解,表情朗读“大声嚷”、“怒吼”等词,扩大词汇理解如“五彩缤纷”,想象画面理解如“寒潮降临北风呼啸”,表达运用如“一无所获、扫兴”等对字词的概念展开扎实有效的实践性学习。最后,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读为本”阅读策略

读是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途径。“以读为本”是指以学生自能思考实践、自能读书实践和自能领悟实践,达到自主积累、认知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松鼠》一课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了解松鼠具有哪些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读,直到读通读顺,不少一字,不误一字,不多一字为止,然后挑选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让学生品读,并及时对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和指导。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自由,边读边感知语言,在阅读中感知字形,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咬准字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

四、加强多媒体教学策略

比如《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老班长的那种崇敬之情,这种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学生离那个时代已比较久远,对于文章背景和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更加难以把握。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感情,而这对学生理解文章感情的内在联系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多媒体辅助我们的教学。首先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片段,通过再现当年感动过无数人的纪录片来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烈士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当老班长去世时小战士会如此的悲痛,并且至今那只生了锈的鱼钩还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如此这般,学生才能建立从文章字面意思到图像画面的转换,而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一、策略一即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段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策略二即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好汉查理》一文中,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是两条主要线索,为了让学生明确“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提问: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然后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守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策略三即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策略四即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1.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2.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参考文献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涌入到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头脑当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想情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则使得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氛围不尽活跃,教学成果不尽明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与开发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质量的重要策略。因此,笔者选择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关注语文阅读兴趣的提高

1.教师可以利用悬念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不仅是文学作品创作之时的一种有效表现手法,更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文章的特点与学习的需求出发,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山那一边风景的假设来为阅读的讲解设置悬念,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进行悬念的设置,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

2.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学习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引入到阅读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借助真实的情境,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进行《父亲》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父爱相关视频,来呼唤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具有进行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来。

二、关注语文阅读方法的改变

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没有正确且高效的阅读方法的积累,很难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推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方式,而学生自己掌握阅读技巧,才是实现自身阅读水平提高的根本性方法。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时,教师要将更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开展特色化的阅读,提高个人能力。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认识。就课内阅读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关键句子与段落,从而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技巧叫做跳读,对于学生的应试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略读与精读这两种阅读技巧,在每一次进行阅读之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完成对文章整体结构的了解。而细读一般用在最后一次阅读之时,这样,学生可以更多地关注文章的细节问题,从中发现自己疑惑的点,对其提高问题或者发表观点。每一种阅读方法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将阅读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更要将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范围与时机告知学生,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用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效率。总而言之,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关注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1.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学生借助阅读进行积累,是实现其语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告知其阅读材料选择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的材料要具有广泛性,更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对于自己语文能力有扩展作用的书目,比如说文学名著或者科普性书目等,也可以适当进行实事性或者评论性刊物的阅读,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扩大阅读面。

2.引导学生在阅读之时进行摘要与记录。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用知识与文化,告诉学生要边阅读边思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之时,要用一个本子进行部分句子与个人感想的记录,抓住阅读的重点与关键点,从而使自己从阅读中得到些东西。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代语文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教学模式与课堂模式。笔者从三个角度,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引起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关注,将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来,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教学策略;夯实基础;传授技巧;点拨方法;铺垫背景

1 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鲁姆哈特(David. Rumelhart)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由此可知,语言知识服务于阅读活动,语言知识基础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效率。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通过三种途径来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一是扩充词汇量。词汇能力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同时阅读又是提高词汇能力、扩充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要搞好课本词汇教学,通过“读音、写形、记义、造句”等传统词汇教学方式,熟化课本词汇,把它们变成积极词汇,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图式,做到记得牢、写得对、用得上;另一方面,鉴于阅读材料中难免遇到生词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上下文语境、语法知识、同义、反义线索、常识和经验、因果关系、文中的举例、直接或间接定义等来猜测词义的方法,以获得不熟悉单词词义的能力。如postscript,前缀post-的意义是after,其词义就是“后记、附言”。二是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掌握化复合句为简单句或把多重从句从复杂句中剥离出来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 2 Robots文中:The goal is for the computer to use the data it receives to determine not only whether an object is just a piece of metal or a mine but also what type of mine it is.可分解成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并列句。三是识别主题句:“立论句通常在文章第一段,主题句通常在段落前一两句,结论句通常在最后一段”的一般规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义,全面获取正确信息。

2 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英国语言学家 John Munby 将阅读技巧分解成略读、扫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多项阅读技巧。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其中的三种基本阅读技巧,逐步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是略读 。如必修三Unit 4,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划出关键的词句来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如通过划出“Big Bang,form,combine,matter”等关键词,学生就能归纳出第一段大意:The “Big Bang”created the universe so long ago. 二是扫读。捕捉细节,快速寻找理解所需的具体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并利用过渡词、转折词等,抓住文章脉络。例如,选修六Unit 5,要求学生回答where is Mount Kilauea?过程中,用扫读技能从课文中很快地找到Hawaii信息。三是跳读。把具体事实细节放在一边,主要精力放在找主题句、捕捉中心概括文章大意上,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尽快获得文章的正确信息。

3 点拨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材料是无限的,但阅读技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技能解决无限问题,毫无疑问,就要教学生“会学和怎样学”,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点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切忌逐词逐句式阅读。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学生阅读时用手指点,逐词逐句唯恐遗漏,阅读速度慢效果差。笔者告知学生高效率的阅读者一眼能看四五个词的意群或句子,要求学生以意群为最小单位进行阅读,增强篇章内容的预期和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效率。二是培养默读习惯,切忌出声读。 “声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激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三是带着问题读文章,切忌漫无目的。笔者通过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原来的“读全文、题干和待选答案、再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阅读教学流程转变为“阅读题干和待选答案、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这一做法赢得了时间优势,为阅读文章过程中进行重点寻读创造了条件,从而能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4 铺垫文化背景,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力大于语言知识。心理学家哈德逊(Hudson,1982)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研究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认为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阅读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传授与方法的点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对照分析,大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懂得阅读技巧,但仍旧无法理解情景对话和某些英语句子的真实含义”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阅读中可能需要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为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正确率作铺垫。一是给学生介绍中西思维的差异,把握各自的思维特点,进行得体交际。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价值和爱好,注重实证经验和逻辑推理,而我国注重集体价值取向和团体利益,注重先验和内省,由此导致在打招呼、对待隐私、称赞答谢等方面的差异。二是给学生多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在教学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World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独立日等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激发了兴趣,增强了跨文化意识,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教学必修一Unit 4 Mandela 时,给学生简要介绍Nelson Mandela的生平;同时,结合阅读教学介绍The Civil War, Nazi Germany, the Middle Ages, The Renaissance等,学生加深了对相关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5 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采取夯实语言基础、传授阅读技巧、点拨阅读方法、铺垫文化背景等四大阅读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高中英语的有效

阅读。

参考文献

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 策略

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要环节。由于英语阅读利于巩固并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锻炼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本文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担任主角的重要性,而教师更多的在阅读中起到引导与纠正作用,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具备组织者、计划者、提供学习资源、规范语法与言语行为、活动的发起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重在学生阅读技能与策略的开拓,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达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改变学生以往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亲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阅读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阅读任务的主题与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并具有一定挑战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任务应灵活多样,并依据学生能力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阅读课堂中任务的设计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加强对阅读任务难易程度的把握。阅读任务的设计应趋向多元化,如简单的输入材料可以适当提高活动的复杂度,若难度较高的输入材料可将任务设计为由易到难,以阶梯式层层推进任务,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并完成阅读任务,进而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兴趣。

三、重视词汇教学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学生的词汇量越大,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记忆单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词汇积累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按照拼读规则认识单词,并利用构词法的规律来判断并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性与词义;二是通过填词卡、词语过滤等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大纲中规定的词汇分层记忆,再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将不同的关键词实行重点突破;三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与阅读理解相关的词汇及相关功能,如衔接词、替代词、逻辑连接词、语法连接词等,要求学生尽量多记忆常出现、有用的词组,将单个词汇扩展为更大的语义单位,以此提高阅读速度,也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把握文章脉络。

四、区分不同的阅读重点

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具备了阅读量的基础,学生的语感就会随之提高,反过来促进阅读水平提高。但是在教学中,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与阅读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例如:高一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选择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在学生建立起阅读兴趣后,可要求他们每天加大阅读量,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同时提高猜测生词的能力;高二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深入了解,阅读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生物、地理、天文学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高三的阅读教学重点,应加强对学生文章深层理解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对阅读材料的归纳总结与深入理解能力。

五、加大阅读方法指导

有关阅读方法的指导,必须由教师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才能让学生通过模仿,得以掌握并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愿望。例如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音准、节奏快慢、语调高低等,从中获得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阅读语境中体会情感。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注重各种阅读方法,如预习中的朗读,可让学生通过初读教材扫清障碍,找出阅读的重点、难点及不容易理解的句子,为进一步体会材料内容打好基础,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策略,直观化、形象化地引起学生注意力,多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相关图片或者竞赛短片,以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并通过直观感受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必然能带动课堂气氛。另外,教师也可采用音乐导入模式,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由上可见,教师通过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阅读中心思想与问题结构的能力,同时加大词汇量、开阔思路、丰富语言,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英语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