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例6篇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1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寻甸 655200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昆明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情况以及诊断报告准确率,为提高梅毒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昆明市不同医疗机构1320例隐性梅毒病例报告,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分析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隐性梅毒诊断准确750例,诊断正确率为56.8%,其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4%(RPR)、5.6%(TP- ELISA)、16.4%(TPPA),双阴性检测率(TPPA/RPR)为4.8%。不同医疗机构中,哨点医疗机构相比非哨点医疗机构的隐性梅毒双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不同科室中,皮肤科的隐性梅毒准确率明显高于非皮肤科(P<0.05)。隐性梅毒RPR滴度检测中,不同级别哨点机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病专科哨点机构相比非性病哨点机构明显偏高(P<0.01);皮肤科定量检测相比非皮肤科也明显偏高(P<0.01)。结论 目前昆明市关于隐性梅毒诊断中出现过度报告现象,梅毒诊断准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梅毒会诊、归口诊疗制度,强化疫情报告人员培训,多普及梅毒知识,提高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

[

关键词 ] 医疗机构;隐性梅毒;诊断报告;准确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52-02

[作者简介] 唐树明(1977-),男,云南寻甸人,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方面。

梅毒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每一个器官,也会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多,对人体以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1]。隐性梅毒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潜伏梅毒,主要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体征,但是经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也具有梅毒感染史[2]。近年来,昆明市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昆明市梅毒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我市不同医疗机构1320例隐性梅毒病例的诊断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查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12年4月—2013年4月昆明市医疗机构梅毒疫情报告名单,调查其中查询的医疗机构。抽取病例1320例,其中男700例,女620例;患者年龄介于22~57岁。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有87家,其中哨点机构有53家,共1012例,非性病哨点机构34家,共308例。哨点机构中三甲医院411例,二甲及专科医院560例,具有代表性性病管理机构45例。皮肤病科198例,妇产科678例,神经内科及外科等其他科室444例。

1.2方法

根据梅毒诊断标准中推荐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具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整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查阅专科病历、电子病历,填写完整的核查登记表。

1.3 诊断标准

按照2007卫生部梅毒诊断标准[3],隐性梅毒诊断正确主要是指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均呈阳性,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双阳性病例/总核查病例×100%。

1.4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影响RPR滴度检测的相关因素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检测双阳性报告例数为750例,诊断正确率为56.8%,其中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4%(RPR)、5.6%(TP- ELISA)、16.4%(TPPA),双阴性检测率(TPPA/RPR)为4.8%,具体如表1所示。

2.2隐性梅毒RPR滴度检测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哨点机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病专科哨点机构相比非性病哨点机构明显偏高(P<0.01);皮肤科定量检测相比非皮肤科也明显偏高(P<0.01),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昆明市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仅为56.8%,检测水平相对较低,而其中是由于实验室诊断依据不足报告占到43.2%,有部分报告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如RPR、TP- ELISA、TPPA检测单阳性分别为16.4%、5.6%、16.4%,各种单阳性检测率为38.4%。其次部分患者并没有核查到实验室结果,该类患者占到4.8%。笔者认为过度诊断报告主要是由于虽然有的是诊断正确,但是在诊断报告中增加了复诊病例,或者在疫情报告中加入过度诊断病例[4]。同时本次研究发现,非皮肤科隐性梅毒报告率较高,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这类医生对于隐性梅毒诊断报告标准不熟悉,诊疗不规范,比如并未进行RPR定量检测,也不会将遴选初诊病例、复诊病例剔除,进而导致过度报告。而在TPPA单阳性检测中有的是筛查阳性、血清固定、复诊,这些不应纳入报告病例[5-6]。其次,RPR滴度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显示,不同哨点机构级别中的三甲医院、二甲及专科医院进行RPR抗体滴度定量检测率分别为56.9%、51.3%,差异对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楚承霞等文献研究报道基本相符[7]。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性病哨点机构RPR抗体滴度定量检测率(91.1%)明显高于非性病哨点机构(53.7%)。由此可见,进行RPR滴度检测主要和医疗机构的类别有关。

因此笔者认为,昆明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有虚高的可能性,建议应进一步规范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完善医疗机构梅毒会诊、归口诊疗制度,强化疫情报告人员培训,多普及梅毒知识[8]。其次,应在隐性梅毒病例报告中加入RPR滴度定量检测内容,有利于对梅毒疫情进行科学分析,提高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

[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2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13-114.

[2]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等.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198-201.

[3] 梁国钧.医疗机构性病防治指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8.

[4] 萧剑雄,王惠榕,张眷阳,等.2010年福建省梅毒、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8(12):2299-2300.

[5] 叶兴东,何婉苹,黄雪梅,等.筛查和行为干预在广州市梅毒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53-55.

[6] 楚承霞,李育芬,冯瑞琳,等.2009 年昆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评价与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25(2):121-122.

[7] 方伟祯,谢文锋,丁睿,等.300 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9-11.

[8] 程娟,段红岩,李安信.梅毒流行病学和诊疗现状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1):58-60.

(收稿日期:2014-09-12)

关键词

关键词 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本刊所刊发的每篇论文须选取4~8个

关键词 。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

关键词 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

关键词 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

关键词 。应特别注意首标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临床沟通

1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

上世纪初期,检验工作不有从临床中分离出来,众多临床大夫自己施行三大常规的检测,检验及临床的沟通不成为难点。

伴着检验项目标增添,检验工作专人现实,检验科独立于临床科室,被称为辅助科室。从事检验工作职员重要是埋头于实验室做办法学的钻研及运用,目标是为临床供应精确的数据。伴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及运用,检验科的技术能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众多新的并且很容易的实验参数能够处理曾经对比庞杂的诊断难点。但中国当前的状态是这种参数在运用几年后,还通常被临床大夫所忽略,例子如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十项参数中,真正能够被临床大夫体会及运用的大约只有四、五项。临床大夫总希望检验职员能给它们最确切、最有效、最敏感、最特异的旨标,而检验职员总指望临床大夫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实验的步伐并体会实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报告发生一点不睬解乃至抵牾。导使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相互的合作及勾通。

2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已有的难点

2.1 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机制观,缺乏已够的临床医学论证知识及实践能力。在校时期所学的临床课程内容肤浅,任课老师觉得咱们未来又不干这个,敷衍了事。检验科的带教老师告诉咱们不要归答患者有关病情的发问,以免及临床大夫的归纳不一样,发生抵牾。因此遇到取化验单的患者问及化验报告是不是正常,有可能是甚么疾病时,咱们都归答“找大夫问去”,有时引起患者不满。

2.2 医学专业运用的教科书,在内容上严峻滞后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速发展。

2.3 临床大夫不理解检验经过中的影响原因,当检验报告及临床不适应时,常常只是猜疑检验者的操作技术地步,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增添医患纠纷的风险。

2.4 对标本采集知识的不理解或者认识不清,导使标本在运送或者保存时,不能满足检验项目基础需求。

2.5 检验职员不器重及临床的沟通,缺乏沟通技巧。

3 增强医学检验及临床沟通

3.1 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 医学检验职员有责任及义务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给医学检验职员指出了更高的需求,同一时间应该的使临床医师及时理解检验项目标更新及临床意义,有理选择检验项目,节约医疗资本。

3.2 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沟通,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 想使保证实验室检验报告精确牢靠,首先要保障送检标本的质量,而影响标本性量的原因有生理学、采血形式到血样运送、储存等各种非疾病原因并且药物治疗。检验科职员应该的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的沟通联系,提升完全职员对这种原因的系统全面认识。

3.3 自觉主动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 可不断完善检验及临床的关联,又可提升工作职员的责任心,提升检验质量。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可使检验职员学习更加多的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报告的评估,同一时间解答临床医师对检验报告的疑难,将临床对实验室的建议及时反馈并且时改进。并能及时消除一点误解,使一点错误(如标本采集不当等)获得及时更正。

3.4 临床医师又要主动增强及检验职员的对话 建议医院执行新支配的医师到检验科轮转守则,使临床医师更加多理解本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及检验科的工作本色。临床医师开展的科研课题应主动及实验室职员联系,指定方案,共同奋力现实;又可约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开盘展的实验项目、标本需求、参考值、影响原因、临床意义等施行讲演,这不光活跃了学术气氛,又可加深理解相互拥护共同现实好工作。

3.5 树立检验咨询门诊,直接服务于患者及临床 由某些资质的检验医师解答来源于临床医护职员及其广大患者有关检验医学(包含检验报告单的临床解答,进一步地诊治建议,疾病诊断及预防等)的种种难点,为广大医护职员及患者服务。出诊的检验医师应该的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及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咨询门诊包含对应的专业特色门诊内容,如高血脂、高血糖检验门诊、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检验门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门诊、血液及骨髓形态学检验门诊等特色门诊。

3.6 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各种模式及临床勾通 检验医学科有应该的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督促,树立及临床勾通的固稳窗口,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以各种模式增强及临床的勾通,通常举办检验医学新进步讲座,分析一点检验项目、仪器的办法及临床意义,每一年要举办1~2次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周,围绕质量管理,增强检验及临床的勾通这一主题宣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求及措施。

4 结语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应该严密结合,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才可以使以病人为中心,才可以更完美的现实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3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深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检验危急值的管理,是防范医疗纠纷、医疗过错的前提[2]。针对重症监护室检验危急值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我科于2012年6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了“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QCC小组 小组成员10名,由1名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科护士长为督导员,成员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护师5名,护士4名。确定以“守护圈”为圈名,其寓意是护士用爱及关怀守护在每一位重症患者身边,使每个生命因爱而延续,并制作了圈徽。

1.2 现况调查 圈组成员收集本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护士没有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只是将检验科电话告知的危急值转告医生,没有在“病房危急值报告本”上做记录,或记录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据可查;部分护士将检验项目危急值与异常检验值混淆,将所有异常值均记录,造成记录无针对性;交班中未记录检验危急值的处理结果;对血标本采集不规范与危急值产生的关联问题不了解。

1.3研究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检验危急值管理进行追踪统计,并与活动前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统计资料对照分析。

1.4 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4.1 目标 每位护士掌握检验危急值知识,知晓并实施危急值的管理流程,能正确采集标本。

1.4.2 改进措施

1.4.2.1 提高护士对检验危急值的认识 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本科危急值,知晓各项检验危急值的意义及处理;鼓励护士参加检验学科的相关学术活动,请检验科专家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的专科辅导;每季度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考核,及时发现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1.4.2.2 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 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电话,复述危急值,双方确认无误后接电话护士将自己的姓名告知检验科,同时询问检验科打电话人员的姓名接电话护士从医院内网检验项目查询中查看该患者的危急值数据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检验危急值记录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1.4.2.3 复核检验危急值 临床医生和护士接到检验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报告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医生即刻将危急值报告结果向科主任汇报,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检验科将再送标本重新复检,如结果与第

1次结果吻合,检验科仍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1.4.2.4 规范血标本采集 从源头解决血标本质量问题。血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标本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根据检验项目选取对应的标本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刚输过脂肪乳的肢体血管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不宜过长,扎压脉带时间

1.4.2.5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监控 医院统一制作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接电话时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姓名,登记者姓名,接报告医生姓名,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检验项目危急值结果、处理措施、处理后结果。圈长每月配合护理部、医务科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情况,包括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规范登记和患者病情与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相符合是否复查,了解科室在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规范留取各种标本等内容。参考相关文献根据计划进度和制定的目标,分阶段对护士考核检验危急值相关知识和采集标本操作。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了解护士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及流程执行情况。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检验危急值各项考核指标评分与改进前比较见表1。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6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0、3.2、3.5、3.5、3.7、3.0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4.4、4.3、4.5、4.7、4.8、4.2分。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和脑力开发方面。

3 体 会

严格执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运用品管圈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4]。发挥每位护士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认真讨论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改进目标与措施,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护士检验危急值知识,使之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按流程处置检验危急值,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使科室的管理更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当然,作为刚组建的新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圈能力的评估方面,由开始的满分到后来降至66%,显示出圈员信心的不足。另外,对于各种QCC手法的掌握、过程的量化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 2008,1 (6): 255-256.

[2]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学》 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作为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温州医学院(下称“我校”)开设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课程已有十年。在这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切实增强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有必要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验预习

1.要使学生充分重视实验预习的重要性

实验预习环节是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有的学生来上实验课,仅仅带着书到实验室听老师对实验讲解后再“照方抓药”,完全忽视实验预习这一环节。这种忽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操作,不仅容易损坏仪器,造成实验错误,甚至还会导致实验中发生事故。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是增强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验预习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应该讲已经具备了开展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与医学检验等专业相比,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仍相对薄弱。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实验预习来弥补这一不足,并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1实物预习法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共开设8个实验,在实验教学实施前,我们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次实验前安排1个组参与教师的实验准备过程,在实验准备结束后,开放实验室让其他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实物预习。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此举有助于扭转实验准备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照方抓药”、完成实验后匆匆离去的局面,对于增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效果是切实有效的。不少同学表示,以前觉得做实验就是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一下而已,通过参与实验准备才发现其实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的盲点,譬如缓冲溶液的配制,以前做实验时都是老师已经配好了的,自己配制时才发现还涉及缓冲容量的选择、配制后pH值的准确调节等问题。

2.2视频示范教学预习法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拥有率相当高,校园网也覆盖了从教室到宿舍的各个场所。利用视频短片创设动态的实验教学场景,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我从2004年起就联合带教老师和同学共同录制了实验规范操作的教学视频,并在制作后期加入了Flas演示等素材,用于帮助学生预习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

二、实验教学实施

1.实验项目的选择。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课时非常有限,我们在选择具体的实验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点:不选特别简单的实验,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选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做过的实验,如分析化学中做过的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仪器分析中做过的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浓度等;不选在后续专业课程中还会做到的实验,如粉尘的测定。最终我们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代表气相色谱测定技术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废气中丙酮浓度;代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铜含量;代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使用索氏提取器的食品中脂肪的测定;适用于现场鉴定的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对于常见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在食品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酒中甲醇的测定、在水质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二苯碳酰二肼法测定水中的总铬、在空气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磷酸―高碘酸钾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锰含量。

2.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际上是一项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做起。同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高低与操作是否正规有着密切的关系,扎实的基本功是做好各种实验的首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能正确分配吸量管;刻度吸管使用不规范、不够熟练;混匀方法不正确;废液乱倒;实验结果差异性大,对实验结果不重视。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反复强调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对于吸量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制作等作为实验内容反复练习并作为实验考核内容。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带教老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指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平时的严格要求和经常的练习,每个学生对基本技能都能熟练地掌握,培养动手能力。

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状况和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实验报告的写作是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书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重视记录实验现象、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等。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实验报告的书写做了规范,并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其书写的基本格式为:(1)题目;(2)实验目的;(3)主要试剂和仪器;(4)实验操作,强调不能照抄实验讲义上的操作,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描述操作要点;(5)实验结果,要求尽可能翔实地描述结果;(6)讨论,整个报告的重点部分,要求结合实验原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具备上述基本格式后,我们同时强调一些书写的细节,如图表须粘贴在实验报告中合适的位置,画图要有图名、作表需要有表头,如有多幅图表的话需分别用图1、图2、表1、表2等标识清楚。实施了论文式实验报告后,实验报告的书写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照抄课本现象减少,另外由于强调了实验成绩主要看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减少了虚假实验结果的出现。

三、开拓第二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实验教学成果

在完成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鼓励各个任课教师把科研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创造条件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实验与课题研究,一是教师申请开放实验室项目,提出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研小课题,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通过实验论文(或报告)和实验成果展示等方法,鼓励学生把实验变成“全面的智能考核和小型的科学研究”,挖掘学生创新实验的潜能;二是选择成绩优秀、有创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专业性较强的科研、组织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省“新苗人才”项目及参加“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为培养高级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成绩斐然,我及所在的教师团队近十年共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科研课题6项、校级科研课题30多项,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三等奖若干项。

四、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程,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医学检验等专业来讲,其分析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本文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几方面对如何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期待此项工作的进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卫生理化检验实验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室;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102-02

虽然在发达国家因临床微生物学性质和任务的需要,微生物诊断,无论从专业设置、人员结构、工作程序等都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我国,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生物室管理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来建立的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工作模式,作为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改革工作模式中实行分级报告,加快检验速度,实行临床对话,打破“界面”现象,全面开展抗生素应用的实验监测及技术改革,实施全面及全程的质量控制等。实践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分级报告可克服传统微生物检验报告慢的弊端

由于感染类型的改变,尤其是院内感染的增多,对细菌学诊断快速报告的要求更为迫切。快速报告是在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同时,将原有需经过长时间流程的一次性报告分多级报告。从标本进入实验室后,快速进行各项试验,随时将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价值的信息通报临床,通常分三级:

第一级,早期报告。标本涂片、革兰染色及标本合格性评价, 0.5~2小时内报告。

第二级,初步报告。培养的早期结果、快速鉴定和快速药敏结果, 12~24小时报告。

第三级,终报告。细菌培养、鉴定、各种抗生素实验系统报告和分析评价。

2 加强临床对话打破“界面”现象

目前大多数微生物室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现有工作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医学、抗生素学、医院感染学和流行病学知识,缺乏介入临床意识,与临床严重分离。通常除完成日常技术操作外,很少了解病人的免疫状态和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少了解临床对实验结果的应用。甚至不能评价检查结果,造成实验资料的“浪费”。加强对话,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相互渗透,通过各种途径与临床交流信息、介入临床,建立相互信任的依赖关系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具体实施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不定期编发《通讯》,向临床介绍各阶段感染病原谱、细菌耐药性资料、新项目推荐、医生问答等;参加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会诊,不定期巡查病人,结合检查结果,共同讨论诊疗方案;实验报告中,补充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对进一步检查以及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建议;组织小型报告会,向临床医师介绍微生物知识和技术进展;利用电话报告与医师互通信息、了解病情等。对话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实验室资料利用的标志。

3 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

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抗生素使用混乱的地区之一,实验室指导尤为重要,微生物室的管理强调对抗生素实验进行重大技术改革和全面耐药性监测。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开展项目少,所监测的药物也不全,也很少将本实验室监测结果与国内外的结果进行比较。缺乏将个体检测数据,归纳为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直接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参与全球及我国细菌耐药性热点问题的研究,并采用先进的WHONET软件处理资料。

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很大程度取决于报告速度,直接药敏试验(或快速药敏试验)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措施,是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此项技术与纸片扩散法(K-B法)有良好的一致性,能提前24~48小时报告结果,对指导临床抗菌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不仅对本单位抗生素应用的宏观指导和经验用药的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地区流行病学提供资料。为处理和分析大量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可以使用WHONET软件。软件所具备的功能和所能提供的信息模式,科学地反映了细菌耐药性状况,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先进手段。计算机在临床细菌学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使细菌学资料能够系统化,并全方位的满足临床医生及卫生防疫、行医部门管理的需要。关于细菌耐药性热点问题的研究,是临床实验室不能忽视的。

4 全程及全面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不同于其它检验项目,针对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可以实行“全程及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指出:临床细菌学检验除参与各级室间质评活动外,室内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标本收集至检验报告和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之中,其中前后两个阶段渗入临床。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可以制订《细菌学检查送检指南》,医师人手一册,经过实践和总结,可以作为规范列入专著,成为微生物检验质控的重要方面。标本检测过程的质量监测及报告发出后的结果解释、应用评价和信息反馈, 以及将细菌分离谱和耐药谱与国内外的比较等,均在此列。全面质控,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环境及仪器状态的监测、培养基、试剂的监测、细菌鉴定考核、药敏试验质控等。

5 结语

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关系到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也关系到临床检测的真实性,所以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是不容怠慢的。对于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管理临床微生物室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跃.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07(08)

[2]娄峥,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2004(02)

[3]杜海文.医院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 2001(04)

[4]吴炜,王传光,程锐,雷李培.麻醉科通气设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9)

[5]曹霞.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A].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李廷廷

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还比较多,但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愈率和医院整体形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1]。大量临床检验实践表明,加大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可以大大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检验报告完整性,可以为患者临床有效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探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方法,为医学临床科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检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正确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我院两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个临床医学检验小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检验人数、检验内容以及检验所用仪器设备、药剂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仅进行临床医学常规检验,而对照组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当中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加强对检验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标本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标本相关采集内容和检测内容以及使用药剂等内容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一旦发现不准确信息,要及时进行准确信息补充,另外使得相关信息安全保存,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之前就加强质量控制,不放过每个环节问题,加强人为管理;然后,对检验所用试剂和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实现相关信息智能化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加强设备功能检测,详细记录设备使用状态和维护内容,定期进行设备校验,在试剂使用质量控制上,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试剂质量管理,实现节流增效的目标,加大试剂合理使用,加强试剂检测力度,提高试剂检验有效性,减少检验差错,另外在选用设备和试剂之前,要加大质量检测,保证设备质量达标,保证试剂现用现配,避免试剂放置时间过长,降低检验有效性,必要时进行药剂冷藏;其次要增强制度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和体系,加强检验环节当中的督查,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检验工作责任感,实施系统化的检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水平;最后,要对检验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发放检验报告是最后的检验环节,检验报告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加强检验报告质量控制,避免检验报告丢失等问题出现,实现检验结果的有效分析,在发放检验报告之前要进行信息确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病例标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1.3观察项目

(1)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2)临床医学检验报告完整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达到了99.0%,对照组检验结果准确性达到了9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在临床医学检验报告完整性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检验报告完整性达到了100%,对照组检验报告出现了内容遗漏和内容错误问题,检验报告完整性只有8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环节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基本信息质量控制环节、仪器和试剂质量控制环节、制度管理环节和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环节[2]。