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例6篇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农商行;战略管理;保障体系

一、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推进机制来看,一些银行通过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对战略目标进行了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分解;也在业务层面对战略规划进行全面、系统分解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或规划,并,形成了固定的战略规划执行情况报告机制与滚动修订机制。但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一般,比如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范围仍不广泛,未能很好的将发展战略、价值定位、具体目标以及关键性指标联系在一起。从战略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看,部分银行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并明确了各层级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均在董事会层面建立了战略管理委员会,明确了战略管理委员会拟订长期发展战略、董事会进行战略决策与审核的职责;均在经营管理层面设立了诸如战略发展部或战略规划部等部门,负责战略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制定具体的战略实施计划和业务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动总体战略的实施。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结合战略管理流程形成了一套推进机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文化宣导、专业的信息技术支持、以及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国内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配套保障仍较为薄弱,无法完全匹配战略管理的需要。

二、H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现状

作为以服务“大三农”为使命的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也对战略管理进行了探索,以进一步抓住杭州区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发展。本部分将主要从战略制定、分解、执行与评估等环节的机制建设情况及相应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对H银行的战略管理体系构建进行诊断。

(一)战略制定环节

在战略制定方面,H银行已初具经验,已编制了三个中长期规划,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该行的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内部经营现状和外部经营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切实围绕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经营特色,在不同阶段确立了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举措。以战略内涵的丰富为例,基于坚持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客户服务的目标市场定位,结合经济形势、市场环境、金融格局、监管政策等的变化,该行在早期提出集中差异化战略实施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在发展的转型期又进一步提炼升级“社区银行”战略,战略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并在全行范围内形成了较好的共识。但在战略的形成过程中,战略管理工具的利用尚较为欠缺。

(二)战略分解环节

确定战略目标后,战略的有效实施首先基于对战略规划的科学分解。H银行在战略规划的分解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战略进行分解,对各条线的重点项目进行梳理,以战略分解图的方式予以推进,在最新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后期,又推动全行各业务条线围绕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明确了条线子规划和相应目标,形成了较好的推动执行体系。此外,在纵向分解方面,该行每年年初还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确定当年的重点工作以及财务预算方案,并在各职能部室及分支行间进行具体分解。此外,战略管理的各种目标、指标的分解,需要配置相应的资源作为保障。但从该行情况看,该行战略推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尚不具备战略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现有信息系统主要聚焦于各业务运营模块,使战略指标分解的可靠性、及时性受到影响。二是在战略管理工具和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虽有一些导向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跟踪考核力度仍有不足。三是该行的财务预算管理也仅处于起步阶段,FTP资金定价体系尚在建设过程中,在将战略目标转换到实际操作层面时缺乏有效的手段。

(三)战略执行环节

战略执行是战略实施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流程,确保战略有效推进;另一方面,应从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绩效管理等层面为战略的具体执行提供保障。一是从战略管理流程建设情况看,H银行已对战略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但战略机制尚未建立,战略执行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紧密。二是从战略管理架构的建设情况看,该行初步搭建了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明确了董事会、战略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职能部室及具体分支机构负责人在战略管理中的不同职责,但受制于人手、经验等因素,该行的战略管理组织架构仍需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办公室战略管理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完善和提升。三是从战略文化的宣导来看,该行通过手册编制、专题会议宣导、专项活动推进等方式加深全行对战略核心思想的理解,但总体来看宣传资源尚未能有效整合,使得战略在自上而下的不同层级间的传递过程中共识度逐步下降,存在员工对战略执行意图理解不清的情况。四是从战略绩效考核来看,该行每年年初均根据董事会目标对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下达考核目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已初步体现了战略导向。但考核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进行梳理,指标目标值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未形成有效挂钩。

(四)战略评估环节

一是从战略执行情况的监督来看,战略执行层面的监督应属于过程监督,是一个持续的、实时的、动态的过程。H银行已初步建立了战略评估和跟踪机制,要求按年进行评价、中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保证战略评估及时推进,战略及时纠偏。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战略执行的监督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以绩效考核体系的战略导向有所不足,使得对战略执行情况评估时缺乏有效的工具。二是从战略自身有效性的检验来看,该行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制定专门的战略评估工作流程和战略滚动修订机制。

三、对农商行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构建一套以系统性、有效性、匹配性、动态性为原则的,流程清晰、路径明确、沟通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战略执行力,有效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构建战略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合H银行的经验分析,围绕战略制定、分解、执行、评估四大环节和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绩效管理、人力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五大保障体系,就农商行战略体系构建提出如下建议。

(一)战略管理流程

在战略制定环节,加强对战略管理工具的运用,通过与专业咨询公司的合作,进一步优化战略制定的工作流程,提高对战略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提升战略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在战略分解环节,战略目标及战略措施的分解工作是关键,一方面与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紧密合作,将战略目标根据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予以细化,制定战略执行路线图,将战略转化为可控制的目标与可实施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咨询公司在战略分解中所运用的有效工具,提升独立进行战略分解的能力。在战略按时间维度进行纵向分解时,应注意保持目标的阶段性、连续性以及节奏性;在战略按空间维度进行横向分解时,应充分将战略目标融入到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自身工作目标中,增强其战略实施的主动性。最后,在战略分解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厘清各指标间的因果关系,保持战略实施方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指标的一致性。在战略执行环节,建立清晰的战略管理流程是推动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具体执行层面,可以通过引入咨询公司推动业务层面的战略执行,并在此过程中将战略管理的主要流程图、步骤说明以及子模块的构成固化下来,在业务层面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战略管理流程。待业务层面的战略管理流程相对成熟后,再将业务层面的局部经验转化为全行层面的固定模式,探索建立一套清晰、完善、相对稳定的持续性战略管理流程,明确每项战略管理活动的前后衔接顺序、时间、责任单位以及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此外,为加强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还应编制战略管理流程操作手册,通过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形象表达战略管理流程中的重要节点、具体的量化指标、在节点上需重点关注的因素与注意事项,为全行各级执行战略提供指导。在战略评估环节,一是要重视战略执行情况的监控与评估。应根据战略流程中重要节点,明确战略执行的重要控制点及相关指标,建立战略执行跟踪、监控台账;定期将战略执行情况与年度战略实施计划中的指标标准进行比对,及时识别战略执行情况与战略规划及战略实施计划中的偏差,分析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对战略执行情况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以确保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能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二是要形成战略规划滚动修订机制。定期对战略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评估,当遇到重大政策转向或是战略规划已不适用时,应提出对战略进行修订并研究提出修订草案,在经行内高层及外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再重新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与具体执行。

(二)五大保障体系

在组织架构保障方面,对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部署和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定期对全行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在经营管理层面,成立能统筹发展、跨部门的战略管理组织,全面负责战略沟通宣传、战略流程梳理与制度建设、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组织协同等工作;同时,对各部门、分支机构在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应进一步明确。在企业文化保障方面,一是将战略发展愿景与企业使命有机结合,将战略方案与相应的措施与银行价值观相匹配。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使企业文化每一阶段的宣传重点与银行战略的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创造支持战略的文化环境。在具体操作层面,高级管理层应积极投入到战略管理过程中,使全行不同层级的员工都能了解自身工作和全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方向感,从而充分调动全行推动战略执行的积极性,增强战略管理的执行力;丰富战略宣传与沟通渠道,整合好各类互动平台资源,通过可视化、形象化的宣传手段强化战略管理的导向性。在绩效管理保障方面,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确立战略绩效考核目标,充分考虑战略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协同效用。探索建立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挖掘实现战略关键性驱动因素,分析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梳理各指标间的关系,设定合理的权重与目标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分三步走,首先探索在总行层面对部室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考核,并逐渐加大该方法在考核结果中的比重;在具有一定经验后,再在各分支机构层面推行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最后将平衡记分卡运用于员工考核。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加强战略管理的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各类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为战略管理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根据战略管理需要开展针对不同层级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建立战略执行联络人制度,在各部门、分支机构确定战略执行联络人负责具体战略执行以及执行情况汇报等工作,以确保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能得到及时重视以及解决,并保持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利于不断积累经验和保持工作的持续性。在信息技术保障方面,首加强数据库建设,研究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政策,研究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整合,以保证战略管理数据质量基础。探索开发战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引入战略决策支持、计划管理、监测与控制、市场分析与评估、绩效考核以及应用集成接口等模块,实现对战略管理相关数据的自动收集、计算和汇总,减少手工劳动,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海洋张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实施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07,16:122-123

[2]项国鹏王进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评述及初步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2008,7:113-122

[3]梁笛.银行长期发展战略:国际标杆及其启示[J].银行家,2009,10:90-93

[4]秦晓.商业银行的估值模型与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5

[5]葛兆强杨云志.数据仓库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J].中国金融电脑,2009,12:19-29

[6]张淑娟.我国商业银行平衡记分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0,10

[7]陈晞.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与价值链重构:兴业银行个案[J].福建金融,2010,05

[8]李珊珊万丽.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机遇大于风险.交银国际,2010.1

[9]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修订稿),2007年1月

[10]中国民生银行《投资者》期刊,第118期-第123期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2

2月3日,宁波银行召开“易托管”品牌会,首推“易托管”四大创新服务以及“3个1”服务承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相对于以往资管计划资金划付的种种问题,宁波银行通过采用专门研发的托管网银系统,既减少了人工处理环节,省去了经办的繁琐,使得划付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宁波银行也没有降低资料审核要求,风险仍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减少人工处理环节,提高流程自动化覆盖率,是托管业务的发展趋势。”宁波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陈辰告诉《投资者报》,“未来托管业务拼的是科技,系统升级、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大资管时代呼唤“易托管”

近年来资管行业的飞速发展可谓是进入了大资管时代。据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国内基金市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末,国内95家基金公司共管理资产就已高达55557.96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了逾30%,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8161.89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7396.07亿元。

资管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也对托管服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资管项目成立时协调划款为例,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以往资管计划资金划付通常采取传真划款指令的方式,托管行收到划款指令传真件后首先需审核相关资料,审核通过后再进行资金划付要素录入,经过复核后完成划付。这种模式是业内通行做法,但是由于划款经办、复核工作均在托管行内部,遇上季末等业务量特别大的时点,各家托管行的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由于资管项目环节往往较多,因此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我们往往需要在了解托管行划款进度上花费大量精力。有时候一天就光顾着打电话问划款进度了,真的很耗费精力。”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团队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像我们团队,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新项目成立,遇到月末季末的时候,每个人都忙的焦头烂额。这时候,我们就非常希望托管行能有一套系统可以满足我们随时查询划款进度的需求。”

也许正是听到了资管从业人员的心声,宁波银行适时推出了易托管服务系统。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易托管”是宁波银行针对资产托管业务首次推出的专属品牌,其包含的四大创新服务是指“易签约、易开户、易支付、易对账”。据宁波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签约、开户、支付、对账是托管业务最核心的四个环节,该行‘四个易’服务正是针对四个核心环节,通过全线上、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流程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和落地环节。比如‘易支付’就是通过整合各种支付渠道、主动提示划款进度、智能计算费用等方式,提高支付环节的自动化率,从而提高流程效率。”

“有一些托管行试图通过开发托管网银系统来实现部分查询和传输功能,但仍然只是解决了‘点’,没有解决‘面’。”陈辰说,“比如如何自动整合多渠道的划款指令,如何做好资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实现线上签约,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能为客户解决的需求,也是我们推出易托管系统的初衷。”

“3个1”服务承诺底气十足

除四大创新服务,宁波银行还对外宣布了“3个1”服务承诺――即1天内完成协议审核、1天内完成账户开立、1小时内完成资金划付。显然,宁波银行对其“易托管”品牌服务底气十足。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0月31日,宁波银行成为第19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也是第三家获得该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2013年9月30日,宁波银行获得保险资金托管资格。在获得托管资格后,宁波银行严格履行托管人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托管协议规定,安全保管委托资产,严格监督其投资运作,将业务运作与控制风险有机结合,积极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很快就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得到监管部门和业界认同的同时,抓住了资管市场飞速发展的大机遇,短短4年时间,宁波银行托管业务就已颇具规模。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宁波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余额5801亿元,较年初增加3340亿元;客户数量突破200家,托管资产种类丰富,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公司特定客户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我们的服务承诺是建立在系统支持的基础上,系统处理效率的全面提升让我们更加有底气。”陈辰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的资管产品资金清算环节中,传真通常是管理人传递划款指令的唯一手段。但随着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逐步扩大,投向三板市场、各类收益权、期货市场、跨境市场等各类场外市场的项目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通过传真方式传递划款指令等重要凭证,逐步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容易模糊、易漏接、人工处理量较大等。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风险管理

自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计划”开创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以来,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经历了8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随着金融市场对于个人理财产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产品结构的日益复杂。如何才能实现人民资产的保值增值,降低金融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是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及特征

1.1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2005年9月,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规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哲行办法》,其中将个人理财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做了明确界定。

1.2个人理财业务的特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以下3个特点:

1.2.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针对客群为特定的中端及高端客户。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该起点金额可能为5万元、100万元等。有些商业银行,除规定客户首次购买的起点金额外,还要求其在该银行拥有一定数量的存款或资产并附相应的财力证明。

1.2.2从设计到运作的各个环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都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在理财产品的设计环节,商业银行有按照产品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专业研发团队;在理财产品的推广环节,商业银行有拥有CFA、 CFP、 AFP、 RFP等理财师资格的顶尖专业人员进行答疑和解惑;在理财产品的运作环节,商业银行通过专家型团队来达到理财产品的专业化管理。

1.2.3作为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创造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具有多样化特征。商业银行的研发团队在创造某种个人理财产品时,一般会根据经济环境变化、客户风险及投资领域偏好等做出判断,并据此设计和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例如若经济环境较为低迷,则商业银行主要设计预期收益率较低、期限较短、投资风险也较低的理财产品;若客户的风险及投资领域偏好保守,则商业银行主要设计保证收益类、保本收益类及货币市场类等理财产品。

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面临的主要风险

2.1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各类市场价格的变动,致使相关标的物的价值遭受潜在损失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变动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要素等紧密联系,因而市场各种价格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产品收益的高低。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而言,其理财产品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主要风险之一。

2.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受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是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人员、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造成,外部因素是由于与法律相悖、缺失信誉和一些其他影响操作风险的银行外部因素。如按照个人理财产品的理念,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设计资产组合。但实际中,在营销网点从事理财产品销售的“理财规划师”多由一线员工担任。营销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和对理财产品的充分认识,而且在银行业务指标的压力下,很多营销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的产品。理财产品不能真正实现投资者的目标。这些操作的不规范导致了大量的消费者投诉。

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指的是由于交易对手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的义务,从而使得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如果其理财产品或计划包含的交易工具涉及到信用风险,则个人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对应的信用风险。一般而言,在上述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信用违约事件,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就可以获得预期收益。

2.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资产能否低成本的转换成现金的能力,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是由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决定。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提前赎回或终止,即使可以也需要缴纳巨额违约金。一旦理财产品不能提前赎回或终止,客户资产的流动性就会受到限制,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风险。其次,影响理财产品流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财产品在经营管理期间能否质押。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根据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开发设计环节做好相关准备。由于理财业务通常都是一个产品组合或投资组合的开发过程,商业银行应制定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设计管理规定,事前评估和管理理财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发设计新业务、新产品时,应当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制定业务创新活动规划,制定责任清晰、职责明确的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要综合考虑业务创新活动对系统资源、专业人才和业务支撑能力的要求,避免“一哄而上”。

二是在投资顾问环节了解客户需求,做好风险揭示。要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要求,客观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意向,提供符合客户利益的投资顾问服务,并充分揭示风险。

三是在营销环节合规营销,防止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商业银行要自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能为了短期的局部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是投资操作环节,要严格控制操作风险。按照客户的指示或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活动。

五是后续服务环节。要保持文件和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六是商业银行要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新业务的风险,完善有关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商业银行应当在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风险管理体系内在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探索创新业务风险管理规律,尤其在成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识别和监控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睿,金红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J].企业导报.2009.05.

[2] 李卫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04.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宏观调控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experience should be to take the true, the QuCuQuJing false process, in bas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out of 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way. Study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management function, the bold absorption and borrowing the governmen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economic positive result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draw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words: developed countrie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macro-control

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还是中国的宏观调控模式,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寻求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服务。因而,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应该是去伪取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之路。

1.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市场调节体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的干预为辅。

宏观调节经济的方式被严格地限制在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间接手段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机构起草、制定全国性的指导性计划和产业政策,绝大多数关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财政干预

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收人政

策(税收政策)调节有效需求,利用增税或减税的方式紧缩经济活动或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即通过预算的增减或财政赤字的增减,扩大或抑制社会总需求。

货币调节

政府通过联邦储备银行,一是“抽紧银根”,即提高银行利率,减缩货币

供应量,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二是“放松银根”,即降低银行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两种方式交替使用,在经济萧条时期,放松银根,刺激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抽紧银根,抑制总需求。美国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稳定物价、稳定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的目的,但这两种政策需和谐统一,才可对经济有效地进行宏观调节,所以美国政府在不同发展时期,两种方式的具体运用形式是灵活机动的。

(3)经济立法

美国政府不直接干涉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是通过制定有关经济法规,对某些部门和某些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消除由垄断产生的封锁市场、排斥竞争、垄断价格、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英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1)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

80年代以来,始终把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受两大问题困扰: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失业。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在处理这两大问题时,始终将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使在对付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复苏时也不再采用通货膨胀政策去刺激经济增长。

(2)中央银行作为主要调控载体

中央银行不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但在实施货币政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贴现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发挥特殊的中介功能。

英国的银行体系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不同的银行机构。如英国除有一般商业银行外,还有专门的清算银行和贴现银行,目前英国有8家贴现银行,主要业务是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英格兰银行不直接对一般商业银行发生借贷关系,而把贴现银行作为联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间的中介,这是英国银行体系的一大特色。

英国中央银行虽然在货币政策、利率调整上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但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货币市场,英格兰银行主要通过贴现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其次,在利率货币工具的运作上,英格兰银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基础利率的调整权在财政大臣,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则由市场货币量供求决定。英格兰银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最后贷款者”的角色来控制货币市场利率。

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为法国经济的良性运转提供了保证。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计划作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与美国相比,政府更强调其宏观指导经济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方向保障。

经济计划化。

日本政府有专门性机构负责制定中长期经济计划。它的计划有以下特点:

①指导性与权威性相结合。经济计划不具备法律效应和行政约束力,仅指明经济发展的走向,而不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但是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政府实行按企业服从计划的程度给予奖惩等制度,使得计划一出笼,各企业就纷纷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方针。

②民主性与合理性相一致。日本政府通过自下而上的“享议制度”和“官民合一,的审议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③连续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政府已制定出13个经济计划。每一个计划的问世都以前一个计划的实施情况为基础,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程度和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的侧重点。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社会责任;赤道原则;绿色信贷;金融;典范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75-03

引言

美国学者奥立弗・谢尔顿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创造性地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满足人类需求的责任联系起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内部社会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指企业对员工的义务,包括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与员工签订公平的劳动合同等。外部社会责任指企业对员工以外的其他利益体的义务,包括为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等。

根据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存款人、贷款人、政府和员工的社会责任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功能使其对环境有间接的影响,它应该将单纯追求盈利性的信贷供给转向对环境污染项目进行资金控制的绿色信贷。这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不但能增强自身美誉度,而且当股民看到银行是一个支持环保的负责任银行时,反过来也会促进银行发展。

一、赤道原则概况

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即EPs)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旨在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截至2009年11月,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有68家,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的80%以上。它们中既有世界知名银行,也有保险公司、出口信贷机构等。加入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不仅有发达国家的,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如阿根廷、巴西、多哥、乌拉圭等。但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只有8家:日本3家,中国1家,澳大利亚4家(见下图)。

各国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比

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概况图

赤道原则是一种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接受这些原则的金融机构无须签订协议,无须加盟,只需对外宣布已经或将要建立与该原则一致的内部政策和程序即可。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体如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认为,银行有责任和义务对融资项目的环境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调查并督促项目发起人采取有效措施减缓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加速了赤道原则的产生。

赤道原则的第一条是基于国际金融机构的环境和社会筛选准则,根据项目潜在的风险程度,规定了项目的分类标准。分别是A类、B类和C类(分别代表高、中、低级别的环境或社会风险)。当被评估项目属于B、C类标准时,赤道原则并不会立即拒绝向项目发放贷款,而是对项目具体建设标准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赤道银行和项目发起人进行进一步讨论。最后,赤道银行与项目发起人重新签订关于降低项目环境破坏的协议后,赤道银行仍可对此项目进行融资。由此可见,赤道原则是一个动态机制,从最初评价到项目发起人自愿调整施工方案再到赤道银行发放贷款,整个过程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银行作为控制资金的一方,可能比行使一般审批权的政府更有权力引导项目建设。

另外,赤道原则还分别对借款人情况、融资申请、评估报告、社会环境标准、报告制度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二、赤道原则在国内外的实践

(一)赤道原则经典案例

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案是关于赤道原则实践的经典案例。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由壳牌控股公司――库页岛能源公司发起,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发起行,融资机构包括瑞士信贷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瑞穗银行等6家赤道银行和两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计划在2008年初投产。此项目位于俄罗斯远东的萨哈林岛,包括海上石油平台、陆地炼油工厂等众多子项目。其主要平台位于濒临灭绝的灰鲸捕食海域,项目管道线路计划穿越200条河流及其支流,而这些河流是野生大马哈鱼的产卵地。2004年,来自15个国家的39个非政府联盟质疑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的实施对西太平洋灰鲸生存构成威胁。2005年4月,环境保护组织报告称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违背了赤道原则,是一颗定时的环境炸弹。而欧洲开发银行对项目环境进行评估后,认为该项目属A类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并停止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2006年9月,俄罗斯相关法院判决撤销此油气项目的建设许可证,已完成80%工作量的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于2007年1月被迫停止。

(二)赤道原则在国外金融机构的实施

花旗集团将赤道原则贯彻在整个运营流程中。对外,在企业银行业务和资本市场方面,计划未来十年直接或间接为清洁能源和可替代科技的发展融资310亿美元。对内,花旗成立了独立的投资中心――可持续性发展投资部,预计未来十年投资可持续性的私募资本将增长到20亿美元。另外,花旗的房地产投资部门还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5亿美元用于可持续性建设项目。

汇丰银行作为第二批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计划未来五年内将保护环境基本理念始终运用于经营业务。汇丰中国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宣布支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长江下游典型城市碳减排综合响应机制研究计划。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是亚洲地区首批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2003年10月,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并开始制定包括38个行业实施细则和建立内部操作流程。2004年10月,编制完成了《瑞穗实业银行赤道原则实施手册》,正式实施赤道原则。

总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采纳并实施赤道原则,西方发达国家在可持续金融的实践中积累了众多成功经验,如英国联合金融服务社从2000年开始推出生态家庭贷款,每年为房屋交易提供免费家用能源评估和二氧化碳抵消服务;爱尔兰银行“转废为能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客户只须与当地政府签订废物处理合同;美国银行在执行内部环境政策和对发展中国家项目贷款标准等方面运用赤道原则,成立了环境评审会、环境服务部和能源小组等。

(三)赤道原则在国内金融机构的实施

2007年4月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第一次将银行的社会责任纳入监管范围。同年7月,中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旨在金融信贷领域确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发展的资金来源。

兴业银行于2008年10月31日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已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其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等,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满足企业购置节能设备的资金需求。此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也相继表态要接受赤道原则。IFC所入股的八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和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也对赤道原则表现出浓厚兴趣。农业银行对国家十大节能项目、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环保产业实行贷款优先审查绿色通道。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在环境保护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08年1月,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力)发放的中长期贷款达1.5万亿元,增幅下降9个百分点,绿色信贷呈总量上升、增幅下降的趋势。

结论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在实施赤道原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短期内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所产生的利润率仍高于其他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很难抵挡高能耗企业贷款的诱惑。第二,由于对赤道原则了解不深,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规范的社会环境风险监督评估和管理制度。第三,对融资项目的审查一般只停留在形式上,只依赖企业是否取得环保部门的相关审批证明。而赤道原则是要求企业提供相对完整详细的社会环境评估报告。

赤道原则对金融业来说,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平;对单个金融机构来说,接受赤道原则有利于获取并维持良好声誉,保护市场份额;对整个社会来说,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接受或采纳赤道原则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陶玲,刘卫江.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J].银行家,2008,(1):105-109.

[2]李淼,王永茂.中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信贷[J].江苏商论,2009,(1):149-150.

[3]邓聿文.为企业节能减排构筑“绿色信贷”[N].上海证券报,2007-07-20.

[4]陈雁.中国金融机构面临新挑战:对“赤道原则”的认识和遵守[J].经营与管理,2009,(5).

[5]唐斌,王相林.践行银行社会责任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侧评[J].新金融,2008,(11):59-62.

[6]熊良俊.谈中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中国金融,2008,(24):65-66.

[8]武长海,吴京.赤道原则――完善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1):24-30 .

[9]Lawrence,Paul.Equator Principles: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sustainability[J].Impact Assessment & Project Appraisal,2009,(27):3-6.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quator Principles

ZHANG Wen-ya

(College of Managem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

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干的越多,摊子铺的越大,工程垫资和工程款拖欠额度就越大、资金紧张的压力也就越大,从而使企业逐步陷入资金紧张的窘境。如何摆脱这种窘境,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财务资金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越来越落后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调控不力。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撤销段(分公司)队,强化项目等一系列的结构调整,这就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项目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各基层单位资金纪律普遍执行不严,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形势,开支随意性较大,沉淀资金严重,没有激发资金的活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目益显露。第二,内控不严。一些施工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上级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或项目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严重的体外循环。企业财务资金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致使企业对资金调控乏力,财务风险加大,不利于施工企业对资金的整体调控。信息失真。由于企业内部存在整体利益和小集体利益的矛盾,但又迫于量化指标的压力,两者之间的矛盾解决起来比较难,所以在财务核算和报表中人为因素作祟,经常出现盈亏不实、资金管理指标不真的状况。

二、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

1、投标保证金不能及时退还

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业主为了考验施工单位的实力往往拒绝保函担保,而是改为现金担保。例如某企业在2006年总共有40笔投标担保业务,总金额达1300万元,其中保函担保的仅为6笔,金额也只有300多万,大部分都是现金担保。保函担保指担保人向合同另一方做出担保,保证在一定期限内承担一定金额支付责任或经济赔偿责任的书面付款承诺。但是现金担保是需要保证金作为担保的,这样施工单位就需交纳一定的投标保证金,但投标保证金的退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常为3个月,3个月后不管中标与否投标保证金才有可能退还,但投标保证金实际收到有的长达半年。

2、履约保证金期限过长

施工单位中标后一般应按照中标通知书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约为中标价的10%左右,如果不能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业主则会视为主动放弃与业主签订合同的权利,所以施工单位对此不敢马虎,一定会按时足额交纳。但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是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后才能退还。但施工企业的工期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是几年时间,好容易等到工程结束可以拿履约保证金时业主却迟迟不验收。由于怕验收时质量不过关,所以在没有正式验收前业主是不可能退还履约保证金的。

3、垫支过大

施工企业有好多项目都没有工程预付款,需要自己垫支,有的垫支甚至达到了50%以上。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是施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施工企业所有的资金开支也都依赖工程价款。所以定期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对施工企业有重要的意义。但个别施工企业平时只顾埋头苦干,不按时结算,在资金发生困难时不积极找业主想办法而总是让单位垫支,没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另外有的业主对于施工企业的正常结算不及时签字确认,工程又不能停下来,否则可以挣钱的工程都亏本的,所以施工企业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垫支,甚至不惜向银行借款,这样又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形成了恶性循环。

4、管理薄弱,资金使用效益差

尽管每个企业都制定了资金使用计划、各项费用的开支计划,但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因受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比如垫支;二是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市场规模研究不透,不按照企业的规模和施工的需求盲目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其次,对投标市场研究不透,盲目开发造成资金大量占用;最后,对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研究不透,盲目扩大信贷规模,造成资金负担过重。

5、业主和银行对项目资金实行封闭监管,资金不能合理调剂

目前,国内大部分业主对施工单位都实行资金封闭监管,在施工单位进场以后,就立即与银行和施工单位一起签订资金监管协议,要求施工单位承诺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随意调拨,有些业主和银行甚至要求施工单位每天的资金用量不得大于30万元,尤其是现金用量不得大于10万元,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大额支付时,必须向业主和银行申报同意后方可支付,这就造成施工单位的资金无法得到有序流动,资金的利用率降低。

三、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及有效管理与利用资金的对策

针对施工企业资金紧张与财务风险源形成的原因分析,建议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粗放施工型企业向施工管理经营型企业转变。如果企业没有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经营效益将难以保证。

1、管理机制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1)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各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本企业下月财务资金预算,改以往的“先用后算”为“先算后用”。(2)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必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3)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

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包括承揽任务、项目施工和正常管理费所需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照企业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这部分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须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2、监控制度上,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

这是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树立“钱流到哪里、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企业监控的重点应包括:(1)资金收入方面:加强企业预算、计划、项目部、财务部的相互联系,根据工程合同、工程变更签证、预算结算等整理好应收款资料。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退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分析。(2)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法,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技术手段上,灵活运用资金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控制管理制度,目的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让资金更快周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1)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及时调剂余缺。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一个口径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可以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2)与银行协作,探索、实施“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目前许多银行已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可以将本系统的资金高度集中,将企业各分支机构在各地的资金汇兑业务虚拟在一个总账户下运行,减少了跨省同行资金调度,减少了提前汇到异地银行的沉淀资金。“网上银行”能及时提供企业的资金动态和存量,有利于资金决策,能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调剂能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3)加强企业项目过程的流动资金管理审核工作提高资金效率,同时防止项目资金被侵吞和挪用。

总之,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降低材料损耗。及时清理备用金,以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项目资金在非生产性消费方面的支出。贯彻落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流量为核心,以项目成本为重点,以会计核算监控考核为基础,以信息网络电算化为手段”的财务管理总体要求,在资金管理上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规避资金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莫桂雯: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对策[J].管理与技术,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