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例6篇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1

论文摘要: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也有高低优劣之分,突出图书馆服务质量,彰显图书馆知识价值是管理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地,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因此,创建名牌图书馆就应以服务为切入点,提供名牌服务。名牌是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的集中体现,其中的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皆以高质量为基础。目前,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全球追求的目标,而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也有高低优劣之分,突出图书馆服务质量,彰显图书馆知识价值是管理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一、实施个性、精品、特色化服务

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人们带着个性化的需求利用图书馆,图书馆便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这种需求。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它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网上功能及其他网上服务方式等,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3]。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显性含义:根据个性化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也即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它也具有隐性含义:并不停留在用户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而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户可能需要但其还没有意识到的,可以说这是服务的拓展性。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它必将成为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交流的有效渠道,用户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交信息需求,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导航员通过网络传送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严重,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延长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时间。因此,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象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使用户感觉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物有所值,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从而产生名牌效应。

传统图书馆所提出的特色化服务主要依托于特色化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下,有限的馆藏资源和无限的网络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该深入加工自己的文献资源,深入到知识单元内部,借助于网上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化数据库。因而,当今环境下的特色化服务主要是指特色化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服务,特色数据库由特色内容和特色技术构成:特色内容是指根据馆藏特点,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内容体系,这一内容体系应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特色技术是指要有一定的规模,要有有效的检索功能,要有多媒体信息,要有互动界面,要能提供全文检索[4]。特色化数据库是服务的内容,它是吸引用户最为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考虑为用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形式,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为其提供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建立读者库,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以读者服务读者。以此给用户一种惊喜,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方式。

二、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

分类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现在,基于分类定制的服务仍然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分类定制的方法是建立在用户细分和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内容分类及定制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网站首先根据自身的内容及其它服务特征确定自己的用户,再根据“市场细分化”的原理将用户划分为多个具有相似性信息需求的用户群,然后根据可能的用户群对馆藏(包括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信息内容和各类服务进行分类,形成多个资源和服务模板,使用户定制的目标集中在这些模板上。当用户选项向系统递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定制选项后,这些信息就被加入到用户数据库中。通过分类定制,用户每次登录网站时,只要键入自己的账户名与密码,服务器根据用户数据库将查询结果主动递送给信息用户,并利用动态网页自动生成用户定制的动态页面。这样,用户进入到一个完全个性化信息空间,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享受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网络门户“MyYhoo”是较早地运用分类定制的思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最好例证。

三、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开展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就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根据用户问题解决方案的目标,通过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对用户的整个解决问题过程而提供的经过信息的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一样,都属于智力型服务的范畴。所谓知识服务,就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从大量文献资源的宝库中开发、加工出有用的知识资源,包括那些能被沟通、共享的认识和经验,以及所组织起来的信息等,通过对事物本身及内在联系的有序揭示,提高知识的可见度,以便用户的吸收、利用和从中获得启迪。而信息服务是基于音信、消息、体验、数据等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揭示出事物的外在特征及表层联系,便于用户去进一步觅取所需要的具体知识,进而触发自己的创造意念。 转贴于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打破了信息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信息获取变得日益方便、普遍和简单化,信息检索与传递走向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传统信息服务在用户活动中的影响逐渐淡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服务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这时,用户关注的是如何捕获和析取解决所面临问题的知识内容,并将这些知识内容创新、集成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将这些知识固化在新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机制中。为此,需要更直接地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更针对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更直接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知识服务。显然,以信息检索和传递为核心的信息服务很难进入这种环境之中。只有建设以知识单元为核心的知识仓库才能为知识服务的产生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知识服务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传统信息服务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组织、检索与传递。这种服务难以让人接受其服务的有效知识含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它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竞争力已受到了知识经济的极大挑战,即便是现代网络化信息服务也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在竞争中的态势,难以有效切入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核心过程。知识服务是协助或是促使用户课题向更广、更深发展的服务。知识服务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选用,它是贯穿于用户问题研究的全部过程的服务。知识服务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全方位组织的服务。知识服务是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要对用户问题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服务。四、实行和加强人本管理,提高馆员素质

人本管理本是企业的管理原理和方法。西方国家早已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遗憾的是,图书馆管理学从理论上专门进行研究探讨的却不多,付诸图书馆管理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图书馆将图书馆管理仅仅看作是图书管理,即对书的管理而非对人的管理。

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弊端表现在:①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不了解馆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不考虑馆员的合理要求和愿望。没有促膝谈心的诚意,不是和风细雨的说服,故而不能充分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②人员素质不高。首先是领导素质不强。许多图书馆领导是其他单位落聘而硬塞过来的。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其次是馆员素质不高。低素质低学历的所占比例较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多。有的专业人才也因图书馆地位低、待遇差而跳槽了;③用人不当。有的图书馆不是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而是循私用人,排斥异己,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部分馆员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④缺乏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优劣一个样。这种吃大锅饭的传统体制是不可能充分激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一)新世纪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图书馆需要培养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馆员必须具备: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丰富的信息管理知识;③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④有较好的外语水平;⑤较强的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的途径有两条:①吸收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高学历复合型人才;②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每个图书馆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唯才是举,用人唯贤。作为领导来说,还应用人得当,根据每个馆员个性、知识、能力的层次和差异,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各个具体工作岗位上,使每个馆员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是人本管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①图书馆必须健全一整套公正可行的馆内工作规章制度。以便每个馆员有章可循。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约束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强调约束机制在新世纪图书馆工作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人本管理思想是相合相融的;②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图书馆要设法增加创收,努力提高馆员的经济待遇,扭转馆员工资水平偏低的状况,实行馆内工资改革,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不仅要考虑馆内工资收入平.

知识服务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对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知识创新服务。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对用户提供的服务会转为以用户知识需求为中心的知识服务。随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馆员的服务观念也要转变,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手段,建设现代知识仓库,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从而,突出图书馆服务质量,彰显图书馆知识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2

1.1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内涵

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提供公共知识服务的网络载体,一般以政府为主导,企事业单位为补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充分整合社会生活中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并根据公众的需求向其提供更加有组织、有效率的知识服务,目的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进程[1]。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其本质上来讲,它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知识服务的一种网络载体平台,知识服务的内容涉及教育、医疗、安全、交通、金融等与大众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其次,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是面向普通民众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具体的专业领域或只针对某一类服务产品的服务平台。第三,从其功能作用来看,这种网络载体平台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充分整合,并针对用户特定的需要向其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满足大众需求。

1.2教育知识服务

1)知识服务的内涵。近几年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服务进行定义,张晓林从知识服务的提供主体———图书馆及其相关因素的角度[2],戚建林从知识服务的实现过程角度[3],王知津从知识的认知角度[4]对知识和知识服务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从广义上来讲,知识就是关于自然和社会认识的经验的总和,知识服务是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定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技术,通过各种媒介为用户提供有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知识的服务。它具有专业化、针对性、创新性等特点。

2)教育知识服务的内涵。教育知识可以理解为“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服务就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提供,即针对用户关于教育决策方面的知识需求,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利用一定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技术,对用户所需求的教育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提炼和总结,并以知识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支持用户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活动。教育知识的提供者主要是国家教育部各地区教育厅、局、各级学校、社会教育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等。教育信息和知识服务的关键是信息的全面性和根据公众不同的需求对教育信息内容的再组织。高等教育知识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制定个人教育计划,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其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信息或知识。

2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高等教育知识需求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收集相关的教育知识需求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2.1问卷设计

在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大学生教育知识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基于以下思路: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一直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以应对更多的挑战,可见英语和计算机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要需求。问卷没有对专业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专业教育基本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且不具备普遍性,不适合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提供。另外,大学生关注的各种考试方面的信息政策、网络课程学习、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是大学生的普遍需求。普遍需求的确定是基于本研究对大学生的了解和对教育信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设计是否有遗漏和偏差,并设计问题雏形,进而设计出问卷草案。问卷的内容设计为英语知识需求、计算机知识需求、证件考试知识需求、网络课程的需求、专业实习知识需求、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以及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需求;选项的设置是“选择并排序”,以此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最迫切的知识需求,以便于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的范围是东北地区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专业涉及管理、电子及计算机、经济、汽车、材料、生物、交通和食品科学。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在分析方法方面,对问卷中某选项选择的“总数”和大学生在对所选项目排序统计后的“最迫切需求”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统计,最终得出当前大学生在各个模块中普遍需要的知识和迫切需要的知识。

2.2.2数据分析过程以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分析

为例说明数据分析过程和统计结果。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英语学习方面的信息还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各年级学生中没有满足需求的人数均超过了50%,有的甚至高达90%。见图1。图1大学生英语知识需求满足程度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内容如图2所示。通过对各选项重要程度的排序统计,揭示出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也是需求最为迫切的内容是:英语学习经验、方法、资料(A、B),并在各个年级层次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见图3。

2.2.3分析结果运用同样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考试方面的知识、网络课程方面的知识、专业实习知识、就业指导及创业方面的知识、心理知识的需求,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大学生目前通过各种渠道能够获得的以上各方面的知识均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②在七大类知识中,大学生对每类知识的具体需求如表1所示。③通过对每类知识中的具体需求进行重要性排序,可以得出大学生需求最为迫切的知识内容,见表1中加*号的内容。

3公共服务平台高等教育知识服务内容解析

3.1英语学习知识

这里所说的英语学习知识并不包括英语学习的专业知识,而是如何学习英语的知识以及相关学习资源的组织和提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目前通过书刊、电视、音频视频、网络等各种媒介介绍的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资料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仍然觉得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这提示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应于学习方面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和提供。在英语学习知识方面需要提供以下四类知识:①好的英语学习方法、经验、学习资料(书籍、网站)等方面的信息。②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英语学习资料。③全面的英语培训机构的信息。④各类英语等级考试、出国考试信息(如报名时间、地点等)的汇总分析与介绍。其中第①和第②项主要提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资源方面知识。根据统计分析,大学生对这两项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平台在英语知识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所侧重,平衡内容的全面性和重点内容的突出性。这部分内容的提供者既可以是英语专业教师,也可以是每一位学习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在提供这方面知识时应建立知识共享模式,鼓励网络学习者的知识共享。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有参加英语培训、考级得证、出国进修的各种需要。第③和第④项提供的知识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培训机构信息应包括机构教学特色、师资情况、费用、教学效果保证、时间以及地点等各方面内容,各级各类英语考试方面知识的提供要关注信息的全面性和再组织性,如解释雅思、托福、GRE等考试的适用对象和考试注意事项。这方面知识的提供能够向学生推荐信誉好的培训机构,并节省学生盲目寻找相关信息的时间。这部分内容的提供者主要是各级培训机构以及等级考试管理部门。

3.2计算机学习知识

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3个层次。其中文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对常用软件的理解和使用,理工科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层次。计算机学习知识的提供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好的计算机学习方法、经验、资料(书籍、网站)的介绍。②计算机学习方面的网络视频教程及课件。③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的信息汇总介绍。④计算机培训学校或培训班的信息。其中第①项内容主要关注于计算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供者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学习者。从调查上看,高年级学生对第②项的需求较大,平台可以组织并提供系统化的计算机学习网络课程。与英语各级考试一样,计算机等级考试受到大学生普遍关注,平台应在信息组织的基础上提供各类考试信息的汇总介绍。

3.3考试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31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除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外,主要热衷于以下考试(按需求的先后排列):考研、计算机等级考试、本专业的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以及TOFEL、GRE等出国英语考试。因此,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应提供以下考试方面的知识:①国家或各高校关于考试资格、政策及考试计划方面的信息。②国内外各高校博、硕士招生信息,如招生专业、录取人数、导师介绍、录取比例等。③培训机构信息汇总,如各机构的师资、教学特色、费用、地点、教学效果评价。目前,各高校对于考生考试资格、考试政策和计划的规定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博、硕士招生方面的信息更是因校而异,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时获取信息困难,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能保证。因此,平台应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并重视信息的组织和知识的提供,如各专业、各校对比信息分析,教学优势分析,导师研究领域解读等,服务的重点是信息的再组织,即知识的提供,而不是初始信息的简单累加。第①项的部分知识以及第③项提供的知识与英语和计算机学习知识有重叠部分,平台可以在两个模块之间建立超链接,实现知识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3.4网络课程方面的知识

网络课程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在先进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视频、动画、图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系统地传递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通过网络课程可以在线学习各种课程或专业知识,实现了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知识的传播,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具体应提供以下知识:①将网络课程按照所属专业进行分类介绍。②将网络课程按照开发质量进行分类介绍。③将网络课程按照主讲教师所在高校进行分类介绍。3种分类方式各有其优势,其中按照所属专业进行分类介绍最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平台可以提供多层分类方式,可以先按照网络课程所属专业进行分类,再按照开发质量进行分类,最后按照高校分类。网络课程方面的知识可以由高校教育技术部门负责组织。

3.5专业实习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实践,各高校每年都会与一些企业联系,定期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实习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这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都是很宝贵的实践机会。也有的学校和专业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和部门,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使一些学生错过或者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所以对于各高校专业实习知识的提供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专业实习知识应包括:①有实习需求的企业信息,包括所需专业及具体岗位要求。②实习计划及指导信息。专业实习知识的提供者主要是愿意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和学校各学院专业学习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平台提供企业入口,方便信息的及时更新。

3.6就业及创业知识

就业问题一直是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平台应该在就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全面的就业信息,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就业。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平台也应该提供一些专业权威人士预测的创业方向以及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信息。就业及创业知识具体包括:①用人单位信息;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及求职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②各专业创业方向的专家预测与指导。③本人创业设想之发展前景的专家咨询和指导。④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及创业要执行的相关程序信息。本部分知识的提供者既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包括高校负责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同时可以将网上相关的资源加以组织后提供给学生。

3.7心理知识

大学生心理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高校学生的自杀事件频频出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在面对环境、挫折或失败后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所以笔者认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提供是平台高等教育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心理知识包括:①关于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自我定位方面的心理学知识。②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或自我调整方法。③本地区或本校优秀心理咨询师介绍,如接受来访时间、擅长解决的心理问题等。④心理咨询师的在线交互辅导。调查显示,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自我调整,对第①、②选项内容的需求最为迫切。只有在自己无法解决时,才有部分学生选择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平台应丰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应丰富案例,并使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正常性。这部分知识的提供者主要是从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3

关键词: 知识管理;信息服务;图书馆;用户

“知识管理”发端于企业,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其涵义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国内学者盛小平、邱均平教授认为:“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木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作用的过程。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现,为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以藏书建设、资源建设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以用户为导向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1、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应根据用户的自身兴趣、爱好、专业和习惯来定制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服务,把网上庞大、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多传递渠道而又无序的信息变成独具特色有序信息,便于用户查询和利用, 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为此要与对口学科用户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动向以及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跟踪本学科的重点用户,做好定题全程服务;跟踪学术研究动态,收集学科最新的论著、观点以及热点问题,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提供给学科用户;并可协助对口学科用户进行相关课题的检索、查新等工作。

2、用户服务信息的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的信息服务也逐渐走向网络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充分整合馆藏书刊目录、新书快讯、数据库概述及信息产品推介等所有载体类型的馆藏信急资源以及网上的虚拟资源,并推向图书馆网站,为用户获取信息拓展时间与空间。同时,图书馆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围绕用户的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进行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重组,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这既是用户利用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快捷途径,又是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效办法,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辅助变为综合性、研究。

3、信息需求的高效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的信息需求从根本上发生了不同,用户改变了过去以纸质资源为主到现在以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需求,用户希望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及时、快捷地传递到自己手中,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使信息的发现、交流、查询、获取和、提供服务连成一体,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

二、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服务的关键

1、树立知识管理的创新理念

知识管理意味着创新知识和永无穷尽利用知识的过程。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信息资源的知识库,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更应充分应用知识管理创新理念指导实际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原则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并不断改变其服务策赂为用户实施创新服务,同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针对用户的需求特点,调整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不断增强其知识服务能力,突出信息服务重点,提供特色信息服务,不断满足用户全新的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

2、服务应有特色

在知识管理时代, 用户希望以最快速度获得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和信息产品, 从而要求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 强化特色服务。特色资源不仅指有别于其他图书馆传统文献类型在内容上的独特馆藏, 还包括馆藏的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服务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3、内容要知识化、创新化

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内容的专业化的垂直服务,不仅能够快速直接地提供显性知识,还将实现知识发现,把储存在人们大脑里、镶嵌在某种媒体内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增加知识的明显性来增加知识的可获取性,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以读懂的、能够产生影响的知识产物。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知识内容的浓度、精度,更关注隐性知识的获取。同样,创新性的知识需求,要求知识服务创新化,要注重知识内容的原创性和知识的再创性。开发原创性的知识内容,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应及时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迅速形成自主创新的知识内容提供给用户。由于知识服务更强调图书馆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因此, 图书馆员要不断进取, 加强学习,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帮助用户获得所需的信息需求,形成符合具体用户需求的精炼的高浓度的知识产品,提供给用户。

4、开展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人才是发展知识服务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未来发展的图书馆新型专门人才,是知识服务的人才基础, 也是保证图书馆竞争优势不断发展提高的后备力量。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发掘图书馆人才优势,积极探索与知识服务相适应、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让知识服务本身来培养和发展人才。有了专门的人才,图书馆才能更好的开展合作参考咨询服务,才可以促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从分散孤立的服务模式走向联合共享的服务模式,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行业的合作。图书馆可以从为用户提供一种或几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到将各种服务方式、相关服务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三、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服务的方式

1、建立用户档案

要提高信息用户的满意程度,就要把握个体用户的特点,建立用户档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的把握,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为用户建档是为信息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率服务的一种方式。通过用户背景信息,用户检索、学习行为记录, 分析用户的检索提问, 了解用户新的兴趣点,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为用户建立档案的目的,是按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做, 按照具体专业或课题领域来组织或实施服务,通过专业化服务来提高服务的深度和质量。

2、提供知识化、特色化的服务

由于网络所带来的开放式信息环境,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服务时间,极大地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已不再是以保护馆藏为主, 而是通过网络充分揭示馆藏资源,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策略。图书馆应按照用户专业方向或研究课题领域来组织实施服务,通过专业化、学术化来提高服务的深度和质量,以充分显现鲜明独特的个性化服务特征,满足用户具体的个性化知识需求。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 用户希望以最快捷的速度获得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和信息资料, 从而要求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 强化特色服务。图书馆应利用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对蕴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创造特色服务,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全”的资源特色,向具有不同知识需求的用户提供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特色知识服务。

3、加强网上用户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实时交互技术的远程教学,可以提供比传统的远程教育更丰富的形式;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育途径。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对用户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利用能力的培训,加强网上用户教育,帮助用户快捷检索、查询自己所需信息,开发“网络化知识元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内容广泛的知识网络。因此,图书馆应不断加强网上用户的信息教育和能力培养,帮助用户不断提高信息收集和检索能力,提高检索效率,更好的发挥图书馆读者的教育职能。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60-63.

[2]赵建梅.刘可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05):62-64.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服务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的和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收集、加工、传播和应用等相关过程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服务、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信息进行管理。知识是信息深加工的产物,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深化与拓展,其手段和方法比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知识管理是组织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与知识经济发展的作用产物,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并有效地提供用户使用。

这一方面的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不只来自于编码化的信息,还以非编码化的方式存在于人脑之中,即知识作为认知的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知识管理还包括发掘这部分非编码化的知识,通过促进知识的编码化和加强人际交流的互动,使非编码化的个人知识得以充分共享。这一方面的知识管理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二、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

(一)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向人们提供有用的显性信息的信息传播过程。它以信息管理理论为依据,以显性知识为工作对象,是一种建立在对显性信息资源有效组织与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迎合措施。这样一种传统的信息服务己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信息内容有限。传统信息服务采集、提供的信息,并不要求对其所含的知识内容给予具体的分析、提炼,只是将各种媒体明显呈现的信息单元,如具体信息、数据或文献等素材化的材料直接提供给用户。信息内容局限于素材性的显性信息与显性知识,并不涉及对存在于人脑中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也不提供在大量显性信息中蕴含着的隐性知识。

服务管理单一。传统信息服务以信息管理为依托。信息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信息资源的存储、序化和利用展开的。单纯的信息管理难以切入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核心过程。信息管理对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核心能力要求。

难以满足个性化知识需求。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数据库等信息产品。数据库作为一种信息资源,通常按信息载体形式和内容范畴进行分类加工,但衡量数据库等信息产品的质量,一般是从其内容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可交换性等方面考虑,很少考察其对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数据库等信息产品的生存并不取决于它们是否提供了原始信息,而在于它们是否提供了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知识。因此,不能只提供低层次、粗加工的信息产品,而是要提供便于用户吸收利用的、对大量原始信息进行长期跟踪和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有效揭示的知识产品。

(二)知识管理对信息服务的影响

知识管理对信息服务的目标、内容、模式、组织、流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是拓展了服务内容。提供的信息不只是传统的显性信息资源,还包括了以人的头脑为载体、具有隐含特征的知识。如人们的思维、技能、经验和观点等,都可能成为新知识产生的源泉,同时也是服务的重要内容。

二是优化了服务目标。信息服务以“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信息”为目标,知识管理则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信息的本身,更要关心用户索取信息的用途和目的,着眼于解决用户的问题,其目标是力图将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三是强调知识发现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推动知识创新。因此,挖掘和发现知识,优化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成为知识管理对信息服务的核心要求。

四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集成化的知识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搜索引擎、人工智能技术、新型检索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都将成为信息服务的支撑技术。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指导与创新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它的实现基础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技术,从而使图书馆的各类服务都带有了知识化和网络化特征,如:在线流通服务、网络信息传递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个性化信息推送和信息定制服务等。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不等同于图书馆知识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在检索类和咨询类服务上,它们或者具备了部分知识服务的特点,如信息检索、网络参考咨询等,也可以借助网络来开展,但只是服务形式上的变化,不能作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之一。

(一)网络化读者服务

在建好图书馆服务网站的基础上,可以完成文献续借、预约等在线流通服务,并能通过网络渠道信息,提供搜索引擎,使传统的读者服务网络化、自动化。通过信息服务网站开展网络化服务,可以解决用户受开馆时间、借阅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问题。同时可以借助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刊物、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促进沟通,扩大交流,为用户提供快速高质服务。

(二)科研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

定题服务(SDI)是检索服务的延伸,主要是针对科研单位用户的科研课题或攻关项目开展的专题跟踪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全过程。网络环境下的定题服务更具有主动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网络化传递,能够快速准确地满足用户需要。科技查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知识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查新人员给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文献信息,而且还通过对信息的对比分析为用户的课题申报和成果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查新工作可以说已经与科研人员的课题融为一体,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所谓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能够满足用户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推送(Push)技术是一种根据用户的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推送服务技术有频道式推送、邮件式推送、网页式推送、专题式推送等几种方式。

(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信息定制服务是指用户根据自己专业需求,对图书馆知识资源系统和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定制,系统定期检查、下载,并按用户要求以不同方式加以推送。这是对信息检索服务的拓展,用户一次性提出检索条件和相关要求,系统根据要求定期地执行用户检索条件,把检索结果推送给用户。信息定制服务的实质还是信息检索,但信息定制服务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是一种个性化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基于知识管理的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D]. 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2].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山西大学,2010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应对策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场所,传统的以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为主的被动服务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整合和创新的现代知识服务方式已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其中包括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知识的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 知识服务的特性

首先,知识服务的专业性。知识服务将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从基础的信息传递提升为信息加工、知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传统的信息检索方面的技能,更需要具备所研究的专业的相关知识背景,从而使整个服务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向专深的知识创新方向发展。

其次,知识服务的增值性。馆员的增值服务包括三个层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直接为用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用户解决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用户克服因信息分散而造成的检索困难提供索引指南;为用户便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提供评价性和解释性知识;为用户解决难题提供经过加工整序后的新的知识产品,这一切无不是知识信息增值的后果。

再次,知识服务的创新性。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之上,从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工形成知识产品,人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知识服务的价值在于利用这些知识帮助用户实现知识创新。馆员通过发挥自主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用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以显著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创新效率,充分体现了知识服务的创新价值。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3.1 知识服务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一流的学科是建成一流大学的基础,而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凝练学科方向,会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完成这一任务,高校必然也必须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学科化、专业化文献信息和知识化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以其专业背景,运用专业技能,可以详尽地占有某一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根据教师的科研需要,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知识服务,为其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信息环境,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汇聚学科队伍。高校图书馆还能够围绕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为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为学科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知识服务支撑。

3.2 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其服务核心主要体现在文献资源服务的框架内,即用文字、图像、声音、符号或者这些形式的组合的服务模式。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献服务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来自网络的更为快捷的信息服务环境激发了师生对图书馆更高的服务期望。他们所需要的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查询和提供,而是对知识的直接获取和利用。适应高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行学科知识服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以学科知识服务创新图书馆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4 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应采取的对策

4.1 树立知识服务理念,强化信息服务意识

确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念。用户的满意度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图书馆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更新服务理念。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就是要变图书馆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确立新服务理念,图书馆不仅是知识文献信息中心,更应成为知识服务中心,将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知识服务理念。因此,图书馆馆员应当立足于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内容,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创新研究,创建自己的服务品牌,使自己不仅成为知识的管理者,更应成为知识的再创造者,成为用户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

4.2 大力培养动态的知识服务团队

由于知识服务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知识服务需要多方面人员形成团队来开展。因此需要依靠多方面、多层次人员形成的团队,聘请专业学科内的优秀学者教授等人才组成知识专家团,让团队中的知识专家来解答用户提出的比较专业和高深的疑难问题,以更加有助于知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首先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扑捉信息、挖掘知识的能力;其次,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能熟悉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和知识处理;第三,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为实现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方案。

4.3 加强现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的整合、集成与共享来实现知识创新,从而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现代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关键是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技术机制以及有利于创新、交流、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就技术机制而言,应该充分支持基于虚拟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基于内容的数据检索、信息内容分析和动态集成,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充分支持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交流、知识析取和运用,充分融合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此时的技术系统不再是基于某个图书馆,而是将所有图书馆体系融入其中的围绕用户和用户过程的、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

总之,图书馆只有把知识服务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运用到用户服务中去,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桥梁和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最终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永平.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2009(6)

2 张立涛.知识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实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J].2008(9)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党校;图书馆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知识影响社会的生产与发展,财富积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许多发达国家对信息的开发利用正由信息管理型向知识管理的方向转变,一种以“集与用群体智慧,提升创新能力”的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已经引起了管理学家和企业管理者们的广泛关注。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存储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与教育的熔炉与阵地,党校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收藏地方文献资料和高质量专题情报资料,面对众多的资料管理与实时查询服务的压力,必须引入新的知识管理理念,使党校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服务于领导层的决策,提升党校图书馆在知识社会中的地位与核心竞争力。

1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起源于企业管理,最早是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发表在1998年4月的《福布斯》杂志上的“迎接知识经济”论文,明确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指出知识管理不等同于信息管理,而是通过知识共享和运用集体智慧来提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随后,各国学者纷纷对知识管理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重用组织的智慧和经验来推动革新的过程”,有人提出“知识管理是一个以整套及协作方式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创造、捕获、组织、获取和使用过程的一种学科”,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把有关及有用的知识经过确定、组织、合并、综合和创造性使用的过程” [3, 4]。上述见解表达形式不一,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视为一种可开发资源,通过对知识进行一系列的确定、捕获、收集、组织、标引、存储、集成、检索和共享的过程,对组织的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综合管理,旨在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知识管理,提升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与党校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包括以知识的创造、保存、传播与分享为主的知识管理过程和通过对知识进行收集、加工、组织、传播并创造性使用的知识管理目的,这与党校图书馆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的基本职能和党校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的社会职能是一致的。因此,实现知识管理是党校图书馆在管理与事业发展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可行之路与必由之路。

2.1 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文化的知识库,图书馆是产生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数字资源的冲击下,党校图书馆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面对其他信息提供源的竞争和读者的全面信息要求,党校图书馆存在到馆读者数量越来越少的现象;从内部环境来看,图书馆工作流程的知识含量正在逐步提高,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这都对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员工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党校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与服务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服务范围仅限于校内教职工和学员,服务方式只是机械性满足用户要求,无法对用户进行主动服务,服务水平往往难以满足用户的“查得全面”与“查得准确”的双重要求,具体表现为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源针对性不强,党校教学科研方面图书资料建设思路不明确等。

为改变目前现状,党校图书馆应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优化资源配置,让所有馆藏的图书期刊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体现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价值。现代信息环境的基础特征决定了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资源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信息获取主体的心理期望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需改变传统知识服务模式,具备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服务能力,从而使得信息服务工作从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向满足其知识需求发展,从提供信息向提供知识发展,从提供信息的物理入口向构建到知识的智能入口发展,从关注物的因素向关注人的因素发展。

2.2 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1)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采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所提出各种形态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与政府决策方面的服务功能。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有形的、可视的,给人以经验直觉的存在形态,多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形式存在于书籍、磁盘、光盘或电子数据库中的知识。显性知识管理,就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党校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显性知识的管理是对显性知识进行鉴别、选择、整理、组织、加工,使之有序化,以便建立知识库,供读者使用。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包括文献信息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参考咨询等,虽然分工细致,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服务高效、快捷、综合、互动和即时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党校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从而有效实现显性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是对“前知识状态”的某种认知,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工作程序或某种情景中的经验直觉的知识形态。因其处于“前知识”状态,故具有拥有者难表达、利用者难获取的特点。隐性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拥有者的某种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判断、捕捉,使隐性知识得以表现,使其价值得到确认,并进一步成为可以共享的文化资源。因此,党校图书馆要培养一支以知识为动力的人才队伍,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共享,推动党校图书馆和个人目标的双实现。通过倡导个人终生学习的风气,打造党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文风气,树立互惠观和整体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学习、进取、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与他人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和经验。还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充分挖掘各种载体形态信息资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条件。

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上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在现有知识组织的基础上,及时了解知识动态,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再造,以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未来动向,逐步积累、归纳和提升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激发党校图书馆的集体创新能力,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

(2)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党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坚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针对读者结构、阅读倾向、各种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等参数,连续地收集读者数据,深入研究读者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加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党校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从而扩大和提升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服务内容强化知识性。知识经济对党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知识性要求,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而是基于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利用。在服务内容的深度上,应特别注意扩充知识内涵,实施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使原有信息和知识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党校图书馆现在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党校图书馆提供知识面很广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服务方式实行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党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务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知识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需要指出,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以藏书建设、文献编目、文献检索、文献流通阅览为基础的传统服务,只不过这些服务将不再体现党校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和标志性内容,将主要作为辅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

3 党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措施

要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党校图书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相关的各个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 优化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

我国图书馆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细致,形成一种“金字塔”的组织结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不畅,严重阻碍工作人员的相互交流,知识得不到广泛的传播与共享,严重阻碍实施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党校图书馆服务主要集中在情报服务方面,并具有极强的服务针对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结构做出调整,可适当减少流通阅览部门的人员,加强参考咨询和情报资料服务部门的力量;专业阅览室在提供阅览服务的同时,要肩负专业研究职能,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文献组合与文献关联的能力;要加强科研部门力量,使情报服务更能满足教学与研究人员的需求,甚至能直接服务于各级政府部门特定的知识需求。

3.2 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所建立的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创新。党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包括配备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建立适应知识管理信息化的业务管理模型,配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软件,建立知识战略联盟加强信息交流与使用,另外,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党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寻找新的支持知识服务的先进信息技术,才能为知识创新服务提供物质基础。

3.3 建立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党校实施知识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对人才管理的好坏将决定知识管理的成败。党校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广泛、高效和知识服务,要把组织知识链中的智慧聚集为图书馆的竞争力,就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馆内加强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知识的学习、积累与再生,提高知识的创新能力。

(1)提倡团队管理。党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只有依靠团队协同合作,才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团队结构的协调、紧密与完整特性,通常可产生大大优于个体或个体之和的效率与力量。党校图书馆提倡团队管理,一方面加强内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服务读者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跨职能的机动队组织,能快速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

(2)培养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氛围。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工作人员对于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党校图书馆内部营造一个能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氛围,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学习,激发其自身学习能力,引发其创新思维,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工作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图书馆组织学习与共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从内部或外部获得知识,在组织内部通过不断的认识互动来整合、运用和创造新知识,带来改善组织行为和绩效的过程。学习和共享知识的图书馆文化正是复杂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3)建立激励机制。党校图书馆必须建立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知识创新与共享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个人价值,以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还可引入竞争机制,人尽其才,择优作用,达到整个组织良好的精神面貌。

3.4 提供地方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

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是快速提升党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党校图书馆是服务要联系地方实际,重点收藏与研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源,在某一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使之成为党校图书馆的拳头产品。同时,知识管理要随着教研人员和培训学员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教研人员和培训学员的知识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党校图书馆应对其需求进行相应的集成化信息过滤和信息分流,主动开展服务。当了解教研人员和培训学员有某种需求后,工作人员要站在帮助采集与之相关的大量知识、信息,捕捉分析各类信息变化并进行科学处理,随时将最新、最准确信息成果提供给用户。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党校图书馆要转变职能,由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与传播为主的传统信息服务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的知识服务,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进行有效的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将党校图书馆管理导入知识管理轨道,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使之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考咨询部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沈群红.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品奇,侯邀丽,李光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理论. 理论前沿,2003,22,33-35

[3] 王彩,吕娟.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再认识. 甘肃科技,2002,11,15-16

[4] 白波,张晓玫.关于知识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图书情报工作,2001,8,20-23

[5] 许红梅. 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现代图书馆建设.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3-5

[6] 唐章林. 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构想与构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2,119-123

[7] 屠航.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框架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