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方法范例6篇

早产儿护理方法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1

引发早产的因素很多,母亲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比如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病、糖尿病、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等。另外,子宫、胎盘、脐带及附属组织有异常,多胎、胎儿畸形等,均可促使早产和低体重。近年来,专家认为50%~80%的早产、低体重可能与绒毛膜炎症有关。上述因素中有些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产前定期与适时检查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并发症较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感染会引起菌血症发生,给治疗护理带来很大挑战。我院新生儿科每年出院2千余人,约1/3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一年收治体重不足1 500克的早产儿约四五十例,其中胎龄最小27周,体重最小750克。体重低于1 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身体只有巴掌大小,胳膊像我们大人的手指粗细,皮肤薄嫩得仿佛一碰就破,往往出生后不能顺畅呼吸,皮肤青紫,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需立即给早产儿进行气管插管、猪肺磷脂液注入肺内促进早产儿肺泡张开,使其能够自由呼吸。呼吸关仅仅是早产儿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闯不过去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在医生的帮助下,在呼吸机的辅助通气下,大多数早产儿最终可以顺利脱离呼吸机,但是呼吸暂停会伴随宝宝很长时间,需要24小时专人守护,随时观察宝宝的呼吸、心跳、指脉、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现早产儿不能自主呼吸,就及时刺激,“提醒”早产儿呼吸。此外,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精神反应好不好,吃奶能不能消化,有没有出现腹胀呕吐,大便有没有排,尿量是否正常,肤色有没有苍黄发花,任何一点细微的异常都很重要。

早产儿各脏器功能极差,特别是消化功能,哪怕一丁点的饮食不当,都会引起腹胀呕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有生命危险。刚开始喂食需每次从1毫升开始,从胃管中给宝宝注奶,逐渐增加奶量;一旦宝宝腹胀,消化不好,就要减少奶量,甚至禁食,等肚子恢复后,再重新开始喂养。有些宝宝喂养困难,到一个月还消化不了5毫升奶。因为早期奶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为了宝宝足够的营养,为了宝宝的体重增长,医生每天会为宝宝计算静脉营养,除了算每天的液体总量,还要考虑每小时输入糖的速度,热量能否满足生长需要。每天测量体重,每周测量身长头围,绘制生长曲线,评估宝宝有没有正常生长。

早产儿的抵抗力非常差,容易反复感染。为了减少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体重低于1 500克的早产儿最好住在一个单独的房间,躺在温暖的多功能暖箱中和柔软舒适的“鸟巢”里,平时只有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可以触摸宝宝。所有接触前都要洗手,尽量减少有创操作,所有的操作集中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触摸宝宝的次数。为了减少扎针,减少疼痛刺激,可以为这些早产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不仅可以长期输液使用,还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2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重组护理流程,包括非营养性吮吸,喂养之后进行俯卧位和腹部抚摸等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婴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0.27±4.2)d,对照组婴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6.7±7.26)d,观察组婴儿恢复出生质量时间为(6.13±3.5)d,对照组婴儿恢复出生质量时间为(13.4±5.27)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护理流程早产低体质量儿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1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10-01

早产低体质量儿是指婴儿的胎龄在34周以下,体质量小于2kg左右的早产儿。由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肠胃功能发育并不成熟[1],在喂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耐受情况,并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育发展,使其体质远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如何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并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72例患者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34例;所有患者的平均胎龄为(29.6±6.5)周;其中纵产47例,横产式25例。对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36人,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下面进行分析。

1.2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性的喂养方法,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第一,给予观察组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患儿的情况。

第二,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吮吸、对喂养后的患者采取腹部抚摸等综合性措施,通过进行重组护理,将护理循环贯穿在整个新生儿的护理当中。对低体质量儿进行胃管喂养之前实施非营养性吮吸10min左右。

第三,在进行喂养之后,对患儿采取俯卧位,并在婴儿专用的卧垫中用温水进行灌注,并将卧垫放置在早产儿暖箱内,根据早产儿的情况进行安放。对早产儿的进行调整,让其舒适地俯卧在小枕垫上,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确保早产儿的卧位安全。

第四,主要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在每一次的俯卧之后,要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5min左右。方法为:使用掌心在患儿的腹部,以脐部为中心,由内向外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抚触,注意用力均匀,并使用手指对左侧的小腹部进行轻柔按摩10min。所有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前,使用婴儿润肤油对手掌进行,再对患儿进行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情况,稍微增加一点压力,观察婴儿的反映,若婴儿出现哭闹、肤色反应等情况,则马上停止。

1.3疗效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的鼻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过程的呕吐、呼吸暂停等情况进行记录。每天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质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喂养相关情况分析。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鼻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质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如表1所显示:

2.2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不耐受情况主要包括: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呼吸暂停等,详细如表2所显示:

3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进行重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情况。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重组护理,采取非营养性吮吸不仅缩短了喂养的时间,还保障了营养供给,从而有效促进低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有效增加患儿的质量[2]。经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0.27±4.2)d,恢复出生质量时间(6.13±3.5)d,两者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重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兰卫华,郑丹丹.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0-3621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8-02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较低,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1]。随着早产儿的管理以及治疗的不断完善,解决早产儿出生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难题就是早产儿的喂养[2]。本研究将对100例行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女孩,62例男孩,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28-36周,平均胎龄为32周。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1.2.1 喂养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单纯的鼻胃管营养喂养,并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孔橡皮吮吸,并对其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次喂养前后以及喂养过程中,让其吮吸橡皮5分钟,每天喂养7-8次,其吮吸周期为2周。

1.2.2 配方乳以及营养方案 本研究所有早产儿均选用同一款特定配方奶粉,在其出生后6-24小时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来对其喂养的次数以及喂养量来进行制定。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前,必须对其胃滞留物的量、性质以及胃排空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其残余的奶量来确定新鲜奶液的注入量。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以及回抽过程中,其速度不能过快,以此来避免早产儿出现“胃轻瘫”的情况。

1.2.3 护理 在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当早产儿胃内的奶液残留量低于上次喂养的1/3时,就必须将残留液打回,然后在将奶液补充到预计量。当早产儿的腹胀情况较为明显时,必须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 结 果

在观察组的早产儿中,有2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40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0.7±2.1)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8.6±4.0)天,48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在对照组的早产儿中,有14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9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4.8±2.9)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11.1±3.2)天,36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两组早产儿的反流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耐受情况、胃残留的发生率等、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 讨 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3],胃肠运动功能在肠腔内运转、食物磨碎以及食物混合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相对较低,其胃肠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早产儿在出生后保持与子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其胃肠的负担相对较重,通常还会出现胃排空时间延迟以及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进行治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来对患儿进行饲养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管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非营养性吸入加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的次数,而且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有助于早产儿的胃肠道营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636-638.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4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一般状况尚可,无需进入NICU监护,无NICU指征,如先天性缺陷、颅内出血、胎粪吸入性肺炎;②家属知情同意;③未参加其它相关研究;④未接受其它专业性的新生儿护理,如母婴同室、新生儿游泳。共纳入对象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孕周30~35周、平均(34.1±0.4)周,体质量1641~3125g、平均(2288±125)g。择期剖宫产104例,意外终止或催产31例。Apgar1min评分5~10分、平均(8.2±1.1)分。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例,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出生孕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温箱内监护,临床护理以新生儿护理、喂养、温箱管理为主。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3℃~35℃,湿度控制在55%~65%。以早产儿配方喂养,2h/次。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1)鸟巢制作:选择特供的柔软、光滑全棉布料,裁剪成1m×1m大小棉垫;以新生儿枕骨为长轴、肩骨为短轴,预先测量,将棉垫围拢,做一围拢高约10cm(折叠口处最短约5cm),呈椭圆形“鸟巢”围垫,放入温箱,预热5min,待温度达33℃~34℃即可;(2)放入:将早产儿放入暖箱,适当调节“鸟巢”周围领,使早产儿四肢、头颈与棉垫微微接触,适当调整小儿、棉垫褶皱,避免患儿伸展受限,使患儿颈下垫软枕、护肩可自由活动;(3)管理:试棉垫污染情况,可更换“鸟巢”棉垫。

1.3观察指标

胎便出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日数、开奶时间、出生1周后反射积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健康教育指导;早产儿;影响;分析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3]冼倩红,李婉嫦,叶晓玲.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87-888、865.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6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DiaoChaoShi nursing effect of nursing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in August 2011 to September 2013 of 6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s premature random point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adopting DiaoChaoShi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remature babi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ble vital signs, eating and weight also increased obviously, growth rate i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iaoChaoShi c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linical nursing.

【 key words 】 DiaoChaoShi nursing effect analysis in preterm neonates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 早产儿 效果分析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新生儿[1],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且胎龄愈小,体质量愈小,病死率愈高[2]。因此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针对一问题,我们在新生儿病区专门为早产儿的暖箱配备了一个U形小窝,这个小窝我们称它为“鸟巢”。我们对实施“鸟巢式”护理的早产儿生命体征、进食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早产儿中,男16例,女14例,出生胎龄为30―34周,平均32.3周,出生体重1268―2359g,平均1989g;其中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7例。对照组30例早产儿中,男13例,女17例,出生胎龄为31―35周,平均32.8周,出生体重1397―2281g,平均1864g;其中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5例。两组早产儿在经口喂养不足时均给予静脉营养。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用柔软的棉质包被对角折叠后滚筒式卷成长条状,围成一个U型小窝,形似鸟巢,中间能容纳婴儿的身体。使用前先将“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到33―34℃,然后将早产儿裸身放入暖箱,颈下垫软垫,保持婴儿颈部伸展,再根据早产儿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

1.2.2 对照组 : 采用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每天记录2组早产儿进食量、体重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许多欧洲国家的新生儿病房,为了控制新生儿的身置,有利于新生儿头部的固定或半固定,阻止这种突然的惊吓造成的应激反应,开始采用“鸟巢”护理[3]。目前,“鸟巢”护理已经作为新生儿个性化发育支持护理的项目之一[1],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鸟巢式护理是在暖箱或辐射台的基础上,再为早产营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周边用布卷围成,使其体表温度、热量聚集在鸟巢内不易散发出去,使鸟巢的环境温度始终处于早产儿的适中温度,并且鸟巢的大小可以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减轻热卡的消耗[4]。同时使早产儿有边界感与安全感,可达到抚摸及固定的效果,其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

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时,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原则为四肢中线屈曲位,这样可以发展婴儿的手嘴综合能力,使其易自我安慰,促进口腔满足感,使奶量增加,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长快[4]。我们通过对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观察,发现“鸟巢”护理相比较传统护理方式,可以增加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另外因为早产儿病室为无陪病房,而早产儿又不具有语言能力,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护理人员极易忽略早产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及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和亲情的交流[3],而鸟巢式护理恰恰能起到了抚摸及按摩的效果,可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满足了早产儿心理需求,减少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早产儿采取鸟巢护理,可以增加其每日进奶量,有效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实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早产儿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晖,张爱霞,早产儿“鸟巢”式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33:97.

[2] 林霞.鸟巢式护理与传统护理方法对早产儿的护理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7: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