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例6篇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3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 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作为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 数字城市建设中GIS开发模式

GIS之于整个数字城市就好比是奠基石,这些年来,它已成为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平台。GIS工具软件很多,国外较著名的有Arc GIS 和Map Info , 国内较著名的有Map GIS 和Super Map等。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开发应用型GIS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

1.1 单纯二次开发

单纯二次开发完全借助于G I S工具软件提供的开发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GIS工具软件大多提供了可供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宏语言, 例如: Arc Info 的AML;桌面式Arc Info提供了VBA。其中, AML提供AML命令与AML菜单。前者将单一功能的Arc Info命令组织成能够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的程序;后者将AML命令集成到简单易用的用户图形界面。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宏语言,以原GIS工具软件为开发平台, 开发出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应用程序。这种方式虽省时省心,但进行二次开发的宏语言功能不强, 开发应用程序不尽如人意。

1.2 集成二次开发

集成二次开发指利用专业的GIS工具软件,实现GIS 的基本功能, 以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尤其是可视化开发工具, 如Java、Visual C++和Visual Basic等为开发平台,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集成二次开发现多用组件方式,即:利用GIS工具软件中建立在COM技术基础上的G I S 功能组件, 如Arc Info 的Arc Object , Map Info 的Map X , 这些组件对外提供了大量的接口,支持地图数据的显示、管理、存储。任何与COM兼容的编程语言均能利用组件来进行二次开发,将GIS功能嵌入其中。此种方法灵活多变,功能强大, 适应于开发脱离GIS工具运行环境的大中型应用软件系统。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 GIS技术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比如:网络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等, 才能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 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的各种系列应用工程, 形成整个城市发展、管理、服务功能的信息数字化, 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

2、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以GI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为城市生活和商务提供了一种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服务体系, 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近几年来, GIS已经广泛应用于构成数字城市的众多行业,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应用成果。

2.1 交通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 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利用GIS 进行停车场规划及管理的方法, 可以较大提高停车规划和管理的效率, 节约成本。GIS已经应用于机动车污染查询、分析和显示的系统, 动态地反映机动车的污染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机动车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城区交通噪声数据也能与GIS 有机结合,通过构建的模型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在物流配送、公路客运换乘站选址布局、车辆行驶安全、车辆监控调度和BRT 规划与监控等方面GIS也有广泛的应用。

2.3 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电信、电力、热力、人防、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安全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实现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用户管理及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各管同相关部门也可实现在各自部门同时查阅管网信息, 提高了管网信息利用效率。目前,基于GIS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天然气输配管网调度监控系统、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线电视管理系统、路灯地理信息系统等。

2. 4 突发公共事件

面对城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政府部门应该能够对突发事件实行正确的预测与预警、快速科学的应急处置。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信息整合能力和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 相关部门可对各种信息,如地形、人口、设施等进行集成和可视化表达, 再通过数据的共享、分析和图形表达从而加快对事件的了解和应急处置过程。如今已经建成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119”自动化指挥调度系统、防汛防旱地理信息系统、医疗急救指挥系统、燃气管网预警系统和地震灾情速报系统等。

2.5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这一地理空间的规划设计,GIS技术能将空间与属性有机结合, 因而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与手段。GIS可以对城市规划局或规划国土局对城市规划方面相关信息的进行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对城市某单一或综合性的规划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以供城市相关主管部门决策参考。不仅如此,基于GIS还可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来展现城市的发展方向及规模。

2. 6 公共服务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面广、量大的城市管理工作。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可以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和休闲场所。GIS可以为城市公共服务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连接, 为市民提供科学而快速的信息服务, 使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获得更多的便利。目前建成的基于GIS公共服务系统有: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商业网点管理系统、邮政名址查询系统、医疗资源查询系统、12315消费与投诉系统、银行网点及自助设备管理系统和城市旅游GIS系统等。

3 结语

数字城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动力。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相信它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宇良. 信息化与数字城市发展历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0(2):4~6 .

[2] 龚露阳, 邹智军. 基于Arc GIS 的城市停车规划管理系统的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27(1):137~140.

[3] 曾宏.城市交通噪声预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 .2009,7 (2):31~33.

[4] 罗启云,曾琨,等.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Map Info高级应用[ M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2

摘要: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成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MIS)学科的快速发展,其理论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有必要加以改进和研究。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MIS);案例;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已经成为了核心课程,而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由于教材的不适合,使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另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基础课程,所以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时候,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能很快的理解。而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旅游等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学过一些前期的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对一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跟不上教学进度,完全是被动地学习,或者按照教师的讲解死记硬背。对教这些专业的教师来说,这个课程的教学比较难,教师与学生不能产生互动,教学质量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并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一、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一)选好教材是关键

1,选比较新的教材。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知识的更新也很快,现在的知识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要选一些近期出版的,或者最新版本的书来作为教材。

2,选适合经管类学生的教材。经管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也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千万不能把这样的比较深的、比较专业的教材也用到经管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会更加让学生难于适应,更难于理解,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就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应当选一些侧重于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最好是有一些信息基础知识内容的教材,这样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补上这些专业知识,因为后面的教学中要做实验,现在补上这些知识也有利于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

(二)重点介绍管理信息系统与专业的关系

1,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曲折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以及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成熟起来的。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刚开始的时候,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组织的建设是失败的,所以那个时候也有很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很大的怀疑。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介绍,让学生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曲折的,是一个组织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明确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经管专业的学生最后毕业都是要从事各项对口的管理工作,因此,这门课第一次授课时,都要明白地告诉学生,将来工作后一定会面对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都得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处理日常的管理工作,那么现在系统的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就会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就会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工作的岗位是手工管理信息系统,将来一定也得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

案例教学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早就有了,但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时候,案例教学尤为重要,因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很多知识是很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理解,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精选一些案例,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贯穿始终,在每个阶段可以精选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同时在每个案例后面都布置有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怎么做可以成功,而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这些案例可以选择一些早期和近期的企业或单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准备一些大型案例的基础上,在一些抽象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上准备一些小案例或者举例来保证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授数据和信息的区别的时候,如果单纯地讲解概念和书本上的理论,学生会很难理解的,如果能举例来说明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并且经过解释,对接受者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这样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对每一个抽象的知识点都可以采取小案例或举例的办法来帮助同学理解和掌握。

另外,可以结合自己多年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让学生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开发是一个“一把手”工程,而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人才是多么重要。同时,人在信息系统中既是一个操作者,又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对大多数非IT行业的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即使是业内人士,对其学科内涵,许多人恐怕也只是一知半解。可是,当您稍加留意,您就会发现,即使是在一些地方小报上也时常能见到推销信息系统的广告。足见其使用的广泛,竞争的激烈。确实,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信息系统应用能否成功,关键并不是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与企业的管理体制、领导的思想认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认识和理解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所有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是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由此。笔者认为:应广泛进行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教育,使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个体。这一点对中国企业十分重要,对于即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企业尤其重要。

一、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依照教科书上的概念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发展、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通俗地说,信息系统是利用数学、管理、计算机技术,支持企业管理的管理软件。正因为是管理软件,加上管理工作的复杂,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比率实在太低。时下,国内外各软件厂商推崇的ERP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即便在国际上也不到20%,可正是这不到20%的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令众多渴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企业趋之若鹜。电子商务的设想。跨国公司的需要……,所有这些从来就没有让ERP沉寂过。更何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不仅仅指ERP这类大项目,其范围囊括所有辅助管理的管理软件。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均具重大意义

可以想象,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收获是巨大的。以山东东阿集团为例,九九年拥有全国四、五十个办事机构,互传信息极不方便,过去各地合同都是签好后邮寄回来,经很多手续才能到货,尽管大家十分尽力地提高效率,但销售商仍然意见很大。实施ERP后,在网上签合同,一切处理迅速有效,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除此以外,岗位工作量的精确测试,客户资源的共享,财务数据的方便核对,提高了工作3西啐,降低了成本。:睹住了漏洞,也提病了人员的整体素质。综观国内、国际统计数据。1990~1998年,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企业因普遍实施了MaalI和ERP,使库存总额平均占销售总额的比例控制在1.3~1.5%,而我国同期仅产成品资金占销售总额的比率就高达8—10%。发达国家库存商品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不超过1%,中等发达国家不超过5%,而我国却高达37%以上。所有这些表明。由于管理上的落后,我国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差,信息不畅使决策的有效性较低,而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案。当然,不是任何企业欲建立信息系统就立刻能建立的,在我国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系统往往需要结合企业管理脱胎换骨的改变。

三、中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

中国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经历了从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直至今天许多企业渴望实施的过程。然而,许多企业对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只停留在文字处理为主的基础之上,大多数企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恐怕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领导人对计算机能力了解偏少不无关系。而对于一些已有信息系统意识的企业来说,不少管理者仍然存在一个观念偏差,如有的以为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利,建立信息系统是在现有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等等,对于正在实施或已经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来说,也存在着软件开发公司为迎合用户的当前需要,不对原企业流程作实质性改变,不对企业工作特点作详细调查分析,盲目推销定型产品,致使信息系统没有生命力,直至影响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商的信誉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都是开发与被开发双方缺少理智、清醒的认识造成的,如果大家都对信息系统有一较深刻了解,所有工作就会轻松愉快许多,这大概是目前软件咨询企业逐步繁盛的一个原因。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邓志雄曾著文指出,目前困扰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1)基础管理不扎实。(2)战略管理不到位。(3)综合管理不系统。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再造企业的神经系统,就能改善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优化企业的消化系统,强化企业的运动系统。

中国缺乏关于ERP的知识,这个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ERP的知识教育和培训,而在这些方面教育和培训之前,突飞猛进的实施ERP是十分危险的。这可能是SAP在中国没有成为一个大公司的原因。德国著名软件公司SAP公司全球执行懂事彼得博士如是说。

ERP在中国的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些企业从中获得了荣耀和辉煌,而更多的企业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业界关于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过很多的讨论,从分析和讨论的大量内容来看,我还是同意SAP全球执行懂事彼得的说法:中国需要教育和培训,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需要对信息系统思想理念的宣传。

四、对信息系统的明确认识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

从中国的信息系统现状可以看到,信息系统在中国要得到普及,需要相关各方对其深刻理解,当然,不同层面应该理解的方向和深度亦有不同:

1、决策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管理上有时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信息系统经常涉及到一个革命性的观点BPR——企业工作过程再造工程,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邓志雄副司长所论的我国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综合管理不系统的问题就需要在此再思考和再设计中进行研究和解决,BPR实现的两个重要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和组织改变,BPR是管理工作的彻底变革,更是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管理上的改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局,更何况“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BPR需要决策者的魄力、胆识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刻认识。魄力是与生俱来和后天经验造就的,而认识却是需要学习的。本企业是否具有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基础?本企业是应该先理顺管理再上系统,还是应该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管理的调整?本企业是需要一次性实现ERP辽是先实现其中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只有深刻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对本企业的情况又有深刻的了解,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所带来的效益或者损失常常是以千亿元来计算,因此,决策者最应该接受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2、信息系统的成功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绝对支持,需要高层决策者的理解。高层管理者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就是决策者,是经理级的企业领袖,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得到这些具有人权、财权的高层管理者的直接支持,或者说: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由这些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在信息系统理论中,这一理念称为第一把手原则。

第一把手原则存在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信息系统的实施常常需要企业组织机构的改变,这种机构改变往往伤及某些个人乃至中层领导的权力和利益,只有第一把手才有解决这种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能力。第二、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第一把手这一经济后盾,信息系统的顺利完成是没有保障的。显然,这里的第一把手必须深刻理解信息系统,才会达到信息系统所要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山东东阿集团采用ERP之前事先对ERP并不了解,是经过多次选择,被动的进行了学习,如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解,企业所走的弯路可能就要少得多。

3、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理解和支持。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出错会产生严重后果,数据是一个流程,由数据产生的结果最终影响决策。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之上,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应使基础数据具有完全性、准确性、可靠性。没有全体职工的集体配合。这三性是很难做到的。

如前所述,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是将老系统中能用计算机实现的部分简单的用计算机进行代替,而需要涉及到许多管理的变革,涉及到人员的变动,当员工没有足够的认识时,这种变动的阻力异常大,而当员工理解了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时,工作势必轻松许多。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大多为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必须通过与企业各层人员的交流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状况和管理需要的深刻理解,如果企业各级员工对开发过程、开发方法、开发目的等全然不知,开发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的交流势必十分艰难,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开发工作难度增加,时间延长,经费增长。

4、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开发者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开发公司如果把眼前利益放在首位,则会迎合企业的需要,给企业一份目前满意的产品,而目前满意的产品常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旦企业因故变动,信息产品就会失效,其结果是企业蒙受损失,开发公司乃至信息系统信誉受损。实际上,软件厂商销售的应是管理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目前信息系统先进的开发方法如UC矩阵则是管理思想与开发方法的结合,这些方法的使用正是从长远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司信誉的保障,据了解,中国软件公司目前很少应用这类方法,原因是开发人员以纯技术人员居多,对此类方法理解不够深刻,同时,还有开发公司更注重眼前利益的原因,由此可见,开发人员仍需加强信息系统理念的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对大多数非IT行业的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即使是业内人士,对其学科内涵,许多人恐怕也只是一知半解。可是,当您稍加留意,您就会发现,即使是在一些地方小报上也时常能见到推销信息系统的广告。足见其使用的广泛,竞争的激烈。确实,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信息系统应用能否成功,关键并不是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与企业的管理体制、领导的思想认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认识和理解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所有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是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由此。笔者认为:应广泛进行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教育,使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个体。这一点对中国企业十分重要,对于即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企业尤其重要。

    一、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依照教科书上的概念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发展、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通俗地说,信息系统是利用数学、管理、计算机技术,支持企业管理的管理软件。正因为是管理软件,加上管理工作的复杂,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比率实在太低。时下,国内外各软件厂商推崇的ERP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即便在国际上也不到20%,可正是这不到20%的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令众多渴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企业趋之若鹜。电子商务的设想。跨国公司的需要……,所有这些从来就没有让ERP沉寂过。更何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不仅仅指ERP这类大项目,其范围囊括所有辅助管理的管理软件。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均具重大意义

    可以想象,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收获是巨大的。以山东东阿集团为例,九九年拥有全国四、五十个办事机构,互传信息极不方便,过去各地合同都是签好后邮寄回来,经很多手续才能到货,尽管大家十分尽力地提高效率,但销售商仍然意见很大。实施ERP后,在网上签合同,一切处理迅速有效,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除此以外,岗位工作量的精确测试,客户资源的共享,财务数据的方便核对,提高了工作3西啐,降低了成本。:睹住了漏洞,也提病了人员的整体素质。综观国内、国际统计数据。1990~1998年,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企业因普遍实施了MaalI和ERP,使库存总额平均占销售总额的比例控制在1.3~1.5%,而我国同期仅产成品资金占销售总额的比率就高达8—10%。发达国家库存商品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不超过1%,中等发达国家不超过5%,而我国却高达37%以上。所有这些表明。由于管理上的落后,我国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差,信息不畅使决策的有效性较低,而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案。当然,不是任何企业欲建立信息系统就立刻能建立的,在我国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系统往往需要结合企业管理脱胎换骨的改变。

    三、中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

    中国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经历了从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直至今天许多企业渴望实施的过程。然而,许多企业对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只停留在文字处理为主的基础之上,大多数企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恐怕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领导人对计算机能力了解偏少不无关系。而对于一些已有信息系统意识的企业来说,不少管理者仍然存在一个观念偏差,如有的以为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利,建立信息系统是在现有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等等,对于正在实施或已经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来说,也存在着软件开发公司为迎合用户的当前需要,不对原企业流程作实质性改变,不对企业工作特点作详细调查分析,盲目推销定型产品,致使信息系统没有生命力,直至影响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商的信誉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都是开发与被开发双方缺少理智、清醒的认识造成的,如果大家都对信息系统有一较深刻了解,所有工作就会轻松愉快许多,这大概是目前软件咨询企业逐步繁盛的一个原因。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邓志雄曾着文指出,目前困扰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1)基础管理不扎实。(2)战略管理不到位。(3)综合管理不系统。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再造企业的神经系统,就能改善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优化企业的消化系统,强化企业的运动系统。

    中国缺乏关于ERP的知识,这个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ERP的知识教育和培训,而在这些方面教育和培训之前,突飞猛进的实施ERP是十分危险的。这可能是SAP在中国没有成为一个大公司的原因。德国着名软件公司SAP公司全球执行懂事彼得博士如是说。

    ERP在中国的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些企业从中获得了荣耀和辉煌,而更多的企业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业界关于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过很多的讨论,从分析和讨论的大量内容来看,我还是同意SAP全球执行懂事彼得的说法:中国需要教育和培训,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需要对信息系统思想理念的宣传。

    四、对信息系统的明确认识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

    从中国的信息系统现状可以看到,信息系统在中国要得到普及,需要相关各方对其深刻理解,当然,不同层面应该理解的方向和深度亦有不同:

    1、决策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管理上有时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信息系统经常涉及到一个革命性的观点BPR——企业工作过程再造工程,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邓志雄副司长所论的我国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综合管理不系统的问题就需要在此再思考和再设计中进行研究和解决,BPR实现的两个重要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和组织改变,BPR是管理工作的彻底变革,更是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管理上的改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局,更何况“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BPR需要决策者的魄力、胆识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刻认识。魄力是与生俱来和后天经验造就的,而认识却是需要学习的。本企业是否具有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基础?本企业是应该先理顺管理再上系统,还是应该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管理的调整?本企业是需要一次性实现ERP辽是先实现其中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只有深刻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对本企业的情况又有深刻的了解,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所带来的效益或者损失常常是以千亿元来计算,因此,决策者最应该接受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2、信息系统的成功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绝对支持,需要高层决策者的理解。高层管理者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就是决策者,是经理级的企业领袖,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得到这些具有人权、财权的高层管理者的直接支持,或者说: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由这些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在信息系统理论中,这一理念称为第一把手原则。

    第一把手原则存在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信息系统的实施常常需要企业组织机构的改变,这种机构改变往往伤及某些个人乃至中层领导的权力和利益,只有第一把手才有解决这种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能力。第二、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第一把手这一经济后盾,信息系统的顺利完成是没有保障的。显然,这里的第一把手必须深刻理解信息系统,才会达到信息系统所要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山东东阿集团采用ERP之前事先对ERP并不了解,是经过多次选择,被动的进行了学习,如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解,企业所走的弯路可能就要少得多。

    3、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理解和支持。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出错会产生严重后果,数据是一个流程,由数据产生的结果最终影响决策。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之上,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应使基础数据具有完全性、准确性、可靠性。没有全体职工的集体配合。这三性是很难做到的。

    如前所述,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是将老系统中能用计算机实现的部分简单的用计算机进行代替,而需要涉及到许多管理的变革,涉及到人员的变动,当员工没有足够的认识时,这种变动的阻力异常大,而当员工理解了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时,工作势必轻松许多。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大多为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必须通过与企业各层人员的交流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状况和管理需要的深刻理解,如果企业各级员工对开发过程、开发方法、开发目的等全然不知,开发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的交流势必十分艰难,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开发工作难度增加,时间延长,经费增长。

    4、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开发者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开发公司如果把眼前利益放在首位,则会迎合企业的需要,给企业一份目前满意的产品,而目前满意的产品常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旦企业因故变动,信息产品就会失效,其结果是企业蒙受损失,开发公司乃至信息系统信誉受损。实际上,软件厂商销售的应是管理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目前信息系统先进的开发方法如UC矩阵则是管理思想与开发方法的结合,这些方法的使用正是从长远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司信誉的保障,据了解,中国软件公司目前很少应用这类方法,原因是开发人员以纯技术人员居多,对此类方法理解不够深刻,同时,还有开发公司更注重眼前利益的原因,由此可见,开发人员仍需加强信息系统理念的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5

[摘要]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IA)这一概念从其提出开始,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深化以及网络空间功能的不断扩大,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将其应用到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去,在综合信息构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换角度思考,建立基于信息构建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型(DMBIA),提出一个崭新的信息系统开发理论,突出体现“以用户为中心、使用户可理解”的思想核心,并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关键词] DMBIA信息构建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构建师

一、引言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IA),是美国建筑师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在1975年首次提出的。在将信息的收集、组织和表示与建造建筑物的相应过程进行比较之后,其认为在满足使用者需求这一点上,构筑信息建筑物与构筑物理建筑物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于特定目标的建筑设计工作,由此创造性的提出了IA这样一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信息构建在国外的研究已30多年,近十年的发展最为突出,从2000年开始,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ASIST)已经连续六年举办了以IA为主题的峰会,而在中国,则开始于2001年在湖北襄樊召开的新世纪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而其在中国的真正研究与推广则可以视2001年在湖北襄樊召开的新世纪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为起点。IA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信息载体及其所依托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推广,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信息爆炸,信息生态环境日渐复杂、冗余,如何从复杂繁多的信息中把握提取对企业有用的信息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IA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或者说是缓解这一问题,它的出发点在于关注用户的感受,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改善信息浏览、信息检索和数据交换等各方面的信息处理和展示,以用户可理解为最终目标,构建信息。

信息构建的发展近年来越发迅速,在某些领域中也有重大突破,但归纳而言其主要的应用领域较多体现在网站设计、网络信息管理等方面,在其他领域的涉及相对而言比较的少。而本文借此欲创造性地尝试把信息构建的理论应用到信息系统开发中去,分析传统信息系统开发的不足,换角度思考信息系统开发,并提出相对更为有效合理的基于IA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并希望为以后信息构建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作铺垫。

二、信息构建与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成熟阶段,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也较为常用的方法,本文称之为传统开发方法,如生命周期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的开发方法也不断涌现,大多是基于某种软件技术的,如基于UML技术、基于web、基于internet交互技术的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作为一项耗资大、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相应的开发方式来实现,就无法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但在综合这一系列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后,发现目前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MIS的重复建设,企业的各个部门往往会出现多个职能域的MIS,而各个MIS之间又普遍存在“孤岛效应”,重复建设很难避免;MIS建设缺乏全局性、战略层面的意识,造成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信息流在部门内、各部门间以及本单位与外部单位之间流通的不顺畅;信息可理解不突出,这也是目前就突出的问题所在,即使是系统最终能够发挥出其有效性以及可用性,而在其实施阶段,使用者不得不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以及适应这一系统,通常情况下很难完全掌握系统的操作,也就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ERP在我国发展的“早死”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信息构建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突出核心思想为“以用户为中心,使用户可理解”,国外一些学者已经在很多领域作了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如Elaine G.Toms的信息交互模型、Sarah bidigare的Shopping cart模型、Louis Rosenfeld的企业信息构建模型(EAI Roadmap)等。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本文将信息构建的方法论和思维应用到信息系统开发中去,在弥补传统开发方式不足的同时,也希望使最终开发的信息系统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保证系统的易用性和有用性。

三、基于IA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型

在充分理解信息构建理论以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内涵、方法、现有模型或方法的基础,建立基于信息构建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型(The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DMBIA),根据图1可以了解其具体包括六个流程:信息概念设计信息内容组织信息结构设计信息界面设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评估。

1.DMBIA的基本流程

(1)信息概念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以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用户为宗旨,了解企业现状,确定用户需求,包括信息系统需求企业用户的整体环境,企业优弱势,系统目标以及系统可行性等等。现状了解主要采用市场调查,同时与其他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市场调查分析的核心在于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或者说是信息构建师怎样去理解用户信息。以网站信息系统为例,包括理解网站系统建立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谁是潜在的观众?人们为何使用你的网站?如何按照重要性程度为每个目标排序?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特征?竞争对手的现状?网站的特性和标准,比如下载时间、网页大小、版面、外观和感觉等等?在确定所有以上问题的答案后,再次征求意见,最终得到客户认可的网站目标。

(2)信息内容组织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掌握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方法,组织信息内容,形成定义信息结构的文档。作为模型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内容组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后期流程的成效。其目的在于能够合理地对现有的用户信息进行归类、区分,尽可能实现所有系统使用者的需求,以便后续的结构设计、定向检索等。信息组织一直是传统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其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是分类方式以及主体方式。目前,国内外信息构建师较为关注的是沃尔曼先生提出了“LATCH组织模式”、Louis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提出的精确组织方法[8]和模糊组织方法以及孟广均先生提出的信息组织体系。

(3)信息结构设计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搭建用户的整体信息结构。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经验,去了解信息,理解信息。但当一个信息系统没有提供背景知识时,就必须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结构,来形成背景知识以便让观众循着这个结构联想或学习,了解信息的内容,进而找到所需信息的所在地。因此关键点集中在寻找一种结构,一个能最简便表达主题的、正确的、特有的组织格式,能够使读者忽略无关信息,最快发现感兴趣的东西;一个能够容纳信息,以及决定所要显示内容的结构。在信息结构设计时,同样必须完全把握贯穿模型始终的核心思想即需理解用户信息,掌握用户需求。为保证最终的设计结构满足系统目的,信息构建师应从不同的环境中选择需要的信息,并将这些零碎的内容片段的各种元素设计成为一个结构完美、和谐、统一、有机的整体。

(4)信息界面设计

信息界面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外观设计、视觉设计,以用户理解为主。信息界面设计的效果体现在能够使那些对信息系统不熟悉的用户通过一定的简单了解或操作就能够直接使用信息系统,并获得所需的信息。信息构建与界面设计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设计潜在系统结构的早期阶段,就需要界面设计人员的参与,因为潜在的信息构架必定会影响其在用户界面水平上所做的工作。界面是一个桥梁,许多的对话和交互都是从它开始的,它也是商业目标和用户体验的交叉点。好的界面设计能从表达潜在目的的背景中生成一个有效的、引人注意的视觉体验。信息界面设计主要内容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是界面的美观性,用户的可接受性,另一个则是要体现足够的系统导航性。

(5)信息系统实现

该阶段将软环境的设计向硬环境的设计转变,整个信息系统实现流程按照笔者模型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软件选择,硬件购置,网络布局,系统调试等几个方面。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信息构建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和与其他相关人员配合进行。该阶段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构建是基于各个学科知识理论之上这一特点。

(6)信息系统评估

该阶段是对系统实现效果的评估,主要是指与用户需要的符合性以及与预先目标的一致性。评估的方面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组织、信息结构设计和信息界面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在这里根据信息构建的原理,提出基于用户的信息构建评估,即系统必须体现可用性、信息使用户可理解。以网站设计为例,其主要涉及到内容组织评估,包括内容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内容登机划分是否标准等;信息结构评估,是指内容的组合连接,也就是信息片断是否符合用户所需;信息导航评估,是指导航要数是否清晰,冗余是否多,标识是否明显;信息检索评估,是指检索反映速度是否较快,检索结果是否达到用户满意,检索结果信息展示是否用户可理解等;界面美观评估,是指其信息网站界面基调是否一致、是否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等。

2.DMBIA的基本原理

在模型具体应用中,各个阶段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最终系统的用户可理解,保证在企业对信息需求和利用日益扩大的今天,通过信息构建,可以更好的了解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价值。因而各个阶段始终体现以信息可理解为目的。信息的变化按照周晓英博士的理论,一般可以划分为信息片断、信息集合、信息结构、信息空间四个信息状态,见图2。

模型的构造遵循信息构建的原理,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构建理解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并考虑信息系统开发的适应性,模型开发原理主要按照信息状态变化过程的四个方面 展开,即:

信息片断的集成原理,是指信息构建过程是从信息片段的采集开始,对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集成准则,集合所采集的信息,简单而言,把采集到的用户未知的信息转换为用户可知的信息,主要涉及到三大方面,集成各种信息资源、综合合理应用不同的媒介和工具、信息最佳有效集成。

信息集合有序原理,是指信息构建过程中对信息集合中信息内容的组织和信息形式的表达形成有序、逻辑、主题鲜明的信息结构体系。

信息结构展示原理,是指信息构建师为序化后的信息设计一个协调一致的、功能化的信息构架,简单的说就是设计一个信息展示界面,一方面有效地展示信息系统构建用户所需表达的信息,另一方面使信息系统使用户能感知信息结构中所存在的信息,可以方便地、心情愉悦地从中获得信息,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信息空间优化原理,是指信息构建过程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在复杂的庞大的信息空间中帮助人们缓解信息环境造成的心理上的迷惑或行动上的困境,减轻人们认知负担,加强人们信息感知和信息捕捉能力,促进信息接受和利用。

3.DMBIA的基本原则

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信息构建师除了必须在理解信息构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同时必循遵循信息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信息构建其他学者所制定的原则之上,结合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的自身规律,得出以下几点模型应用的原则: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是指信息构建时要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理解、用户的兴趣、用户的习惯、用户的期望、用户的评价方面开始设计和运作。

整体性最优原则,是指必须从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事物,从整体目标和功能出发,正确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就是把复杂问题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以方便求解。

突出设计原则,是指重视对信息结构、信息界面或信息内容的外观和展示形式进行设计。

美观与功能平衡原则,是指信息构建时要考虑构建结果应当具有的目的和效用,为目的服务而不是为外在的东西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因特网;信息时代;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71-02

一、信息管理的含义以及它所具有的特征

(一)含义

信息管理指的是人类为了有效地研发和使用信息资源,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的社会活动。通俗地讲,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以及一些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储存信息等工作。

(二)特征

1.信息管理的管理特征

管理工作包括信息管理,所以管理的一般性能够体现在信息管理上。比如说:管理的基本职能我们知道,它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并且管理的主体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并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然而这些特点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得到体现。但是,信息管理又具有自己的一般特点。一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二是信息管理存在于管理过程之中,有其自身的管理,同时支持其他管理活动。

2.信息管理的时代特征

一是信息需求量迅速扩大。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国与国、国与地区之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交往逐渐频繁,以至信息大量产生。同时,信息组织与存储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储存积累可靠便捷。二是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赖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使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三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信息处理工作的方法百花齐放。信息对管理工作的作用大大提高,信息的处理方式方法也就变得复杂。早期所谓的信息加工就是指一种经验性的加工或者就是低级的计算。而现在的加工处理方法不仅要依靠数学方法,还要使用数理统计、和人工智能等方法。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及其作用

(一)信息管理的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在像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利用,而且经过漫长的不断研究开发,以英国为代表,有关管理信息的系统软件被广泛使用在生产生活、运输交通等各个行业,早期人们称信息管理为无纸化、无笔化管理方法。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技术相对发达国家是比较落后的,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计算机软件研发受限以及软件研发人才稀缺,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造成了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再进行汉化、改造,变成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或各行各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技术的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符合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国家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满足国内各行各业包括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减少对国外系统的依赖性,逐步健全我们自己创造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享受现代化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利益。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1.辅助分析作用

在事业单位对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需要决策和监督时,就要依靠各种数据信息。如果以人工手动方式来处理数据,那样得到的只能定期报告,很难满足事业单位的需要,使得事业单位的决策活动只能是依靠经验,这样往往带有盲目性。但是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信息储存起来,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能保证决策监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节约人力、物力

由计算机处理大量、重复的信息管理工作,所以可以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关键的是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以后,所有的工作都由它来完成处理和保存等工作,这样可以省略人工方式处理环节,最后达到减员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成果。

3.信息管理系统可促进事业单位组织管理的职能优化合结构优化

信息管理系统的本身就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和管理方式方法不妥当等问题,所以在这问题上,就会涉及事业单位原有的职能分配问题、机构设置问题是否恰当,因而需要进行管理职能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

4.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

当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信息时,它的速度远远大于人类手工整理的速度,这样就会使管理信息的提供时间不短缩小,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大加快了事业单位业务办理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5.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组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报考计算机专业人员不是很多,而且又缺少懂计算机技术懂管理的人才;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依靠技术管理人员,那么技术管理人员如果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了解,信息管理系统就不会成功开发出来。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想要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必须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事业单位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办公工具被人们发明,造成人们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事业单位也同样向往现代化办公的发展方向,但是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更好地管理,这项工作的确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艰巨工作,原因是这些数据和信息需要快速的分析处理也要有很高保密要求,以往都是使用人工方法,而存在的弊端多之又多,比如说:浪费办公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其次人为管理难免会出现错误,并且调节时也会很是麻烦,费时,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发展以及数据库被广泛地应用,为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带来了很大改变,所以事业单位对这种信息管理的模式迫切需求,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给事业单位的办公带来很大便利,这样就更能够节约办公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更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类保管。但是任何事物在接触的初期都会产生磨合,那么事业单位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会有哪些弊端呢?下面让我们举例说明。

四、在事业单位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现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不同的影响因素,从它的实施效果来看,还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那么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阶段

1.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什么目的呢?这个问题是每个事业单位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之前明确的首要问题。为了急于满足事业单位信息整理的需要,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对问题欠考虑的情况。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准备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的准备计划。信息管理系统的载体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维,这就要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做出恰当的变化以及更好的优化。

2.解决导入阶段问题的对策

第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说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宣传工作、选择什么样的团队等,做好准备工作,就能为接下来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加强上层管理者对实施信息管理的全面的、清楚认真的认识,这样就会影响到基层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认识以及实施的最终状况。

(二)研发阶段

1.存在的问题

研发阶段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信息管理系统研项目依靠什么方式?如果采用外包方式,软件开发商需要承担软件开发及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如果采用内部研发方式,事业单位的内部员工需要承担相同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对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研发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现在一部分事业单位都采用研发外包的方式,但是外包往往使事业单位不重视调研和开发,缺乏研发的积极性,认为把研发的工作交给开发商做就可以了,这样就造成在应用的时候软件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2.解决研发阶段问题的对策

研发工作需要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如果在市场调研方面没有基层参与,只有事业单位的上层领导独自决定,容易造成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满足整个事业单位机构的真实需要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提高不明显的情况。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在基层员工的帮助下进行技术建模,要尽量定制出适合事业单位各个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

(三)运行阶段

1.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研发阶段解决了遇到的困难,但是不代表运行阶段就会轻松很多。例如研发阶段过程中解决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技术上的,但是在运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是属于“人”的问题。“信息”和“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最重要两个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人”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靠人来实施,而因为系统的实施会带来对员工的观念的冲击,使其产生预期的效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解决运行阶段问题的对策

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工作正如上文所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有关“人”的因素。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想要一步到位很困难,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推进。在起步阶段不一定要马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是要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进行。

五、意见和建议

事业单位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去进行改进,那么就其安全性设计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存在的特点,对其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在引入的阶段必须要注意机构身份的识别,事业单位数据信息进入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严格把关。二是对于单位内部的信息的进入和管理的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个人,这样就避免任何的细节性错发的发生。三是利用其他与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安全保护系统为工具,对数据库信息的安全进一步保护。

事业单位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在进行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时,要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掌握系统结构和数据库信息的相关知识,才能推进信息管理系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