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例6篇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认识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2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总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江、湖、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台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生态型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 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扩绿20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0万平方米,到2005年,全市绿地率达33%,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到2005年实现创建省园林城市目标。力争在2008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三、 主要任务

(一) 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充分采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高标准修订《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经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组织编制《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全市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二)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1、 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实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绿地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绿地200万平方米的“绿色行动计划”。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租地造绿等途径,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到2005年使人均公共绿地从现有的6平方米增到8平方米,绿地率从现在的29.8%增加到33%,绿化覆盖率从现在的33%增加到37%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不少于25%,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绿地率在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2、 讲求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充分利用我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有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打造城市绿人的个性品牌。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理念,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公园的绿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抓好沿山文化带、沿江景观带、沿路森林带、沿海工业带的建设,加快黄岩永宁江北岸滨江绿地、大环线绿色通道、椒江白云山公园、路桥石浜公园拆建重点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绿色景观亮点。

3、 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以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建成一批“共青林”、“新婚林”、“巾帼林”、“红领巾林”。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进一步搞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构建立体型 、复合型的绿色空间。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花园式单位、园林示范村、绿色小城镇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园林居住区达到60%以上,园林式单位达到70%以上,其在先进单位占20%以上。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提高生产绿地面积和绿化苗木自给率。到2005年,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给率80%以上。

(三) 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1、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重点搞好椒江北新椒街和章安古城的保护修缮、黄岩孔园扩建以及古建民宅的保护、路桥十里长街的保护和开发。落实保护的具体措施,尽可能保护原有历史文化古迹的遗留历史信息,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和风貌。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城市新的亮点。

2、 严格保护城市古树名木。颁发《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有力措施,严禁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做好古树名木的复壮、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水平,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

3、 实施城市景观工程。以争创“街容示范路”为抓手,开展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到2005年,建成15条以上“街容示范路”。继续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制订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办法,推进临街已建建筑的亮化改造,促使新建项目亮化工程的同步实施,不断增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化率达到97%以上。制订实施市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结合城市街景改造和环境整治,对城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侯车亭等实施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台州山、水、海及绿心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分片拓展、绿脉相连、结构整合”的原则,搞好城市大环境绿化,营造山环水绕、绿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以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的绿心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实施城市绿楔工程,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缓解台州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山体植被保护,开展林 相改造,提高阔叶林、次生林比例,增强山林季相。加大对海门河、南官河、永宁江、西江城区河道的整治,运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河岩、铺草驳坎植树等综合手段,使河水开始变清、河岸开始变绿、环境开始变美。在抓好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到2005年,城市大气污染的指数巩固在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突出抓好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到2005年形成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适应的污水集纳体系,管网面积普及率达到90%,污水进网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按照“鼓励焚烧、支持制肥、允许填埋”的原则,跨区域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0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研究落实解决市区供水矛盾的综合措施,加快启动台州供水二期工程,实现城市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到200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做好天然气利用准备,到2005年市区燃气普及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40%。继续抓好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建设,到2005年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以上。

四、 主要措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 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市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配合、多方联动、分工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认真把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绿化审核关,加大城市绿化补偿的收取力度。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绿化工程方案审查、实施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城市绿化的全程跟踪监察,促使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全面落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对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予依法查处。

(四) 理顺体制,强化管理。

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作业放开”的要求,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改变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施工、监督、养护混为一体的状况,把园林绿化企业推向市场,在竞争中增强实力,提高绿地施工水平。实行城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养护改革,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将养护作业推向市场,同步跟进养护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按照建设大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技术管理人员,使园林绿化管理队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和创建工作的要求。

(五) 广辟渠道,加大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突破园林建设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的政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绿化事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有收益的园林建设项目,努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的形式多方筹资建设。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发展城市苗木基地的建设,特别要结合城市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高速建设大型苗木基地。要严格各项绿化收费,对政策规定收取的易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绿地临时占用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六) 依托科技,提高水平。

要充分发挥台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等有关学术、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城市园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园林造园造景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要大力维护城市绿化的科学成果,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3

在驻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业、部队、学校等单位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市“创园”工作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到位,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责任机制。为了确保全市“创园”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秦宜智同志和我为组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和实施“创园”各项工作。市“创园”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创园”专题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了重点突出、责任到位、措施具体、目标明确的良好工作格局。市“创园”办每月都要召开“创园”牵头单位工作会议和任务分解会议,进一步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创园”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庆黎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绿色*的极端重要性,自治区政府也即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区直部门积极参与和开展“创园”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县(区)也成立了“创园”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专门领导、专门负责人员、专门联络人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创造了全市“创园”工作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良好工作局面。此次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验收评定工作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首批申报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的35家单位一一进行认真细致的验收、评定、汇总,最终确定了今天受表彰的14家单位。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区市各种媒体优势,在电视台、日报、广播电台、*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节目,使“创园”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积极与中央电视系,中央电视台一套、十套节目分别播发了我市“创园”工作专题节目,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宣传效果。二是市委宣传部牢牢把握“创园”宣传这个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和开展专题宣讲,目前已宣讲168场次,听众达35000余人次。三是积极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驻市各部门参加的“创园”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创园”办分别召开规模企业和驻市部队“创园”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动员驻市各企业、各部队积极参与、支持“创园”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及时召开单位动员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创园”工作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在全社会营造出了良好的“创园”舆论氛围。

(三)各项措施到位,形成了真抓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基础工作扎实。市“创园”办及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摸底调研工作,市建设局成立专门工作组,赴区市各有关单位调查了解新建公园选址情况,市国土资源规划局成立专门工作组调查全市拆墙透绿基本情况,市政府办公厅积极协调新建公园用地情况,最终确定了今年新建9处公园、3个苗圃、6条市政道路改扩建和绿化改造、56家拆墙透绿单位。目前,朵森格路南端街旁绿地已建成,3家企业认建的3座公园已完成了所有土建任务,其余的公园已完成了设计、立项、拆迁等前期工作,3个苗圃建设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娘热路、巴尔库路、民族北路维修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3条市政道路改造已全部完成。今年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1.77万平方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已完成,并于今年11月8日通过了国家建设部审查;《*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市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二是落实工作及时。各牵头单位紧紧围绕全市“创园”工作总体方案和本单位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和季度计划表,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并结合每月的任务分解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抓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是督查工作务实。市政府办公厅和市“创园”办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实行挂号督办、专项督办,并对整个“创园”工作进行综合督办,实行销号制,办一件,结一件,促一桩,了一桩,大大提高了“创园”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内外结合到位,形成了良好的外援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把*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雄奇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一体,要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要求,对于发展条件还不够好,创建经验还不够足的*来说,还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现不足、争取外援。在“创园”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市得到了国内外的大力支持。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援助,江苏省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援助,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对《*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规划》编制的指导,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对*南北山绿化工作的指导等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创园”工作中还存在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得力;日常工作与全市创建总体工作结合得还不够好;个别单位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对“创园”工作缺乏全局观念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天,我们举行首批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授牌表彰大会,这既是一次展示我市“创园”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大会,也是驻市各部门各单位园林绿化经验交流的盛会;既是一次表彰先进、督促后进的大会,也是一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大会。希望驻市各单位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创园”认识,强化“创园”措施,加大“创园”投入,为2008年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深刻领会吴英杰常务副主席和秦宜智副主席在4月29日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对“创园”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园林绿化各项工作中去

2007年4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会上,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吴英杰同志和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秦宜智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紧紧抓住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进一步深化的三大历史机遇,创造条件,加强建设,让*绿起来、美起来,让人民群众拥有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绿的绿色空间,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高效地开展各项“创园”工作。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已毋庸置疑,“创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生态学、系统学于一体,涉及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是硬性指标,其中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申报评定标准,到2011年底,我市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要达到60%。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驻市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抓好园林绿化工作,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绿色是和谐社会的主色调。城市绿色源于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的创造,人人都是城市绿色的创造者。同时,绿色又能给人以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创造力,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整体面貌、整体形象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国际性高原旅游城市,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是来领略她的美丽与神奇,更重要的是对这座城市留下自己的印象,我们希望这个印象是美好的,是惬意的,是难以磨灭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给这座城市增添生机和灵气,使她变得更加美丽起来、更加生动起来。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园林绿化的上档升级,就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更没有城市形象的高品位。

(二)抓好园林绿化工作,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化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轻污染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绿地和庭院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绿色空间,它贵在自然,充满生机。大面积的绿地能使人从喧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宁静清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宽松和谐的自然境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林立,公路纵横,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就更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创造更多绿色空间,让置身其间的人们拥有绿色,亲近绿色,享受绿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抓好园林绿化工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

近几年,我市在城市绿化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标准相比距离还很大。为此,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切实在园林绿化建设上出大手笔、做大文章,完善城市规划,形成绿地系统,增加绿地面积,突出生态效益,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做好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为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林绿化是单位的名片,单位的形象,单位的“脸蛋”,是单位内涵修养和整体面貌的一个“窗口”。一个单位绿化面积多少、水平高低与环境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单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我们要从植绿、建绿、爱绿、护绿做起,从自家院子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一、求精品,上档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出精品,在塑精品、上档次上下功夫。要结合单位庭院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形就势,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精心选择绿化树种;要具有超前意识,引领社会时尚,集中体现出单位整体精神、气质和品格,争做城市绿化的精品工程。

第二,求特色,创品牌。*既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都市气息浓郁的现代城市,单位园林绿化要紧紧围绕这两个主旨,准确定位,实现一家一品,一家一景,相得益彰,各具特色。要凸显民族文化,彰显地域魅力,在现代园艺中融入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地域文化因子。

第三,求质量,取实效。*作为高原城市,由于污染相对较小,依然保持着天蓝水碧的美丽风光,但也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轻微的环境破坏就会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每个单位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都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贡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一定要确保质量,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第四、求达标,保任务。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工作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一项“增绿”工程,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之一是按照500米服务半径,修建72座公园(街旁游园、街旁绿地),真正实现“房在林中,人在绿中”。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驻市各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临街的单位要实施拆墙透绿,连点成片,连片成区,实现资源共享,绿色相连,实现人与自然相融合。要扩大园林绿化规模和绿化面积,增加建成区绿地面积,提高人均绿地率,为顺利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而不懈努力。四、以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深入开展

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为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我市“创园”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实施“创园”这项伟大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在明年“创园”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绿地率。明年需要新增城市公共绿地219.5亩,生产绿地264.6亩,附属绿地397.6亩,要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要求,合理布局,组团设计,加强城区绿化配套建设,营造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要重点抓好中型公园、罗布林卡广场和公共绿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搞好重点工程和重要标志性建筑周围绿化工作,提升绿化品位,高标准进行配套绿化建设。抓好水系绿化景观带建设,重点实施中干渠、*河南岸绿化建设,打造出具有代表性、国际性的绿化景观。做好市区道路沿线、铁路沿线绿化带建设,初步建成绿色长廊。做好市区旅游景点景区的绿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景点景区建设。顺利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建绿、增绿、添绿任务。加快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步伐,扩大庭院绿化空间。

(二)大力推进防护林区建设,形成城市生态防护屏障。明年城区防护绿地建设要完成8000亩的任务,逐步构建起城市生态防护屏障。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一要充分调动驻市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继续加大以*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为代表的公益林建设力度;二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实施“820”和“112”工程,建设新农村绿色家园;三要以拉鲁湿地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做好生态风景林升级和湿地公园建设两篇文章;四要协调好、建设好“中国税务林”,切实使用好全国税务系统干部职工为改善*生态环境所捐赠的每一分资金;五要做好绿色苗木的研究和培育工作,大力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深入开展苗木引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六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扩大造林范围,加大管护力度,提高树木成活率。

(三)加强水系建设,努力彰显水生态。*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但未能很好地利用起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们要充分依托水资源优势,以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水系建设。污水处理厂要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对*河、中干渠、流沙河进行统一集中整治,恢复城市水系,保护饮用水源,构筑生态网络。

(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对大气污染企业加强监管,该拆就拆,该迁就迁。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尾气监测与检测,建立机动车尾气监督管理数据库,加大尾气超标车辆的查处力度。加强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粉尘等污染控制,对烟尘实施有效监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快供暖供气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开发运用项目,逐步建立起以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4

2017年2月

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工作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全面展开,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节能改造在重点城市及学校、医院等领域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高。全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部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节能性能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7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居住建筑中实施节能75%强制性标准。

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进。截至2015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倍,节能改造惠及超过1500万户居民,老旧住宅舒适度明显改善,年可节约650万吨标准煤。夏热冬冷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90万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2倍。

公共建筑节能力度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对9000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在233个高等院校、44个医院和19个科研院所开展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节能改造试点,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共确定46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100个示范县和8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实施398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683兆瓦。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4%。

农村建筑节能实现突破。截至2015年底,严寒及寒冷地区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对117.6万户农房实施节能改造。在青海、新疆等地区农村开展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示范。

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有15个省级行政区域出台地方建筑节能条例,江苏、浙江率先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在部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技术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项目上百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实施中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中欧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相关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与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标准执行质量参差不齐;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约60%的不节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居住舒适度较差;绿色建筑总量规模偏少,发展不平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形式单一,与建筑一体化程度不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刚刚起步,推进步伐缓慢;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对工程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约束及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完善。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l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

从发展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把绿色展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等发展战略,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建筑居住品质及舒适度、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及绿色消费等密切关注,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从发展潜力看,在建筑总量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改善居住舒适度需求、用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实现北方地区城镇民用建筑采暖能耗强度、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稳步下降,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可实现约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将对完成全社会节能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从发展挑战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主要依托建筑提供服务场所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处于提升期,对居住舒适度及环境健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大量新型用能设备进入家庭,对做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完善法规、策、标准、技术、市场、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坚持统筹协调。与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战略目标相协调、相衔接,统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推广、建筑文化发展、城市风貌塑造等工作要求,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凝聚政策合力,提高发展效率。

坚持突出重点。针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采取有力措施持m推进,务求在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群众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以能源资源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发展成果,逐步形成全民共建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从被动跟随到自主创新。加强标准创新,强化标准体系研究,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各类标准的综合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政策创新,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行政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市场体制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自主性,鼓励创新市场化推进模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提升,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农村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使我国建筑总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建筑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6%。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建筑节能取得突破,采用节能措施比例超过1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

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推动严寒及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加快实施更高水平节能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引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率先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地方标准,在不同气候区树立引领标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提炼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节能标准提升进程,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街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

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进一步发挥工程建设中建筑节能管理体系作用,完善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管,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确保节能标准执行到位。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参与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专栏3 新建建筑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重点工程

重点城市节能标准领跑计划。严寒及寒冷地区,引导有条件地区及城市率先提高新建居住建筑节能地方标准要求,节能标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国际先进水平。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引导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实施更高要求的节能标准。

标杆项目(区域)标准领跑计划。在全国不同气候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示范。结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探索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不同技术路径。总结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及材料、产品支撑体系。开展超低能耗小区(园区)、近零能耗建筑范工程试点,到2020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

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进一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域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推动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动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功能园区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街区、住区)建设示范,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推广。

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和改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引导各开发地块落实绿色控制指标,建筑工程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比例。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确保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发挥实际效果,激发绿色建筑的需求。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事中事后监管。

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倡导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动态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专栏4 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工程

绿色建筑倍增计划。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重点建筑类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设,力争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实现倍增,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绿色建筑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逐步强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约束作用。加强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加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引导,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二星级及以上等级项目比例超过80%以上,获得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

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15%。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严寒及寒冷地区省市应结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要求,继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管网智能调控改造。完善适合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并积极开展试验。积极探索以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建筑加装电梯等适老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研究推广城市社区规划,制定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技术导则。创新改造投融资机制,研究探索建筑加层、扩展面积、委托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租赁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的利益分配机制。

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能耗信息公示机制。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管理,逐步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强化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发挥数据对用能限额标准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各地制定公共建筑用能限额标准,并实施基于限额的重点用能建筑管理及用能价格差别化政策。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节约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评价及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学校、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

专栏5 既有建筑节能重点工程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落实北方清洁取暖要求,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积极探索适合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的改造技术路线。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从尊重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出发,开展以围护结构、供热系统等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给水、排水、电力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绿化、甬路、停车设施等环境综合整治等为补充的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

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引导能源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寻找有改造潜力和改造意愿建筑业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方式投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运行管理专业化、节能改造市场化、能效提升最大化,带动全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

节约型学校(医院)。建设节约型学校(医院)300个以上,推动智慧能源体系建设试点100个以上,实施单位水耗、电耗强度分别下降10%以上。组织实施绿色校园、医院建设示范100个以上。完成中小学、社区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50万平米。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引导各地做好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条件调查,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研究建立新建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论证制度。加大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工程,利用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等解决建筑供暖需求。在末端用能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可再生能源站。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做好“余热暖民”工程。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形式,推广高效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在城市燃馕锤哺呛臀鬯厂周边地区,推广采用污水厂污泥制备沼气技术。

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践总结及后评估,对典型示范案例实施运行效果评价,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指导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践。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运行管理,积极利用特许经营、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模式,对项目实施专业化运行,确保项目稳定、高效。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设备、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加快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专栏6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工程

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结合太阳能资源禀赋情况,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以及其他有公共热水需求的场所和条件适宜的居住建筑中,加快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探索太阳能光热采暖应用。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在建筑屋面和条件适宜的建筑外墙,建设太阳能光伏设施,鼓励小区级、街区级统筹布置,“共同产出、共同使用”。鼓励专业建设和运营公司,投资和运行太阳能光伏建筑系统,提高运行管理,建立共赢模式,确保装置长期有效运行。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

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各类热泵系统,满足建筑采暖制冷及生活热水需求。提高浅层地能设计和运营水平,充分考虑应用资源条件和浅层地能应用的冬夏平衡,合理匹配机组。鼓励以能源托管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管理运营能源站,提高运行效率。全国城镇新增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

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在条件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评价机制,引导空气源热泵企业加强研发,解决设备产品噪音、结霜除霜、低温运行低效等问题。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

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造。鼓励政府投资的农村公共建筑、各类示范村镇农房建设项目率先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导则。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总结出符合地域及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乡土绿色节能技术,编制技术导则、设计图集及工法等,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轻型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现代夯土结构等新型房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积极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地区农村,结合“煤改电”工作,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采暖。

四、重点举措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修订,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前瞻性研究,评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效果,适时启动条例修订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立法工作。引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配套制度,落实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强化依法行政,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适时制修订相关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改造等工程建设标准。积极适应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要求,编制好建筑节能全文强制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鼓励各地编制更严格的地方节能标准,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引导企业制定更高要求的企业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并加快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标准。

专栏7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部分标准编制计划

建筑节能标准。研究编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全文强制性技术规范;逐步修订现行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改造系列标准;制(修)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逐步修订现行绿色建筑评价系列标准;制(修)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

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逐步修订现行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制(修)订《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三)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依托“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等重点专项,集中攻关一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重点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导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引领工程。健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节能技术推广制度,技术公告,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工程化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专栏8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方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方向。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综合性能检测、诊断与评价,既有建筑节能宜居及绿色化改造、调适、运行维护等综合技术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绿色施工与装备、调适、运营优化、建筑室内健康环境控制与保障、绿色建筑后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城区、社区、住区、街区等区域节能绿色发展技术路线、绿色生态城区(街区)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优化、城区(街区)功能提升c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分布式能源高效应用、区域能源供需耦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直驱空调技术研究;农村建筑、传统民居绿色建筑建设及改造、被动式节能应用技术体系、农村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等适宜技术研究。

(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产品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建筑门窗、保温体系等关键产品的质量升级工程。开展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工程化、产业化。促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咨询、科研、规划、设计、施工、检测、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和机构的发展。增强建筑节能关键部品、产品、材料的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

专栏9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新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及产品。积极开发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寿命长的外墙保温材料和保温体系、适应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需求的新型保温材料及结构体系,开发高效节能门窗、高性能功能性装饰装修功能一体化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等建材推广;高效建筑用空调制冷、采暖、通风、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设备开发及推广。

(五)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健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统计体系,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强化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宏观决策和行业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建筑能耗数据信息制度。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整合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数据库的现代化,深化大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逐步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

五、规划实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新。研究建立事权对等、分级负责的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各地应因地制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创新节能与绿色建筑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节能绿色市场化服务模式,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规划、设计、能耗模拟、用能系统调适、节能及绿色性能诊断、融资、建O、运营等“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积极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和绿色建筑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融资及技术能力的有效连接。会同相关部门推进绿色信贷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将满足条件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结合“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全民节水行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加大对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能力。强化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等对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量管理、节能量及绿色建筑效果评估、用能系统管理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引导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相关专业学科,做好专业人才培养。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5

今年以来,XX省认真贯彻全国绿委第26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林绿化表彰大会精神,各级各部门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大力推进绿色通道与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省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全省参加义务植树1590.5万人次,尽责率84.6%;完成义务植树6882.8万株,占法定任务6850万株的100.5%;兴建义务植树基地98处,面积1.92万亩,省绿委新命名云霄县将军山公园、惠安县科山森林公园和莆田市湄洲岛日纹坑义务植树基地等3处“XX省义务植树示范基地”。

(二)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各地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灾害,迎难而上抓好林业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全省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213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106.5%,连续四年造林突破200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165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77%。

(三)创绿色家园取得新突破。全省首次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在1000个行政村启动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重点建设省级示范村100个、市级223个、县级677个,完成村庄“四旁”绿化等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1265.81万株,其中,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851.86万株,珍贵树比重占67.3%。

(四)绿色通道建设势头强劲。交通公路、铁路、水利、林业等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全省完成公路、铁路、江河沿线绿色通道建设里程2166公里,占年计划任务20__公里的108.3%。省公路局大力实施“绿色长廊和谐公路”建设,共投资1.03亿元,完成公路绿化1920公里,沿线新增绿地373万平方米,绿色通道呈现“畅、安、舒、美”的新面貌。

(五)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邵武市、漳州市芗城区和莆田市涵江区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县(市、区)”称号,XX农林大学等12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省林学会城市森林与森林文化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城市森林与森林文化研讨会,征集交流论文65篇。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今年我省绿化工作突出表现为“四抓四新”:

(一)抓好全民义务植树,弘扬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是突出主题,隆重纪念第30个中国植树节。今年我省确定植树节的主题是“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分别在《XX日报》、XX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XX林业》等媒体大篇幅宣传国土绿化的新成就、新经验。3月12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XX省宦溪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军民共建双拥林”植树活动。3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省五套班子领导到马尾区东江滨公园参加“绿色海西、喜迎奥运”义务植树活动。

二是示范带动,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省绿委提出每个设区市和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作用的义务植树基地,努力提高义务植树成效。目前,全省已命名了龙海市紫云公园、德化县唐寨山森林公园、云霄县将军山公园、惠安县科山森林公园、福州市宦溪和莆田市湄洲岛日纹坑等一批“XX省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推动全省义务植树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基地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创新思维,丰富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今年省绿委制定了《XX省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采取颁发《XX省义务植树纪念证》、树立认建认养荣誉牌、授予林木绿地冠名权等多项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认建认养活动。植树节期间,中国移动福州分 公司出资57万元,在福州森林公园认种认养“移动心林”;厦门市民踊跃认种20__株“奥运心愿树”,另有300多个家庭和150多对情侣到厦门园博苑认养“亲情树”、“爱情树”;泉州市今年筹集认建绿地、认养古树名木资金70多万元;漳州市和莆田市开展种植“青年奥运林”、“绿色走进军营”系列活动,兴建“军民双拥林”1000多亩,全省各地开展认建认养活动方兴未艾。

(二)抓好种植珍贵树,再掀创建绿色家园新高潮。从20__年起,省绿委和省林业厅在全省广泛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每年重点建设1000个种植珍贵树示范村,这是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的创新性工程,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今年全省首批1000个种植珍贵树示范村绿化工作进展顺利,总体呈现“三大良好态势”: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政府推动的力度大。4月3日省政府在云霄县召开全省林业现场会,对种植珍贵树、创绿色家园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漳州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种植名贵树木、建设绿色家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人大组织了两次专项检查;莆田市委、市政府也将“种植珍贵树、建设园林式乡村”列为20__年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重点项目;龙岩市委、市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确定市级种植珍贵树示范村50个;泉州市政府提出开展“生态植树年”活动,惠安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责任书》,安溪县提出“人种一棵树、村造一景观、乡造一公园”工作目标;福清、长乐、云霄、漳浦、长泰、德化、建瓯、沙县、明溪、连城等10多个县(市)召开了动员大会,各地创建绿色家园工作形式多样、措施有力。

二是政策到位,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高。各地认真落实省林业厅关于鼓励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许多行政村的两委了解到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树的优惠政策后,主动到林业部门争取珍贵树的种苗,踊跃申请创建示范村,积极开展“四旁”植树、农民公园建设、环村庄风景林、乡村道路绿化等。尤溪县15个乡镇251个行政村共6.9万多农户参加种植珍贵树活动,两年种植桂花、香樟等珍贵树超100万株。漳州市今年投入850多万元,在推进“名贵树木进农村”的同时,广泛开展“名贵树木进居民小区、进工业园区、进高等院校、进福利院(寺庙)”的“四进”工作,不断拓宽珍贵树种植空间。

三是整村推进,典型示范带动的效果好。省林业厅采取“集中财力、重点扶持”的办法,变“零星种植”为“整村推进”,今年安排500万元重点补助100个省级示范村。省绿化办加强指导,请省林科院编制完成11个省级示范村的绿化规划,编印了16期《创建绿色家园情况简报》,组织开展了示范村绿化进度通报和检查验收工作。据验收统计,省级100个示范村完成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186.2万株,平均每村植树1.86万株;市级223个示范村完成非林地造林318.46万株,平均每村植树1.43万株;县级677个示范村,完成非林地造林761.16万株,平均每村植树1.12万株;在省、市、县三级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另有2060个村完成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852.18万株,一些村庄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抓好部门绿化,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

一是加强与交通公路、铁路、水利等部门的联系,继续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今年全省完成公路绿化2026公里,铁路绿化45公路,江河沿线绿化95公里。交通公路部门采取层层签订绿化目标责任状、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检查通报、制定公路绿化技术规范、举办绿化培训班、召开公路绿化现场点评会等有效措施,重点推进国道、省道及重要旅游公路绿化景观带建设,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0253万元,新增绿地373万平方米,建设特殊绿化点124处,公路绿化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新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和武警部队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双拥林活动。今年植树节,省绿委组织两场大型植树活动,省绿化办与省军区绿化办密切配合,组织驻闽海、陆、空和武警官兵上千人参加声势浩大的“双拥林”植树活动。莆田市林业部门也与驻莆田部队签订协议、召开座谈会、举行揭牌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绿色军营”植树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妇联的“生力军”与“半边天”作用,携手共创绿色家园。团省委结合开展“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行动”,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村庄绿化、种植珍贵树活动;龙岩团市委举行“保护母亲河暨种植名贵树”活动推进仪式,共在7个“共青村”种植珍贵树7万株。省妇联继续开展“创建巾帼绿色家园”活动,确定种植珍贵树示范村145个。

(四)抓好绿化检查评比,营造争先创优新氛围。

一是打好绿化模范县和绿化模范单位的品牌。今年,省绿委和省人事厅继续联合开展“省级绿化模范县(市、区)”、“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和“XX省绿化奖章”的评选表彰活动。按照《XX省绿化评选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省绿委办牵头组织林业、园林专家评估组,对推荐上报的省级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进行检查评估。今年,全省有惠安、清流、新罗、武平、马尾等县(市、区)政府提出争创“省级绿化模范县”,有的还提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创建提升当地的绿化美化水平,创建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二是认真迎接华东六省一市绿化对口检查。10月13—18日,华东六省一市绿化对口检查在XX进行,检查团先后深入福州、南平、武夷山、厦门等地,检查我省全民义务植树、城乡绿化一体化、绿色通道建设、古树名木保护、单位及居住区绿化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厦门召开的总结会议上,全国绿委办韩国祥司长代表检查团充分肯定了我省国土绿化工作,认为XX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XX林业发展和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城乡绿化管理勇于创新,城市绿化精品多、档次高;农村绿化力度大、进度快,种植珍贵树形成热潮;义务植树形式多样、效果显著,许多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三、存在问题

1.全民义务植树法规还不配套,义务植树属地管理还不落实,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义务植树登记、考核、统计制度还不健全,绿化费的征管工作还需加强。

2.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树的宣传发动还不深入,创建绿色家园的参与面还不广,村庄绿化规划滞后,绿化建设资金不足,绿化苗木偏小,“重造轻管”现象比较普遍,部分示范村的造林成活率不高。

四、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8周年,我省国土绿化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880万人次,义务植树6850万株,兴建义务植树基地100个;重点建设1000个种植珍贵树示范村,完成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20__万株,面积20万亩;实施绿色通道与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新增绿色通道建设里程20__公里,力争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个、全国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市、区)各3个以上。

根据省林业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四求先行”、发展海西现代林业的总体要求,20__年围绕“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题,重点推进“六个绿”工作:

(一)兴建绿化基地,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向基地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省绿委办将精心组织好明年植树节“省市党政军民义务植树活动”,并配合省人大有关部门和省政府法制办,启动《XX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为提高义务植树成效,20__年继续抓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全省计划兴建义务植树基地100个,面积2万亩。对于各地涌现出的一批绿化规模大、建设成效好、示范作用明显的绿化基地,将由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XX省义务植树示范基地”。

(二)创新绿化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开展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爱绿、植绿和护绿意识,是新时期丰富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20__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开展“百片绿地、千株古树”认建认养活动,要求每个市、县(区)按照《XX省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制订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方案,并在植树节期间向社会公布。认建认养项目可以包括:种植各种纪念林、纪念树;捐资建设城市公园绿地、乡村农民公园、绿色通道;捐资保护生态公益林、认养古树名木等。

(三)加强乡村绿化,扎实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的工作部署,20__年全省继续以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建设1000个种植珍贵树示范村,其中:省级示范村100个、市级示范村200个、县级示范村700个。各级林业、绿化部门要早动员、早部署,在巩固20__年第一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强化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迅速掀起今冬明春“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热潮。

(四)建设绿色通道,切实发挥部门绿化在国土绿化中的带动作用。部门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交通公路、城建园林、轻工造纸、铁路、水利、电力、煤炭、教育、、武警部队等各部门优势,形成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部门绿化新局面。20__年继续以绿色通道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江河沿线的绿化美化建设,全省计划完成公路绿化1800公里,铁路绿化100公里,江河沿线绿化100公里。

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6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前阶段我市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部署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紧抓当前有利季节,开展好今冬明春绿化建设,为明年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会前,盛书记、翁市长专门听取了工作汇报。等会,翁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绩

我市从20*年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参与热情高涨,创建工作进展顺利,20*年荣获了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至20*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2.04%、37.04%和11.52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15.1%。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早准备、早落实,创园和绿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目标任务及早明确,责任分解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于20*年提出了三年绿化行动计划,力争到2009年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20*年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市绿化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会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按照会议精神,层层抓落实,人人挑责任,有力推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绿化建设工作。

(二)新建项目重点突出,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年初,各责任部门按照“顾全大局,确保重点”的思路,对排出的重点建设项目,如城市绿化中的*大道南段两侧14米景观带,葛家塘、上海塘、海盐塘等河滨景观廊道,耀江西入口人工湖二期、新*省道Ⅳ标、城市主要道路结点等,农村绿化中的独广公路(平廊公路—东西大道)绿色通道、新华北路延伸段(独黎公路—老平钟公路)绿化改造等,在土地落实、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做到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其他绿化项目齐头并进。今年1-10月,全市已完成新增绿化面积213.16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数的74.3%。其中城市绿地69.4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100万平方米的69.46%;农村绿化143.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187万平方米的76.84%。

(三)投资渠道不断拓展,绿化资金基本保障。为确保今年绿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各责任单位进一步探索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义务植树、认种认养、工商企业投资、项目带建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筹措绿化建设资金,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确保了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今年1-9月,全市绿化建设总投入资金5045万元,其中城市绿化投入资金3*3万元,农村绿化投入资金1982万元。按责任部门分,规划建设部门投入959万元,城投集团投入1163万元,*经济开发区投入647万元,水利局投入264万元,交通局投入30万元。预计全年绿化建设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其中城市约4500万元,农村约2500万元。

(四)宣传培训不断加强,全民植绿氛围浓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绿化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公民绿化意识,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各新闻媒体对义务植树、认种认养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对绿化建设项目、绿化成果等进行动态报道;市创园办、市绿化办及时编发“创园简报”和“绿化动态”,通报建设进度,宣传典型经验,还编印了3500册《*科普-园林绿化科普知识》宣传册,进行知识普及。市创园办切实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邀请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组长胡京榕作了创园辅导,邀请建设部城建司、省建设厅城建处的领导来我市进行创园指导,还安排相关人员专程到衢州考察学习创园先进经验。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市妇联、人事局在葛家塘河滨绿地开展了“巾帼林”、“人才林”认种认养活动,其他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也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同为家乡添绿增彩,营造了全社会植绿、养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五)监管力度不断深化,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加强了绿化进度、绿化质量、绿化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照各责任单位的年度任务要求,狠抓落实,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各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切实加强了绿化项目建设的方案论证、质量监管、进度控制,认真按照技术标准和精细化要求进行项目管理,避免了绿化通病,提高了建设成效。同时还按照《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市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河道绿化管护办法》等规定办法,建立和完善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了补植、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除草保洁等。市规划建设局重新修订了《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强化了绿地指标控制,细化了管理要求;市水利局和绿化办也重新修订了《*市清水河道绿化指导意见》,提高了绿化标准,明确了种植模式。

二、对照标准,查找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园林城市和省园林城市标准有明显不同,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要求更高,评分更严。虽然我市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我市绿化欠账较多,底子较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面临着巨大挑战,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

一是项目建设进度还不够快。今年签订的任务数到目前为止仅完成72.3%,特别是城市增绿进度不容乐观。龙湫公园、新华公园、六里塘南侧河滨绿带(体育场—东方路)等城市绿化项目,独广公路(平廊公路—东西大道)、新华北路延伸段(独黎公路—老平钟公路)、*区南北大道等农村绿化工程,因资金瓶颈、拆迁滞后、土地落实困难、污水管网铺设等原因,无法如期开工,影响了绿化建设和创园工作进度。

二是资金投入还不足。按照20*年的绿化目标和建设标准,虽然市财政和各镇、街道、有关部门通过多渠道筹措绿化建设资金,但总体上绿化资金的投入总量与计划数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公路、道路、村庄、河道等绿化,面广量大,而资金投入相对偏少,个别镇、街道配套资金没有足额到位,影响了绿化建设标准。

三是长效管护还不到位。“三分种、七分管”的绿化养护理念没有很好落实,特别是建设后期的养护还达不到标准要求。表现为养护责任、措施不落实,配套资金不到位,树木成活率偏低、杂草丛生、农作物侵占等现象较为突出。污水、自来水管网及电力、电信等管线架设与绿化间的矛盾突出,林木、绿地人为砍伐等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城郊结合部、部分单位及居住区绿化养护标准明显偏低。

四是数量和质量与“创园”标准还有差距。城市整体绿化总量偏少,精品工程偏少,绿化品位还不够高。如今年年底建成区面积按14.8平方公里计算,实际绿地面积尚缺111万平方米。如何巧妙划定建成区范围,充分挖掘建成区内可绿项目,处理好迎检路线和建成区范围的关系,做好考查路线的沿线绿化项目建设和完善等工作已成当务之急。根据考核要求,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地率要分别达到25%和20%以上,而我市原有的城市主干道如新华路、当湖路、南市路等仍未达到指标要求。*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绿化指标均未达到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20%的最低标准,单位绿化普遍存在着绿化建设标准不高、品位偏低等现象。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数量明显偏少,与占总数60%的指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数量不多,潜力挖掘还不够。

五是其他有些相关指标尚未达标。特别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万人公交标台数、万人公厕数等生态和市政设施指标,对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六是竞争优势不够明显。根据建设部《关于做好20*年园林城市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建办城函〔20*〕143号)文件要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采用申报制,每2年评选一次,要求各省、自治区建设厅推荐的申报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数量不得超过3个。目前我省符合申报条件的城市共6个,其中地级市2个,为金华和台州,县级市4个,分别是余姚、温岭、海宁和*。从上述符合申报条件城市的总体水平来讲,我市的优势并不明显,申报前景不容乐观。如何挤身三甲,就要通过“硬指标过硬、软指标显优”上下功夫,凸现优势,积极争取。

三、把握重点,全力推进

明年是国家园林城市申报年,也是能否取得创建成功的关键年。全市上下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继续贯彻“主题不变、力度不减,创新求实,寻求突破”的创建思路,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高效”的建设理念,努力扩量提质,提升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营造“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生活环境,舒适方便;人文环境,开放文明”的城市环境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大生态环境,使各项绿化指标、生态指标和市政设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打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攻坚战。

(一)抓好绿化建设。今年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绿化任务还相当艰巨,难度也很大,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签订的绿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对尚未完成的绿化建设任务狠抓落实,要抓住秋季绿化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攻难点,攻重点,确保全年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对明年绿化工作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城市绿化。重点抓好建成区绿化的扩量提质,各责任单位要求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新增城市绿地117.8万平方米,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绿化指标符合创建标准,凸显*绿化建设特色。

一是建好公园绿地,创建一批精品工程。按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基本建成龙湫公园、*经济开发区新华公园、新行政中心市民公园一期;完成松枫台古银杏保护区等街心绿地的建设。

二是加快亲水廊道建设,体现*水乡特色。在编制完成市区景观廊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已具备条件项目的建设进度,完成六里塘(体育场-东方路)、海盐塘(航管所-东方路)西侧、葛家塘剩余段等亲水景观廊道工程。

三是拓展城市生产绿地,提高苗木自给率。在20*年新增城市生产绿地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城市生产绿地比例,2009年5月底前完成新*省道、胜利路交叉口西南角8万平方米生产绿地建设。

四是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按照区域和功能,分别建设景观防护林和生态防护林,其中新建*大道(城南西路-当湖路)东侧、胜利路(南市南路-大胜路)两侧、长胜路(平廊公路口-高桥)两侧等地块建设景观防护林,*大道(老*省道-当湖路)西侧、乍嘉苏航道北侧、东方路北侧、文涛路西侧、城北路大华染整厂北侧等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完成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互通区内绿化、互通区至市区段道路及两侧景观绿化。

2.农村绿化。重点抓好主要公路、绿化特色村建设,新建农村绿化造林3000亩,力争3300亩。

一是加强公路绿化,提升干线绿化水平。老*省道(高桥-东西大道)总长5.4公里拓宽改造后,规划每侧绿化带6米,面积约6.48万平方米;全塘白沙公路全长800米,每侧12.5米绿化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做好平廊公路、平兴公路等污水、自来水管道埋设完成后的绿化恢复工作。

二是加强村庄绿化,创建绿化特色。结合现代新农村建设要求,抓住时机,加快村庄绿化步伐,提升村庄绿化水平。计划创建“绿化特色村”4个,市财政每个补助20万元,镇、街道配套10万元。继续创建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年内确保创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嘉兴市级5个,*市级10个。同时,根据全省2009年将启动3000个村庄绿化增量工程要求,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等进行植树绿化,每户不少于4株(按每村600户,40株/亩计算,折面积1800亩),形式上可采取统一购苗,送苗到户。树种以桔、梨、枇杷、桃、石榴等果树为主。2009年确定30个村先行启动,省补1万元/村,市配套1万元/村,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

三是启动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改善沿海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20*-2015年),争取明年1月底完成。2009年启动海岸基干林带工程建设,在老海塘(金桥—独山)南侧,加宽至50米海岸基干林带,总长约6.32公里,面积约474亩,老*省道至海盐交界3.6公里,每侧25米,面积270亩,省每亩补助1500元,以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四是加强农田林网、河道绿化,提高绿化标准和质量。新建农田林带林网555亩,省、市各补助800元/亩。结合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河道绿化工作。

五是发展林牧结合型经济林。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治理,采取猪粪—沼气发酵—沼液—肥料的模式,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林牧结合型经济林,推广农林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当湖街道、*经济开发区和规划建设局、城管局、城投集团等有关单位,要对国家园林城市检查线路沿线的破损道路、陈旧建筑立面、户外广告实施整治,确保城市容貌整洁有序。重点对环城西路(城南路-环北二路)、南市路(城南路-东方路)、人民路(新华路-环城东路)等检查线路进行集中整治和改造。抓紧对检查线路沿线及地面水厂、天然气CNG站等停留点的绿化提升改造和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立体绿化,沿城市主干道两侧必须实施通透式围墙或敞开式绿地,有条件的建筑墙体、构筑物、围墙均要实施立体绿化,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绿量和绿视率。

(三)抓好台帐资料整理工作。规划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文体局、供电局、城投集团、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单位要落实专人,按照创园办要求和创建标准,在20*年12月底前做好创园基础数据的统计、核实和上报工作,确保各类数据无差错,并做好本部门的迎检台帐资料;创园办要选择经验丰富、质量可靠的制作单位,确保在2009年4月底前做好技术报告、申报材料、宣传画册、多媒体音像资料及二级台帐资料的准备。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确定明年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攻坚年。因此,明年的绿化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创建目标,要统筹城乡绿化,突出城市绿化,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工作力度上要有所侧重,举全市之力,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一)加强领导,及早启动明年绿化建设。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把园林城市创建和绿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早规划、早安排、早启动,紧紧抓住冬春二季绿化造林有利时机,抓早抓紧。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为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在市创园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设立创建工作专项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市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绿化项目的立项和资金保障工作;市规划建设、城管、农经、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做好绿化施工设计和协调、指导、管理等工作;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合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

(二)广泛动员,调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要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任务要求,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乡绿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月活动,开展种植纪念林、纪念树和绿地、树木认种、认养等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重建。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及绿化建设进展情况。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创园简报、绿化简报等形式对完成绿化任务不力及养护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市、镇(街道)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促进创建工作的落实。通过创建,努力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品质的提高。

(三)狠抓质量,精品化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2009年绿化建设任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特别是公园绿地、亲水景观廊道、道路景观林带、绿化特色村等建设项目,要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把它们建设成我市绿化建设的精品工程,争取做到一次投入、一次成型、一次见效;要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管理,做到方案有评审、施工有监管、竣工有备案;要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风格和特色的研讨活动,充分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更具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使各类绿地在质量和园林意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加大投入,确保绿化建设任务完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配置作用,广辟资金渠道,努力构建起“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对绿化建设的投入,突出重点,要在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研究和实施方面下功夫,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实施如“绿荫工程”、“立体绿化”等节水、节地、节资、节能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要督促企事业单位增加有效投入,搞好配套绿化建设,鼓励工商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苗圃、林果生产基地,增加绿地总量。要鼓励村级基层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形式,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并引导广大农户发展庭园绿化。

(五)加强管理,提高各类绿地景观效果。要严格执行《*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及市政府绿化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制度,认真把好新改建建设项目的绿化审核关。要建立完善绿化长效养护管护机制,严格按照《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办法》、《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和河道绿化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实行属地和业主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做到资金、人员和措施三落实,建设、管理和养护相配套。坚持依法治绿,增强全社会爱绿护绿意识,严厉打击损绿毁绿等违法行为,提高依法治绿水平。要妥善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林木保护的关系,凡工程建设需要砍伐林木的,必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