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例6篇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监测控制;环境污染

一、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据英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 20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 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而社会学家发现。空气污染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使人类幸福指数降低了1/3。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二、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三、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一)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二)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四、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永和. 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 莱钢科技, 2010,(03)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2

一、放假及开校时间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秋季)于2021年1月31日放寒假,下期(春季)于2021年2月28日开学,3月1日正式行课。

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安排

为了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段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监测,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决定在本学期末对全县一至九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1.质量监测工作总体要求:此次监测由县教科所组织人员命题,监测及阅卷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县教育局统一安排测试时间和科目,初中各年级由县教科所统一组织进行网上阅卷,小学各年级分片区组织联合阅卷。

2.监测时间及科目:按附件1安排执行,监测的科目不得自行增减,为确保质量监测的信度,监测时间严禁更改。

3.阅卷工作安排:小学一至六年级由县教育局统一规划,分片区集中阅卷(具体规划见附件2)。各阅卷点要认真收集阅卷中的信息,开展阅卷后的研究和交流,分析教学存在的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七至九年级由县教科所统一组织进行网上阅卷,阅卷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阅卷工作完成后,县教科所将对本期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相关分析数据将于1月27日前下发至各学校。相关数据只作为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评估使用,不得将学生成绩进行公布和排名。

4.数据管理:为便于统计分析,各校要按县教科所要求的统一格式,于12月25日前以中心校为单位上报师生数据(数据上报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5.听力考试:三至九年级英语、小学二至六年级语文要考听力,各学校要提前做好MP3格式文件的播放准备。要确保语音播放质量,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在室外播放。

6.考务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做好考务安排,保证期末质量监测有序进行。要按照县考务工作要求召开好学校考务培训会,对监考、阅卷,信息汇集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各个学校要严肃考风考纪,严禁。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和考务工作失误等情况要实行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试卷出现倒装、错装、混装、雷同答卷等情况要严肃查处。

7.巡视督查:质量监测期间,教育局将派人员对各学校、各阅卷场进行专项巡视督查,对不按照监测日程安排及要求、考风考纪不严的学校将给予全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期末结束工作

各学校放假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正式放假前,做好各类资料的完善与整理。

2.认真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分析总结。

3.组织安排好教师参加必要的假期学习培训。

4.教师在假期中要至少准备好下期两周的课程,写好教案。

5.放假前要结合本期工作情况拟定好下期工作计划。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卓越计划;地方工科院校;环境类;实验室建设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lab under excellence plan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Chen Tianming, Ding Cheng, Yan Jinlo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 Plan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ubje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lab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Exploration was made on the theory and activity of the demonstrated teaching lab center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 establishing idea, sources reun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new courses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sonnel group development.

Key words: excellence pla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lab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也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我校于2011年被遴选为卓越计划第二批培养高校,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培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属于教育部优先支持参与高校申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

1 卓越计划培养背景与培养目标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旨在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和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平台,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发扬“校企合作、平台共享、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环境保护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环保卓越工程师。

在我校卓越计划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在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四方面的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于2010年6月开始筹建,从建设伊始,就秉承为卓越计划服务的理念,满足卓越计划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要求,打造卓越计划特色。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保设备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还兼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

根据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传统的实验中心配置和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我们抓住实验中心筹建的机遇,彻底改造现有实验中心的配置和管理制度,配合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对大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要求,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对环境实验中心硬件(资源配置)和软件(管理模式)的建设进行改革,是我们努力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一步。

2 适应卓越计划体系的实验中心建设内容

2.1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

2.1.1 建设仿真教学实验室,培训环境保护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工艺咨询、方案设计、设计计算、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大部分能力的培养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场所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环保工程师的专业培训[2]。

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实践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和编辑,而现有课程中仅有16课时上机时间;部分环评软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密钥,其在公共机房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教师无法将自己积累的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建立和配置环境实验中心仿真实验室(机房),建立环境专业专属机房,开放环评软件的使用权限和范围,可以灵活安排学生上机实验,甚至可以将实际环评项目的仿真计算工作放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参与实际环评项目,积累工程经验。

2.1.2 建设环境监测实验室,培训环境监测工程师

根据实验室认证条件,配置各专项监测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并对学生进行监测培训。例如:对水中COD,BOD,SS,氨氮,总磷和挥发酚等常规因子和部分特征因子的监测,对大气污染物中SO2,NOx和TSP等污染因子的监测,对A声级及频谱分析等方面的噪声监测。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认证等申报工作,以实验中心为对外服务的平台,锻炼学生承担实际监测项目的能力,培养毕业即可参加实际监测工作的环境监测工程师。

2.1.3 建设工程教学实验室,处理水气固废等污染

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型人才,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水、大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能适应环境保护多方面的需求[3]。实验中心需要配置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噪声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教学实验室[4]。

2.2 改革与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2.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实验不但能够验证环境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了解有关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可将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水质监测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专业综合性设计实验[5,6]。由于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使实验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显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具体细节,更能掌控全局,提高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7]。

针对我校对环境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依据卓越计划要求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对于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在对常规水、气、噪声等监测实验项目设计时,尽量与环境监测部门实际监测项目一致;对于专业实验,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鼓励教师带着实际项目和课题进入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鼓励实验教学走出课堂,深入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实际工作现场[8,9]。

2.2.2 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在“本科3+1”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有累计1年的企业学习,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程度地落实到企业实习中[10]。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11]。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新技术研发等工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加大教师在企业项目研发中的参与度[12]。

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遴选、校外培养基地的建立、学生企业实习的管理等[13]。

我校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多指标水质分析等综合性实验中,需要比较昂贵的仪器及大量的设备维护费用,在实验中心有限的经费条件下难以实现。特别是对于部分进口仪器,中心购置回来后,由于对仪器不熟悉,实验开出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实验中心与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实验室,请仪器厂家的工程师参与教学实验,为学生进行仪器培训,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耗材。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在为中心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校企的双赢[14]。

2.2.3 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

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与有效执行,是保障实验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卓越计划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离不开管理体制的保障。我们采用PDCA管理模式,在制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15]。

实验室开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开放包括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和服务对象开放[16]。为配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灵活度。通过实验室资源开放,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卓越计划体系下实验中心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验中心建设三年以来,中心框架基本形成,但仍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改革工作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

3.1 实验中心建设改革与卓越计划的适应性关系

抓住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契机,在实验中心筹建过程中,从实验中心规划开始,以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推进实验中心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较大范围的改革和试点,建设有卓越特色的环境实验中心。

3.2 实验中心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验中心为配合卓越计划的落实,率先提出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从中积累的经验将为我校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类似高校环境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

3.2.1 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结合我校卓越计划的目标,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一线工程师,让学生具备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能力。实验中心根据学校卓越计划要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社会培养卓越人才的目的。

3.2.2 体现地方特色,拓展对外服务的能力

我校已获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很多教师借助学校和企业的平台,开展社会科技服务工作。随着实验中心实验室认证和相关资质的申请,可以拓宽中心对外服务的领域和能力,又使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实验室分析测试水平得到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

4 结束语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我校突出工程应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背景和能力的培养[17]。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利用实验中心建设的契机,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实验中心建设模式,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 彭永臻,马勇,王淑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的结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53-155.

[3] 彭永臻,曾薇,王淑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5-7.

[4] 刘光虹.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252-254.

[5] 崔芳.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39-144.

[6] 雷中方,刘翔,郑志坚.环境工程学实验室的特点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4):33-34.

[7] 彭永臻,崔有为,王淑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4-18.

[8] 江昔平.高校“卓越计划”中有关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0(12):27-28.

[9] 方强,钱瑜,杨柳燕.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33-136.

[10]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11] 龚克.转变观念 大胆试验 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12] 张好徽,王红涛,.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校企合作[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4-25.

[13] 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55-158.

[14] 施鼎方,徐竟成,唐贤春.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287-289.

[15] 徐静,王秀芝.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8-10.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730.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0-0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10明确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1]《评审准则》,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下面即本中心质量监督工作概况,仅供参考。

1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为质量监督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1 质量监督员条件

1.1.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用3年以上的业务人员。

1.1.2 经过认定评审准则和监督要求、监督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1.2 质量监督员的能力

1.2.1 熟悉本监督岗位工作的标准和程序,了解工作目的,掌握结果评价;识别监督岗位所从事质量活动中的关键过程和存在问题;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与监督岗位的关键接口。

1.2.2 熟悉并执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1.3 质量监督员的数量

《评审准则》中没有对监督员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分析监督员的职责和要求,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按约1:5的比例设置质量监督员。合理设置监督员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考虑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每个科室都设立了质量监督员。其次,要考虑科室的人员组成,因本中心各科室人员有限,质量监督员全部为兼职,从事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从事监督检查工作。再次,要考虑监督员的专业领域,监督人员应当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担任[2]《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1.4 监督员的权利。

监督员不是摆设,监督工作也不只是流于形式,应赋予监督员足够的权利。当发现检测/校准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员应当令其中止检测/校准工作[2]。对纠正措施和结果不满意时,可以与相关人员沟通,并与科室领导共同商讨,提出整改建议等;

1.5 质量监督员的职责

1.5.1 监督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是否按程序运行,每两个月至少填写一份质量监督记录。

1.5.2 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是否现行有效。

1.5.3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质量控制科和质量负责人汇报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2 制定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监督活动有序进行

2.1 制定年计划

中心质量体系要求每年年初制定质量监督计划,计划要求依据19要素展开监督工作。根据各科实际工作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对本科质量工作进行监督。

2.2 督促计划实施

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监督活动持续有效。中心质量体系规定每2月上交质量控制科一次质量监督记录,质量控制科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质量体系相关工作的管理。质量监督工作依据计划实施,及时提醒未上交质量监督记录的科室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3 掌握质量监督工作范围及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对实验室工作进行监督。

3.1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监督范围

3.1.1 人员

监督被监督人员资质的符合性。如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中心业务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人员技术档案的动态管理,重点监督科室新上岗、转岗、操作新仪器、操作新项目人员的培训上岗,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定期培训与持证上岗情况。

3.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监督设备的选用和操作能力,标准物质的验收及使用情况。如仪器设备标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情况、标准物质的使用及验收等。

3.1.3 服务及供应品采购

监督试剂和消耗品的识别和制备能力。外部支持服务(仪器检定、校准、维修)和供应商的选择应保证检验质量,需对供应商进行调研。对所购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在使用前按检验所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验收。供应商相关记录归档情况。

3.1.4 设施和环境

监督环境及设施符合性及识别能力。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监督检测人员对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执行情况(注意实验室对有关环保、生物安全等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环境监控仪器是否满足要求(环境监测仪器的检定校准证书、环境监控记录)。

3.1.5 检测和校准方法

监督检测和校准方法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确保中心使用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中心相关科室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中的检验程序符合标准规范,标准变更时,应及时修订科室作业指导书。

3.1.6 量值溯源

每年年初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确保量值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依据计划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到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对使用频繁和性能不稳定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需进行期间核查。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使用应有记录。

3.1.7 抽样及样品处置

监督抽样能力及样品处置程序。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和适当的统计方法抽取样品,保证抽(采)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样品处置需注意样品的唯一标识、状态标识、留样及登记记录等。

3.1.8结果报告

监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逻辑性。特殊时期有重点的监督,如年始时样品编号的年份、使用新仪器时仪器受控号的填写、标准变更后新标准号的描述、原始记录修订后新旧原始记录的替换、检测结果经网报时数据输入是否准确等等。

3.2 监督重点

质量监督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监督机会,紧紧抓住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性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实施质量监督:①开展或实施新检测项目、新标准、方法(包括标准变更)时②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③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在培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刚独立进行工作时④新近或修理后仪器设备使用时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客户投诉、能力验证检测任务时⑥质量仲裁检定时⑦发生客户投诉时。

3.3 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方式以现场监督为主,以查看、询问等方式进行。主要以两种监督方式进行监督。

一为横向监督:针对1-2个要素进行监督,分次完成全部要素。

二为纵向监督: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或报告,进行所有要素或大部分要素的监督。

4 发现不符合工作及时纠正,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4.1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对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其进行跟踪验证

对监督员开具的不符合项,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找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并落实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2 定期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 分析评价质量监督效果

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控制科定期(季度)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汇总质量监督记录和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总结质量监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研究探讨解决方法,调整监督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的质量监督活动。

质量监督是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只有中心的每个科室、每个人员的努力配合,才能保证质量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5

*年,我们xxxx环境监测站首次通过了xx省计量认证,200/年完成第一轮复查换证。本次申报为我站第二轮计量认证复查换证申请。200#年以来,我站环境监测工作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环境监测“质量第一”的方针,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之中,有利地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x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就我站计量认证复审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二ooo年以来我站计量认证工作回顾

一、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为了使质量体系保持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践,使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以适应变化的管理制度。200*年,国家了“二合一”《评审准则》,为了应新《评审准则》的要求,我们对原质量体系管理框架进行了改进,重新编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我们认真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环境样品、标准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记录及报告审核程序、新项目评审程序、例外情况申请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等。200*年7月,我们顺利通过了省计量认证“二合一”监督评审。

二是抓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改进。200*年,我站外培内审员3名,内聘质量监督员2名,分别负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检查工作。从20*年开始,我们每年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全面(4个部门13个要素)的内部审核。3年来,我站共审核出18个不符合项,没有严重不合格项。内审和外审中查出的不符合项都进行了纠正,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每年初,站负责人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根据上年底的内审情况及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质量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确保其现行有效。当组织机构、人员变更和标准、方法、仪器等更新时,我们均按体系文件管理要求,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三年间,我们共修订体系文件9次,换版1次。2005年12月,由于站组织机构的变更,我们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改版(2006版),并重新编制了作业指导书。

通过上述工作,我站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中组织、策划、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功能逐渐显现,较好地保证了监测工作的质量。五年来,从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二、业务培训工作

我站十分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年底进行总结。学习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全体职工中宣贯质量体系文件和《评审准则》,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和掌握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二是组织监测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本行业和省内技术培训和交流,了解环境科学领域新标准、新方法和新技术。3年来共完成了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规范、化验员基础知识、环境科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学习任务。通过上述培训,使我站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管理工作

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完备。我站有仪器设备购置、校准、监督检查、回场检查、维护保养、人员培训、计量器具周检、设备报废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资料齐全,且将监测仪器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及自校规程汇编成册,方便监测人员使用。

二是注重仪器的更新换代,不断提升监测能力。2002年初购置了全天候大气自动监测仪(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氧化碳4套监测仪),实现了大气连续监测;为了适应室内空气监测的需要,新增了氡监测仪、甲醛、氨测定仪等;增添了较为先进的离子色谱、红外测油仪、723分光光度计等一批仪器,并加强对新进仪器的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保障了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是重点做好量值溯源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每年制定并实施计量器具周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合格;注重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并认真做好维护记录,确保所有在用仪器正常。坚持对全站仪器设备实行三级检查制度(自检、设备员检、设备领导小组检),大型检查每半年一次,年终对优秀设备管理者进行奖励,这些办法使设备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基础技术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体系运行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力求严谨,注重实效。就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设置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重要岗位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

二是根据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认真审定监测能力,在不改变原有监测能力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监测项目(从2000年的97项增加到2006年的131项);

三是对各类环保标准进行仔细校对,在用标准全部受控;

四是规范档案资料,将档案分为计量认证管理文件、技术依据、监测报告等3种类型,便于资源利用和严格管理;

五是加强对监测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人限期改正;

六是强化实验室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卫生保洁、安全措施每周检查一次,配置了干湿温度计,实验室每台仪器均重新标识。

第二部分今后的工作打算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我站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坚定贯彻执行“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坚持把质量保证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本次复查验收会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评审组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本站质量体系,整改存在的问题,使该体系的运行更好地为我站的各项工作服务;

二是坚持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质量体系运行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活动,切实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是组织全体职工积级参与到体系的运行中来,增强建立良好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树立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公正;

四是加强监测队伍自身建设。认真制定、实施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本站人员积极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监测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计量法、“二合一”准则的学习,努力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实验室内、外部环境;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普通话“机辅测试”;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规范化管理,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教育部语用司和河北省分别印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操作规程(试行)》(教语用司函[2008]23号)和《河北省实施细则》(冀教语[2009]4号),作为加强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宏观指导。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高校需根据育部语用司和省语测中心文件要求,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普通话“机辅测试”操作规程,利用好高校现有各种资源组织大规模的普通话“机辅测试”,应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规范测试工作程序,严格测试工作纪律,从制度上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管理机构

为能确保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北大学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设立专职岗位,由专人负责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学校还建立了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负责全校各校区普通话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各项规章制度,是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重要保障,也是普通话“机辅测试”规范化管理的政策依据。针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特点,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的测试流程分别制定了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及测试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普通话“机辅测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组建普通话“机辅测试”专兼队伍

普通话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前三题由测试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需要人工评测,因此需要有一只普通话测试员专兼队伍。从原有普通话测试员中遴选一批对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时间相对充足的测试员进行专门在培训,使他们熟识普通话“机辅测试”下的测试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和网上评分操作流程,并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员校内、校外学习培训及研讨交流,加强测试员之间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统一评分尺度,不断提升测试员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综合素质,以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二、规范组织过程管理

(一)考前环节

1.制定测试计划

为顺利完成全校各校区本年度普通话测试任务,需提前谋划好本年度测试方案和计划,充分考虑普通话测试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测试时间和测试场所等。根据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计划,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这样有充足的时间给测试员对第四题进行评分,下半年能顺利完成本年度的测试和评分工作,并发放通过测试考生的普通话成绩单。在制定测试日程时,测试日期的选择尽量选择星期六和星期日,且要避开节假日和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适当预留考生报名时间和考前培训时间,提前借用普通话测试用公共机房(用作测试室)和公共教室(用作候测室和备测室),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在保证测试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测试考场数,保证单个校区在一天内完成所有考生测试。

2.组织考前报名

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为保证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应测年级的考生信息从学校综合教务系统学生信息库中导出考生信息及照片,再将导出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将整理后的考生信息(包含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下发至各学院,由各学院核实报名考生报名状态并收取相应报名费用,各学院将核准后的报名考生及费用上报语言文字办公室。语言文字办公室汇总各学院报名考生信息及费用,并以此作为考生报名依据,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报名要求格式进行系统报名,批量上传考生信息及考生照片。

3.组织考前培训

组织考生考前培训,对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班容量较小,覆盖学生面较小,致使学生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较少,严重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效果[2]。因此,河北大学借助“可视化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组织全员覆盖的普通话考前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河北大学考前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应试必备心理、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发音技巧、“机辅测试”流程、测试纪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避免考生测试时因紧张而出现漏读、错读、漏行、误操作等现象,让学生熟悉测试评分细则及容易扣分点,指导学生加强普通话“机辅测试”实践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实践经验。

4.组织考务准备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和测试日程,提前准备好各项考务工作。根据总体测试计划及考生报名情况,合理设置考场数目,安排相应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场地,并按照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要求分别准备好所需考务用品(考生花名册、考生签名表、工作证、测试记录单等),测试室需提前准备好测试环境。为进一步节约普通话“机辅测试”成本,在保证测试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候测室、备测室选用学校公用教室,测试室选用学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因此,测试室需提前布置好测试环境,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场环境布置要求,根据计算机公共机房面积及计算机台数,一般建议安排两个测试考场,两个测试考场需分区隔离,考试机之间前后左右距离均保证2米以上。考试机采用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需在测试前安装好考试机客户端和耳机,并对安装好的考试机进行语音环境测试。监考机建议采用笔记本电脑,一个考场安排一个笔记本电脑做监考机。笔记本电脑需提前安装好监考系统,下载测试任务,随机分配测试用试卷,测试完成后便于带回上传测试数据。

5.组织考务培训

测试工作人员的考务培训对于规模大、场次多、连贯性强的普通话测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务培训,对于时隔一年再次承担测试任务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利于熟悉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流程,还有利用强调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考务纪律。在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培训会上,要重点介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务纪律,明确责任到人,强调考试考务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3]。负责“监考机”操作的测试系统管理员需单独培训测试用监考机使用及其他相关事宜。

(二)考中环节

1.考务人员管理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总体安排,根据考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可以将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的考务工作人员设置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考务人员和各项任务的管理工作。在测试室内,可单独设置一名测试系统管理员,负责测试监考机的操作、测试进度和评测异常信息等,一个机房内多个测试考场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试系统管理员。

2.测试环境管理

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开始前,需对测试用考试机进行测试环境布置,主要包括考场分布设置、考试机机位确定、考试机系统设置、测试软件安装、调试、试音等。河北大学公共计算机机房一般都是200台以上的大机房,一般一个机房设置2个考场,每个考场20个考试机机位。在考试机位确定时,应保证考试机前后左右间距在2米以上。监考机和考试机的操作系统要纯净,各类驱动程序完整,关闭防火墙、关闭杀毒软件,同一个考场的考试机和监考机要处于同一局域网网段,切断外网连接。检查监考机用加密狗授权数额,若不足测试用数需及时更换新的加密狗。测试完毕后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直接带走上传数据,公共计算机机房可以直接恢复教学使用。备测室1-20号座位的备试用试卷应于同考场1-20号监考机分配的试卷一致。另外,需在校园内、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悬挂“严肃纪律、认真考试”等条幅,在电子滚动屏上显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大学考点”等信息。

3.考试过程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具有考生多、批次多的特点,因此,组织考生从候考到备考、再到测试之间的连冠有序就显得极其重要。考生提前半个小时到候测室报到,在候测室内观看“普通话‘机辅测试’考生要求及测试流程介绍”,熟悉考试流程。考生在测试前15分钟进入备测室进行准备,随机抽签确定测试机位号,到达相应座位上准备相应的测试试卷,15分钟后到达测试室在相应考试机上进行测试。测试室工作人员讲解考场纪律及注意事项,引导考生正确佩戴耳机、输入准考证号的后四位,核验考生个人信息,信息无误后等待考试指令。测试系统管理员操作监考机完成“系统检测”、“准备考试”、“分发试卷”、“自动试音”、“开始考试”、“结束考试”、“下场考试”等指令。

4.考场状况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考点负责人及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测试室工作人员应加强考场纪律巡视,处理考场突发状况,如考生试音失败、考试机死机、前三题评测失败等。若考生出现前三题评测失败,测试室工作人员需登记考生信息及失败原因,并让考生重回候测室排队准备下一次测试。测试系统管理员要监控监考机运行状态,及时对无法连接考试机、考试机闪断、监考机无法发送试卷、监考机无法收取试卷、加密狗失效等各类状况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总体测试进度。

(三)考后环节规范化

1.测试数据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完毕后,测试站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各类考试材料回收,及时整理汇总各测试考场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将监考机测试数据上传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当天测试任务完成后,测试系统管理员就可以将监考机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外网进行数据上传,由于测试数据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上传数据,晚上互联网速相对较快适合数据上传,第二天早上数据便可全部上传完毕。上传完毕后,监考机上测试数据需再保存半年,待本年度测试任务全部评分完毕后,可再选择长期保存或删除。

2.成绩评判复核

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前三题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命题说话”需要进行人工评测,需要安排普通话测试员进行第四题评分,而由于考生数量较多,第四题评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开始评分之前,要组织普通话测试员进行评分专题培训,统一评分尺度,严肃评分纪律,明确测试任务和完成时间,以保证普通话评分公正、公平、高效。评分完成后,学校普通话测试站要对评分结果进行复审,包括“偏差复审”、“一级复审”、“异常复审”等,以保证普通话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

3.证书发放管理

普通话测试任务全部评测复核完成后,可向省普通话测试站申请打印证书。省普通话测试站按照普通话测试任务的批次分彼此打印普通话等级证书,打印完毕后下发到各高校。学校可根据需要将普通话等级证书批量扫描为JPG或PDF格式电子版,用于存档备查。学校按照考生报名信息分学院分班级分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由学院教务科长统一领取,做好证书领取记录登记。

4.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全校学生的报名情况、考前培训情况、机辅测试情况、成绩等级情况,以及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组织情况和普通话测试员的评测复核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普通话“机辅测试”年度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参测考生的生源地因素、专业因素、性别因素等对考生成绩等级的影响,以及考生失分项目,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提高下一年度考生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5.测试工作总结

通过对本年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概述全校本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状况,总结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测试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下一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

6.测试档案管理

普通话测试各项任务全部完成后,应对本年度各批次普通话测试用材料及时汇总、整理、归档,做好档案归结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档案材料应包括:年度测试计划、测试日程、报名通知、报名信息、考务工作手册、各类测试用表、报告单、数据分析报告、测试工作总结等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

三、规范化管理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圆满完成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普通话“机辅测试”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人,认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各岗位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工作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水平测试工作的各项要求,学校在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降低人、财、物、时等各类资源消耗。

3.改进工作思路,服务教育教学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借助普通话“机辅测试”来评测学生所掌握普通话能力和水平,分析并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最终还是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考生普通话能力和水平,因此,开设全校《普通话口语训练》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通过“以测促训”来提升广大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朱荣梅. 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素质确保测试的公正[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94-96.

[2]郑陶凌,伦丽青. 高校“三点四面”普通话培训模式探索[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6):94-97.

[3] 张静雯. 机试背景下的考务管理与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J]. 文教资料,2012(2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