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例6篇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46-02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学好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将有可能出现弃学的现象,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在从事相关机电类工作当中解决实际问题都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针对高职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普遍现象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新课程导入、一体化教学、第二课堂建设、开放式教学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精神。

一、新课程导入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都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开课,在此之前的机电类专业课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及机械制造基础。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涯后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在减退,还有较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第一学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在此门学科的绪论中不作适当的引导,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觉得没有兴趣,之后再想让其改变观念就更难了。因此,笔者在绪论中是以提问的形式作为开头的。比如:了解自己日后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内容吗?知道自己毕业后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技能吗?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关注毕业后的情形,这是可以提起他们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展开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接着把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告诉学生,这时要注意一定要有新意才能吸引住学生,比如:本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将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用实物模型加装配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先是理解图中每个零件的实物样式,然后讲零件的装配顺序与装配工艺要求,再接着讲机构的工作原理,最后是要求小组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设计或改造设计,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自主分析、参与、团队间进行竞赛,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还将学到CAXA三维实体设计软件的应用,同时学生可自带电脑进行创新设计,为配合大家的学习,在第二课堂还开展拆装设备比武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三维设计大赛。

笔者这样的授课方式比传统的纯理论满堂灌更受学生的欢迎,比赛活动的开展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因此,为引导学生的学习由最初的兴趣到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正确引导与传授知识,使学生持续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学生保持一种健康快乐的交流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创作过程,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共同进步的状态。

二、一体化教学

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首先要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的谋生能力即有理论基础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讲课应不拘泥于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实训中心或车间进行,有些内容转移到实训室内对着实物进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拆装或操作,这种直观的感受是在教室内用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的。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从事设计工作的相对较少,他们工作当中需要的是知识的运用而非设计。设计人员在完成设计任务时普遍的思维过程是从设备的输出件要完成的任务开始倒推至动力输入件,而其他工作人员在最先读图或看实物时更多的是从寻找动力输入件、物料输入端开始顺序延伸到设备的输出件。

因此,教学顺序设计为先到实训中心认识电动机、联轴器、平键、齿轮传动、带传动、轴、轴承、螺纹联接等,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这些实物的模型、特征及功能,形成感性认识。而后再回到教室,根据实物模型、装配图来分析其中的构造原理,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相关内容的小范围设计。比如:讲解凸轮机构时以凸轮的作用、可实现的功能、各组成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及结构上的关键点的学习为主,弱化凸轮轮廓曲线的求解。授课时先展示一凸轮夹紧机构,还让学生亲自推动手柄感受一下,然后再播放一段不同形状的凸轮工作的视频,给学生在脑中先形成一个感性认识,接着问学生哪个是输入件?哪个是输出件?让学生再看一遍视频,接着把视频中的机构装配图展示出来,学生组成小团队进行分组讨论如上问题,这时笔者通常会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对各个零件进行3D建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物构造,然后由各团队分别讲述各个零件的装配顺序及动作原理,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运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即时拖动各个零件到相应的位置进行装配,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或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动画设计,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很好的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学习,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方式,学生通过此过程的描述极大增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个人表达能力。最后再要求各团队分头完成一项改造设计任务,例如:请设计一个自动舂米机。已知条件:利用原有的手动式舂米装置进行改装,工作场所内只有电源。要求学生能绘制出一个完整的机构简图,这其中要包括动力输入装置、中间转换联接、输出装置等。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在脑海中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往的教学只讲凸轮机构自身,不提及相关的其他配套装置,这样会让学生很难理解接受,更谈不上做改造设计。在教学上由于有了最早的感性认识,学生即使还不懂得如何选择电动机,但是他们已经知道了电动机的动力输出后是要通过一个联轴器传递到减速装置,可选择的减速装置有:齿轮减速、带轮传动、链轮传动等,这些实际上就是一个装配工人、设备维护人员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至于电动机的参数应该如何选择,不清楚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在教学上更多的是先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然后再考虑教授一些简单的具体设计。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面对高职教育中课时一减再减的压力,如何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总量不减,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更好更令人满意是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来带动学生继续学习,以弥补课时不足。先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向机电市场、生产厂家,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认识各类机电产品,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带领学生把在课堂上完成的创新设计进行模型创作评比,这种手与脑的结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由系部牵头在全系内开展拆装设备比武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三维设计大赛,形成了月月有比赛,以赛促学习的良好局面。这期间教师的参与非常重要,教师要真正参与学生的团队创作、比赛准备等具体工作中,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引和关怀,这样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及参与比赛的热情才不会减退,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四、开放式教学

一方面可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对学生实行“开放式实训教学”,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可接受学生课后应个人要求对部分设备机台、实验内容进行开放。要求学生先写申请、制订具体实验方案,经相关人员审批后,在实验管理人员的监管下进行相关作业,这样由学生自己制订方案,综合运用所学的机、电、液等专业知识独立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CAXA三维实体设计软件辅助教学,笔者预先设计了大量的机械零件三维模型并形成元器件库,交给学生存贮在他们自己的电脑中,课堂创新设计环节允许学生用自带的电脑打开CAXA三维实体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学生可调用库中元件快速搭建模型,实现动画演示,各创作团队将设计结果进行评比,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满足学生求学心切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性,不再是谁主谁次的地位。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成熟的、理性的社会个体来看待,充分相信学生有自觉管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面对高职学生生源差异性日渐增大,教学学时减少的环境,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提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能更好地贴近学生日后的实践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这为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创新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这同时对教师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开创新的教学局面,以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忠,耿文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龚厚仙.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3]张锦明.对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4]马学友,廖建刚.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B250)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参与式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随之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迎来了高科技时代,我国为了培养更多的新型信息技术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在中学课程中增设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并适应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各个教学方面尚未得以完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重点任务。而课堂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笔者就建构有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谈谈一些看法。

1 做好课堂导入

通过建构合理科学的课堂导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很好地带入新知识的学习准备状态。上课开始之际,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如果利用得当则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以唤起与调控学生的注意为基础,使学生的认知、情绪注意得到充分调动。一方面,导入要具备创新、新颖、引人入胜等特点,才能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导入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因而导入时要巧妙地将旧知识与新课知识联系起来,既要做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要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导入“Excel的选择性粘贴”时,可以先让学生将Excel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电子表中,当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数据是不能单独拷贝的,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导入“选择性粘贴”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比二者的异同,既可以掌握新课的知识点,又可以巩固旧知识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引入电脑游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一课时,首先要进行新课知识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建立起整体认识,随后介绍“打捞我的电脑”游戏的玩法,即玩家可以通过键盘控制一条打捞船,利用篮子将水中的电脑零件捞起,而捞上来的电脑零件可以查看零件的相关信息,如品牌、性能、价格、名称等,玩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它典当成银子,再用银子购买自己想要的电脑部件;另一个是直接用其作为自己电脑的安装部件。最后将所打捞到和购买的零件组装成一台属于自己的虚拟电脑。通过这样的游戏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条件下学到知识,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分功能的认识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学习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获得一定的进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应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训练。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我的电脑”讲解时,应进行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一节课时共45分钟,教师应将20分钟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新知识,剩余的25分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指导其先进行教材阅读,大致了解本节重点知识,并帮助其牢固基本知识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导其进行全面性复习本节课学过的新知识,并学会归纳总结;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向其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题目并指导其完成。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扎实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又可以帮助基础一般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4 加强课外活动交流

通常课外活动互动方式有两大类:一种是课外科技活动,另一种是课外联系。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向有一定能力且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条件;课外联系可以保持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前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专题探究、项目实践等,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采用不同的参与式方法教学才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进而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江西省安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西 赣州 342100)

参考文献:

[1]张志江.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4).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3

关键词:项目案例 数控编程 应用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来巩固编程知识,提高数控操作技能。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要有典型的项目案例,本文以“阶梯轴的编程与加工”为例,浅谈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案例。

一、项目任务展示与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任务是按照零件图样要求加工出零件(零件图样略)。其实施过程如下。

1.阅读零件图,明确项目任务

学生分组讨论零件图,并分析出图样加工的技术要求。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出项目任务:根据图样所示技术要求,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并在仿真软件上进行虚拟操作加工,最后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检测、评价。

2.编制加工工艺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归纳出最佳加工工艺方案。

3.编写程序和模拟仿真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程序编写(见表1),并在电脑上输入程序、装夹工件、安装刀具和对刀,然后进行零件仿真加工。如发现程序在执行中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学生模拟仿真加工出零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对加工的工件进行检测和误差分析。

表1 加工程序表

程序段号 程序内容 程序段号 程序内容

N10 G54G97G98G40 N120 G00X42.0Z2.0

N20 M03S400 N130 X20.0

N30 T0101 N140 G01Z-15.0F100

N40 G00X42.0Z2.0 N150 X30.0

N50 G90X35.0Z-35.0F180 N160 Z-35.0

N60 X31.0 N170 X42.0

N70 X26.0Z-15.0 N180 G00X100.0Z100.0

N80 X21.0 N190 M30

N90 G00X100.0Z100.0

N100 T0202

N110 M03S900

4.数控机床实际操作加工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安装毛坯和刀具,做好工量具准备;在数控车床上输入、编辑程序和检验程序;加工出工件。

5.质量检查及评分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对加工出的工件按照要求进行测量、评分。

二、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见表2)。

表2 项目教学评价表

项目

内容 占分比重 自

评 小组

评分 教师

评分 总

阅读零件图 10分

制定工艺方案 10分

程序编写 20分

模拟仿真 20分

实操加工 20分

合作交流 10分

安全操作 10分

总之,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运用要进行研究,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设计开发出一套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数控编程项目教学案例,并以此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伟伟.数控车工实习与考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翟瑞波.数控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4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永锋.浅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22期.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学 电工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26-01

1 教学方面的优化

1.1 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电路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电路是电流的流通,电路承载着电流传输的功能。电工教学与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方向为电机控制以及电工基础技术应用。所以其主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分析、电路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以及交流电动机的可编程控制最后到数字电路等。

电工教学,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学电路知识的延伸,但是其涉及的知识又高于中学知识,对于电工电路教学,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方面应该合理选择,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复杂的电路分析都是由简单的基础知识演化而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判断电路中的电位判断,以及电路的分析方法,比如电阻的串联,并联以及电路的等效变换等,都是电工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在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后,笔者会对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对复杂电路的解析。

比如,在学习基础电路的等效变换后,笔者对电路进行引申,随即在绘制了如下电路。

该电路为一Y型电路,笔者要求学生对该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将其等效变换为电路,变换的条件都已经给出,要求变换后计算出等效电路对应的电阻与电压,为何需要在此引申,有的老师在见解时会直接跳过,但是笔者会让学生自己研究,而后讲解,因为在学习三相电路中需要用到该知识,提前的教学铺垫有利于后期的教学。

1.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电工学专业注重技术,课本教材中的电工学理论有时候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实际接触后,比如到后期学习过程中,电工中的三相电路,电机等设备多样化,操作复杂,不好掌握,特别是可编程控制系统。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做几道题,就能让学生明白,或者让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后,能有所用,那么这样的想法就较为不太客观。

比如,在电工中的电路的暂态分析,就较为抽象,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所介绍的电气元件基本上都是电阻,而考虑问题时都考虑其达到稳定状态的电路特性,其实,实际的电路并不如此,比如电容,其通交流,隔直流,在通交流时,当达到一定的时间,才能使其达到稳定状态。那么对暂态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这是学生应该感兴趣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对其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在电工教学中,如前文所述,一般都会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进行教学,但是笔者认为在某些场合确并不这样,适当的优化,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以电路的暂态分析为例。RC电路的全响应包括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在上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先讲零输入响应,而后再讲零状态响应,继而再讲全响应,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向学生讲解全响应,既然当稳态为0时,则为零状态,当暂态为0时,则为零状态响应,这样可以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

2 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化

对学生学习中所存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学生学习的首要问题便是其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习的重要支配力量便是学生的内动力。在其学习的整个过程里,学生了解客观事物的内动力是求知动机。

所以在进行授课时要结合其所学专业,举出实例,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对本章节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电工前,学生都学习了微分以及积分,但是如和用电路将其实现,笔者认为,这是一方良药,所以在学习微分电路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简单的微分式,以该微分式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本章节的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在电工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的求知、求动、求异、求趣等心理得到满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授课,教学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视听相携,使知识点更只管形象的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其更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的处理时,对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动画,绘制微分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等。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勤思考、勤动脑,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使其切身体会到知识是如何产生以及发展的,使其经由切身实际来获得知识、拓展能力以及提升素质。

3 实践环节的优化

教学的目的在于实践,通过某些原理实验,让学生进行设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电工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相关电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电工学的认识。

比如笔者在讲解控制电机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要求电机反转1分钟后,再正转1分钟,并对设计的控制电路进行评价,而后再进行实验,当学生能够自动控制电机的运转方向与运转速度后,笔者再要去学生设计开环控制电路以及闭环控制电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除此之外,笔者会经常写一些简单的电路积分方程,让学生用电路实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电工学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数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优化电工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提及实践,多涉及实践,让学生所学知识有何之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电工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江超,赵桂芳,李艳生,等.师范院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78-79,112.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范文6

摘要:本文从技工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以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构想,即从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 :机械制造 机械基础课程 技工院校

一、创新教学内容

技工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机械产品制造以及机械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将原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按照基础设计、零件设计、系统设计和创新设计四大模块重新编排,并且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于四大模块中。通过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础课程中的机械制图和CAD制图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通过对基础课程中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构成的零件设计模块的学习,提高学生机械零件的设计能力;通过对基础课程中的工程图学和机械装备设计等课程组成的系统设计模式学习,提高学生机械设备设计能力;通过对基础课程中的机械设备拆装、创新设计等内容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在授课时,教师先对即将讲授的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引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实物,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齿轮传动知识时,老师首先把减速器拆解,让学生对实物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讲授传动原理等知识,然后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确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意义,最后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类比教学法,把具有关联性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类比,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以加深知识的了解。比如在学习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知识时,老师可以把圆锥齿轮的相关内容与所学知识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类比掌握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以提高每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

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动画、挂图、教具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课堂,使复杂的机械零件结构通过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建设创新设计实验室,将实验课程引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室组织活动,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创新实验室内,准备一些试题库、项目材料以及能够辅助创新设计的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创新设计实验室内组织创新设计大赛,从而提高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实践教学

机械基础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将原来主要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以前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被动模仿操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把设计能力较弱的学生编排在一组,把设计能力强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设计能力较弱的一组完成的教学任务有:课程设计中所规定的理论基础内容;轴、端盖等零件的加工制造;典型零件工艺设计,并且完成工艺设计卡片;零件加工、装配和调试。设计能力较强的一组完成实际产品的改进,比如重力小车的设计改进,电气化门窗的设计改进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教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线,通过企业师傅和学校实习老师共同指导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小结

实践证明,以创新能力为主线,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利国.机械基础课程群系统教学法研究[J].广西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