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例6篇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1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1)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人对儿科护士的素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相关矛盾。

(2)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和修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儿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摆放了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动物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馨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动物画面为主,医务人员的工作衣以淡粉色为主,消除了儿童恐怖心理,此外,儿保科还设置了儿童专用游乐室。即保证了患儿就医,又为患儿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深刻的心理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外,最重要的是要以高超技术和人格魅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出适合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或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各种奖励。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我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创优质服务标兵”、“谁是患者心目中最优秀的护士”等多种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医院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2

论文摘 要: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文章对人本管理、人本服务理念的应用进行了论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人性化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形象。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产业、存储、传递和获取发生了急剧变化。高校图书馆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更新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管理模式,不断变革自身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带给高校图书馆的新思维,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实际就是人性化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针对读者服务采取的富于人性味的服务方式,不是机械地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及工作规范墨守陈规地运用到工作中,而是采用灵活的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富于人性格调的服务方式。其核心是: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实现人生的价值,体现人文的关怀,用读者第一的敬业精神创建美好和谐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读者与馆员之间产生的一种人文形式的互动。其特点是:在为读者服务中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读者服务没有强化的条文,它应当打破条条匡匡的束缚,它应该对师生的需求投入人的感情与人的思考,用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对等的感情和换位思考来规范自己的服务范畴,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了灵性,有了温暖。图书馆在设施与服务上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充满人性味的读者服务和优雅的环境,给读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总之,以人为本双向和谐的服务理念是当今高校图书馆办馆标志。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管理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人来开展,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因此,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人的全面解放,包括人的物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解放,其宗旨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

二、高校图书馆如何应用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图书馆人本管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首先确立馆员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使其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更富于人性化,真正做到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第二层含义是一切为了读者。正如列宁所说,“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需要。”在读者对象上要一视同仁,在文献布局上要方便,在服务环境上要洁、静、雅,在服务态度上要热情,在服务效率上要及时高效。在工作中应树立对读者信任大于监督,教育重于惩罚的观念。另外,工作人员应从被动、强硬的执行制度转为主动地、通过自身文化和情感去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要把挖掘馆员的新潜力,把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图书馆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优质化。从各个方面重视和关心馆员,培养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和对图书馆集体的荣誉感。关心和理解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不仅可以促进馆员高效工作,还可增强图书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然,馆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风貌也将影响工作效率。图书馆的决策管理者应把馆员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如果能使馆员把难免单调、枯燥的图书管理日常工作作为一种享受来完成,使“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始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将发挥到极致。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社会进步服务,同时应在图书馆内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和激励机制。

(二)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以读者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以为读者服务为最高宗旨的图书馆工作要以读者需求为根本,以读者所想、读者所急为统领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

1.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要注意语言文明,要以平和的语调面对读者,因为,语言文明的程度能直接影响服务质量。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窗口规范了文明用语,说话都带“请”字,需要读者注意的地方都贴出了“温馨提示”,设置了“文明示范岗”等等。工作人员面对读者时是用微笑相迎,而不是用冷面相对。图书馆实行开放式的管理,藏查借阅一体化,图书馆员与读者实行零距离接触,其言谈举止都会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的、受益终生的影响。工作人员对待读者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处处、事事注意细节,为读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根据自己的服务宗旨和原则,结合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需求倾向、利用图书馆的个人习惯特征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针对性更强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一种直接而高效的文献个性化服务,使用户的工作、研究富有成就。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内容。

2.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不断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深化服务内涵。例如,笔者所在的南华工商学院图书馆依托“南华文化节”为契机,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荼。比如通过“你选书,我买单”大型现场采购图书的形式,使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还有,新生入馆教育、文献资源利用讲座;在全院范围征集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读书心得;通过图书馆系统统计来馆借阅图书量多少的标准排名,评选优秀读者;每年举办两次高水平“专家读书心得座谈会”等活动,让读者充分体验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我馆在以人为本服务中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在实践中,如预约图书、推荐新书目,为读者提供选书参考指南;在馆内适当位置增设检索机,以便读者轻松检索所需要的图书和查询自己的借还书情况;取消小额违规扣款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等等,进一步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向人性化服务的转变。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围绕读者展开,网络环境下读者不仅仅需要信息管理和服务形式的科学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而且需要倾注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双赢的沟通。同时,读者到图书馆不仅要获得知识资源需求的满足,而且作为人的基本权益也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尊重。图书馆从业者都应该领会学习阮冈纳赞的“五原则”并运用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尊重读者、爱护读者、方便读者,让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图书馆以“以人为本”精神服务于读者,图书馆才能取得竞争的相对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改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对读者的阅读愿望和阅读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大学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是要为老师和同学创造赏心悦目的助读环境, 通过精心设计、精心布置、精心营造,让广大师生感觉到既舒适,又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我院清远校区图书馆在设计、建设、使用过程中,充分汇集全体馆员之聪明才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多次共同商讨逐步完善。以宽敞、明亮、宁静、温馨为主旋律来进行馆内装饰,图书馆内大厅、走廊、阅览室等场所布置一些盆景、花卉,以此来衬托出绿色盎然的文化氛围,阅览室窗明几净,在宽敞的墙壁上配挂伟人、名人的画像及格言,文化墙及背景墙的巧妙布置,显出环境的生机盎然,自然成趣。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环境与人的和谐。就如计国君先生所提出的那样,使得师生感受到:“最好的环境是图书馆,最留恋的地方是图书馆,收益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

三、结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本质就是一种从人本主义中寻找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机制,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在宣传以人为本,实践以人为本。因此,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芝.关于做好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8)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3

一、当前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当前图书馆服务推广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大量涌现,由于这些新兴媒体的冲击,图书馆就必须广泛开展服务推广活动,来吸引人民群众的阅读兴趣。但是,当前,图书馆服务推广形式比较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活动形式,这些传统的服务推广活动不能从根本上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兴趣,缺乏新意和挑战,从而使得图书馆服务推广的作用根本不能发挥出来。 

(二)当前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活动资金投入不够 

图书馆本质上来看,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使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经费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并且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必须增加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文献资源、服务设施和服务空间等。为此,图书馆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但是,当前相关政府对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活动的资金投入不够,从而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图书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查找资源的重要场所,服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水平,但是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不能尽心尽责的做好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活动,从而严重阻碍着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缺乏人性化 

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活动。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变的今天,对图书馆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人性化是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现在许多图书馆在实际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服务手段过于单一,服务内容单调,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上面已经提到过,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挣脱传统行政机制理念的束缚,摒弃“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的迂腐思想,制定考核制度时要遵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仅要奖励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还要给青年员工机会,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不能仅以资历评好坏、判高低,而要以工作能力、业务素养为评判标准,给青年员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考虑工作需求、员工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教育培训,培训要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为主要目的,例如,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高度,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政治素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在高校中,虽然教师有时也会借助图书馆查阅资料,但是毕竟学生的基数更大,所以说,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立的服务模式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那么该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呢? 

第一,建立人性化的高校图书馆借阅环境,在构建的初期,就应该全面考虑读者的需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为读者提供便利,比如,设置各类指示牌,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一般为多个楼层,首先在图书馆门口设置指示牌,对图书馆的整体构造、规划以及书籍的大类(社科、人文、科技、杂志等)进行简单说明,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书籍的楼层,然后在各楼层设置书籍详细分类的指示牌,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书籍,此外,还可以建立电子阅览系统、电子查询系统,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第二,定期开展图书服务活动,在满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各类读者交流会、座谈会,完善读者信箱服务,邀请高校德高望重的教授,定期给读者推荐一些优秀书籍,阅读结束后,读者可以一起进行探讨,与此同时,认真听取读者以及相关学者对图书馆工作计划、工作模式的意见,做出适当调整,填补各类工作缺陷,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三,归根结底,“书”才是图书馆的灵魂,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离不开对书籍的管理。作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该为读者创设个性化的读书服务,比如,可以在图书馆的一隅开辟一个“读书角”,方便学生自由阅读,此外,还可以在制定的位置写读书感想,定期选择优秀的感想刊登在校报上,以此来推动读者之间的文字交流。 

三、结束语 

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辅助学习环节,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也要不断创新,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彰显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四新;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J];情报资料工作; 2002 年第03期:28-30页:共3页. 

[2]白山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年第21期:267-267页:共1页. 

[3]卢仁翠;论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2 年第13期:241-241页:共1页. 

[4]郁丽玲;论以人为本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年第08期 :86-87页:共2页. 

[5]黄洁清;黄志红;吴青兰;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何创建和谐图书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年第01期 :199-201页:共3页.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 背景 图书馆 信息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在D书馆产生、发展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包括图书馆服务,均是以书为本,以“藏”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但现代图书馆则是以人为本,以用为主,这是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区别之一。《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就意味着,公共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和依据,用户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一、图书馆服务活动的设计处处为用户考虑

虽然图书馆馆员日常工作内容和对象往往都是各类信息资源,但是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用户。因此,图书馆工作各环节都要依据用户需要来设计,服务活动的开展更需要如此。例如为方便所有用户还书,很多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多种还书渠道。杭州图书馆就设计了三种归还方式,除本馆服务台外,用户还可通过24小时还书箱和自助借还机、杭州市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来还书。在开放时间方面,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存在开放时间机关化的情况,使一些上班族很难走进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广东省茂名市新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开放时间为9个半小时,周六、周日开放时间为13个小时(8:00―21:00),节假日照常开放。较长的、灵活的开放时间,无疑方便了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上海图书馆更是推出了“网上委托借书”服务,为不方便到图书馆借书的用户提供送书服务。读者可以先在网上预约图书,随后上海图书馆把图书送到离读者较近的图书馆,再用短信通知取书,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博得了读者的好评。此外,上海图书馆与上海杨浦区图书馆联合创建的上海近代文献馆,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在一个空间中整合用户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服务,这种一站式服务的做法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典型案例。

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主动开展读者服务活动

现代公共图书馆再也不是被动地等待读者上门借阅图书的信息机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公共图书馆时常调研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主动开展相应的信息服务。随着全国民众对讲座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公益讲座活动,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山西省图书馆的“文源讲坛”、杭州图书馆的“文澜讲坛”等,已形成品牌。诞生于1978年的“上图讲座”已形成6大版块、18个系列,被称为“城市教室”“市民课堂”和“没有围墙的大学”。“上图讲座”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社会大众,其服务辐射至长江三角洲地区18个城市和全国图书馆界。同时,还推出了“讲座专刊”“讲座网站”“参考文摘”“讲座丛书”“视听阅览室”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同样高水平的讲座服务,2010年12月16日,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并开通了讲座联盟网站,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各图书馆的讲座信息,并可在线共享优秀的视频讲座资源。

三、为弱势群体用户开展特殊服务

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容易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例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进城务工人员、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对个人及组织的提升有决定性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作为维系社会系统理性、和谐、有序运行的社会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圳从2003年开始就把进城务工人员图书馆建设作为“图书馆之城”的重要内容,2007年又进一步将进城务工人员图书馆纳入“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明确提出超过2万人以上的大型工业区、企业兴建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并制订了实施计划。至2009年12月,深圳市已拥有进城务工人员图书馆(室)过百家,其中纳入市区图书馆一体化管理的有24家,除借阅服务外,每年开展读者活动350场。

随着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内容的不断更新,在图书馆管理中,忽视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人文关怀。为此,构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一种源于读者、悦于读者、真诚灵动、人文亲和的服务氛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马林山,叶潮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深入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02).

[2]袁艳.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0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15-03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还不成熟,突出表现在质量不高、结构失调、管理粗放、创新乏力。中职教育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由单纯地追求规模向注重质量、结构、效益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作为中职教育发展的指南针无疑发挥着导向的作用。“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产生于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是现代服务类职业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

一、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内涵

“服务育人”是在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期提出的新理念,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归纳,进而提升出的一种职业教育管理思想。从字面上来说,“服务育人”是出现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一种指导思想,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育人”具有其时代的特色并凸显出其与时俱进的内涵。

(一)“服务育人”理念的内涵

“服务育人”理念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与指导服务,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为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服务,在循环服务的大环境中,实现对专业优质人才的培养。“服务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从狭义上来讲,“服务育人”的概念更多是与高校后勤工作联系在一起,表明后勤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具有一种学生作为主体“被服务”的倾向。“服务育人”口号在1985 年由清华大学后勤提出,之后得到全国高校后勤普遍认同,被尊为必须永远坚持的行业“宗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辉煌成就。国家教委曾提出高校后勤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的后勤工作宗旨,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又提出了“环境育人”,明确了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和育人的两重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育人”是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是一种狭义的管理理念。

从广义上来讲,“服务育人”是一种融入到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的新型管理方式。随着时代进步、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服务育人已不单是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发挥其育人功效,而是在更多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服务不仅仅是后勤部门的事情,服务育人具有其内在的深度和广度,需形成“大服务育人”的观念,服务育人的目标定位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不再使用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来要求所有学生。服务的理念需渗透到管理与教学等各个环节,教育目标不仅有高度,也有梯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实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增强服务育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因此,中职教育“服务育人”新理念的“服务”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具有更多内涵的服务。

(二)“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内涵

“服务育人”是指职业学校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服务主体,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生活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校企创新合作的方式,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职教理念。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服务育人”理念是中职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内涵,如图所示,包括:

1现代服务业需要“服务育人”,使企业员工成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合格职业人;

2中职学校是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学校,需要“服务育人”;

3在社会要求学校特色的背景下,管理、教学、德育、后勤等各种活动都要融入“服务育人”的理念。

在“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中,所有的服务指向育人,这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狭义的、物质上的服务育人。

二、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特点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指南针。“服务育人”体现的是在中职学校的管理中学校的领导阶层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服务,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教学服务,在实训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技能训练的指导服务,在德育中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为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服务以及在后勤工作中通过相关后勤人员爱岗敬业的熏陶培育学生尽职尽责的精神服务。“服务育人”是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管理理念,其特点体现在管理、教学、实训、德育以及后勤等各个方面。

(一) 科学管理服务,民主和谐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倡导的管理,不仅是在管理阶层中树立服务意识,更是要把“服务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管理,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科学管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得组织的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组织的目标更加明确,团结一致的努力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发展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标准。服务的理念正是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应运而生。“服务育人”倡导管理阶层共同营造的民主与和谐工作氛围。

(二) 优化教学服务,专业高效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在体现为满足现代服务业岗位需求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服务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包括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是实现高效利用教学平台的有效途径。

专业设置是基础,是形成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的落脚处;课程建设是关键,因为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形成和素质的提升,课程改革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上。如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专业设置,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类和旅游服务类为骨干,以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教育类为辐射面,以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重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凸显了学校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会计专业为例,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依据专业需要开设《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税法基础与实务》等校本课程,努力实现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服务育人”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应紧紧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不断强化和塑造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只有坚持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中进行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依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教育内容,构建“素质核心”教学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已初步构筑起“基础集群+专业集群+拓展集群”三大课程集群,并开发出相应的校本教材。

(三) 改革实训服务,协同创新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实训创新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和专业技能训练,强调在实训服务中发挥育人功能。

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仿真工作场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反馈与调控,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标准、高成效,努力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服务育人”理念指导下,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坚持联合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双元联动”模式。学校积极推动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发展,先后与信合会计师事务所、沃尔玛、中海物流、东莞宾馆、东莞康辉国际旅行社、东莞联通公司等几十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 “企业冠名”、“企业课堂”和“企业驻校”等多种方式,形成了校企“双元联动”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从“企业配合”向“校企共建”转变。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服务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努力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学校面向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协同创新,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切实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学校与珠三角地区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 强化德育服务,交流渗透

德育工作是“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灵魂。贯彻“服务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德育这一灵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的德育,是在学校教师及工作人员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综合素养服务的环境中的影响与熏陶。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要求全体教师确立德育观念,在各种形式的课堂上、在课外活动中,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以“诚信阳光”为核心,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到校园并进行职业素养课程开发,把德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校企协同,开展随岗实践和体验,形成了“体验、内化型”德育。

(五) 提升后勤服务,诚信敬业

后勤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包括物产管理、财务管理、校园基本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等。后勤管理工作不单单是一项纯粹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培养人,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在“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指导下,东莞经济贸易职业学校后勤管理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构建“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模式,倡导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充分调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后勤工作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功能的最大发挥。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诚信敬业的后勤服务,是在优化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塑造,在培育中职生优良品格的过程中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引导、塑造、规范和陶冶功能,它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是育人的基础环节。

三、 结语

“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就是在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目标,强化现代服务意识,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真正做到以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特色。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6

关键词:服务理念 服务递送系统

服务产品同其他有形产品一样,也强调产品要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在有形产品中可以转变成具体的产品特征和规格,同时这些产品特征和规格也是产品生产、产品完善和产品营销的基础。但是这些具体的规格对于服务产品来说犹如空中楼阁一般。因而服务企业需要明确“服务产品”的本质或“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的重要性

首先,服务理念对服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工业部门中,产品的制造者、生产者、分销者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消费者,他们仅能通过最终的有形产品间接的影响消费者需求。服务部门却不然,服务递送系统与雇员都属于服务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服务递送系统包括雇员能力、雇员表现、雇员态度等因素,它与雇员都直接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现。从这一角度来讲,明确服务理念对服务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服务理念容易被人曲解。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来自雇员本身。服务无处不在,加上服务业中雇员的行为,特别是前台工作人员的行为又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雇员在行为、能力、态度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雇员理解和推行服务理念。第二个原因来自于消费者本身。例如,一些学生选择国际商学院的目的不是想研究管理学,他们的动机是在国外呆一段时间,这就导致有的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有的学生根本不具备出国所必需的(语言)技能。

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服务企业需要尽量明确定义本组织的服务理念,明确本公司的服务理念对于消费者和雇员的具体意味。

如何定义服务理念

根据赫斯凯特(J.Heskett)的观点,任何服务理念都必须能够回答出以下问题: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什么;目标分割市场、总体市场、雇员和其他人员如何认知这些要素;服务理念对服务设计、服务递送和服务营销的作用。在定义服务理念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服务最终是由雇员提供的,特别是由那些与消费者发生交互作用的雇员所提供,所以服务企业的服务理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雇员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服务理念必须包括一套经由多数雇员一致同意的通用价值观。

服务企业在定义服务理念时还需要在服务设计、服务递送和服务营销方面做出以下努力:保证充足的商品补给、保证商品种类繁多、雇佣称职员工、将店址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段等。

很多公司在定义服务理念时都包含了“提高雇员自尊,增强雇员满意度,加快自我发展,提高服务灵活性”等内容。服务企业在要求雇员提高对消费者尊重程度的时候,首先要求雇员增强自尊,增强雇员对工作的满足感。所以,服务企业在定义服务理念时,必须要特别考虑服务理念对雇员技能和对雇员性格的要求。

服务企业在定义服务理念时,必须保持服务系统中前台和后台的一致性。单纯地考虑前台的需要,而忽略了后台要求的服务理念绝不是成功的理念;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服务理念还要能明确的表达出服务企业需要雇员提供什么标准的服务,消费者可以期望获得什么标准的服务。

如何推行服务理念

服务企业要想成功推行服务理念,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市场细分、定位消费者目标市场和设计服务递送系统。

市场细分

消费者不同,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就不同;因此,需要对消费者市场进行分析,细分出不同的消费者分割市场。每个分割市场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层次再细分为若干子市场。一个消费者分割市场要尽量与其他消费者分割市场区别开来,并且给予区别对待。例如,基于消费者不同的旅游目的,可以将旅游市场相应地细分为商务旅游和娱乐旅游。

定位目标市场

每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时也要作相应的变动,尽量为顾客量身定做。公司在分析不同的消费者细分市场时,必须注意到以下两个因素:细分市场的整体吸引力及其在服务组织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